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 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1

生物科能力考察要求:

1.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方法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

2.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字、图解、图、表格等表达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这些不同的形式准确的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

3.理解所学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

4.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相关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简明知识体系

梳理目标层次,严而有序视角新颖

导读课文图表,回归教材研学创新

加强诊断训练,领悟知识提升能力

拓展探究视野,展现宽阔知识背景高考生物复习原则

高考生物复习要求1.根据复习计划按时预习待复习的内容:教材中的课文、图片、练习、旁栏、思考、笔记等

2.课堂注意力集中,记录复习笔记

3.课后认真及时完成所布置的练习

4.善于总结回顾,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准备错题本

5.及时解决问题,争取疑点不过夜

6.准备文件夹,妥善保管各种练习和考试资料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生物学习时间!!!!高

考生物一轮复习时间安排(10.9.1~11.2.27)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 章走近细胞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稳定镜身)(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握镜的部位)(使物像清晰)(使物像更清晰)(用眼观察的镜头)(接近物体的镜头)(调节光线强弱)(放置玻片标本)(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安装物镜)(连接目镜和物镜)(固定标本)一)取

镜安放:二)对光三)放置标本:五)善后整理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轻拿轻放,并略偏左;

3、装好目镜和物镜。1、扭动转换器,使镜头(低倍镜)、镜筒和通光孔成一直线;2、根据光线强弱,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圈)四)调焦观察玻片标本放置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用押片夹固定1、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2、转动转换器,把两物镜偏到旁边,并下调镜筒至最低,送回镜箱。调焦、调整玻片(重点注意事项)

3.显微镜的使用

注意事项:先低后高(换高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先放低镜筒,再向上调节

成像规律:上下、左右颠倒(如何移动玻片)

变化规律:图像变大、数量减少、视野变暗

放大倍数:物x 目指的是长度上的放大倍数高放大倍数的表现:

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

(目短物长距离近)

想要看到的数量多呢?

污点位置判断:

分别转动镜头、移动装片,看污点是否随之而动

临时装片的制作:取玻片擦干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取材展平

(或抹均匀)盖片染色(滴入或

用吸水纸吸入)观察

4.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同一个体中各种细胞形态不同

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间接/根本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2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性与统一性:

生产者原核生物实例:那对细菌的特点如何表述呢?

寄生生活:各种致病菌

腐生生活:枯草芽孢杆菌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学中要原则:结构决定功能原则

5、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

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本章内

容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显微镜的使用第

2 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 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根据下表能得出哪些结论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样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2.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不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3.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各不相同。大量(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C、H、O、N、P、S、(97%)K、Ca、Mg 无机物物质基础元素(20种)含量最多:C、H、O、N(90%)微量(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Zn Fe B Cu Mo Mn 等基本元素: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化合物有机物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作业:

1.从实验原理(待测成分)、实验材料、相应试剂、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角度入手,总结本章实验;

2.从元素组成、结构、单体、分布(哪类细胞、细胞中的哪些位置)、功能等角度入手总结构成细胞的各种有机物的相关知识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制备组织样液(提取或分离出含还原性糖的过程)

鉴定样液(取样液2mL 于试管中→加刚配的斐林(班氏)试剂2mL→水浴2min 左右→观察颜色变化)

蛋白质的鉴定:制备样液(制备豆浆或稀释蛋清)

鉴定(试管中加样液2mL→加2mL 双缩脲试剂A 摇均→双缩脲试剂B 试剂3~4 滴摇均→观察颜色变化)

脂肪的鉴定:制作切片(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切片越薄越好)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 滴切片上→2~3min 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 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总结:三大类物质的鉴定步骤都是:取样→颜色反应→观察鉴定,但可溶性还原糖鉴定要水浴加热,脂肪鉴定要洗去浮色后制片再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鉴定要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质量浓度为0.1g/ml 的NaOH 溶液),后加B 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CuSO4 溶液)。第2 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 等(S)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20 种)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3)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4)氨基酸的特点:

①数量上: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②结构上: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6)脱水缩合——肽键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N 个氨基酸分子形成M 条肽链,则脱去(N—M)个水分子,同时形成(N—M)个肽键。

2.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加热、X 射线照射、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乙醇等处理都可引起蛋白质的变性。所以在临床中用酒精、加热、紫外线等方法进行消毒杀菌,就是利用这些手段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致病性和繁殖能力。

3.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数量成百上千;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变化多端;

(4)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4.蛋白质的功能(由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

(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参与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绝大多数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包括细胞识别)作用,如动物和人体的抗体能清除外来蛋白质对身体生理功能的干扰,起着免疫作用。

二. 应用归类

1.有关蛋白质中肽键数及脱下水分子数的计算

m 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n 条多肽链时,要脱下m-n 个水分子,同时形成个m-n 肽键,可用公式表示为:

肽键数目=脱下的水分子数=水解时需要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m)-肽链条数(n)例1. 血红蛋白分子有574 个氨基酸,4 条肽链,在形成此蛋白质分子时,脱下的水分子数和形成的肽键数分别是()

A. 573 和573

B. 573 和570

C. 570 和573

D. 570 和570

2.有关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时,原来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多肽的一端是-NH2,另一端是—COOH,所以对于n 条肽链的多肽,每1 条肽链至少应有1 个-NH2,1 个—COOH,若还有-NH2 或—COOH,则存在于R 基中。

(1)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

例2. 某蛋白质分子由3 条多肽链组成,内有肽键109 个,则此分子中含有-NH2 或—COOH 的数目至少为

112、112 B. 109、109

C. 9、9

D. 3、3

(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例3. 现有1000 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 个,羧基1050 个,则由此合成的4 条肽链中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A. 1016、1046

B. 4、4

C. 24、54

D. 1024、1054

3.有关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脱下水的数目×18

例4. 已知20 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是128,某蛋白质分子由两条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 个,该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最接近于()

A. 12800

B. 12544

C. 11036

D. 128884. 有关蛋白质种类的计算

例5. 由4 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数量不限,最多能合成不同结构的三肽有()

A. 4 种

B.12 种

C. 24 种

D. 64 种

5.有关氨基酸数、mRNA 和DNA 中碱基数之间的计算

DNA 中碱基数:mRNA 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

例6. 一条多肽链含氨基酸1000 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信使RNA 和用来转录该信使RNA 的基因分子中分别至少有碱基()

A. 3000 个和3000 个

B. 3000 个和6000 个

C. 1000 个和4000 个

D. 1000 个和3000 个

6.关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DNA 中碱基数之间的综合计算

例7.由n 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 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大为()

A.na/6 B.na/3-18(n/3 –1)

C.na/6-18(n-1)D.na/6-18(n/6-1)

“两个标准”是指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具备的标准有2 个:一是数量标准,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二是位置标准,即都是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三个数量关系”是指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3 个数量关系(氨基酸数、肽键数或脱水分子数、肽链数),它们的关系为:当m个氨基酸缩合成一条肽链时,脱水分子数为m-1,形成m-1 个肽键,即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1;当m 个氨基酸形成n 条肽链时,肽键数=脱水分子数=m-n。

结构吡罗红

检测方法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存在将遗传信息从DNA 传递给蛋白质。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功能A、G、C、UA、G、C、T 含氮

碱基核糖脱氧核糖五碳糖H3PO4 磷酸成分

单体核糖核酸(RNA )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类C 、H 、O 、N 、P 元素组成

甲基绿以其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类群细胞生物和DNA 病毒RNA 病毒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双螺旋结构一条核苷酸链核酸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动物糖原(肝、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植物淀粉、纤维素多糖动物

乳糖植物麦芽糖、蔗糖二糖

C12H22O11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主要在细胞质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果糖等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主要在细胞核脱氧核糖C5H10O4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主要在细胞质核糖C5H10O5 单糖C、H、O 糖类生理功能存在类别元素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D 促性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持第二性征性激素动物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脂质运输;动物胆固醇固醇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脑、豆磷脂储存能量(C、H 含量高,良好的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缓冲和减压;动、植物脂肪C、H、O

有的还有N 、P 脂质生理功能存在类别元素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原生质: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一.细胞膜

1.结构:

(1)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成

分分别可通过什么手段确定?

有机溶剂(如丙酮)和蛋白酶

凡是脂溶性的物质比非脂溶性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2)成分和结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要点:

①磷脂双分子层(轻油般的流体,有流动性)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脂质50%,其中磷脂最丰富)

②蛋白质(40%)分子(大多数也可以运动)覆盖、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③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膜具有流动性——结构特性(如何证明) 荧

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体现:变形虫、白细胞

④膜物质分子的分布是不对称,外表面有糖(2-10%)蛋白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2.功能:

(1)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举例:

激素、神经递质等

受精作用、效应T 细胞与宿主细胞,过敏反应

植物的胞间连丝

( 2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溶剂、溶质溶剂有膜、无膜半透膜○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渗透压低)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渗透压高)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从功能角度讲:它相当于是一层半透膜

基本不变恢复原位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基本不变脱离细胞壁变小

实验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活细胞,液泡内有色素可供直接观察实验步骤:

①临时装片制作:清水;

②观察:低倍镜

③处理:蔗糖、清水○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

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性质:P63 全透性,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质壁分离时,质壁之间的成分:细胞外的液体环境对无机盐等其他物质:

① 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 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选择透过性膜——功能特性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4)跨膜运输分类:

①水和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自由扩散)

②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O2、CO2、苯、乙醇等)主要为自由扩散方式

③离子和带有电荷(氨基酸)的小分子物质主要为主动运输方式

④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出入细胞

(地图版:膜泡运输)□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作为溶剂的水分子而言是严格的半透膜。

选择透过性能否维持即细胞膜结构是否完整,是判断是否为活细胞的标准,如:

质壁分离的复原,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顺浓度梯度、无、无、浓度梯度、CO2、O2、苯、甘油、酒精等]

[顺浓度梯度、特异载体蛋白、无、浓度梯度、葡萄糖进红细胞]

[(可)逆浓度梯度、特异载体蛋白、ATP 供能、K+进红细胞、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与浓度无关] 思考:在以下条件下如何判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

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一定是主动运输不一定是被动运输磷脂分子的流动性蛋白质分子的流动性

思考:请尝试在坐标轴上画出表示物质分别以三种跨膜运输方式通过生物膜的运输速率的曲线?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与细胞膜因流动性而形成囊泡有关、ATP 供能、分泌与吞噬]

如图所示,c 处为一半透膜(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蔗糖分子不能通过),a、b两侧分别盛有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其中液面变化会是怎样的?葡萄糖蔗糖1.条件允许的话,任何一种物质都趋向于均匀分布2.溶剂分子运动的方向取决于溶液中所有溶质分子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结构功能(物质交换)运动性流动性物质交换正常选择透过性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5)总结

二.细胞质1.细胞器: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在核仁

形成细胞凋亡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植物细胞分裂,抗体、激素的分泌,精子的顶体,突触小泡备注

与有丝分裂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分解外来或自身的有害物质;自我分解贮存物质(糖类、脂肪、色素、多种酶),调节内环境合成、(粗面: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光面:糖类、脂质合成)运输条件细胞分泌,形成细胞壁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功能两个互相垂直的

中心粒(蛋白质)蛋白质、RNA、和酶含有很多酸性水解酶液泡膜、细胞液粗面和光面,

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基粒(类囊体)、基质、酶内膜形成嵴上有基粒(ATP 酶复合体)、

基质没有膜结构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双层膜,有少量DNA 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小球状网状大小囊泡、扁平囊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椭球形、棒形形态动物低等植物动植

物动植物植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动植物动植物植物真核几乎都有(蛔虫等厌氧无)

分布中心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线粒体

相关实验

大型的中央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其内为细胞液,其中含有有机酸、生物碱、

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范围大范围中范围小一般指人体细胞和动物细胞内的液体。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是细胞重要的结构成分,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半。细胞内的液体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液泡内的液体也有流动性

2.细胞质基质

成分:水、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作用:细胞与环境、细胞质与细胞核以及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等都要通过细胞质基质来完成,中间代谢的很多重要化学反应也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是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可以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板书〗第三节群落的的结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71。 〖板书〗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三、种间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P72倒数第一段到P73,完成资料分析的“讨论”。 〖提示〗1.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 全套教案 目录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2:2.4 免疫调节(Ⅱ)

第4节免疫调节(Ⅱ)

三、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四、免疫学应用有哪些?(阅读教材P38-39以及39页资料分析,进行归纳)。 反馈练习 1.科学家斯坦曼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DC细胞),该细胞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C细胞中“突起”的存在增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 B.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 C.DC细胞处理后的抗原,能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DC细胞能激发T细胞增殖并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2.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的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3.下页表为我国初生幼儿计划免疫的部分列表,通过下表可以发现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幼儿 年龄 应接种的疫苗接种方式预防疾病出生时卡介苗皮内注射结核病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1个月时乙肝疫苗第二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2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 混合疫苗第一次 口服脊髓灰质炎3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 混合疫苗第二次 口服脊髓灰质炎 3个月时 百白破混合 制剂第一次肌肉注射 百日咳、白 喉、破伤风 A.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疫苗在人体中诱发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D.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科学研究表明: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下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下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细胞可为HIV的增殖提供原料、酶和场所等条件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和成分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在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生物必修三步步高导学案第1章第1节(含答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2.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结合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说明内环境所起的媒介作用。 方式一观察下图,草履虫和血细胞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之处: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血细胞生活在生物体内的血浆中。 导入多细胞生物与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直接环境不同,我们将血浆等多细胞生物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方式二联系实际导入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始了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航天员的航天服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具有防止微流星体撞击,保暖隔热,保压供氧等多种功能,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那么,你知道人体细胞需要怎样的环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吗?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及比例 特别提醒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有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内环境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3)适用范畴: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 答案①—d②—a③—b④—e⑤—c 归纳总结内环境各组分的不同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试卷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全套测试题 高二生物集体备课组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O2、O2B.H2O、Na+ 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 3.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B组织液→淋巴→血浆 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 5.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 C.糖尿病D.细胞代谢紊乱 9.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剂,它的pH才能正常 B.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 C.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症状消失 D.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 10.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 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二、非选择题 1.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前导学、启发式讲解、分析与归纳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五 . 课时安排 :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4)能量流动的特点?

2.引入新课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讨论:生物为维持生命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为什么这些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因为这些物质可以 被循环利用) 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一一碳循环 3.碳循环 出示“碳循环模式图”投影片。 光合作用 (1)知识背景:光合作用CO2 (CH2O) 呼吸作用(CH2O)有氧呼吸CO2 (2)分析碳循环模式图,思考如下问题: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②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化 能合成作用 ③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CO2 ④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含碳有机物;传递渠道?食物链(网) ⑤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⑥碳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形式?CO2 ⑦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 循环的主要形式?CO2 [师生归纳] 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无机环境(CO)生物群落(有机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呼吸作用 4.物质循环 (1)提问:①我们所讲的碳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学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导学案汇编 第一课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标点击】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 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 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观察课本P2中的两图,思考两 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多物质会种细胞生活的环境有何不 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组织液是存在于 体内细胞生活在同?何为体液?体液与血液 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细胞外液中是否是一个概念?仔细观察 __________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部分课本P3中的图1-1,思考组 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 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何为内环境?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 直接环境,叫做__________。 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认真分析课本P4的血浆的化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 学组成表及图1-2,总结血浆 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细胞外液的成分的主要成分,进而思考细胞外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 液的成分。思考血浆与组织 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液、淋巴的成分有何不同? __________含量很少。 1.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血时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 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者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 细胞外液的渗透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 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压和酸碱度法正常生存?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 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________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 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 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人体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第二章 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水分和无机盐的调节。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保持人体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学重点]下丘脑对水分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 醛固酮对无机盐的调节。 [板书设计]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三、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饮水 来源食物 物质代谢 水的平衡肾脏排尿动态平衡 排出皮肤排汗 肺呼气排出水汽 大肠排便 2、无机盐的平衡摄入:饮食 排出:尿液、汗液、粪便 3、水分的调节 4、无机盐的调节 [教学方式] 学生自学预习,教师精讲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人体产热的原因? 2、人体产热的器官?人体散热的器官? 3、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那里? 4、人体体温过高时,酶的活性,甚至。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答案 新课引入: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吃的东西过咸,会感到口渴;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以饮料代水”的做法会适得其反,越喝越渴。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看书,预习,完成导学大课堂中的知识预览部分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精讲: 1、饮水 来源食物 物质代谢 水的平衡肾脏排尿动态平衡 排出皮肤排汗 肺呼气排出水汽 大肠排便 2、无机盐的平衡摄入:饮食 排出:尿液、汗液、粪便 3、水分的调节 4、无机盐的调节 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如水的摄入量主要由大脑皮层渴觉中枢控制,水的排出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当机体失水时,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相反,当机体含水量增加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基本平衡的原因。此外有效血容量的减少也可以引起渴感。5.水和无机盐在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能够调节体温、促进物质代谢(如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起润滑作用(如关节腔的滑液,能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唾液中的水分使食团润滑而易吞咽。);无机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 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 入到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6:2.4 免疫调节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预习、研习案】 活动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任务】阅读课本P35概念图,完成下题。 【训练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活动二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任务1】阅读P36第2、3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书中标注】 【训练2】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面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B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任务2】阅读P37第2段,回答下列问题。【书中标注】 1.特异性免疫在发挥作用时分成和两种类型,主要“作战部队”是。 2.特异性免疫中的抗体具有什么特点?它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3.举例说明免疫反应中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抗原?它具有什么特点? 【任务3】阅读P37第4段及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填写下面流程图。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训练3】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分泌抗体 【任务4】阅读P37-38最后一段及图2-16细胞免疫示意图,填写下面流程图。 思考:致病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寄生到宿主细胞内,该怎样消灭这些病原体?【书中标注】 【任务5】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细胞参与,都可发生二次免疫。 2.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细胞;除浆细胞外,、、、 等免疫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此外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训练4】(多选)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 AB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D.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2:3.3 其他植物激素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学海导航】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预习探究】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赤霉素 (1)合成部位: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主要作用: 促进_____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验证赤霉菌产生赤霉素的实验步骤 ①用_________感染水稻;结果:恶苗病。 ②用___________________感染水稻;结果:恶苗病。 ③从___________________中分离出物质,称为赤霉素。 2.细胞分裂素 (1)合成部位: 主要是_____________。 (2)主要作用: 促进_______________。 3.脱落酸 (1)合成部位:_____、______的叶片等。 (2)分布: 将要_______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3)主要作用: 抑制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乙烯 (1)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2)主要作用: 促进果实______________。 5.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多种激素___________共同调节,如_______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______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使其含量_________,反过来又________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的伸长作用。 6.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的控制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概念: _________的对植物的__________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 容易____、_____广泛、________稳定。 3.具体应用 (1)用______催熟。 (2)用________溶液处理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 (3)用_________处理大麦可简化酿酒工艺、降低成本。 4.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在农业生产中,要综合考虑________、药物效果、药物毒性、_________、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2)还要考虑施用时间、_________、施用方式、_________和施用次数等问题。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 D.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 2.恶苗病是由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引起的植物疯长现象() 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 3.为使休眠状态的马铃薯块茎早发芽,以便早栽种早收获,用以处理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B.脱落酸C.赤霉素D.细胞分裂素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详细教案

同学们好,今天将由我来带领同学们走进高中的生物学习之旅。 现在,请同学们对生物这个词给出一个最简单的定义。(Put up your hands) 其实,简单地说,生物也就是有生命的个体。 要了解一个个体,首先要从细胞开始。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一的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同学们请看,在教材第二页的左上角有一幅图,是SARS患者肺部X光片阴影图,和SARS病毒模式图。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这个问题探讨,仔细思考讨论题,待会儿会请两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第一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坐。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第二问,谁来说说?。。。 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了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尽管现在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并且对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生命和细胞是难解难分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四个关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实例分析 这是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人的生殖和发育 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艾滋病病毒入侵免疫系统。 看完这几幅图后,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第四页上面的无道题,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三分钟后请同学来回答 第一题,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草履虫除了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它得先摄能才能运动吧,它还能呼吸和生长,还有应激性。 好,第二题,某某 在你和你爸妈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然后它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再进一步发育成胎儿,那么胚胎发育跟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细胞分裂和分化 第三题,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还有相关的骨骼肌细胞。请坐 第二问,你每天学习的时候需要哪些细胞 太多了,它涉及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破坏淋巴细胞引起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特定细胞受损而致病的。。。。 例如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的话会导致听觉发生障碍。 第五题

(共287页)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精品学案汇总(打包下载)

超级资源(共19套287页)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 精品学案汇总(打包下载)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如下图) (1)作用的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生理效应不同, 低浓度促进生长(图中A→C, 不包括C点), 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中C→D, 不包括C点)。“低浓度”与“高浓度”的分界点是C点, “低浓度”“高浓度”不是具体值, 而是浓度范围。 (2)四个关键点的含义:A点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 B点促进作用最强, C点既不促进, 也不抑制, D点为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3)曲线含义:AB段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 促进作用增强;BC段(不包括C点)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 促进作用减弱;CD段(不包括C点)表示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 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 抑制作用增强。 2.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影响不同(如下图)

(1)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 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 例如生长素浓度为10-6 mol·L-1时, 对根是抑制作用, 对芽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对茎则是起促进作用。 (2)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说明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 (3)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表示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 也不抑制。 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如下图) (1)图示说明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敏感。 (2)应用:农田中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