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武术概述

中华武术概述

中华武术概述
中华武术概述

中华武术概述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与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 陶冶性情,竞技比赛,娱乐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就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1、武术的概念

武术的概念,就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与外延就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与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从历史上瞧,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属兵技巧一类);在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到今天,武术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就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与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不仅就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就是一项民族

体育,就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

2、武术的特点

武术运动有着与其她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特点,也有着与其她体育项目不同的个性特点。较为显著的有以下三个不同点: (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就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 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就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就是一致的,但就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与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就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2)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既讲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 就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气等心志活动与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就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武术“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与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就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由于武术动作就是从格斗攻防技术中提炼出来的,因此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紧密配合;手脚相随,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气催力;意识、呼吸、动作必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动作快速有力,静则稳如磐石,动则有韵律,节奏非常鲜明。

(3)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等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与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与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与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与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3、武术的作用

武术具有强体健身、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身心等方面的作用,就是增强全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之一。

(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

中国武术发展史

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及战略 一.武术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传统性 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几千年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已经失去生存土壤濒临灭亡的“过去时”,它与科学技术以“创新”为生命力,呈价值取向的反向几何级放大。中国武术的价值的珍贵正在于它是一种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它的珍贵还表现在它是古代人生活行为在今天活的展示,因此极为脆弱。如果有一天传统武术真的实现了“现代化”,它的价值也将荡然无存。 2.搏击性 搏击是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手段,获取猎物征服对手的胜利的愉悦,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主题。“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人类文明产生之后,用某种规则予以限制,或以某种形式予以嫁接,在规则之下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力,就是现代体育产生的根由。对抗双方震撼人心的宣泄,野性的回归,不仅存在于搏击性项目,例如足球比赛就是演绎了古代战阵的对抗。无论是对于运动员还是观众,体验对抗都是走进体育场最直接的目的,它是一种精神上、体能上原始对抗能力在现代社会不发生退化的锻炼,是一个民族必须培养的品质,是作为体育竞技最直接的价值取向。 武术比赛的本质应该是让选手、也让现场的观众同步体验胜利与失败和这个充满悬念的过程。恢复武术产生的土壤和环境,让武术“打”回原形,这也是让武术在与之相适应的产生它的环境里自我矫正、自我检验,“顺其自然”地优胜劣汰。最大的意义还在于让我们冷落已久的技击方法在实战中打上中国武术的烙印,完成迟到的“专利注册”。这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最高的价值取向。 3,独特性 中国武术对于人类的最大的贡献是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突破了搏击中力量决定胜负的传统观念,突破了主要由四肢作为攻击手段极限的搏击术,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它体现了一种武学中完美的艺术性,它从一个更高的境界上符合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传统武术以技击为立身之本,他们的魅力决不局限于赛场之上,传统的武德要求习武者在生活中谦谦如君子,上场如猛虎,相交无小人,尊师重道,对为师者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反过来也成为一种群体的道德约束。在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中更显其存在的价值。 二.中国武术传承推广的现状 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评判标准的武术比赛。 第一.专业运动队。为了把武术推入奥运正式比赛,在全运会以及国际正式比赛上推出自选套路竞赛项目。它割断了武术的技击和另外的价值取向: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割断了武术的群众基础,而追求服装艳丽、动作高难、音乐震撼,其价值取向在戏剧、舞蹈、体操已有完美的演绎,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重复和模仿。这条路线已经由唐代公孙大娘到中国戏剧完成过一个极高水准的循环。

武术影视的发展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武术影视的发展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狩猎、抵抗猛兽袭击过程中逐渐形成格斗和搏杀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间的战争频繁发生,人们不断地总结格斗经验,代代传习,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中医、宗教、气功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随着电影业的兴起,各式各样的电影题材被不断地挖掘,武术影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武术影视是指以武术为主要表现素材的影视作品和节目,泛指以武侠、功夫、武术、动作等为主题的电影和电视剧,俗称”武侠片”“功夫片”“武术片”和“动作片”等。武术影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不同类别的电影题材中大放异彩。武术影视作为中国影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不仅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而且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术武术影视发展影响一、武术影视的发展简介 我国最早的武术影视作品要追溯到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此后武术影视便随着我国影视业的发展而逐渐兴盛起来。香港著名的影评人李鋽桃认为,中国功夫片走过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戏剧式花拳绣腿;第二阶段,讲究真功夫实打;第三阶段,强调表演性和娱乐性;第四阶段,运用电脑特效。 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荣获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是迄今为止,不光是中国武术影视也是中国电影获得的最大成功。该片以唯美的画面和飘逸灵空的武术动作,一举将中国武术推向了国际,这一标记着中国的功夫片也像美国的科幻片,日本的恐怖片,韩国的伦理片一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二、武术影视的发展对中国武术的积极影响 1.武术影视借助影视传媒效应,有效拓宽了武术的传播途径和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影视传媒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影视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它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视传媒作为一种功能齐全、覆盖面广、普及性强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的广度和速度上有着其它传媒不可比拟的优势:(1)具有视听兼备,传播效率高,对受众有极强的吸引力;(2)传播信息快速、形象、容量大、传递方便;(3)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4)传递信息亲切感强,能使观众产生参与感等传播特点与效应。而武术影视正是借助了这种科学、强大的影视传媒效应,改变并优化了我国武术运动传统的传播形式,使武术运动由师徒传承为主的封闭、秘密、局限的传统传播方式转变为开放、公开、分散的现代影视媒介传播方式,从而为武术运动提供了更为科学、先进的传播理念与方式,有效地拓展了宣传、推广的途径和空间,更好地促进了我国武术运动的传播与发展。

2020智慧树,知到,特色武术:太极修炼与身心拓展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特色武术:太极修炼与身心拓展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特色武术太极修炼与身心拓展》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中国武术的通用礼节是: A.鞠躬 B.合十 C.抱拳礼 D.握手 答案: 抱拳礼 2、 太极拳入门的基本条件是: A.真传 B.苦功 C.悟性 D.切磋 答案: 真传,苦功,悟性,切磋 3、中华太极的主要修习方法有: A.明其理 B.研其义 C.悟之道

D.行其法 答案: 明其理,研其义,悟之道,行其法 4、 本章介绍的太极拳基本步型主要有: A.弓步 B.马步 C.虚步 D.歇步 答案: 弓步,马步,虚步 5、本课程强调的“大学太极”不仅是特指大学生练习太极拳,更是指通过修炼太极拳,将身心放大。 A.对 B.错 答案: 对 6、通过太极拳的修炼,可以转化习练者的身心状态,将身体变得更加灵活,精神变得更加勇猛。 A.对 B.错 答案: 对 7、 在修炼太极的过程中,套路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而对拳经拳法的研修与理解并不重要。

B.错 答案: 错 8、 调息可以锻炼呼吸,是太极拳非常重要的练习内容。 A.对 B.错 答案: 对 9、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是右手握拳,左手五指并拢变掌,并将左掌掩在右手的拳面上。 A.对 B.错 答案: 对 10、 师生礼的礼仪规范是:学生先抱拳起手行礼,老师再举手抱拳回礼。当老师手放下时,学生再将两手放下。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白鹤亮翅的定式的步形是:

B.弓步 C.虚步 D.仆步 答案: 虚步 2、 image.png 图中所示的是太极拳哪一个招法动作的定式? A.野马分鬃 B.白鹤亮翅 C.云手 D.手挥琵琶 答案: 手挥琵琶 3、 野马分鬃下手的劲力是: A.上靠 B.下采 C.横挒 D.下垂 答案: 下采 4、 云手动作练习过程中,由以身带手变成以手领身的时机是: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德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德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中国武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也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积累了一些攻防经验。而商代产生田猎更被视为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逐渐就形成了一定的套路与优美的形式。同时,对于中国这个重德民族,武德也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

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也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中国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种类: 武术是靠动作组成多种套路来进行的,武术的动作主要有踢、打、摔、拿、击、刺。强烈的技击性是武术的最大特点,也是武术的魔力所在。 武术的种类主要分成拳术和器械术两大类: 拳术术是徒手进行的武术,是练武的基础。主要的拳术有长拳、南拳、太极拳、少林拳、形象拳等。 长拳属于北方的拳术,所以又称“北拳”。长拳出拳踢脚,尽力伸展,打起拳来,窜蹦跳跃,快速勇猛,很适合轻少年练习。 南拳流行于南方各省,着重手臂挥舞很少跳动,大拳人常常发声,用来帮助发力。中国武术界有句话叫“南拳北腿”说的就是南拳和长拳的不同特点。 太极拳速度较慢,柔软轻松,深受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欢迎。 少林拳套路短小,但动作快速勇猛,有威力逼人的气势。 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的各种象形拳术和模仿人醉酒后动作神态的醉拳,动作非常有趣,受很多人的喜爱。 器械术: 器械书是手拿器械进行的武术。这些器械的部分都是古代的兵器,分长兵器、短兵器、软兵器三类。长兵器有抢、棍、大刀等,短兵器有刀、剑、钓等,软兵器有九节鞭、三节棍、流星锤等。中国自古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十八种器械术。 武术可以一个人单恋,两个人对练,也可以多人合练,按套路或散打运动形式,攻守反击。其中和多人合练最为精彩,快速、准确、勇猛、惊险的武打动作,常常使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中国武术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几千年来一直发展延续,结出了累累硕果。时代的脚步进入21世纪,中国武术这种古老的艺术,也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论武术电影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现实差异

2008年第1期 总第2 6卷 (总第9 6期) 毕节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JIE UNIVERSITY NO. 1, 2008Vo.l 26GeneralNo. 96 收稿日期:2007-10-12 作者简介:邢星(1982—),女,贵州毕节人,成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理论与训练。 论武术电影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现实差异 邢星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武术与电影的结合为武术的推广开辟了新的空间,他们之间始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通 过对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武术电影武打设计的对比,分析了现今的武术电影对中国传统武术 扭曲的各方面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武术;电影;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059 (2008) 01-0120-05 一、前言: GONGFU,即华语中“功夫”一词的译音,又称传统武术或国术。对于外界,武术展现通常分为竞技和表演,尤其武术套路部分主要作为表演出现,这与电影似乎不谋而合,从此电影历史出现了一 个新领域———武术电影。如果说,电影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媒介,相应地,武术也为电影提 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和不同以往的武术形式。两者相辅相成。从80年代《少林寺》的上映把武术电 影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世界各地对武术的认识全面提升。但武术电影发展到现在,剧中的武打设计 大量地被电脑特技所取代,在追求视觉效果同时,却忽略了武术的实质。本文从武术与电影的相互作 用出发,通过对不同时期武打设计的对比,探讨现今武术电影对推进武术所存在的问题,为以后以媒 体传播武术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和思路。 二、武术与电影的关系 武术与电影结合的原因 (1)武术的文化背景 武术的发展从奴隶制就开始了,可谓历史悠久。它不但是一种搏击术,而且还是一种哲学文化形 态。它溶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学、《易经》、五行学说。这些思想创造改变了武术,随着 武术的每招每式通过电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展现了武术本质的同时,也展现了神秘悠久的中国文 化。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武术沿着这种传统的高度重视人与人之间和谐及其与社会统一的道 路,提倡修身养性,谦虚礼让,刚直不阿,除强扶弱。这些独特的思想,使武术的发展和研究充满

我眼中的中国武术

我眼中的中国武术 刚进入大学的我,对大学的一切都充满了热情与好奇,在大一时的选修课上选择了中国武术这门课,学了太极拳、五步拳等中国武术,同时也学习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些知识,还幸运地参与了在学校体育文化节上的武术表演。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它以踢、打、摔、拿四技为主要内容,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武术也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从它的形成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思想、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精神。 就拿我所学习的太极拳来说,太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佛学禅意,有较高的哲学境界,练习太极拳既可以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太极拳的特点为体松心静,缓慢柔和,动作呼吸和意识的配合。练习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放松,意松,体松,内外皆松。缓慢柔和是太极拳的重要标志,也是太极拳最重要的特点。太极拳的柔和是一种刚柔,柔中带刚,就是一种水的哲学!太极拳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学习武术,不仅有着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的价值,还能培养我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的优良道德品质,对我们大学生培养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有着很好的效果。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大学生应该有义务去传承它,去发展它。然而,我们高校体育课堂是我们学习武术的唯一途径,但是课时少,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我们需要拓宽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加大武术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与学习中国武术,从而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虽然自己不是一个专业的习武之人,但武术精神永存我心!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最终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武德,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从有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从未与法律发生过冲突。和道德一样,武德的实用范围也比国家法律更广泛。我们提倡武德,应在国家法律前提下,和国家宪法及其相应的一切规章制度相统一,相一致。 今天,传统的武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以及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所以应对传统武德进行分析,继承传统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过时的旧武德,树立新的武德观。 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努力学习技

武术电影欣赏知识分享

武术电影欣赏

体育武术电影中武术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剖析 摘要:电影这种通过视听效应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是一门集摄影、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给观众带来视角、听觉上极强的现场冲击,是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而武打又称格斗,在体育运动中展现人体美、运动美、人格美、精神美等丰富的武术美学内涵,能给人带来热血沸腾的生命感受和极具震撼力的审美体验,二者的珠联璧合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电影种类——武侠电影。 关键词:体育,武术,电影,剖析 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其与体育的融合要追溯到体育和艺术的融合问题上。我们知道,体育与艺术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范畴,但体育和艺术有着相同的起源,都是人类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展创造出来的,因此有着共同点:都具有审美功效,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中国武术风格独特,从诞生起,就具有舞蹈的神韵,它既强调强身健体,又注重陶冶性情;既注重技击更突出境界提升,又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技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体。然而体育毕竟不同于艺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体育与艺术的界限更为明显,体育与艺术和美的联系越来越少。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审美素质不断提高,体育与艺术又逐渐结合。现在体育与电影艺术结合使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更加变得紧密了。可以

这样认为体育通过与电影艺术结合正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审美品味与价值。近年来,武术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影片的主题上也日渐回归本位,其更加注重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对体育武术电影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剖析,旨在交流。 体育、武术电影这种通过视听效应进行传播的第八种艺术形式,是一门集摄影、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给观众带来视角、听觉上极强的现场冲击,是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而武打又称格斗,在体育运动中展现人体美、运动美、人格美、精神美等丰富的武术美学内涵,能给人带来热血沸腾的生命感受和极具震撼力的审美体验,二者的珠联璧合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电影种类——武侠电影。可以说,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 分析武术文化在武术电影中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应该体现在武术电影对武术美的解读与呈现上。事实证明,在武侠电影中武术美学下的武打设计就成了构建电影美学的重要元素,一部武侠电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武打动作设计的精彩与否。一部武侠电影展现武术美学,能给观众带来极大视觉震撼、审美享受、精神提升。如今中国的武侠电影走向世界,风靡全球,世界的电影在不断融入中国武术元素,成就一个又一个经典电影。我国的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浓厚的舞蹈艺术神韵。中国武术,关于中国武术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中国功夫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中国功夫.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练习中国功夫的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协调性灵敏 性。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功夫的风格、作用,激发幼儿强身欲望 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武术片,了解一些功夫明星。 2.白板课件《中国功夫》。 3.白板、电脑、投影仪。 4.红彩带每人一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欣赏中国武术。 教师随着音乐声,以武术表演形式进场,要求:动作到位,有气 势。 “刚才老师表演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组织看视频,学习一些武打动作,知道武打动作要刚劲、有力。 “最近老师迷上了武术,看看我的师傅正在练功夫呢!” 点击出现画面一,视频《李连杰练功夫》 “我师父是谁?你认识吗?”“想不想跟他学几招?” “你学会了什么武打动作,练给大家看看!” “你自己会什么武打动作?”请一幼儿上前表演后,其他幼儿跟 学。 “练武术和平时的动作比,哪个更有力、更精神呢?”

小结:练武术就应该动作有力,精神饱满。 2. 引导幼儿学习一套完整的武打动作。 “除了李连杰,你还知道有哪些功夫明星?” 画面二:适时出示功夫明星成龙、李小龙的图片。 “猜一猜,他们的功夫哪儿来的?” 画面三:出示练功图谱 “来,我们也来学学功夫!”幼儿可以拜老师为师。 师生共同练习武术基本功:拳、掌、勾、马步、弓步、提腿。 老师完整示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点击播放图谱,幼儿跟着一节节练习,教师指导,注意动作要到位。 (2)点击音乐,幼儿自由练习,强调动作的刚劲、有力。 (3)点击音乐,配乐练习动作。 (4)点击音乐,扎上红绸带表演武术。 3、介绍中国武术的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画面四:视频,“2008奥运太极表演” “我们今天学的是拳术,他们也在表演呢,仔细看看他们练的是什么拳?” “为什么在奥运会上要表演中国的功夫呢?” 小结:武术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的瑰宝。 “除了太极你还知道有哪些拳术呢!” 画面五:猴拳,螳螂拳 幼儿模仿其动作。 “中国功夫除了拳术,你还知道有哪些武术?” 画面六:点击出现“刀术、棍术、剑术” “你们想一想,我们练拳、练刀、练剑、练棍,练这些武功到底有什么用呢?” 小结:保家卫国、声张正义、强身健体,增强保护能力。

大班健康活动“中国功夫”

大班健康活动“中国功夫” 新平县桂山新星幼儿园 设计意图:中国功夫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我国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内容。强身健体成为了它的灵魂和精髓,电视中经常会出现关于中国功夫的内容。由于受电视的影响,大班的孩子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模仿中国功夫的动作,对中国功夫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表现最为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基于此理念和孩子的表现,我把中国功夫融入到幼儿健康游戏中,通过让孩子自由探索、主动学习,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中国功夫的欲望,让其初步了解中国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感受中国功夫的魅力。 活动领域:健康 执教教师:胡伟井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2.掌握武术中抱拳礼、马步、弓步冲拳、白鹤亮翅、马步冲拳、金鸡独立、马步推掌基本步法和手型,增强幼儿的体质。 3.体验学习的乐趣,初步感受中国功夫的魅力。 活动重点:知道中国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并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体质。 活动难点:能根据图谱学习中国武术中抱拳礼、马步、弓步冲拳、白鹤亮翅、马步冲拳、金鸡独立、马步推掌的基本步法和手型。 活动准备:红丝带若干、武术音乐和视频、图谱。 活动过程 一、热身部分 幼儿腰系红丝带做功夫宝贝,并跟随教师循序渐进行走、慢走、快走、跑、走、调整呼吸等热身活动。 二、基本部分 1.简单介绍中国功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师:功夫宝贝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功夫大师,你们想看他的表演吗? (播放课件:武术视频,介绍中国功夫。) 2.出示实物武功秘籍——图谱,幼儿合作探索武功的基本动作。 师:功夫宝贝们,你们知道这些功夫大师是怎么学习功夫的?请大家两人合作根据武功秘籍上的图谱学习武功动作。 (幼儿两两结队自由探索武功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梳理武功动作,强化基本步法和手型。 师:宝贝们,请你们把刚才合作学习的武功动作与我们一起分享,比一比哪一组最厉害。 (幼儿分组表演图谱上的动作,教师强化抱拳礼、马步、弓步冲拳、白鹤亮翅、马步冲拳、金鸡独立、马步推掌基本步法和手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动作。) 4.动作排序,引导幼儿学习一套完整的武功动作,招式连接。 师:宝贝们,我们已跟着武功秘籍上的图谱学习了武功动作,老师把这些图片给它们排排队,现在我们连起来练一练。 (播放课件,按顺序出示抱拳礼、马步、弓步冲拳、白鹤亮翅、马步冲拳、金鸡独立、马步推掌、抱拳礼图谱,幼儿随教师根据图谱顺序练习武功动作。) 5.配上音乐进行动作练习,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让幼儿感受到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6.知识拓展:中国功夫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幼儿感受到武术是中国人的骄傲。 师:中国功夫能强身健体,练了以后能让我们身体棒棒的!它的作用非常大,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并在生活中进行了运用。 (播放课件,教师简单介绍中国功夫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三、放松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放松活动,捶捶腿、捏捏肩。

中国武术天人合

中国武术天人合 中国武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之“天”,在中国文化原初的观念中有着多种意义:有自然的“天”,指的是客观性与实在性;有命运的“天”,体现的是具有必须承认的规律与必然性;有精神的“天”,反映的是自然规律的权威性和不可逆性;有德性的“天”,强调的是道德的本性与最后的根源。其中“人”则是指涉足武学的芸芸习武之人。这里的“天人合一”主要基调就是强调习武者要与客观外界保持高度的和谐一致。 正是由于传统文化母体中涵蕴着“和谐”的潜质,习武者也就自然地把与外界的自然合拍、物我一体作为精神追求的最高指向和修养心性的人生课业去认真对待。在此,习武者随着练习时日的推延和功力的增加,就不会再以逞强斗狠、征服他人作为其习武最终目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习武认真体悟武学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解决人伦与人格、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矛盾。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习武者即可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国古典哲学里的一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

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到武术中,首先表现为习武者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部分,天地万物与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人则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导因素,人道和天道是相近的。基于这样的思想,使得习武者尤其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有云:“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而“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乌能配天地为三乎。”“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所以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其运动也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和。正因如此,自古习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使人体和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选择优美清静的自然环境作为练功修身养性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人这万物之灵的创造力,使个人的身心皆融于大自然之中。若逆天时地利而动,则不利于健康。这也是中国武术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众多拳种和流派的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习武者常象天法地,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模拟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动作、姿态。神情,结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技击方法的要求,以创造和丰富武

武术电影欣赏

体育武术电影中武术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剖析 摘要:电影这种通过视听效应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是一门集摄影、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给观众带来视角、听觉上极强的现场冲击,是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而武打又称格斗,在体育运动中展现人体美、运动美、人格美、精神美等丰富的武术美学内涵,能给人带来热血沸腾的生命感受和极具震撼力的审美体验,二者的珠联璧合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电影种类——武侠电影。 关键词:体育,武术,电影,剖析 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其与体育的融合要追溯到体育和艺术的融合问题上。我们知道,体育与艺术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范畴,但体育和艺术有着相同的起源,都是人类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展创造出来的,因此有着共同点:都具有审美功效,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中国武术风格独特,从诞生起,就具有舞蹈的神韵,它既强调强身健体,又注重陶冶性情;既注重技击更突出境界提升,又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技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体。然而体育毕竟不同于艺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体育与艺术的界限更为明显,体育与艺术和美的联系越来越少。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审美素质不断提高,体育与艺术又逐渐结合。现在体育与电影艺术结合使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更加变得紧密了。可以这样认为体育通过与电影艺术结合正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审美品味与价值。近年来,武术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影片的主题上也日渐回归本位,其更加注重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对体育武术电影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剖析,旨在交流。 体育、武术电影这种通过视听效应进行传播的第八种艺术形式,

是一门集摄影、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给观众带来视角、听觉上极强的现场冲击,是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而武打又称格斗,在体育运动中展现人体美、运动美、人格美、精神美等丰富的武术美学内涵,能给人带来热血沸腾的生命感受和极具震撼力的审美体验,二者的珠联璧合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电影种类——武侠电影。可以说,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 分析武术文化在武术电影中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应该体现在武术电影对武术美的解读与呈现上。事实证明,在武侠电影中武术美学下的武打设计就成了构建电影美学的重要元素,一部武侠电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武打动作设计的精彩与否。一部武侠电影展现武术美学,能给观众带来极大视觉震撼、审美享受、精神提升。如今中国的武侠电影走向世界,风靡全球,世界的电影在不断融入中国武术元素,成就一个又一个经典电影。我国的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浓厚的舞蹈艺术神韵。中国武术,关于中国武术的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说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在战国时期,士兵把在战争中关于搏击、格斗的经验作了总结形成最初的武术形式;有的说,武术是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与野兽的搏斗中逐渐总结经验发展而来的。不管怎样,我们可以想见中国武术最初形式很简单,打、击、举、投等动作平凡而单调,习武者目的也简单,或强身健体或用于简单自卫或用于竞力或用于战争,它和我们祖先的生活密切相关。 武侠电影在武打设计中除了凸显体育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技巧

武术课太极拳理论作业

太极拳介绍以及其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技击效果和保健作用的运动方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健身需求日益强,太极拳运动也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推广,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许多人日常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民健身的需求不断刺激着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着全民健身的发展。太极拳之所以发展速度快, 练习人数多, 其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 兼容了传统哲学、古代医学、拳学、兵学、美学等, 特别是与易经八卦学说有着较密切的渊源。结合导引、吐纳, 使气与力合, 着重内壮, 成为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的内功拳运动, 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协调配合, 因而在逐渐形成独特的拳术运动的同时, 融拳、哲、医三理于一身, 具有别具一格的技击、哲理和健身等多重功能的优秀传统运动项目。本文阐述太极拳的保健养生作用、太极拳的中医学研究以及太极拳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动作呈弧型,连贯而圆活,其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新派太极是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以杨式风格为主,并吸收了陈、吴、武、孙多家太极的特点,自1957年以来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 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套路介绍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2.太极拳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融武术、气功为一体, 是中华传统保健体育的精萃, 它能使练习者收到健身、修身、防身之功效。 2.1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太极拳的练拳过程实质上是以动养形, 又兼养神以静养形, 又兼养神, 达到形神共养, 强身益寿的一完整的养生法。这既符合太极拳阴阳之道, 又与中国统养生法相吻合, 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2.1.1太极拳对形的养生价值 形包括人体的大脑、组织、细胞、脏腑、关节、筋骨、韧带、皮肉、经脉及充满其间的精、气、血、津等等,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对脏腑的作用。太极拳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丹田为内中轴, 将腹胸部开合的运动与深长呼吸、气沉丹田、五弓形变化、活腰壮肾等运动相合为一体, 使五脏六腑受到轻松、柔和、缓慢、方圆的揉搓、挤压和按摩。 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外中轴) , 依次带动关节, 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满、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这样必然会使人体各系统特别是腰和四肢都得到良好的刺激, 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 将人体筋骨肌肉练得又有弹性又有力量, 加强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 从而保证关节2.1.2 太极拳对神的养生价值

武术基本动作版

一、手型 (一)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6-1-1)。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二)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图6-l-2)。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三)勾 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图6-1-3)。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二、手法 (-)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 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无力。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 (2)冲拳力点不准。纠正方法: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 (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三)推掌 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图6-1-6)。

要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同冲拳。 教法提示:同冲拳。 三、压肩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 要点:挺胸、塌腰,臂、腿要伸直,振幅逐步加大,压点集中于肩部,增加外力时由小到大。 易犯错误:压肩幅度小、拉不开。 纠正方法:先调整人与肋木的距离,压肩时应挺胸、塌腰、臂腿伸直、肩带肌放松,压点集中于肩部。 教法提示:压肩时振幅应逐渐加大,增加助力时由小到大。 四、臂绕环

中国武术的概念

中国武术的概念 第一节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 一、中国武术的概念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 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不同称谓,如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时期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就其内容和形式,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武术中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有“打 拳”“使棒”“使枪”“戈舞”“矛舞”“刀舞”“剑舞”等单人和集体的演练以及“枪对牌”“剑对牌”等双人对练。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有“角骶”“手 搏”“相扑”“击剑”“较棒”“刺枪”等。 从久远年代走来的武术与今天的武术相比较,其所含盖的内容和形式确存在不少差异,但本质属性却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在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的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融会交织,然而二者随着历史的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的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于体育的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所以现代武术的概念可概括为: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二、中国武术的属性 武术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1狭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武术功法练习等为其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和民族文化特色,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广义为:武术是以武术技术、武术文化、武术人才、武术管理、武术产业、武术社团、武术医学、武术教育、武术科技、武术法规等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武术功法练习等为其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功能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中国文化传统体育项目。从广义上讲,武术不光是体育所能涵盖的,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从武术概念中内涵的三个属性可以看到: (一)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其主要运动形式有: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武术功法。基本功、基本动作是武术技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方法上更为丰富(诸如各种踢打击刺之法),而且有自己的传统特点(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这种发展模式,也迥然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技击术。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无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的运动特点。 (二)武术是体育项目 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进行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在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散手运动的技术固然更接近于实用技击,但由于受竞赛规则的规定,亦将其限制在体育竞技运动之内。总之,归结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