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第十九章 6、7、8 核裂变、 核聚变、粒子与宇宙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第十九章 6、7、8 核裂变、 核聚变、粒子与宇宙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第十九章 6、7、8 核裂变、 核聚变、粒子与宇宙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第十九章 6、7、8 核裂变、 核聚变、粒子与宇宙

6核裂变

7核聚变

8粒子和宇宙

[目标定位] 1.知道重核的裂变产物和链式反应发生的条件.2.掌握核聚变的定义及发生条件.3.会判断和书写核裂变、核聚变方程,能计算核反应释放的能量.

一、核裂变

1.核裂变: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

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92 U+10n―→14456Ba+8936Kr+310n.

3.链式反应: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铀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反应叫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4.链式反应的条件:

(1)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等于临界体积;

(2)有足够浓度的铀235;

(3)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

二、核电站

1.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核反应堆.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燃料:铀棒

(2)减速剂:铀235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可采用石墨、重水、普通水作减速剂.

(3)控制棒:为控制能量释放的速度,需控制中子的数目,采用镉棒作为控制棒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2.工作原理: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

3.能量输出:利用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

4.核污染的处理: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反应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深埋地下或海底. 三、核聚变

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的核反应.

2.举例:21H +31H ―→42He +1

0n +17.6 MeV

3.条件:

(1)轻核的距离要达到10

-15

__m 以内.

(2)需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4.氢弹原理:首先由普通炸药引爆原子弹,再由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热核爆炸. 5.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四、粒子和宇宙 1.“基本粒子”不基本

直到19世纪末,人们称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基本粒子. 2.发现新粒子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了μ子,1947年发现了K 介子和π介子及以后的超子等. 3.夸克模型

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它们带的电荷量分别为元电荷的+23或-13,

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

一、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1.核子受激发: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

2.核子分裂: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原子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形成链式反应.

3.能量: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发生质量亏损,所以放出能量.一般来说,平均每个核子

放出的能量约为1 MeV,1 kg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 800 t优质煤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裂变时能产生几万度的高温.

4.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两种典型的反应是:

235

U+10n―→14456Ba+8936Kr+310n;

92

235

U+10n―→13654Xe+9038Sr+1010n

92

例1关于重核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重核裂变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减少

C.铀核自发放出α粒子、β粒子时要释放能量,核电站利用的就是这一能量

D.重核的比结合能小于中等质量核的比结合能,所以重核裂变成中等质量核时,要放出核能,有质量亏损

答案 D

解析核电站利用的是裂变链式反应所放出的核能.原子核的衰变以及人工核反应也要释放核能,但天然衰变进行得非常缓慢,放出的能量也很小,人工无法控制,实用价值不大,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也放出能量,但作为“炮弹”的粒子击中原子核的机会太少,这种做法得不偿失.所以核能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裂变或聚变的途径.比结合能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时每个核子平均吸收的能量.重核的比结合能小于中等质量核的比结合能,即将重核分成核子时比中等质量核分成核子时每个核子平均吸收的能量小些,可见由重核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要放出能量,选项D正确;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是原子核的核能,而不是中子具有的动能,选项A错误;裂变过程遵守质量数、电荷数守恒规律,B错误;衰变是自发的现象,铀核衰变后的新核仍是重核,而核电站利用的是裂变核能,选项C错误.

借题发挥重核裂变的实质

(1)重核裂变是中子轰击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使之分裂成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放出更多的中子的过程.

(2)重核的裂变是放能核反应,原因是核反应前后质量有亏损,根本原因是重核的比结合能相比中等质量的核的比结合能要小.所以在重核分解为两个中等质量核的过程中要释放能量,而且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例2用中子轰击铀核(23592U),其中的一个可能反应是分裂成钡(14156Ba)和氪(9236Kr)两部分,放出3个中子.各个核和中子的质量如下:

m U=390.313 9×10-27 kg,m n=1.674 9×10-27 kg;

m Ba=234.001 6×10-27 kg,m Kr=152.604 7×10-27 kg.

试写出核反应方程,求出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答案10n+23592U―→14156Ba+9236Kr+310n 3.220 2×10-11 J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和反应中的能量守恒,就可以写出核反应方程.

根据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就可求出释放的核能.

铀核裂变方程为10n+23592U―→14156Ba+9236Kr+310n,

则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为

Δm=m U+m n-m Ba-m Kr-3m n=0.357 8×10-27 kg.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释放的核能为

ΔE=Δmc2=0.357 8×10-27×(3×108)2 J=3.220 2×10-11 J.

二、核聚变及核能的计算

1.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接近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就要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2.轻核聚变是放能反应: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3.聚变方程:

2

H+31H―→42He+10n+γ.

1

4

例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聚变是裂变的逆反应

B.如果裂变释放能量,则聚变反应必定吸收能量

C.聚变须将反应物加热至数百万开尔文以上的高温,显然是吸收能量

D.裂变与聚变均可释放巨大的能量

答案 D

解析A选项从形式上看,裂变与聚变似乎是互为逆反应,但其实不然,因为二者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完全不同.裂变是重核分裂成中等核,而聚变则是轻核聚合成为次轻核,无直接关联,并非互为逆反应;B选项既然裂变与聚变不是互为逆反应,则在能量流向上也不必相反;C选项要实现聚变反应,必须使参加反应的轻核充分接近,需要数百万开尔文的高温提供能量.但聚变反应一旦实现,所释放的能量远大于所吸收的能量.因此,总的来说,聚变反应还是释放能量.

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1H+31H―→42He+10n是聚变

B.23592U+10n―→14054Xe+9438Sr+210n是裂变

C.22688Ra―→22286Rn+42He是α衰变

D.2411Na―→2412Mg+0-1e是裂变

答案 D

解析A选项中是两个质量较轻的核结合成了一个质量较重的核,是聚变反应,故A选项正确;B 选项的核反应中是铀核捕获中子裂变为两个(或更多)中等质量的核,并放出几个中子,是裂变反应,故B选项正确;在C选项的核反应中没有中子的轰击自发地放出了α粒子,是α衰变,C选项是正确的;而D应是β衰变,不正确;故答案为D.

借题发挥主要核反应类型有:

(1)衰变:衰变是原子核自发转变为另一种核并辐射出α或β粒子.

(2)人工转变:人工转变常用α粒子(也可用中子等)轰击原子核,该核捕获α粒子后产生新原子核,并放出一个或几个粒子.

(3)核裂变:核裂变时铀核捕获中子裂变为两个(或更多)中等质量的核,并放出几个中子.

(4)核聚变:轻核聚变时也会放出中子.

例5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为一个氚核,已知质子质量m H=1.007 3 u,中子质量m n=1.008 7 u,氚核质量m T=3.018 0 u.求:

(1)写出聚变方程;

(2)释放出的核能多大?

(3)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是多大?

答案(1)11H+210n―→31H

(2)6.24 MeV(3)2.08 MeV

解析 (1)聚变方程11H +21

0n ―→31H.

(2)质量亏损

Δm =m H +2m n -m T =(1.007 3+2×1.008 7-3.018 0) u =0.006 7 u , 释放的核能

ΔE =Δmc 2=0.006 7×931.5 MeV =6.24 MeV .

(3)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为6.24

3 MeV =2.08 MeV .

三、新粒子的发现和夸克模型 1.新粒子的发现

(1)1932年发现正电子,1937年发现μ子,1947年发现K 介子和π介子;以后又发现了质量比质子大的粒子叫做超子.

(2)粒子的分类: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不同关系,可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2.夸克模型

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做夸克,夸克有6种,它们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

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它们带的电荷分别为元电荷的+23或-1

3,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

例6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 夸克带电荷

量为23e ,d 夸克的带电荷量为-1

3e ,e 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答案 B

解析 质子11H 带电荷量为2×23e +????-13e =e ,中子10

n 带电荷量为23

e +2×????-13e =0.可见B 正确.

对核裂变的理解

1.(2013·广东,17)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235 92U +10n ―→144 56Ba +8936Kr +31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

B.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

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答案AC

解析从裂变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A对;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有影响,B错;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C对;铀核的半衰期不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D错.

对核聚变的理解

2.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32He(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32He+32He―→211H+42He,关于32He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

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

C.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32He聚变反应发电

答案 B

解析核聚变反应中产生新的原子核,同时由于发生了质量亏损,会有核能的释放,这是人类利用核能的途径之一.目前核电站大多采用重核裂变的方法来释放与利用核能发电.

3.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仍保持1千万度以上的高温,其主要原因是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

A.衰变反应B.人工核反应

C.裂变反应D.热核反应

答案 D

核聚变释放的核能的计算

4.氘核(21H)和氚核(31H)结合成氦核(42He)的核反应方程如下:21H+31H―→42He+10n+17.6 MeV

(1)这个核反应称为________.

(2)要发生这样的核反应,需要将反应物质的温度加热到几百万开尔文.式中17.6 MeV是核反应中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的能量,核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比核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了_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1)聚变(2)放出减少3×10-29

解析在轻核聚变反应中,由于质量亏损,放出核能,由ΔE=Δmc2,可以求得Δm=ΔE

c2=3×10

-29 kg.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对核裂变的理解

1.一个23592U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23592U+10n―→X+9438Sr+210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答案 A

解析X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为(235+1)-(94+2)=140,B错误;中子数为140-(92-38)=86,故A 正确;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但是其总质量数是不变的,故C、D错误.

2.关于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能

答案ABD

解析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可放出能量,故A正确;镉棒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作用是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即控制反应堆功率,故B正确;慢中子最容易引发核裂变,所以在快中子碰到铀棒前要进行减速,石墨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故C错误;水或液态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控制温度,故D正确.3.为应对能源危机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我国制定了优先选择核能,其次加快发展风电和再生能源的政策,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总容量达到4 000万千瓦的水平,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小

B.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大

C.目前所有核电站都只利用重核裂变释放大量的原子能

D.目前既有重核裂变,又有轻核聚变释放大量的原子能

答案AC

解析目前核电站都用核裂变,其原料是铀,且核裂变在核反应堆中应用的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故A、C正确,B、D错.

4.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的两个6×105kW发电机组已实现并网发电. 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23592U 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堆中核反应速度通常是采用调节23592U的体积来控制的

B.23592U的一种可能的裂变是23592U+10n→13954Xe+9538Sr+210n

C.23592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升高温度后它的半衰期会缩短

D.一个23592U裂变能放出200 MeV的能量,合3.2×10-11 J

答案BD

解析反应堆中核反应速度由控制棒(镉棒)吸收中子的多少来控制,A错;23592U裂变有多种可能性,这是其中常见的一种,B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C错;通过计算知,D正确.

题组二对核聚变的理解

5.关于核聚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辐射极少,更为安全、清洁

B.世界上已经有利用核聚变能来发电的核电站

C.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 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

D.地球聚变燃料的储量十分丰富,从海水中可以提炼出大量核聚变所需的氘核

答案 B

解析与裂变相比,核聚变有下面的几个优势:(1)安全、清洁、辐射少;(2)核燃料储量多;(3)核废料易处理.但核聚变发电还没有投入实际运行.所以B项是不正确的.

6.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们获得核能的两个途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裂变过程质量增加,聚变过程质量亏损

B.裂变过程质量亏损,聚变过程质量增加

C.裂变过程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增加

D.裂变过程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

答案 D

解析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能释放巨大的能量,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两过程均会有质量亏损.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7N+11H―→126C+42He是α衰变方程

B.11H+21H―→32He+γ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23892U―→23490Th+42H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42He+2713Al―→3015P+10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了核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天然放射现象、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等相关知识的记忆及分析判断能力,选项A、D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选项B为轻核聚变,选项C为原子核的衰变,故选项B、D正确.

8.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

1

H+126C―→137N+Q1,11H+157N―→126C+X+Q2

1

方程中Q1、Q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X是32He,Q2>Q1B.X是42He,Q2>Q1

C.X是32He,Q2

答案 B

解析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容易求得新核X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即X是42He;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得第2个核反应的质量亏损大,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必然有Q1

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

B.“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23592U+10n→14156Ba+9236Kr+310n

C.根据公式E=mc2可知,核燃料的质量相同时,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比裂变反应大得多

D.根据公式E=mc2可知,核燃料的质量相同时,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与裂变反应相同

答案 AC

解析 21H +31H →42He +1

0n 是氢核聚变方程,故A 项正确;根据氢核聚变特点,相同质量的核燃料,

氢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裂变反应大得多,故C 项正确. 题组三 综合应用

10.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区域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235 92U +10n ―→141 56Ba +9236Kr +a X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10n 为中子,X 为待求粒子,a 为X 的个数,则X 为________,a =________.以m U 、m Ba 、m Kr 分别表示235 92U 、141 56Ba 、9236Kr

的质量,m n 、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 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

程中放出的核能ΔE =________.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 =1.00×106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 %.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 =2.78×10-11

J ,铀核

的质量m U =390×10

-27

kg ,求每年(1年=3.15×107 s)消耗的235 92U 的质量.

答案 (1)10n 3 (m U -m Ba -m Kr -2m n )c 2

(2)1 104 kg

解析 (1)由反应方程可知:X 为10n ,a 为3,释放的能量为ΔE =(m U -m Ba -m Kr -2m n )c 2.

(2)因核电站发电效率为

40 %,故核电站消耗235 92U

的功率为P ′=P

40 %=1.00×10640 %

kW =2.5×106 kW.

核电站每年消耗235 92U 的能量为

W =P ′t =2.5×109×3.15×107 J =7.875×1016 J 产生这些能量消耗的铀核的数目:

n =W ΔE =7.875×1016

2.78×10-11=2.83×1027(个) 每年消耗235 92U 的质量为 M =nm U =2.83×1027×390×10

-27

kg =1 104 kg.

11.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 p +12 6C ―→13 7N

13

7N ―→13 6C +e ++μ

p +13 6C ―→14 7N p +14 7N ―→15 8O

15

8O ―→15 7N +e ++μ

p +15 7N ―→12 6C +α

其中p 为质子,α为α粒子,e +

为正电子,μ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子的质量m p =1.672 648×10-27

kg ,α粒子的质量m α=6.644 929×10

-27

kg ,正电子的质量m e =9.11×10

-31

kg ,中微子的质量可忽

略不计.真空中的光速c =3.00×108 m/s.试计算该系列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答案 3.95×10

-12

J

解析 为求出系列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将题中所给的各核反应方程左右两侧分别相加,消去两侧相同的项,系列反应最终等效为4p ―→α+2e +

+2μ. 设反应后释放的能量为Q ,根据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得 4m p c 2=m αc 2+2m e c 2+Q , 代入数据可得Q =3.95×10

-12

J.

12.一个原来静止的锂核(63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4 m/s 的中子后,

生成一个氚核和一个氦核,已知氚核的速度大小为1.0×103 m/s ,方向与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1)试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氦核的速度大小;

(3)若让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时可产生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求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已知氘核质量为m D =2.014 102 u ,氚核质量为m T =3.016 050 u ,氦核质量m He =4.002 603 u ,中子质量m n =1.008 665 u ,1 u =1.660 6×10

-27

kg)

答案 (1)63Li +10n ―→31H +42He

(2)2×104 m/s (3)2.82×10

-12

J

解析 (1)63Li +10n ―→31H +42He

(2)取中子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n v 0=-m T v 1+m He v 2

v 2=m n v 0+m T v 1m He

=1×7.7×104+3×1.0×1034 m/s

=2×104 m/s (3)质量亏损为

Δm =m D +m T -m He -m n

=(2.014 102+3.016 050-4.002 603-1.008 665) u

=0.018 884 u≈3.136×10-29 kg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ΔE=Δmc2=3.136×10-29×(3×108)2 J≈2.82×10-12 J

人教版选修3专题2 细胞工程(含答案)

专题2 细胞工程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现出全能性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D.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这反映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 C.癌细胞在培养瓶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需要使用CO2培养箱 4.下列哪种生物不能通过突变体的利用而获得() A.抗除草剂的白三叶草 B.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C.高产的水稻 D.蛋白质含量高的小麦 5.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 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6.与创造“番茄——马铃薯”杂交植株有关的生物技术是() ①转基因技术②细胞核移植③植物组织培养④细胞融合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养或产生() A.药物 B.无病毒植株 C.人工种子 D. A、B、C均是 8.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 A.产生杂种植株 B.产生杂种细胞 C.原生质体融合 D.形成愈伤组织 9.动物细胞融合的目的中最重要的是() A.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 B.制备单克隆抗体 C.培育新物种 D.生产杂交细胞 10.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B.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克隆出动物个体 C.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制备“生物导弹” D.蛋白质工程可以改造自然界现有的蛋白质 11.运用细胞工程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时,下列操作不必要的是() A.对小动物注射抗原 B.融合并筛选杂交瘤细胞 C.培养杂交瘤细胞 D.将胰蛋白酶注入小鼠腹腔 12.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要点回眸——精讲

第5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个公式及其选用原则 时间(t )、位移(x )、速度(初速度v 0、末速度v t )、加速度(a )是描述运动的几个重要物理量,它们可以组成许多运动学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以下这五个公式是最基本的,记好、理解好这几个公式,对于学好物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两个基本公式 1.位移公式:x =v 0t +12 at 2 2.速度公式:v t =v 0+at 二、三个推导公式 1.速度位移公式:v t 2-v 02=2ax 2.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t 2=2 t v 3.位移差公式:Δx =aT 2 三、公式的选用原则 1.能用推导公式求解的物理量,用基本公式肯定可以求解,但有些问题往往用推导公式更方便些. 2.这五个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不仅适用于单方向的匀加速或匀减速(末速度为零)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 3.使用公式时注意矢量(v 0、v t 、a 、x )的方向性,通常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v 0相反的方向为负方向. 对点例题1 一个滑雪运动员,从85 m 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初速度为1.8 m /s ,末速度为5.0 m/s ,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解题指导 解法一:利用公式v t =v 0+at 和x =v 0t +12 at 2求解. 由公式v t =v 0+at ,得at =v t -v 0,代入x =v 0t +12at 2有:x =v 0t +(v t -v 0)t 2,故t =2x v t +v 0 =2×855.0+1.8 s =25 s. 解法二:利用公式v t 2-v 02=2ax 和v t =v 0+at 求解.

生物选修三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自主整理适合学生识记)

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 (一)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2.全能性概念:具有某生物发育所需全部遗传信息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丛芽、不定根—新植株 4、相关概念及实验注意事项 ①外植体:离体植物器官、组织、细胞 ②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固定形态的薄壁细胞。全能性高,分化程度低 ③外植体消毒:70%酒精30s—无菌水冲洗—次氯酸钠30min—无菌水冲洗 ④取材:选取形成层部位 ⑤脱分化:23~26o C,避光 ⑥再分化: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光照下培养 ⑦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比值高—促进生根;比值低—促进发芽 5、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6、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 1、植物体细胞杂交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 2、过程及注意事项: ①去除细胞壁: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 ②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离心、震荡、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 ③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 3、融合结果:获得杂种细胞,进而获得杂种植株。 A细胞+B细胞所得杂种植株遗传物质=A+B 4、成功例子:番茄—马铃薯;烟草—海岛烟草;胡萝卜—羊角芹;白菜—甘蓝 5、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6、局限性:不能按照人的要求表达性状 (三)植物细胞工程应用 1、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观赏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 2、作物脱毒:采用茎尖等分生区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 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经济作物 3、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优点: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 4、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 5、突变体利用: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如筛选抗病、抗盐、含高蛋白的突变体) 6、细胞产物的生产:通过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的产物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产物。 如:生产人参皂甙,三七,紫草,银杏等。 (定向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分化为产生特定物质的细胞,提纯产物)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视频 选修 3-5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高二理化生]生物选修3专题二《细胞工程》精选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植物a 叶片叶组 织块 b 愈伤 组织 c 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 状结构 d 人工 种子 e 种苗 91 届高二生物选修 3 练习:专题二《细胞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正确的是 A.离体的植物细胞均能够表现出全能性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C.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植株是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2、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②获取大量的脱毒苗 ③制备人工种子④单倍体育种⑤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顺序是 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②根、芽③愈伤组织④脱分化⑤再分化⑥植物体 A.①④③⑤②⑥ B.①④③②⑤⑥ C.①⑤④③②⑥ D.⑥①④③⑤② 4、下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脱分化发生在b 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B. 再分化发生在d 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5、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B.参与杂种细胞壁形成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植株 D.杂种植株表现出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下图所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错误的是 A.A 和 B 细胞诱导融合前要先去除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从A 和B 细胞到 C 细胞的过程中,常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 导剂 C.A 和 B 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D.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 7、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下列处理不恰当的是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要进行无菌处理 B.提供种类齐全的营养物质 C.提供纯氧以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D.保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 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中的人效应T 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培养中的人B 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9、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不能获得有重要价值的蛋白质生物制品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 C.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于原代培养过程中 D.培养至 50 代后能继续传代的细胞叫细胞株 10、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比较,特殊性表现在 A.融合的原因B.融合的优点C.融合的诱导手段D.融合的过程

第一章 学案2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二

学案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会确定互成角度的两分运动的合运动的运动性质.3.会分析小船渡河问题. 一、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问题设计] 1.如图1所示,小明由码头A出发,准备送一批货物到河对岸的码头B.他驾船时始终保持船头指向与河岸垂直,但小明没有到达正对岸的码头B,而是到达下游的C处,此过程中小船参与了几个运动? 图1 答案小船参与了两个运动,即船垂直河岸的运动和船随水向下的漂流运动. 2.小船的实际位移、垂直河岸的位移、随水向下漂流的位移有什么关系? 答案如图所示,实际位移(合位移)和两分位移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要点提炼] 1.合运动和分运动 (1)合运动和分运动: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种运动时,这两种运动叫做分运动,而物体的实际运动叫做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①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即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停止. ②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因此在研究某个分运动时,就可以不考虑其他分运动,就像其他分运动不存在一样. ③等效性:各分运动的相应参量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参量相同.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指的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合成和分解时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分析两个直线分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时,应先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运动的合初速度v 0和合加速度a ,然后进行判断. (1)判断是否做匀变速运动 ①若a =0时,物体沿合初速度v 0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a ≠0且a 恒定时,做匀变速运动. ③若a ≠0且a 变化时,做非匀变速运动. (2)判断轨迹的曲直 ①若a 与初速度共线,则做直线运动. ②若a 与初速度不共线,则做曲线运动. 二、小船渡河问题 1.最短时间问题:可根据运动等时性原理由船对静水的分运动时间来求解,由于河宽一定,当船对静水速度v 1垂直河岸时,如图2所示,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最大,所以必有t min =d v 1 . 图2 2.最短位移问题:一般考察水流速度v 2小于船对静水速度v 1的情况较多,此种情况船的最短航程就等于河宽d ,此时船头指向应与上游河岸成θ角,如图3所示,且cos θ=v 2 v 1;若v 2> v 1,则最短航程s =v 2v 1d ,此时船头指向应与上游河岸成θ′角,且cos θ′=v 1 v 2 . 图3 三、关联速度的分解 绳、杆等连接的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通常是不一样的,但两者的速度是有联系的(一般两个物体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我们称之为“关联”速度.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

高中生物选修三训练《植物细胞工程》

专题2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课时训练5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1.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解析: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具有细胞核的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离开母体后,在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下,细胞首先发生脱分化,然后恢复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再在一定的诱导因素作用下发生分化,最后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只有在离开母体后才能表现出来。成熟筛管细胞无细胞核,D项错误。B项中,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属于基因工程,与细胞的全能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C 2.可以成为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的是()。 ①CO2②有机物③生长素④细胞分裂素⑤水⑥矿质元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是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适宜条件,在愈伤组织形成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CO2。 答案:C 3.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利用不同物种的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是指()。 A.不同植物的精子与卵子的融合 B.不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 C.完整的两个体细胞的融合 D.植物花粉细胞的两两融合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为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精、卵结合过程为受精作用,花粉细胞不是体细胞。 答案:B 4.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解析:形成愈伤组织,需要在消毒灭菌条件下进行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在消毒灭菌条件下,才能保证培养出的组织细胞不被感染,否则培养基内将长出许多霉菌,与离体细胞争夺营养与生存空间,不能形成愈伤组织。由于此阶段形成的是愈伤组织,并没有形成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因此不需要光照。 答案:C 5.不能用于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

高中生物选修3细胞工程知识点

细胞工程 考点一植物细胞工程1.细胞工程 (1)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2)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原理:体细胞杂交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4)意义:克服不同种生物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5.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①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作物脱毒技术:选取作物无毒组织(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的技术。 ③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①单倍体育种 a.实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b.流程:花药单倍体幼苗――――――――→ 秋水仙素诱导 染色体数目加倍 纯合子。 c.优点: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②突变体的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 (1)条件:离体,一定营养物质,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步步高】(新课标)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选修3-3

物理人教版选修3-3模块综合检测(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C .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2.用M 表示液体或固体的摩尔质量,m 表示分子质量,ρ表示物质密度,Vm 表示摩尔体积,V0表示分子体积.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A .NA =V0Vm B .NA =Vm V0C .Vm =M ρ D .m =M/NA 3.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压强变大 B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压强减小 C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平均距离增大,压强增大 D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压强不变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 A .先等压膨胀,再等容降温,其温度必低于起始温度 B .先等温膨胀,再等压压缩,其体积必小于起始体积 C .先等容升温,再等压压缩,其温度有可能等于起始温度 D .先等容加热,再绝热压缩,其内能必大于起始内能 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晶体一定有天然的规则外形 B .冰有固定的熔点,一定是晶体 C .晶体的物理性质一定表现为各向异性 D .水晶片和玻璃片都是透明的,故它们都是晶体 6.下图中的四个图象是一定质量的气体,按不同的方法由状态a 变到状态b ,则反映气体变化过程中从外界吸热的是( ) 7.如图1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 -V 图线,若其状态由A→B→C→A ,且A→B 等容,B→C 等压,C→A 等温,则气体在A 、B 、C 三个状态时( )

【新步步高】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2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章 电磁感应 章末检测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章末检测卷(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面积均为S 的线圈均绕其对称轴或中心轴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下列选项中能产生正弦交变电动势e =BSωsin ωt 的图是( ) 答案 A 解析 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且从中性面开始计时,产生的电动势e =BSωsin ωt ,由此判断,只有A 选项符合. 2.500千伏超高压输电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我省超高压输电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若输送功率为3200万千瓦,原来采用200千伏输电,由于输电线有电阻而损耗的电功率为P ,则采用500千伏超高压输电后,在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设输电线的电阻未变)( ) A .0.4P B .0.16P C .2.5P D .6.25P 答案 B 解析 根据P 损=P 输2 U 2r 可知,当输电电压由200千伏升高到500千伏时,其线路损耗的电功 率由P 减小到0.16P ,选项B 正确. 3.一交流发电机,当转速为n 1时,其交变电动势e =220sin (100πt )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t =0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为0 B .该交流发电机线圈的转速为50 r/s C .若加在标有“220 V 100 W ”的灯泡的两端,灯泡能正常发光 D .若线圈的转速加倍,则交变电压的最大值、有效值增大一倍而频率不变 答案 B 解析 因为交变电流的瞬时表达式为e =E m sin ωt ,其中E m =NBSω表示最大值,ω=2πf .当

高中生物选修3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3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1.细胞脱分化:就是让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 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2.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团。 3.外植体: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 4.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 能,也就是说,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 5.全能性的原理: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而不是全部基 因。 6.全能性表达的标志:已分化的细胞形成完整的个体,若只是形成某种组织器 官,则不能体现全能性。 7.全能性的高低比较: (1)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2)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3)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4)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5)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 8.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芽和根;芽和根进 而形成植株。 9.脱分化过程进行有丝分裂;再分化过程进行有丝分裂的同时也进行分化。 10.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 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11.植物细胞杂交:就是将不同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 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目的:获得杂种植物体。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杂交过程的关键:原生质体间的融合;人工诱导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 12.植物细胞杂交的优点: (1)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了远源杂交。 (2)扩大了遗传重组的范围。 13.微型繁殖技术:把用于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做植物的微型 繁殖技术。 14.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 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15.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有性生殖)优点:极大地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优点:能够产生新性状。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3细胞工程知识点

t i m e a h i n g o o r 细胞工程考点一 植物细胞工程 1.细胞工程 (1)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2)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 外界条件。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 过程: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原理:体细胞杂交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 过程 (4)意义:克服不同种生物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5.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①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作物脱毒技术:选取作物无毒组织(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的技术。 ③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①单倍体育种 a.实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b.流程:花药单倍体幼苗纯合子。 ――――――――→ 秋水仙素诱导 染色体数目加倍c.优点: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②突变体的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3)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 (1)条件:离体,一定营养物质,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新步步高】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导学案:第四章第讲光的全反射含解析

第3讲 光的全反射 [目标定位] 1.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2.理解全反射的条件,能计算有关问题和解释相关现象.3.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导纤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全反射现象 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1)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较小的介质,即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较大的介质,即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 (2)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2.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二、全反射条件 1.全反射的条件 (1)光需从光密介质射至光疏介质的界面上. (2)入射角必须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2.临界角 (1)定义:光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使折射角变为90°时的入射角,称作这种介质的临界角. (2)临界角C 与折射率n 的关系:sin C =1n 想一想 当光从水中射入玻璃的交界面时,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会发生全反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要发生全反射必须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而水相对玻璃是光疏介质,所以不管入射角多大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三、全反射的应用—光导纤维 1.光纤的工作原理:由于有机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光从有机玻璃棒的一端射入时,可以沿着有机玻璃棒的表面发生多次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 2.光导纤维的构造:由两种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制成,分内、外两层,内层玻璃的折射率比外层玻璃的折射率大.当光从一端进入光纤时,将会在两层玻璃的界

面上发生全反射. 3.光纤通讯的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能力强、传播速率高. 一、对全反射的理解 1.对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理解 (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绝对的意义. (2)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小. (3)光若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之,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光疏和光密是从介质的光学特性来说的,并不是它的密度大小. 2.全反射 (1)临界角: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称为全反射的临界角,用C 表示,sin C =1n . (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全反射遵循的规律:发生全反射时,光全部返回原介质,入射光与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由于不存在折射光线,光的折射定律不再适用. 【例1】 关于全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全反射时仍有折射光线,只是折射光线非常弱 B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C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可能不发生全反射现象 D .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解析 发生全反射时折射光线的能量为零,折射光线消失,所以选项A 错误;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二者缺一不可,所以选项B 、D 错误.选项C 正确. 答案 C 针对训练 某种介质对空气的折射率是2,一束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是60°,则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图中Ⅰ为空气,Ⅱ为介质)( )

高二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选修必考课程名称: 高中物理选修3-2 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18届高二年级理科班 课程目标: 1、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知道什么情景用什么怎么用,做到准确熟练,如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等 2、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二者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物理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4、增强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课程内容: 章节具体要求 电磁感应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 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经历研究感应电流的实 验过程,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知道电磁感 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具体应用,例如,电磁感 应在发电机、话筒、录音机等电器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理解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 向。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例如,知道感应电 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与磁通量的大 小无关,与磁通量变化量的大小无关。会应用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有关的推导和计算。例 如,能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导体切 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计算感 应电动势。 4、通过实验认识自感现象,知道自感现象产生的原 因。了解自感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了 解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知道自感在生活和 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通过实验了解涡流现象, 知道涡流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涡流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危害。例如,知道真空冶炼 炉就是利用涡流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熔化;了解电动 机、变压器的铁芯中是如何减小涡流的。 交变电流1、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什么是正弦交变电 流。能分析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能用 函数表达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能画出正弦 交变电流的图像。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频 率、峰值的物理意义。明确交变电流有效值 的概念,知道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的关系。 2、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三章第1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如图1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像这样人们把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或产生________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图1 2.力的图示就是把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准确、形象地表示出来,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用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 3.由于地球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________,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______. 4.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______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__________上.5.目前,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7.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8.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B.只有在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 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力的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但找不到施力物体

高中生物选修3细胞工程知识点

细胞工程 考点一植物细胞工程 1.细胞工程 (1)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2)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原理:体细胞杂交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 (4)意义:克服不同种生物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5.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①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作物脱毒技术:选取作物无毒组织(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的技术。 ③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①单倍体育种

a.实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b.流程:花药单倍体幼苗――――――――→ 秋水仙素诱导 染色体数目加倍 纯合子。 c.优点: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②突变体的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 (1)条件:离体,一定营养物质,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2)培养基状态:固体培养基(需再分化生根培养基及生芽培养基) (3)体内细胞未表现全能性的原因: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4)光照的应用 脱分化阶段不需要给予光照,再分化阶段需要给予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2.杂种植物遗传物质的变化 (1)遗传特性: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故杂种植株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性。 (2)染色体组数 ①染色体组数=两种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之和。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考点二动物细胞工程 1.动物细胞培养 (1)地位: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等。 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2)培养过程 (3)培养条件 ①无菌、无毒环境 ?? ? ?? 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 培养过程加抗生素 定期更换培养液,清除代谢产物 ②营养:除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之外通常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 天然成分。 ③适宜的温度:36.5 ℃±0.5 ℃;适宜的pH:7.2~7.4。 ④气体环境 ? ? ?95%的空气:其中O2为细胞代谢必需 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2.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核移植技术) (1)原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核移植分类: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生物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综合测试题

生物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06·全国Ⅰ理综)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2.(06·广东)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 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C.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由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3.(06.江苏)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 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4.(06.北京)以下不能 ..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菊花花瓣细胞培育出菊花新植株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5.(06.江苏)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6.(06.江苏理科综合)英国生物学家首次用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出小羊“多利”。克隆羊的生殖方式属于 A.分裂生殖B.孢子生殖C.无性生殖D.有性生殖 7.(05·上海)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幼苗时,下列条件中不.需要的是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B.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 C.离体状态D.导入特定基因

2020高考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 2.1-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专题2 细胞工程 2.1 植物细胞工程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1.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 C.显微注射D.核移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由于植物分生组织中病毒很少或没有病毒,常用茎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细胞杂交通常用于培育杂种个体;显微注射技术常用于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生物;核移植技术常用于培养克隆动物。故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在“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中,用于培养的组织切块取自下列哪个部位() A.皮层B.韧皮层 C.形成层D.木质层 解析: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可知,用于胡萝卜组织培养的组织切块取自形成层(该部位细胞的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细胞的全能性较高),C正确。 答案:C 3.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

A .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B .芽发育成枝条 C .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 .受精卵发育成植株 解析:将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即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A 正确;芽发育成枝条是自然生长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B 错误;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是自然生长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C 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等过程,而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发育成植株无脱分化等过程,D 错误。 答案:A 4.如图是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示意图。 四倍体兰花叶片――→①愈伤组织――→②胚状体――→③植株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②阶段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 B .①阶段需生长素,而③阶段需细胞分裂素 C .此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此兰花的花药经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 解析:②阶段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不能发生减数分裂,A 错误;①和③阶段都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只是这两种激素的比例不同,B 错误;图解显示的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正确;此兰花的花药经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单倍体,D 错误。 答案:C 5.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