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应用效果研究

《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应用效果研究

《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应用效果研究
《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应用效果研究

《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应用效果研究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的应用效果。方

法:自制调查问卷表,调查高职护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容量情况、内容编排是否合理及满意度三方面;同时,选取2013级和2014级高职护生各100名,其中2013级高职护生为对照组,2014级高职护生为试验组,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而试验组学生,则采用在教师讲解结束后可以边看实训指导,边练习。最后,由教师根据校本教材中固定的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的实践技能成绩进行评分,满分40分。结果:1、63.13%的同学对本校本教材满意。2、77.5%的同学认为该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容量上适中。3、63.13%的同学认为该校本教材内容编排合理。4、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结论:开发《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功效显著,并且也是国家大势所趋,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问题和不足。

实训指导教材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高职实训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训指导教材,致使教师在上实训课时主要依据课本进行讲解,这就使得实训教材内容与理论内容混为一体,且实训物品准备、实训目标、实训方法、考核标准等内容都不甚明了,非常不利于实训教学的开展。护理学又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而现在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很多高校开设的实践学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再加上没有专门的实训指导教材,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效果。因此,针对各门学科,迫切需要编写实训指导的校本教材并对该实训指导校本教材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标签: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校本教材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3级和2014级高职护生各100名,其中2013级学生为对照组,2014级学生为试验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2.研究方法

2.1针对2014级高职护生,我们首先采用了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采取现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初步评估《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的应用效果。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护生对本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容量情况、内容编排是否合理及满意度三方面的调查。

2.2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对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上实训课时主要通过边讲边演示,学生在教师讲解结束后开始练习。而试验组学生,则采用边讲边演示,学生在教师讲解结束后可以边看实训指导,边练习。最后,由

2020年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精选】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面是带来关于20 年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

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及教学特色

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及教学特色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是指利用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中学体育教育的本质及所需数量,达成目标。目前,中小学体育课“放羊”,教师结构老化,体育器材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学校体育课教学出现了严重的现实问题:大多数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体育课则放到一边,即使上体育课,也只是上面规定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还有的学校在上体育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活动,不组织任何体育活动项目,学生处于“放羊”状态。虽然制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教材、学校教学传统、学校教学水平、场地器材等),但教师教学能力应是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成功使用,可以改变其它的许多因素。: 一、课前准备性研究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通过同事、同行研讨,学生问卷调查,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本校实际需要。为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辅助手段,提供科学依据,达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教案设计层次清楚,学生学习兴趣高。 通过课前准备性研究要达到:1、准确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的结构,认识各知识之间的阶段性连续性特点,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2、领会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3、理解教材,

进而掌握教材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做到深入浅出,在教学中变难为易,变易为趣。4、了解学生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兴趣所在,生理心理特点及学习习惯、纪律情况。 二、课中实践研究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检验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标准,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是教学活动的一大支柱,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与克服教学盲目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系密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起着制约作用。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具备了定向、强化、适应、评价的功能。 2、通过不同运动能力学生(好、中、差)尝试性学习检验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合理、科学。发现差异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依据,并依据学习情况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实践研究把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合理科学的运用不流于形式,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学习运动知 识。 4、加强课堂管理的研究?一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在空间管理上教师应

小学校本课程计划1

校本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育龙小学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宝山区教育局开发的写字课程资源,设立了以下各学段课程内容安排: 一至三年级是折纸、写字; 四至六年级是唐宋诗词鉴赏、写字。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学校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课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常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课程共同开发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计划。 二、主要目标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不仅设想将国家必修课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范畴,而且开设排球、科技种植、少年军校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我校将动员全校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划分A、B、C三个层次,打破行政班,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2、分组:打破单一固定行政班的组织形式,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3、分块:课程编制中对时间、空间、内容模块进行分割,以保证各类课程的实施。校本课安排在周二、四下午。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三、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学生选修以自愿为主,当发生某科选修的人数过多时,由班主任和教导处一起协调,建议学生选修其它学科。要求每生每学期至少选修1—2门课程。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统计班级选修人数,名单报到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科室负责。学校以教科研为载体,通过研究课题开发科技种植校本课程,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科室的指导下进行,教研组长对教科室负责。 四、主要措施 1、明确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与专家合作,由教师教教材。 2、发挥集体的力量。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3、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使其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2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从理论上加以探究。其中,关于我国校本课程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钟启全教授的《现代课程论》(1969)和《课程设计基础》(1998),崔允郭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0),王斌华教授的《校本课程论》等几部力作。 我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非常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条文,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政策依据,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势在必行之举。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些都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发挥的教育。 国外在校本课程领域的研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1.课程开发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得到重视,表明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特点;2.注重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构成课程开发的组成部分;3.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4.任何一种课程开

校本教材编写的总结

校本教材编写的总结 篇一: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龙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因此我校确定了“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课程开发意识以及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推行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没有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权力与义务,他们不知所措,感到责任重大。为此,学校派员外出学习、请教研室老师来校指导。在学校开发小组的领导下,教师中很快形成了“互动”热潮,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浓厚氛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各教研组以教研组长负责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主

题——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2、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学校的教务、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 我校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即: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3.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培养一支有献身精神、有理论素养、有教育敏感、有研究头脑、有教学能力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成长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的整个科研过程为: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再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研究不已。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们在参与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变革,在变革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通过开展三课活动,加强岗位练兵,大力度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以点带面。为了更好的展示教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四)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决定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也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教师课程整合、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

校本课程规划

-校本课程规划

坎苏小学201 7 -- 2 0 18学年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基本思路 本次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和补充,以拓宽教学领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较差,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如何迅速、不断地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但在我们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 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2)已有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分析:

我校从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我校之前开发过的校本课程有4门,分别是《硬笔书法相关知识教学》、《经典诵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哈萨克民族知识》、《冬不拉弹唱》、《小小足球队》。但随着教师与学生的不断变化,我们对原有的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以及课程门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通过进 步的调查分析,优胜劣汰,并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需要并结合我校自身优势,结合上学期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情况,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本学年度,结合以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 老师完成校本课程纲要、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补充或编写教材等,基 本形成能满足实施新课程需要的一套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 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专多能,有校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3)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积累文化知识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完整word版)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2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从理论上加以探究。其中,关于我国校本课程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钟启全教授的《现代课程论》(1969)和《课程设计基础》(1998),崔允郭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0),王斌华教授的《校本课程论》等几部力作。 我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非常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条文,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政策依据,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势在必行之举。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些都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发挥的教育。 国外在校本课程领域的研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1.课程开发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得到重视,表明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特点;2.注重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构成课程开发的组成部分;3.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4.任何一种课程开发都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注意课程设计的教育哲学;5.学生、学校、教师、社会等各种需求评价的研究是课程开发的依据;6.知识的特性,认知方式和学习模式的研究是课程开发的基础;7.注意不同学段课程开发的不同特点。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给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权力和职责,鼓励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2020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020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整理的20xx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陶艺教学校本 教材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单位韩店镇肖镇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陶艺 姓名_______ 目录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3) 陶艺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的意义 (6) 小学陶艺课程安排计划 (8)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0) 泥条盘制方法 (10) 泥板成型法 (15) 徒手捏制法 (22) 拉坯成形法 (28) 雕塑挖空法 (32)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课学生评价表 (33)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一、陶艺简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 陶艺是一个综合了美术,书法,雕塑,雕刻,手工的现代素质教育最合适课程,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儿童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儿童有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从而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 二、陶艺原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粘土,如何高明的陶艺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陶艺家将粘土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再经过高温烧制完成一件陶艺作品。三、儿童学习陶艺的益处: 陶土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亲近可爱。陶艺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都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儿童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二)有利于情感的发展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儿童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其次,在双手制作过程中,儿童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现。第三,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

初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1548 初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Teaching plan of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初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开发背景 我校创建迄今已近一个世纪,百年风雨洗礼,全面发展的品牌和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精神。学校现为福建省“示范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文明学校标兵”,近几年来,还获得省市级以上各种荣誉20多个,学校现有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35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高级教师80人。

我校位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中区,辖区内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如:有对于考证兴化名邦、荔城古城有一定价值的古礁楼,有中共地下党工作过的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规模大、商品权、设施设备好的大型商场、这些基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另外,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校本课程中校本教材内容的研究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以音乐切入的综合艺术课程的内容研究” ――校本课程中校本教材内容的研究 当阳市干溪中学课题组内容提要: 本课题是由我校作为实验基地,组织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组织领导、实验、评价、矫正、总结,由宜昌市教研中心音美教研员廖应文、钟维斌老师,当阳市教研室郑来安老师具体指导,并获得宜昌市教研中心立项的一个课题。经过三年多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初步构建了综合性艺术教学体系:从组织实施体系看,从校长室→中层管理→教师→学生,从确定课题研究领导班子,课题研究小组,由部分学科在实验班级试点,再推广到全校其他学科和班级。构建了有利于发展学生艺术潜能和创造性学习的综合性艺术教学体系。具体以校本教材、案例、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关键词:综合艺术课程校本教材 一、课题提出 艺术文化所包涵的内容极其广博,她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凝聚了人类的智能、才能、天赋、人格、情感等。现代教育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功能,单靠传统的音乐或美术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音乐、美术教学由于分科过细,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今,课程的综合化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致方向。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美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问题,尤其是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主要局限于音乐的辅助价值和娱乐作用,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审美价值和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从而将音乐教育的目标简单地等同或低于其他课程目标,要么不重视,要么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没有很好地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音乐兴趣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上述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必然导致音乐审美教育艺术性的丧失,也使其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校本教材编写计划结构模板

牡丹区技工学校 2014-2015年度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传统教材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操作实践为辅,学生学习内容严重偏离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次所编写的校本教材一改以往传统模式,更注重与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的指导,以指导书,工作页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获得咨询及学习方法的媒介,更多的以学生作为主体,注重指导实践,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指引和启发下,配合以教师的指导,获得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学校,企业无缝对接,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 一、校本教材编写科目: 本次编写的校本教材主要有以下科目: 1、《数控车工技能训练》 2、《车工工艺技能训练》 二、校本教材编写小组领导成员: 为了保证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学校特成立编写领导小组。徐明成任组长,李旭元、刘飞任副组长,每门教材的主编为成员。组长、副组长负责全部教材的审核工作,主编负责本门教材编写内容的具体分工、质量审查。 主编人员名单: 1、《》××× 2、《》××× 3、《》×××

参编人员名单: 三、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参考2013-2014年度校本教材的编写情况,特制定以下计划: 2014.07.03:请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数控车工技能训练》和《车工工艺技能训练》校本教材内容如何服务于企业生产。 2014.07.05 - 2014.08.30:制定《数控车工技能训练》和《车工工艺技能训练》校本教材初稿。 2014.09.01 - 2014.09.10:制定《数控车工技能训练》和《车工工艺技能训练》校本教材定稿。 2014.09.15:数控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讨论《数控车工技能训练》和《车工工艺技能训练》校本教材审稿 2014.11:《数控车工技能训练》和《车工工艺技能训练》校本教材实施验证性公开课 2014.12.08:验收《数控车工技能训练》和《车工工艺技能训练》校本教材 2014.12.20:出版《数控车工技能训练》和《车工工艺技能训练》校本教材 菏泽市牡丹区技工学校 2014年7月3日

小学校本课程计划

小学校本课程计划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一):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群众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状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状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务必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校本研究

如火如荼的校本研究 有一次学生指着课程表上的校本课程问我:“老师,校本是什么课啊?”我顿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向同学们解释,只好敷衍过去。课后我迅速查阅资料才明白,原来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我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爱,让平凡走向杰出!围绕这个核心价值观,我们自己开发了校本教材。围绕爱的六个维度,确立每个年级的主题是:明礼、感恩、修慧、责任、尊重、了解。并将之纳入课表。而校本课程是建立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的。 那什么是校本研究呢?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听说过这个名词,但是却不了解也没有用心研究过到底什么才是校本研究。自己也只是按照学校的安排完成备课、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听课、评课、集体教研等任务。似乎并没有与研究联系起来,各部分似乎的独立的。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学习,我终于清楚的明白了,一个学校的校本研究主题是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结合学校学生实情与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以及为了解决教师教学困惑而确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下是我对校本研究的一点看法: 校本研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并肩作战”的集体活动。学校的每位老师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文明有礼、心怀感恩、博学修慧、承担责任、学会尊重、善于了解的优秀少年而进行的长期的有效的研究。 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自身专业的水平,在彭教授的引领下,我们采用“一三五互动式”教学模式,每位老师坚持每月一次公开课。课前我们在年级组内认真备课,讨论重难点,每位同事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不断的修改,把课备好。课上老师大胆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年级组内的老师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课后我们认真评课,吸取别人课堂上的精彩之处,不 足的地方我们提出好的建议并改正。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我们还要学会反思,对于课堂生成性资源引导的反思,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反思等等。养成一课一反思,一日一反思,一周一反思的自觉反思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这样的教学活动打破了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的局限,真正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从他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还有我们的“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教师技能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都促进了我们教师的快速成长。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每位教师每月一本书,从书中我们不断的吸收养料,用学习来充实自己并把有用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我们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一个科目,例如:画画、写字,舞蹈等提高自己的才艺。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