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内容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

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

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

明进程。

学段目标与内容

1-2年级:

Grade1-2: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

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

时刻的位置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6.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6.2 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二.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1.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生

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2.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3.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4.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

影响

1.2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一颗行星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2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

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1.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1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2.2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

产品的活动

3.1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

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4年级:

Grade 3-4: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

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

●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

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

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或降低到0°C时水会沸

腾或结冰

●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2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

●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3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

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

刻的位置

4.2 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

5.2 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

或停止

6.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6.1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6.2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6.3 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

●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7.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7.1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

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8.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8.1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

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8.2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

的状态

●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

发和水蒸气凝结

9.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9.1 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

的条件

●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9.2 有的材料容易导电,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9.3 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10.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6.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二.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描述生物的特征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1.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生

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

等的共同特征

●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1.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

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的植物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2.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

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2.2植物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外部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

●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

过程

2.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

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3.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3.2 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4.1 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5.1 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5.2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

●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

叶等来繁殖后代

●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6.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

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6.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6.3 动物会给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

●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6.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

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举例说出人类生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物生存产生的影响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一颗行星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2.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

●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4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

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2.5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

●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进行农业生产的例子,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例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

源的意识

3.2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举例说出制造技术、运输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生化技术、通信

技术的产品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1 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知道一些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

2.2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沙漏等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

产品的活动

3.1 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

●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

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

3.2 工程的核心是设计

●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

善等

●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

的任务

3.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5-6年级:

Grade 5-6: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2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

质也发生了改变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

璃窗上的水珠等

●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

●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5.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5.1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

或该物体

5.2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

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

5.3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

色的光

6.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6.1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

低的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7.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7.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7.2 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

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

二.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1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

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

1.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1.3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2.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

的养分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3.1 动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4.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4.2 人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

决策

●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4.3 脑需要被保护

●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比如人需要充足的睡眠,

需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保持愉快、积极的情

绪等

4.4 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5.1 生物体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描述和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

状等

●描述和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

和外貌等

5.2 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今存活

的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

●根据化石资料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

●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6.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试卷提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学校王利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义务教育.doc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完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1—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 ______________ 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 _____________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宗旨,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_______ 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 ______ 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为他们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奠定聊好的基础。 7、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 设、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_____________ 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

对小学科学课标的解读

对小学科学课标的解读 1、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在其他课程中(如小学语文)中,也有科学内容的涉及,但那些只是渗透附带的,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科学课程。 科学启蒙教育是科学入门教育,教育对象是对科学领域知之甚少的人,教学内容(知识、观点、方法等)是最基本的,浅显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受教育者对科学领域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科学观点,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 作用: 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科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科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 第三、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第四、科学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第五、科学启蒙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向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基础。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使学生从小接受科学教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的。2、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目前,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概念、定律、理论等),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过程技能与思维方法,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与情感。 研究专家把科学素养划分为方法论的、专业的、通用的、技术的、业余的、新闻报道的、科学政策的等。小学科学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指通用的,即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般的科学素养。 面对社会发展的现状,每一位公民需要哪些科学素养? (1)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2)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形成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3)合理的科学知识基础。 面对着一个正在转型的社会,我们可以尽可能充分地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并在基础上构想我国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为新的教育改革探索明确的方向。 3、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揭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该学科的名称从“自然常识”到“科学”,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学科培养目标的变化。现代科学教育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决策,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因此,以科学素养为教学目标最能反映出学科的这一变化趋势。 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资料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改革的浪潮,科学教学的改革是其中心内容之一。各国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进展是革命性的。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计划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的科学教育的系统改革,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和目标。这些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并实施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1年3月已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几经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期获得更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各科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是完成的众多课程标准之一。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大学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学专家等8人)在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郝京华博士的带领下,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广泛比较研究(支撑性研究——①国际比较②国内现状调查③国内需求④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新进展研究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并广泛调查国内自然教学状况和社会需求,总结50年来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在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征求自然教学专家学者对小学自然课程改革的建议的情况下,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开展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联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2.1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及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6 年级设置科学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1~6 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位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新编

新桥外国语学校《科学课标》测试题姓名分数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 课程。 2、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乐于探究, (),并树立();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解决()、()中遇到的问题。 3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和() 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 自己()、(),比() 更有效。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 又是()。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 习科学的()。 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6、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 7、()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二、判断(20分)()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 ()9、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10、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三、选择(10分)1、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A、控制严格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限制较死2、“生命世界”部分内容标准包括:()3、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不确定 4、教学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 究活动的:() A、起始阶段 B、观察、实验阶段 C、结束之前 D、搜集、整理信 息阶段 5、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 A、搜集资料 B、观察、实验 C、表达与交流 D、思考行动计划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素养、科学启蒙 2、科学的本质、热爱科学、社会责任感、自身学习、日常生活 3、发展需要、已有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讲授训练 4、目标、科学学习的方式、主要途径 5、科学探究式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 2001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掀开了科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2004教育部组织了专家组,对颁布的课标进行修订 2006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各科标准进行修订 现在新修定的课标正在征求意见 一.《科学课程标准》内容主要是: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案例,教学活动类型、设计等。 二.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认识小学科学学科的性质 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 何谓“科学素养” 《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 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科学能力是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内容,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

早期的科学教育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其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下,科学方法的训练被纳入了科学教育之中,于是,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就成了科学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在人们的心目中,所谓的科学就是包含了一大堆概念、定理、公式、原理和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知识与技能的集合。 自19世纪初期科学开始在学校课程中取得一席之地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学生不仅学会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而且要学懂科学,即通过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懂得与欣赏科学的本质,使科学教育对个人的文化品质与生活质量产生有益的影响。 直至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明确意识到对科学本身的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列入科学教育目标,并用“科学素养”这个词来涵盖。

科学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3、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 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 (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5、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主体应该是 (多元化),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化),评价内容应该(全面化),评价时机应该 (全程化),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 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7、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社 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8、(科学探究)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9、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10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 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16、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 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内容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 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 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 明进程。 学段目标与内容 1-2年级: Grade1-2: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 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 刻的位置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6.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2016.2.14 第一部分前言 1.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3. 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 课程设计思路: 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18 个主要概念, 分解成75 个学习内容。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分别为:6 、6、3、3 个。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分别从“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主要概念 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 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6. 声、光、热、电、磁都具有能量, 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二)生命科学领域生命世界包含人、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 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 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主要概念 7.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8.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 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存。 11.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衍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 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初步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解释地球的运动及其引发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地球自身结构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他们的重要性,形成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主要概念 13.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14. 地球具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圈层。 15.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题microsoft

《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3.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设计思路: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分别为:6、6、3、3个。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 6、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l-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7、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1、(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8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8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