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一课时)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一课时)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一课时)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一课时)

课堂任务表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4、法制目标: 通过对新知的应用,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5-6x (x≥0) 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 y=-6x+15 (x≥0)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15的值,即y=-6×0.5+15=12(℃)。 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合作探究: 我们先来研究下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一次函数》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9.2.2; 2、本节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概念,并类比于正比例函数,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增减变化规律。一次函数是一种最基本的初等函数,研究它的概念和图像性质,对它的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像的相互联系与转化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它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函数具有启示作用。☆【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难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学生特征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之前对变量与函数、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及解析式、图像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对于变量与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已经掌握,对它们的进一步的推广运用表现出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有一定的观察总结推理能力,以及文字转化为数学的符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意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探究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得到一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用类比的方法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 启发引导学生由正比例函数图像探寻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规律,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因此,主要教法是: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发现,建立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在小组合作中参与探索一次函数图像的规律,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因此,主要学习法是: 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刻度尺等; 学具:教材,铅笔,草稿纸,刻度尺 ; 教学环境:现代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45分钟) 主要流程: 探究思考 提炼概念 合作交流 探究图像 知识梳理 巩固概念 布置作业 自主学习 深入探究 发现规律 设置情景 导入新课

6.4 统计图的选择 第一课时

子洲三中数学导学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 课题:§6.4 统计图的选择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2.训练学生制作统计图的技能,从三种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从三种统计图中合理的获取信息. 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 1.初一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 探究案 二、导学释疑 活动探究一:学会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阅读课本P175-176,根据小亮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各洲人口的情况怎么样?你能得到哪些有关世界人口情况的结论?从哪幅图得到的? (4)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的得到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州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1.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 2.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 (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 (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 (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活动探究二: 完成教科书P176“做一做”。 训练案 三、巩固提升 1.一所学校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入新校舍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如果将上面的数据制作出适当的统计图,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你说说理由。 排球54 足球75 篮球57 乒乓球96 其他18 步行60人 骑自行车100人 坐公共汽车130人 其他10人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讲课教案 上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怎么样?我看到大家立马瞪起了眼睛,听好了…… 话说呀,古时候,在楚国的一个集市上,那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一个人在叫卖他的矛和盾。只见他拿着矛说道: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可以轻易穿透任何的盾牌。又见他拿起抵挡进攻用的盾,夸口道:叔叔婶子大娘大爷,来看看我的盾,这可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什么矛都戳不穿。 正在这时,有个围观的人问了他一个问题,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你猜,这个人问的什么问题?(生答)他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嘿嘿,意思就是说:“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卖矛和盾的人哑口无言了呢,你来说……(生答)。对啊,这就是成语“自相矛盾”的由来。但是,看似互相矛盾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在这里面寻找答案。 (二):出示课题: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 矛: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是攻击别人的武器,打仗用它来进攻。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盾是防御的武器

同学们矛和盾的集合到底会会怎样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 ● 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慧的孩子都会 精心的预习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 况,哪几位同学课文读一下, ● 2.请你来读一下要求: A纠正读音B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生边读文,师及时订正读错的字音、提醒易错的读音。 预设难度的字词:戳和庞然大物 ● 3.这几位同学读得情绪饱满、富有感染力,看来咱班的朗读水 平非常高,那老师再来考考你!——(出示幻灯片生字) ● 4.检查生字词 (1)排火车读: 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2)这一关没有难住大家,老师再来一关,我表演几个词语,你来猜一猜是哪一个?(表演) (3)谁能用这些词语来概括下课文大意?指名学生回答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

集思广益议论文

图文对照集思广益培养作文能力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一、借助影像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可以关掉片中的配乐及解说音响,只展示给学生直观、完整的画面),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师重播被观察过的录像,并打开配乐及解说音响,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由学生自由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 如果是要求学生写叙事、说理、抒怀类的作文,亦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或用投影映出作文材料(文字、图画等),或用录像展示客观事物的原貌(整体、局部、细节等)、发展变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画面,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根据漫画进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可将报刊上发表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漫画用复印机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进行投影。一幅并不惹人注意的小漫画被突然放大映现在银幕上,能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感知,倍增写作的新鲜感。教师再通过指导学生对画面进 行观察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作启发性分析,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出写作的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影像进行课后评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 作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师从评改作文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评改作文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难得轻松,相对来说,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比包办代劳更费心机。 有鉴于此,我们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鞋匠的儿子(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鞋匠的儿子》一课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林肯的三段话都是用很平直的语言表述的,但又蕴含着演讲的技巧,蕴含着他的思想、态度。既有反映思想性的“平等的信念”,又有“演讲的技巧”在内。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从林肯演讲的三段话入手,通过朗读品味文字,挖掘话里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感受林肯宽容大度、真诚坦荡、仁慈谦逊的人格魅力。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第二课时,紧紧抓住文本的特性——演讲的目的性、针对性、感染性,让学生感受演讲艺术的魅力。林肯面对参议员射来的“羞辱”之箭——出身卑微,没有与他们恶语纠缠,而是通过“顺同——反驳——感人”演讲三部曲,智慧、礼貌、有礼有节地巧妙消融化解了。这样,不仅凸显了语文课的专业性,也亲近了智慧。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能理解“卑微、尴尬、羞辱”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的结构,抓住参议员情感态度变化的线索,并了解变化的原因。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 教学重点:通过感悟林肯的演讲辞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如何以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对他态度的变化反衬出林肯高大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前谈话: 课件出示林肯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他吗?(教师可适当补充:林肯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出身于贫苦的家庭,但是他从小刻苦自学,最后终于成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反对黑人奴隶制度,主张人人平等,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师:相机板书:林肯鞋匠的儿子美国总统 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疑 设疑:林肯,只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他到底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1课,学生读题。 【设计意图:抓住主人公林肯出身与现在的地位、取得的成就之间的巨大落差,通过纵向比较,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屏幕出示) 2、理解词语(说说方法:找近义词、抓关键词素) 3、理清条理: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写事,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可分几段?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公开课)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课文中难读的、难记的、难理解的生字词。写“矛、盾”两字。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并在默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 2、学写生字“矛、盾”。 (1)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这两个字,矛:最后的一笔撇,好锋利啊,跟图片中的矛一样;盾:“盾”字 的外侧是两笔,先横撇,再竖撇。真像两个勇敢的小卫士,像图片中的盾,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2) 学生写字:打开课堂练习纸,在两种不同的武器边上分别写上这两个字。 3、矛和盾的各有什么作用? 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自卫(板书:进攻、自卫),两种针锋相对的物品,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 二、反馈预习情况(生字新词、课文主要内容) 1、反馈生字词学习情况。(昨天,同学们就已经预习课文了,老师根据同学预习单上反馈的情况,把本课难读的、难记的、难理解的生字词集中起来一起学。) (1)读准平翘舌音,“钻”、“持”、“戳”,尤其是“戳”不能读成平舌音。(自己练读,学生领读,齐读)。“庞”是特殊的形声字,容易读成“龙”。 (2)易写错的:“抵”字下部分不能少点。“刺”左边不是“束”。(出示顺口溜: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一、课题: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四、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习此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正比例函数等等,这为一次函数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学生们对一次函数的学习流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明确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后,进一步结合图像研究它的性质,是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了从“数”到“形”,从“形”到“数”两方面的理解,这也为今后讨论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学函数,但有了七年级“字母表示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的铺垫,他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时,知识结构中印象最深的是用关系式和表格表示,数型的对应关系与他们的学习经验有很大差距,也更复杂更抽象。 此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动手能力较差,而此课时正需要他们动手去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从而得出它的性质。大部分学生也正刚刚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所以此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熟练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能通过图像

归纳总结出一些简单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探究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数型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意识和思想。 (3)在思考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动手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 极参与讨论,发展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熟练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2、能结合图像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难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图像解决问题 八、教学策略与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式、探讨式、以及鼓励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 由于此节课之前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对函数的学习流程已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比与正比例函数的学习模式来进行一次函数的学习,即函数解析式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用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们思考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而渗透数型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看拼音写词语专项训练17页(附完整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看拼音写词语练习 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 bìbōshǒu pàwēi éqìpònán jiānɡyánɡyìànɡrán ( ) ( ) ( ) ( ) ( ) ( ) ( ) piāo miǎo wūjǐkāi tuòtáo cíjiāo ɡuàn shuòɡuǒhuīhónɡ( ) ( ) ( ) ( ) ( ) ( ) ( ) shén zhōu jǐnɡdézhèn tǔlǔfān ɡēbìtān bōlán zhuànɡkuò( ) ( ) ( ) ( ) ( ) o yuán qīnɡqíjùn xiùnónɡzhuānɡdàn mòyín zhuānɡsùɡuǒpàmǐěr ɡā ( ) ( ) ( ) ( ) chún měi shǐcèɡuānɡjiéxuàn lì ( ) ( ) ( ) 第一单元第2课郑成功 lā líqīn lüècán kùnúyìzhùjūn liào wànɡqǐtú( ) ( ) ( ) ( ) ( ) ( ) ( ) jùjíjiànɡlǐnɡcùyōnɡrónɡqiàwán kànɡpínɡjièjiàn duì( ) ( ) ( ) ( ) ( ) ( ) ( ) líbàyěshòu lián dāo yáo yìyǐn bìzài ɡēzài wǔ( ) ( ) ( ) ( ) ( ) ( ) jīnɡkǒnɡwàn zhuànɡzhàn qízhāo zhǎn jūn rónɡzhěnɡsùfēnɡfù( ) ( ) ( ) ( ) mián yán fēnɡfān bìkōnɡkānɡkǎi jīánɡhénɡxínɡbàdào ( ) ( ) ( ) ( ) 第一单元第3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qīlínɡyāpòshēn yuān xiāo bānɡbēi fèn wùǎi wòshǒu ( ) ( ) ( ) ( ) ( ) ( ) ( ) yǒnɡchànɡjíchízhènɡzhònɡnàhǎn kànɡzhēnɡyōu lǜqīnɡzhù( ) ( ) ( ) ( ) ( ) ( ) ( ) liúshìɡà i niàn bālílímínɡyōu fèn míliúkǎchē( ) ( ) ( ) ( ) ( ) ( ) ( ) bēi fèn yùjuéyìqiānɡrèxuèyìɡuótāxiānɡyǔshìchánɡcí( ) ( ) ( ) ( ) bō bēn làzhúmiǎn lìxuán lǜsìchù ( ) ( ) ( ) ( )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解了三种统计图基础上,由世界人口有关数据分析,进一步探究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也为今后学生正确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七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解题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3.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并能合理质疑,培养学生“学数学——为我所用”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统计图分析数据,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决策.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问题驱动,采用“引导—探索—发现”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交流中感悟数学,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图纸. 学生: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小时候大都有被父亲扛在肩膀上,与父亲一起玩耍的经历吧?现在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会写“矛、盾”。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合二为一”“难以招架”等词语。 2.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1-4段,理解发明坦克的经过。 教学重难点 会写“矛、盾”,理解“左抵右挡”。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看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矛”和“盾”。 1.认识“矛”和“盾”的作用。 2.识记“矛”和“盾”。 出示汉字演变图片,让学生感知“矛”和“盾”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并识记。 3.指导书写“矛”和“盾” A.师范写,学生书空。 B.学生书写,师巡查后提出需改进的地方。 4.对课题质疑:认识了矛和盾,我们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又是怎么集合的?结果怎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会提问题的人,是最会读书的人,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下面词语:

(1)第一组:坦克、炮口、履带(坦克图)第二组:手持戳进攻退后(理解---戳) 第三组: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扩词) 师:生字词语会读了吗?谁来试试?(出示坦克图),瞧,这就是坦克,老师不理解炮口和履带在哪?谁来告诉我呢? 这一组词谁来当当小老师?指1名学生读第二组。 这里有个字特别难读,是个翘舌音,我们一起读准了-----戳(chuō)(做戳的动作) 第三组的四字词男女生合作读,这里有个词容易读错,我们再来读一读(左抵右挡)。你能说出带有左和右的4字词吗?我们再一起把所有的词读一遍。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上面选择合适词语填进下面这段话里,试试看。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还是()。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和盾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在战场上(),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4.读通了这段话,你就了解了课文大意;不过,读书有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会吗?发明家把()和()(),发明了()。 四、学习课文1-4段 发明家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找找,画一画。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指名读。 (2)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紧张、激烈)(3)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如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设计 作者:史利利 (初中数学河南济源初中数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7 / 14 发表日期: 2010-12-17 21:13:56 给作者发送信息|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一次函数》 · 前一节已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定义,接着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需要二课时,这一课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及简单性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一部分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济源市轵城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学生对怎样从两个函数图象的比较、分析中提取有用信息,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兴趣浓厚;

(4)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还不强,对数形结合思想还比较陌生,没有深刻的体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可由直线y=kx 平移得到 2、.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的象限,能判断k、b的正负,反之亦然; 3、会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联想、表达,达到会利用画大致图象来直观形象地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体验“数”与“形”的转化过程,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初中生优秀作文范文:成长中的挫折

成长中的挫折 挫折在人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一遇到挫折就气馁。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挫折之后一蹶不振。对待挫折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由失败走向成功。即使身处顺境之中,也要居安思危,随时准备经受挫折。名言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_夏衍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_谚语。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_〔法〕巴尔扎克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_〔法〕伏尔泰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_〔美〕爱默生失败乃成功之母。_俗语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_〔德〕贝多芬经典素材挫折挡不住强者(张海迪立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着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16次投稿)19世纪法国着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着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鞋匠的儿子(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21、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 、初步体悟林肯以情动人、真诚恳切的演讲风格和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2、领悟林肯宽容大度的气魄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 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林肯三番话的含义,感受林肯宽容的人格魅力。 1、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2、议员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走进林肯的演讲。 找出课文中林肯说的三段话,仔细读一读,在你感受深的语句旁边加上批 注。 3、出示“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 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 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1)指名读。 (2)读了这段话,你有哪些感受?指导学生读出感受。 (3)指名读,齐读。 (4)抓住重点词再读,还能读出哪些感受。重点朗读三个“永远”。 (5)齐读这段话。(相机板书:宽容、谦虚) 4、出示:“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 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 到了做鞋子的艺术。”“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 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 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话。 (2)读了这两段话你有哪些感受?(教师引导并板书:勤劳、敬业、朴 实) (3)重点理解“艺术”一词,讨论: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

总结全文。 1、交流:你想对林肯说些什么? 2、总结:这位鞋匠的儿子在对手的嘲笑与羞辱中,以宽容与智慧赢得了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尽管最终他功成身亡,但是世界却永远记住了他——林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更是美国人民的儿子。 3、出示名言,师生齐读: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我不一定会胜利,但定会真诚行事。我不一定成功,但会保持一贯的信念。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及说明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它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的始末,同时也是历年中考、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初二数学中的函数又是中学函数知识的开端,是学生正式从常量世界进入变量世界,因此,努力上好初二函数部分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函数思想等思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信心和兴趣,这也是教学目标。 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函数图像画法之后。目的是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并能简单应用性质。它既是探究其他函数性质的基础,又是后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数学基础较好,有较强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像形状以及会 选择两点来画直线。会使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函数图像和一定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特制定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由一次函数图像观察归纳一次函数性质的过程,掌握并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和学会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数学建模、 类比和分类讨论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实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是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实验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手段:几何画板软件及自制几何画板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体会发明家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品质,学会集合优点于一生。 重难点:

重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即“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并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矛和盾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认识这两种武器吗?(板书:矛盾)随机教学“矛和盾”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师小结: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长长的,头上尖尖的,用来进攻。盾就是盾牌,是用来抵挡的,保护自己的。(教师随机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师补充课题)。用来进攻的矛和用来防守的盾怎么能集合起来呢?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自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集合招架紧张自卫 进攻炮口坦克战场 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自由读——指名读——同桌接读

八年级数学上册4.3一次函数的图像第1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一次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正比例函数及正比例的意义; ⑵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⑶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正比例关系通过画图像的操作实践,体验“描点 法”; ⑵经历利用正比例函数图像直观分析正比例函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和研究函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 理解正比例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难点: 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回顾 1.在下列函数 是一次函数的是(2)(4),是正比例函数的是(2). 2、函数的表示法: ①图象法、 ②列表法、 ③解析式法(关系式法) 三种方法可以相互转化

二、情境引入 探究1:什么是函数的图象?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graph). 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M(4,3) 请作出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 分析:函数图象上的点一般来说有无数多个,要把每个点都作出来得到函数图象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常作出函数图象上的一部分点,然后用光滑的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函数的图象.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么才能得到图象上的一部分点呢? 为此,我们首先要取一些自变量x的值,求出对应的 函数值y,那么以(x,y)为坐标的点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列表来表示x和y的对应关系. 解:列表:取自变量的一些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填入表中.

以不可怕为话题作文600字

以不可怕为话题作文600字 大家知道以不可怕为话题怎么写一篇好的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以不可怕为话题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失败不可怕作文一曾几何时,人们对失败胆战心惊,他们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它,不敢适应它。试问:哪一位科学家没有进行过失败的实验?哪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未曾打过败仗?哪一位政治家没有参加过失败的竞选?没有!失败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才完整。因此,失败并不可怕。 失败其实是很重要的。 爱迪生未发明电灯泡,光是选用灯丝的材料就历经了千余次的失败,而每一次的实验都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终于有朝一日选出了合适的材料。爱迪生用失败的实验换来了最后的成功,如果他害怕了,他最后能成功吗? 谈到失败,大家一定不会忘记林肯,这位鞋匠的儿子。如果,他第一次经商失败便放弃了,那么会有他以后经商成功吗?如果他第一次参议失败便放弃了以后的政治生涯,他还会成为以后的美国总统?是失败磨练了意志,在破产、丧妻、落选的失败中,他仍保持了他的意志,是他有了坚定的信念,他才得以成功。 在放眼中国历史,我的目光又投向了项羽。项羽,这位“楚汉霸王”,在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曾经不可一世的他,失败了,败得彻彻底底,落了个“自刎乌江”的结果。可有谁说他是失败者呢?在中国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的历史上,一直留有项羽的一席之地,让人们所铭记。他的名号响彻在历史的长廊中。人们对他的认识,并不比刘邦少。失败,也有时让人铭记。 同学们,失败并不是一无所是,并不可怕。失败可以是成功的基石,可以是人生的磨刀石,可以是人生的记录笔,可以是通向成功的殿堂。 失败并不可怕! 失败不可怕文二谁人没有过失败?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是如此。跌到了算什么,拍拍裤子上的灰站起来,依然能继续前行。失败了又算什么,找到原因马上解决,依然能步迈向成功的彼岸。所以,失败,并不可怕。 踏浪破风而行,只为找寻生命中的彼岸;荆棘刺身而攀,只为留下鸟语花香。林肯的一生可谓是曲折坎坷。失败就好像是他的代名词一样,总是光环般闪耀于他的头顶。他曾经在22岁时经商失败,23岁时竞选州议员落选,24岁破产,26岁时未婚妻病逝,27岁精神完全崩溃,29岁竞选州议员发言人未成功,34岁国会大选落选,40岁想在自己的州当选土地局长,被拒绝,47岁争取副总统提名得票数不够,49岁再度参选参议员落选。即使如此,他也从没有气馁过,总是以平常心来面对失败,祈祷下一次的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51岁时成功当选美国总统,达到了人生的顶峰。所以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找到失败的原因,从此放弃,而是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改过自新。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4统计图的选择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会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猜测.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难点:尽可能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相关图片,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地球上有人类生存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并不多.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下面我们通过一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的状况: (1)你能从上述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

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20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达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率的情况变化不大;从公元1800年起,世界人口就开始迅速增长;我们还看到,1950~1990年这段时间人口翻了一番,而且从图上还可以预测出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2)这是一幅什么类型的统计图,从这种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学过的几种统计图,它们反映的数据的特点一样吗? 师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思考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征.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人口问题,引起学生对各种统计图反映的数据特点的思考,顺利引入本课的主题. 【探究新知】 活动1.我们来阅读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你能从这个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获取信息,回答要点. 从1957~1974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 从1974~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 1987~1999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 预测1999年~2025年,世界人口从60亿要增加到80亿; 2025~2050年25年间预测世界人口增长到90亿,即50年后,世界人口达到90亿,其中亚洲人口最多,将达到52.68亿,占2050年世界人口的60%. 活动2.为了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小明根据上面的相关数据制成了右面的统计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