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癌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

肝癌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

肝癌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
肝癌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

肝癌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陈敏华

全球原发性肝癌(HCC) 50%以上发生在中国,是癌症中的第二号杀手。近年来肝癌治疗

总体水平有了提高,除了早期诊断率、外科手术方法技术的提高外,新的治疗技术应用在肝癌

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发展迅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已被广泛接受。美国2008年版NCCN有关HCC临床实

践指南,已确定RFA与手术同样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我国肝癌患者就诊时以中晚期癌

为多,肿瘤大,临床上常见的非手术适应证患者行RFA治疗同样难度大、风险高。尤对较大肿瘤、邻近周围脏器肿瘤及富血供肿瘤三大难题,需建立规范化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并重视影像

指导下治疗。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精心整理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改进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各种并发症,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 1.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肿瘤射频消融设备系统,目前医疗市场上主要包括有Cool-tipRFSystem(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RitaSystem(锐达射频肝癌治疗系统)、RadioTherapeuticsSystem(多弹头射频肿瘤治疗系统)等;射频消融治疗仪的部件包括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

板,主要的电极有:①中空冷却电极;②展开式多钩电极;③灌注电极;④脉冲电极等。 2.具备存放肿瘤射频消融设备专用房间和射频治疗针及配件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具备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及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并具备用于评估局部疗效的对比增强影像检查技术条件。 二、人员基本要求 有至少2名具有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有经过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一)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本

院注册医师。 2.经过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肿瘤射频消融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申请独立进行B超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技术操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肿瘤诊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必须经过B超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技术培训,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完成, 引 握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判断,决定综合治疗方案。 (二)由具有相应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实施,并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家属告知治疗目的、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有何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有何区别 导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微创手术被医学家们发明出来,不仅成功几率高而且对人体的伤害也较小。比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微创手术被医学家们发明出来,不仅成功几率高而且对人体的伤害也较小。比如治疗肝癌的手术就有很多种,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较为常用,那么该选取何种手术呢?先来看看两者的区别吧。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均属于物理热消融范畴,两者物理原理有所不同,但均是通过超声或ct引导下将电极准确插入肿瘤内,当电极工作时,通过一定时间和功率,使电极产生100度以上高温,当瘤体内温度达到一定时,蛋白质就会变性,40~50度就能变性,60度以上就会凝固坏死,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通过高压电流,在高压电流作用下,肿瘤体内极性分子会高速运转,产生热量达到杀死肿瘤细胞作用;而微波消融是通过电极发出微波(有点类似家用微波炉),通过电压改变瘤体内水分子的极性,形成交变电场产热而起到杀灭作用。 肝癌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均属于微创治疗,但微波相对射频有以下特点:一、热效率更高。射频升温慢,对于大肿瘤,热效应会特别慢,有可能瘤体内温度不能达到目标温度,热量就吸收了;如果肿瘤在血管旁边,血流也会很快带走热量,即“热沉效应”。而微波升温快,抗热沉效应好。二、微波升温快,消融范围比较大,手术时间也更短,更适合年老体弱病人。但同时,如果肿瘤临近胃肠道、胆囊旁等位置,微波消融需慎重。三、微波不需使用正负极产生电流,避免对电生理的影响,如对起搏器的影响,不使用电极板,避免皮肤灼伤(但目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7-12-25T13:34:09.4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1期作者:李小梅[导读] 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为在CT、超声等影响技术的导引下,将针状或多针状电极直接刺入病人的肿瘤部位。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肝癌是人类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病死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受肿瘤的部位、大小、数量、肿瘤来源、肿瘤进展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约30%的肝癌患者可行手术切除,70% 的患者只能采取非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术(RFA)是对不宜手术或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特别是肿瘤直径≤3cm)患者实施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微创、简便、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患者对此了解不多,易产生恐惧感。RFA 是一项新兴技术,其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本文分析了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关键词:射频消融;肝癌;护理 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为在CT、超声等影响技术的导引下,将针状或多针状电极直接刺入病人的肿瘤部位,将射频消融仪与电极连接并发射高频电能,可产生120度热能,破坏肿瘤细胞,当肿瘤细胞内温度达50度以上时,肿瘤细胞蛋白质变性,细胞膜双脂质膜溶解导致细胞结构改变。射频消融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认可,减少了肿瘤病人的治疗痛苦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62 例,男39 例,女23 例;年龄34 ~ 68 岁,平均51 岁。 2.护理方法。一是术前护理。肝癌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情和病史,然后进行术前肝肾功能、血常规和电解质等常规检查,通过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出患者的肝脏功能和手术耐受程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肝脏B 超和CT 检查,以此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在术前30min,要给患者肌肉注射阿托品,避免患者在术中出现副交感神经反射亢进的临床表现。二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不仅是一座拉近护患之间的友谊桥,也是患者对新生活憧憬的起点,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良方。由于肝癌患者具有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并伴有手术效果担忧等心情,因此射频消融术治疗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这时的心理指导要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交流技巧,善于察言观色,学会换位思考,有效地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前还要向患者缓慢、详细、耐心地讲解肝癌和射频消融术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另外,可以向患者介绍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肝癌成功的范例,让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此外,事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认识到肝癌具有致死率高的特点,意识到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该病的重要意义,给予患者极大的鼓励,使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三是术中护理。在射频消融术中,要详细地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电图、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和吸氧等,同时要密切地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腹部体征,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和出冷汗等现象时,要加快补液,防止出现腹腔内出血的现象。此外,要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或平卧位的合适体位,利于手术操作。四是术后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完成后,患者要通过加压包扎穿刺点,避免穿刺点出现出血现象。在射频消融术后,还需要详细地检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和心率的变化,密切地观察腹部体征;患者要保持绝对地卧床休息,可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的姿势,同时还需要禁食6h,如果患者在6h后没有出现明显地腹痛或呕吐,可以给予患者半流质的食物。此外,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需要给予常规吸氧1 ~ 2d,补液、护肝的治疗,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一般为12 ~ 24h。五是并发症护理。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发热、疼痛、出血和肝功能异常。一般在术后第2天,由于患者自身会对肿瘤坏死的细胞进行吸收,而引起发热症状的出现,如果患者是低热症状,那么可以叮嘱患者多用温水擦浴或多喝热水;如果患者体温大于38℃,要给予解热药物,降低患者的体温。由于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治疗机制是通过电磁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的温度升高而凝固坏死,但是热效应也会使肝包膜膨胀而引起胀痛,其疼痛程度主要和肿瘤的位置、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的耐受程度等有关,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和持续时间,必要时可以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除此之外,要密切地观察患者手术的穿刺部位是否有血渗出,同时要观察患者是否有腹腔内出血,如果患者出现腹部肌肉紧张、腹式呼吸消失等腹腔内出血的现象,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并给予止血药物。射频消融术除了对肝癌细胞有杀伤力外,还对正常的肝组织有损伤。由于坏死的组织吸收使肝脏的负担加重,因此术后常常出现一过性肝功能障碍,因此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清蛋白和护肝药,同时对肝功能和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定期复查。 二、结果 经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及护理后,有效56 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 32%。 三、讨论 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射频消融术逐渐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且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多项研究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时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护理干预不同于常规护理,是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预订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护师可根据护理诊断的特点、护理研究成果、患者功能康复的潜力、患者和护师本身的能力确定护理干预措施。有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境,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而控制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密切地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和腹部体征,确保手术正常进行;通过术后进行加压包扎穿刺点,避免穿刺点出现出血。本文对肝癌患者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通过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肝癌的病死率,而且恢复了患者对生活的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肝癌射频治疗有微创小、无需开刀、患者痛苦较少、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可多次重复等特点,目前射频消融术已经是临床治疗脏器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并发症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患者的康复起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32-433.

肝癌射频消融适应症

肝癌射频消融适应症 射频消融可通过开腹术中直视下、腹腔镜直视下或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等三种途径之一进行。应在超声监测指导下行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根据肿瘤大小、病灶多少、肿瘤位置及与原发肿瘤的关系确定射频参数,包括射频点的选择、射频范围、射频次数和持续时间。对于肿瘤仅局限于肝脏,多采用B 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 (一)肝肿瘤射频消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适应证 患者一般情况:(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功能状态良好,或仅有轻度损害;(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A级或B级。 局部情况:(1)<5cm的单个肿瘤,无手术指征或估计手术困难、疗效欠佳的原发性肝癌。(2)癌灶在5个以内,肿瘤直径小于5cm,伴有严重的肝硬化,全肝体积明显缩小;(3)肝切除术后近期复发的肝癌,不适宜或患者不愿接受再次肝切除者。(4)对于无手术指征的大肝癌,应先予肝动脉化疗栓塞,再行PRFA。 2. 经腹腔镜应用适应证 主要用于经皮治疗有困难者,包括:(1)肝癌靠近膈顶部,经皮治疗易损伤膈肌;(2)肝癌靠近肝脏面, 经皮治疗易损伤邻近的胃肠等脏器;(3)肝癌靠近胆囊, 经皮治疗易损伤胆囊。 3.术中应用适应证与禁忌证 主要用于经皮经腹腔镜治疗有困难者,(1)疑肿瘤切缘有癌细胞残留者,可对残肝断面进行局部消融治疗;(2)主要病灶切除后,对术中B超检查发现的肝内残余灶进行局部消融治疗,既减少了癌残留使治疗更彻底,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正常肝组织;(3)术中对不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行局部消融治疗,达到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或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再联合应用局部消融治疗。 禁忌证:(1)肝功能为Child-Pugh C。(2)严重出血倾向。 (3)有腹水。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改进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各种并发症,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不包括微波、激光、超声、高频电灼、冷冻等其他消融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1.此项技术限定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进行,并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诊疗科目。 2.申请单位必须具有独立开展胃肠外科手术、肝胆外科手术、胸外科普胸手术、CT或B超等医学影像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肺穿刺活检等技术的能力。 (二)设备基本要求 1.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肿瘤射频消融设备系统,目前医疗市场上主要包括有Cool-tip RF System(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Rita System(锐达射频肝癌治疗系统)、Radio

Therapeutics System(多弹头射频肿瘤治疗系统)等;射频消融治疗仪的部件包括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板,主要的电极有:①中空冷却电极;②展开式多钩电极;③灌注电极;④脉冲电极等。 2.具备存放肿瘤射频消融设备专用房间和射频治疗针及配件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具备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及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并具备用于评估局部疗效的对比增强影像检查技术条件。 4.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在消融过程中能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开展开放手术中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尚需具备手术中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 6.开展腹腔镜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尚需具备腹腔镜检查及治疗设备,具备医学影像图文管理系统;具备存放腹腔镜及配件的专用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7.具备开展肿瘤手术所需手术室条件,如麻醉监护系统、其他相应的仪器及设备等。 8.具备与开展该技术相应的手术室用房等设施条件,消毒和无菌条件应符合相应管理标准。

经皮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全文)

经皮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全文) 一、概述 局部消融是治疗肝脏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物理消融及化学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目前常用的物理消融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应用频率<30 MHz的电磁波(通常在375—500 kHz 之间)所产生的电磁热能造成组织凝固坏死.达到灭活肿瘤的目的。治疗途径有经皮、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3种。经皮RFA是在影像引导下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影像引导方式包括x线透视、超声、CT和MRI等,具有微创、相对安全、疗效确切、可重复应用等优点,是不适合外科切除或肝移植的早期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对不适合外科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及肝脏转移癌,RFA也是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另外,RFA也可应用于肝脏良性实体肿瘤的消融治疗。经皮肝脏肿瘤RFA虽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但也存在潜在的治疗风险,甚至有可能产生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了更好地规范操作技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人学组特制订此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 二、影像引导 x线透视、超声、CT和MRI等均可用于经皮肝脏肿瘤RFA治疗的引导及监控,目前多应用超声和CT引导及监控,不推荐x线透视引导。

1.X线透视引导:X线透视引导穿刺定位,需结合术前动脉化疗栓塞或动脉栓塞 (transe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0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CE或TAE),通过碘化油标记肿瘤后再行RFA治疗。缺点是术中难以评估消融效果.操作者及患者均受到一定剂量的X线辐射。 2.超声引导:超声引导的优点是实时引导穿刺,操作简单;可根据消融过程中产生的一过性高回声区评估肿瘤损毁大概范围;超声造影还可即刻评价肿瘤的灭活情况。超声引导的缺点是影像引导存在盲区:图像质量易受消融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伪影干扰,影响下一位点的消融治疗。应用超声与CT或超声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纯超声引导的不足。 3.CT引导:CT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进针路径、射频电极针与肿瘤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定位精准,无盲区;可根据消融后组织坏死产生的低密度区评价肿瘤损毁的大概范围,井可应用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灭活情况。缺点是穿刺存在一定盲目性,进针过程不能实时引导,常需反复穿刺、扫描;此外,患者受到一定剂量的x线辐射。 4.MRI引导旧J:MRI引导的优点是软组织对比度及空间分辨率较高,肿瘤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清晰、定位精准;可任意平面成像,有利于选择最佳进针路径;无X线辐射;能实时监测消融区温度场变化,评价肿瘤损毁的大概范围。MRI引导的缺点主要是需使用磁兼容器械,价格相对较高。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对比分析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3T14:01:39.3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8期作者:李攀峰 [导读] 原发性肝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并且与女性相比。 (衡阳市中心医院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运用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而观察组则运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传统手术;射频消融术 原发性肝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并且与女性相比,男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肝大、腹胀、消瘦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其远期生存率不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当前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肝动脉栓塞化疗、手术切除以及射频消融术等,其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本文对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运用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肿瘤直径(3.2±1.4)cm,年龄(62.6±5.3)岁,12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Child-Pugh分级:18例为A级、14例为B级,其中10例合并肝硬化;观察组肿瘤直径(3.3±1.5)cm,年龄(62.8±5.4)岁,11例为女性、21例为男性,Child-Pugh分级:19例为A级、13例为B级,其中12例合并肝硬化。两组的肝功能分级、年龄等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切除术,即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选择右肋缘下作为手术入路,作一个斜切口,对腹腔进行探查,查看大网膜周围有无转移性结节、有无腹水等,了解肝硬化程度和肝脏病变范围,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行B超探查。手术的过程中,如果需要阻断肝门,应该对肝蒂阻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一般为10-20min/次,并且将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作为基本依据,行局部切除或肝段、半肝切除术,对肝断面进行彻底止血后,对小胆管进行结扎,同时将腹腔引流管放置在肝脏断面,结束手术。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行射频消融术,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后,在CT或B超的直视下进针,对于直径>3cm的肿瘤,采用多极针多次或者多点单次消融;对于<3cm的肿瘤,则采用单针穿刺单点消融,将肿瘤大小作为基本依据,确定治疗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病灶较大的患者,应该进行多角度多位点反复消融,并且扩展消融范围至正常组织0.5-1.0cm,预防肿瘤转移或复发。 1.3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治疗效果:①显效。经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完全坏死,且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经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增强无强化、呈低密度,且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病灶周围出现“快进快出”特征,且症状变化不明显。同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胸水、低钾血症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为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中期或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5年生存率较低,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1]。虽然肝部分切除

肝癌射频消融术

肝癌射频消融术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按常规手术皮肤的准备。 2、射频消融治疗前6h禁食。 3、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步骤,基本方法,安全性和必要性。 二、术后护理 1、术区护理: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血肿、触痛等情况,由于射频消融术是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穿刺导管粗而长,穿刺口较大,故拔管后若压迫止血部位不当或压迫不彻底,过早活动均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返回病房后应取平卧位,患肢伸直,压迫穿刺部位24小时,肢体制动24小时,48~7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2、严密监护:心电监护48~72小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及休克,射频消融的病人偶尔在术后数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因此要特别注意心律、心率的变化。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由于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心脏填塞、房室传导阻滞、气胸等,因此要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心悸、咳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救治,保证手术成功率。 4、高热护理(1)在发热期间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使患者感觉舒适,增加食欲,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2)寒战时注意保暖,减少患者的不适感。(3)出汗多时要注意及时更换衣物,及时擦干皮肤,避免受凉。(4)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必要时遵医嘱补液治疗。 5、心理护理:要多次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该手术复发的几率很小,术后可改善生活质量,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彻底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担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少数患者在术中放电时有胸或背疼痛,术后也出现类似的疼痛,护士要向患者解释发作的诱因,教会患者疼痛时自我护理的方法,如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等,告知病人很快会消失的。 6、生活护理: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粗纤维、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生活护理,平卧时正确使用便器,以免排便时因体位不当或便秘导致局部出血。

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发表时间:2010-01-12T13:40:35.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黄晓春余溪华 [导读]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RFA)、微波、激光、等方法不断涌现。 黄晓春余溪华 (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外科江西修水 332400)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044-03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较多。但由于种种原因,能行手术的病人还不到20%。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RFA)、微波、激光、等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射频消融,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和效果直观可靠,近年倍受关注,本文就对该方法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1 射频肝癌原位灭活的原理 射频(Radiofrequency,RF)是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由射频发生器产生。射频组织灭活(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射频电流从插入电极末端的未绝缘部分向周围组织发射,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引起周围局部组织中离子振动,相互磨擦产热(称为电阻产热),使局部温度增高,从而发挥治疗作用。RFA可在以下几方面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1. 高温直接杀灭肿瘤细胞;2. 高温影响肿瘤细胞质膜的相变及流动性,从而影响质膜的各种功能;3.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减少或阻断肿瘤血供,防止肿瘤转移;4.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坏死肿瘤组织可作为肿瘤灭活瘤苗,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1]。 2 常用RFA设备及其疗效评价 自从Rossi[2]等1993年首先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报道了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肝癌的经验, 认为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后,目前已经有很多种射频治疗设备上市,较广泛的大概有以下四种: 2.1 RF2000TM(美国Radiotherapeutics公司) 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一种肝癌射频消融设备,由射频发生仪(功率90瓦特)、电脑控制系统和EVB射频电极针组成。10个微电极在肿瘤内张开如锚状, 连接RF2000TM射频仪,在电脑程序控制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2.2 RITA (美国RITA公司) RITA射频刀的基本原理是将直径仅2毫米的射频电极经皮穿刺进入肿瘤组织并呈星状展开9根小电极“锁定”肿瘤,直径可达5厘米.通过发射460千赫兹的射频波,使肿瘤组织中离子产生振荡发热,从而达到彻底灭活肿瘤的目的。美国学者Berber E等报道使用该设备在星状展开时为5厘米的射频针能达到5.6+/-0.2厘米直径的组织毁损范围[3]。 2.3 cooled-tip- triple-cluster needle RFA(美国Radionics公司) 该设备是由一个能产生最大200W功率的射频发生器和一个17-G的三个冷却集束针组成的电极,该电极能持续灌注冷盐水,从而使电极能在射频治疗过程中保持低于25℃的针尖温度,防止过热后针周炭化,从而达到更大的组织毁损范围.美国的Iannitti DA1998年到2001年共治疗123个病人168个肿瘤,直径平均为5.2厘米,取得了良好的完全毁损率和治疗效果[4]。 2.4 Hitt治疗仪(德国Berchtold Elektrotom公司) 由一个最大功率为60W的射频发生装置,一个能够根据外周阻抗自动调节的灌注泵和一个14-G单针电极组成。电极上有三组共六个侧孔,各组之间相距120度.可以从三个不同方向灌注盐水和各种药物. 德国的Diethard Schmidt等在离体牛肝实验中发现可以达到约5.5厘米的组织毁损范围[5]。 Alban L. Denys等对上述四种射频设备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活体猪肝和离体牛肝中,四种设备的射频毁损体积没有统计学差异,但cooled-tip triple-cluster needle RFA治疗仪(美国Radionics公司)在活体猪肝中产生的毁损更接近椭圆形,体积稍小[6]。 3 RFA治疗肝癌的优势 3.1 RFA治疗小于5厘米特别是小于3厘米的小肝癌的疗效和肝切除术相当,但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和安全性更高。 Elias D等2004年报告在88个病人中行手术和射频消融治疗,发现手术和射频的术后复发率相当,他们认为射频后的肿瘤的复发和肿瘤的直径>3CM及临近大血管有关,同手术一样是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7]。 3.2 并发症少而且比较轻 2003年Livraghi T等对意大利41个协作中心2320个接受射频治疗的患者行荟萃分析。结果:死亡6例(0.3%),其中2例死于肠穿孔后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有1例死于金葡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肿瘤破裂出血、继发于右胆管狭窄的肝功能衰减和不明原因猝死。重要并发症50例(2.2%),主要有腹膜出血、肿瘤细胞种植、肝内脓肿和肠穿孔等,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超过5%,认为肝癌射频治疗是一种并发症少而轻、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8]。 3.3 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德国学者WissniowskiTT等在荷VX2肝癌家兔模型中发现射频治疗能诱发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而且导致隐匿性肿瘤抗原的暴露,从而产生抗肿瘤免疫,提高疗效[9]。国内汪东文等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及sIL-2R 的改变,发现肝癌组患者治疗前 CD+3和CD+4降低,CD+8和sIL-2R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癌组患者治疗后C+3和CD+4升高,CD+3和sIL-2R 降低,CD+4/CD+8比值增高,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10]。 4 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和改进措施 4.1 射频消融设备的欠缺 初期传统单极射频针产生的凝固坏死区最大仅达到1. 6厘米, 尽管增加射频能量亦不能产生更大的坏死范围, 因为能量提高引起组织在电极周围炭化, 大大增加电极周围组织的阻抗, 而降低射频能量的释放, 降低热能的传导性及对肿瘤的固化坏死能力。经过近十余年来的设备改进,现在出现了如上所述的RF2000 TM、RITA、Cooled-tip triple-cluster needle和HITT等治疗设备,但目前的治疗设备射频范围一般都在6厘米以内,而且毁损的形状往往不规则,很难和肝癌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相匹配[3-5]。所以进一步改进治疗设备,仍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4.2 射频范围偏小 一般适合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肿瘤,疗效最好的是肿瘤直径小于3cm。针对这一缺陷,人们通过与TACE及PEI联合,双相加热,改进布针方法(如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和多针穿刺多点治疗等)经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证明,可以增大射频毁损范围,减少复发率,对于大于5厘米的肿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有何区别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有何区别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均属于物理热消融范畴,两者物理原理有所不同,但均是通过超声或ct引导下将电极准确插入肿瘤内,当电极工作时,通过一定时间和功率,使电极产生100度以上高温,当瘤体内温度达到一定时,蛋白质就会变性,40~50度就能变性,60度以上就会凝固坏死,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通过高压电流,在高压电流作用下,肿瘤体内极性分子会高速运转,产生热量达到杀死肿瘤细胞作用;而微波消融是通过电极发出微波(有点类似家用微波炉),通过电压改变瘤体内水分子的极性,形成交变电场产热而起到杀灭作用。 肝癌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均属于微创治疗,但微波相对射频有以下特点:一、热效率更高。射频升温慢,对于大肿瘤,热效应会特别慢,有可能瘤体内温度不能达到目标温度,热量就吸收了;如果肿瘤在血管旁边,血流也会很快带走热量,即“热沉效应”。而微波升温快,抗热沉效应好。二、微波升温快,消融范围比较大,手术时间也更短,更适合年老体弱病人。但同时,如果肿瘤临近胃肠道、胆囊旁等位置,微波消融需慎重。三、微波不需使用正负极产生电流,避免对电生理的影响,如对起搏器的影响,不使用电极板,避免皮肤灼伤(但目前已有厂家提高工艺,使用双极射频针,无需使用电极板)。四、微波消融设备是国内首创,耗材价格相对低廉,可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总之,不论是肝癌微波消融或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类似,肿瘤原位灭活率两者无明显差异,治疗安全、副作用少,应针对不同肿瘤大小、部位等情况,综合评估,灵活选用不同消融方案。 怎么说呢,毕竟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都是国内先进的用于治疗肝癌的医疗手术,治疗效果肯定相差不大。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考虑的因素肯定不一样,一般都是会考虑手术费用吧,当然还要看病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不能接受微波消融术,那就只能选择比较贵的射频消融术啦。

肝癌射频消融术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按常规手术皮肤的准备。 2、射频消融治疗前6 h禁食。 3、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步骤,基本方法,安全性和必要性。 二、术后护理 1、术区护理: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血肿、触痛等情况,由于射频消融术是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穿刺导管粗而长,穿刺口较大,故拔管后若压迫止血部位不当或压迫不彻底,过早活动均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返回病房后应取平卧位,患肢伸直,压迫穿刺部位24小时,肢体制动24小时,48~7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2、严密监护:心电监护 48~72小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及休克,射频消融的病人偶尔在术后数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因此要特别注意心律、心率的变化。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由于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心脏填塞、房室传导阻滞、气胸等,因此要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心悸、咳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救治,保证手术成功率。 4、高热护理(1)在发热期间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

维生素饮食,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使患者感觉舒适,增加食欲,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2)寒战时注意保暖,减少患者的不适感。(3)出汗多时要注意及时更换衣物,及时擦干皮肤,避免受凉。(4)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必要时遵医嘱补液治疗。 5、心理护理:要多次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该手术复发的几率很小,术后可改善生活质量,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彻底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担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少数患者在术中放电时有胸或背疼痛,术后也出现类似的疼痛,护士要向患者解释发作的诱因,教会患者疼痛时自我护理的方法,如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等,告知病人很快会消失的。 6、生活护理: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粗纤维、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生活护理,平卧时正确使用便器,以免排便时因体位不当或便秘导致局部出血。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经皮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经皮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一、概述 局部消融是治疗肝脏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物理消融及化学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目前常用的物理消融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应用频率<30 MHz 的电磁波(通常在 375-500 kHz 之间)所产生的电磁热能造成组织凝固坏死,达到灭活肿瘤的目的。治疗途径有经皮、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 3 种。经皮 RFA 是在影像引导下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影像引导方式包 括 X 线透视、超声、CT 和 MRI等,具有微创、相对安全、疗效确切、可重复应用等优点,是不适合外科切除或肝移植的早期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对不适合外科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及肝脏转移癌,RFA 也是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另外,RFA 也可应用于肝脏良性实体肿瘤的消融治疗。经皮肝脏肿瘤 RFA 虽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但也存在潜在的治疗风险,甚至有可能产生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了更好地规范操作技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特制订此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 二、影像引导 X 线透视、超声、CT 和 MRI 等均可用于经皮肝脏肿瘤 RFA 治疗的引导及监控,目前多应用超声和 CT 引导及监控,不推荐 X 线透视引导。 1.X 线透视引导:X 线透视引导穿刺定位,需结合术前动脉化疗栓塞或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o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CE 或 TAE),通过碘化油标记肿瘤后再行RFA 治疗。缺点是术中难以评估消融效果,操作者及患者均受到一定剂量的 X 线辐射。 2. 超声引导:超声引导的优点是实时引导穿刺,操作简单;可根据消融过程中产生的一过性高回声区评估肿瘤损毁大概范围;超声造影还可即刻评价肿瘤的灭活情况。超声引导的缺点是影像引导存在盲区:图像质量易受消融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伪影干扰,影响下一位点的消融治疗。应用超声与 CT 或超声与 MRI 影像融合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纯超声引导的不足。 3.CT 引导:CT 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进针路径、射频电极针与肿瘤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定位精准,无盲区;可根据消融后组织坏死产生的低密度区评价肿瘤损毁的大概范围,井可应用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灭活情况。缺点是穿刺存在一定盲目性,进针过程不能实时引导,常需反复穿刺、扫描;此外,患者受到一定剂量的X 线辐射。 4.MRI 引导:MRI 引导的优点是软组织对比度及空间分辨率较高,肿瘤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清晰、定位精准;可任意平面成像,有利于选择最佳进针路径;

肝癌射频消融资料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材料 以1908年Beer经尿道射频消融治疗膀胱癌为开端,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已成功用于多种实体脏肿瘤的治疗。1990年Rossi和McGaban等首先提出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有可能通过射频消融达到根治,而可张开式射频电极的应用则使射频消融发生质的飞跃。90年代末我国少数几家医院引入肿瘤射频消融技术,截至目前己在上百家医院得以应用。射频消融以其卓越的治疗效果和微小的局部创伤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方向和未来。 一、射频消融的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组织,射频电极发出400kHz的频率波,肿瘤组织中的极性分子和离子以与射频电流频率相同的速率高速运动震荡产生摩擦热,并传导至邻近组织,使得肿瘤组织内部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因而射频消融的热量来源于电极周围组织而非电极本身。(常用的射频消融主机、射频电极及治疗模型分别见图1-2 ) 多针电极 单针电极 射频主机 (图1、射频主机、射频电极)

(图2、射频消融治疗模式图) 一般情况下,42℃时细胞即已发生热损伤。如果温度增至45℃并持续3 ~50小时,细胞将发生进展性变性。随着温度增加,细胞产生不可逆破坏的时间发生指数性缩短。>60℃时,蛋白发生瞬间凝固,造成细胞死亡。>100℃可引起组织内水分沸腾、蒸发直至碳化。 从根本上看,射频消融引起的病灶坏死不同于经典的“坏死”。射频消融期间80℃~110℃的温度可使电极附近组织直接凝固,其构成了射频消融灶的主体。受到热能影响的生命结构,尤其胞质性酶蛋白均会发生瞬间凝固。这种热能诱导的结构变性和酶蛋白功能失活决定了射频消融不可能发生经典坏死所具备的进行性酶性组织破坏或细胞降解。显微镜下,射频消融灶切面由中心向外周呈现五条沿温度倾斜曲线发生的组织损伤反应带:A带—电极穿刺针道,周围高度产热造成的碳化或蒸发中心;B带和C带—中度产热造成的肿瘤或肿瘤旁组织苍白或红褐色凝固坏死带;D带—微热造成的边缘清晰的淡红色或棕色出血带;E带—微热造成的外层水肿带。一般可根据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的特征性改变确认射频消融灶的中心区(A带)和两个外层区(D带和E带)。中间凝固区(B带和C 带)则组成了消融灶的主体部分。 目前高热杀灭肿瘤细胞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抑制DNA复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Mondovi发现Novikoff肝癌细胞在43℃孵育2小时,3H胸腺嘧啶、2H脲嘧啶和12C氨基酸等前躯体合成DNA、RNA和蛋白质明显降低,抑制率为0.5%~12%,以同样条件孵育正常肝细胞则无类似效应。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 管理规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改进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各种并发症,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不包括微波、激光、超声、高频电灼、冷冻等其他消融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1.此项技术限定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进行,并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诊疗科目。 2.申请单位必须具有独立开展胃肠外科手术、肝胆外科手术、胸外科普胸手术、CT或B超等医学影像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肺穿刺活检等技术的能力。 (二)设备基本要求 1.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肿瘤射频消融设备系统,目前医疗市场上主要包括有Cool-tipRFSystem(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

疗系统)、RitaSystem(锐达射频肝癌治疗系统)、RadioTherapeuticsSystem(多弹头射频肿瘤治疗系统)等;射频消融治疗仪的部件包括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板,主要的电极有:①中空冷却电极;②展开式多钩电极;③灌注电极;④脉冲电极等。 2.具备存放肿瘤射频消融设备专用房间和射频治疗针及配件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具备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及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并具备用于评估局部疗效的对比增强影像检查技术条件。 4.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在消融过程中能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开展开放手术中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尚需具备手术中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 6.开展腹腔镜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尚需具备腹腔镜检查及治疗设备,具备医学影像图文管理系统;具备存放腹腔镜及配件的专用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7.具备开展肿瘤手术所需手术室条件,如麻醉监护系统、其他相应的仪器及设备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