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国民大革命知识点及测试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国民大革命知识点及测试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国民大革命知识点及测试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国民大革命知识点及测试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国民大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新文化运动

前期概况:背景:①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未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②发展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束缚

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办《新青年》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利等人

③思想:民权、平等及达尔文的进化论

④口号:民主、科学

⑤基地:北京大学

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评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掀起思想解放潮流,但对东西方

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看法

后期发展: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思想得到解放

②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对五四运动的宣传动员作用

④后期传播社会主义

2、五四运动

背景:国际:日、美侵略的加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国内: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开展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经过:分为两个阶段[北京、学生、罢课---上海、工人、三罢斗争]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曹陆章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特点: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有广泛群众基础

意义:无产阶级登台;为中共成立准备思想基础;开端;世界革命一部分

3、马克思主义传播

①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

②通过“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干部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创建:①1921.7.23“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1922年“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领导工人运动:出现1921-1923年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倡导建立统一战线:“二七”惨案教训;中共“三大”;杭州会议

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与失败

兴起(1924.1—5)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合作实现,统一战线形成

发展(1924.5—1926.7)

革命阵营:①革命军队建立[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

②革命政权建立[广东大元帅府;国民政府成立]

③革命根据地巩固统一[1925年两次东征]

④工农运动兴起[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农运]

反动阵营:北洋军阀集团分化[冯玉祥和北京政变]

高潮(1926.7—1927.3)

北伐胜利进军:高潮中心所在

工农运动胜利发展:农村—建立农民政权(“农民协会”)

工人—武装占领上海

失败(1927.4—1927.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局部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失败]

[重点阐释]

1、新文化运动的线索、分期、内容和特点

线索: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分期: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①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②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③作用: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去追求民主和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后期:①内容: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②性质: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运动[或者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③作用:使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必须走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共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内容:民主与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的社会科学理论。

特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以提倡新文学、新道德为手段,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后期有了新发展,以介绍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倡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2、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②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3、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依据有:

反帝的依据:①斗争的起因;②斗争的口号。反封建的依据:①斗争的目标;②斗争的口号。彻底的依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特点:①是最早的由学生、工人、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②青年学生—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④李大钊、陈独秀等—运动的领袖;⑤启导人民的思想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了初步胜利;⑦新民主主义的开始—开端。

4、1911—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教训和趋势,分析其历史必然性。

特点: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护国运动、1917护法运动、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

②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满清专制被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张勋复辟失败。

教训:资产阶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趋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五四运动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中国革命选择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前途—社会主义,诞生了新的舵手—中国共产党。

必然性:资产阶级软弱;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国情决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黄埔军校

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附近的黄埔长洲岛,故名。1924年5月5日军校一期新生入学,正式开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聘苏联顾问,6月16日军校补行开学典礼。并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等设立分校,武汉分校还招收女生。

[历史认识]

1、三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2、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原因

影响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变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上书李鸿章失败

开始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革命主张,开始认识中国革命成功的力量所在

①外因: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再失败;

②内因: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3、第一次国共合作

原因:

①帝国主义在一战后加紧侵略中国,军阀的混战,加深了人民的灾难。人民的反抗性、革命性不断增强,为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准备了社会基础。

②国内外反动势力强大,尤其是“二七”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共更加认识到: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成功,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能孤军奋战。

③国民党是当时比较民主的革命党派,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孙中山也欢迎同中共合作。

④共产国际的努力。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原因:①中共当时力量还弱小,这种方式容易为国民党所接受。②有利于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参加的阶级联盟。③有利于中共以合法身份公开领导工农运动。④统一战线有了一个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

意义及评价:

意义:两党合作,使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推动国民大革命的高涨。

评价:①理论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结合中国国情,正确确立了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意义:中共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②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途径。存在问题:没有对革命领导权加以关注,出现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实质上都是否认党的领导,成为以后大革命失败的隐患。

4、五卅运动

①五卅惨案与五卅运动的内在联系

②运动的性质:是中共领导的由工人阶级发动的,全国人民参加的广泛的反帝爱国运动。

③斗争形式:从工人扩展到各阶层人民----“三罢斗争”

④规模:从上海扩展到全国。关于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成立,这是由上海总工会、全国学联、上海学联、上海各马路的商界联合总联会四大团体组成,是反帝统一战线组织,其中心支柱是上海总工会。但上海总商会(工商业资产阶级组织)拒绝参加,单独退出罢市。

⑤意义:

⑴是全国反帝大风暴的开始;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⑶运动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斗争实践证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这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⑷运动锻炼了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觉悟程度,直接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比较]

1、新旧三民主义、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区别

新旧三民主义区别:①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②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③旧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手段。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由于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即是它反帝反封建的,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的,它就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没有逾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有根本区别的。①内容: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②阶段:民主革命阶段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革命纲领。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同: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主力[人民群众]

异:领导[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结果[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比较

①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

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的卖国,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②从运动的规模和发动群众的广泛性来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因惧怕工农,不敢发动群众;而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中国城乡。从卷入的阶层看,工、学、商男女老幼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③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4、辛亥革命与1927年大革命的比较

不同点: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大革命是在国共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革命结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大革命打垮了北洋军阀。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力量;大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两次革命失败的相同点:客观上都有帝国主义的干涉:辛亥革命中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大革命中英美帝国主义支持蒋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主观上都由于革命领导者的软弱、妥协、致使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群众,把权力交给了封建军阀;大革命中,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对蒋姑息并压制工农运动,妥协退让。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3、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4、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①领导工人运动

②打倒封建军阀③争取民族独立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②③④B.①C.①④D.①②③④

5、使中国民人第一次直接感受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帝国主义的事件是

A.十月革命建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B.苏俄宣布放弃旧俄在国外的一切特权

C.20年代初的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

D.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6、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宗旨是

A.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D.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7、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8、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世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9、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0、“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A.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B.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C.谈论理想的主义D.用理想的主义根本解决问题

1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加剧D.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斗争发展

12、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后,掌握中央政权的军阀派系

A.直系和奉系B.皖系和奉系C.直系D.皖系

13、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

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B.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

C.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D.必须坚持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14、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6、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一大”

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17、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

A.共产国际B.中国共产党C.孙中山D.廖仲恺

18、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关键因素是

A.外国势力的干涉B.军阀混战

C.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不平等的条约的存在

19、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20、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21、共产党人开始参加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是在

A.1922年秋改组国民党会议期间B.1923年和国民党特别会议期间

C.中共“三大”召开期间D.国民党“一大”召开期间

22、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有

①聘请外国军事教官②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

③开设自然科学课程④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④

2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2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26、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二、问答题

27、[2000·山西]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他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②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③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C

C B B A B

D D B A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D

D

D

A

A

B

A

A

D

D

A

C

A

二、问答题

27、①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未涉及制度;启蒙思想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③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戊戌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新文化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内容概述】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吸取二七罢工的教训,1923年召开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合作,国民大革命由此开始。进行东征,举行北伐,促进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抛出“整理党务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秋收起义进行了夺取敌人中心大城市的革命尝试,文家市决策开始了中国革命在农村的发展。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为基地和以农民为基本力量的新阶段。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王明“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此后,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革命形势重新走向高潮。 1935年12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阶段。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略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促使国民政府进一步分化为亲英美派和亲日派,对日不抵抗政策发生动摇。中国共产党及时放弃“抗日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为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的实现准备了必要条件。 【重点讲解】 考点1:对“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理解 (1)反帝的根据: 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943年5月,共产国际解散,促使共产党以更加独立的姿态,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探讨中国革命的实践,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其基本内容有: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毛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从客观上来讲,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毛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同样,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条件也不具备,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即使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①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有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②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友谊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以此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龙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③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再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新民主主义的领导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关于中国革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基本意义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基本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1949年10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毛泽东思想。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取得了胜利。 其次,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这个政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并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斗争纲领、方针、政策;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领导人民进行胜利的斗争;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勇于坚持真理并修正错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这样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再次,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这支军队,必须有正确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路线。 第四,必须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强大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势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同盟者执行又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坚持发展进步势力,孤立右翼势力,不断地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虽历尽千辛万苦,却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第五,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无产阶级革命从来都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尽力争取一切可能的国际援助。但是,任何国家的革命,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决不可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任何别国身上。无产阶级只有依靠对本国情况的深刻了解,制定正确的政策,紧紧地依靠本国人民,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他们是经过无数次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节食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发展道路。从革命实际出发,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它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劳动人民成为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过程:a.1953年以前,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的形式,将其逐步纳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b.从1954年起,有计划地发展公私合营企业,即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发展。c.1955年11月确定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阶段。d.1956年底,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的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4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答: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题组一聚焦河南中考 选择题 1.(2018河南,5,1分)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2.(2018河南,6,1分)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创办黄埔军校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3.(2017河南,5,1分)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4.(2016河南,3,1分)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5.(2014河南,4,1分)“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6.(2014河南,5,1分)“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题组二模拟创新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焦作一模)“关于这场运动的是非功过,如同当初一样,今天仍然聚讼不已,最大的争论是在于其对传统的态度……陈独秀等否定中国的文化传统,全面西化,主张西学为体,断定中学没用。”材料中“这场运动”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抗日救亡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2018南阳二模)民国九年,北京政府下令改全国国民学校国文为语体文(白话),随后改“语体文”一词为“国语”,确立白话(语体文)的法律地位。这一变革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内容有关(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2018平顶山一模)史学界通常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B.它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更为彻底 C.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2018郑州二模)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5.(2018安阳一模)“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后来改变这一局面,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工人阶级的罢工 C.上海商人的罢市 D.学界精英的支持 6.(2017焦作二模)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中李大钊的主张是(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讨论: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讨论: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指导学生准备讨论发言】 指导学生发言的思维方法和思路。 指导学生准备讨论发言的思维方法和思路。指导学生运用联系、比较的思维方法,思考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是联系、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比较二者的不同点和共性思路。二者的共性思路——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 二是将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与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联系起来。 【组织学生发言讨论】 【评价总结学生课堂讨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共性思路 第一,共同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第二,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民利益至上。 第三,共同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共同的创立因素——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五,共同的理论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六,共同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从二者的共性思路来看,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今天和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具体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 例如: (1)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对于今天和今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具有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革命。首先,这种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次,它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不断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其内容主要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压是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三座大山,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有具体国情决定的。事实证明,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向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由城市的合法斗争到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只有符合国情的斗争道路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同于欧洲革命,也不同于苏联革命道路,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毛概论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姓名:张杨 学号:12013248241 班级:电气3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国情新民主义革命革命道路及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 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组织挤压下,中国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但正如邓小平指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阶段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

第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

课时作业6 新民主主义革命1.(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是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据题干时间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在时间上与题干信息不符。 答案:D 2.(2014·浙江五校联考)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的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③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等阶层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故①正确。新文化运动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脱离了群众基础;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联合斗争的爱国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②错误,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④。故选A。

答案:A 3.(2013·荆州质检)“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句话表明(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的精神 D.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材料认为通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理性、自由、人权、法治等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的基本价值,故选C项。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结构中的基本价值,与爱国主义精神无关,排除B项。 答案:C 4.(2013·石家庄联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给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革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改变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创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产生的,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由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但其本身并没有将革命落实到改造社会的政治实践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 答案:A 5.(2014·河南质检)1920年12月,毛泽东在回复蔡和森的信中 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之一,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4月底,和会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悍然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对废除二十一条条约,则借口不在会议讨论范围之内,完全予以拒绝。 巴黎和会的消息传至中国后,全国人民激愤异常,北京青年学生首先燃起了反侵略、反卖国运动的火焰。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学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 学生们涌向东城赵家楼,焚烧曹汝霖的住宅,并痛打时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等卖国贼。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留在现场的32名学生,这更激怒了示威的群众。 在北京政府大批逮捕学生的高压下,学生进一步发动了罢课,并于6月3日展开了大规模的街头宣传。北京青年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的英勇斗争立即得到了全国学生的热烈响应,工人和市民也相继卷入了这个浪潮。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唐山、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游行示威。南京、杭州、天津、保定、济南、武汉、长沙、厦门以及东三省等地的学生工人和市民都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在全国形成了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 在广大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京政府终于被迫让步,释放了被捕

的学生,撤销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爱国、进步、科学、民主,是公认的“五四精神”。同时五四运动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涵盖对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教育制度改革、文学艺术潮流的影响,也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产生了颇为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推行了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等口号,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新的历史时期,此后国内出现了数十个文艺社团,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平会议上签字,并不代表中国的利益和权益得以保存。相反,由于政府的失败,各地军阀相互攻伐,加剧了中国的内乱。胶济铁路仍由日本控制、山东实际仍由日本控制,中国权益并未得以恢复。 尽管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外交失败,但战后的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经过五四爱国运动,各种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中国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的潮流空前高涨。 五四运动在中国播下无产阶级革命的种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人民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 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 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知识网络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开端 中共建立: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任务 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发展 新民主主义土地革命:正确的革命道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 抗日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的重大胜利 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往民间去”,到工人中去开办学校、组织工会。这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的实际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1920年四五月间,《东方杂志》、《新青年》等刊物刊登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这个宣言宣布“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苏俄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对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这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给予了有力的推动。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 那时,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刊物上纷然杂陈。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比较,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先后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这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通史新篇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1927)

通史新编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1927) 一.五四运动(1919、5、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 ①第一阶段:5月,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②第二阶段:6月,中心在上海,主力为工人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结果: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取得初步胜利 5、性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①经济条件: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组织条件: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2、成立: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上海) 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1922年7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 国。 ②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4、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使中国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②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③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 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大革命的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主要成就:北伐的胜利进军 4、失败:①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 ②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动政变(失败标志) 5、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结束(原因:内军阀混战,外列强卷土重来)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如新式旗袍的普及 六、新三民主义: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docx

1943 年 5 月,共产国际解散,促使共产党以更加独立的姿态,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探讨 中国革命的实践,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其基本内容有: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毛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从客观上来 讲,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毛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同样,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条件也不具备,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 即使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①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有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②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 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友谊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以此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龙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③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 年,他在《再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新民主主义的领导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 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 性的关于中国革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 想,具有伟大的意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 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 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 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 20 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以后改 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⑵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⑶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⑵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⑶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⑵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革命历程 第一阶段(1919~1927) 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 时期。 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