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假山施工方案

假山施工方案

假山施工方案
假山施工方案

一、假山基础施工?(一)假山基础与结构用材料? 1.石料:假山基础的用石是承重假山体的负荷结构。一般选用花岗岩毛石或砂岩毛石,石块大小以人工搬

2.砂:砂是岩石风化后的产物。运砌筑方便为宜,约为40×50×50立方厘米左右。?

按它的来源分,有砂、河砂,按颗粒大小分,平均粉径大于O.5mm的为粗砂;O.35~O.5mm之间为中砂;O.25~O.35mm的细砂。在假山工程事,中砂为基础抹浆或搅拌混凝土用;细砂用于嵌缝修饰性水泥砂浆的配合。? 3.碎石:碎石是指破碎后的具有一定颗径的混凝土骨料石。它也分粗、中、细三种:(1)粗碎石——径约为60mm;(1)中碎石——颗径约为30mm;(3)细碎石——又叫瓜片石或叫细石,颗径约为10~15mm,用细碎石拌成的混凝土叫细石混凝土。?碎石在假山工程中二个用途:其一是做混凝土基础用;基二是对假山芯部大空隙的灌浆填实用。

4.水泥:水泥是以含有较多碳酸钙、氧化硅等成份的石灰岩、白垩土(高岭土、瓷土)以及粘土为原料,用球磨机封闭研细后,再经过1300~1450℃的煅烧,成石膏为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份的熟料,然后加入2~5%的生石膏(CaSO4·2H 2O)或熟~(CaCO3·1/2H2O),再磨细,就成为灰色粉末状的材料。

由于水泥浆不仅能在潮湿环境中硬结,而且还能在水中硬结,因而便成了现代假山工程中乐于使用的胶结材料了。然而,也正是由于水泥容易水化硬结,因此在贮存时要严防受潮,并不宜久存,一般以出厂时间不超过3—6个月为好。在使用前再作一次鉴定,以确保工程质量。?(二)基础的类型

《园冶》论假山基础谓:“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先量顶之高大,才定基之浅深。掇石顶知占天,围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这说明掇山必先有成局在胸,才能确定假山基础的位置、外形的深浅。否则待假山基础砌好后,再想改变假山的总体轮廓(如增加很金高度或挑出很远)就困难了,因为假山的重心不可能超出基础之外。?假山除非座落在天然岩基上,否则都需要做基础。基础的作法有如下几种:

1.桩基:多于水中的假山山石驳岸。以柏木桩或杉木桩为主,木桩顶面的直径约在10cm~15cm,平面布置按梅花形排列,故称“梅花桩”。桩边至桩边的距离约为20,其宽度视假山底脚的宽度而定。如做驳岸,少则三排,多则五排。桩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直打到硬层的,称为“支撑桩”;另一种是用来挤实土壤的,称为

“摩擦桩”。桩长一米多至二米不等,视土层厚度而定,一般桩顶要露出湖底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其间用块石嵌紧,再用花岗石压顶。条石上面才是自然形态的山石。条石应置个低水位线以下,自然山石的下部也在水位线下。?桩基必须因地制宜,在砂土地除使用木桩外,还可使用灰桩的瓦砾桩,其桩直径约20厘米。桩长60厘米至一米多。桩边距约50至70厘米,具体做法是:在木桩顶穿一根铁杆,打至一定深度后便拔出来,然后在桩孔中填入生石灰块,加水捣实,凝固后便有足够的承压力。这种桩叫做灰桩。如用瓦砾作填实桩孔的材料则为瓦砾桩。在土壤粘性较强的地方,因土壤本身比较坚实,以于一般置石或小型假山就用块石尖头打入地下作基础,这种做法称为“石钉”。?2.灰土基础:在北方地下水位低,雨季集中的地方,陆地上的假山可采用灰土基础,灰土凝固后不透水,可减少土壤冻胀的破坏。

灰土基础的宽度应比假山底面积的宽度宽出约米半左右,所谓“宽打窄用”。灰槽深度为50~60厘米。两米以下的假山一般是打一步素土,一步灰土;2~4米高的假山用一步素土两步灰土。一步灰土即布灰土30厘米,踩实到25厘米,再夯实到十几厘米厚度左右。石灰一定要选用新出窑的块灰,在现场泼水熟化。灰土的比例为3:7。

3.混凝土基础:近代的假山多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基础。这类基础耐压强度大、施工速度快,地基土坚实的情况下可利用素土槽浇灌。基槽宽度的要求与灰土基相同。混凝土的厚度陆地上约10至20厘米,水中约50厘米。高大的假山的墙加厚。陆地上选用不低于100号的混凝土,水泥、砂的卵石的重要配合比为1:2:4至1:2:6。水中假山基采用150号水泥砂浆砌块石,或200号的素混凝土作基础。

二、山石结体的基本形式

假山虽有峰、峦、洞、壑等各种变化,但就山石相互之间的结合而言,却可以概括为十多种基本形式。北京的“山子张”张蔚庭老师总结过“十字诀”,即“安、连、接、斗、挎、拼、悬、俞、卡、垂”还有挑、飘等,江南一带则流传为九字诀,即“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两相比较,有些是共有的字,有些称呼不同内容一样,可见南北匠师是一脉相承的。?现将这些字诀在施工造型中的含意说明如下:

(一)安:是安置山石的意思。放一块山石叫做“安”一块山石。特别强调放置要安稳,其中又分单安、双安与三安。双安是在二块不相连的山石上面安一块山石、构成洞、岫等变化。三安则是个三石上安一石,使之形成一体。安石强调一个“巧”字,即本来不具备特殊形体的山石,经过安石以后,可以组成具有多种形体变化的组合体,这就是《园冶》中所说的“玲珑安巧”的含义。

(二)连:山石之间水平方面的衔接称为“连”。“连”不是平直相连而要错落有致变化多端。有的连缝紧密,有的疏连,有的续连。同时要附合皴纹分布的规律。?(三)接:山石之间竖间衔接称为“接”。“接”既要善于利用天然山石的茬口,又要善于补救茬口不够吻合的所在。使上上茬口互咬。同时要注意山石的皴纹。一般来说竖纹与竖纹相接,横纹与横纹相连,但有时也可以有所变化。?(四)斗:是仿自然岩石经水冲蚀成洞穴的一种叠石造型。叠置中取两块竖向造型的,姿态各异的山石分立两侧,上部用一块上凸上凹的山石压顶,构成如两羊头角对顶相斗的形象。?(五)拼:在比较大的空间里,因石材太小,单置时体量不够时,可以将数块以至数十块山石拼成一整块山石的形象,这种作法称为“拼”。如在缺少完整石材的地方需要特置峰石,也可以采用拼峰的办法。

(六)挎:如山石某一侧面过于平滞,可以旁挂一石以全其美,称为“挎”。挎石可利用茬口交合或上层镇压来稳定。

(七)悬:对仿溶洞的假山洞的结顶,常用此法。它是在上层山石内倾环拱形成的竖向洞口中,插进一块上大下小的长条形的山石。由于山石的上端被洞口卡住,下端便可倒空中,以湖石类居多。?(八)剑:山石竖长,直立如剑的做法为“剑”。多用于各种石笋或其他竖长的山石(如青石处,木化石等),立“剑”可以造成雄伟昂然的景观,也可作为小巧秀酌的景象,因地、因石而制宜。作为特置的剑石,其地下部分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稳定。一般立“剑”都自成一景,如与其他山石混杂,则显得不自然。并且立刻要避免“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忌“山、川、小”形的排列。?(九)卡:是在两山石间卡住一悬空的小石。要造成“卡”,必须使左右两块山石对峙,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楔口,而被卡的山石也要上大下小,使正好卡在楔口中而自稳。“卡”的作法一般用在小型的假山中,如在大中型假山中容易因年久风化而堕落伤人。?(十)垂:从一块山石顶偏侧部位的企口处,用另一山石倒垂下来的作法称为“垂”。也即处于峰石以头旁的侧悬石。用它

造成构图上的不平衡中的均衡感,经人以惊险的感觉。对垂石的设计与施工,特别要注意结构上的安全问题,可以用暗埋铁杆的办法,再加水泥浆胶洁,并且要用撑木撑住垂石部分,待水泥浆充分硬结后再去除,“垂”不宜用在大型假山上。?(十一)挑:又称出挑。即止石籍下石支承而挑伸于下石之外侧,并用数倍的重力镇压于山石内侧的做法为“挑”。“挑”石应用横向纹理的山石,以免断裂。如果挑头轮廓线太单调,可以在上面接一块小石来弥补,这块小石称为“飘”,挑石每层出挑的长度约为山石本身的三分之一,要求出挑浑厚,而且要巧安后坚的山石,使观者但见“前悬”而不知“后坚”。在生量计算时,应把前悬山石上面站人的荷重也石估计进去,使之“其状可骇”而又“万无一失”。

(十二)撑:或称“戗”。即用斜撑的力量来稳固山石的做法。要选择合适的支撑点,使加撑后在外观上形成脉络相连的整体。如扬州个园的夏山洞,苏州拙政园假山洞内都有用山石来加固洞腔的,使结构与景观达到统一。

以上是北京“山子张”的叠山要诀。上面简述江南“九字诀”的施工含意:?(一)叠:“岩横为叠”,是说要使假山造成较大的岩状山体时,就得横着叠石,构成这种岩体的横阔竖直的气派。如网师园的云岗造型,就是用“叠”为主的手法而构成的。用“叠”的手法施工时应注意水平的层次要明显。

(二)竖:“峰立为竖”,是说要将假山造成一座矗立状的峰体,应取竖向的岩层结构。如苏州耦园的悬崖,就是峰立为竖的佳倒。在“竖”的施工造型中,应注意拼,接要咬紧无隙,或有意偏侧错安,造成参差错落的意趣。

(三)垫:“垫”的施工含意有二层:一是对于横向层状结构的山石,如卧伏,要形成实中带虚的意趣,特垫以石块,构成出头之状;二是对任何造型山石,在施工中都要注意片垫实之法。这也是要求假山结构牢固所必须的施工手法之一。

(四)拼:“配凑则拼”。选可以搭配的山石凑在一起组石成型,组型成景、拼中要出主、次的关系,要注意色泽、纹理的统一。?(五)挑:“石横担伸出为挑”。在假山造型中,可用于竖向山顶收峰石,使有惊险的韵味,也可用于山腰中,以打破纯属竖向的呆滞感。在挑石上,特别在出挑部分,可以再压以竖向山石,形成“下挑上压”的造型。?(六)压:“偏重则压”,即在横挑出来的造型石的后方配压以竖向或横向的山石,使重心平稳,“压”与“挑”是相辅相承的施工造型关系。

(七)钩:“平出多时应变为钩”,即山石按横平方向伸出过多时就应变化方向

形成“钩”。“钩”实际上是在横挑出来的山石端部,加一块向上的或向下的小石块,形成钩状的造型。对“钩”的施工要求,一是要选节理纹路与横向配合有折转质感的山石;二是要压实接稳。这对于向上的“钩”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对于向下的“钩”(悬石),要用暗榫(铁件)卡在两石之穴中,在装暗榫的两石接触面抹以灰浆,然后轻轻将榫吻合,使两石问密切结合。下面用撑木撑

住,待灰浆硬结后方可取走撑走。?(八)挂:“石倒悬侧为挂”与北派十字诀的“悬”相同。?(九)撑:“石偏斜要撑”,“石悬顶要撑”,与北派十字诀的“撑”一致。?(山石结体的基本形式)?综上所述,无论南派或是北派,这些叠石的基本方式都是从自然山石景观中归纳出来的。如庐山“仙人桥”就是“挑”的自然景观;云南石林就是“剑”所在之本。以上提出的是假山造型中的典型手法,在运用时,决不能死搬硬套,形成公式化,而应该追求山体的诗情画意,灵活地运用这些叠石的手法。

三、假山的分层结构。?叠石本无显著的层次区分,但为了分析的方便,也为了一定的结构要求,按其部位来分大致有三层。?(一)基石。

即头层安,俗称“拉底”。它必须立于基础之上,有稳固的底层。基石为“叠石之本”,所有竖向与横向的发挥,全看基石的安置。?1.用材:多选用巨型或中型之石块。体形不用太美,但需紧硬、耐压。?

2.注意事项:

(1)活用——用石必须灵活,力求不同形体、大小参差混用,避免大小一样的石连安。?(2)找平——将山石的最大而平坦之面朝上,用眼力找平,然后在其下面垫石,使之稳固。?(3)错安——安石排列、必犬牙相错,高低不一,首尾拼连呈不同形状。?(4)朝向——安基必须考虑假山的朝向,要将每块石的凹凸多变的面朝向游人视线集中的一面(即主立面)。

(5)断续——基石避免筑成墙基式,应有断有续,有整有零。

(6)并靠——成组安石,接口靠紧,搭接稳固。?(二)中层。?位于基石之上,为叠山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艺术手法丰富多变,下面从结构上加以分析。

1.用材——凡石型佳美者多用于此,但必须注意在特别受力点处一定要用坚实的石块,以免发生危险。?2.注意事项:

(1)平稳——与安基相同,使石块大面朝上安放平稳。?(2)连贯——叠石不论如何错综复杂,须石连靠相接,使上下左右连贯成一体。?(3)避磋——即避免闪露出狭小石面,因为它既不能再行叠石,又非常难看,俗称为“闪磋露尾”。

?(4)偏安——每置一石,必要考虑其继续发展的可能。常用的方法就是“偏安”,即在下层石面之上,再行叠石必须放于一侧,但避免连续同侧而安,应有错交之势,以破其平板。?(5)避“闸”——所谓“闸”就是用板状石块直立地撑托起搭连作用之条石,状如闸板或建筑支柱,造型呆板,应避免使用。?(6)后坚——无论挑、挎、悬、垂等,凡有前沉现象者必先以数倍之重力稳压其内侧,将重心回落,方可再行施工。?(7)重心——凡叠石应考虑双垂重力问题:一是山石本身重心,二是全局重心。无论如何变化,总重力线决不能超出底面。找出山石

(8)巧安——叠石要利用石形,巧妙地的重心,否则会因立面不稳而倾斜。?

搭接叠落,避免上下左右平垂一致,而形成规则式的墙面状。因此必须广其思路,充分了解每块石的形状,并在下层叠石时就为它创造必要的条件。?(三)立峰。

1.用材:选用“纹”、“体”、“面”、“姿”?俗称“收头”,为叠山的最后一道工序。?

2.不同峰顶及其要求。?(1)堆秀峰:其结构特点在于利用丰最佳者。?

厚强大的压力、镇压全局。它必须保证山体的重力线垂直底面中心,并起均衡山势的作用。

峰石本身所用单块山石,也可由高块拼接,但要注意不能过大而压塌山体。?(2)流云峰:此式偏重于挑、飘、环、透的作法。因在中层已大体有了较为稳固的结果关系,因此在收头时,只要把环透飞舞的中层收合为一。峰石本身可能完成一个新的环透体,也可能作为某一挑石的后坚部分。这样既不破坏流云或轻松的感觉,又能保证叠石的安全。

(3)剑立峰,凡昨用竖向石资纵立于山顶者,称为剑立峰。安放时最主要的是力求重心均衡,剑石要充分落实,并与周围石体靠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