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教学设计

立夏

一、教材分析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有“尝新”“斗蛋”“称人”等。教材通过听《称人》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民间立夏的习俗;通过赏析美文《扬州的夏日》,引领学生走进立夏时节扬州美景,感受初夏的美妙;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带领学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立夏节气,并增加了学生的文学积累;玩“斗蛋”“称人”游戏更是让孩子们颇感节气的趣味,倍增对节气的兴趣和喜爱情怀;教材最后“放大细节”写作则告诉学生“写活动的时候,只要写好活动中的细节,比如表情、动作、语言、还有人物的心理,就会使活动生动有趣”这个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立夏”的由来、相关农谚、诗歌及各地习俗等知识。

2.通过“吃乌米饭”、“斗蛋”等实践活动,感受立夏带来的快乐。

3.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石臼、米、水、南烛叶、纱布、乌米饭、斗蛋网

学生准备:鸡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

四、教学过程

(一)立夏我知道

1.分享感知,畅谈立夏

自主交流:观察日历,说一说所了解的“立夏”。

2.初步认识,了解节气

解文说字:明白“立,开始也”,懂得立夏是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立,即开始,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

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3.深入了解,体会习俗

(1)图文共赏

借助图片,感受立夏时节的传统习俗——(秤人: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2)趣味说话

结合情境说一说,“司秤人”在遇到“老人、孩子、姑娘”分别会说哪些吉利话。

出示:

老人坐上秤,司秤人说:“体重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小孩坐上秤,司秤人说:“体重五十六,__________。”

姑娘坐上秤,司秤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

【本环节通过观察日历,让学生们主动了解每年立夏的时间。解文说字能使学生明白“立夏”之含义。创设具体语境,让学生们演一演司秤人说吉利话,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们加深了对“秤人”习俗的印象。】

(二)乌米喜来尝

1.听故事,知原由

(1)自读故事

自由朗读故事纸上的故事,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说一说。

孙膑智逃监狱

战国时期,孙膑被迫害关在猪舍,老狱卒用南烛叶煮出乌黑的乌米饭,偷送给孙膑吃。孙膑不仅靠这个方法活了下来,身体还很健康,最终逃出监狱。孙膑第一次吃乌米饭就是在立夏那天。

孝子目莲救母

目莲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受苦受难。目莲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每次备的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抢吃一空。他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老百姓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

杨八姐斗狱卒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自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二十四节气歌》。它是为了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候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一首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二十四节气歌》。 2.了解什么是节气与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 3.背《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节气歌》的对应情况。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以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单了解节气。 同学们,在古代,人们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指导农业活动,就定出了节气。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大家想认识和了解这些节气吗? 由于节气比较多,为了方便记住它们,人们把它们变成了诗歌,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吧! 二、出示诗歌,读诗歌。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多音字“处”的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开火车读,评价、正音。 三、结合图片,了解诗歌中包含的二十四个节气。 1.地球绕太阳旋转视运动一周为360度,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一年四季共有24个节气,每半个月就有一个节气,依次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运用PPT幻灯片播放,利用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有详有略

有滋有味的夏至 充满童趣的过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活动方案

有滋有味的夏至充满童趣的过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活动方案淄博市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胡丽华 一、设计意图 夏至,一年中最炎热时间的开始,又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预示着夏天真正的来临。那么,夏至有什么风俗和讲究吗?夏至要吃什么呢?结合幼儿园“节气与美食邂逅”的节气课程宗旨,设计此活动,以此引导幼儿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知道了作为中国人更有义务传承自己的传统佳节,这对树立民族意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1.以寻宝的形式自制面食,体验节气美食带来的乐趣。 2.在活动中感受夏至的习俗。 3.通过大带小形式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意识。 三、活动形式: 1.以寻宝、猜谜形式找到食材自制夏至面 2.小、大班:以大带小形式开展活动 3.中班以场馆形式开展活动

四、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数字表和昼夜时长记录表 2.美工区放置制作“面条”和“饺子”的材料 3.阅读区投放《二十四节气——夏至》 五、家长工作 1.利用端午节假期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夏至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有关风俗。 2.6月20日根据幼儿园提供的四种面选出一种幼儿自己喜欢的面亲子制作面票 3.带孩子采购做夏至面的食材,并和孩子一起制作夏至面。 六、活动时间:6月20日——6月21日 七、活动地点:前后院、各班教室 八、活动内容: 活动一夏至习俗,大家讲(6月20日 9:00——9:30) 目标:了解夏至习俗,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内容:幼儿结合夏至PPt互相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夏至的习俗或者小故事。 活动二大家讨论,做准备(6月20日 15:00-16:00 ) 目标:通过讨论了解夏至面的来历以及种类,激发活动欲望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养生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养生篇 导语: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 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 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小暑、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

二十四节气关于秋分的诗词

二十四节气关于秋分的诗词 秋分节气现代诗词秋分 作者:王运用 余热还没有消尽 秋风潮水般地涌来 蔚蓝的海像天空一样 夜籟令我无眠 秋声在水中 刀尖隐藏在哪刀锋隐藏在哪 其实我想 只把刀鞘留在秋分 落叶捧起月光 季节豁然开朗 月光是我的爱人 诗歌美丽得像中秋 月光和秋色 浸透了爱人的一生 秋分世界 温润而又婉转

秋分抒情 作者:李俊德 阳光垂直照赤道, 二十四节是秋分; 黑一半,白一半, 昼夜讲平均。 难道人的一辈子, 也会一半逆来一半顺?! 有热必有冷, 有晴必有阴; 有早就有晚, 有远就有近。 若是地球不运转, 不是太热晒死人,就是太黑吓死人。二十四节,节气变, 丰富了天,丰富了人; 丰富了地, 丰富了心, 丰富了万物蒸蒸日上, 丰富了生命日夜打拼。 拼出个春天万紫千红, 拼出个秋天金谷满囤。

拼出夏季瓜果飘香, 拼出个腊月年味浓醇! 按着节气忙播忙种, 会有天道酬勤,会有人间瑞气降临! 秋分,秋分, 昼夜平均; 秋分,秋分, 让我的心也来平均。 一半欢天喜地送盛夏, 一半风风火火迎接十冬腊月雪纷纷。一半忙播冬小麦, 一半舞狮舞龙再迎春。 节气一节一个场面, 大地一节一个气氛; 拉开每个节的大幕, 看谁跳的最美,看谁唱的最开心! 秋分几何 作者:梦君诗画两翼 谁与你擦肩而过 不见回眸一笑 谁拿笑靥贴胸膛 温柔地让我死在梦乡里

今宵一刻值千金 怎教我离你远去 我疏远白昼肌肤白晰 亲近黑夜美色梦境 谁用神力扭转乾坤黑白 冤假错案明年春分为你拨乱反正 秋分节气仿古诗词秋分 秋分时令日月均,彰映人寰泾渭明。 新透珠帘听笙雨,旧告惊雷阴炽行。 周天还始一阳复,子贡圣举万年君。 迦叶拈花笑什语?吾观此契参同心。 秋分 暮雨送秋凉,东厨灶作忙。 瓷盅蒿叶绿,玉碗蟹膏黄。 沥过风含露,虫鸣雁引霜。 老妻相并坐,饮酒侯菊香。 秋分 西关桥外楼千尺,落叶敲窗不忍听。 梦里此身谁与共,一轮明月满城星。 秋分 春风相许秋分夜,滟滟金波北斗天. 万里家山明月外,一樽清酒进君前.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教学设计

夏至 一、教材分析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在每年公历6月20日至22日之间。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教材通过听“巧姐牵日”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夏至由来的传说;通过赏析美文《夏天的一条街道》,向我们呈现了夏日百姓平凡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们的盛夏乐趣;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带领学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夏至节气,并增加了学生的文学积累;“夏至面”“夏至测量”更是让孩子们了解夏至节气习俗的同时,真切感受夏至时节“日长”的现象;教材最后“阅读经典练缩写”小练笔意在引导学生尝试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激发学生从一些想象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询问或者查阅资料等方式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整理成文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与夏至有关的习俗,感受夏至的诗意生活。 2.玩一玩"夏至日测量杆影"游戏,从中体验夏至日的科学道理,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夏至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向身边的人了解关于夏至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夏至”我知道 同学们,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可以认为是夏天过到一半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夏至的科学知识吧! 夏至日大致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 考与实践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作者:黄凡 来源:《求知导刊》2017 年第23 期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华夏祖先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如何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福建省福州市直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 点,尝试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通过观察探究、游戏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让幼儿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世代相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 2016 年11月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作为后辈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承、护、扬,学会挖掘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已有的,保护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的使命。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开始思考:尝试让二十四节气走进幼儿园课程,和孩子们一起聆听天地之歌……

思考一:二十四节气传递给儿童什么? 第一,我们要厘清概念: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对生活有何意义?一般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 个特定节令,每一个分别相 应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始于立春,终 于大寒,周而复始。作为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既是指导农业生产、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又是官方颁布的时令(节)准绳。 第二,二十四节气传递给儿童什么?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些浪漫而古老的传说,而这些传说之中,隐藏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有着中国人美好的记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的未来,而且每个节气都是人们试图与天地沟通的一个庄严仪式,都是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 因此,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要基于儿童的视角、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让儿童感受和认知大自然的节奏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尊重;体会节气的民俗内涵,从中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生活气息和中国传统智慧;感受节气所呈现出相应的自然和人文景象,唤起至真至美的感受,学会诗意地生活。 思考二:二十四节气如何成为儿童的课程? IS 乩能用□己喜圧的为式衣挽 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就是自然对人类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他所推崇的自然教育”,就是任由幼儿身心自由发展,服从自然的法则。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了解自然的一道桥梁,是打开大自然之门的钥匙。一年当中的自然现象,都与节气息息相关。贯穿二十四节气这条线索,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感受自然的奥秘。

二十四节气国学公开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 2、探索节气习俗等文化内涵,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习俗等文化内涵。 难点: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又出现了第五大发明。下面我们来看一短片,请仔细看视频回答相关问题。(视频播放)请问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二十四节气) 2、新课 ①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交流 ②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③从短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是什么? 交流 ④二十四节气制定方法 祖先们没有时钟计时,便在地上插一根竿子,依「竿影」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再根据太阳从黄经(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依次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⑤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具体有哪些节气? 人们为了便于记诵节气名称,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⑥二十四节气含义 重点字词解释

立:开始;分:(昼夜)平分;处:停止;暑:炎热;至:极致 ⑦辨一辨:节气知识知多少? 1、赏景色,辨节气 2、话习俗,辨节气 3、知农活,辨节气 4、品意境,辨节气 ⑧议一议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社会的时间认知体系,在城镇化的今天已经没有意义了。”对此你怎么看? 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全球温室效应 4、气节如节气 …… 五、小结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少年,希望我们勇于肩负这项使命。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希望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仅只有端午清明。 六、作业 收集相关二十四节气其他知识。 七、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知识》许彦来 《二十四节气民俗》高倩艺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沈善书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修订版)》张红星、左祖俊 《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申赋渔 八、板书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全国通用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全国通用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课时设计:1课时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中立夏节气的探究学习,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我们特有的历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科学根据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2、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立夏”节气的气候特征、动植物特征、传统的农事活动和传统习俗等。 3、通过诵读立夏节气中的诗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立夏节气的基本常识、习俗、诗歌等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确探究节气的流程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视频资料,2人一个小组配“挂蛋”的材料包,前置性学习单和学习材料,游戏单。

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课前通过前置性学习材料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前置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初识“二十四节气” 1、(前置性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课上做简单的回顾)通过练习题来回顾课前学习内容。 二、师生构建问题引入新课 (课)出示一张20XX年5月份的月历。 师:你能找出这张月历上有关节气的信息吗?生答 师:下面我们就“跟着节气去探究”,一起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 师:关于“立夏”节气,你想探究哪些内容呢,请与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三、探究“立夏”节气 1、认识“立夏”。 师:立夏在每年5月5-6日之间。古书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其中“立”:建始也,“夏”:假也。“立夏”:物至此时皆假大。意思是说春天发芽生长的植物到此时已经长大了。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进入夏天。 2、“立夏”节气的天气情况及气候特征。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节气诗歌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节气诗歌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中国天文年历》显示,9月22日22时21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按照中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二十四节气之秋分节气诗歌,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秋分棉花白茫茫。 秋分不着“喷”(拾第一次花),到老瞎胡混。 时到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棉种留中喷。 中喷花,大把抓,留种顶呱呱。 要想来年长好棉,中喷花要田间选。 种棉不选种,必定减收成。 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就退化。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四年不像啥。 棉花要摘好,不能满地跑。 棉花要摘多,一棵挨一棵。 大兜上缝小兜,好坏棉花分开收。 拾时大掺,回来再捡。 要想棉花卖上价,拾花莫要揪疙瘩。 早割豆,午拾花,摊开布单砍芝麻。

僵固瓣,眼睫毛,全部摘净效益高。勤拾花,不留羊尾巴。 精收细摘,朵絮归仓。 拾不完的棉花,抖不尽的芝麻。 天气要变,摘花莫慢。 棉花不入垛,收成不敢说。 一年辛勤盼个秋,棉花拾净才说收。地里看年景,棉垛看收成。 如若地里丢,丰产没丰收。 该收不收,必定得丢。 不怕不丰收,就怕手下丢。 公路上晒花最不妥,妨碍交通易着火。砘子响,地瓜萝卜长。 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 生姜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姜越老越辣,藕越老越粉。 葱辣眼,蒜辣心,芥茉辣着鼻子亲。葱辣鼻,蒜辣心,辣椒辣嘴唇。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栗旱枣,吃了叫好。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八月中秋正卸梨。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苹果栗子为上果,乌枣李子更值钱。 秋分牲口忙,运耕耙耢耩。 膘要肥,体要壮,耕耙拉运才顶戗。 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宁拉十步远,不拉一步喘。 马是拉欢不拉窝,骡是能拉又能坐。 骡怕前沉,牛怕后沉。 压牛吊马撅搭骡。 先松后紧,越使越稳。 人方便,牛下肩。 冬不揭鞍,夏不去衔。 秋分节到温度降,鱼塘投饵要减量,投喂水旱各种草,嫩绿新老均匀上。 多施肥料培水质,一肥二活三要爽,鱼病防治莫粗心,综合防治高产量。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教案95180资料讲解

二十四节气教案 课时目标:掌握四季分明,理解季节变化的意义。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三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

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滁口中心完小骆社平 一、内容简介: 这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乐园3中的语文活动,教材中只给出了这次活动的要求和《二十四节气歌》,要求就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课时目标: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 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三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节气。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出示第一张幻灯片。(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逐句分别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老师综合学生的答案逐一显示正确答案。(三)出示第二张幻灯片。(3分钟) 1、学生自由读、齐读。 2、教师简介这两句的意思。 (四)返回第一张幻灯片,显示“标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5分钟) (五)抢答赛(15分钟) 1、指名三位学生代表上前,一人记分,另两人看举手顺序。 2、宣布规则:自己读题,想到答案才能举手,如果抢到机会但答错了或3秒内说不出答案,则该题只能让其他两组抢答,再不对或答不上,由剩下的一组答。都答不对则直接显示答案。每答对一题记一分。 3、依次出示以下题目(幻灯片3~26号),学生抢答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2、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 3、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 4、表示降水开始,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 5、“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哪个节气?(谷雨) 6、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 7、哪个节气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末成熟?(小满) 8、表示进入秋天的节气是哪个?(立秋) 9、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说哪个节气?(霜降) 10、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暑)

最新《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小学吉林地方教材四年级《家乡》下册

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2017年4月27日,()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 A.嫦娥一号B.天舟一号C.玉兔一号D.神舟一号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校从日常安全管理、周边综合治理等方面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据此完成2~4题。 2.教育部等九部门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B.学校保护C.家庭保护D.司法保护 3.学校落实《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有利于() ①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②维护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③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 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冶观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017年3月,我市某中学学生关于“完善现有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体系”的提案被提交到两会现场,引起社会关注。这说明() ①这些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有责任意识 ②学生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③解决校园欺凌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④我国公民享有建议权。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此法中关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即使无所得高也可罚百万元”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A.生命健康权B.受教育权C.财产权D.隐私权

6.某公司广告宣称“有气垫,是最好的篮球鞋”,却被消费者发现没有气垫,只有实心橡胶底,因此被3?15晚会曝光。该公司上述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

二十四节气夏至饮食养生

二十四节气夏至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干燥,容易造成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应该注意夏至的养生。下面是职场文秘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夏至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不要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食物。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容易出现腹泻。所以,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至饮食注意事项 火形人要防情绪激动引发肝阳上亢,土形人夏至易出现湿热症候如纳差、便秘、黄疸等,特别要注意避免出汗后即吹冷风,以防寒湿入侵关节,形成关节炎症、疼痛。 木形人 益气保津饮五味洋参茶 体质特点:肤色苍白,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

饮食调养:宜以益肝补肾,健脾和胃为主要原则,可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苋菜、西红柿、西瓜、冬瓜、丝瓜、荔枝、桂圆、淮山、太子参、百合、西洋参、五味子等。 药膳可选择“五味龙眼洋参茶”:五味子5克,西洋参5克,龙眼肉5克,冰糖20克。将五味子洗净,去杂质;西洋参浸透切片;龙眼肉洗净,去杂质;冰糖打碎成屑。将五味子、西洋参、龙眼肉、冰糖屑同放炖杯内,加入清水250ml,将炖杯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有益气生津,养心安神,补益肝肾的功效。 火形人 清热养阴多吃苋菜冬瓜 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肩背髀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性情急。 饮食调养:宜多食清热养阴消暑食物,可多饮绿豆汤,多食苋菜、西红柿、节瓜、冬瓜、西瓜、西洋参、薏苡仁、五花茶等。 药膳可选择“马齿苋瘦肉汤”:马齿苋50克,芡实30克,猪瘦肉20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将马齿苋择去杂物,洗净,切成段。猪瘦肉、芡实洗净,马齿苋、猪瘦肉、芡实一同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小时左右,加精盐、味精调味,再煮沸即成。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土形人 健脾祛湿首选行气消胀粥 体质特点: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大腿到跳胫部都生得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 饮食调养:可吃具有健脾祛湿,清热消暑功效的食物,如多饮绿豆汤,多食芥菜、西红柿、冬瓜、丝瓜、水瓜、荔枝、桂圆、西瓜、茅根、竹蔗、荸荠、西洋参等。 药膳可选择“行气消胀粥”:陈皮15克,大腹皮10克,白萝卜150克,生山楂15克,枳壳9克,粳米200克。先将陈皮、大腹皮、枳壳同煎取汁,加入白萝卜、粳米煮成粥,加入生山楂再煮片刻,放少许白糖即可,有疏肝利胆,行气消胀的功效。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背24节气歌。 2、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气和农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2、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

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过程: 1、出示一些节气的典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24节气的兴趣。 2、出示24节气歌,让学生诵读几遍。(读出韵味)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逐句分别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老师综合学生的答案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3)、教师简介这两句的意思。 3、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图片)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2)、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立春一到,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白天长了,太阳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不过虽然春日渐暖,但因天气的变化仍然无常,农作物的防寒防冰还是必要的。 (3)、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随着雨量的增多,雨水之前的天气相对比较寒冷,雨水之后,阳光温和、细雨飘飘的日子渐

气象教案--《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气象教案--《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的相关知识。 2、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他们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十四节气。

二、新课 1、你们知道哪些节气可以说一说这些节气有什么寓意呢 小组交流: 班级交流: 2、老师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3、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有关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知识

有关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知识 夏至的历史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夏至 夏至 ,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夏至接近远日点,冬至接近近日点,且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夏长冬短由此得来。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过了夏至,我国南方这时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

2020年二十四节气立夏的谚语

2020年二十四节气立夏的谚语 夏天来了,轻柔的风儿给人带来一丝丝温暖的感觉,七色的彩虹飘在天空中,那云彩 可真是五彩斑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二十四节气立夏的谚语4篇精选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谚语一 1、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2、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批瞎瞎。 3、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4、立夏晴,雨淋淋。 5、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6、人凭饭养,畜凭草养。 7、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8、人下饭桌猪上槽。 9、多带老娘土,阴水两把捂。 10、若要牲口把膘保,千万莫喂霉烂草。 11、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12、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13、先草后料,四角拌到。 14、不怕使十天,就怕猛三赶。 15、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16、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个猪娃吃得香。 17、好喂不如好使。 18、青草、格荛,强似喂料。 19、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20、锄头早,僵瓣少。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谚语二 21、无雨锄地,有雨补苗。 22、把草把料,牲口欢跳。 23、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24、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25、立夏落雨,谷米如雨。 26、要想虫害少,除尽田边草。 27、清明林林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28、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29、客守货,船掌舵,喂牛看着牛倒沫。 30、牛栏要通风,猪圈要软松。 31、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32、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33、立夏三日正锄田。 34、牛要喂饱,马要夜草。 35、喂豆饼,两得利,肥了牲口壮了地。 36、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37、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38、护根草,长到老。 39、苹果梨子早疏果,密度适当产果多。 40、治虫没有巧,治早治小又治了。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谚语三 41、把草把料马没饱,草料半槽顶住了。 42、锄板响,庄稼长。 43、毛驴脾气怪,骑着倒比牵着快。

二十四节气(教案)

二十四节气——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牡丹江市第九中学单雪超1.节气起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 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大都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与农业结合得十分密切。因此,当时从八节二十四节气上就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与收割了。 由于2000年来,中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2.节气日期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3.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小学生手抄报二十四节气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 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24节气中立夏时节的知识大全

立夏时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对于立夏,你了解的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是职场文秘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立夏简介 每年5月5日或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立夏日期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2,20世纪=318。

立夏植物 举例说明2088年立夏日期=[88×.0.2422+52]-[88/4]=26-22=4,5月4日是立夏。 例外1911年的计算结果加2日。 立夏气温特点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 立夏农谚 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

最新话说二十四节气-教案

话说二十四节气 ——选题指导课 曹埠镇孙窑小学丁永红 教学目标: 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气的认识、了解情况。2.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课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调查问卷,课件。 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节气歌》。 问: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节气、天气、农谚、植物生长、农事、古诗等) 小结:其实,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都是和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的。我们以前曾学过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你还记得吗?(出示: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进行问卷调查 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今天我们就一起说一说节气这个话题。(出示课题) 你对二十四节气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调查。 (拿出问卷,完成调查问卷。) 2. 统计、分析问卷。 我们来统计一下。 第一题:(预设:大家对节气的由来不是十分了解。)

第二题:(利用EXCEL表中的柱形图形,进行对比) 观察这个条形图,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同学们对洋节的习俗比较了解,对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还缺乏了解。) 小结: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在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我们的生活也有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出示:有价值) 你对24节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 我们就先以清明为例来说一说: 预设: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古诗词 ⑵扫墓、踏青、吃青团……风俗 ⑶多雨天气 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 ⑷“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瑞雪兆丰年)谚语 ⑸有没有听老人说:清明前吃什么眼睛会更明亮?(马兰头)(清明前的长江刀鱼鱼骨是软,特别鲜美,清明后就变硬)养生 ⑹农事(芒种: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谷、黍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所以称“芒种”。) ⑺动植物活动(惊蛰) “惊蛰”,“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所以“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关于其他节气你还了解些什么?(相机结合学生回答,补充上述内容) 3. 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对24节气有了一些了解,但这些了解还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如果想了解得更多、更深,可以怎么做? 学生交流、回答。 预设1:学生回答收集资料、访问等方法。 小结:刚才一些同学所说的都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中经常使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