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景观规划原理

景观规划原理

景观规划原理
景观规划原理

景观规划原理

一、选择

1、中央公园的设计师:F.L.奥姆斯特德卡尔弗特.沃克斯

2、景观设计学谁提出:格罗皮乌斯和英国唐纳德引入思想J.Rose,D.Kiley,G.Eckbo等人发起“哈佛革命”宣告了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诞生。莱普顿?

3、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主题

4、评价一个设计作品的关键:

5、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6、城市绿地系统分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

7、视觉、视距最佳视角:一般平视景观的情况下,水平视角不超45°,垂直视角不超过30°

8、新建小区绿地率的上限下限:多层建筑可绿化面积约50%下限,低层建筑约35%下限

9、就高造山、就低挖湖是:因地制宜

10、诗词早春描写:柳树

11、专项规划,绿地图纸文件必须表达什么内容:

12、专项规划五大类用地:与主要功能排斥的功能是否在其中(如休闲娱乐是否可以在XX中)

13、公园的几项用地指标、4项用地比例关系(重要的是道路和绿地),控制线不得大于:

14、台阶的合理高度:

15、规范中的符号:

16、公园一般道路宽度:1.2—2.4m?

二、名词解释

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空间是由正空间的实体与负空间的;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去体会空间的存在。在景观设计学中称为“布局”。

场所:是以空间为载体,以人的行为为内容,以事物为媒介的非严格限定的空间区域。

领域:源于生物学的概念,是个体、群体使用和独占的一个区域界线,还包含了关于空间问题的心里概念,代表了占有者的态度和区域占有者的准备状态。

空间是通过人的生理感受来限定;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来限定;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

景观:景观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词,它有三重尺度意义上的理解:

(1)作为视觉美学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

(2)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3)景观生态学上的理解,景观是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一个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互相有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个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规划的“三元素”理论:

刘滨谊提出的。理论的核心思想:通过对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的研究,总结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即: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下面这些应该没用)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视线、视距、视域:

视线:看东西时眼睛与目标之间的假想直线。

视距: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游人所在的位置称为观赏点或视点。

视域: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在正常情况下,不转动头部,而能看清景物的经验视域值为:(下面这些应该没用)

1、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倍

2、小型景物约为3倍

3、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

4、如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按宽度、高度的数值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下,水平视角不超45°,垂直视角不超过30°,则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平视、俯视、仰视:

平视景观:平视是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伸向前方,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以舒展的平望出去,使人有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不易疲劳。

平视风景由于与地面垂直的线组在透视上无消失感,故景物的高度效果较少。但不与地面垂直的线组,均有消失感,因而景物的远近深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较强的感染力。

平视景观的布置宜选在视线可以延伸到较远的地方,安静的环境。

俯视景观:游人所长位置视点较高景物多开展在视点的下方,必须低头使中视线与地平线相交,因而垂直地面的线组产生向下的消失感,景物愈低就显得愈小。

过去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俯视景观易有开阔惊险的效果。在形势险峻的高山上,可以俯览深沟峡谷、江河大地,无势可用者可建高楼高塔。

仰视景观:观者中视线上仰,不与地平线平行。与地面垂直的线有向上消失感,故景物的高度方面的感染力较强,易形成雄伟严肃的气氛。但仰视景观,对人的压抑感较强,使游人情绪比较紧张。(可附简图)

绿地率、绿地覆盖率:

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绿地覆盖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100%

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之和/市区面积×100%

(下面这些应该没用)

绿化覆盖率指标计算方法:

1、附属绿地:[树木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用地面积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顷)×总用地面积]+ 草坪(地被)面积

2、道路绿地:[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里)×已绿化道路总长度]+ 草坪(地被)面积

城市绿地率:λg = [(Ag1 + Ag2 + Ag3 + Ag4 )/Ac] x100% 其中:Ac——城市用地面积;

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各种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为城市提供适宜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游憩休闲、社会文化等生态服务功能。

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式)及意义(这个不知道是哪个)

规模与容量是否合理可直接影响着公园的吸引力、服务质量以及其运营与管理

公园利用率V :指利用公园的游人量占公园服务范围内城市居民的比率;

V = 6/7A +2.5/7B + 1/7C

A:每天去公园之游客率,即每周六天都去公园的游客量占公园总游客量的比率;

B:每周去公园2-3次的游客率,即每周去公园2-3次的游客量占公园总游客量的比率;

C:周末才去公园之游客率,即周末去公园的游客量占公园总游客量的比率。

公园最大同时利用率β:指在一天内游客对公园最高的同时使用率。

β=Ph × h/ Pa×全日利用时间

Ph ——最高活动人数(人):指一天内,到公园游憩的最高活动人数。

h ——平均逗留时间(小时):指一般市民平均游玩公园的逗留时间。

Pa ——时段平均人数(人):指公园内各时段内的平均人数(以每小时计算)。

全日利用时间(小时):指市民每天可能利用公园的时间,取12小时(从公园早上6:00开园到18:00关园之时间)。

必要的公园面积S=P·V·β·s/γ

P ——公园的服务人口;V ——公园利用率;β——公园最大同时利用率s ——公园利用者每人之活动面积,随不同类型的公园而有所不同;γ——公园有效面积率。

景观设计构成要素:6类元素在设计中的地位及关系

地形地貌——规划设计的起点

植物要素、建筑要素——两者与地形共同构成了大多数景观的主要结构和空间

铺装、构筑物——用以完善设计,装饰和美化外部空间,弥补地形、建筑等的不足

水——在许多景观中作为装饰和点缀的主要形式

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的比较: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经过在科学与艺术两个方面的拓展与流变,已经发展成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有着自身独特价值。在专业领域、设计元素、设计手法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园林的显著差异。1、领域的拓展2、服务对象的拓展3、专业实践者的拓展,专业实践领域的宽泛使设计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呈现全面与综合的特点4、设计元素的拓展5、设计手法的拓展

道路景观的构成因素及特性:PPT6.3——18

三、简述题6个35分。

1,建筑群体与空间类型的特征:

1.中心开敞空间:中心空间是整个环境的“空间枢纽”,与凹地形具有相同的特性,在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主要的聚集点。这类空间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其中心部位的空旷性。

2.定向开敞空间:在某些特定的空间需要向某些方向留出开口,以便充分利用空间外的景色。种类空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开口不宜过大,另外,种类看见具有流动性,空间内的所有因素在组织时要时刻保持其方向性。

3.直线型空间:此类空间相对狭长、笔直,空间的两端均有开口,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空间的任何一个端点,使其成为重要的观赏位置。

4.组合直线型空间:此线状空间,但比直线空间复杂的多,空间中会出现许多拐角,使整个空间序列产生时隐时现的特征。空间的重点存在于各个拐角处。

2,植物在景观构成中的作用

植物在景观中能充当众多的角色,而并非仅是装饰物。植物的功能作用表现为:

建造功能:1、构成室外空间;2、遮挡不利景观的物体;3、在景观中导向;

环境功能:4、调节光照和风速;5、护坡和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6、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环境的生态质量;

观赏功能:7、充当景观中的视觉焦点;8、统一建筑物的观赏效果。

完善作用:植物通过重现建筑物的形状和块面的方式,或通过延伸建筑物轮廓线至其周围环境的方式,而完善某项设计和为设计提供同意性。

统一作用:植物在环境中充当一条普通的导线,将环境中所有不同的成分从视觉上连接在一起。在室外环境的任何一个特定部位,植物都可以充当恒定因素,将其它杂乱的景色统一起来。城市道路:以规整划一的行道树作为连线,串联街道中的其它物质元素。

强调与识别作用:植物一其截然不同的形状、大小、色彩或与周围其它物质不同的质地,来吸引人的注意力,在外部环境中突出或强调某些特殊的景物,或帮助指出一个空间中某景物的重要性和位置。

框景作用:通过植物的组合对可见或不可见景物以及对展示景观的空间序列产生直接的影响。

3,人在外部空间中的行为构成(三类)及与环境品质的关系

必要性活动:即人类因为生存需要而必须的活动,活动的发生很少受物质构成的影响,一年四季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进行,与外部环境品质的关系不大,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这一类型的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

选择性活动:诸如饭后散步,周末外出游玩等游憩活动,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类活动一般要求外部环境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它们特别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社交性活动活动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这类活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前两类活动发展而来,产生于各种各样的场所,尤其是向公众开放的空间,因此良好环境品质就能促成社会性活动的发生。

当外部空间的环境质量不理想时,只能发生必要性活动。而当外部空间环境质量好时,必要性活动发生的频率基本不变但时间延长;自发性活动则不仅是频率增加,而且活动时间延长。随着自发性活动水平的提高,社会性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稳定增长。在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4,各类景观设计特点:

街道,道路:景观特点:平面、立面,竖度。动态静态景观

滨水景观:从功能、人性化、生态、艺术等角度阐述设计要点。1滨水与地区和城市的关系2滨水地区共享性3滨水地区开发与城市防洪及环境的保护的关系4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5滨水地区设计的点、线、面结合。

广场:设计三要素。形象(景观)、功能(使用)、环境(生态作用,绿化作用)。

公园: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园林。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

5,绿地系统编制的程序、内容、指标、图

1、8种基本模式。点、环、网、楔形、放射、放射环、带状、指状(附图)

2、规划的内容:

总的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绿地系统。

具体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实际条件与发展前景,确定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原则、总目标。

(2)决定绿地的性质,划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与生活水平、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水平,拟定绿地分期建设的各项指标。

(3)提出绿地调整、充实、改造与提高的设想,划定应控制、保留的绿化用地,制定分期建设与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4)绘制重点公园绿地示意图,制定规划方案,编写设计任务书,以说明绿地的性质、位置环境、布局形式、服务对象和环境容量。

3、工作程序

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一般分为:

1.决定规划的目标和手段

↓←资料调查整理

←资料分析评价

2. 初步方案A、B、C

↓←规划方案比较

←专家评审(规划的论证)

3. 规划图纸及文件的编制

4. 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6,城市滨水带的环境特征:

1、城市滨水区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和人工子系统的交错带,是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敏感度。

2、水中的生物和水边的绿色植物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调节城市环境的物理特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作用。

不同滨水景观的特点:?

景观:景观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词,它有三重尺度意义上的理解:

(1)作为视觉美学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

(2)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3)景观生态学上的理解,景观是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一个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互相有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个生态系统的聚合。

风景:实质上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景物、景感和条件则是构成风景的三类基本要素。

空间的含义:空间是由正空间的实体与负空间的;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去体会空间的存在。空间的概念在园林学中称为布局。

空间是三维的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具有容纳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属性,有具体空间和一般空间两种存在形式。

具体空间:是有具体数量规定的认识对象,是有长、宽、高三维规定的空间体,是一般空间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一般空间:是没有具体数量规定的认识对象,无长、宽、高三维限制的空间体,是具体空间的本质和内容,是存在于具体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之中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

场所:是以空间为载体,以人的行为为内容,以事物为媒介的非严格限定的空间区域。

场所与空间概念相比有两点不同:

1、人是在场所之内的,场所是人的栖息地,场所中的人就是“到场”;而空间强调的是人的外部视觉对象。

2、场所是由更大环境环绕着的,这里说的环境就是文脉,就是特定的历史、文化与意义;而空间概念表达了对环境及历史的漠视。

如作为场所的建筑要与周边景色、城市历史进行对话,作为场所的建筑不仅是某种围合的空间,而且也需是某种文本、符号。场所比空间多的就是这种人性化内容或文化内含。

领域:源于生物学的概念,是个体、群体使用和独占的一个区域界线,还包含了关于空间问题的心理概念,代表了占有者的态度和区域占有者的准备状态。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1领域性具有排他性;2领域性具有控制性;3领域性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在人类水平上的领域性是指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及其所有物的行为习性。

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绿化覆盖率指标计算方法:

1、附属绿地

[树木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用地面积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顷)×总用地面积]+ 草坪(地被)面积2、道路绿地

[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里)×已绿化道路总长度]+ 草坪(地被)面积

城市绿地率:λg = [(Ag1 + Ag2 + Ag3 + Ag4 )/Ac] x100% 其中:Ac——城市用地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Agm = ( Ag1 + Ag2 + Ag3 + Ag4 ) / Np 其中:Np——城市人口数量;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Ag1m = Ag1 / Np

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之和/市区面积×100%

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100%

地形:是地貌的近意词,泛指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即:地表的外观。

地形的功能作用:1它直接联系着众多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外貌直接影响景观的造型和构图的美学特征。2地形的空间感3利用地形控制视线4利用地形排水和创造小气候。用地形控制视线。地形的类型:平坦地形、凸地形、山脊、凹地形、谷地

园林建筑: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井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风景名胜区、公共园林、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休疗园林、纪念性园林、文物古迹园林、庭园、宅园、别墅园上述园林中的建筑成为园林建筑。比起山水植物,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工成分最多。园林建筑对园林景观创造起到积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组织游览路线四个方面。

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

视阈: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在正常情况下,不转动头部,而能看清景物的经验视域值为:

1、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倍

2、小型景物约为3倍

3、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

4、如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按宽度、高度的数值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下,水平视角不超45°,垂直视角不超过30°,则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视距: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

开敞空间: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中所见到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开敞空间中,视线可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视平线向前,视觉不易疲劳。开朗风景,目光宏远,心胸豪放。开敞空间多利用湖面、江滨、海滨、草原以及能登高远望之地进行组织

直线型空间:此类空间相对狭长、笔直,空间的两端均有开口,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空间的任何一个端点,使其成为重要的观赏位置。

组合线型空间:此线状空间,但比直线空间复杂的多,空间中会出现许多拐角,使整个空间序列产生时隐时现的特征。空间的重点存在于各个拐角处。

观赏点: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观赏点或视点。

动态观赏:如同看风景电影,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因人与景物之间相对位移的速度不同,景观效果也不相同。

静态观赏,如同看一幅风景画。

对景物的观赏是先远后近,先群体后个体,先整体后细部,先特殊后普通,先动景后静景

风景视线:

导游线:为游人安排的游览、欣赏风景的路线导游路线一般宜曲不宜直,曲的路线比直的路线富于感染力。

平视景观:平视是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伸向前方,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以舒展的平望出去,使人有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不易疲劳。

平视风景由于与地面垂直的线组在透视上无消失感,故景物的高度效果较少。但不与地面垂直的线组,均

有消失感,因而景物的远近深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较强的感染力。

平视景观的布置宜选在视线可以延伸到较远的地方,安静的环境。

俯视景观:游人所长位置视点较高景物多开展在视点的下方,必须低头使中视线与地平线相交,因而垂直地面的线组产生向下的消失感,景物愈低就显得愈小。

过去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俯视景观易有开阔惊险的效果。在形势险峻的高山上,可以俯览深沟峡谷、江河大地,无势可用者可建高楼高塔。

仰视景观:观者中视线上仰,不与地平线平行。与地面垂直的线有向上消失感,故景物的高度方面的感染力较强,易形成雄伟严肃的气氛。但仰视景观,对人的压抑感较强,使游人情绪比较紧张。

生物多样:

常用的园林构景手段九种:抑景,透景,添景,夹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借景

借景: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借景内容包括:借山水、动植物、建筑等景物;借人为景物;借天文气象景物等。

障景:传统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又称“抑景”。园林风景宜层层展开,引人入胜,最忌一览无余,在空间景物设置上常常欲扬先抑,欲露先藏,障景即为此而设。能够阻隔视线,引导空间方向转换的屏障类景物均称障景,有多种方法:用土山叠石形成屏障,叫“山障”,用丛生树木隔开视线,称“树障”,通过曲折廊院遮挡,引导空间,叫“曲障”。传统园林常在人口处运用障景,洞门前立石峰,辟小院,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用于隔障景物应高过视线,本身也堪观赏,景物前方应留有余地,供游人流连欣赏。景物多采用不对称构图,具有动势,且障而不死,若掩若露,引导游人欲穷内中精妙。障景还可障蔽园中不宜显露的空间景物及不良景观。

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框景: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

漏景: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

城市公园空间规模:

绿地系统规划:

景观规划的“三元素”理论:

代表人物:刘滨谊

理论的核心思想:通过对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的研究,总结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即: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景观规划的“三元素”理论: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人在外部空间中的行为构成(三类)及与环境品质的关系:

必要性活动:(即人类因为生存需要而必须的活动,活动的发生很少受物质构成的影响,一年四季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进行,与外部环境品质的关系不大,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这一类型的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

选择性活动:(诸如饭后散步,周末外出游玩等游憩活动,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类活动一般要求外部环境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它们特别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社交性活动(活动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这类活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前两类活动发展而来,产生于各种各样的场所,尤其是向公众开放的空间,因此良好环境品质就能促成社会性活动的发生。)表格p15

景观环境设计的三个层次:景观形象、生态绿化、群众使用

影响空间特性的三个因素:地坪轮廓线、斜坡的陡峭程度、空间的底面区域

景观规划的三种类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P243)

1.宏观景观规划设计: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是景观规划设计师宏观环境规划的基本工作。

2中观景观规划设计:包括1)场地规划,是中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基础性内容。场地规划是一种对建筑、结构、设施、地形、给排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2)城市设计,是中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可按形态划分为面线点。3)旅游度假区、主题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3微观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景观小品等。

风景展开的过程中的三段式处理:外部环境中的景点、景区,在展开风景的过程中,要有起承转合,通常可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段式处理。其中又以高潮为主景,起和结为陪衬和烘托主景而设。也可将高潮和结景合为一体,成为两段式的处理。将三段式、两段式展开,则有下列的处理方式:

三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

二段式:序景—起景—转折—高潮(结景)—尾景。

绿地分类与公园绿地用地选择:

影响绿地指标确定的因素:

景观的构成因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具有固定的或相对固定的形态特征。

如:自然的河流、人工的建筑、城市设施

景观的影响因素:

水文地质;地理要素:区位、空间、尺度;社会文化:城市的历史;人的精神、人的素质、科学;技术水平;城市经济

景观的限制因素:

1建筑(构筑物)的造型、质感、色彩、和空间形态;

2有历史和社会意义的区域;

3空间的构成和连续;

4自然与人造物的谐调;

5城市轮廓线、天际线、边缘等。

景观设计要素的分类及作用

地形地貌——规划设计的起点,植物要素、建筑要素——它们与地形共同构成了大多数景观的主要结构和空间,铺装、构筑物——用以完善设计,装饰和美化外部空间,弥补地形、建筑等的不足,水——在许多景观中作为装饰和点缀的主要形式。

地形的分类、各类地形的基本特征

1、平坦地形

任何土地的基础面理论上应在视觉上与水平面相平行。

所有地形中最简洁、最稳定的地形:

1、由于没有高度上的变化,因此与地球引力相平衡,

使这种地形具有了平和、静态的特征。

2、缺乏三维的空间感和私密性,

3、人的视线可以一览无余地延伸很远,有助于达到

体构图的统一协调感。

可以让设计有多个发展方向

2、凸地形

土丘、丘陵、山峦和小山峰。

凸地形是一种正向实体,同时也是一个负向的、被填充的空间。

与平坦地形相比较:

1、是所有地形中最具力量,代表权力的因素,它还具有动态感和行进感。

2、占有一定的垂直面,往往成为某一区域的地标或制高点,起着控制视线、引导视线的作用。

凸地形还有助于发挥动态水景的作用。

对外部环境中的小气候具有明显调节作用的地形要素。

3.山脊

它总体上呈线状,凸地形的“深化”的变体。

与凸地形相似,可以限定室外空间的边界。

山脊的独特之处:

1、具有的导向性和动势感。从视觉的角度分析,脊地具有摄取视线并沿其长度引导视线的能力。

2、被用来转换视线在一系列空间中的位置,或将视线引向某一特殊焦点。

从功能的角度分析,各种方式的运动都以平行与脊线或直接位于脊线最为便利

4.凹地形

也被称做“碗状洼地”,环境中的基础空间,我们的大多数活动都在其间进行。

空间的基础结构。而空间制约的程度取决于围坡度的陡峭程度和坡的高度,以及空间的宽度。

基本特性:

1、具有内向性和防止外界干扰的空间,通常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感和私密感。

2、理想的表演场地,周围的坡地是良好的观众席。

3、比较潮湿,是天然的排水区,同时也是创造湿地景观或水景的最佳地段。

5.谷地

综合了凹地形与脊地的某些特征。

与凹地相同,它是环境中的低地,是一个实体空间,在其中可以进行多种活动。

与脊地的相似之处在于同样具有方向性,这一特性,使其非常适合景观中的任何运动。

两者之间的差别:谷地是典型的敏感生态和水文地域。因此,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开发活动时,将建设安排在较高的坡地,并使各部分呈线状布局,保留低处为农业、娱乐、景观或资源保护地。

建筑群体所构成的空间类型及空间的基本特征

1.中心开敞空间:中心空间是整个环境的“空间枢纽”,与凹地形具有相同的特性,在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主要的聚集点。这类空间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其中心部位的空旷性。

2.定向开敞空间:在某些特定的空间需要向某些方向留出开口,以便充分利用空间外的景色。种类空间需

要特别注意的是开口不宜过大,另外,种类看见具有流动性,空间内的所有因素在组织时要时刻保持其方向性。

3.直线型空间:此类空间相对狭长、笔直,空间的两端均有开口,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空间的任何一个端点,使其成为重要的观赏位置。

4.组合直线型空间:此线状空间,但比直线空间复杂的多,空间中会出现许多拐角,使整个空间序列产生时隐时现的特征。空间的重点存在于各个拐角处。

中国传统园林中园林建筑的功能与作用: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特殊的单体建筑在环境中定位的基本思路或方法

在一个区域内,建筑群体的选址、总体布局如:居住建筑、大学校园、城市中心的发展等

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下几个方面:1建筑的位置是否正确,2与原有构筑物和自然环境是否协调,3建筑群体所构成的外部空间的特性,4存在于各建筑物自身中的功能关系和美学关系是否协调。

在规划设计一个建筑群体时,重点放在建筑群体的功能、风格和室外空间的整体性上,而每一单个空间或建筑物的设计,则服从于总体的规划。

在某一场所中,安排特殊的单体建筑物。如:别墅、纪念性建筑、文化建筑、体育馆建筑等。在安排个别建筑物时,重点一般偏重于建筑物本身以及周围环境。在此情形下,单体建筑或者作为所在环境中醒目的视觉焦点,或作为融于环境中的普通因素。

旧建筑或建筑群体及环境的改造和更新。如:城市特定地段的改建,旧城改造,历史建筑的翻修等。在这种情形中,主要的目的就是更新或改变原有旧貌,以便满足不同的需要,使新的设计比原有的环境更为理想而舒适。

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与作用

植物在景观中能充当众多的角色,而并非仅是装饰物。植物的功能作用表现为:

建造功能:1、构成室外空间;2、遮挡不利景观的物体;3、在景观中导向;

环境功能:4、调节光照和风速;5、护坡和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6、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环境的生态质量;

观赏功能:7、充当景观中的视觉焦点;8、统一建筑物的观赏效果。

完善作用:植物通过重现建筑物的形状和块面的方式,或通过延伸建筑物轮廓线至其周围环境的方式,而完善某项设计和为设计提供同意性。

统一作用:植物在环境中充当一条普通的导线,将环境中所有不同的成分从视觉上连接在一起。在室外环境的任何一个特定部位,植物都可以充当恒定因素,将其它杂乱的景色统一起来。城市道路:以规整划一的行道树作为连线,串联街道中的其它物质元素。

强调与识别作用:植物一其截然不同的形状、大小、色彩或与周围其它物质不同的质地,来吸引人的注意力,在外部环境中突出或强调某些特殊的景物,或帮助指出一个空间中某景物的重要性和位置。

框景作用:通过植物的组合对可见或不可见景物以及对展示景观的空间序列产生直接的影响。

园林植物个体特征的差异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按植物的大小将其分为:大中型乔木H>7m;小乔木和装饰植物H:4~7m;

高灌木H:2.5~5m;中灌木H:1.5~2.5m;矮灌木H:0.4~1.5m;地被植物H:<0.3m

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见右图

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与主要内容:

场地铺装设计的基本原则:

铺装材料选择的注意事项:

台阶与坡道的异同点:

在园林中,台阶和坡道可以帮助人们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完成从地平面上某一高度迈向另一高度的运动。

这两种结构都具有坚硬、永久性的表层,从而使人们能按其结构方式或以一定的倾斜度上、下移动。

坡道是使人们在地面上进行高度转化的又一种重要方法。一种无障碍设计,几乎允许各种行人自由穿行于景观之中。

坡道的缺点:需要比较长的水平距离来保持坡度的变化。从视觉上分析,相对较长的斜面容易给人留下不悦目或不协调的感觉。

台阶能帮助人们在斜坡上保持稳定性:

台阶由一系列水平面构成,这些平面使人感到“脚踏实地”。当出现水平高度变化时,人们仍能保持平衡感。

台阶在完成一垂直高度变化时,它们只需要相对短的水平距离:当高度一定时,要完成这一高度变化,台阶所需的水平距离大大小于坡道。

外部环境中台阶的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踏面与升面的设计决定行人步伐。两者间的比例关系是确保台阶的舒适度和安全感的关键。设计时须记住:

一、空间比较宽阔,容易使物体看起来较小,所以室外台阶比室内的台阶,在尺寸上应大一点。

二、不同的气候因素,会直响到安全问题。例如鼠雪和冰等因素人们在室外行走比室内行走更危险。因室外的台阶应做得较宽阔而且平缓。

踏步的平面设计:必须尽可能使踏步的位置与运动方向保持垂直,才能正确地引导游人的游览方向。

墙体和栅栏的功能作用及区别:

墙体和栅栏最初的功能主要是表示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属,安全防护私密性。

墙体和栅栏在环境中构成坚硬的垂直面,使其在环境设计中又具有了许多其它作用和视觉功能。

与墙体相比,栅栏只起划分空间的边界、限制人行动的作用,但不能控制视线的出入

休息设施布置的原则与方法:

人群在空间场所的分布规律与空间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在广场空间中人群主要停留在有依托的区域或相对细致的小空间里,对场地边缘有休息设施的地方尤其青睐。

水景的类型及景观特征:

水体因压力而向上喷,形成各种各样的喷泉、涌泉、喷雾……总称“喷水”;

水体因重力而下跌,高程突变,形成各种各样的瀑布、水帘……总称“跌水”;

水体因重力而流动,形成各种各样溪流,旋涡……总称“流水”;

水面自然,不受重力及压力影响,称“池水”或“湖水”。

喷水、跌水、流水皆为“动水”,有声音,活泼跳跃、易成为视觉焦点;

池水、湖水无风时一平如镜,微风时阵阵涟漪,平和安详,

规则式水池与自然式水塘在设计中的应用:

规则式水池:最适合于以平直线条为主的市区空间,或是人为支配的环境里。水池用于室外环境中的有以下几种目的:

平静的水池可映照出天空或地面物,为赏景者提供了一新的透视点。

水池水面的反光也能影响着空间的明暗。这一特性要取决于天光、水池的池面、池底以及赏景者的角度。

可以特殊地处理水池表面,以到达观赏的趣味性。水池的内表面,特别是水池的底部,可以使用引人注目的材料、色彩、质地,并设计成吸引人的式样。

一池平静的水,在室外环境中能作为其它景物和视点的自然前景和背景。

自然式水塘:水塘的外形通常由自然地曲线构成,这种形象最适合于乡村或大的公园内。

具有下列几项功能:

1自然水塘可使室外空间产生一种轻松恬静的感觉。

2由于水塘具有这种平静的静态感,因此它可以在景观中作为一基准面。

3在景观中水塘可以作为连系和统一同一环境中的不同区域的手段。

4对景物的展现,可以从吸引人注意的一点,将景观逐渐展开,并引导人们逐渐地通过一系列的室外空间。

风景观赏的基本形式

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这是采用“显”的手法,可用对称或均衡的中轴线引导视线前进。中心内容、主要景点,始终呈现在前进的方向上。利用人们对轴线的认识和感觉,使游人始终知道主轴的尽端是主要的景观所在。

半隐半现、忽隐忽现的风景视线:在山区、丘陵地带,在旧有古刹丛林中,采用这种导引手法较多。

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将景点、景区深藏在山峦丛林之中,由甲风景视线引导至乙风景视线,再引导至丙风景视线、丁风景视线等。其间景点或串或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风景视线可从景点的正面

迎上去,或侧面迎上去,甚至从景的后部较小的空间内导入,然后再回头观赏,造成路转峰回、花明柳暗、深谷藏幽、豁然开朗的境界。

景观空间中的游览路线与交通线的区别

导游路线一般宜曲不宜直,曲的路线比直的路线富于感染力。

在较小的园林绿地中,一条导游线路即可解决问题。一般可为环形,避免重复,但要注意小中见大,路线宜迂回占边,即向外围靠、拉长线路。为了引起游兴,道路宜有变化。

较大的园林,有时可布置几条导游线路,让游人有选择的自由。导游线路与景点景区的关系可用串联方式,或并联方式,或串联、并联相结合的方式。在较陡的山地景区中,导游路线可设陡缓两路,健步者可选走陡路、捷路,老弱者可选走较长的平缓坡路。

视域、视距与景物高度和密度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不转动头部,而能看清景物的经验视域值为:

1、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倍

2、小型景物约为3倍

3、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

如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按宽度、高度的数值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下,水平视角不超45°,垂直视角不超过30°,则有较好的观赏效果。对建筑的观赏,可分别在建筑物高度的1、2、3、4倍距离处,设空间场地布置视点,使在不同视距内对同一建筑收到移步换形的效果。

一般封闭广场中,如中心布置有纪念建筑时,该纪念建筑物的高度及广场四周建筑物的高度与广场直径之比宜为1:3—1:6,是较合适的视距。

(景物视距,常因具体情况而有不同的处理,不能作硬性规定)

在视域方面:垂直方向约为130°水平方向约为160°

作为视觉“主体”,要求控制在54°视野范围之内

需要“背景”时(即烘托主体)就应该不小于54°

一般情况视域超过60°时,所见景物便模糊不清。以3°内所见景物能较清楚。而凝视点即聚精会神的细看某处,如识别纪念碑上的碑文等,视角则要在1°左右。在正常情况下,不转动头部,而能看清景物的视域,粗略估计,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倍,小型景物约为3倍。所以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如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按宽度、高度的数值进行综合考虑。因为视觉的观赏要求,高度的完整性较大于宽度的完整性。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下,水平视角不超45°,垂直视角不超过30°,则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景观展示: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风景视线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

有起景,高潮,结景的空间,又有空间的过渡,

空间主从分明,开闭适当,大小相宜,并富有韵律节奏。

序列空间的类型:序列空间有:功能序列、结构序列、空间序列,以及情感序列(或称艺术序列)

按空间组合形式,可分为短序和长序;平直序列、垂直序列;简单序列和复杂序列

景观空间中突出主景的几种方式:

1、主体升高:主景升高,相对地使视点降低,看主景要仰视,一般可取得以简洁明朗的蓝天远山为背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鲜明地突出。

2、面阳朝向:建筑物朝向,以南为好,其它园林景物也是向南为好,这样各景物显得光亮,富有生气,生动活泼。

3、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主景前方两侧常常进行配置,以强调陪衬主景,对称体形成的对称轴称中轴线,主景总是布置在中轴线的终点。此外也常布置在园林纵横轴线的相交点,或放射轴线的焦点或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

4、动势向心: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四周次要的景色往往具有动势,趋向于一个视线的焦点,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焦点上。

5、空间构图的重心: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处。规则式园林构图,主景常居于几何中心,而自然式园林构图,主景常位于自然重心上。

绿地系统规划结构的理想模式(图):

城市公园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工作程序:

第一节容量计算第二节布局第三节竖向控制第四节现状处理包括:

1地形设计2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3种植设计4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设计(答案不确定)

主要内容:城市公园的分布原则

针对公园用地及游憩设施的现状,确立城市公园系统的分布形式与分布原则,并对有限的游憩资源进行合理的分布、布局、利用、开发与管理。

在确立公园的分布时,应依据下列几项原则:

1.公园的分布规划要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相一致;

2.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园应遵循“均衡分布”的原则;

3.应考虑各公园相互间的交通或景观联系及公园服务区的最大可及性;

4.公园的分布应对城市的防火、避难及地震等灾害,具有明显的效果

5.应考虑不同季节的利用,同时可以达到各种不同的游憩目的;

6.在公园分布时应考虑开发应用低洼地、废弃地、滨水地、坡度大的坡地等不适于建筑房屋和耕种的土地;

7.选择易于获得和易于施工、管理的土地。

功能分区与景色分区:功能区:按空间或场地所能满足的使用功能划分区域景区:按空间或场所呈现的景观特色来划分区域

公园设计规范:环境容量与设施配置、经济技术指标

环境容量与设施配置

环境容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能容纳的合理的游人数量。

主要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与集中绿地率,人口容量等。

设施配置要求指标,主要包括产业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包括停车位数量),市政基础设施等。经济技术指标:

城市广场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1、文化广场:主要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满足节假日休闲、交往、娱乐的功能要求,兼有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风貌特色的作用。因此,常选址于代表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或商业中心地段(老城或新城中心),有较大的空间规模(图2-1)。在内部空间环境塑造方面常利用点、线、面结合,立体结合的广场绿化,水景,保证广场具有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广场空间应具有层次性,常利用地面高差,绿化,建筑小品,铺地色彩,图案等多种空间限定手法对内部空间作第二次、三次限定,以满足广场内从集会、庆典、表演等聚集活动到较私密性的情侣,朋友交谈等的空间要求。在广场文化塑造方面,常利用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具、铺地图案,坐登等元素烘托广场的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其广场达到文化性、趣味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多层意义

2、商业广场:是指专供商业贸易建筑、商亭,供居民购物,进行集市贸易活动用的广场。随着城市主要商业区和商业街的大型化、综合化和步行化的发展,商业区广场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人们在长时间的购物后,往往希望能在喧嚣的闹市中找一处相对宁静的场所稍做休息。因此,商业广场这一公共开敞空间要具备广场和绿地的双重特征。所以在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商业繁荣的目的。

街道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P34、2《建筑外环境设计》之5-7章

街道景观构成:街景是由街道两侧的垂直景观和路幅范围内的水平景观所组成:

1、垂直景观——包括建筑、围墙、出入口、店招、电话亭、路标、路引、灯具、绿化、岗亭、站亭、钟塔、广告牌,以及移动的行人和车辆等;

2、水平景观——包括路面及其交通指示符号、人行道、路缘、草坪、低小树丛等

3、动态景观为汽车和人,而静态的景观首推商业广告。

城市滨水带的环境特征:

1、城市滨水区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和人工子系统的交错带,是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敏感度。

2、水中的生物和水边的绿色植物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调节城市环境的物理特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作用。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基本要素:景观形象、日常户外使用、环境绿化

原则:1、居住环境设计应以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2、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3、居民对环境的需求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性,总的来说,居住环境应做到多样化和个性化并重。

4、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和舒适

一、安全原则

居住的安全需求可以说是人类仅次于吃饭、睡觉等的第二位基本需求,包括个人私生活不受侵犯,避免人身和财产擅受伤害和损失等。

二、方便原则

居住环境的方便程度主要取决于居住区的内外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服务方式的方便程度。

三、舒适原则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主要体现在安静的氛围、充足的阳光、洁净的空气、优美的环境.

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布置要点

居住区中心儿童游戏场地应结合居住区绿地综合布置,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规模也尽可能大些,少年宫、游泳池等公共建筑可以组织在内,还可以适当考虑修建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活动场地。

居住区绿地系统是“点、线、面”的结合,儿童游戏场地可借助居住区连续的绿地系统,形成一个连续、跳动的空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玩耍时可以从一处玩到另一处,将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性格。

游戏场地的地形可富于变化,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具有娱乐性,要满足孩子们滚、跑、滑等各种需要,有条件的可考虑堆土山等,让孩子们探险和摸爬滚打,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胆量,提高场地的利用率,但体育活动的场地应平整,排水要好。

游戏场地园路的形式应自然流畅,同时根据儿童心理要求注意尺度大小,路面宽度适当缩小到0.8-1.5m之间,可采用彩色砾石拼成各种图案,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游览路线与交通线的区别

游览线为游人安排的游览、欣赏风景的路线。

如何利用地形、铺装组织园路交通并控制游览的节奏

以实例分析比较平视、俯视、仰视三种景观类型,分析视景点与景点之间视线关系的变化特征

在平坦地区,江河之滨,向前观赏,景物深远,多为平视。在低处仰望高山高楼,则为仰视。登上高山高楼,居高临下,景色全收,则为俯视。平视、仰视、俯视的观赏,对游人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以校区为例分析大学校园中,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与校园环境的关系

选取你所熟悉的2-3城市公园进行分析比较,试找出公园规划设计的某些规律。

根据所给设计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公园的功能定位、设计主题

根据所提供的地形图进行场地分析与设计元素的布置

根据所提供的设计总图,从功能、空间、道路交通、视线等方面展开分析,并进行绿化设计

人在外部空间中的行为构成(三类)及与环境品质的关系,取一个校园举例

风景观赏的基本形式(简答、简述,融入仰视)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一、英国的景观设计 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把握日本庭院的本质,他提出:‘要从对称的形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的严格划分,运用割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 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 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 第一阶段: 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 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在园中杰里科设计了一个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水池被紫杉高篱围绕着,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戏水。杰里科还沿着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第二阶段: 肯尼迪纪念园(The Kennedy Memorial) “‘白色纪念碑、美国详述、开阔的草地、规整的小路、冥思的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舒特住宅(Shute House Garden) “水池、杜鹃花、古典雕塑、链式小溪、小瀑布、喷泉、平整的草地” 第三阶段: 莎顿庄园(Sutton Place)

“被认为是杰里科作品的顶峰。杰里科试图赋予园林一些含义,是要引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食物和思想。鱼形的吃糖和小湖,引喻水和更神秘的东西,它与周围的小山精心组合,代表着阴阳结合。整个园林似乎微妙地潜藏着一些当今世界之外的东西。他认为,景观是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在这种意义上,莎顿庄园的设计是连续的,是现存轴线、视景线和原先设计者可能的设计意图的发展 ” “杰里科喜爱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绿篱、雕塑、链式瀑布、远景、凉亭、座椅、棚架、瓶饰、花篮、长平台、长步道、丰富的水景如池塘、瀑布、跌水、水池、喷泉等、视景线、植物。” 二美国的景观设计 斯蒂里Fletcher Steele 瑙姆科吉庄园(Naumkeag) 午后花园(the Afternoon Garden) 平台花园 “草地上斜向布置着弯曲的砾石带和中间的月季花坛。这至关重要的曲线形式由远处Bear山的曲线产生,自南部的草地开始,至树林中截止,这是在统一的设计中把背景地貌形式融于前景的第一次尝试。” 蓝色的阶梯(Blue Stairs) “清晰的展示了他运用透视法对地段富有想象力的处理。这个设计既是园林,也可看作是雕塑。”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 “这种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Califonia Garden)" “关键是要把握尺度并在规则的建筑与外围的自然景观之间进行微妙的转换。” “他的作品开始展现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形式:中轴被抛弃,流线、多视点和简洁平面得到应用,质感、色彩呈现出丰富变化。‘立体主意’、‘超现实主意’的形式语言如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被他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 金门展小花园(Golden Gate Exposition) 唐纳花园(Donnel Garden)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论文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舒适的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追求的主题,建筑区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建设区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建,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景观舒适度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中,景观设计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需要设计者具有有强烈的责任感,营造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不断探寻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是我们设计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规划;绿地生态 1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区域性 景观生态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和场所,设计景观的主要任务是特定环境中为人们创造特定功能的舒适协调的环境空间。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地域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人文特征的景观[1]。从地域范围来看,景观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景观空间;从构成上来看,景观是由地域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从特征上来看,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以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其根本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生态景观。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建立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2]。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体现了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确保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健康、安全、舒适。 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过程的总则 2.1“以人为核心”的设计原则 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建设区的主体,人对建设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人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2.2 园林景观生态原则 建设区的环境景觀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合理使用建设区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建设区绿色景观环境。 2.3 经济性原则 经济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合理利用成本、费用和空间。力求使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不破坏当地的绿色植物生态系统,根据建设区的环境景观,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在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用古典园林手法进行仿木、仿竹的装饰等都是偏离了经济效益原则[3]。 2.4 美观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同济学姐亲测有效)

第一讲导论 1、景观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实践--景观学专业工作是什么? 1.1景观概念 本专业的概念 1)大众的概念 2)相邻专业的概念 3)本专业的概念 1.2从景观的起源演变理解景观 7类景观 景观1:旷野森林——人类远古的家园?——景观的起源/源头景观 景观2: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水体:人类生命之源 景观3: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森林:人类生息繁衍的庇护所 景观4: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草原:人类丰衣足食的基础 水·森林·草原景观为人类奠定了关于景观的原始自然美感 自然山水——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基础 景观5:人类农耕生存环境景观——乡村田野、乡村小镇 景观6:人类现代的生存环境景观——旅游度假地景观 景观7:人类现代的生存环境景观——都市居住景观 1、景观的三层含义 1)形态——大地表面 2)环境——生存空间 3)活动——行为心理 2、人类对于景观的本性需求 1)人类的本性必需——自然的生存环境 2)人类的发展需要——美好的生活场所 3)人类的精神向往——精彩的生命历程 3、“景观”与相关专业术语的差别 1)景观与风景 2)景观与园林 3)景观与环境 4.人居环境中的景观 1)聚居建设 2)聚居活动 3)聚居背景

1.1景观学专业实践概览 1.2社会对于景观师的三大领域的需求 (1) 规划设计 (2) 环境与资源保护 (3) 建设与管理 1.2.1景观学专业的实践领域 1 公园绿地 –国家公园、都会公园、都市公园、都市广场、社区邻里公园、儿童游戏场等。 2 休闲游憩与旅游区 –风景区、森林游乐区、休闲农场、观光果园、休闲渔业、温泉区等。 3 大型综合园区 –科学/科技园区、教育园区、校园、主题园区、动植物园区等。 4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公路景观、街道景观、林荫道路、步道与自行车道等。 5 滨水景规划设计 –河川堤防/高滩地、河滨公园、海岸景观、亲水空间等。 6 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开放空间、公共建设、环境艺术等。 7 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与发展 –景观保育、复育、修景、视觉景观评估等。 8 城乡风貌 –社区总体营造、地区环境改造、社区规划设计等。 1.2.2 景观学专业实践领域概览 三大基本领域:1)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城乡环境、历史人文2)景观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形象空间、环境生态、功能使用 3)景观建设与管理——建设-管理施工建设、养护管理、活动组织1.2.3 中国景观的当务之急 需求1:资源与环境保护(环保与生态化) 需求2:城市化 需求3:游憩与旅游化 1)生命性:生长、变化 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 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 ★人居问题: 1、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人聚问题:以人为本,创建人类聚集环境,满足游憩娱乐需求 ——景观环境创造问题(规模、生态、风格……)

风景园林毕业设计论文

鱼跃龙门·飞龙吐珍 ——陕西泾河新城中央商务核心区“龙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建筑与规划学院 10景观学2班陈皖秦 指导老师:姚晓洁 【摘要】 方案设计在秉承陕西泾河新城中央商务核心区总体规划理念的前提下,将龙湖公园打造成集广场、商业娱乐、康体休闲、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动态开放的空间系统。设计引入鱼跃龙门化身成龙,吐出“人文之珍”、“生态之珍”、“景观之珍”的设计理念,通过细致、人性化的设计,完成老城向新城的蜕变,不仅满足旧城与新城的联系性,也反映了现在过和未来的流动性,加强了地块功能的综合性、兼容性使用,在商务功能的基础上,设计更强调生活化原则;同时最大限度的创造、利用了水际空间资源,创建宜人的滨水活动空间,提高了商务核心区的综合环境质量;同时方案改善了整体步行环境,建立绿色、立体步行网络系统;注重绿化空间和水体空间与城市功能衔接,通过一系列景观的安排,结合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了一个极富参与互动性的绿色城市客厅,充满绿意与活力的现代中央商务区。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商务核心区 【Abstract】The design is in the premise of overall planning idea of New Town Central business core area in Shaanxi Jinghe River,made the Longhu Park into a dynamic and open space system which is in a set of square,commercial entertainment,leisure and cultural display functions.The design introduced a concept with a fish leaping over the dragon gate,becomes a dragon and spit out the ‘cultural treasures’,‘ecological treasures’,‘landscape treasures’.Through careful and humanization design to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from old city to new city.This meet the ties of the old city and new city,but also reflect present and future liquidity,strengthen the use of the block function on comprehensive and compatibility.Based on the business function,the design is more emphasize the adaptation principle.Maximize the creation and use of the water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create a pleasant waterfront space,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i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Also,the design establish a green and three-dimensional pedestrian network system to improve pedestrian environment overall. The design focus on green space and the convergence of water space and city function,through a series of landscape arrangement,and the combination of leisure,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functions, to create a highly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of green city living room,and,a moder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which full of green and vitality. 【Keyword】Waterfront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Humanized design;Commercial core area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 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就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就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与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就是(形态活动背景 )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就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 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 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B、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 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 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6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得分/总分(背景类规划设计、形态类规划设计、活动类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7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包含哪些层面。 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修建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设计 1、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上) 1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就是风景园林专业语言的来源? A、文化历史 B、自然山水 C、民族风情 D、以上都就是正确答案: D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居住区绿化设计初探 简介: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一、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2、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3、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 4、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学习笔记002——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学习笔记002——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 1.景观的规划设计的特性 1)景观规划的生态性意味着规划设计的科学性,科学性意味着规划的知识性; 2)景观规划的艺术性意味着规划设计的技巧性和直觉本能; 3)在景观规划中没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形态设计是不可想象的; 4)同时知识性与科学性又需要熟练的技巧性进行景观形态的设计与表达。 2.景观规划设计涉及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两方面,其焦点在于景观空间组织异质性的维持和 发展。 3.景观规划的过程就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或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 的途径(迈克哈格McHarg,1969)。 4.景观规划是一种物质空间规划,它有别于其他三大规划流派(包括社会、公共政策和经济 规划)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它的空间特征。 5.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实现可持续性的景观或生 态系统。 6.生态学与景观规划的异同:生态学与景观规划有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对自然资源的保 护和可持续利用,但生态学更关心分析问题,而景观规划则更关心解决问题。两者的结合是景观规划走向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7.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

8.技巧性需要知识性就如同解题的人需要一个问题一样,艺术与科学、知识与技巧、规划与 设计是应当有机结合的两个方面。——迈克哈格McHarg 9.景观规划设计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 10.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对抗的景观——满意的景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 11.景观规划行为体系的关键问题:景观环境所具有的格局、过程、节律、恢复、容量等自然 规律和生态系统阈值特征。 12.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以人与环境作用的机理与过程为着眼点。 13.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 1)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自然——人文——产业、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系统,是 复杂系统的一种。 2)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将生物圈景观划分为建设景观和开放景观两大类型。将建设景观划 分为乡村和半城市化生态系统景观和城市与工业技术生态系统景观;将开放景观划分为自然和半自然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和农业或半农业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 3)建设景观和开放景观具有差异明显的景观特征、过程和生态系统运行规律,景观规划 设计以此为基础; 4)景观规划设计是对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产业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是生态规划 设计。重点对物种及生态系统、生态与自然过程、文化与行为健康三个核心进行规划设计。 摘自:[1]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word参考模板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朱捷教授/博导 课程教学目的 1.了解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规划设计)的产生,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业务范围。 2.了解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和研究方法。 参考书籍 1.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景园建筑学 A Manual of Site Planning 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西蒙咨著王济昌译 and Design 西蒙咨著俞孔坚等译台隆书店出版 John O. Simond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New York: F W. Dodge 1961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王晓俊编著东南大学出版杜2000 4.Design with Nature 设计结合自然 Ian McHarg 麦克哈格芮经纬译 Garden City, N.Y.: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1 Natural History Press 1969 5.The Image of the City 城市意象 Kevin Lynch 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译 Cambridge: MIT Press 197 华夏出版社2001 6.Exterior Design in Architecture 外部空间设计 Yoshinoba Ashihara 芦原义信尹培桐译 New York: Van Nostrand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Reinhold Company 1970 7.People Place: Design Guidelines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for Urban Open Space Clair Cooper Marcus and Carolyn Francis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John Wiley& Sons,Inc.199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8.Basic Elements of Landscape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Architectural Design 曹礼昆曹德鲲译 Norman K. Booth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 Inc. 1983

大地景观规划论文

土壤流失问题与坡地景观规划 摘要: 土壤流失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比较重要的土地管理问题之一,土壤的流失成因包括植被、农作物人为因素等。其中,最容易造成土壤流失的地形是坡地地形,而人们在选择居住用地时却喜欢选择坡地。坡地地形在中国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地形,能否好好地利用将影响日后的多方面功能的好与坏。为了保证坡地的稳定性,首先需要在植被覆盖与排水方面做好基本准备,稳定好坡地地形后,综合分析其地形规划设计。低缓坡度的地形,适合开阔性主题的建设,正常的排水措施和基本景观植物覆盖;一般坡度的坡地,适合有中心建筑和周围的景观设计,方便排水也给人很好的景观体验,陡坡地形综合于排水和景观适合梯田方式也就是多层景观设计。 关键词: 土壤流失坡地景观规划 正文: 一、土壤流失相关情况 在我国,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1]土壤流失指的则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植被、土壤及其成土母质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

过度增加产生的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在自然状态下,土壤侵蚀一般比较缓慢,土壤侵蚀从土壤的自然形成过程取得补偿,土壤系统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植被的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加速了水土流失过程,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2]根据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不同,我国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泥石流和冻融侵蚀等。水蚀指的是就是由水力作用造成的土壤侵蚀;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风沙区,以及其他地区,由于风力作用造成的土壤流失危害很大;重力侵蚀主要由于土体的重力作用造成的滑塌、崩山、泻溜等;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是山洪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顺坡沿沟湍急活动的现象,有很大的危险;冻融侵蚀,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质和气候都具有特殊性,因而其土壤侵蚀是以冻融侵蚀为主结合其它多种侵蚀类型的侵蚀作用,冻土侵蚀主要分布在冰川侵蚀线以下及海拔3 000米以上的区域。[3]这些破坏都会让土壤大片大片地流失。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说,保护好坡地的土壤也就是保护了大部分的土壤。因为坡地只要经过雨水的冲淋,就比较容易发生土壤流失现象,不仅仅是让可用土壤大大减少,还会造成下游的土壤堆积,形成泥石流等现象。为了限制土壤流失问题,在坡地的景观规划中就必须处理好植被和引流问题,保证土壤流失程度最小。[4] 二、坡地的类型、特征: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得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得基石。 2、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得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得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得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得发展。 3、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得主要因素: ①20世纪急剧变化得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得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得发展改变景观设计得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得趋势; 4、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得唯美论、工业时代得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得多元论。 6、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得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得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得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与终点得限制,景观空间就是复始得。线条之间得对抗、形式之间得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得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得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得得需求。 7、丹·凯利得米勒花园:占地1、86ha得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与林地,她用树篱、林荫道与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与草坪之间就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得林荫道,道路得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得雕塑。(2013已考) 8、美国劳伦斯·哈普林得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得四个时期及她所宣扬得“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得重要事件,用岩石与水得变化来烘托各时期得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得,引人参与得纪念园得空间特色、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20201227005320)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地规划是 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的,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系统、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微观、具体、细线条、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 1?科学依据:工程项目上科学原理和技术,如生物科学、建筑学及水、土科 学等。 2.社会需 要: 游憩职能。 3?功能要求:功能(分区)决定设计手法。 4?经济条 件: 有限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 居住区、交通道路、管线工程等因素,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形性质, 以原有绿地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 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兼顾性质、规模、内容、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简介: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字: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1. 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开阳县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黔中隆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起伏大,最高海拔1705.2米,最低海拔506.5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形成了开阳气候的多样性。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雨量1258.8毫米。总之,开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于多种园林植物生长和繁衍。因此,根据开阳县生态现状,结合我县“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主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开阳县居住区绿地设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开阳县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1.2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按地域特征分: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 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

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4083261.html,/thread-47861-1-1.html)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乐在其中。这就是《园冶》中兴造论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者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意境指情景交融,意念升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境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如淘渊明所代表的田园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仙山琼阁、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2012-07-12 18:43:20 地形 1. 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 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 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 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 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 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 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 9. 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

上要强调整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