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白先勇笔下“城与人”的经典性

论白先勇笔下“城与人”的经典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3138053.html,

论白先勇笔下“城与人”的经典性

作者:姜彦竹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4期

摘要:白先勇塑造了一批“台北人”和“纽约客”的形象。由于政治、文化的变化和差异,使这些人物显现“边缘人”的特质。而且,白先勇对人物所在之城的偏见,更加突显了人的内心状态。在人与城的相互影响下,成就了《台北人》和《纽约客》的经典性。

关键词:台北人;纽约客;边缘人;经典性

作者简介:姜彦竹(1996.6-),女,汉族,吉林省人,武汉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1

且不说白先勇作品是否经典,只提到《台北人》或者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许多人对此一定不陌生。《台北人》曾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位居第7位。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世界巡演多场,相当知名。他一生辗转各地,桂林、台湾、美国,一路上遇见许多人,也创作出许多人。城与人作为不可或缺的两部分,相互影响、支撑,成就了白先勇的作品,尤其是《台北人》和《纽约客》。

一、关于“经典”

在讨论具体作品之前,总绕不开对经典本身的看法。“经典”一词,在汉语意义的源头指儒家典籍,包含经书和史书,重在真理和教化,正如刘勰所说“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但是刘勰所言的经典已经不限于儒家典籍。[1]直到现在,经典“面目全非”。比起孔孟之书,现在我们更熟悉的经典是《红楼梦》《狂人日记》等。显然,经典随着时代变迁、作品迭出而有所变化。

如何判断一部作品是经典?哈罗德·布鲁姆以纯粹的审美视角构建经典,“只有审美的力量才能透入经典,而这力量又主要是一种混合力:娴熟的形象语言、原创性、认知能力、知识以及丰富的词汇。”[2]论述了陌生性、普遍性、竞争性和焦虑性等一系列的經典特征。卡尔维诺凭借作家的感性和经验,用十四条去定义经典,“重读”“重读都好像初读”“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3]等言语表露出读者的读书行为决定了一部作品的经典性。

世人围绕经典的阐述不胜枚举。经典也正因为处于议论的风口浪尖,而成了经典或至少是接近经典的存在。纵观许多批评者对经典性的理解,本文对白先勇作品经典性的论述将聚焦于《台北人》、《纽约客》两本书中,对“城与人”独特而极致的塑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