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成立xx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13)

关于成立xx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13)

关于成立xx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13)
关于成立xx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13)

关于成立xx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把握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重大机遇期,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完

善产业链建设和培育产业集群为主要途径,支持联盟发展,推动行业应用,加

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芯片研发、终端产品推广等完整的产业链。到

2020年,北斗产业规模提高到1000亿元。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

国家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

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被提出,人工智能技

术应用取得突破性发展。2012年以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为人工智能提供

了充分的“养料”,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突破,令人工

智能产业落地和商业化发展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

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

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

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成立xx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940.0万元,占公司股份59%;B公司出资650.0万元,占公司股份41%。

关于成立xx公司以北斗导航设备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

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关于成立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

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关于成立xx公司计划总投资17978.3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

资15273.89万元,占总投资的84.96%;流动资金2704.45万元,占总投资的15.04%。

根据规划,关于成立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

24074.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762.82万元,税金及附加321.76万元,利润总额5311.18万元,利税总额6365.52万元,税后净利润3983.39万元,纳税总额2382.14万元,投资利润率29.54%,投资利税率

35.41%,投资回报率22.16%,全部投资回收期6.01年,提供就业职位420个。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

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论

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

(一)公司名称

关于成立xx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二)注册资金

公司注册资金:159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

关于成立xx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940.0万元,占公司股份59%;B公司出资650.0万元,占公司股份41%。

(四)法人代表

蔡xx

(五)注册地址

xx工业新城(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六)主要经营范围

以北斗导航设备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

关于成立xx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公司一直秉承“坚持原创,追求领先”的经营理念,不断创造令客户惊喜的产品和

服务。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

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

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

链管理平台。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关于成立xx公司将

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

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

根据规划,依托xx工业新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

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北斗导航设备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理解不透、思考

不足,普遍高估并急于兑现人工智能的近期商业价值。产业发展氛围略显

浮躁,面临同质化、碎片化风险,这些都可能延长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兑

现周期,并加剧产业未来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幅度。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

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

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

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

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

一、北斗导航设备项目背景分析

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广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以加快

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

力为主攻方向,坚持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

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着力实施一批

应用示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全力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将安徽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智慧产业新高地,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速“先导车”,为发展智慧经济、构建智

慧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支撑。

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在优势前沿领域探索布局、长期支持,力

争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若干项重大突破,增强人工智能

重点方向的原始创新能力,巩固先发优势,实现高端发展。

根据安徽省

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不同阶段和特点,统筹布局

政策、项目、基地和人才体系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优势学科、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

突出企业在开展集

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骨干企业在技

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专业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人工智

能科技成果商业化开发和应用。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更好发挥政府在

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数据开放、安全防范、市场监管、环境

营造、伦理法规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人工智能+”行动为抓手,促进人工智能在传统优势产业、社会管理、城乡融合、民生建设中的深度

应用,实施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新技术、

新业态、新领域,拓展壮大产业规模,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到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进步明显,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集

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到2025年,重点前沿理论和

应用技术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确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队。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到2030年,形成技术实力领先、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应用引领、软硬发展

均衡的产业体系,构建企业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

套服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

行区和战略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

到1万亿元。

坚持立足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突出主

导产业,打造特色集群,着力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形

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做强“一核”。以中国

(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

业发展核心区,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智能软硬件研制(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智能终端、机器视觉系统等)、开放平台构建以及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立足“两地”。依托芜湖和马

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

业集聚区。立足两地工业基础,实施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改造,形成特色鲜

明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并向其他智能装备产业

延伸。

面向“多点”。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

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智能农业、智能家电、智

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大范围应用落地。

二、北斗导航设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

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

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

整体推进、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正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对经

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竞争力产生深刻影响。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

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发展提速,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

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以

计算芯片、传感器芯片等为代表的支撑层,以应用软件、智能控制模块等

为代表的产品层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应用层等产业链条日臻完善,

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人工智

能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竞争的新焦点,部分省市通过出台支持政策、成立产

业联盟、制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等方式,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机。

安徽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有良好基础。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语

音及语言信息处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

聚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数百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初步构建了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2017年,安徽省人工智能核心

产业产值接近70亿元,同比增长46.3%,在全国占比约为9.8%,主要特点

如下:

(一)核心技术优势明显。近年来,安徽省人工智能申请专利数

量及影响力排名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有我国量子信息

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始创新

科研成果。科大讯飞中文语音产业规模占全球中文智能语音应用市场的80%。

在认知智能领域,科大讯飞相继在国际认知智能测试、国际知识图谱构建等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讯飞超脑”在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等领域技术国际领先。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4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明确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朗坤物联网在智能灌溉、无线低功耗数据通信等领域技术国际领先,其研发的针对植物生理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作物本体感知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科研实力较为雄厚。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科技人才供给相对充足,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高校、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和人才培养能力。安徽省还拥有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智能机器人先进机构与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正在争创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创新平台将为安徽省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三)重点领域应用广阔。汽车、家电产业是安徽省传统优势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安徽省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家电产业集聚区和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制造基地,近年来四大家电产量均位

居全国前列,整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家

电是汽车、家电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这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提供

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点省份,安

徽省在大田生产物联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

传统农业的市场空间广阔。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全社会对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四)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为代

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合肥市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优势

突出,拥有科大讯飞、巨一自动化、华米科技、朗坤物联网等行业领军企业。芜湖市形成了涵盖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的工业机器人产

业链,埃夫特智能装备生产的自主品牌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马鞍山市是安徽省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地。蚌埠、铜陵、宣城、安庆、阜阳等市初步集聚一批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零部件相关企业。

(五)基础

保障比较有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安徽省人工智能

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云计算方面,合肥市已建成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宿

州市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与基础平台建设,建成投运4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后台保障。大数据方面,合肥市成立了数据

资源局和大数据管理运营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化数据资源;淮南市依托华

东地区唯一的中国移动数据中心,构建了以数据采集、存储、应用、服务

为主的大数据产业链,聚集了数百家大数据产业关联企业,在大数据管理、

智能控制、图像识别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网络通信方面,荣事达、中国

电信和华为联合打造的基于智能家居、物联网的通讯平台实现了智能家居

多品类、多品牌的互联互通。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安徽省人工智

能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尚未形成具有行业

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发展生态圈和产业链;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行业龙

头企业;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覆盖面较窄,产业化能力有待提高;数据整

合和开放程度不够,高层次人才团队紧缺,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

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亟待完善等。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民间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约占制造业投资的85%以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为贯彻党的

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对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工业和

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5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

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围绕《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促进民营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

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营制造

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民间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

主要力量,约占制造业投资的85%以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对促进民

间投资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5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围绕《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促进民营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认真落实中央“六稳”部署,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推进,新型信息消费创新活跃,绿色建材、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制造业投资回升到较高水平。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扎实推进。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预计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左右。

第三章市场营销

一、北斗导航设备行业分析

北斗芯片。依托北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和芯片生产企业,重点突破北斗卫星导航智能芯片的关键技术和芯片研制生产,带动全省数据获取、加工与处理、相关软硬件研发等产业发展,形成面向智慧城市提供智能化服务为主的高端服务业竞争优势。设计研发车载智能芯片、手机智能芯片,研发用于交通、物流、农业、城管、医疗、养老以及土质、水质监测等领域的专业智能芯片,为北斗应用智能终端提供支撑。高端接收机及终端产品。加快研制北斗/GPS参考站接收机(双频、三频)、北斗

/GPS流动站接收机(单频、双频、三频)、北斗/GPS CORS管理和服务软件系统、北斗/GPS区域增强系统管理和定位服务软件、基于北斗/GPS的定位定向和测姿产品。加速研发并量产集交互式、网络化、智能化功能于一体,融合数字电视、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3D触控操作、音视频播放、智能语音控制等功能的北斗车载智能终端。北斗CORS基站。建设全省范围的多层次、多用户实时精密定位服务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开发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智能终端产品,加强在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基础测绘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参与承担覆盖全国、统一运营的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实现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应用产业化,加快形成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北斗产业链。以北斗的片

上系统芯片研制为核心,带动数据获取、加工与处理相关软件研发等方面优势的发挥,培育面向信息消费、智能化服务的协同发展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突破芯片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着力突破北斗卫星导航智能芯片、高精度定位智能终端产品、室内外无缝定位等关键技术,研发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一体化、实时化技术,大数据融合与挖掘、核心业务智能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积极开拓导航等应用市场。促进基于北斗的智能化服务信息消费市场增长,推动政府部门开放信息资源,在北斗卫星时空基准下实现各类信息的时空关联、整合、开发、应用。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北斗科技城、鄂州北斗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加快北斗芯片、高端接收机及终端产品、北斗CORS基站等领域发展。

日前,科技部等五部委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国家科技计划突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给予长期支持。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制造技术与关键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地球观测与导航、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种、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据德勤推测,未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美元,2017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30%。从行

业来看,传统市场规模较大的领域将继续领跑,2030年制造业、通信传媒

及服务、自然资源与材料将分别以16%、16%、14%增长率占据前三名。

中国市场方面,根据IDC预测,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

98.4亿美元,到2021年,约75%的企业应用程序会使用到人工智能。

二、北斗导航设备市场分析预测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

业快速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全新

的产业浪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

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

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被提出,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取得突破性发展。2012年以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为人

工智能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突破,令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和商业化发展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

截止至2017

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相较于2016年增长67%。其中

以生物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最大,占比34.9%,达到82.8亿元。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

将达415.5亿元,同比增长75%。预测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

到554亿元左右。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达到了2364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3.73%。

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

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

问题,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基层技

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

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理解不透、思考不足,普遍高估并急于兑现人工智能的

近期商业价值。产业发展氛围略显浮躁,面临同质化、碎片化风险,这些

都可能延长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兑现周期,并加剧产业未来发展的周期性

波动幅度。

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

术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跨界人才不充足,限制了产业发

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我国高校人

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人工智能涉及领域宽泛,相

关领域学科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国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时间较短,学科实力不强。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中前50名均位

于欧美地区,我国大学无一上榜。此外,国内缺乏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

跨界人才,不利于人工智能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广。

2017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发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

在内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了全国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

着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

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提出坚持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的基本原则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部署构

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2017年12月13日,工信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人工智能2018-2020年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突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

和网络强国方面的重大作用和具体目标。

2018年1月,《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发布,《白皮书》从支撑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的角

度出发,研究制定了能够适应和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进而

提出近期急需研制的基础和关键标准项目。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加强新一

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

“互联网+”,这是继2017年之后,“人工智能”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科技新基建”即信息产业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18

年底中央经济会议报告中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成为扩大内需,发挥投资关

键作用的重要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是国家发挥投资杠杆作用,拉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