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

学家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则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杜威对当时逐显刻板化的

传统教育的改造。

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教育思想的代表。我想,其部分原因是杜威及该学派人物举起“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旗帜,标榜自己为“现代教育”的革新派而形成的历史观念,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后来者们在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时,夸大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推向极端而带来的种种误解和错误。但是如果我们摒弃这种“非此即彼”对立的思想方法来研究教育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就会发现,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并非完全对立、不同的,相反,还有不少共同之处,杜威的教育思想于赫尔巴特学说而言,除了批判,还有继承、包融和发展。下面就让我们试图跳出“对立”的传统模式,从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学理论、历史地位等方面,深入了解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内容及异同点,从而加深我们对教育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传统教育派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

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法”。传统教育派还认为“训育即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的态度应该是温和的,方法是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传统教育派强调教师和书本的权威作用,教学阶段有机械化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现代教育派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比如工作与游戏、劳动与闲暇、普通科目与职业科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有机统一起来。现代教育派强调儿童中心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传统教育派把学生比做“船”,把教师比做“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而现代教育派把学生比做“太阳”,把教师比做围绕太阳转的“地球”。看起来两者是完全对立,互不相容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对,他们都强调个人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为的是使学生适应现实与未来.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杜威的道德教育目的是形成人格,即造就“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他从适合当时美国工业发展的实用主义原则出发,强调学校教育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培养实现社会改造的人。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完善,他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政治上民主的要求出发,培养适应德国逐步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和日益繁杂的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人。一方面,他们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兴趣等,另一方面,都强调个性的培养是为了造就适应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他们都特别重视将个人的道德培养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

起来。

总之,两种教育派别在历史上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两种教育思想的精髓,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审视它们,将二者统一起来。在教育过程中,既不能忽略学生的客体地位,也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处理好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科学地运用教育规律,使教育更加人性化,推动教育的发展。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致性

一、两个概念的提出

实际初,杜威首先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这两个相对的概念。20实际末、19.

他把当时正在美国盛行的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称为“传统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把自己创立的实用主义教育称为“现代教育”或“进步主义教育”。从此,“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作为两种教育思想和两个教育流派出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并且一直被人们看做两种绝然对立的教育体系。

二、两个概念的一致性

(一)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改善

1可见,赫“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有句教育名言:尔巴特把改善个人和社会关系看做教育的最高使命。赫尔巴特从社会分工要求人类的目的应该是多方面的观点出发,得出“要在教育上有可以遵循的统一目的是不可能的”的结论,他认为,个性是教育的起点,“青2但是,个性应与社会性相容。也就要求给人以多方面年的个性,应在教师的辛勤努力下,愈益显露出来”。3赫尔巴特认为,的教育,使人具有“多方面的匀称的兴趣”、“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才能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完全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调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改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的根本。他说:“必须有一种教育,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4杜威把全部教育工作看做使人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而组织的活动。理习惯。”可见,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主张通过教育使人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赫尔巴特和赫尔巴特学派把教育的最终目的归纳为培养人的适应社会立法和社会行为的道德观念;而杜威和杜威学派则把教育的最终目的归结为培养人的参与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的心理习惯。虽然他们的说法不同,但是他们在教育的社会作用问题上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二)教育对于培养思想品德的作用

“传统教育”学派主张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但并不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相反,他们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主张加强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原理,把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看做同一过程。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5赫尔巴特还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因此,也“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有教育性”,教育要具有教育性,教师就必须认真组织系统知识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杜威更为有机地把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统一在同一作业活动中。他更为明确地提出按照社会价值的标准来衡量学校通过作业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的价值。他说:“缺乏鲜明的社会动机而只求单纯的学习收获,即6杜威强调儿童主动作业的要求,就是因为他们包含着“训练和品使有了成绩,也不能明显地有益于社会”。格形成的因素,即养成守秩序和勤劳的习惯,对于世界的责任感,以及应当做这些事和生产某些东西的义7”务感。19世纪末,赫尔巴特学派运动扩展到世界许多国家,使教师普遍地重视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到如何使教学和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即如何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这一重大的变化,决定着20世纪的学校从单纯的教学到教育性教学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杜威学派同赫尔巴特学派没有分歧,所不同的仅在于杜威把教学的重点从教材转移到学生。

(三)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心理化

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应用于教育的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他把统觉原理直接应用到教学上,试图给予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材教法的选择以科学的说明,为整个20世纪教育论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杜威也始终把学校看做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使教育心理化,让儿童真正成为教育中的主人,是杜威教育

1 赫尔巴特《论世界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

2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 同上

4 杜威《学校与社会》

5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6 杜威《学校与社会》

杜威《学校与社会》7

理论体系中的一根主线。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对赫尔巴特在教学心理化上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实际上,杜威的教学论,有许多方面都是赫尔巴特教学论的继承和发展。1、教学的基本心理因素

杜威曾经把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或教学法要素概括为:“第一步是‘预备',即唤起旧

‘观念'的活动,使它上升于‘意识'之上,以备同化新的‘观念'。有了‘预备'之后,其次的一步就是8后来,他又新‘观念'与旧‘观念'互相影响的过程。再进一步就是把新构成的内容,应用于某种工作。”把自己关于思维过程的理论也概括为三要素:事实、暗示过程和事实间的实在关系。并指出,任何方法,均有:一、特殊事实的认识,二、合理的概括,三、应用与证实。因此,无论是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还是杜威的“思维步骤”,它们所包含的心理要素,都只有三个,即感知、思维或抽象和应用。它们的表述不同,但都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新知识和新经验的客观规律。

2、兴趣——教学的“居间事物”

我们大家的印象里,好像杜威搞儿童中心,使教学富有情趣,而赫尔巴特搞书本中心,

只能使教学死气沉沉。其实,赫尔巴特的教学论就是在“多方面兴趣”的总标题下加以阐述的。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赫尔巴特和杜威都把“兴趣”看做教学中的“居间事物”——把两个本来有距离的东西联络起来的事物。赫尔巴特强调指出,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传授新知识、形成新观念的基本条件。他特别强调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统觉兴趣”,只有提供“适当的种类、适当的程度的活动”,才能把“生动活泼的儿童”的兴趣激发起来,“把他们的思想和努力指导到正确的道9杜威则更为明确的指出:“如果要使得现有的活动向前发展,达到我们所预见的结果,达到我们路上去”。10'”所欲得的结果,全持这种‘居间的情况。

本文主要参考《杜威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研究》(1985年,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书

8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9 赫尔巴特《论世界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

10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