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慈善理念

现代慈善理念

现代慈善理念
现代慈善理念

现代慈善理念

爱心联盟网社工网梅明爱心联盟梅明社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也涵盖了现代公益慈善事业,涉及立法、免税、注册、志愿服务、政府采购等多方面内容,全方位勾勒了一幅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蓝图。目前,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的加快,社会对和谐包容的需求不断增大,慈善组织数量发展较快,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普遍提高,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有增无减,社会慈善文化氛围大为改善,全民慈善大环境正在形成。这里,主要结合我国国情和慈善民情,从人文视角的多个维度,漫谈和梳理现代慈善理念,为营造我国发展现代慈善事业良好的人文氛围鼓与呼。

现代慈善理念较传统慈善认识,更多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更多体现了社会走向善治的时代内涵,更多体现了自愿平等的社会价值,集成了文化、信仰、精神、尊严、平等、自愿、爱心、互益、责任、和谐等多个人文要素,汇成了21世纪人类慈善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慈善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类文明符号慈善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的真实反映。慈善作为一种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社会文化,是人类宗教信仰和道德文明的精髓所在,它拥有一种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传统意义上,慈善文化更多是一种行为模式,通过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救灾、助学、助医等行为,传递着人间的平等互助和诚信友爱。在现代社会,慈善文化更多体现为公民参与公益、帮助弱者的渴望和完善自身道德的内在要求,它融合在宗教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消费文化等多种文化之中,并在与各种文化碰撞与磨合中凝成社会共识。而且,现代慈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已成为提升公民社会道德、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国自古就是慈善之邦,上至一国之君,下至普通民众,都秉有乐善好施的奉献精神。文献记载,“慈善”一词在南北朝时就较早出现,《北史.崔光传》有云:“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史书载有商汤为与夏桀争夺天下,格外重视扶危济困,“夷境而积粟,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夏、商、周三代也常被后世视为充满仁爱之心的朝代。其中尤以周文王为胜,史称文王“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孟子释其“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四者”即现在所常指的“鳏、寡、独、孤”。顺流而下,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医疗救助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也首屈一指。

追根溯源,中华慈善文化源远流长,流派众多,精彩纷呈。儒家倡导仁爱精神,推崇“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子释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道家主张“损有余,补不足”,遵从“知足不辱”、“知足常乐”、“知足者富”。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要“爱无差等”,“远施周遍”使“天下之人皆相爱”,达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境界。佛家主张“慈悲为怀”,宣扬摆脱轮回、出离三界、普度众生,实行“与乐、拔苦”

的义举,为一切众生造福田。凡此种种,这种潜移默化的慈善文化长期植根在中囯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积德行善、乐善好施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华慈善文化以仁爱、兼爱、恒爱为核心,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慈善要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当今时代语境下,营造“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的人文慈善环境,传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吸收各国慈善文化的精髓,对于推进我国志愿社会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慈善是一种信仰,一种人类对生命和社会的信念和意志慈善源于信仰,信仰升华慈善。慈善是宗教信仰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是长期以来人类对生命存在价值的一种社会理解和认同。从这个意义说,慈善信仰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包涵着生命的关爱,彰显了人类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追求。可以说,慈善信仰不分国家、地域,不分种族与肤色,是人类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的互惠共生。所谓慈善者,于人施慈,于己修善。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慈善信仰滋养了生命,丰富了生命,升华了生命。在现代社会,慈善信仰也让公民超越自我小我、追求人性的真我本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爱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生命为内涵的慈善信仰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根基。

作为一种对于生命和生存态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慈善与宗教信仰的渊源极深,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慈善思想直接起源于宗教。从美国宗教与慈善事业的关系看,宗教对慈善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美国著名哲学家亨利·艾伦·莫曾就此作过精辟概括:“宗教乃慈善之母,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产生过程中,莫不如此。”基督教认为,富人要想进入天堂,惟一途径就是将自己的财富捐赠出去。基督教中有关“富人原罪”教义让富有者有一种“负罪感”,希望通过行善于社会来祈求“上帝”宽恕,以求灵魂净化,良心解脱,维系生命安全和灵魂安宁。由于深受基督教“互济文化”的影响,美国富人捐款与基督教“富人原罪”的教义关联度较高。美国私人慈善事业奠基者之一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1889年发表《财富的福音》一文已成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经典之作,其“人死富有,死而蒙羞”广为世人所知,被奉为慈善业的经典语录。美国现代私人慈善事业奠基者、石油巨子约翰·D·洛克菲勒也明确地将他从事慈善事业的动力归于基督教浸礼会信仰,终生践行基督教义所倡导的朴素生活方式,并在去世前向社会捐献大额财富。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基督教“富人原罪”教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社会慈善思想与行为的直接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宗教在社会慈善事业中也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佛教界以慈悲为怀推动人间佛教思想建设,道教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修身致和……从救助艾滋孤儿到救灾捐赠,各宗教积极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赈灾扶贫、环境保护、捐资助学、养老抚孤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不断探索和开辟宗教慈善的渠道和平台,成为我国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文明的快速上升期,如何让公民更好地体会和分享生命的价值和幸福,各宗教在变革中找准位置,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培养提升公民的慈善信仰显得十分有必要,十分迫切。

慈善是一种精神,一种彰显人类大爱的慈悲和付出精神慈善是一种心境,是人类对生命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精神需求。现代慈善彰显了人类的仁爱、慈悲和博爱,它体现了人类无私无我的大爱情怀,是一种

追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一种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与之相应,每一个社会都需要一种体现庄严责任和时代激情的精神支撑,慈善精神就是这种普世情怀升华时代精神的元动力,体现在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的内涵层面上。

大慈大悲,大善大爱。爱国主义是慈善精神的一个至高境界,在善与爱的历史范畴里,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救国图存,振兴中华”,世代传承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慈善品格和道德风范,培育了无数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这种彰显民族大义和国家大爱的慈善精神铸就了民族之魂,生生不息,根深叶茂,深深地融入了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无时不善,无处不善。在当代中国,雷锋精神也是慈善精神内涵外化的一道风景,这种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包含着人格的自我修炼,也包含着美好、温暖的人际关系,还蕴涵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现实中最好的范例,就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鞍钢矿业公司模范共产党员、鞍钢精神文明建设标兵、鞍山市道德模范郭明义,15年为企业创效3000多万元,20年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先后为“希望工程”、困难职工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贫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用实际行动为当代雷锋精神做出了最好诠释。

从某种意义上,现代慈善精神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对生命和社会的关爱和担当精神。正是在这种慈善精神感召下,慈善者以其仁爱之心、慈悲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弥补社会贫富差距,克服社会疏离和隔膜,促进人与人彼此亲近、沟通与认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推动中国社会慈善事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慈善是一种尊严,一种绽放人性之光的德行和善举从人性的角度看,慈善的最高原则就是彰显和维护公民的尊严,尊严也是现代慈善的准入门槛,更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道德坐标。应该说,人格尊严是现代慈善的灵魂所在,用任何语言来赞美和褒奖它都不为过。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慈善不需要功利的动机,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仪式,不需要热热闹闹的场面;它需要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一种从从容容的心态,一种平平静静的氛围,这种情境构成了对慈善尊严的呵护和推崇。

现代慈善的尊严理念更多地体现了对人性的一种关爱和呵护,体现了一种对弱者尊严的理解和尊重。应该说,现代慈善绝不是同情和怜悯,不是简单随意的施与,必须要让受施者得到帮助的同时拥有尊严和平等。可以说,敬畏生命的尊严是“底线伦理”,让每一个生命都拥有尊严,就是现代慈善对生命尊严的一种坚守和承诺。

这里选讲两个有关慈善尊严的故事。

其一是很有名的荷兰故事。鹿特丹一家电视台在报道一次慈善活动时,出现了一位受助者的镜头,镜头持续只有短短一秒钟。但电视台遭到了受助者的起诉,也遭到众多观众的批评和谴责。最后电视台长发表了致歉声明。荷兰许多慈善活动都不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媒体在报道慈善活动时不会提到某个具体受助人,记

者也不会采访受助人,报纸上没有受助者照片,电视上没有受助者镜头。在荷兰人看来,媒体的曝光会侵犯受助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其二是作家刘墉的“课不能停”故事。纽约一个公立小学积雪致难以举步仍然上课。一些家长打电话去抱怨后对学校满口道歉。学校回复让家长闻之震撼、无不动容。原来,不少贫困家庭白天开不起暖气,供不起午饭,孩子的营养全靠学校的免费中饭,有时还可以带些回家当晚餐,学校停课一天,穷孩子就多受一天冻,挨一天饿,所以老师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愿意停课。或许有家长会问:为何不让富裕家庭的孩子留在家里,单单让穷苦的孩子去学校享受暖气与营养午餐呢?学校老师的答复是:那样做的话,会让穷苦的孩子认为他是在接受救济,而慈善的最高原则,是保护受捐者的尊严。

必须指出的是,现实中很多慈善场景令人难堪,很多人不乏慈善之心,却不知如何做慈善,有的人把慈善做成了活动秀,甚至把慈善当成了营销术,任意曝光受赠者身份信息,受赠者成为慈善“道具”苦不堪言。由此看来,现代慈善仅有爱心施与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以尊严为前提的慈善理性和温情。

慈善是一种平等,一种现代公民与生俱来的社会权利平等是现代慈善的一个基本理念,其目的和初衷是要实现平等慈善,人人可善。人类慈善的发展进程表明,唯有平等,慈善的尊严价值才能得以彰显,慈善的社会参与才能得以实现。毫无疑问,现代慈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行为方式,每个公民,无论身份地位与贫富程度,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根据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平等地参与其中。

从慈善平等的维度看,现代慈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等与善意,是一种平等的赠予和接受,慈善的目的是人人互助,人人平等。在现代慈善的平等理念下,做慈善不仅仅是因为受助者需要帮助,更重要的也是回应自己的心灵召唤。施与者也应向受助者表示感谢,感谢受助者给予自己行善的机会。正是这种闪烁人性光辉的人格平等,让现代慈善具有了普世价值的人文情怀。

2010年9月“股神”巴菲特在北京接受专访时表示,平民慈善更值得尊敬,每个个体对慈善的态度将推动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当更多的人投身到一个社区的微小慈善事业中时,这个进程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力量也将改变整个社会的行为风尚。

平等是现代慈善区别于传统慈善的重要特征。现代慈善注重理解沟通,注重平等与尊重。在现代慈善平等理念下,慈善无“远近亲疏”之分,不受“地缘关系”、“亲缘关系”的影响,对于有需求的受助对象,尽可能的做到一视同仁。美国的比尔?盖茨基金会,在非洲、亚洲,在世界各地多个国家,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成为现代慈善平等理念的杰出典范。

需要强调的是,在慈善平等前提下,无论你是首富还是平民,还是慈善组织,任何人和机构都没有特殊权利,没有特殊待遇,更没有特殊要求。现代慈善就是要在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下保证施与者和受助者在权利和义务上的绝对平等。

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公民和组织加入慈善行动,尤其要强化现代慈善的平等理念。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以慈善为名的“强捐索捐”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些“慈善”行为严重背离慈善平等自愿原则,负面影响极为突出,破坏力极为严重,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警觉。

慈善是一种自愿,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和志愿行动自愿参与,志愿行动,是现代慈善的本质特征。自愿慈善,是公众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上的心灵契合,是公众内心世界向善的展示,是人类良知的外在体现,

是慈爱情感的志愿行动证明。自愿慈善的对象是全体公众,是社会的每位公民,也包括企业公民。公民或组织的无偿捐款、无偿捐物和无偿服务,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无偿利他行为,是发自内心本我的志愿行为和举动。

当今社会大量的志愿者或是义工,就是现代慈善自愿理念的最好诠释和例证。在现代慈善的自愿理念下,慈善是纯粹的自愿行为,不同于按章纳税,不可以统一标准,不可以强制要求,也不宜过度宣传包装,更不应成为道德评价的标杆和尺度。

当下,国内好多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全民慈善”活动,一些城市甚至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设定了慈善日,通过不同的年度慈善主题,引导公众自觉自愿参与慈善,分享全民慈善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当前需要注意的是,平民慈善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为重要,慈善需要全民参与,一个健康的慈善是全民公众参与的慈善。如果急功近利地采取强制推动方式开展全民慈善,将会使慈善离平等自愿的本源越来越远,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我国现有志愿者8000余万人,已建成服务站2.4万个,中国青年志愿者十余年来参加扶贫、教育、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已达1亿多人次,累计服务45亿多小时。在众多城乡基层社区,很多社区居民在抱有平等心、公平心与平常心的状态下,以自愿参与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行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敬业乐群,承担社会角色和职责,这些志愿行为让现代慈善自愿理念深入人心,为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根基。

慈善是一种爱心,一种推己由人的悲悯之心和关爱之情慈爱之心,悲悯之情,推己由人,是慈善的灵魂和精髓所在。慈善是人类真情的释放和流露,是一种同情心、关爱心、慈悲心和责任心,是发自灵魂深处的一种关爱和悲悯,是人类共享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古往今来,不论传统慈善,还是现代慈善,爱心都是慈善之根,慈善之本,偏离爱心,也就无所谓慈,更谈不上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慈善在爱心上,更加注重爱心的自愿体现,更加注重爱心的责任体现,更加注重爱心的快乐体现。可以说,爱心是现代慈善的动力,也是现代慈善的引擎,更是现代慈善的标准。爱心无大小之分,更无多少之说,一分钱和一笔巨款并无本质区别,一个友善微笑的精神价值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慈善排行。有了爱心,人们才有爱的能力,善的结果。有了爱心,人们才有尊重平等的现代善举。有了爱心,人们才能克服各种障碍,锤炼善的意志,付诸慈善行为。有了爱心,人们才能体味行善后的快乐与幸福。

人人有爱,人人有善,人人欢喜。在人类爱心之光的照耀下,慈爱、悲悯、友善、欢喜,让慈善变为一种生命的心灵鸡汤,变为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变为一种共同的社会行为。点滴的慈善之心,汇成了社会的良知,在这样的爱心社会里,个体生命才更有尊严,生存才更有意义,生活才更加快乐。

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里,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南丁格尔“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这些发自生命本真的无私大爱,构成人类灵魂深处永不退色的一抹亮色、一道彩虹。这种慈爱之心,饱含着先知们对生命困苦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真挚情感,它给人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力量,激励每一个社会成员,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创造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慈善中的爱心与责任也是一个民族的良心,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慈善发达的重要标志。今天的中国,让公民去感悟爱心慈善中的生命意义和人

生追求,感悟爱心慈善中的个体存在和社会价值,共建共享慈善社会的快乐与幸福,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慈善是一种互益行为,一种公民愉悦心灵的社会生活方式送人玫瑰,手存余香。现代慈善是一种自我实现,是一种自助行为,更是一种互益行为。从社会视角看,慈善是一种公民习惯,是一种社会传统,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在现代慈善的互益理念里,每个社会成员既是施助者,同时又是受助者;受助者在困难时得到了雪里送炭的帮助,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鼓舞;施助者在付出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社会价值肯定,获得了一种心灵愉悦和满足。现代慈善的互益行为,已超越了施舍恩赐的含义,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新内涵,帮助了弱者就等于帮助了自己,帮助了社会,实现了自身的生活理念和价值目标。

现代慈善的互益行为,它是一个善意微笑,足以愉悦心灵;它是一个周到服务,足以赢得尊重;它是一分细微关切,足以获得信任。现代慈善已经融汇每个人的社会生活中,各尽所能,共建共享,世界因你我的善意行为而更加美丽。

现代慈善的互益行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帮助一个失学儿童是慈善,关心一个困难朋友是慈善,参加一个庆祝酒会是慈善,欣赏一场公益演出是慈善,听一场流行音乐是慈善,看一场体育比赛是慈善,甚至买一件义卖商品也是慈善。可以说,现代慈善的互益理念,就是让公众以一种简单的大众化的生活方式,平等地享受社会成员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体会家庭之外来自社会的温暖力量。

现代慈善,人人可为,人人可享。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慈善的互助理念,目前变得越来普及,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对于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建立平等、互助、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将起到极大地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慈善是一种责任,一种现代公民和组织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慈善是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共同的社会责任。现代公民一方面是一个“自然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与社会始终保持一种相濡以沫的共生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慈善责任是公民的道德自觉,是爱心理性升华的延展和深化。现代社会的慈善责任更多是基于公民对慈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基于公民对社会和自身价值的慈善预期,基于公民的爱心表达和真情流露。这种公民慈善责任不同于法律责任,不具有强制性,不为外界环境所迫,不为功利所驱使,是公民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助互爱和共同发展责任。

现代慈善为公民、组织、企业提供了一个责任平台,一个参与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益慈善组织开展了希望工程、微笑列车、爱心包裹、春蕾计划、星光计划、明天计划、光彩事业、母亲水窖、侨心工程等系列慈善项目,这些慈善活动体现了现代公民、企业和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更体现了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

在现代慈善的责任理念下,公民在慈善中所展示的爱与责任,就像生命中的阳光、雨露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现代社会的慈善责任,激励每个公民以一种担当的精神,把慈善融入生活之中,这将使社会上的个体不再孤独,人际不再疏远,社会不再冷漠。这种责任和担当,将使每个公民把爱的表达同情、怜悯升华为公民道德义务,让善举从感性行为升华为理性行为,从个性走向普遍,从偶然为之转化成日常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爱与责任,将现代慈善的人文精神播撒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每寸土地,让人类共同沐浴真与善、爱与美的人性光辉。

慈善是一种和谐,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形态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和谐是现代慈善的一个显性特征,慈善催生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助长全民慈善。慈善是一个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慈善社会注定是一个和谐社会,反之亦然。同样,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个公民为社会、为他人奉献一份爱,尽公民所担当的一份社会责任。从和谐意义上看,现代慈善是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种社会展示,是团结互助和平等友爱的一种社会体现,更是与人为善和助人为乐的一种社会标志,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社会示范。

全民慈善,社会和谐,也是现代慈善的主要目标和价值体现。近年来,在抗击自然灾害,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举办重大国际赛事志愿服务中,全民慈善以其强大的社会感召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道坚不可摧的社会防线,成为和谐中国的社会软实力。特别是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斗争中,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爱心暖流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掀起了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捐助行动,为灾区群众抗灾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用大爱和善举书写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壮丽篇章。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现代慈善在城乡社区建设中的和谐作用凸现,目前已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慈善以人为本、互助互利、奉献爱心的慈善导向,在改善社区环境,增进社区认同,协调邻里关系,促进社区自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建设一个现代新型和谐社区离不开现代慈善事业,现代慈善在基层社区建设中大有可为。

总的来看,现代慈善是我国志愿社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现代慈善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观,能够引领公平正义、互助友爱的社会风气,增进公众团结向上,保持社会健康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但必须看到,我国的现代慈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社会志愿基础较为薄弱,慈善文化理念较为淡漠,现代慈善整体上处于启蒙发育的初级阶段。因此,加快现代慈善理念的传播普及,对于推动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慈善公益报郭小刚

爱心联盟网社工网梅明爱心联盟梅明社工

公益慈善概论论文

(公益慈善概论)公选课课程报告 企业慈善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影响 专业班级:市场11-3 学号:000000000000 姓名: 任课教师: 2013年4月13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企业慈善得到社会和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慈善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企业慈善弥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有序的发展。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需求与日俱增,日益发达的社会慈善事业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也迫切需要企业的支持。作为社会最大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的自主越来越重要,成为社会慈善捐赠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企业捐赠正逐步兴起,且呈现持续而全面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企业诚信缺失、社会舆论和慈善捐赠氛围不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慈善目前还存在着捐款不足,捐赠失信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企业自身和企业外在的环境这两方面着手:一、提升慈善事业捐赠的伦理理念。二、建立理性的捐赠理论制度和高效的社会捐赠制度;三、营造良好的慈善捐赠氛围,提高慈善捐赠组织的公信力。完善慈善捐赠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推动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慈善企业慈善企业社会责

引言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这一门课程已经被即将结束,在这一个月的学习力我对我国慈善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了慈善事业对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也知道了企业慈善对我国的重要性。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慈善捐赠行为日益受到各企业的青睐。但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代理念仍处于萌芽状态,受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跨国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本文将从企业内外部情况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一、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富豪与企业的慈善意识正逐步强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慈善产生了兴趣,并积极进行慈善捐赠。2006年4月11日,胡润百富榜在清华大学公布2006胡润慈善企业排行榜。在上榜的50家企业中,有14家国有企业、10家民营企业,这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慈善领域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和额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调查了上海市营业额前1000名排名中的503家公司,发现有过捐赠行为的公司已占92.4%,从未进行过捐赠的仅占7.6%,但大部分公司的捐赠金额在5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还不到5%;且企业捐赠最多的领域依次是扶贫、救灾、社会福利和教育领域,大部分企业均没制定社会捐赠计划。葛道顺指出我国慈善捐赠水平较低,还未达到GDP比重的l%;国内慈善公益机构发展才刚起步,数量少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差,大多数还没有得到社会的信任;社会慈善理念过后,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清华大学的邓国胜认为,造成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不积极的原因有三:一是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度不足;二是受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三是税收政策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国不存在遗产税,另一方面是减免税的问题。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事业还不太积极,受到内外环境多方面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调动企业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提高社会公信度

现代交换原理 知识点整理

现代交换原理知识点整理

填空26分 简答31分 简述14分 计算17分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CH9 有计算题 看图12分应该有,脉冲识别原理图,位间隔识别原理图 目前常用的多址接入方式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随机多址接入等 通信网的分类 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帧中继特点 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局域网高速互连业务。(1)

将逐段差错控制功能和流量控制功能删除,网络只进行差错的检测,发现差错就简单地丢弃分组,纠错工作和流量控制由终端来完成,使网络节点专注于高速的数据交换和传输,通过简化网络功能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2) 保留X.25中统计复用和面向连接的思想,但将虚电路的复用和交换从原来的第三层移至第二层来完成,通过减少协议的处理层数,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评价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 ⑴失效率 λ,⑵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TBF=1/λ,⑶平均修复时间(MTTR) μ表示修复率MTTR=1/μ ,⑷系统不可利用度(U) 通常我们假设系统在稳定运行时,μ和λ都接近于常数, MTTR MTBF MTTR U=λ/(λ+μ)=

CH2 传输介质的特点 分两类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简述几种主要传输介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双绞线:双线扭绞的形式主要是为减少线间的低频干扰,扭绞得越紧密抗干扰能力越好。便宜易安装,串音会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抗干扰能力差,复用度不高,带宽窄(局域网范围内传输速率可达100 Mb/s)。非屏蔽和屏蔽双绞线。应用场合:电话用户线,局域网中。同轴电缆:抗干扰强于双绞线,适合高频宽带传输(同轴电缆通常能提供500~750 MHz的带宽),成本高,不易安装埋设。应用场合:CATV,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网。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可以使光信号在纤芯中传输,多模光纤纤芯直径较大,主要用于短距低速传输,比如接入网和局域网,一般传输距离应小于2 km)大容量,体积小,重量轻,低衰减,抗 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应用场合:接入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无线介质:1.无线电:(工作频率范围在几十兆赫兹到200兆赫兹左右)长距离传输,能穿越建筑物,其传输特性与频率有关。应用场合:公众无线广播,电视发射,无线专用网。2.微波:(频段范围在300 MHz~30 GHz的电磁波,低频信号穿越障碍能力强,但传输衰耗大;高频信号趋向于沿直线传输,但容易在障碍物处形成反射,易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频段使用的分配管理)在空间沿直线传输。应用场合:卫星通信,陆地蜂窝,无线接入网,专用网络等.3.红外线:(1012~1014Hz范围的电磁波信号)不能穿越同体,短距离,小范围内通信。应用场合:家电产品,通信接口等。 WDM 波分复用传输系统,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带来的巨大带宽资源, WDM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个信道,每一信道占用不同的光波频率(或波长),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合波器)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分类:粗波分复用(Coarse 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DM) 时分数字传输体制: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

慈善文化价值观与我们的使命

慈善文化价值观与我们的使命 ——关于慈善文化的实践与思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慈善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慈善事业必须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需要有文化的承载和激励。于是,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热闹”过后,在行政动员缺乏对慈善事业持久影响力的状况下,我们又如何去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呢?答案只有一个:建构慈善文化,发展慈善文化。 一、关于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实践告诉我们: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弘扬慈善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在全社会造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减少社会冲突,调和社会矛盾,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基于慈善事业的宗旨,弘扬利他主义价值观,就要确立如下理念: 1、平等互助的理念。政府组织为第一部门,企业组织为第二部门,非营利组织为第三部门。三个部门具有各自社会职能,建立起社会的组织架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我国现代慈善事业作为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超越了施舍恩赐的含义,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新内涵,帮助了弱者就等于帮助了自己,帮助了社会,实现了自身的生活理念和价值目标。 2、依法行善的理念。我国慈善事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在98’抗洪以后,慈善事业冲破种种“左”的观念的束缚,全面走向前台,改变了曾经有过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局面。随着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积极扶持和规范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慈善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建立健全法规政策的制度环境。依法治国同样需要依法行善。 3、企业公民的理念。“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慈善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慈善家。现代社会的“企业公民”理念告诉我们,企业是国家的法定公民,企业有权利也有责任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作出贡献。评价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单是实现超额的利润,理所当然还要包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宣传“企业公民”的理念,就要为建立“慈善家”队伍开辟道路,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4、慈善无界的理念。慈善事业的重要标志在于高度的开放性和社会化。“慈善”是我们的共同的“机构品牌”和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克服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形成的狭隘地域观念,因为这背离了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理念;要克服由于“行政力”影响形成的地方封闭式援助机制,因为这背离了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价值观。要创新工作机制,构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协作平台,强化“大慈善”的社会观念,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化程度。 5、开拓创新的理念。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大踏步前进,在这个每天都在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中国的慈善事业必将大有可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已把慈善事业摆上了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必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看到,由于体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慈善事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土实践,开创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现代慈善事业的新局面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慈善文化要做好几个结合 我们在建构慈善文化价值理念的同时,要从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中把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与各种文化的碰撞与磨合中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提高公信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想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以德治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弘扬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理应成为

慈善事业1

慈善事业 作为社会分配的第三层次——以道德为动力的分配,即有钱人自愿把钱分给穷人,慈善事业可以说是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是社会一定利益的调节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它既起着安老助孤、扶贫济困的作用;同时又起着疏理社会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具有深远的传统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与社会性。 我们对慈善事业了解多少呢? 慈善事业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慈善事业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 慈善机构的筹资机制关键是拓宽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慈善机构主要资金的来源渠道包括: 1.国内社会各界的捐赠与赞助。这是慈善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企事业单位,组织赞助和个人捐款。 2.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团体的捐赠和赞助。这是我国善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无国家和区域界限,在博爱精神和人道主义原则下,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团体的募捐,是慈善机构工作的重点之一。 3.政府资助。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主要通过减免税收形式实现;而香港的慈善机构是以政府资助为主要财政来源,形成官助民营的官方财政主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现阶段我国政府资助则主要体现为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和优惠税收政策。 4.创始基金的增值部分。 5.举办募捐,义演,义卖等慈善活动组织收入。 6.慈善资金的利息收入。 7.其他合法收入。如将无主财产及非法所得等充作慈善基金。 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开拓时期,不能仅仅模仿国外的慈善事业体制,还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中国慈善事业具有如下特色: 1.慈善思想源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与之相应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百家与随后的佛家、道家都对慈善有过精辟的阐述。譬如,儒家讲”仁爱”,佛教讲”慈悲”,道教讲”积德”,墨家讲”兼爱”。 2..慈善活动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密切 在中国,许多的慈善活动都是在官方的主导下进行的。为此,政府还特别制定了慈善制度和设置了许多的慈善机构。譬如,隋唐时期的仓禀制度,两宋时期的福田院和居养院、安济坊和惠民药局、明清时期的养济院和普济堂。 3.近代慈善事业受西方影响而发展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是以西方教会慈善活动的介入以及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和融汇为其标志的。中国传统的慈善事业在近代激烈跌宕的社会变迁进程中,自然而然发生了嬗变,由旧趋新,兼纳中西,最终形成了顺应时代要求,又具有崭新内涵的慈善事业。 4.当代慈善事业起步晚 中国当代的慈善事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兴与发展起来的,并还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它起步晚,发展比较落后。并且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兴办,采用的是官办或半官办的管理模式。

现代营销策略分析

一、营销简介 营销Marketing 狭义解释为:Transaction交易,指的是营利组织间的利益交换,例如公司销售产品给顾客,顾客付相当费用给公司。 广义解释为:Exchange交换,除了营利组织外,更包含了非营利组织间的交换,例如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美国营销协会AMA为营销的定义为:Marketing i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executing the conception,pricing,promotion,and distribution of ideas,goods,and services to create exchanges that will satisfy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营销思潮的演进(非过程,有可能同时存在) 1.被动式营销Reactive Marketing a.Consumer orientation消费者导向 b.Outside-in perspective c.Demand determines supply 依消费者认知需求决定供给,极力迎合消费者需求,例如传统民生消费品业。 2.主动式营销Proactive Marketi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16361884.html,petitive orientation竞争者导向 b.Inside-out perspective c.Supply shapes demand 扭转消费者想法,进而创造消费者需求,例如:Starbucks改变消费者喝咖啡的习惯。 3.交互式营销Interaction Marketing a.Relationship orientation关系导向,亦即一对一营销 b.Dynamic perspective c.Supply inter-locks demand 不只着重于一次的交易,进而追求长久合作关系,例如:Cosco的会员制。 4.连锁式营销Chain-reaction Marketi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16361884.html,work orientation网络导向 b.Neural Supply-Demand System c.Strategic foc us 网对网的营销,通常搭配公司的数据库作营销,何其它组织或公司有所联结

现代交换原理答案

一填空题 1.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设备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2.电话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通话设备、信令设备和转换设备。3.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由用户电路、中继器、交换网络、信令设备和控制设备这几部分组成。 4.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省级交换中心(DC1)和本地网长途交换中心(DC2)两级组成。 5.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两大类。 6.S1240交换机由数字交换单元和终端控制单元,辅助控制单元组成。7.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大致可分为分级控制方式、全分散控制方式和基于容量分担的分布方式三种。 8.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9.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要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10.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秒抽样8000 次,每个抽样值编码为8 比特,每一路PCM话音的传输速率是64 Kbit/s 。 11.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完成不同复用线之间不同时隙的交换。12.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在同一复用线(母线)上不同时隙间的交换。13. T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14.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7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0,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0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7号单元的内容是20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 15.空间(S)接线器的作用是将某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同一时隙。 16.S接线器主要由一个连接n*n的电子接点矩阵和控制存贮器组以及一些相关的接口逻辑电路组成。 17.T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贮器SM 、控制存贮器CM ,以及必要的接口电路(如串/并,并/串转换等)组成。 18.T接线器的话音存贮器SM用来存贮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个单元的位元数至少为8 位,控制存贮器CM用来存贮处理机的控制命令字,控制命令字的主要内容是用来指示写入或读出的话音存贮器的地址。设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为i,复用线的复用度为j,则i和j的关系应满足2i≥j 。 19.设S接线器有8条输入复用线和8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256。则该S接线器的控制存贮器有8 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256 个。20.设S接线器在输入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1的时隙46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2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1 的46 号单元的内容置为 2 。 21.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 4 个256×256的T 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512×512的T接线器。 22.设某个中继群的完成话务量为5,每条中继线的平均占用时间为120秒,则该中继群的 平均同时占用数为 5 ,该中继群的各中继线在一小时时间中占用时间

浅析西方现代慈善文化与中国本土现代慈善文化的差别

系别:教育管理系班级:11公管姓名:李莉学号:201110114024 浅析西方现代慈善文化与中国本土现代慈善文化的差别 摘要: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样,同时存在于世界上的西方现代慈善文化和中国本土现代慈善文化也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从终极价值观(本体论、基本信念、最高价值、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的看法);慈善理念(对人性看法、对善的定义、达到善的途径);行动模式(行善对象、行善方式、帮助内容)等方面来浅析西方现代慈善文化与中国本土现代慈善文化的差别。 关键词:慈善文化终极价值观慈善理念行动模式差别从终极价值观来看,中国本土现代慈善文化在“本体论”上是属于“社会本位”,相信社会中的个体生活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之中。就人际关系而言,强调社会内部个体之间的非独立性,社会借助人伦关系把个体组合成一个紧密的亲疏有别的“差序格局”。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个体的行为必须依附于这个关系网络中自己对他人所背负的责任及任务,强调在两两相对的社会角色中每个角色的义务而非权利,比如“父”要慈、子要孝等。就对社会的看法而言,中国本土现代慈善文化相信“社会”的整体幸福是“个体”幸福的先决条件和保障。道德不是私事,而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而西方现代慈善文化在“本体论”上是属于“个人本位”。它把人看作是“原子式的个人”,即无差别的、独立的、平等的个体。相信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国家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利益而组成的。个体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国家只是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否认道德的绝对

性,强调道德在本质上属于私人事务。依据这种观念,每个人便成了其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如何促进这些利益。赋予每个人以选择其自身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的最大自由和责任。因此,“权利”概念成为了西方现代公益事业的基石。西方现代慈善文化强调社会中的任何个体都应享有一系列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然赋予的,由宪法和各种法律制度保障,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不可转让的。 从公益理念的维度来看,相信“向善”是人性的内在本质,相信“人”在“行善”、“为善”上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中国本土现代慈善文化重要的人性论基础。就对善的定义而言,中国本土现代慈善文化坚持善的观念的绝对性,认为存在着不以个人喜好和意志转移的道德律——“天道”。那么,如何达到这样一种善呢?概括来说就是每个人依据“推己及人”的原则,由近及远践行“忠恕之道”,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终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境界。而西方现代慈善文化则认为行善不是人的内在追求,而是上帝的命令。就对善的定义而言,个人主义的道德观消解了善的绝对性。从而实现人人平等成为善的最高境界。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每个人自我奋斗和自由竞争,依据公民义务依法纳税,按照良知的指引捐赠、做志愿工作等。[1] 从行动模式的维度来看,可以将中国本土现代慈善文化概括为“基于道德实践的善行”。行善是个体自我道德成长和人格完善的需要。就行善对象的选择而言,出于对天然的人际伦理关系的尊重,中

公益慈善发展史

[公益历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 08-12-12 作者:编辑:点滴公益 在我国传统的慈善活动中,主要有四类施善团体起着主要的济贫帮困作用,它们是家族、宗教组织、政府以及社会团体。虽然这四种慈善类型并不表现为单一形态的依次更替,在同一时期处于并存状态,但大致上还是看得出其历史变迁的逻辑: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国家慈善和社会慈善。 宗族慈善 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 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因此,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宗教慈善 宗教团体济贫是古今中外社会所常见的。西方古时代的济贫医院主要由基督教教会主办,至于修道院、寺院等收容穷人、残废人、被遗弃的妇女,发散食物衣服给地方的贫户等救济活动,更是不胜枚举。论及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无论国外汉学者还是国内研究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学者,都常强调中国宗族的重要性异于西方,西方教会的重要性异于中国。但与这种“有宗族而无宗教”的“中国特色”观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从社会公益角度看,宗教组织的作用实比宗族组织更大。诚如中国经济史专家指出:中古时期中国的寺院“实兼宗教与慈善团体于一身,其所兴办之慈善公益事业,对当时、以后之社会民生,均有极大之贡献”。 政府慈善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中,很早就出现政府应是社会福利的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提供者的想法。这一观念在早期的儒家传统中已可见,子路在卫国出私财救贫,孔子止之,说:“汝之民饿也,何不白于君,发癝仓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说私自以一己之财济贫有影射政府无德的嫌疑。 在慈善实践中,政府统筹的做法可追溯到唐末。八世纪初期,社会上纷纷出现的佛教慈善组织已引起政府的猜忌,官方开始设专门官员来监督。 从九世纪中期以后,政府从佛教组织的手中承接了慈善组织的管理工作,用公款支付慈善组织的开销,并挑选了地方耆老管理事务,佛教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因而消减,而政府的社会责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慈善在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

慈善在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它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的行为,又指人对人的一种心态,包括同情心、怜悯心等。慈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指整个社会、民族的一种事业,即:当人对人的关心、爱护与同情,已经由个别人发展到全社会的共同行为和共同心理时,慈善就具有了社会心理、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行为的意义了。 一、中国传统的慈善文化的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慈善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世代传扬,历久不衰。 第一,以“仁”为核心的古代慈善文化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古代的慈善文化大约经历以下主要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早期慈善思想。早在战国末年,《礼记·礼运篇》中提出了要使世界“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思想。孟子也提出“守望相助,出入相支,疾病相持”的主张。可见,中国的慈善文化很早就出现于以家庭为基础的全社会的普通百姓的思想之中,有着深厚的民族基础,它要求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家庭,慈爱自己的亲人,还要慈爱社会中所有的人,让社会中所有的鳏寡孤独和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关怀和照料。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慈善文化与佛教的济贫

思想逐渐结合起来。佛教寺院的出现,使中国有了最早的民间慈善救济事业。佛教慈善思想的核心是行善的功德论,有极其浓厚的“福报”、“修福”的观念,对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到了唐朝,随佛教的迅猛发展,佛教寺院的财产已非常丰盈,寺院慈善事业随之迅速发展。寺院慈善事业主要是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宣传慈善等方面。直到宋代,民间的慈善事业大多由寺院僧侣和佛教信徒从事。 宋元时期的政府与民间慈善。宋代,民间慈善和政府统治逐渐相结合,朝廷主办的慈善机构出现。朝廷的慈善从养老到慈幼,从医疗到送终。当时建立的规模不等的居养安济院、慈幼局、慈幼庄、婴儿局等,成为朝廷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之一。 与此同时,民间的慈善宣传及私人慈善活动也不乏见。如,范仲俺宣传的“义田”,朱熹从事的“社仓”等,与官方和寺院的慈善活动相结合在一起。 现代慈善萌芽于明末清初,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地区的无锡、太仓等地区,先后出现了同善会、广仁会、同仁会等民间慈善团体。其中,明万历18年(1590年)成立的同善会是最早的民间慈善组织。同善会的活动方法为:一是通过集会演讲获得捐献。由主会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演,劝人行善,做安分守己的良民,共建地方“好风俗”。讲演结束后,有时也对听讲的贫民给予少量的施舍。二是发展会员,通过会员集资善款。三是置办不动产———土地,通过地租收入维持运营。同善会的救济

中国近代慈善人物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慈善人物研究综述 摘要: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一大批的慈善家涌现,基于促进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近代的慈善家进行了研究。从20世纪90代开始已经有了一批文章和专著问世,从近代慈善家的慈善动因、活动内容、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慈善;人物;研究综述 我们每每谈到慈善,想起的都是西方发达的慈善事业。然而,慈善在我国古代已有之,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周礼·地方官》记载:“司救,......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1]可见我国早在西周的时期就设立了专门官职来施与惠政,救济受灾贫困的人民。在之后的历朝历代我国仍然延续着这一事业,特别是到中国近代,慈善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慈善的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人物更是群起不跌。 中国近代慈善人物群起这一社会现象,必然有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在周秋光等的论著中都有提到,概括起来包括:近代中国灾荒频繁;惨烈的了连年兵祸;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近代中国政府腐败等原因。这些原因使得耕地、劳动力等减少、老弱贫病人员大量增加,社会经济凋蔽,这就为社会慈善家的兴起提供了社会条件。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一大批的慈善家涌现,他们都因为以上提到的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从事慈善事业,并将之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经元善、熊希龄、郑观应、盛宣怀、张謇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近代慈善人物研究已经有了一批文章和专注问世,这些论著主要集中于对清末民初的大慈善家郑观应、经元善、张謇、熊希龄等人的研究。 郑观应做为中国近代社会史上的重要人物,有很多人对其进行研究。但研究著述中多注重于其经济、外交、人才等思想的研究,而对其慈善思想的研究则较少关注。兰天祥和杜

《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习题答案汇总

《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某个产品有没有市场,市场是大还是小”,这里的市场是指略。 2.传统营销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 3.根据购买者的不同,市场分为个人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 4.根据消费者需求的表现,市场分为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 5.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企业的新产品能够推销出去。 6.市场营销观念的第二次革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观念的产生。 7.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强调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利益的满足。 二、判断题 1.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市场就是消费者的需求。(错) 2.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络营销必将全面取代传统的营销模式。(错) 3.企业既要重视消费者的现实需要,更要重视其潜在需要。(对) 4.营销就是推销,就是想办法将产品销售出去。(错) 5.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将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顾客。(对)6.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的基层员工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意识。(错) 7.网络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被称为营销观念的一次革命,是一种成熟的现代营销观念。(对) 8.绿色营销是在人们追求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形态下所发展起来的新的营销方式和方法。(对)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营销学开始进入我国的时间是(c )。 a.1949年 b.1976年 c.1978年 d.1982年 2.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的经销观念是(a )。 a.社会营销观念 b.推销观念 c.市场营销预售 d.生态营销观念 3.市场营销学属于(a )的范畴。 A 经济学范畴 B 管理学范畴 C 社会学范畴 D 人类学范畴 4.市场营销理论最早产生于(a) A 美国 B 日本 C 德国 D 英国 5.“大市场营销”这一概念的最先提出者是(b) A 科特勒 B 杰克逊 C 格罗鲁斯 D 莱维特 1.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市场就是消费者的需求。(错) 2.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络营销必将全面取代传统的营销模式。(错) 3.企业既要重视消费者的现实需要,更要重视其潜在需要。(对) 4.营销就是推销,就是想办法将产品销售出去。(错) 5.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将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顾客。(对)6.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的基层员工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意识。(错) 7.网络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被称为营销观念的一次革命,是一种成熟的现代营销观念。(对) 8.绿色营销是在人们追求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形态下所发展起来的新的营销方式和方法。(对)三、单项选择题 1.市场营销学开始进入我国的时间是(c )。

美学原理考试参考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 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3)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他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的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因而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7.美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的“美”与美学学科领域上的“美”的区分:日常生活中使用“美”的概念比较随便,例如炎热的夏天吃一根冰棍,你会说“多美啊!”。这些都不是美学学科领域的“美”的概念。广义的“美”的概念与狭义的“美”的概念的区分:狭义的“美”的概念是指我们将在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而广义上的美,它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8.柏拉图观点: 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奇妙无比的“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是客观的。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类;它只是永恒的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 9.中国美术界的代表人物: ①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②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美 在心不在物。就美与美感的关系 说,是美感决定美;③李泽厚:客 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美不能脱离 人类社会而存在;④朱光潜:主客 观的统一。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 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系上。 10.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的命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 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 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 造性。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 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 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 蕴。第三,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 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 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 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11.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 观的“美”。唐代青原惟信禅师有 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 亲见知识,有个入出,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 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答:第一阶段,“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这是主客二分关系中 “自我”对外物的单纯肯定。主客 二分关系中的“自我”,不仅实体 化了自己,而其实体化了客体,因 而总是把世界上的事物与事物之 间的关系看成彼此外在、相互对立 的,所以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第二阶段,“见山不是山,见 水不是水”,这是把实体性的“自 我”进一步绝对化,只有“自我” 是真实的,“自我”之外一切都不 存在,所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这是主客二分关系中“自我”对外 物的单纯否定。 到了第三阶段,“依前见山只 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超越了 主客二分的关系,超越了“自我”。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才真正见到事 物(世界)的本来面目,见到万物 皆如其本然,这种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是非实体的“心”(“空”、“无”) 上面刹那间显现的样子。这是刹那 间的真实。这是“心物不二”。所 以马祖道一说:“凡所见色,皆是 见心,心不自心,因色固有。”“万 物皆如其本然”,万物的本来面目 就是在这个非实体性的“心”上显 现、敞亮。反过来说,“心”的存 在,就在于它显现了万物的本来面 目。 12.美在意象: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 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 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意象”是 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13.梵高《一双鞋》能解释什么: 这个感性的世界,在这双农鞋 被扔在农舍中时并不存在,在农妇 漫不经心的穿上它、脱下它时也并 不存在,而只有梵高对它进行审美 观照时,也就是当他进入梵高的审 美活动(审美体验)时,它才对艺 术家敞开。艺术家于是看到属于这 双破旧的鞋的那个充满意蕴的世 界。这不是一双作为物理存在的鞋 或有使用价值的鞋,而是一个完整 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这个完 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 审美意象,也就是美。 14.真善美的统一: 真是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被人认识和利用的时候,即是“为 我之物”,真代表“有”。善是人们 认识到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并 遵循它,利用它,以符合人的意愿, 便有了善的价值。人类社会体系 中,主要是“真”和“善”的价值, 经历了一个从真到求善的一个过 程。美以真善为前提,美必须建立 在真的前提上,美必须以善为前 提,真善并非都是美的。美是以真 善为基础的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 内容。真善美的统一只能在审美活 动中实现。 15.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用 “现量(现在、现成、显现真实)” 说明美感的性质(美感的三个层 面): “现在”是当下的直接的感 兴,是“心目之所及”。“现成”就 是指通过直觉而生成一个充满意 蕴的完整的世界。美感是“显现真 实”—是真与美的统一。审美体验 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联的直接 的体验,它是瞬间的直觉,在瞬间 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 显现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16.审美态度是什么及中国文化中 的审美态度? ①为得到诗意和美感就必须 超越主客观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 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准备条件。这种 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 态度。在中国美学史上,叫做审美 心胸。瑞士审美学家布洛用“心理 的距离”来解释这种审美态度。所 谓“心理的距离”,就是指审美主 体必须与实用功利拉开一定的距 离。 ②中国美学中审美心胸的理 论发源于老子,老子提出“涤除玄 鉴”的命题,“涤除玄鉴”就是把 关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 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 内心的虚静。庄子进一步发挥了老 子的思想。庄子提出“心斋”和“坐 忘”的理论。理论最核心的思想是 要人们从自己内心排除利害观念, 保持一个空明的心境。“平常心” 是禅宗的概念。所谓“平常心”, 一是要破除“功利心”,二是要破 除“分别心”。 17.什么是移情作用? 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 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 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 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 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 的这种错觉,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 和共鸣。移情作用的核心乃是意象 的生成,移情作用之所以使人感受 审美的愉悦,也是由于意象的生 成。 18.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 它和生理快感是不同。 区分的根据主要是两点:第 一,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的,而 生理快感则其与实用要求的满足。 第二,美感的实质是情景交融、物 我同一,美感必有一个审美意象, 而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刺激所支 配,它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物我 同一,不可能有审美意象。但是不 要把生理快感和美感的这种区别 加以绝对化, 要注意:第一,人的美感,主 要依赖于视、听这两种感官。第二, 除了视听这两种感官,其他感官获 得的快感,有时也可以转化为美感 或加强美感。 19.高峰体验是什么? 高峰体验一词是对人的最美 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 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 乐的体验的概括。 高峰体验的特征: 1,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有一 种比任何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整 合的自我感觉。2,高峰体验的认 识是存在认识。3,存在认识和普 通认识还有一个区别。存在认识如 果不断重复,感知会越来越丰富。 4,在高峰体验中,人们往往会失 去时空的感觉。5,在高峰体验中, 表达和交流常常富有诗意,带有一 种神秘和狂喜的色彩,这种诗意的 语言仿佛是表达这种存在状态的 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6,高峰体 验是一种终极体验,而不是手段体 验。7,高峰体验的欢悦是一种“属 于存在价值的欢悦”。8,处于高峰 体验中或经历高峰体验后的人有 一种源承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情 怀。 20.美感的特征(综合描述): 1,无功利性。2,直觉性。3, 创造性。4,超越性。5,愉悦性。 21.为什么审美具有社会性: 1,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 史的存在;2,任何审美活动都是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22.自然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天然景物必然会深 刻的影响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 精神气质,而这种方式和精神气质 又必然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审美情 趣和审美风貌。梁启超提出两个论 点,①不同的天然景物,影响一个 朝代的气象(审美风貌)。②不同 的天然景物,也影响人们的审美情 趣,产生雄浑悲壮与秀逸纤丽这样 两种不同的意向和风格。 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①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以及 集中体现时代精神最时髦的中心 人物,必然会影响整个时代的审美 风尚,必然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以及艺术的各种形式中表现出 来。②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 风尚确实是在这个时代的社会文 化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必然 处处体现着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 和风俗习惯。这就是美与美感的社 会性。 23.审美趣味 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 准、审美理想的总和。审美格调或 品味是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整体 表现。审美趣味与审美格调在审美 价值的意义上有种种区别:高雅与 低俗的区别,健康与病态、畸形的 区别,纯正与恶劣的区别,广阔与 偏狭的区别,等等。 审美风尚 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 行的审美趣味。时代风貌则是一个 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期所显示的相 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两者的区 别: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 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是多数人的 审美追求,而时代风貌则是一个社 会在一个较长时期中所显示的相 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是那个时 期的社会美和艺术美所显示的时 代特色。 24,自然美的性质: 1,自然美是在与自然物的属 性。2,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3,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4,自 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 的审美意象。自然美也是情景交 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自然美 就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 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 25,自然美的意蕴 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是人 与自然(自然风景)互相沟通、互 相契合的产物,因而它必然受审美 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 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太 湖石之美的意蕴,北宋书法家米芾 用“瘦”、“漏”、“透”、“皱”四个 字评价太湖石。瘦,如留园冠云峰, 孤迥特立,独立高标,有野鹤闲云 之情,无萎弱柔腻之态。漏,太湖 是多孔穴,此通于彼,彼通于此, 通透与活络。透,与漏不同,漏与 塞相对,透则与暗相对。皱,前人 认为,此字最得石之风骨。 26,中国对于自然美的鉴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 (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 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 意,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 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 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 的精神愉悦。 27、社会美的形态: 1,人物美:人物美的第一个 层面是人体美;人物美的第二个层 面是人的风姿和风神;人物美的第 三个层面是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 的人的美;2,日常生活的美,饮 食是一种文化,他和社会生活各个 方面(从政治、经济到生活方式, 从社会风气到社会心态)紧密联 系,包含有历史的、审美的意蕴。 日常生活的美,是表现为一种生活 的氛围给人的美感。3,民俗风情 的美。北京城里的吆喝,是一种充 满感情的生活之歌,能够给人心灵 短暂的慰藉,又是一闪而逝的美的 享受。4,节庆狂欢。节庆狂欢活 动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超越。生活 回到了自身,人回到了自身,“回 复到人类原来的样子”。狂欢节的 生活是最具审美意义的生活。5, 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休闲文化 的核心是一个“玩”字。“玩”是 自由的,是无功利的、无目的的。 28、什么叫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就是在特定的社会 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 意象的“大风格”。 29、什么是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则是这种“大风格” (即审美形态)的概括和结晶。审 美范畴包括五个内容:1,“优美” 就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 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 风格。2,“崇高”则概括了继承希 伯莱文化的西方基督山文化中以 哥特式教堂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 大风格。3,“沉郁”概括了以儒家 文化为内涵、以杜甫为代表的审美 意象的大风格。,4,“飘逸”概括 了以道家文化为内涵、以李白为代 表的审美意象大风格。5,“空灵” 则概括了以禅宗文化为内涵、以王 维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30、优美的审美特征: 古希腊的单纯、静穆、和谐的 美,就是人们常说的优美。优美的 特点就是完整、单纯、绝对的和谐。 “没有地方是突出的巨大,没有地 方引起人鄙俗的感觉,而是在明净 清楚的界线里保持着绝对的调和” 31、崇高的文化内涵: 崇高是希伯莱文化和西方基 督教文化所培育出来的审美形态。 神是崇高最纯粹、最原始的形式。 哥特式教堂是崇高的典型代表。到 了欧洲18世纪至19世纪之交的浪 漫主义时期,“崇高”的文化内涵 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的超越自我 的精神历程,成为崇高的核心。诗 和音乐成了崇高的新的感性显现。 32、崇高的审美特征: 形式上,粗犷,激荡,刚健, 雄伟。美感上,给人以惊心动魄的 审美感受。崇高的特征是无形的, 既无规律的,无限制,表面粗糙、 怪异、多直线、折线、常突破或违 背对称均衡,均匀节奏,和谐等形 式美法则,各部分不协调。可以调 节情感,清除忧伤、愁苦、郁闷的 心情,振奋人的精神,给人以鼓舞, 使人心胸开阔。 33、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又称壮 美与优美。区别: 1,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在 中国美学中的优美,并不具有西方 美学的优美那种“高贵的单纯”和 “静穆的伟大”的文化内涵;中国 美学中的壮美,也不具有西方美学 中的崇高那种宗教的文化内涵。2, 由于中国美学的壮美和优美都源 于《易传》,而按照《易传》,“一 阴一阳之为道”,天地之道是阴阳 (刚柔)的统一,就是说,阳和阴, 刚和柔,不但是对立的,而且是统 一的,都是“道”所不可缺少的。 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可以“偏胜”, 但却不可以“偏废”。在中国古典 美学的系统中,壮美的意象不仅要 雄伟、劲健,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 在的韵味;优美的意象不仅要秀 丽、柔婉,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 的骨力。 34、悲剧的代表观点: 亚里士多德,悲剧引起怜悯和 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黑格尔,两 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尼采,日神 精神和酒神精神。悲剧的美感主要 包含怜悯、恐惧、振奋三要素。 35、什么是悲剧: (1)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灾 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有那种由 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引 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 责任,这才构成悲剧。(2)正是悲 剧英雄这种独立自主、保持自身人 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品质,给观众 以巨大的震撼和激动,使观众的精 神境界得到升华。这就是亚里士多 德说的“净化”。 36、悲剧的本质: 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 的核心。当作为个体的人所不能支 配的力量所造成的灾难却要由他 来承担责任,这就构成了悲剧。 37、悲剧美感的特点: 1这种爱或同情,会产生一种 愉悦。怜悯还包含有惋惜的感觉。 这主要是一种痛感。2悲剧中的同 情并不是普通生活中的“同情的眼 泪”,或指向某个外在客体的道德 的同情,而是一种审美的同情。3 悲剧感类似与崇高感。(“在崇高感 中,这样一种敬畏和惊奇的感觉的 根源是崇高事物展示的巨大力量, 而在悲剧中,这种力量呈现为命 运”)。4悲剧引起观者的怜悯和恐 惧的情绪,但它在最后并不会使人 感到沮丧压抑,悲剧主人公有一种 敢于接受命运的挑战,保持自身人 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概。5、 总之,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 运感,然而从不畏缩和颓丧;他赞 扬艰苦的努力的英勇的反抗。它恰 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 现人的伟大和崇高。 (中国的悲剧核心是命运,是命运 不可抗拒的,有中国的文化历史和 内涵)。 38、喜剧的定义: 喜剧体现古人的一种时间感。 整个世界是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 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再 生的过程。旧的死亡了,新的又会 产生。旧的东西,丧失了生命力的 即将死亡的东西,总显得滑稽可 笑,于是产生了喜剧。 特点:轻松愉快地笑,有滑稽,机 智,幽默,反讽,诙谐,夸张等 39、丑的审美价值 (1)实际生活中,不仅有美的、 健康的、光明的东西,同时也有丑 的、病态的、阴暗的东西,“丑” 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可以展现“生活 的本来面目”。 (2)十九世纪以来,艺术家们越 来越重视观察和显现各种人物的 个性特征,而丑常常最能显示一个 人的个性特征。 (3)优美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和谐,丑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 不和谐。 40、中国美学中丑的内容: 1“丑”由于显示宇宙的生命 力而生成的意象(即成为美),从 而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2“丑” 由于显示内在精神的崇高和力量 而生成的意象(即成为美),从而 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3“丑” 由于在审美活动中融进了艺术家 对人世的悲愤体验而生成的意象 (即成为美),从而具有一种“意 义的丰满”。4“丑由于发掘和显现 实际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的人性” 而生成的意象(即成为美),从而 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