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业成本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并使用直接人工小时进行制造费用分配,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计算方法下的成本资料

公司一直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而三种产品的实际市场价格分别为:产品X为258.75元,产品Y 为328.00元,产品Z为250.00元。但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 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作业成本库分配结果

2

管理人员认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如表3所示: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管理人员依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对产品品种的选择与定价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来适应目前市场状况,以期获得更好的收益。

要求:

(1)计算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的三种产品单位成本,并对照三种产品的市场售价分析三种产品的盈利性。

(2)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并对照三种产品的市场售价分析三种产品的盈利性。

(3)对照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为什么产生成本差异

(4)企业的管理层应做出怎样的调整?

3

作业成本案例分析

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并使用直接人工小时进行制造费用分配,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计算方法下的成本资料 公司一直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而三种产品的实际市场价格分别为:产品X为258.75元,产品Y为328.00元,产品Z为250.00元。但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 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作业成本库分配结果

某办公用品公司成本分析

联合办公用品公司 本案例的背景是1992年,当时,一家公司在其商务表簿业务中通过配送及后勤增值服务使原本为“大路货”的产品得到增值。本案例的主题是运用活动量成本会计、活动量成本管理及战略成本管理技术进行客户盈利性分析。 全面表簿控制业务 在1992年,联合办公用品公司是一家从事商务表簿和诸如书写纸、信封、便签卡、贺卡等特种纸制品经营的企业,年销售额为9亿美元。在1988年的时候,公司就已扩展到商务表簿库存管理服务领域。该公司相信,在这一领域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使自己有别于其他生产经营商务表簿的企业。当时,表簿生产经营已经成熟,所有的竞争者都在寻求获得销售增长的途径,联合公司掀起了一场运动,要把它的企业客户纳入一项它称之为“全面表簿控制”(TFC)的计划。 到1992年的时候,TFC业务获得的销售收入已达到大约6,000万美元,联合公司也在商务表簿业务分部内部设立了一家单独公司来办理这些客户的业务。TFC项目所提供的服务除了存货控制、表单使用反馈外,还包括表簿的存储和配送(包括存货融资)。联合公司使用了一套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来监测客户的表簿存货、表簿使用及订货行动,再通

过一套内容全面而又简洁易读的管理报告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客户。 作为配送服务的一部分,联合公司还提供“拣包”服务,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打开整装的箱子准确地拣出客户所要求的表簿数量。联合公司的基本思想是,管理有方的储存和配送网络对任何表簿管理业务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你需要什么……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产品”。 对少部分客户,联合公司还提供“桌面配送”服务,由联合公司的员工将表簿直接送到个人办公室(通常情况下表簿是送到装卸站)。作为一家综合表簿管理提供商,联合公司的产品系列也必然是综合全面的,包括从标准计算机打印纸、复印纸到客户自行设计以准确满足其需要的自定纸等各种产品。 目前的成本会计制度 联合公司将其表簿生产与TFC业务作为两个独立的利润中心,产品转移按照正常的交易关系进行,价格按市场公平价确定。 联合公司共在13个地点生产商务表簿。虽然公司在接到客户订单的时候鼓励在内部寻找货源,但TFC项目的销售人员有权在必要时从外部寻找货源。TFC项目的行业价值链如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案例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案例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生存的关键。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指管理者对任何必要作业所采取的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成本控制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不寻求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将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方法来加强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盈利的焦点之一。而目前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从作业成本法来讲述企业如何加强其成本控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一、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思想 作业成本法就是“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成本库、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正确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特别是对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运营中的一种成本管理体制。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初,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西方企业的广泛实施,会计上如何与之配合,成为会计界关心的问题之一,于是,“目标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这些同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进到会计中来,成为成本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世纪五十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资本集中加剧,跨国公司涌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另一方面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大量转移于民品,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竞争愈加激烈。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占据市场,大幅降低成本,成了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由此产生。从成本会计的发展过程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所引发的企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革命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本会计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以适应上述变化。进入

公司企业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部分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的的成本控制 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美的针对供应链的库存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一方面从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做起,追求零库存标准;另一方面针对销售商,以建立合理库存为目标,从供应链的两段实施挤压,加速了资金、物资的周转,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成本优势。 零库存梦想 美的虽多年名列空调产业的“三甲”之位,但是不无一朝城门失守之忧。自2000年来,在降低市场费用、裁员、压低采购价格等方面,美的频繁变招,其路数始终围绕着成本与效率。在广东地区已经悄悄为终端经销商安装进销存软件,即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以下简称VMI)和“管理经销商库存”中的一个步骤。 对于美的来说,其较为稳定的供应商共有300多家,其零配件(出口、内销产品)加起来一共有3万多种。从2002年中期,利用信息系统,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有了信息平台做保障,美的原有的100多个仓库精简为8个区域仓,在8小时可以运到的地方,全靠配送。这样一来美的集团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15%-20%。运输距离长(运货时间3-5天的)的外地供应商,一般都会在美的的仓库里租赁一个片区(仓库所有权归美的),并把其零配件放到片区里面储备。 在美的需要用到这些零配件的时候,它就会通知供应商,然后再进行资金划拨、取货等工作。这时,零配件的产权,才由供应商转移到美的手上——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库存成本都由供应商承担。此外,美的在ERP(企业资源管理)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交货平台。供应商在自己的办公地点,通过互联页(WEB)的方式就可登录到美的公司的页面上,看到美的的订单内容;品种、型号、数量和交货时间等等,然后由供应商确认信息,这样一张采购订单就已经合法化了。 实施VMI后,供应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疲于应付美的的订单,而只需做一些适当的库存即可。供应商则不用备很多货,一般有能满足3天的需求即可。美的零部年库存周转率,在2002年上升到70-80次/年。其零部件库存也由原来平均的5-7天存货水平,大幅降低为3天左右,而且这3天的库存也是由供应商管理并承担相应成本。 库存周转率提高后,一系列相关的财务“风向标”也随之“由阴转晴”,让美的“欣喜不已”;资金占用降低、资金利用率提高、资金风险下降、库存成本直线下降。 消解分销链存货 在业务链后端的供应体系进行优化的同时,美的也正在加紧对前端销售体系的管理进行渗透。在经销商管理环节上,美的利用销售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到经销商的销售信息(分公司、代理商、型号、数量、日期等),而近年来则公开了与经销商的部分电子化往来,以前半年一次的手工性的繁杂对帐,现在则进行业务往来的实时对帐和审核。 在前端销售环节,美的作为经销商的供应商,为经销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结果是,经销商不用备货了,“即使备也是五台十台这种概念”——不存在以后听淡季打款。经销商缺货,美的立刻就会自动送过去,而不需经销商提醒。经销商的库存“实际是美的自己的库存”。这种存货管理上的前移,美的可以有效地削减和精准的鬼斧神工制销售渠道上昂贵的存货,而不是任其堵塞在渠道中,让其占用经销商的大量资金。 2002年,美的以空调为核心对整条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更多的优秀供应商被纳入

某知名企业成本分析案例(4个doc)

北冰洋隔热公司 本案例的背景是一家总部设在纽约市的公司的一个废纸转化厂,其业务与环保再生利用的趋势密切相关。本案例的主题是产品成本会计和成本控制。 北冰洋隔热公司制造家用隔热材料,它把废纸与纤维混合起来形成隔热材料,再进行包装和销售,最后铺进用户的阁楼里。公司通过两个途径获得废纸,一是以少许价格从公众那里购买(通过废纸传送装置或由个人直接送到装卸点),二是从废纸经营商那里大批量购买。从公众购买要更便宜一些,但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从客户停在装卸点的卡车、小汽车上小批量地卸下业并进行打包,而直接人工费相当高,在1979年的时候是一个工人一年19,000美元(每个小时9.50美元)。当时一个工人一个小时平均可打2.5个各重300磅的包。打包的过程相当费时,因为需要先将废纸按类别(过塑纸、新闻纸、精工纸)和按颜色(白色、彩色)进行筛选,还必须把所有的金属物(订书钉或金属扣)去掉,并切成标准大小。而且,打包之后还要通过打包机用铁丝捆扎,以便储存供将来使用。 另一方面,从废纸经营商处购买的废纸则已经分类、清洁并切割成标准大小。这样购得的废纸价格更高,但可以少费人力和时间,因为工人只需从大卡车上把废纸卸下来并打包。当时一个工人一个小时平均可以处理16个各重300磅的外购包。 废纸行业的价格非常多变,大工厂对废纸的供求变化通常会导致其价格大幅波动。每当废纸市场价格明显下降的时候,北冰洋公司就降低从公众收购的价格,相应减少从公众渠道的购入,转而增加从经营商处批量购买。富有挑战精神的废纸公司则往往利用市场价格的波动,在价格下降时大量囤积,以待日后销售。 北冰洋隔热公司经营着纽约城区22个收购打包仓库,每个收购打包仓库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营业,这些收购打包仓库为4个铡切装袋厂提供原料。北冰洋公司是回收专家公司的两个分部之一,另一家分部是废铁及金属公司。1981年3月,回收专家公司总裁正在复阅1980年度的财务报告,并将其与1979年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当他看到表1所示的报告的时候,他注意到单位加工成本和打包量正在上升。 表1 各收购打包仓库合并的成本汇总报告 1979年1980年 总成本(美 元)每包成本 总成本(美 元) 每包成本 自制包 直接工人4,128,000 3.84 3,041,280 3.84 仓库间接成本2,765,760 2.57 2,493,850 3.15 分部间接成本3,384,960 3.15 2,706,740 3.42 总计10,278,720 9.56 8,241,870 10.41 1980年比 1979年增加 0.85 外购包 直接人工168,000 0.60 514,800 0.60 仓库间接成本112,560 0.40 422,140 0.49

作业成本法案例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 案例1 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

20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案例

20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案例 宁波大学MBA研究生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 任课教师: 黄慧琴 完成人: 学号: 作业成绩: 案例名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案例 ——作业成本控制不少于2000字要求 一、案例回顾案例 莫科公司是作为某大集团公司的一部分,只有100多人,它 分析 的会计部门有6人,包括一名财务控制员,他的职责特定为把作业成本法导入企业。莫科公司是这个集团内第一家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导入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是为了满足公司对客户需求的高度柔性(flexility)和快速反应(QR)能力,已经新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本节约问题。公司管理层期望通过运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系统来达到获取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和定价信息等更具有相关性的商业决策信息,并由此带来诸多运营效益。 二、案例分析 1. 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许多中小企业片面地强调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

本,然而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虽然提高了短期利润,但不利于长期利润目标的实现。只有从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辅助活动等等全方位分析,综合平衡,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莫科公司作为一家大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公司,这与中国学者概念中的“中小企业”无异,在人力、物力、才力方面显然需要进行成本控制才能实现企业利润。 其次,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关心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一切变化。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成本控制创新,依靠合理科学的新产品开发与完善的售后服 务,降低产品开发和售后服务的成本,才能够取得竞争优势,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莫科公司作为一家工程零件制造商,其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如案例中其制造费用按照人工小时分配)显然无法适应多元化生产工艺(如莫科公司既有高度复杂的自动化生产也有部分手工生产),也无法满足小批量、定制化的客户需求。 最后,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许多企业为了取得较高的利润,片面地强调产品生产过程中成本的降低,过度成本控制使得产品质量降低、服务质量弱化,如果仅依靠这种成本控制理念,不仅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影响产品的社会效益,企业发展会受到巨大限制。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作为一种成本控制的创新,能寻求更好更多的降低成本的途径,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运用ABC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的机理分析

沃尔玛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沃尔玛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沃尔玛公司简介(walmart)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最大零售企业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6,600多家商场,员工总数18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14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1.75亿人次。沃尔玛(WAL-MART)是全球500强榜首企业。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有百货公司的总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至今,沃尔玛己拥有2133家沃尔玛商店,469家山姆会员商店和248家沃尔玛购物广场,遍布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中国、印尼等处。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 2007年7月11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零售大王沃尔玛公司卷土重来,以3511.39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超过埃克森美孚,再度跃居榜首。 沃尔玛公司的宗旨 沃尔玛提出“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实现了价格最便宜的承诺。沃尔玛还向顾客提供超一流服务的新享受。公司一贯坚持“服务胜人一筹、员工与众不同”的原则。走进沃尔玛,顾客便可以亲身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周到服务。再次,沃尔玛推行“一站式”购物新概念。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齐所有需要的商品,正是这种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了现代消费者。 剖析沃尔玛的成本控制方法

小米公司战略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研究 ——以小米公司为例 目录 1案例介绍 (1) 1.1 公司简介 (1) 1.2 小米手机 (1) 1.3 战略概况 (1) 2案例分析 (2) 2.1小米公司的产业链及竞争环节分析 (2) 2.1.1产业链分析 (2) 2.1.2 手机竞争环节分析 (5) 2.1.2.1 硬件竞争分析 (5) 2.1.2.2软件竞争分析 (6) 2.2小米公司价值链分析 (12) 2.2.1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的分析 (12) 2.2.1.1小米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 (12) 2.2.1.2解读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 (13) 2.2.1.3小米公司的创新与挑战 (15) 2.2.2小米手机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 (16) 2.2.2.1苹果手机 (16) 2.2.2.2华为手机 (17) 2.3 小米公司企业战略的三个基本命题 (18) 2.3.1 行业选择与业务定位 (18) 2.3.1.1 行业选择 (18) 2.3.1.2 业务定位 (19) 2.3.2 竞争战略的选择 (19) 2.3.2.1创新的低成本营销模式 (19) 2.3.2.2实施成本企划,精选方案,精简成本 (19) 2.3.3 如何依靠、培育、发展竞争所需的资源和能力 (20) 2.3.3.1优秀的团队 (20) 2.3.3.2客户与公司有效沟通的网络平台 (20) 2.3.3.3强大的关联公司后盾 (21) 2.4 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战略 (21) 2.4.1价值创新 (21) 2.4.1.1价值创新的概念 (21) 2.4.1.2价值创新的原则 (21) 2.4.1.3价值创新的实施途径 (22) 2.4.2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点 (22) 2.4.2.1销售方式不同 (22)

物流案例——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公司位于墨尔本,是工程零件制造商,它是唯一生产这种零件的澳大利亚厂商,近年来受到海外制造商的激烈竞争。莫科公司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的一部分,只有100多人,它的会计部门有6人(包括一名财务控制员),它的职责特定为把作业成本法导入企业。财务控制员的前一家工作单位是位于墨尔本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由于那家公司的高层对于作业成本法带来的效益不能认同,它在那家企业导入作业成本法失败了。 这一家集团公司内部以前从未使用过作业成本法,莫科公司是这个集团内第一家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它以前的成本核算系统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其中制造费用按照人工小时分配。莫科公司的客户广泛、产品系列很多,生产过程既有高度复杂的自动化生产也有部分的手工生产。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订单都非常小,因此市场要求公司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莫科公司早在五年之前就开始在现代制造技术方面投资,包括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这导致莫科公司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的人力资源成本仅仅是以前的一小部分,但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并没有使顾客获得好处,也没有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许多客户转向从国外供应商进货,虽然他们还是希望能够采用莫科公司的产品。 尽管公司的边际利润在增长,但客户还是慢慢地向海外供应商流失。公司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导致了边际利润的增长。只是他们很清楚,目前的会计系统存在不足。因为信息不足,高层无法据此做出诸如价格之类正确的决策。 他们从一个前高层经理那里了解到作业成本法,但是他们自己没有关于作业成本法的任何经验,既不知道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建立一个作业成本法系统,但是他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解决莫科公司目前面临问题的一个方案。后来,财务控制员被指定为专门在莫科公司导入作业成本法的负责人。接受到这项任务后,财务控制员建立了一个包括他自己、一个制造部门的工程师和一个成本会计师的项目组,在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作业成本法项目小组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非正式交流。工程师和财务控制员都全职参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工作,成本会计师大约把2/3的时间投入到这个项目上。 该小组为全企业建立了25个成本库,并用了大量的时间就成本动因达成一致。一些认定的成本动因包括如下内容: ①机床调试的频率(这包括编程数控机床); ②制造订单数量(这是很多作业的驱动因素,包括从报价到送货的很多作业); ③采购订单数量,这是采购部门工作量的主要驱动因素;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邓为民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 企业管理前沿>财务管理>综合文档号:00.020.207发布时间:22-11-2002 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邓为民 传统成本的局限 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

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鲍得温自行车公司成本分析案例

鲍得温自行车公司成本分析案例 鲍得温自行车公司成本分析案例本案例为一家瞄准“中等市场”的小型自行车生产商审视一次推行“自定标签”合同生产的机会。对此问题的分析要求将财务.营销.战略等方面的考核结合起来。 1983年3月的一天,鲍得温自行车公司营销副总裁苏珊·莱斯特正在琢磨她前一天为与高值百货公司采购员卡尔· 特诺的一场讨论。高值公司在西北部经营一系列打折百货商场,其销售量已增长到如此水平,已至公司已开始在若干百货商场的产品系列中增加“自定品牌”(也称“自定标签”)的商品。诺特先生是高值公司运动商品采购员,他找到莱斯特女士,谈论了请鲍得温公司为高值公司生产自行车的可能性。自行车的名称定为“挑战者”,高值公司计划在其所有的“自定品牌”运动商品上使用这一名称。 鲍得温公司生产自行车已有40年历史,在1983年,公司的产品系列包括10种型号,从初学者使用的带练习轮的小型车,到成年人使用的12速高级车,当时的年销售额约为1,000万美圆。公司的财务报表见列示件1。公司的大部分销售都是通过独立拥有的零售店(玩具店.五金店.运动商品店)和自行车专卖店进行的,以前还从来没有通过任何类型的连锁百货商场进行过销

售。莱斯特女士清楚,鲍得温公司的自行车享有只来年感和价格均高于平均水平的形象。但也不属于“高端系列”。 高值百货公司向鲍得温公司提出的建议中有些方面是与鲍得温公司惯常的为商之道大不相同的。 第一,高值公司非常重视能否随时得到大批量的存货,因为高值公司过去对每个商场,每个月自行车销量的预测遇到过很大困难,因此它希望能够在它的地区仓库保有存货,但同时又不希望自行车的所有权从鲍得温公司转给高值公司,除非该自行车已经从一个地区仓库运送到高值公司的具体末一个商场,这时候高值公司才认为该自行车已由高值公司从鲍得温公司够得,并同意30日内付款。不过,高值公司也同意将已在其地区仓库中存放4个月以上的自行车作为公司已购买产品,同样在30日内付款。诺特先生做过估算,一般情况下一辆自行车只会在高值公司的仓库中存放2个月。 第二,高值公司希望“挑战者”牌自行车销售价低于按原品牌销售的自行车,同时希望在每辆车上赚取同样的毛利润------其理由是,“挑战者”牌自行车会分走品牌自行车的销售份额,因此,高值公司希望从鲍得温公司购买的自行车价格,要比鲍得温公司通过常规渠道销售的同类自行车的批发价低。 第三,高值公司希望“挑战者”牌自行车在外观上应当与鲍得温公司的其他自行车有所区别,车架和机械部件可以与鲍得温公司目前的车型相同,但脚踏.坐垫.把手须有所区别,而且车胎

作业成本法例题.doc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想方设法进行成本

知名企业成本分析案例7

阿贾克斯石油公司 石油精炼扩展项目的成本分析,合并成本情况下的产品组合盈利 性分析,现实选择分析 本案例的背景是一家由大型综合石油公司所拥有的小型炼油企业,时刻是1980年,当时行业内“最流行的观点”是:到1990年油价将远远高于每桶50美元。 当公司一份财务报告(见列示件1)放到比尔·麦克格雷戈桌上的时候,他仍然感到困惑不解。报告对他的一位下属正向他极力推举的一个资本支出项目的关键财务数据进行了汇总。麦克格雷戈是阿贾克斯石油公司位于俄亥俄州密得顿城的炼油厂的总经理,尽管他同意的是化学工程培训,但在业务工作的技术方面,他的政策是相信向他报告的人所提供的推举意见,坚决反以在他的下属经理负责的情况上三猜两虑。 催化裂解部总监约翰·帕特森强烈推举,希望麦克格雷戈批准一项在炼油厂安装一套溶剂除碳装置的打算,其成本大约是30,000,000美元。溶剂除碳装置的功能是清洁并纯化残渣油,以便将期作为催化剂解部的给料,其后,催化裂解部可将残渣油

转化为汽油。列示件2是一幅示意略图,能够关心你直观地了解炼油厂的运行流程。所谓的残渣油(即列示件中的6号油)是原油精炼时的产出物之一,只是字面上看,它代表的是原油中有用的最终产品精炼提取后残留下的东西。作为渣滓,残渣油又脏又臭,粘乎乎的,在室温下甚至都不能流淌。在阿贾克斯公司,它是被当作令人讨厌的包袱,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只是,残渣油仍然拥有一个全国性的稳定市场,其价格相当低,其用途包括从单元住宅供热到发电、制备高速公路所用沥青等。 约翰·帕特森相信,将残渣油转化为更多的汽油是一个了不起的主意,尤其是鉴于炼油厂的汽油价格差不多稳定在每桶39美元,而残渣油价格变化专门大,最近几个星期曾低到每桶18美元。而且催化裂解部还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能力来处理额外的给料投入,而又没有外来的额外给料投入可代替残渣油。 麦克格雷戈对帕特森的主意专门感兴趣,因为他也不对6号油抱有多大热情。由于6号油供求的季节性波动专门大,加之市场相对单薄,其价格相关于汽油价格变幻莫测,简直臭名昭著。目前汽油价格是每桶39美元,残渣油价格是25美元,价差为每桶14美元;但在最近几个月,残渣油价格曾低达每桶18美元,也曾高达每桶35美元。他估算,汽油与残渣油价差的标准差大

作业成本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并使用直接人工小时进行制造费用分配,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计算方法下的成本资料 公司一直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而三种产品的实际市场价格分别为:产品X为258.75元,产品Y 为328.00元,产品Z为250.00元。但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 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作业成本库分配结果 2

成本分析实例

成本分析实例 1.1 分析背景 A公司是一家上市园林公司,相对于2019年1-7月而言,公司2020年同期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现在我们要分析该公司运营成本同比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前期已有技术人员对公司的行政成本、工程直接成本以及工程量增加等原因所带来的成本增加进行了分析,我们现在要分析两年同期苗木采购对公司运营成本带来的影响。 数据源为该公司2019年和2020年的苗木采购清单,如表1.1,表1.2(表格已做过处理,仅显示部分数据)。 表 1.1 表 1.2 1.2 采购成本分析

1.1.1 对比公司两年同期在全国范围内苗木采购的总金额 先对2019年1-7月的采购额进行汇总;打开2019年苗木采购清单Excel电子表格,在“进场时间”一列,运用筛选,选出进场时间为1-7月的数据;在众多列标题中我们可以看见“金额”一栏,将鼠标移至该列有数据的那个单元格下面(可以用CTRL+↓快捷操作),运用求和函数SUM,就可以得出13年1-7月的苗木采购总金额为252,673,790.22元。 注:该处求和也可以运用“工具栏”里的“自动求和”进行;还可以运用“数据透视表”功能,在选择数据源的时候只选择1-7月的数据,新建透视表后,在“透视表字段设置”一栏选择“金额”,这样工作表就会自动将采购金额汇总。 用同样的方法对2020年1-7的采购总金额进行计算,可得14年1-7月的苗木采购总金额为289,572,775.30元。对比两年采购总金额可以得出采购金额同比增加15%。 1.1.2 统计公司两年同期在全国范围内苗木进场总量 苗木采购总金额由采购数量和苗木单价共同决定,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苗木采购量的增加是必然的,下面我们对比分析两年同期数据来验证这一猜想。计算两年同期的苗木进场数量,可以得出2019年1-7月的苗木的进场总数量和2020年同期的苗木进场总数量。结果分别为52171266(棵/株)和55095090(棵/株),同比增长5%。 1.1.3 分析苗木采购单价的变化 因为苗木价格会受到时间、品种、规格、地区等的影响,所以一下分析中我们只将两年同期同品种同规格同地区的苗木单价进行对比,分析采购表可知苗木类型为“乔木”的苗木单价一般较大,且采购数量较多,所以我们先来分析乔木的采购单价。 我们先计算一下2019年1-7月同品种同规格同地区的乔木的平均采购单价,将其和2020年1-7月的进行对比。由于胸径对乔木单价影响特别大,所以我们仍然按照采购表里的分类,将乔木按照胸径范围分为“小乔”和“大乔”。我们分别计算这两种种类型的乔木采购价格,并将其结果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图1.1 。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 应用案例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