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案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案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案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案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案

【复习回顾】——参考教材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1、烃和烃的衍生物

(1)烃: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总称为烃(也叫碳氢化合物)。

(2)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中,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复习梳理已经学习过的有机物填表格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思考1】烃的分类:请按照一定的分类依据对下述几种烃进行分类。

①CH4、②CH3CHCH2CH3、③CH2=CH2、④CH3-C=CHCH3、⑤CH≡CH、⑥CH3C≡CH、⑦CH3-Cl、⑧CH3CH2Br、

⑨CH3OH、⑩CH3CH2OH、⑾CH3C-OH、⑿CH3C-OCH2CH3

【总结1】

一、按照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参考教材P4——5,填写下表:

【思考2】1、按照官能团不同,尝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1)CH 2=CH 2 (2)

CH ≡CH (3)

(4) (5) CH 3Cl

(6)CH 3CH 2OH (7) (8)

H

(9)

CH 3COOH

(10)CH 3CHO (11)CH 3COOC 2H 5 (12) CH 3OCH 3

2、按照碳骨架对上述物质再次进行分类

【总结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有按照碳骨架分

分按官能团分

【讨论:】

1、芳香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1)芳香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几个的化合物。

(2)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几个的烃。

(3)苯的同系物:只有个苯环和烃基组成的芳香烃。

【练习】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醇和酚的区别:

(1)醇:羟基和基直接相连。官能团:—OH

(2)酚:羟基和直接相连。官能团:—OH

如:CH3CH2OH

B NO2CH3

—CH2—CH3

3、具有复合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官能团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性质可分别从各官能团讨论。

如:

具有个官能团,分别是(写名称),所以这个化合物可看是。

练习:

可以看作醇类的是

羧酸类的是

酚类的是

酯类的是

4、你如何理解同系物概念中的“结构相似”?试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是否互为同系物。

(1)CH2=CH—COOH与CH3CH2CH2COOH (2)CH2=CH—COOH与CH2=CHCH2COOH

(3)HOCH2CH2OH 与(HO)CH2CH(OH)CH2OH

(4)与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跟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B、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C、酚类和醇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含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都属于酚类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氰化钠(NaCN)

B.醋酸(CH3COOH)

C.乙炔

D.碳化硅(SiC)

3、按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4、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______________。

5、按下列要求举例:(所有物质均要求写结构简式)

(1)写出两种脂肪烃,一种饱和,一种不饱和: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2)分别写出最简单的芳香羧酸和芳香醛: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3)写出最简单的酚和最简单的芳香醇: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_。(4)写出最简单的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二元醇(同一个碳上连两个羟基不稳定)

H —C—H

O OH

HO C2H5

COOH

H —C—O

O

C2H5 C H

2

=CH —COOH

CH = CH2

CH3

CH3

COOH

CH3

CH3

COOH

C —CH3

CH3

CH3

6、常见有机物的类别和官能团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及练习题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及练习题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 学习目标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学会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 学习重难点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基本规律;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学习方式 阅读探究 讨论归纳法 学习过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独立阅读 自我积累 (一)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自学检测]完成表1 电子层序号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电子能量 电子离核由 到 ,电子能量由 到 探究归纳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电子总是从能量 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 往 排。 [思考与交流]看表2总结每层最多可以排布的电子数目?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k L m N o P 2 氦 He 2 氖 Ne 2 8 8 氩 Ar 2

8 36 氪kr 2 8 8 8 54 氙Xe 2 8 8 8 8 86 氡Rn 2 8

32 8 8 [归纳总结] )、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n为电子层数) 2)、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个电子。 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边学边练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3.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好是X原子L层电子数的二倍,则X为

,y为 。 4.今有结构示意图,试指出x的可能数值及相应微粒名称和符号,并画出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X值 微粒符号 微粒名称 结构示意图 小组讨论 原子的半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如何判断微粒半径的大小? 随堂练习 、某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A.S B.c c.Si D.cl 2、已知aXm+和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专题练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专题训练 1.给出下列几组数:①111,,345 ;②8,15,16;③n 2-1,2n ,n 2+1;④m 2-n 2,2mn ,m 2+n 2(m>n>0).其中—定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④ 2.下列各组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 .1,2,3 B .4,5,6 C .12,13,14 D .9,40,41 3.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 .8 B .10 C .11 个D .12个 4.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的平方为2(m 2+1),其余两边分别为m -1,m + l ,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5.ABC ?的两边分别为5,12,另—边c 为奇数,且a + b + c 是3的倍数,则c 应为_________,此三角形为________. 6.三角形中两条较短的边为a + b ,a - b (a>b ),则当第三条边为_______时,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7.若A B 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50=6a +8b +l0c ,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面积为______. 8.已知在ABC ?中,BC =6,BC 边上的高为7,若AC =5,则AC 边上的高为 _________. 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k ,4k ,5k (k 为自然数),则这个三角形为______,理由是_______. 10.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7cm ,24 cm ,25 cm ,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11.如图18-2-5,在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若AC =l7,AD =8,CD=15,AB =10,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 12.已知ABC ?中,AB =17 cm ,BC =30 cm ,BC 上的中线AD =8 cm ,请你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高考化学复习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1、掌握元素周期律。 2、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由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自学归纳知识点一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________随着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_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内容同周期(从左到右)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____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____得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1→+7(O、F除外) 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H除外)最高正价数=主族序数(O、F 除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酸性逐渐____碱性逐渐 ____酸性逐渐____碱性逐渐____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形成及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越来越____,其稳定性逐渐____气态氢化物形成越来越____,其稳定性逐渐________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沿着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间画一条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1)金属元素:位于分界线的________区域,包括所有的________元素和部分________元素。(2)非金属元素:位于分界线的________区域,包括部分主族元素和____族元素。(3)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又能表现出一定的 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律应用的重要意义(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2)寻找新材料:①半导体材料:在________附近的元素中寻找;②在 __________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③在周期表中的__________附近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3)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个体思考,小组讨论 1、(1)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一定都符合元素周期律吗?(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吗? 2、主族序数=最高正价,这一关系有例外吗?请举出。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与物质的还原性与氧化性是一回事吗? 4、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有无关系? 三、教师点拨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 问题情境1: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求面积 问题模型:已知一含有直角的四边形的边长,综合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求面积 求解模型: 【例题】 【分析】由于∠B 是直角,因此连接AC 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加以解决;求出AC 的长,再在三角形ACD 中用逆定理判定其为直角三角形,再求面积。 【答案】 练习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B=1,BC=43,CD=413,AD=3,且AB ⊥BC 。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定理求出对角线长 连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直角三角形 运用逆定理判定另一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求四边形的面积 D A B C A D C B

【答案】 连接AC ,在Rt △ABC 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C= 4 5 ,在 △ACD 中由AD 、CD 的长结合AC 的长,运用逆定理判定它为直角三角形,求出两直角三角形面积再求和,得四边形的面积为 4 9。 【答案】 3.在△ABC 中,AB =15,AC =13,D 是BC 边上一点,AD =12,BD =9,则△ABC 的面积 为 . 【答案】84 4.如图,已知CD =6m ,AD =8m ,∠ADC =90°,BC =24m ,AB =26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 积. 【答案】96cm 2 问题情境2: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求四边形的角度 问题模型:已知一含一直角的四边形的边长,综合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求角度 求解模型: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运 用定理求出对角线长 连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直角三角形 运用逆定理判定另一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用特殊角求角度 A C B D (第4题)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

课前准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据说,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在一根绳子上连续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用钉子将第1个与第13个结钉在一起,拉紧绳子,再在第4个和第8个结处各钉上一个钉子,如图。这样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所对的角就是直角。知道为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相信同学们会感兴趣的。 2、动手操作 用圆规、直尺作△ABC,使AB=5cm,AC=4cm,BC=3cm,如图,量一量∠C,它是90°吗?

例1:根据下列三角形的三边的值,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指出哪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3、抛出问题 为什么用上面的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就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授 1、小组合作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下面的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通过讨论和证明可以得到如下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进一步检验 例2已知:在△ABC中,三条边长分别为,,。求证:△ABC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含答案)精讲

第3章《勾股定理》: 3.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填空题 1.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吗如图,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次,小明爸爸要在高0.9m,宽 1.2m的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一个加固木板,这条木板需 m 长. (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最小值是 cm. 3.如图所示的一只玻璃杯,最高为8cm,将一根筷子插入其中,杯外最长4厘米,最短2厘米,那么这只玻璃杯的内径是厘米. 4.如图,一架10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刚好梯顶抵达8米高的路灯.当电工师傅沿梯上去修路灯时,梯子下滑到了B′处,下滑后,两次梯脚间的距离为2米,则梯顶离路灯米. (第4题)(第5题)(第6题) 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错误!,高为2,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结果保留根号) 6.如图,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m的正三角形ABC,粮堆母线AC 的中点P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m.(结果不取近似值)7.如图,这是一个供滑板爱好者使用的U型池,该U型池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半圆柱”而成,中间可供滑行部分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其边缘AB=CD=20m,点E在CD上,CE=2m,一滑板爱好者从A点滑到E点,则他滑行的最短距离约为 m.(边缘部分的厚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整数)

(第7题)(第8题)(第9题) 8.如图,有一圆柱,其高为12cm,底面半径为3cm,在圆柱下底面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得到上底面B处的食物,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 cm.(π取3) 9.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10.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长、宽、高分别是2米、0.3米、0.2米,A,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是米.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11.在一个长为2米,宽为1米的矩形草地上,如图堆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长和场地宽AD平行且>AD,木块的正视图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米.(精确到0.01米)1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7寸、5寸和3寸,A 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是寸. 13.观察下列一组数: 列举:3、4、5,猜想:32=4+5; 列举:5、12、13,猜想:52=12+13; 列举:7、24、25,猜想:72=24+25; … 列举:13、b、c,猜想:132=b+c; 请你分析上述数据的规律,结合相关知识求得b= ,c= . 解答题 14.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接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元素周期律学案.doc

微模块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考纲要求: 1.了解原了核外电了排布。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以第.二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以第I A族和第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了结构的关系。 5.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二、知识网络: 思考:问题1:如何用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同一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问题2:如何理解元素“位置一结构一性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考点突破: 微考点3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一、知识梳理: 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的递增而呈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原子的周期性变化。 3.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 内容同周期(从左到右)同主族(从上到下) 原了电了层数 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4、元素得失电子能力判断的方法 (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2)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5、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1)一般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半径越;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半径越 ⑵电了层结构相同的离了,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 (3)同一元素:阳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填〃大或小〃),阴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即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4)列举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与Ne相同的有:

与Ar相同的有

自我诊断:P82 1-6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预测元素的性质 原子序数 电子层 最外层电了 物理性质 元素性质 单质性质 化合物的性质 离了性质 三、目标题型 1. (2015-北京卷)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H2SO4>H 3PO 4 B.非金属性:CI>Br C.碱性:NaOH>Mg (OH )2 D.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2. (2015-新课标I 卷)W 、X 、Y 、Z 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 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沸点:W>XB.阴离了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Y>X *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Z W 位置 J 通过位置运用通交规作’匮厦 推出性质 , 判断元素推出位置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精美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 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如何添辅助线就是解决它的关键,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 关键:辅助线的添法探索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 (一)、复习回顾: 复习回顾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探索却又解决不好的问题,去提示本节课的探究宗旨。(演示)古代埃及人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个结,然后用桩钉如图那样的三角形,便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出现马上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待研究知识的认识冲突,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创造了我要学的气氛,同时也说明了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不失时机

课题 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 2014学年高一化学备课组 【预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预习重点】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原子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方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3.排布规律 ⑴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①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 ②②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 ③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 有____个) ⑵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呈现周期性变化。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半径。(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离子半径逐渐。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高价阳离子半径低价离子半径。【自主探究】 ) ①④ ⑴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 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 【探求新知】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的特征: 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 (1)质量很____(9.109×10-31kg); (2)带_____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_____(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_______。 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___及____、能量由___至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____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_____层,当第___层排满后,再排第____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

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探究过程,体会用“构造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习过程 环节与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古埃及人制作直角 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 法画直角:把一根长蝇打上等距 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 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 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 角便是直角。 教师将准备好的绳结给学生,让学生实际的操作感受 通过古埃及人制作直角的方法,提出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样就能确定直角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其学习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普度求是 ?探究活动1: 1.小试牛刀: (1)动手画一画:以3,4,5为边作 △ABC 。(回忆用“SSS ”作三角形的方法) 5 4 3 (2)大胆猜一猜:得到的△ABC 是个 什么三角形?怎样验证你的猜 想? 2. 合作探究: (1)画一画:分别以①2.5,6,6.5; ②4,5,6;③6,8,10为三角形的三边 长,作三角形。 ① 以2.5,6,6.5为边作△ABC 。 学生实际动手画图,量角,验证 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对其实践活动予以指 学生在三组线段为边画出三角形,猜测验证出其形状 学生进一步以小组为单位,按给出的三组数作出三角形(1)这 让学生如实再现情境,在自己充分操作、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猜想与归纳,体验数学思考的魅力和知识创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 同时回忆作图方法为后面的多组验证做好铺垫。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公开课获奖教案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 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 内 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 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 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 =PB =4,∠BPE =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 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 【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 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 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 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 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 【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 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 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

2019高中化学 专题1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及变化规律 1.以11~18号元素为例填写下表: 2.观察分析上表,思考讨论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最高正价呈现由+1到+7,负价呈现由-4到-1的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1.已知下列原子的半径: 根据以上数据,P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1.10×10-10 m B.0.8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答案 A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磷原子的半径应在Si和S原子之间,故答案为选项A。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答案 C 解析N、O、F同为第2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二、元素周期律 1.钠、镁、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2)由上述实验可知 ①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 ;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 2.硅、磷、硫、氯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①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条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l>S>P>Si ; 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 4>H 2SO 4>H 3PO 4>H 2SiO 3; ③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S>P>Si 。 3.结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2)金属单质和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2)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图18.2-2 通海中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简单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P73 — 75 , 完成课前预习) 1.三边长度分别为3 cm 、4 cm 、5 cm 的三角形与以3 cm 、4 c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2.你能证明以6cm 、8cm 、10cm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3.如图18.2-2,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试证明△ABC 是直角三 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 4.此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什么叫互为逆命题 (2)什么叫互为逆定理 (3)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_____,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__ 5.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二.课堂展示 例1: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7,8,15===c b a ; (2)15,14,13===c b a . (3)25,24,7===c b a ; (4)5.2,2,5.1===c b a ; 三.随堂练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教案

图18.2-2 [活动2] 建立模型 1.你能证明以2.5cm 、6cm 、6.5cm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2.如图18.2-2,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试证明△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 [活动3]理论释意 任意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只要满足222c b a =+,一定可以得到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1.教材75页练习第1题. 学生结合活动1的体验,独立思考问题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完成问题2.在此基础上,说出问题2的证明思路. 教师提出问题,并适时诱导,指导学生完成问题2的证明.之后,归纳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此基础上,类比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介绍逆命题(定理)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完成问题. 在活动2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能否联想到了“‘全等’,进而设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这一问题获解的关键; (2)学生在问题2中,所表现出来的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意识; (3)是否真正地理解了AB =A /B / (如图18.2-2);数形结合的意识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活动3中 (1)利用几何画板,从理论上改变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度量∠BAC 是否为直角.从实践上去检验命题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勾股逆定理的理解; 变“命题+证明=定理”的推理模式为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的获取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参与发现的愉悦. 利用几何画板去验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让理论上释意形象生动,可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深刻. [活动4] 拓展应用 1.例1: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7,8,15===c b a ; (2)15,14,13===c b a . 小试牛刀 1.教材76页习题18.2第1题(1)、(3). 2. 在下列长度的四组线段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 =5,b =12,c =13 B .25,5===c b a C.a =9,b =40,c =41 D .15,12,11===c b a 在活动4中 学生说出问题(1)的判断思路,部分学生演板问题2,剩下的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 教师板书问题1的详细解答过程,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向学生介绍勾股数的概念. 在活动4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规范; (2)是不是用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与较大边长的平方进行比较; (3)活动4中的练习可视课堂情形而定,如果时间不允许,可处理部分.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理解勾股数的概念,突出本节的教学重 点.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一、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b 2=c 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满足2 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典型题型 1、求线段的长度题型 2、判断直角三角形题型 3、求最短距离 三、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1)面积法. 例1已知 △ABC 中,∠ACB =90°,AB =5㎝.BC =3㎝,CD ⊥AB 于点D ,求CD 的长. (2)构造法.例8、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求△ABC 的面积. (3)分类讨论思想.(易错题) 例3在Rt △ABC 中,已知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的长为 . 例4. 在△ABC 中,AB=15,AC=20,BC 边上的高线AD=12。试求BC 的长。 例5、在△ABC 中,AB=17,AC=10,BC 边上的高等于8,则△ABC 的周长为 . 练习: 1、在Rt △ABC 中,已知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的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和12,则周长为________,底边上的高是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_。

(5)方程思想. 例6如图4,AB 为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 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C 处有一筐苹果,一只猴子从D 往上爬到树顶A 又沿滑绳AC 滑到C 处,另一只猴子从D 滑到B ,再由B 跑到C .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路程都是15米.试求大树AB 的高度. 例题7、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AB=8 cm,BC=10 cm,在边CD 上取一点E ,将△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求CE 的长. 例9. 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线,且AB=10,BC=8,求CD 的长。 练习: 1、如图,把矩形ABCD 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点D 处,点C 落在C ’处,折痕EF 与BD 交于点O ,已知AB=16,AD=12,求折痕EF 的长。 C ' F E O D C B A 图4 C A

元素周期律学案 (2)

2013级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学案——《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班级 姓名 一、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原子X A Z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例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已知R 2+离子核外有a 个电子,b 个中子。表示R 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R D R C R B R A b a 2-a 2b a 2a 2b a 2a b a ++++-+-、、、、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 1、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规律 ⑴核外电子总数为10个电子的粒子共有15种。阳离子有 ; 阴离子有 ;分子有 . ⑵核外电子总数为18个电子的粒子共有16种。阳离子有 ; 阴离子有 ;分子有 . 2、几种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结构式、空间构型 [例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 、六氟化氙(XeF 6) B 、次氯酸(HClO) C 、氯化硫(S 2Cl 2) D 、三氟化硼(BF 3) [例4]A +、B +、C -、D 、E 五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A + + C -→D + E ②B + + C -→2D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所列离子的电子式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C - 。 ⑵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粒子是 和 (写化学符号),A +离子中的键角为 。 ⑶写出B +和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例5] A 、B 、C 、D 、E 分别代表5种微粒,每种微粒中都含有18个电子。其中A 和C 都是由单原子形成的阴离子,B 、D 和E 都是分子;又知在水溶液中A 跟B 反应可生成C 和D ;E 具有强氧化性: ⑴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5种微粒:A ,B ,C ,D ,E ; ⑵在溶液中A 跟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三、核素与同位素 1、同位素: 相同, 不同的原子互称 。 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虽然质量数不同,但 几乎完全一样; ②天然存在的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 一般是不变的。 2、相对原子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案

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应用 一、基础知识点 知识点1 逆命题与逆定理 1)命题: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定理:经过我们一定推理,得到的真命题 2)互逆命题: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命题。 若将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是它的逆命题 3)逆定理:若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成立,则这个定理与原定理互为逆定理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其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等边对等角; (3)如果ab=0,那么a=0且b=0;(4)如果a2=b2,那么a=b; (5)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则△ABC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知识点3 勾股数 1)勾股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 2)常见的勾股数有:①3,4,5;②5,12,13; 注:这两组勾股数的倍数也是勾股数,在考察勾股数时,若出现不熟悉数组,可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即:a2+b2=c2。 二、典型题型 题型1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1.某住在小区有一块草坪如图,已知AB=3m,BC=4m,CD=12m,DA=13m,且AB⊥BC,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题型2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垂直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4,∠A=60°,BC=4√5,CD=8. (1)求∠ADC的度数;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延吉市第十三中学 金香丹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金香丹,延吉市第十三来自中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向各位专家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这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中的第二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是对直角三角形的再认识,也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还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八年级正是学生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判别思想,会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和证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 关键:动手验证,体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分层导学法。 让学生实践活动,动手操作,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是否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体会观察,作出合理的推测。同时通过引入,让学生了解古代都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直角的。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导命题的形成过程,自然地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1、动手实践,检测猜测。引导学生分别以 3cm,4cm,5cm , 2.5cm ,6cm ,6.5cm 和 4cm, 7.5 cm, 8.5 cm , 2cm, 5cm, 6cm 为边画出两个三角形,观察猜测三角形的形状。再引导启发学生从这两个活动中归纳思考: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 足 ,那么此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整个过程的活动中,尽量给学生 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帮助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2、探索归纳,证明猜测。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不同于以往的几何图形的证明,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才能完成,222c b 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