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热伴皮疹诊断思路

发热伴皮疹诊断思路

发热伴皮疹诊断思路
发热伴皮疹诊断思路

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皮疹是很多 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症状。临床工作中必须仔细观察皮疹的形态、 分布、与发热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症状等 ,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 检查综合分析,将症状

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做出正确诊断。常见的发热伴皮疹的疾病大致可分为 等,以发热、出血及皮疹、休克少尿、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热多为双峰热或持续

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呈醉酒貌,皮肤黏膜可见 出血点、淤斑。登革出血热患者四肢、面部、腋下、软腭散在淤点、淤斑

,并可出现红斑、 斑丘疹、风团样皮疹。

114猩红热I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突然高热、咽痛、 扁桃腺红肿,1d 后颈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 ,均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的红斑 ,可见帕氏线、 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皮疹48 h 达到高峰,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病程 7?8 d ,皮疹依出疹先 后顺序开始消退,伴糠皮样脱屑。早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本病的 特点是高

热、扁桃腺红肿、全身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皮疹。

115丹毒 病原菌为A 族B 型溶血性链球菌。好发小腿、颜面

,多单侧发病,足癣、鼻黏 膜破损处细菌入侵是引起小腿及颜面丹毒的原因。发病急剧 ,先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 症状;继而患处出现水肿性红斑 ,境界清楚,迅速扩大,红斑上可出现水疱、血疱 ;自觉疼 痛、肿胀、灼热,有明显的触痛和压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5大类。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所致。起病 急,发

热,24 h 内出现皮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及躯干 ,两鬓角和耳后较早出现皮疹。水痘 的皮疹特征:变化快,初起为红色小丘疹,很快变成小水疱,部分水疱可继发脓疱,较大水 疱或脓疱可见脐窝,继而点状结痂,在同一部位的皮肤上可同时见到这 3期皮疹,并常常 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成人水痘症状重,高热、皮疹多。

112 风疹、麻疹、幼儿急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热性皮疹性传染病。 11211风疹: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 先有轻、中度发热及呼吸道症状 红色小斑疹、斑丘疹,最早见于面部,1 d 内蔓延至颈部、躯干、四肢 感。枕骨下及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先降低 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畸形,因此,明确诊断很重要。 11212麻疹:全身症状及皮疹均较风疹重。 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初期高热、流泪、流涕、 咳嗽,2?3 d 后口腔颊黏膜出现 Koplik 斑,第4 d 开始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颜面,迅 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下肢,为一种玫瑰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分布较密,可相互融 合。出疹时体温可达41 C 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并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耳炎、 脑炎等。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

本病特点是体温高、卡他症状重,皮疹密集可融合,有Kop lik 斑。

11213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由人类疱疹病毒

-6型感染引起,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 幼儿。突发高热,体温39?40 C 以上,持续3?5 d 后体温骤降,热退时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 斑丘疹,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 ,经1?2 d 后皮疹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患儿枕

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 112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 病毒感染所致。中度发热或高热

,常持续5?10 d; 有弥漫性伪膜性扁桃腺炎,腭部有淤点,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约1 /3患者在发病后4? 6d 出现皮疹,为躯干、上肢鲜红色麻疹样皮疹

,少见猩红热样、疱疹样、多形红斑样皮疹。 淋巴细胞增多,且有大量异常的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伪膜性扁桃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大量异常淋巴细胞。

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这4种病均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 ,1?2d 后皮肤出现粉 ,分布稀疏,有轻微

痒 ,继而增高。孕妇在10%以上。本病的 特点是发热、 113 病毒性出血热 ,包括流行性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

本病的特点是发热、单侧小腿或面部皮肤红肿热痛。

荨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表皮松解型、泛发性脓疱型。药疹分布广泛 头痛等全身症状。临床应与发热性皮疹性传染病相鉴别。药疹的 初次用药7?10 d 后发病,再次用药数小时或1?2 d 发病。 称分布,颜色鲜红,剧烈瘙痒,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与皮疹的关系综合分析判断。若感染性疾病用药后病情未能控制 衡利弊,谨慎用药。

212 急性荨麻疹全身大片皮肤出现红色风团,瘙痒剧烈。

因急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荨麻疹,可伴有高热,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临床需鉴别感染性与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以便针对病因治疗。 213 重症多形红斑 突然起病,高热、头痛、乏力;全身广泛分布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疱、淤

斑;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呼吸道黏膜大片糜烂、坏死 ;可伴支气管肺炎、消化道出血、肝、 肾损害等,病死率达5% ?15% ,需及时抢救。本病的 黏膜广泛受累。目前认为是严重的抗原抗体变态反应 ,

312皮肌炎I 本病很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以红斑、水肿为主的皮炎和以肌痛、肌无力 为主的肌炎,常伴有不规则发热、关节肿胀、疼痛。 皮损好发于面部,可累及颈部、上胸部

V 型区、肩背部、前臂、头皮,以上眼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是本病的特征性损害。

慢 性皮损红斑上有干燥鳞屑、 伴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 肌炎最常侵犯四肢近端肌群、 颈部肌群、 咽喉部肌群,表现为肌肉疼痛、压痛、无力 ,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有鼻音 ,甚至呼吸困难、 咀嚼困难、心肌炎等。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增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 成人皮肌炎在40? 60岁时高发,常并发恶性肿瘤。

常见的有结节性红斑和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可能是一种免疫复

合物性血管炎,病因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病等有关。好发于小腿伸侧,突然发

生对称性、 疼痛性结节,略高于皮面,局部表皮紧张红肿、灼热 ;发病初期有低热,少数高热达 38? 39 C 。变应性血管炎常常表现为发热和皮疹 ,皮疹常常为多形性,四肢多见,有风团、红斑、 紫癜样,有时还可形成血疱。多伴有关节肌肉痛、无力等全身表现。病理上可见白细胞破碎 性血管炎改变。

4 _______ 2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211药物性皮歹 又称药疹,为药物进入体内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不良反应。药疹形态多种多样,其中 ,可有发热、 特点是:有明确的用药史,有一定潜伏期, 皮疹骤然发生,除固定性药疹外多呈全身对 临床诊断必须根据病史、特别是用药史

,又发生了药疹,这时治疗非常棘手,需权

特点是全身症状严重 变应原包括:微生物、 ,短期内进入衰竭状态,口腔 药

物、肿瘤等。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311系统性红斑狼疮 ,90%患者有不规则发热,

95%患者有关节疼痛、肿胀,80%?90%患者有皮肤损害,主要是:面部蝶形水肿性红斑、严 重者可发

展到整个颜面、颈前 V 型区、四肢、躯干,日晒加重;指趾屈侧、大小鱼际、甲周 有紫红色斑片,毛细血管扩张及点状出血;四肢可出现皮下结节、多形红斑、紫癜、坏死 结痂等血管炎皮损及网状青斑、 雷诺氏现象;黏膜亦可出现损害,如眼结膜炎,下唇、口腔、 咽部黏膜红斑淤点、糜烂、溃疡 ;同时伴发多脏器损害,如肾脏、心血管、呼吸、消化、中 枢神

经、血液系统损害。抗核抗体阳性、抗ds - DNA 抗体阳性、抗ENA 抗体阳性(Sm 、RNP 、 Ro 、La 抗体等)。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发热、皮疹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应及早做抗核抗体 等特异性检查。

多见于15?40岁女性, 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W ?

某些特殊性皮肤病

411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

412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常继发于银屑病、药物过敏、恶性肿 瘤、湿疹皮炎等皮肤病。临床特点是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 浸润、肿胀、大量脱屑;伴寒战、 发热,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内分泌紊乱,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甲损害变形等。 5恶性肿瘤

511淋巴瘤 何杰金病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肿大、间歇性发热、皮肤 剧痒是本病的3大表现。皮肤损害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特异性皮损为结节、斑块、 溃疡,常见于晚期患者;非特异性皮损较多见,有红斑、苔藓样变、麻疹样、结节性红斑、 荨麻疹样及鱼鳞病样损害等。 1 /3患者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及时做淋巴结

或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红皮病性皮肤 T 细胞淋巴瘤(Sezary 综合征)也往往

有发热表现,全身皮肤发红、脱屑、血中可有

Sezary 细胞。 512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大多见于成年人,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进行性衰竭、

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特异性皮损有红斑、丘疹、水疱、结节、 肿块、溃疡和红皮病等,皮损局限于某一部位或全身分布。若患者发热顽固不退

,伴皮疹、 血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做骨髓及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总之,皮疹是皮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也是很多全身性、系统性疾病的外在表现。发热伴发 皮疹时,通过对皮疹的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临床切不可忽视。

皮损泛发全身,常伴高热。

41111脓疱型银屑病 急性发病,在银屑病的基本损害红斑鳞屑上及皮损周围

,出现密集 的无菌性小脓疱及小脓疱融合成的脓湖

,伴高热、关节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

41112红皮病型银屑病 原银屑病皮损迅速扩大至全身皮肤潮红、浸润明显、大量脱皮、 掌跖角化,常伴发热、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 ,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增高。

发热、皮疹常见病

发热、皮疹考虑那些病? 1、消化系统疾病不常见, 2、呼吸系统疾病不常见, 3、循环系统疾病不常见, 4、生殖系统疾病不常见 5、内分泌系统基本不常见 6、神经系统疾病不常 7、泌尿系统疾病不常见 8、血液系统疾病,如a A、过敏性紫癜,病因有感染性: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食物:人体对异性蛋白质过敏所致,如鸡蛋、牛奶、鱼虾蟹鸡肉;药物类:如青霉素类包括半合成青霉素类和氨苄青霉素类,以及头孢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包括水杨酸类,保泰松、吲哚美新、奎宁,其他药物如磺胺类、阿托品、异烟肼、噻嗪类。其他:如花粉、粉尘、菌苗、或疫苗接种看、虫咬、受凉、寒冷刺激。包括单纯型、腹型、肾型、关节型、混合型。 B、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时间缩短及血小板黏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起兵方式,一般有1-2周前上呼吸道感染史,,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全身皮肤瘀点、紫癜、瘀斑,有鼻出血、口腔出血、牙龈出血、舌出血等,内脏出血,呕血、黑粪、咯血、尿血、阴道出血,严重有颅内出血,可致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瘫痪及抽搐,是本病致死主要原因。一般治疗出血严重者应注意休息,血小板小于20者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适量应用止血药物。糖皮质药物首选。 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临床以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精神神经肾损害、发热典型,等五联征症状、临床上应与HUS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相鉴别。治疗方面一般是给予血浆置换和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9、感染性疾病:风疹、水痘、带状疱疹、猩红热、斑疹、麻疹、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A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播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临川表现分为三期: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为前驱期,此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眼结合膜炎所致的卡他症状,2-3天可见口腔麻疹黏膜斑;出疹期,皮疹出是从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胸、腹、背、四肢、最后到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天,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高峰时皮疹可融合,颜色转暗,恢复期: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疹消退时有糠麸样细小脱屑。 风疹: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较轻,无麻疹黏膜斑,发热1-2天出疹,皮疹分布以面颈躯干为主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和脱屑,常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幼儿急疹突起高热,持续3-5天,上呼吸道症状较轻,热骤降后出现皮疹,皮疹散在呈玫瑰色,多位于躯干,1-3天皮疹可完全消退,热退后出疹为其特点。 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初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发展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单房性,周围有红晕,疱疹璧薄易破,疹液透明,后变浑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伴,红晕,消失,1周后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有瘢痕,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白细胞减少,有时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临床表现分为四期,一期初期,起病第一周,热度呈阶梯状上升,在3-7天后可达至最高,极期,持续

诊断学发热部分试题

第一节发热 一、填空题 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 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而以为多见。 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和两大类。 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②;③。 5.各种病原体如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6.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 7.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①;②;③。 8.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可引起非感染性发热,这包括:①损害;②引起内脏器官或肢体坏死;③。 9.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①。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 10.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②;③。 11.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 、、。 12.稽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3.弛张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4.间歇热型可见于、等疾病。 15.波状热型常见于。 16.回归热型可见于、、等。 二、判断题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无关。() 3.请对下列热型进行判断 ①弛张热型() ②稽留热型() 弛张热型() 稽留热型() 不规则热型()

波状热型()回归热型()驰张热型() 4.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5.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6.低热是指37.3—38℃。() 7.高热是指39.1—41℃。() 三、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四、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B型题 问题(1—7) 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型 D.不规则热E.波动型 1.斑疹伤寒或伤寒高热期() 2.败血症() 3.疟疾() 4.支气管肺炎() 5.布鲁菌病() 6.结核病() 7.化脓性炎症() 问题(6-21)

发热伴皮疹疾病培训试题

发热伴皮疹疾病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C)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C)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D)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B)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B】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B】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11、关于风疹,描述不正确的是【C】 A、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 B、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C、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但预后良好。 D、孕妇感染风疹,将会导致胎儿严重损害。 E、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FRS)。 12、关于幼儿急疹,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B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性别差异,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C潜伏期一般5~15天。D人类疱疹病毒1、2型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E临床特征为高热3~5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即“热退疹出”。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EB病毒感染,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B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C它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D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E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 2、关于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感染的潜伏期4~7周,前驱症状包括头疼、乏力等,B80%的患者可能出现临床三联征:咽炎,发热和淋巴结病。C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个器官,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D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E一般需2~4周的恢复期。 3、麻疹出疹期的临床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B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C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D病情严重者皮疹常

发热伴皮疹诊断思路

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皮疹是很多 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症状。临床工作中必须仔细观察皮疹的形态、 分布、与发热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症状等 ,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 检查综合分析,将症状 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做出正确诊断。常见的发热伴皮疹的疾病大致可分为 等,以发热、出血及皮疹、休克少尿、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热多为双峰热或持续 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呈醉酒貌,皮肤黏膜可见 出血点、淤斑。登革出血热患者四肢、面部、腋下、软腭散在淤点、淤斑 ,并可出现红斑、 斑丘疹、风团样皮疹。 114猩红热I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突然高热、咽痛、 扁桃腺红肿,1d 后颈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 ,均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的红斑 ,可见帕氏线、 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皮疹48 h 达到高峰,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病程 7?8 d ,皮疹依出疹先 后顺序开始消退,伴糠皮样脱屑。早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本病的 特点是高 热、扁桃腺红肿、全身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皮疹。 115丹毒 病原菌为A 族B 型溶血性链球菌。好发小腿、颜面 ,多单侧发病,足癣、鼻黏 膜破损处细菌入侵是引起小腿及颜面丹毒的原因。发病急剧 ,先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 症状;继而患处出现水肿性红斑 ,境界清楚,迅速扩大,红斑上可出现水疱、血疱 ;自觉疼 痛、肿胀、灼热,有明显的触痛和压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5大类。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所致。起病 急,发 热,24 h 内出现皮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及躯干 ,两鬓角和耳后较早出现皮疹。水痘 的皮疹特征:变化快,初起为红色小丘疹,很快变成小水疱,部分水疱可继发脓疱,较大水 疱或脓疱可见脐窝,继而点状结痂,在同一部位的皮肤上可同时见到这 3期皮疹,并常常 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成人水痘症状重,高热、皮疹多。 112 风疹、麻疹、幼儿急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热性皮疹性传染病。 11211风疹: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 先有轻、中度发热及呼吸道症状 红色小斑疹、斑丘疹,最早见于面部,1 d 内蔓延至颈部、躯干、四肢 感。枕骨下及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先降低 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畸形,因此,明确诊断很重要。 11212麻疹:全身症状及皮疹均较风疹重。 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初期高热、流泪、流涕、 咳嗽,2?3 d 后口腔颊黏膜出现 Koplik 斑,第4 d 开始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颜面,迅 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下肢,为一种玫瑰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分布较密,可相互融 合。出疹时体温可达41 C 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并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耳炎、 脑炎等。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 本病特点是体温高、卡他症状重,皮疹密集可融合,有Kop lik 斑。 11213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由人类疱疹病毒 -6型感染引起,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 幼儿。突发高热,体温39?40 C 以上,持续3?5 d 后体温骤降,热退时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 斑丘疹,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 ,经1?2 d 后皮疹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患儿枕 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 112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 病毒感染所致。中度发热或高热 ,常持续5?10 d; 有弥漫性伪膜性扁桃腺炎,腭部有淤点,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约1 /3患者在发病后4? 6d 出现皮疹,为躯干、上肢鲜红色麻疹样皮疹 ,少见猩红热样、疱疹样、多形红斑样皮疹。 淋巴细胞增多,且有大量异常的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伪膜性扁桃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大量异常淋巴细胞。 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这4种病均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 ,1?2d 后皮肤出现粉 ,分布稀疏,有轻微 痒 ,继而增高。孕妇在10%以上。本病的 特点是发热、 113 病毒性出血热 ,包括流行性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

发热与皮肤出疹之间的关系

儿科医生常常根据发热与皮肤出疹之间的关系来诊断疾病,并把这些疾病笼统地称为“出疹性热病”。有一句“水仙花莫悲伤”的顺口溜,代表了六种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根据发热天数与皮疹出现的关系分别是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也就是说,发热第一天出疹的是水痘,发热第二天出疹的是猩红热,依此类推。随着医学的发展,天花已经绝迹,有些疾病又被添加进去了。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出疹性热病”,给像浩浩妈妈一样的家长们提个醒,当遇到孩子发热出现皮疹时,自己不妨暂且当回家庭医生,估量一下孩子可能会患什么病,心中约摸有个底。当然,及时请儿科医生诊治还是十分必要的。 水痘 病因:由人类疱疹病毒Ⅲ型引起。 症状特点: ◆发热第一天即可在孩子的皮肤上发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疹子)或丘疹(不高出皮肤表面),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不留疤痕。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 ◆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而在头发间可见水疱疹,这是水痘皮疹的另一特点,据此可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 可有脑炎、心肌炎、面瘫等多种并发症。 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感染水痘时可呈重症,常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暴发性紫癜,危及生命。 风疹 病因:由风疹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 在发热第一天出现皮疹,呈红色斑丘疹,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由面部至躯干至四肢,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 可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者会并发风疹脑炎,预后凶险。 猩红热 病因: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二天出疹,疹子呈红色针尖状,遍及全身皮肤,疹间无正常皮肤,皮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三、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一)短期发热 1.病史要点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注意各器官感染的症状询问,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的症状。发热时的体温波动特点,退热药物的应用情况。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热的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腹痛,呕吐,尿急,尿频,头痛、惊厥等。 (2)是否出现皮疹,以及皮疹特点。 (3)发热时的精神、食欲等全身情况。 (4)传染病接触史,流行病学史。 2.体格检查全面、细致查体,注意查找感染部位,如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有无肝脾肿大,颈部抵抗等。 3.辅助检查 (1)三常规:均应做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时血WBC计数的临界阈值为<5×109/L或>()×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有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109/L~×109/L。小儿的泌尿系感染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为突出症状,故发热超过3天应做尿常规检查,必要时检查粪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3)。 (4)降钙素原(PCT):对于3个月以上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脑膜炎时,PCT 的判断价值优于CRP和血WBC计数;在发热起病12小时内预测细菌感染,PCT 优于CRP。PCT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细菌感染时PCT升高,临界值为2μg/L。 (5)腰椎穿刺:怀疑颅内感染时应该选择腰椎穿刺;当新生儿、1~3个月婴儿一般情况不佳,或1~3个月婴幼儿WBC<5×109/L,或>15×109/L时也应考虑腰椎穿刺。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 (6)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胸部X片、血沉、血尿及粪培养等。 (二)长期发热 1.全面了解病史 2.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 (1)不可放过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啰音,局部叩痛等。 (3)某些容易被忽视的部位,比如口腔、咽喉、甲状腺、指端、外生殖器等。 3.辅助检查 临床上的检查项目繁多,应根据初步诊断有目的的选择检查手段。应首先检查血、尿、粪便常规及胸片、B超、血沉。 (1)@ (2)感染性疾病:可根据情况选择血、中段尿、粪便或痰液等进行病原体培养;病原特异性抗体,PPD试验、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便涂片找真菌;痰、粪便找寄生虫卵;寄生虫抗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找感染病灶等。 (3)风湿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抗体、类风湿因子;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

常见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的典型皮疹特点完整版

常见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的典型皮疹特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见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的典型皮疹特点 儿童发热时常常伴有皮疹,病因多为感染或过敏性因素,但皮疹表现形式多样,故容易造成患儿家属的紧张及困扰,也给临床诊治造成困难。现介绍一些常见儿童发热容易伴发皮疹的疾病其皮疹的主要特点,有助于诊疗鉴别。 1. 常见感染性疾病 (1) 幼儿急疹 皮疹特点:皮疹为细小的斑丘疹,分布较均匀,直径 2~5 mm 不等,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压之退色。持续 1~2 天皮疹自行消退,不留有色素沉着或脱屑。 鉴别要点: 热退疹出是典型特点,热退后 1~2 天内出疹; 头面部先发,后蔓延至颈部及躯干部,四肢较少,1天内出齐; 部分患儿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 手足口病 皮疹特点:典型为红色小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肿,疱壁较硬,内有少许液体,可破溃,除口腔外其余部位疱疹少有痛痒感。疱疹数目不等,数个至数十个。近年来不典型皮疹逐渐增多,可表现为大疱样皮疹,可伴有明显瘙痒,皮疹大,壁薄,易破溃。消退后无色素沉着。 鉴别要点: 皮疹早期出现,多分布与手心、足心及口腔黏膜,躯干及臀部、肛周亦可出现,离心性分布。皮疹分布特点具有诊断意义; 部分不典型病例为大疱性皮疹,伴有明显痛痒感,薄壁疱疹,较密集,可有破溃,与典型病例不符,需要结合季节及病毒检测。 (3) 麻疹 皮疹特点:皮疹形态多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无痒感,逐渐融合成片,色变暗,疹间少有正常皮肤,随病情好转逐渐消退,疹退后可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 鉴别要点: 患儿出疹时为疾病极期,多为第4天,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皮疹出现具有明显顺序性,耳后 - 发际 - 面部 - 颈部 - 躯干 - 四肢 - 手掌和足底,出疹迅速,7~10 天消退; 皮疹多数较重,触之皮温高。 (4) 风疹 皮疹特点:皮疹形态为浅红色的斑丘疹,分布均匀,面部较多,大小约 2 mm,疹间可有正常皮肤。持续 1~4 天可逐渐消退,不留有色素沉着或脱屑。 鉴别要点: 发热当天出疹,具有一定顺序性,由面部出现,后颈部、躯干部出现,手掌、足部少有皮疹,形态与普通病毒疹难以鉴别; 多有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风疹特点,有助于鉴别。 (5) 水痘 皮疹特点:皮疹最初为瘙痒剧烈的红色斑疹,逐渐变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24~48 小时疱内液体变浑浊,可出现脐凹现象,逐渐干瘪结痂,亦可破溃。预后不留色素沉着。 鉴别要点: 皮疹首发于头面部,随后至躯干,逐渐扩展至四肢,末端稀少,呈向心性分布; 伴有明显痒感; 可分批出现新的皮疹,高峰期可见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四代同堂」,有助于鉴别。

皮疹

皮疹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 皮疹的种类 1、斑疹: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由于血管扩张而发红的红斑(猩红热、麻疹、药疹等),发生皮下出血的紫斑,等等。紫斑又分为小型的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点状出血或称淤点和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淤血斑或称紫癜。这些斑疹,常由红色或紫色再变为褐色、黄色,直至最后消失。从发疹到消失,有的要两星期,有的只要2-3天。 皮肤色素增多改变皮肤者,叫做色素斑。和色素斑相反,皮肤变白者叫做白斑,其代表是白癜风(寻常性白斑)。 2、丘疹(Papules)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涅疹等。 3、玫瑰疹(roseolas)常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直径多为2~3mm)、圆形斑疹,压之退色。这是对伤寒和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 4、斑丘疹(maculopapulae)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为斑丘疹,见于猩红热、风疹及药疹等。 5、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或苍白或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虫咬伤等 6、疱疹(bleb)为局限性高起皮面的腔性皮损,颜色可因腔内所含液体不同而异。腔内液体为血清、淋巴液且直径小于1cm者为水泡,可见于单纯疱疹,水痘等;直径大于1cm的水泡称大泡。腔内含脓液者为脓疱,脓疱可以原发也可以由水泡或丘疹演变而来。有些糖尿病患者足部和手部可出现烫伤性水泡或大泡,可能与糖代谢有关。 皮疹的意义 皮疹作为一种皮肤变化,特别是对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很重要。根据皮疹的出现情况和形状,有时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而且还能成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依据。由于因服药和使用化妆品而出现皮疹的很多,需要注意鉴别。 皮疹的原因及特点 1、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包括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登革热斑疹伤寒、恙虫病、伤寒、副伤寒、丹毒、野兔热、马鼻疽等多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疹多伴有不同形式的发热。由于病种的不同,此类疾病又各有特色。如猩红热的皮疹常于发病第1~2天,先出现于胸上部与颈底部,继而迅速蔓延全身,面部发红而唇周苍白,有脱屑现象,发病以急性发热、咽喉炎开始,可伴有白细胞增多及典型的杨莓样舌;麻疹的皮疹常发于病后的第3-4天,发疹开始于面部、耳后、发际、以后遍布全身,呈斑疹或斑丘疹,后期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白细胞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口腔内的麻疹粘膜症状;风疹发疹于病后第1~2天,皮疹迅速出现迅速消退,呈散在性小斑丘疹,由面部向下蔓延,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一般病程短而症状轻;水痘的皮疹常于发病数小时或1~2天内分批陆续出现,初为红斑,次为斑疹,再次为丘疹,继后则转为水疤。此外,斑疹伤寒、伤寒、恙虫病、副伤寒、野兔热也为发疹伴有发热的传染性疾病,但发病率较低,其典型的发热类型及病史可协助诊断。 2、结缔组织疾病 主要见于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其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鼻梁或双颊出现蝶形红斑,其他皮肤损害如可出现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丘疹、紫癜、荨麻疹等,同时伴有发热、

发热伴皮疹诊断思路

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皮疹是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症状。临床工作中必须仔细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与发热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症状等, 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将症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 做出正确诊断。常见的发热伴皮疹的疾病大致可分为5大类。 1病毒和细菌感染性疾病 111水痘水痘多发于儿童, 但也可见于成人, 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所致。起病急, 发热, 24 h内出现皮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及躯干, 两鬓角和耳后较早出现皮疹。水痘的皮疹特征: 变化快, 初起为红色小丘疹, 很快变成小水疱, 部分水疱可继发脓疱, 较大水疱或脓疱可见脐窝, 继而点状结痂, 在同一部位的皮肤上可同时见到这3期皮疹, 并常常 伴浅表淋巴结肿大。成人水痘症状重, 高热、皮疹多。 112风疹、麻疹、幼儿急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4种病均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皮疹性传染病。 11211风疹: 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先有轻、中度发热及呼吸道症状, 1~2 d后皮肤出现粉红色小斑疹、斑丘疹, 最早见于面部, 1 d内蔓延至颈部、躯干、四肢, 分布稀疏, 有轻微痒感。枕骨下及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总数降低, 淋巴细胞先降低, 继而增高。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 可引起胎儿畸形, 因此, 明确诊断很重要。 11212麻疹: 全身症状及皮疹均较风疹重。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初期高热、流泪、流涕、咳嗽, 2~3 d后口腔颊黏膜出现Koplik斑, 第4 d开始出现皮疹, 先见于耳后、发际、颜面, 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为一种玫瑰红色斑丘疹, 压之褪色, 分布较密, 可相互融合。出疹时体温可达41 ℃, 颈部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并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耳炎、脑炎等。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本病特点是体温高、卡他症状重, 皮疹密集可融合, 有Kop lik斑。 11213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由人类疱疹病毒- 6型感染引起, 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突发高热, 体温39~40 ℃以上, 持续3~5 d后体温骤降, 热退时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 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 经1~2 d后皮疹消退, 不留任何痕迹。患儿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 112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EB 病毒感染所致。中度发热或高热, 常持续5~10 d; 有弥漫性伪膜性扁桃腺炎, 腭部有淤点, 全身淋巴结肿大, 脾肿大; 约1 /3患者在发病后4~6 d出现皮疹, 为躯干、上肢鲜红色麻疹样皮疹, 少见猩红热样、疱疹样、多形红斑样皮疹。淋巴细胞增多, 且有大量异常的淋巴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0%以上。本病的特点是发热、伪膜性扁桃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大量异常淋巴细胞。 113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包括流行性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等, 以发热、出血及皮疹、休克少尿、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热多为双峰热或持续热;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 眼结膜充血, 呈醉酒貌, 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淤斑。登革出血热患者四肢、面部、腋下、软腭散在淤点、淤斑, 并可出现红斑、斑丘疹、风团样皮疹。 114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 突然高热、咽痛、扁桃腺红肿, 1 d后颈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 均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的红斑, 可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皮疹48 h达到高峰, 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病程7~8 d, 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 伴糠皮样脱屑。早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本病的特点是高 热、扁桃腺红肿、全身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皮疹。 115丹毒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好发小腿、颜面, 多单侧发病, 足癣、鼻黏膜破损处细菌入侵是引起小腿及颜面丹毒的原因。发病急剧, 先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继而患处出现水肿性红斑, 境界清楚, 迅速扩大, 红斑上可出现水疱、血疱; 自觉疼痛、肿胀、灼热, 有明显的触痛和压痛, 局部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发热病因的临床诊断思路

发热病因的临床诊断思路 当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时,就称之为发热。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一昼夜上下波动不超过1℃。 发热的发病机制是指来自体内外的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内生致热原(EP)细胞,引起EP的产生和释放,EP再经血液循环到达颅内,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或终板血管器(OVLT)附近,引起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后者相继作用于相应的神经元,使调定点上移。运动神经兴奋引起骨骼肌紧张、寒战使产热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了感染性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热、实体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内脏血管梗塞及组织坏死等。临床诊断病因一般可以从感染、非感染两方面考虑: 一、感染引起的发热:长期以来一直是引起FUO最主要的病因,以细菌引起的占多数,病毒次之。 1. 细菌性感染: 1)肺炎:可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且多有血象高,X片炎症等特征性表现。纤支镜检查、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伤寒:长期发热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特别是夏秋季节发热、脾大伴肝功能异常和腹泻、腹胀者应多次作血培养检查,如血、骨髓、粪便分离到伤寒杆菌可确诊伤寒。病程中动态观察肥达反应的“O”抗体和“H”抗体的凝集效价,恢复期有4 倍以上升高者有辅助诊断意义;喹诺酮类首选。 3)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者诊断多无困难。但对原无基础心脏病又无明显心脏杂音者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反复短期用抗生素,反复发热,用药后热退者应警惕本病的可能性。尤其应仔细听诊心脏有无杂音及杂音的动态变化,注意患者有无不能解释的进行性贫血、脾肿大、镜下血尿及淤点淤斑等栓塞现象。 4)腹腔脓肿:尤以肝脓肿和膈下脓肿最为多见。肝脓肿如脓肿位于深部,肝肿大不明显,局部体征轻微或缺如;而以FUO 为主要表现时,易误诊。患者多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肝酶异常和胆红素增高,仔细查体仍可发现肝区扣压痛。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毒血症状重,多表现为寒战、弛张高热,肝区胀痛等,易并发中毒性休克。阿米巴肝脓肿以单发脓肿居多,毒血症较轻,穿刺抽出巧克力色脓液和EL ISA 法检测血清阿米巴抗体有助诊断。膈下脓肿往往继发于溃疡病或阑尾炎穿孔基础上或腹腔手术后,患者有高热等毒血症状,下胸或上腹部疼痛,可有胸腔积液或下叶肺不张等表现。 5)败血症;发热前常有寒战,中毒症状重;皮疹多见为出血性,呈淤点和瘀斑,病程持续而非一过性和间歇性;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且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培养阳性,合理抗生素治疗有效。 6)结核病:结核病一般起病缓慢,以长期低热为主,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低热,次晨体温可降至正常;可伴乏力、盗汗及消瘦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但体温不稳,常于活动后出现低热。部分患者可有间歇性高热,或病情进展时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尽管患者高热,但一般情况相对良好,有别于一般细菌性感染或恶性病变发热患者的消耗和极度衰弱。患者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γ- 球蛋白比例增高,血沉常增快,结核菌素(PPD) 试验可呈强阳性反应。然而,PPD 试验阴性并不能排除结核,特别是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7)真菌感染:对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时尚应除外深部真菌病,如合并粘膜念珠菌病时更应注意检查心脏和肺部,根据相关临床症状采集痰、尿或血标本作真菌培养以助诊断。 2. 病毒性感染:EB 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作为FUO 的病因,诊断主要依据为分离到病毒,或血清学相应抗原或特异性IgM 抗体检测。AIDS 患者并发机会感染时也可表现为FUO ,重视病史并检测HIV 抗体有助诊断。 1)疱疹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BV/CMV感染)所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考虑该病。皮疹、咽痛支持诊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初步诊断,开展特异性检查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