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游昌乔-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修炼

游昌乔-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修炼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修炼

游昌乔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找到增强语言魅力的方法;

●掌握回答敏感问题的三个技巧。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修炼

一、增加语言魅力的方法

语言是一种力量。新闻发言人既然要发言,那么就要加强语言的修炼,同时还应采取倒金字塔型结构,即先将核心信息讲出来,然后在有时间的前提下,再摆出立场和证据,也就是以立场和证据提供支撑,发布核心信息。

作为新闻发言人,在整个发言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是“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也就是语言上要简单、时间上要简短、内容上要简要。具体来讲就是三个“一”:用初中一年级的语言(简单),在一分钟之内(简短),传递一个核心信息(简洁)。这是对新闻发言人语言运用能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标准的要求。

新闻发言人必须提醒自己,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因此,一定要有好的表达方法。

关于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主要存在以下误解:

第一,发言人不能有框框,一定要自我发挥。事实上,任何一个发言人都拥有一定的框框,发言人是代表其后面的机构,在受权的范围之内说话。

第二,发言人按既定方针政策执行,没有什么活动余地。

第三,发言人必须字正腔圆,一字不差。实际情况是,新闻发言人不是播音员,也不是主持人,不必追求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声音,不必都是俊男靓女,更不必一字不差地念稿子。第一个发言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特色,比如一点口音,习惯攥着拳头、喜欢讲笑话等。实际上,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个“常人”会让发言人更有人缘。

具体来说,增强语言魅力的方法主要有六个:

1.举例子

受众在看电视、听广播以及读报纸时,通常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政策条文和空泛的表述很难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相较而言,故事、个案、事实更能抓住眼球,有时还能调动受众情绪,不论这种情绪是喜、怒、哀、乐,都将使信息获得更有效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恰当的例子可能使发言人的话听起来更有说服力和具有人情味。

无论是官员、商人、记者,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人,都喜欢关于人的故事,都会受到情感的驱动。所以,发言人应有意识地从小故事入手,而不是从大道理入手。

此外,发言人的作用不仅在于传递给记者和公众理性的信息,还应该打动受众的心,让手中真正相信和记住自己的话。

举例子的好处在于,通过鲜活的个案、运用讲故事的手法重现给受众一个场景、一幅图画、一段声音,从而调动起受众的情绪,最终达到使其记忆深刻的目的。

2.摆事实

在摆事实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第一,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有据可依的;

第二,事实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第三,一般比较简短;

第四,应紧紧围绕且服务于自己的观点;

第五,在语气和语调上,允许采用一定程度的夸张和煽情的手法。发言时,新闻发言人在语气和语调的处理上,可采用一定程度的夸张和煽情的手法,以引起记者、公众的关注。

此外,在摆事实的过程中,发言人应保持语速平稳、表情庄重,这种理性的态度可以传递给记者“保持理性而非情绪化”的信息。

3.列数字

列数字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数字不要太多

过多的数字会把记者搞糊涂,有的人则可能乱用,并做出所谓数字解读,夸大数字的意义或揭露背后的问题。

挑选出最重要的数字

记者不是专家,挑选出最重要的数字是发言人的责任,这也会使发言人的核心信息看上去更加清晰和有说服力。

突出重点的数字

不要罗列数字,而要重点突出。在新闻发布稿中,一段话最好不要有三个以上的数字,有一个醒目的数字即可。比如挑选“最大”、“最小”、“首次”、“最后”、“第一”、“倒数第一”的数字。

数字要具体化

第四,数字要具体化。在列数字时,应采用“每位”、“人均”、“每天”、“每平米”等词语,让数字变得更加直观,从而增添新闻价值。比如,相比较“紧急调拨的6800床棉被已送到灾民手中”和“每一位灾民都得到一套政府紧急调拨的棉衣”,很明显后一种说法会更让人感觉这次救灾的成功。

找出数字的变化

在列数字时,新闻发言人不要停止于静止的数字,要找出变化,否则很难留住读者。

比如,在“为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国家调整350种农贸产品的最高零售价”和“为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国家调整350种商品的最高零售价,其中最大降幅63%”两种说法中,后一种显然更能让老百姓感觉得到实惠。

因此,发言人在准备信息时应勤动手勤思考,计算出对比数,如“同比增长XX”、“降低百分之XX”,“增加XX倍”等,甚至可以做出统计图。

数字不要过于专业或容易引起歧义

不要使用过于专业或容易引起歧意的数字,要对专业性数字做出解读。比如,“禽流感的病死率是1%”和“禽流感的病死率是1%。这个数字是美国流行病专家通过三十年的研究,观察了30000名病人得出的结论”。后一种说法所起到的效果要更好。

不要过于精确的数字

不要过于精确的数字,要利于记忆。对于小数点后的数字可以采取凑整的方法,具体的数字可放到背景资料中。比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最热岗位4961人争一职”和“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最热岗位近5000人争一职”,后一种说法给人感觉更直观,更利于记忆。

4.引用名言

引用名言、公理是增强语言力量的另一种方法,特别是对比较尖锐的问题,通过一句人们都容易理解的和接受的话,先把气氛缓和下来,这是一种智慧的做法,可以绵里藏针地把意思传递出去。

【案例】

温家宝总理关于因特网的回答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曾对温家宝总经理进行了如下采访。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您好,温总理。刚才在您的答问当中,您也提到了因特网,现在我们知道胡主席也即将对美国进行访问,在美国以及其他地方,大家对中国在因特网方面进行的内容审查都颇有微词,我想了解一下您个人的看法,您是如何看待中国在因特网方面进行的审查的?您是否对现行的这一政策感到满意?或者您对国际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是否满意?”

温家宝总理:“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箫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只关在屋子里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

在上面的案例中,温家宝总理没有直接进行正面回答,而是通过引用外国名人的两句名言很好的将自己的立场和意思委婉、明确地传达出去。

5.打比方

善于打比方的发言人通常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幽默感,这类发言人喜欢以轻松的方式发布信息。

打比方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外一个事物,后者应该是大多数人都熟知的、容易在各自经验中寻找相对应的具体形象,能够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受,从而产生共鸣。

抓住问题核心的比方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新闻价值,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甚至直接成为新闻的标题。因此,好的比方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发言人在发布信息前应问问自己,是否打比方可以将信息讲得更清楚和吸引人。例如,有人曾问一位经济学家经济发展速度是应该快还是慢时,经济学家的回答是“经济发展就像是骑自行车,太快了会摔跤,太慢了会倒。”这里用的自行车比喻就会让人感觉一头雾水。

6.作对比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是增强信息发布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作对比时,需避免两种错误:

第一,两个事务之间不具备可比性。

第二,任何时候都不要贬低“兄弟单位”、“合作伙伴”,或指责某个人,就算是竞争对手也不要在新闻发布时公然以贬低别人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这不仅容易引起争端,实际上更会有损自己的形象。

要点提示

增强语言魅力的方法:

①举例子;

②摆事实;

③列数字;

④引用名言;

⑤打比方;

⑥作对比。

二、回答敏感问题的三个技巧

在日常工作当中,新闻发言人要做好三件事:日常的新闻发布、重大新闻的发布、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其中,突发事件最能体现新闻发言人的水平。

新闻发言人最希望看到的是,记者迫切想知道的事情正是自己打算告诉的。但是很多时候恰恰相反,特别是危机时期,媒体关注的正是发言人不能说或不好说的话。对于敏感问题,发言人总是担心若回答得不妥当会引起媒体的猛烈炒作甚至社会的恐慌。因此,敏感问题是新闻发布之前发言人重点准备的对象。

为了避免这种不统一,新闻发言人需要掌握回答敏感问题的三个技巧:

1.搭桥法

概括来说,运用搭桥法处理问题一般适用于三种情况:

针对指责性问题

针对指责性问题,新闻发言人的回答方式有:

第一,“我们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

第二,“我们首先观点很明确,我不赞成你但是我要告诉你正确的东西是……”;

第三,“事故责任正在调查当中……,此外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当前的……”;

第四,“那是过去的情形,我们现在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针对猜测性问题

针对猜测性问题,新闻发言人的回答方式有:

第一,“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

第二,“我不会对此妄加猜测,您应当关注的……”;

第三,“实际情况不是……,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是……”。

回答记者多次提问

回答记者多次追问,新闻发言人的回答方式有:

第一,“我们和你同样关注这个问题,但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做的是……”;

第二,“我首先肯定你,我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目前更加关注……”;第三,“刚才我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可以向各位透露的另外一点是……”;

第四,“这个不是我的专业领域,但是我能够告诉你的是……”;

第五,“虽然它超过了我的专业领域,但是我可以在我的领域里面告诉你一些真相……”。【案例】

2004年8月亚洲杯足球赛

在2004年8月亚洲杯足球赛中,中国球迷发生了一些针对日本球队的激烈行为。

由此,引起了舆论争斗。

针对这一事件,日本国内销量最大且保守色彩也名列前茅的《读卖新闻》发表文

章指责说:“中方把球迷骚乱问题政治化的责任归咎于日方,并强调反日的根源是历史

问题。如果中国固执己见,则根本无助于消除国内反日的火种。”该报坚持认为,目前

中国国民的反日情绪根源在于“反日爱国教育”。

于是,有记者问中方新闻发言人孔泉:“据报道,在亚洲杯足球赛过程中,部分中

国球迷对日本足球队采取了一些不友好行为,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孔泉回答道:“…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是中方承办的重要国际赛事。我们非常高兴

地看到,中国队和日本队以优异表现进入决赛,期待着中日球迷能在8月7日非常文

明地欣赏到一场非常精彩的比赛。

据我们了解,在与日本队有关的四场比赛中,场内外总体秩序良好,气氛热烈。

众所周知,在国际上的重大足球比赛中,少数球迷出现偏激行为时有发生,这不符合

体育精神,我们并不赞成。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日本媒体将少数人的行为过分炒作和渲染,甚至与政治挂钩,对此我们表示遗憾。

中日两国有悠久的友好交流历史。我们相信,加强体育在内的广泛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上面的案例中,孔泉的回答是四段论,逻辑很严密,首先总体表达对精彩比赛的期待,然后在气氛好的同时对这一小事件有些遗憾,认为不应该将这些与政治挂钩,最后期待加强友谊,整个回答中肯且全面。

2.旗臶法

旗臶法指用强调的方式给受众造成最重要的印象,即优先表述最重要的内容,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和外交部新闻司经常用的手法。

一般来讲,发言人在发布会进场之后会说:“欢迎大家,下面我有两件事情给大家说一说……”发言人一定是先把两件事说完后才会回答提问。因为在提问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争论、有碰撞,也会让人犯迷糊,所以一定要把最重要的观点优先表达出来,在所有的新闻发布会里面也是如此。表达完最重要的观点,发言人再去回答记者最想知道的事情。

运用旗臶法回答问题的顺序一定不能错,一般是以“我想透露给大家的是……”、“我想强调的是……”、“最重要的问题是……”、“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词来开头,而这些词的意义就在于让受众注意后面所说的话。

3.重复法

新闻发言人要不断地重复核心信息,以确保记者会采用。

重复法的说法有以下三个:

第一,“我必须重申一遍……”;

第二,“我们始终不能忽视这一点……”;

第三,“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

一个成功的新闻发言人一定是善于重复讲故事的人,而且是永远有激情的。

总之,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时,要注意无可奉告的说法,学会采用空对空、开玩笑回避、踢皮球、转移话题、进攻性回避、反问式回避的策略。

概括来说,面对媒体时,新闻发言人应注意以下要点:

第一,防守不能得分,要去抢球。每次在媒体面前露面都是展示自己、展示企业、展示机构的一次最宝贵的机会,所以新闻发言人不要想着去应对而是要积极地引导。

第二,弄明白记者意图后再接受采访。新闻发言人如果没弄明白记者意图后就贸然接受采访,很可能就会说出不应该说的内容。

第三,应当巧妙地控制采访,表达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旗臶法的意思是把最后发生的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放在最首要的位臵说。

第四,必须有习惯把自己的故事重复地讲给不同的记者,且每次都要有激情。新闻发言人要具备的素质可以概括为七个字:胆大、心细、脸皮厚。

第五,语气和风度与说的内容一样重要。

第六,要不失时机地推销自己的观点。

第七,不要对记者有敌对情绪,也不要贬低记者。

第八,不可强求记者改变写作方式。

第九,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镇静。

第十,不要重复记者的负面指责。

第十一,准备一个有三层意义的答案。所谓三层意义的答案,即第一层是结论,第二层是事实,第三层是论证,实际上也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第十二,遇到越难回答的问题,答案就要越简短。

第十三,无论什么时候,回答都要从公众利益出发。

【案例】

严介和的苦恼

严介和是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董事长,其2004年的财富是15亿,2005年飙升到125亿,被称为黑马。但是当其排上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榜单第二名之后,寒流随即逼近,严介和很快陷入债务门。法院禁止其享用豪宅名车、限制出境,昔日风光无限的黑马富豪陷入四面楚歌。

严介和向江苏省有关领导和部门送交的报告《关于请求协调解决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临时困难的紧急报告》表示,媒体、银行、法院互动“制裁”造成的压力,已经给该公司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造成了巨大影响。

报告列举了太平洋建设面临的三个主要压力:第一,媒体密集报道增加了银行的恐慌;第二,银行对该公司信任度下降;第三,法院怀疑其有钱不还,加大执行力度。

这三种压力形成了互动制裁的恶性循环,导致了一系列后果。

对于这样一个局面,严介和的总结是:公司没有文化部,导致与媒介沟通不畅通。

事实上,这种场灾难并不是因为没有文化部造成的,而是由于严介和一直口无遮拦给企业带来了灾难。如:

“我和很多领导私人感情很好。”

“太平洋经济说白了是谈判经济,谈判出的效益占75%,太平洋现在不参加投标了,现在我们更注重谈判做短期BT项目。业主代表不合适,我们就向主要领导反映把他换掉,监理公司不满意,我们就换监理。这样下来赚的钱不得了,平均利润高达35%。”

“之所以要收购国企,就是为了不让别人讥讽我是包工头、暴发户,是…散发着土地芬芳的人?,我的名声都是国企给的,收购国企才让自己成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

“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像我这样的人最优秀的人也是悲哀的,因为智商、才华、能力、体魄都非常人能及,就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委屈,承担常人不能承担的责任。商人就是,处处受人中伤的人。”

“一流的企业家是精明加厚道,二流的企业家是精明加精明,三流的企业家是厚道加厚道,适合政界。”

“民营企业是弱势群体,如果他是富豪的话就更是了。”

“员工中最差的是博士,其次是MBA。”

“围绕钞票运转的人是老板,围绕企业运转的人是资本家,企业家是围绕整个社会运转的人,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高尚,你就是一个赚钱的资本家。”

“中国遍地是黄金,想怎么赚就怎么赚。”

“我的目标是打造无数个千万富翁,结束“严介和时代”。“

“科学技术不是第一生产力,公共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

…… ……

殊不知,正是这些没有慎重推敲的话将严介和推向了风浪尖口,为之后接踵而至的灾难埋下隐患。

从上面的案例可知,作为新闻发言人和公众人物,掌握语言技巧,尤其是敏感问题的回答技巧非常重要。

2020新闻发言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如何看待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业角色?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事,约见记者或举办新闻发布会,针对有关问题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这一行业的设立,说明目前政府企业越来越重视形象的塑造,更说明网络舆情在现在社会的影响。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杂乱信息容易搅乱人们的思想。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人们看到权威性的言论,避免小道消息影响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力。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业的设立在现代社会十分必要的。 新闻发言人不是单纯的个人,是一项制度、一种态度、一种形象塑造方式,更是为公众服务的一种方法,最初中国设立新闻发言人,主要还是为政府服务,目前很多企业组织内部都设有该职位,不仅仅是政府的专属职位了。 对于国家政府而言,新闻发布工作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推动信息公开、加强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建立起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的有效渠道,加强中国形象对外传播,工作的重大意义使新闻发言人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把新闻发言人工作视为一项事业并重视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企业来讲,新闻发言人这个身份可能相对较新,但也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企业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并且形成一种制度,但是与国外的相关制度相比,很多地方不健全,甚至流于形式主义,不专业也不系统,并没有真正发挥新闻发言人的真正作用。新闻发言人是企业的代言人,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与窗口,特别是在一个企业有重大事项需要披露的时候。新闻发言人就是企业的“嘴巴”,如何管住嘴,发挥好这张嘴的作用,成为一名合格发言人的的重要评判标准。 二、谈谈新闻发言人的工作理念和策略。 工作理念: 1、信息接触达到相对对称,更好的达到阶段性的平衡状态,赢得话语权和信任值。 用信息的价值赢得媒体信赖,用正确的姿态和媒体打交道。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新闻通稿以及相关内容要提前并审视其是否信息逻辑通畅、是否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关、是否会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心关注和兴趣。 发言人要懂得在话题和信息内容的流通方面引导记者,并于记者合作。传播学上的议程设置放在新闻发言人身上也同样适用,发言人在发布会上主动引导话题,将媒体记者的注意力带入到新闻发言人准备好的新闻话题和议程上面,在发布会上建立自身的话语主动权。 发言人必须准备充分,无论是新闻事件的总体来龙去脉归因,还是应对问题的回答都需要做综合充分的准备。发言人要有问题意识,需要提前准备新闻记者可能会问的问题并准备好回答,预估到媒体的关注点。 2、明确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立场,面对特定的新闻事件要有相应的态度原则立场,并贯穿整 个新闻发布会始终。 不同组织机构和不同事件的立场会有些许不同,新闻发言人站在什么立场上,为谁讲话、为谁服务,这从根本上决定其导向性。组织的人,为组织工作,为组织说话,这是几乎所有代表组织机构的新闻发言人最基本的职业伦理了。发言人弱化事件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的传播效果是一大主要目标。作为公众情绪平复的疏导先锋,要把握正面引导的度,如果应对媒体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火上烧油的负面效果。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和讯博客纪文波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 1、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 A、更为深刻。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更为明确。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 C、独特。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概括性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 报导 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 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 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 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 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 深度:表层事实 评论 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 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 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 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 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 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 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 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 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 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

6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真理是科学的结晶,阐述真理必须严肃,用语必须质朴、庄重。但质朴并不排斥优美,庄重并不拒绝活泼。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其内容应是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其形式也应是生动活泼的。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指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当产生绚烂夺目的文化。事实上,从马克思到毛泽东,他们的许多著作,文笔生动优美,既有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雄劲,又有行云流水、议论风生的韵致,情文并茂,风格独具。我国历代文章大家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辞达而理举”。为了传播真理使人“敬而爱之”、“信而悦之”,新闻评论也要讲究文采飘逸,通俗形象,从谋篇、立论、设喻、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精心写作。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任何一篇新闻评论,要富有文采,首先是它的新闻性,即因事抒感、有的放矢,具有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时还要有思想性,要一语中的、一语道破,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但笔下所无的东西。 一、叙议结合议论风生 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诸多名家大师在谈文章的生动性时都很强调的一点。一位新闻工作的老前辈说“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就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比如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人、具体话、具体事,并且要具体到形象化的程度。”这是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都有具体方面和抽象方面,在评论写作中尽可能夹叙夹议,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增强评论说服力和生动性。《人民日报》于1981年1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好》,虽然论述的是要发扬勤俭建国精神这样一个老话题,但由于作者不囿于俗套,不搞空洞说教,而是从当年是鸡年入笔,由我国民间流行的“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句歇后语加以生发,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作者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 总之,大手大脚,把关不严的情况必须改变。不少同志以为我们国家大,多花一点钱,好比在大公鸡身上拔一毛,算不得什么。殊不知,你拔,我拔,他也拔,见毛伸手抢着拔,用不了多久,羽毛丰满的大公鸡也会成为秃鸡的。有些同志自己身上掉根头发都感叹不已,拔根汗毛也怕痛,而对国家身上的毛、公家身上的毛却采取了异常“慷慨大方”的态度。当然,在我们经济战线上,坚持原则、遵守制度者大有人在。他们铁面无私,对国家、集体的财物把关很严,不随便开支一分钱,可以说是“一毛不拔”以利天下,特别是建设银行的许多同志为国家把口子,节约不少投资,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这种夹叙夹议,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事理的点睛之笔,比起那些洋洋大篇的泛泛而论不知要强多少倍,值得学习。 又如,2001年6月7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的短论《索菲亚的“厌烦”》,也是一篇熔叙、议于一炉,把抽象的概括同现实中的人与事结合起来的一篇美文。这篇短论把所有议论的事物加以描述和渲染,议论风生,娓娓道来,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益。 法兰西有个索菲亚高科技园。世界前列,欧洲之最,所以参观洽谈者,近悦远来。而法国人也总是热情接待。然而近年以来,东道主对于中国的参观团,却十分“厌烦”。每有团来,只派一名导游敷衍。既非民族歧视,也非人分九等,什么道理呢?因为那些团队中人,大多外行,没有常识,且心不在焉,一年几十个团队蜂拥而来,呼啸而去,什么下文也没有,“不知为何而来”? 索菲亚的“讨厌”,并非惟一的例子。数年之前,已有报载,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气势雄伟,美景无限,也有中国的“参观团”,与电站不沾边的大批官员,来此一游。结果巴西政府只好宣布:来伊泰普参观的中方代表团,一年不得超过4批,且须“与水电有关”,无关之人,概不接待…… “无关之人”,出国“考察”,老外看不'[董,但却是咱们不少地方组团云游的一大特色。无涉科技,可以去索菲亚,不搞水电,可以去伊泰普。“考察”,只是名目,醉翁之意,仅在山水而己,这在国人,已不是什么奥秘,只是洋人尚在雾中。当然科盲、水电盲们,也不是不能出去。“开开眼界”,总比蜗居夜郎要好。然而为数不少的团队,去国万里,又开了什么“眼界”?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芭堤雅的人妖秀,夏威夷的脱衣舞,真可谓满目“春”色入眼。至于赴美“考察”,去拉斯维加斯“来一把”更成一些团队的“例行项目”。游龙戏凤的开销,遍采春光的发票,不少拿来公家报销。已经判了无期的巨贪、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案的事发,不就是因为“出国考察”的花账么?肖市长出境六天,某公司全程买单,一迭发票,巨达41万元,才终于引起了检方的“震惊”。然而这样的“发票”,又岂止一个肖作新拿来“报销”? 国门打开,“出去”看看,应是常情之事。但如果暗度陈仓,万里逍遥,岂但是中国老百姓侧目,便是洋人,也要另眼相看,这就叫做“有损国格”,把台坍到了天涯海角。索菲亚的“厌烦”,难道不应当发人深省么? 这篇评论寓理于形,叙事于理,通过一连串经高度概括的典型事例,再辅之以轻松调侃的笔触,把一些人以出国公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摘要:社会舆论,林林总总。既有正确、进步的舆论,也有错误、反动的舆论。这样,要求进行舆论引导之前,对诸多舆论,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错误、反动的舆论进行驳击和引导,并向正确的方向转变;同时,对正确、进步的舆论予以积极有力的支持。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社会利益大于经济利益。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我们坚持的影响是政治方面的保证,而不是市场或者商业行为的保证;应该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公众利益的损害。人民利益原则,要求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发言,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一是要求新闻评论紧紧跟随新闻事实,而不是成为“马后炮”;同时还强调评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引导的对象和需要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和观众有机联系起来。 关键词:电视新闻形象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并与新闻报道一起形成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媒介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与传统媒体一样,网络新闻媒体除了发布新闻、提供信息服务外,同样应该及时对重要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1、依托于新闻事件真实可信的形象基础之上 使理性抽象与直观具象相结合,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与报纸和广播的评论相比,在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上,电视具有很大的优势。报纸评论在提供论据时,要靠作者的文字叙述来表现现场情景、当事人的对话和事件的进展等等。文字语言再现事物具有间接性,同时它的真实性又受制于记者的主观意识和运用文字反映事物的能力。广播是借助声音来提供论据的,其中有声语言同文字语言一样,在再现事物上具有很强的间接性,现场实况音响虽然直接再现现实,但毕竟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不能做到完整地、全方位地提供客观事态的原貌。只有电视,才能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纪实拍摄和形声一体的独特优势,以真实可信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再现事物原貌。使新闻评论从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之上,发挥出“眼见为实”的强大说服力。 2、评论和报道同步进行 在动态中开展采访和评论,边展示、调查、讲述事件的经过,边进行分析与评论。这种调查性新闻评论,强调记者的主动参与,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开掘,实录调查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抓住症结,推导结论。这种电视新闻评论手法,强调过程和直观展示,是发挥电视传媒优势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向观众直观展示事实的真相,而且这种展示往往有事件、情节、冲突甚至悬念,可把观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之中,步步引导观众的关注、介入、参与思考乃至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在这种调查性的电视新闻评论中,所展示的事实和调查活动的过程是流动的、鲜活的、随机应变的,符合电视传播与时间同步的线性特点的表达方式,记者应力争通过自己的采访让过程说话。这一过程可以是历史性的事件变化过程的顺叙,如《焦点访谈》节目《收棉时节再访黄梅》中,记者采访到棉纺厂违规收棉,村里欺骗记者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 1、作为议论文语言特点:以概念和判断为主。 在词汇选择上,尽可能使用确定性的概念,而少用形容词或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靠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方法。 冗余信息理论 2、作为新闻文本的语言特点; 讲求表达的效率。字词不能生僻;句子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成,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伤口。 新闻评论采用的是逻辑方法,将概念、判断、推理,讲论点、论据‘论证。 杂文思维方式一般为联想,联想是一种形象思维。 二、语言风格 情感化和理智化。 在一定程度上,评论的情感性与形象性可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但在意见传播的伦理上和效果上都是值得警惕的。 1、理性化的语言应该处于全文论证的主线上,情感化的语言则应处于“支线”上,不应“喧宾夺主”。如果相反,确实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 一篇评论中充满理性的语言,也许会给读者“干枯”的感觉,也增加了阅读的“费力程度”。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加入这些语言? 参考答案: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增加读者的亲切感。但不应该过度,尤其是不应该“以文害意”,削弱表达的准确性。

一、平易近人深入浅出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 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就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要了解读者 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在说理方式上才能有针对性,适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评论作者要时刻想着读者,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论述方式,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把评论所讲的道理同他们所熟悉的事和他们的切身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写出的评论才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 新闻评论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真正通俗的语言,来自人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的、富于表现力的,也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二、形象生动爱憎分明 在新闻评论抽象道理的论述中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可以把道理讲得生动活泼,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1.巧喻善比 巧喻善比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由浅显而熟悉的情况了解深刻的思想。通过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2.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 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给所要论述事物画像,这种形象描绘的过程,有的就包含了对事物的态度和分析。 3.注意形象的感情色彩 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新闻评论在借用形象作比喻或直接描绘某种形象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感情色彩,要使形象能恰当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入情入理情理交融 新闻评论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读者,还要在感情上打动读者。既服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新闻评论中的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 1.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 评论作者对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有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并自然地表现在评论的论述中。情理交融的评论,既可以帮助读者明辨是非,又能使他们受到启迪和感染。 2.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 用敏锐的眼光,深切的注意和诚挚的情感撰写评论,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说服打动读者,实现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 3.恰当运用修辞手段 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恰当运用修辞手段,使说理和抒情更好地结合,增强评论的感情色彩,以求说理和抒情的统一,增强说服力。 (1)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 (2)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 (3)要有点幽默感。 四、朴素精炼要言不烦

一、新闻语言

第一讲新闻语言 广播台、通讯社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从今晚开始,我们用六个晚上的时间来对大家的新闻写作做一个简单的培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新闻写作的语言来展开交流。 一、新闻史概述 新闻对于全世界来说应该是一个新兴的事业,从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经历了1815年8月5日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伦敦会的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刊的世界上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发展到20世纪初的广播,发展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电视,直至今天的网络,也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意义,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宣称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而今天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却成了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我们作为校园内的新闻传播者,担负者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使命,为了提高我们所传播的信息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接下来这一个星期,我们将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共同的交流,相互促进。 二、新闻的理解 问:在英语中,新闻“NEWS”一词的含义。北、东、西、南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二)、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三)、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三、新闻的要素 一、五个“W”和一个“H” 新闻要素,一般被人简要地概括为五个“W”一个“H”,这分别是六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它们的意义是:

新闻语言特点

一、新闻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简洁明快)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第四个特点是通俗:(通俗易懂) 新闻主观倾向 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它要求新闻真实反映现实,记者的感情色彩丝毫不要带入新闻作品中。因此新闻排斥主观性,表现在话语上,即尽量选用不包含说写者感情、态度或评价的词语、句式等来记事、说明或写人。但是,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客

新闻发言人非语言符号运用及其浅析

记者招待会中新闻发言人非语言符号运用及其浅析 前语: 我以为凡是要浅析的东西不建立在你对他的深解之前,是没资格去谈论的。所以我也是没有资格的人,因为我毕竟没做过新闻发言人。但是我乐于去了解,无论如何。所以才有了以下一番拙见。 正文: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有发言人,而许多职业运动员及艺人常由其经纪人兼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我们要明确的是,在如此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需要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阻止杂乱信息搅乱人们的思想。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人们看到权威性的言论,避免小道消息影响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力。设置新闻发言人的初衷是要增强权力与大众的沟通,发言人背倚公共部门而面向社会,要披露政府信息,形成互动。 而诚如题目所言,我们要说的又不是普通的新闻发言人,尤其是记者招待会中的新闻发言人。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是社会组织或个人,根据自身的某种需要,邀请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以及社会听众,宣布某一消息,并接受参加者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它是公关人员与新闻界联络的重要形式,是一种极具影响的公共关系活动。 如此一来,新闻发言人是具有了公关的职能的。当一个具象化的人去代表社会组织传播一种信息时,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物,它是通过各种符号来表现的。传播是人与人关系成立和发展的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得到保存的手段。因此失去了符号,也就失去了信息。符号是信息的表现物,人们是通过符号来描述信息所表达的内容的。我们只有使用符号序列来表达信息,信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 在这其中,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虽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但是非语言符号同样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国学者L.伯德惠斯特尔估计,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 非语言符号,顾名思义,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递信息的符号。虽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但是语言符号不能替代其他符号。因此,除过语言符号外,其他的符号就用非语言符号来表示、补充和承载。非语言符号本身在日常传播过程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这方面,艾伯顿·梅热比提出公式: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例如写人物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放井架,鲜血从他的裤腿里和鞋袜里渗了出来。这个情节,仅一百字左右,可是王进喜在受伤后顽强表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硬骨头性格 鲜明地刻划出来了。

新闻发言人非语言符号运用及其浅析

新闻发言人非语言符号运用及其浅析

记者招待会中新闻发言人非语言符号运用及其 浅析 前语: 我以为凡是要浅析的东西不建立在你对他 的深解之前,是没资格去谈论的。所以我也是没有资格的人,因为我毕竟没做过新闻发言人。但是我乐于去了解,无论如何。所以才有了以下一番拙见。 正文: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有发言人,而许多职业运动员及艺人常由其经纪人兼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我们要明确的是,在如此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需要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阻止杂乱信息搅乱人们的思想。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

米高,眼望7排;100厘米以上,望十排。我看到这条消息时实际上是不敢苟同的,所有的硬性定量对于所有受众的印象标准来说实际上是不确定的,尤其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大家可见度越来越高的道德素质,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怎样的非语言符号对于记者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来说,才是真正得体的存在。 我们从公式来看,按比例大小依次来小谈:首先是表情,又分为静态与动态。静态的衣着打扮我就不多说了,我认为但凡是在公共场合作为形象代言出现的存在,仪表整洁庄重严肃是常识。服饰偏深色,表示严肃的话题。女同志发型整洁不拖沓,男同志领带衣领整齐有条。 动态又分表情(面部)与身体语言。我们常言“察言观色”、“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都说明了面部表情与人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古代的“相术”、“观人术”,也主要是通过观察人的面相、表情等,对人的品质作出判断。面孔体现着我们的情绪和思想的变化。静态的往往体现为面部瞬间表情,在眼中的定格画面。新闻发言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的模糊修辞策略分析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的模糊修辞策 略分析 近代模糊理论的出现开拓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在对美国学者查德提出的模糊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现代语言学家通过对模糊语言学的研究纠正了将精确作为语言交流唯一准则的偏见,激发了人们研究语言中不确定性的兴趣,认识到模糊现象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合理的模糊不仅不会妨碍语言交际,反而能够促进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提高交际的效率。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修辞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它为传统的修辞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模糊修辞学。模糊修辞学的研究内容是如何通过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交流思想,从而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虽然这门新兴学科起步较晚,但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表达功能和修辞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有众多中西方学者将模糊理论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语言分析。而将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与外交语言相结合,从而探讨模糊外交辞令的功能和修辞效果是对模糊修辞进行分析的其中一个方向,但外交语言的范围实在广阔,不同种类的外交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这促使本文作者选择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这一外交语言的分支作为本文研究模糊修辞策略的使用的一个立足点。在进行研究以前,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在需要利用模糊措辞应对中外记者提问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会利用哪些模糊修辞手段解决问题;二是新闻发言人答问时运用的模糊修辞策略主要起着什么作用。 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是对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的模糊修辞

策略进行文本分析,因此作者自建了一个专门的语料库以便研究。该语料库中所有材料来自于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的例行记者会文字记录。 语料库是由作者随机抽取2008年全年96场例行记者会中的48场偶数场记者会的文字记录组成的。语料库中总共包含543对问答,由于是对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模糊修辞策略进行分析,因此只是对543对问答中新闻发言人的回答进行分析。 作者将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模糊修辞手段分为两类:即模糊词语(包括各种词类)和模糊限制语(包括直接缓和语、间接缓和语、程度变动语及范围变动语四类),并将对新闻发言人在语言系统的三个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篇层面)上对这两种模糊修辞手段加以利用从而实现模糊修辞的实例进行文本分析,除开文本分析,作者还对各种模糊修辞手段在不同语言层次上的出现次数加以统计,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期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经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模糊修辞可以帮助新闻发言人利用精简的文字传达足够的信息,并提高言语表达的灵活性,减少精确措辞以致承担责任的风险;同时它也可以使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表达更加贴切得体,尽显含蓄和礼貌;并更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 因此模糊修辞能够使新闻发言人的答问更加易于被人接受,避免措辞直接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在世界面前塑造一个更好的中国形象。总而言之,通过对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的模糊修辞策略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外交语言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解,了解新闻发言人说话的真正意图。 同时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实了模糊修辞的研究体系,并对日常生活普通人掌握模糊修辞手段,在人际交往中准确而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重要意义。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1.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题材。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2.选题:就是选择素要评价的事物或素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只要是指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3.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4.由头: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 5.新闻评论的标题: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用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简短文字。 6.易字法:是使用成语、俗语的第一种做法。是指将约定俗成的成语、俗语、古语等加以改造,用易字的方式,或凸现新的矛盾,或提出新的见解,以此引人注目或发人深思。 7.谐音法:是易字法的特殊形式,即选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换成语、俗语中原有的字,使其在具有新的词义的同时别有一种新的意趣。 8.比喻法:是一种用某些具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描绘想要说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以使表述更为生动、鲜明。 9.比拟法:是一种借助于想象力把物比做人或把人比作物的修辞手法,以使标题更具活力或更显新奇。 10.对照法:是一种将两个悬殊巨大的事物、矛盾、现象、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比对、形成反差的修辞手法,用以突出标题开阔的思路和辩证的态度。 11.回环法:是一种在词语或句子组合过程中通过有意的颠倒或重复,使其首位呼应的修辞方式,以使标题在“回文”与“连珠”中,别有一番妙趣。 12.寓虚于实:也是虚实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说理方法。它不是通常采用的直截了当地讲道理,而是一种寓理于事,寓思想、见解道理与客观事实或典型论据的叙述之中的论述方法。13.算账说理:正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揭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14.折合算账:所谓折合算账,就是将一个事物的量用另一个事物的量来表示,旨在将抽象的数字折合成有形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东西,从而缩小数字与读者的距离。 15.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正确理解和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16.论辩交锋法: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17.虚实结合:即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讲,虚实结合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18.归纳式结构: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式。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

新闻评论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 (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 1.确定性。 新闻评论语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以概念和判断为主的。概念有着确定的界定,判断有着确定的对象,这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与说服的效果。 在语言词汇的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确定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词或转喻性(借代、借喻)的词。 2.控制形容与转喻的语言量。 量的控制,即形容或转喻的词汇不要太多,不要成为全篇词汇的主体,否则虽然“好看”,却淹没了理性的表达; 质的控制,即不要让形容和转喻来代替论证和判断。太多的比喻可能有益于理解,却削弱了论证,削弱了人们通过理性把握本质的能力。 3.简洁、确定的语法关系。 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是含糊的、有歧义的。这首先表现为,它应该有着简洁、确定的语法关系。 4.抽象程度要适当。 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 过于抽象的语言,会增大阅读的负担,不利于读者的信息接受。 但是,语言的抽象度是思考的必然代价。新闻评论作为思考与论证的文体,其语言与新闻报道相比,整体上抽象程度肯定回事较高的。但新闻评论作为大众传播的新闻文体,还是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抽象度较低,更为具体、可感的词汇,以提高评论的可读性。 (二)区别于其他议论文体的语言特点 1.讲求表达的效率。 这种表达效率表现为易读,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上口。从平面媒体的角度说,还应尽可能地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的层次与结构,并节省目力。 2.讲求“直笔”。 新闻评论的语言,要以传播效率作为第一重要的价值。因此应该平白易读、讲求“直笔”,多用概念和判断。不应该曲折枝蔓。任何影响效率的文采和韵致,包括比喻,都应该牺牲掉。 二、当前新闻评论语言面临的问题 “时评腔”—— 由于更多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更多的新闻评论主体的汇入,专业判断和知识含量的增加使当代时评的一个语言特点,由此也导致新闻评论中学术概念的密集化。 时评语言与生活语言—— 一方面,时评所涉及的公共事务内容,以及议论事务的理性层面、大众传播的效率性,使其语言与生活语言有较大距离。 另一方面,新闻评论的传播对象是生活中的人,评论的语言要照顾到读者对生活语言的亲近感。 三、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 在语言使用方面,新闻评论可能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情感化与理性化。 一定程度上,评论的情感性与形象性是达到好的传播效果的手段。 但是,语言的情感性和形象性在意见传播的伦理上和效果上都是值得警惕的。因为:

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新闻宣传稿作为宣传性质的文章,有着自身独特的写作规范与要求。新闻消息的写作,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如果缺失任何一个结构,该稿件可以说是不够完整的。按各行各业新闻报道的共性来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调查报告、新闻述评等。新闻宣传稿的基本落脚点在于宣传,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如何把握宣传力度和在宣传方面如何下工夫,是新闻宣传稿写作的基本问题所在。以下简单阐述一下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大家共勉。 一、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规范 新闻宣传稿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特殊的要求。 1.新闻宣传稿要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 新闻宣传稿的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在写作新闻的同时需要尤其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同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新闻宣传稿是新闻而并非纯粹宣传稿件,也就是说,新闻专业性的书面语言是新闻宣传稿必备的一个基本性内容。因此,如何把握新闻和宣传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新闻基础上体现宣传的基本作用,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一个基本前提。新闻宣传稿具有宣传的多种功能,因此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是新闻宣传稿写作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2.新闻要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 新闻报道离不开事件本身,事件构成新闻报道的主体,即常说的新闻素材。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其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只说明一点潜在的作用构成。在新闻报道中突出事件,不是要否定事件发生的主体行为人,因为新闻五要素的基本理论常识规定了新闻事件主体行为人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本身对于主动性极强的活动主体就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定位,不必在乎上述这种否定所可能发生的几率性;相反,突出事件本身,往往起到意外的遮眼障目的作用,即在突出行为人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能够遮掩新闻报道本身从属于行为人、完全为行为人宣传服务的“奴性面目”,即使新闻报道本身丢却了从属与主观的嫌疑,更加突出新闻宣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注重在规范形式上的创新,尽量避免新闻宣传稿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现象 新闻宣传稿最大的弊端恐怕在于规范形式上千篇一律的呆板和新闻报道方面千人一面的尴尬。这种弊端的形成既与新闻写作理论本身内在的规律性和机械性有关,同时又是宣传稿所必然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麻烦和窘区。从理论本身来说,新闻宣传稿需要有这样呆板的规律,则必然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因此,如何在实际运作中充分调动新闻宣传稿写作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在规范形式上有大的创新,是避免新闻写作出现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4.注意新闻语言的专业性和书面化,做到字斟句酌,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新闻宣传稿本来形式是新闻,运用专业性强、书面化的新闻语言,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规范。做到字斟句酌,主要是体现写作人的新闻素养和职业要求。常识性错误出现是新闻写作人的大忌,是时时刻刻需要注意、需要完全避免的。常识性错误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几类:错别字类;语法错误类;组织表达错误类等等,这些错误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致命硬伤,因此是绝对要避免出现的。为避免出现宣传对象的表达错误,可以将新闻宣传稿交由组织内部相关人士确定,或通过掌握组织详尽材料等途径解决,而作为内部宣传的写作人,则对于此类问题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严谨性,杜绝此类错误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宣传稿件上发生。 二、新闻写作坚持的基本标准

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传播学角度) 代表特定的社会组织(政府、企业或其他民间机构),发布和传达特定新闻信息的专职人员,其主要职能是通过特殊的发布方式(接受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向特殊受众(主要是新闻媒体)发布组织所掌握的新闻信息,并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向社会公开的过程,其从事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组织公关活动。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 1)政府职能的转化(统治——服务和治理) 2)利用媒体的各种功能,推动政治或政府工作 3)完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机制 (政府危机事件表现为: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空难、矿难等灾难事故、环境污染等社会性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危机等) 4)政府形象建设,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政府影响力 5)对外宣传工作,国际影响力 &.对新闻发言人的一般原则要求 1)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应该掌握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全面) 2)应具有人际传播的一般技巧(倾听、应变、友好) 2)充分了解新闻界的动向(媒体类的差异、主动要说的信息、被迫应对的提问、借题发挥) 4)坚定的政治立场(代表其所在机构的立场) 5)保密性原则(是站稳立场的延伸,是保密法和隐私权的限制) 6)诚实信用原则 &.新闻发言人制度由层次: 最高层次是国务院的新闻发布,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对外发布我国大政方针和重大新闻 第二层次是外交部新闻发布,由外交部新闻司人员担任发言人,只发布授权发布的内容。 第三层次是国务院其他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布,由各部委办公厅或政策法规司人员担任发言人,发布会由中国记协出面组织协调。 &.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质 一、政治素质 (一)掌握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敏锐性 (三)对内外政策的掌握、理解和执行 1、要密切关注、敏锐把握中央各个时期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动向,与时俱进。 2、要树立对外宣传、对外交往的政策意识,准确把握对外宣传的政策。 3、坚持在台湾问题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 4、具备国家的法律法规意识,避免出现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言论。 5、有必要的保密和回避意识 二、业务素质(一)必须是对自己所负责的业务部门的工作非常精通和熟悉 (二)必须具备一定新闻理论修养和新闻业务知识 (三)尽量多和广地拥有一些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四)应当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讲话,善于写作。 (五)他应当具有较强的组织活动的能力,有很好的人际关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心理素质 (一)承受力 1、强化内在力量,用内功抗衡压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