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三定律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讲:行星的运动

相关知识连接:椭圆的几何特点,焦点,中心,轨迹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代表人物:托勒密(古希腊)

2、日心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代表人物:哥白尼

考题一: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基本论点中目前看来存在缺陷的是()

A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C 天穹不转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造成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D 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距离大得多

考题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B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运动

C 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

D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错误的

二、行星的运动规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

圆的一个焦点上

(1)不同行星绕太阳运行时的轨道是不同的

(2)多数行星的轨道都十分接近圆

考题三:冥王星原来是在九大行星之列的,可在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冥王星降级,即将它从九大行星队伍中开除,取而代之以“矮行星”的称呼来安慰它,这已经足以令冥王星十分的“郁闷”,可美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却又使冥王星很“受伤”!当时人们认为冥王星应该是矮行星中的“老大”,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天文学家迈克尔.布朗等人在研究报告中说,另一颗矮行星厄里斯的质量大约比冥王星大27%,是目前已知已知最大的矮行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八大行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而且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

B 冥王星被降级以后其轨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C 矮行星不是绕太阳而是绕其他行星运动的

D 冥王星与厄里斯有着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考题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B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

C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D 日心说的说法是正确的

难点突破:1、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所有椭圆有一个共同的焦点

2、不同的行星位于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而不是位于同一轨道上

3、不同行星的椭圆轨道一般不在同一平面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

扫过的面积相等

SA=AB →1/2VatRa=1/2VbtRb→VaRa=VbRb

注:从速度上看,行星靠近太阳时速度增大,远离太阳时速度减小,在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原因是力与速度成钝角是速度减小,成锐角是速度增大)考题四:某行星绕太阳C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近日点A到太阳的距离为r,远日点B 到太阳的距离为R,若行星经过近日点是的速度为V A,求该行星经过远日点的速度大小对应训练:1、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地球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如图所示,地球距离卫星的近地点A的距离为L,距离卫星的远日点B的距离为S,求卫星在A点和B点的速度之比

2、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度为Va,,则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

A Vb=b/aVa

B Vb=√a/bVa

C Vb=a/bVa

D Vb=√b/aVa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数学表达式:a3/T2=k 即a13/T12=a23/T22

难点突破:(1)K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2)此式也适用于卫星的运转

考题五: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其周期为T,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一点A处,将速率降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椭圆和地球表面相切与B点,设地球半径为R0,问:飞船从A点返回到地面上B 点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对应训练:

1、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Km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天文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m,这一事实可得哈勃天文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

A 0.6小时

B 1.6小时

C 4.0小时

D 24小时

2、天文学家观测到哈雷彗星的转动周期是75年,离太阳最近的距离是8.9×1010m,离太阳最远的距离不能被测出,试根据开普勒定律估计这个最远距离,太阳系的开普勒常数K=3.354×1018m3/s2.

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典型例题(教学课资)

典型例题 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 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无空中不动一样. 分析: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都在环绕地球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它们运行轨道的半径的三次方跟圆周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解:设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半径为R,周期为T,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同理设月球轨道半径为,周期为,也有: 由以上两式可得: 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 km 点评: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好像停留在天空中的卫星,通常称之为定点卫星.它们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能随意变动。 利用月相求解月球公转周期 例2 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都为正圆.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如图所示,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月、地、日相对位置示意图).

解:月球公转(2π+)用了29.5天. 故转过2π只用天. 由地球公转知. 所以=27.3天. 例3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 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A.B、C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若C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分析:由卫星线速度公式可以判断出,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由卫星运行周期公式,可以判断出,故选项B是正确的.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作用于卫星上产生的,由,可知,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 若使卫星C速率增大,则必然会导致卫星C偏离原轨道,它不可能追上卫星B,故D也是错误的. 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

常微分 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开普勒三定律

万有引力推导开普勒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阐明: 任意两个质点由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开普勒定律的阐明: ①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③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轴(ai)的立 方成比例,即 一、开普勒第二定律导引: 由于太阳超重于行星,我们可以假设太阳是固定的。用方程式表示为: ; 其中,是太阳作用于行星的万有引力、是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的质量、是行星相对于太阳的位移向量、是的单位向量。 牛顿第二定律声明:物体受力后所产生的加速度,和其所受的浮力成正比, 和其质量成反比。用方程式表示: 。 合并这两个方程式: (1) 思考位置向量,随时间微分一次可得到速度向量,再微分一次则 可得到加速度向量: 在这里,我们用到了单位向量微分方程式:

, 。(2) 合并方程式 (1) 与 (2) ,可以得到向量运动方程式: 取各个分量,我们得到两个常微分方程式,一个是关于径向加速度,另一个是关于切向加速度: ,(3) 。(4) 导引开普勒第二定律只需切向加速度方程式。试想行星的角动量。 由于行星的质量是常数,角动量随时间的导数为: 。 角动量也是一个运动常数,即使距离与角速度都可能会随时间变化。从 时间到时间扫过的区域: 。 行星太阳连线扫过的区域面积相依于间隔时间。 所以,开普勒第二定律是正确的。 二、开普勒第一定律导引: 设定。这样,角速度是: 。 随时间微分与随角度微分的关系为: 。 随时间微分径向距离:

开普勒定律

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 =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开普勒定律 目录[隐藏] 开普勒定律的意义 发现 影响 开普勒定律的意义 发现 影响 也统称“开普勒三定律”,也叫“行星运动定律”,是指行星在宇宙空间绕太阳公转所遵循的定律。由于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等人的观测资料和星表,通过他本人的观测和分析后,于1609~1619年先后早归纳提出的,故行星运动定律即指开普勒三定律。

天体运动复习题开普勒三大定律

天体运动复习题(1)——开普勒三大定律 1.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与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小时速度小,距离大时速度大 B.所有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C.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都是相等的 D.行星之所以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是由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作用 2.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a3 T2=k,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 B.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C.T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 D.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a地,周期为T地;月球绕地球运转 轨道的半长轴为a月,周期为T月.则a3地 T2地= a3月 T2月 3.据报道,2009年4月2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天文观测机构发现一颗与太阳系其他行星逆向运行的小行星,代号为2009HC82.该小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T年,直径2~3千米,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R0. 如果该行星与地球一样,绕太阳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半径约为( ) A.R03 T2B.R0 31 T C.R0 31 T2 D.R03 T

4.长期以来“卡戎星(Charon)”被认为是冥王星唯一的卫星,它的公转轨道半径r1=19 600 km,公转周期T1=6.39天。2006年3月,天文学家新发现两颗冥王星的小卫星,其中一颗的公转轨道半径r2=48 000 km,则它的公转周期T2最接近于() A.15天 B.25天C.35天 D.45天 5. 如图所示是行星m绕恒星M运动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最大点是B点 B.速度最小点是C点 C.m从A到B做减速运动 D.m从B到A做减速运动 6.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转动,它们的运动周期之比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 A.1∶27 B.9∶1 C.27∶1 D.1∶9 7.某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行,如图所示,在这颗行星的轨道上有a、b、 c、d四个对称点,其中a为近日点,c为远日点,若行星运动周期为T, 则该行星() A.从a到b的运动时间等于从c到d的运动时间 B.从d经a到b的运动时间等于从b经c到d 的运动时间 C.a到b的时间t ab

什么是开普勒三大定律

什么是开普勒三大定律 说到开普勒三大定律,就不能不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正是由于参考了他的大量珍贵、精确的天文观测资料,开普勒才最终研究并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第谷从十几岁就开始查看星历表和天文学著作,并进行天文观测。1572年,第谷观测到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突然出现在了仙后座,他为此进行了连续几个月的观察,最终看到了这颗星星从明亮到消失的过程。后来,人们知道这并非一颗新星的生成,而是一颗暗到几乎看不见的恒星在消失前发生爆炸的过程,这颗被发现的星星也被称为第谷超新星。在1577年,一颗巨大的售星出现在丹麦上空,第谷首次将彗星作为独立天体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显示,彗星的轨道不可能是完美的圆周形,而应该是被拉长的,且由视差判断该彗星与地球的距离比地月的距离更远。 随后,第谷通过精确的星位测量,企图发现由地球运行而引起的恒星方位的改变,但结果一无所得。由此,他开始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在1583年出版的《论彗星》一书中提出一种介于地心说和日心说之间的理论,即地球是静止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则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这个理论曾一度被人接受,中国明朝就使用了主要依据第谷的观测结果而编制的时宪历。 虽然第谷的行星模型很快就被淘汰了,但他的天文观测对科学革命来说是个重大的贡献。在第谷去世之后,他的助手开普勒利用他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仔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从而揭开了行星运动的秘密。 针对哥白尼的日心说体系,开普勒曾做过这样的设想,即如果行星都在围绕太阳而不是地球运动,同时运行轨道又都是椭圆形的,那么每个行星的轨道就都会是一直向前的,也就不需要再添加什么复杂的本轮来进行调节了。这样一来,行星的运动不但可以用非常简单、优雅的轨道来描述,还可以解释那些不符合圆周运动轨道的行星运动的观测结果。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开普勒参考第谷的大量观测资料,最终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椭圆定律、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三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及天体运动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1、如图所示是行星m 绕恒星M 运动的情况示意图,则下面的说确的是: A 、速度最大的点是B 点 B 、速度最小的点是C 点 C 、m 从A 到B 做减速运动 D 、m 从B 到A 做减速运动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 ①太阳与行星间引力公式 ②月—地检验 ③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测定引力常量G 2、万有引力定律 ①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1m 和2m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即: ②适用条件 (Ⅰ)可看成质点的两物体间,r 为两个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Ⅱ)质量分布均匀的两球体间,r 为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③运用 地上:忽略地球自转可得: 2)计算重力加速度 地球上空距离地心r=R+h 处 方法: 在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任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方法: (3)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利用自身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天上:利用环绕天体的公转: 等等 (注:结合 得到中心天体的密度) (4)双星:两者质量分别为m 1、m 2,两者相距L 特点:距离不变,向心力相等,角速度相等,周期相等。 双星轨道半径之比: 双星的线速度之比: 三、宇宙航行 1、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 2Mm F G r =11226.6710/G N m kg -=??12 2m m F G r =2 R Mm G mg =2' '''' 'R m M G mg =mg R Mm G =2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 224πω===33 4 R M πρ?=2 ')(h R Mm G mg +=1 2 2121 m m v v R R ==v Mm 22 24π

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典型例题

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无空中不动一样. 同理设月球轨道半径为 2.',周期为丄?’,也有: 由以上两式可得: x(60^)3=6.67A tt 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 -- 三亠匸「.厂「? :「一二j < / 1 km 点评: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好像停留在天空中的卫星,通常称之为定点卫星?它们离地面的 高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能随意变动。 利用月相求解月球公转周期 例2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都为正圆.又知这 两种转动同向,如图所示,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月、地、日相对位 置示意图). 典型例题 分析: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都在环绕地球运动,的三次 方跟圆周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它们运行轨道的半径解:设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半径为R,周期为T,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解:月球公转(2 n + J )用了 29.5天.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作用于卫星上产生的, 而选项C 是错误的. 若使卫星C 速率增大,则必然会导致卫星 C 偏离原轨道,它不可能追上卫星 B,故 D 也是错 误的. 解:本题正确选项为 B o 点评: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 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故转过2 n 只用 29.5 天. 由地球公转知 365 所以2 =27.3天. 例3如图所示,A 、B C 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 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 A. B 、C 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 A 的线速度 B. B 、C 的周期相等,且大于 A 的周期 C. B 、C 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 A 的向心加速度 D. 若C 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 B ,因而选项A 是错误的. 故选项B 是正确的. 0M a = ― 由 ?’ ,可若由于某 分析:由卫星线速度公式 由卫星运行周期公式 y ,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3232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是高考的一个大重点,而且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科学论题之一。 特别是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更激发了同学们研究卫星,探索宇宙的信心。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12个典型案例: 【案例1】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估算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r T 4m r Mm G 22 2π=……①得: 2 32G T r 4M π=……②可见A 正确 而T r 2v π= ……由②③知C 正确 对地球表面的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r=R ……④ 由于3 R 4M 3 π= ρ……⑤结合②④⑤得: G 3T 2π = ρ 可见D 错误 地球表面的物体,其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由2R Mm G mg =得:G g R M 2=可见B 正确

3333 【探讨评价】根据牛顿定律,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解决环绕天体的质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已知的常量,运用物理规律估算物理量,这也是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总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 【案例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24 h 。问:哪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哪颗卫星的线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的时间应该是多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普通卫星的运动特点及其规律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 ∝r 3 知:“风云二号”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 又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r v m ma r Mm G 22==得: 2r M G a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r GM v =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线速度大, “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地球正好自转一周,故需要时间24h ,即第二天上午8点钟。 【探讨评价】由万有引力定律得:2M a G r = ,v = ω= 2T = ⑴所有运动学量量都是r 的函数。我们应该建立函数的思想。 ⑵运动学量v 、a 、ω、f 随着r 的增加而减小,只有T 随着r 的增加而增加。 ⑶任何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大于7.9km/s ,运动周期不小于85min 。 ⑷学会总结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题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案例3】同步卫星的运动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 、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 C 、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开普勒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开普勒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王勇江苏海安曲塘中学周延怀 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嫦娥绕月卫星的发射成功,以天体运动为载体的问题将成为今后考查热点。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主要引用了开普勒三大定律来描述了天体的运动的规律,这三条定律的主要内容如下: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 至于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为何是椭圆以及中的常量C与那些量相关并无说明。为了更深入的理解天体和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本文将以椭圆的性质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开普勒定律。 一、开普勒第一定律 1.地球运行的特点 (1)由于地球始终绕太阳运动,则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的力矩始终为零,所以地球在运动过程中角动量守恒。 (2)若把太阳与地球当作一个系统,由于万有引力为保守力且无外力作用在这个系统上,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 2.地球运行轨迹分析 地球在有心力场中作平面运动且万有引力的作用线始终通过太阳,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的极坐标系,则P点坐标为(r,θ)。 若太阳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极径为r时地球运行的运行速度为v。

当地球的运行速度与极径r垂直时,则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角动量(1)若取无穷远处为引力势能的零参考点,则引力势能,地球在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能(2) (1)式代入(2)式得:(3) 由式(3)得:(4) 由式(4)可知,当地球的运行速度与极径r垂直时,地球运行的极径r有两解,由于初始假设地球的运行速度与极径垂直,所以r为地球处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距太阳的距离。考 虑到地球的这两个位置在极坐标系中分别相当于和,可把式(4)中 的号改写为更普遍的形式极坐标方程。 则地球的运行轨迹方程为(5)(5)式与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吻合,其中(p 为决定圆锥曲线的开口),(e为偏心率,决定运行轨迹的形状),所以地球的运行轨迹为圆锥曲线。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时E<0,则圆锥曲线的偏心率,所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为椭圆。 3.人造星体的变轨

高中物理模块要点回眸11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新人教版必修

第11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和 应用 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应用开普勒定律迅速解决天体运动问题. 1.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知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的轨道都是椭圆,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图1所示.该事实否定了圆形轨道的说法,建立了正确的行星轨道理论,而且准确地给出了太阳的位置. 图1 2.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当离太阳比较近时,行星运行的速度比较快,而离太阳比较远时,行星运动的速度比较慢. 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该定律揭示了周期和轨道半径的关系,其中的比例常数与行星无关,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对点例题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解题指导太阳位于木星运行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选项A 错误;由于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变化,选项B 错误;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选项C 正确;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不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选项D 错误. 答案C 特别提醒本题中的D 项是学生作答中的易错点.对开普勒三定律理解时要注意对象的同一性,不能张冠李戴将该行星和其他行星的相关量混为一谈. 对点例题2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如图2所示,飞船要返回地面,可以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特殊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的时间. 图2 解题指导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船绕地球做圆周(半长轴和半短轴相等的特殊椭圆)运动时,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等于飞船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其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平方的比值. 飞船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R +R 02, 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 ′, 则有R 3T 2=(R +R 0)3 8T ′ 2, 因此飞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的时间为 t =T ′2=(R +R 0)T 4R R +R 02R . 答案(R +R 0)T 4R R +R 02R 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的12倍,那么,木星绕太阳运动轨道的半长

开普勒三定律的发现过程

开普勒三定律的发现过程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不能感觉地球的运动,却能直接看到日月星辰绕地球旋转,因此,很容易误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地居于宇宙的中心,于是地心说应运而生。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后经过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公元90—168年)在二世纪中叶加以系统化之后,曾风靡世界达一千五百年之久。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说法与当时教会的教义吻合,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 托勒密首先将希腊和罗马的天文学做总结,并写了一本有名的《大综合论》,这一本书可说是古今天文之大成,书中不仅说明了所有天文学的知识,也大大的宣扬了著名的《天动说》,这个理论认为,所有的天体都在〝本轮环〞上绕著地球公转,一圈一圈往外,有时为了修正星体的运动,必须在本轮环上再加本轮环,这样一来天体的运动就会变得很复杂,对于精度不高的古代,这样做当然有其好处,只不过到了后来,天文观测仪器的改进终于使《天动说》寿终正寝。但是,由于中世纪教会的影响《大综合论》成为中世纪的天文典,而天动说也藉此支配中世纪的欧洲达一千多年之久。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教会的压迫,自然科学的进展不大,因此这个时期的天文学重心便集中在阿拉伯。中世纪天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岁差的测定和历法的修正,在当时甚至已经有光学的研究出现。这些阿拉伯天文学的成就,为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新体系奠定了基础.而哥白尼的名著《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正揭示了科学革命的到来。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出版后日心学说就像涟漪一样地向外传布。哥白尼之后,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1609年,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用望远镜巡视星空,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银河是由无数单个的恒星组成的,木星有4颗卫星,金星有圆缺变化,这些观测事实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教会非常恐慌,将伽利略传到罗马的宗教法庭受审,并宣判他有罪,直到300多年后的1984年,这一冤案才得以昭雪。 尽管罗马教廷对宣传、支持日心说的科学家加以重重迫害,然而经过开普勒(Johannes Kepler)、伽利略和牛顿(Isaac Newton)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学说不断获得胜利和发展。后来的许多发现使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得到了举世公认的证明。特别是1846年,人们根据日心说理论的计算而准确地发现了海王星,哥白尼的日心说终于得到了完全的证实。加上1781年天王星的发现,1930年冥王星的发现,日心说在对地心说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彻底

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1. (2017·湖南衡阳五校联考)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 .笛卡儿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 .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 .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2. (2013·江苏高考)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 .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3. 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 ,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 ,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 a ,则过近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 ) A .v b =b a v a B .v b = a b v a C .v b =a b v a D .v b = b a v a 4. 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本身绕地轴在自转,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分时地球公转速率最小 B .夏至时地球公转速率最小 C .秋分时地球公转速率最小 D .冬至时地球公转速率最小 5. (2010新课标卷)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T/T 0),纵轴是lg(R/R 0);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0和R 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 6. 若将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粗略地认为是圆,各星球半径和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 A .80年 B .120年 C .165年 D .200年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是高考的一个大重点,而且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科学论题之一。 特别是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更激发了同学们研究卫星,探索宇宙的信心。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12个典型案例: 【案例1】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估算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r T 4m r Mm G 22 2π=……①得: 2 32GT r 4M π=……②可见A 正确 而T r 2v π= ……由②③知C 正确 对地球表面的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r=R ……④ 由于3 R 4M 3 π= ρ……⑤结合②④⑤得: G 3T 2π = ρ 可见D 错误 地球表面的物体,其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由2R Mm G mg =得:G g R M 2=可见B 正确 【探讨评价】根据牛顿定律,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解决环绕天体的质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已知的常量,运用物理规律估算物理量,这也是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总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 【案例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

开普勒定律和极坐标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开普勒定律和极坐标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肖雷 有关行星和卫星等天体运动的问题是力学课程中最有趣味的课题之一。可惜许多教科书都把这类问题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为了把轨道概念较早地引入力学课程之中,通常不得不把问题局限为圆周轨道,这样往往会使一些学生误以为只存在圆形轨道,或者至少以为只有圆形轨道才是重要的。 我认为把行星和卫星的椭圆形轨道运动问题,建立在开普勒三个定律的基础上,而不是放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这样会更好一些。当然,开普勒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紧密相关的。但是我认为应当首先在开普勒定律的引导下讨论椭圆运动,这样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能使问题简化;同时应用其所对应的极坐标方程来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可以避免冗长而繁琐的数学运算。 当然,要应用开普勒定律解决椭圆轨道问题,我们首先得熟悉其所对应的极坐标方程的数学形式: 第一定律:θcos 1e p r += , e <1 (1) 第二定律:c dt d r =θ2 , (2) 第三定律:k T a =23 , (3) 其中e 是离心率,p 是正焦弦,a 是半长轴, T 是椭圆轨道的周期; c 是因各个行星(卫星)而异的常数,k 是对每个行星(卫星)都相同的常数. 此外,轨道上任一点的速度表达式为: )1 2 (2a r k v -=。 (4) 由于某些有关椭圆轨道的问题,实际上纯粹是几何问题,显然可用几何方法求解。例如: 1.已知轨道的某些性质(最远点,最近点,离心率,周期,半长轴,或者在某特定点的速度),求其它性质; 2.由于速度改变,从一轨道换到另一轨道; 3.在行星之间或者在卫星之间对轨道作霍曼(hohmann)半椭圆变换; 4.同步通讯卫星。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应用开普勒定律的极坐标表达的数学形式来解就比使用牛顿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要容易的多。

(新)高中物理模块要点回眸11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 和应用 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应用开普勒定律迅速解决天体运动问题. 1.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知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的轨道都是椭圆,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图1所示.该事实否定了圆形轨道的说法,建立了正确的行星轨道理论,而且准确地给出了太阳的位置. 图1 2.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当离太阳比较近时,行星运行的速度比较快,而离太阳比较远时,行星运动的速度比较慢. 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该定律揭示了周期和轨道半径的关系,其中的比例常数与行星无关,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对点例题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解题指导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选项A 错误;由于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变化,选项B 错误;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选项C 正确;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不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选项D 错误. 答案 C 特别提醒 本题中的D 项是学生作答中的易错点.对开普勒三定律理解时要注意对象的同一性,不能张冠李戴将该行星和其他行星的相关量混为一谈. 对点例题2 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如图2所示,飞船要返回地面,可以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特殊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的时间. 图2 解题指导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船绕地球做圆周(半长轴和半短轴相等的特殊椭圆)运动时,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等于飞船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其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平方的比值. 飞船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R +R 0 2, 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 ′, 则有R 3T 2=(R +R 0)3 8T ′ 2, 因此飞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的时间为 t =T ′2=(R +R 0)T 4R R +R 02R . 答案 (R +R 0)T 4R R +R 02R

开普勒三定律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讲:行星的运动 相关知识连接:椭圆的几何特点,焦点,中心,轨迹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代表人物:托勒密(古希腊) 2、日心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代表人物:哥白尼 考题一: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基本论点中目前看来存在缺陷的是() A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C 天穹不转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造成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D 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距离大得多 考题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B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运动 C 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 D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错误的 二、行星的运动规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 圆的一个焦点上 (1)不同行星绕太阳运行时的轨道是不同的 (2)多数行星的轨道都十分接近圆 考题三:冥王星原来是在九大行星之列的,可在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冥王星降级,即将它从九大行星队伍中开除,取而代之以“矮行星”的称呼来安慰它,这已经足以令冥王星十分的“郁闷”,可美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却又使冥王星很“受伤”!当时人们认为冥王星应该是矮行星中的“老大”,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天文学家迈克尔.布朗等人在研究报告中说,另一颗矮行星厄里斯的质量大约比冥王星大27%,是目前已知已知最大的矮行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八大行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而且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 B 冥王星被降级以后其轨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C 矮行星不是绕太阳而是绕其他行星运动的 D 冥王星与厄里斯有着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考题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B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 C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D 日心说的说法是正确的 难点突破:1、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所有椭圆有一个共同的焦点 2、不同的行星位于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而不是位于同一轨道上 3、不同行星的椭圆轨道一般不在同一平面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

开普勒定律的巧妙应用

第13点 开普勒定律的巧妙应用 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应用开普勒定律迅速解决天体运动问题. 1.利用开普勒第二定律比较线速度的大小或求线速度. 2.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估算天体间的距离或天体运动的轨道半径. 3.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周期. 图1 对点例题 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如图1所示,飞船要返回地面,可以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特殊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的时间. 解题指导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船绕地球做圆周(半长轴和半短轴相等的特殊椭圆)运动时,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等于飞船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其半长 轴的三次方跟周期平方的比值.飞船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R +R 02 ,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 ′,则有R 3T 2=(R +R 0)38T ′2 ,而飞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的时间为t =T ′2=(R +R 0)T 4R R +R 02R . 答案 (R +R 0)T 4R R +R 02R 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的12倍,那么,木星绕太阳运动轨道的半长轴是地球绕太阳运动轨道的半长轴的多少倍? 答案 5.24倍

解析木星、地球都绕着太阳沿不同的椭圆轨道运动,太阳位于它们的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设木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它们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分别为R1和 R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31 T21= R32 T22,则 R1 R2= 3T2 1 T22= 3 122≈5.24.所以木星绕太阳运动轨道 的半长轴是地球绕太阳运动轨道的半长轴的5.24倍.

开普勒三定律的发现过程

生活在地球上地人类,不能感觉地球地运动,却能直接看到日月星辰绕地球旋转,因此,很容易误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地居于宇宙地中心,于是地心说应运而生.公元前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地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地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地地心说,后经过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公元—年)在二世纪中叶加以系统化之后,曾风靡世界达一千五百年之久.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说法与当时教会地教义吻合,得到了教会地大力支持. 托勒密首先将希腊和罗马地天文学做总结,并写了一本有名地《大综合论》,这一本书可说是古今天文之大成,书中不仅说明了所有天文学地知识,也大大地宣扬了著名地《天动说》,这个理论认为,所有地天体都在〝本轮环〞上绕著地球公转,一圈一圈往外,有时为了修正星体地运动,必须在本轮环上再加本轮环,这样一来天体地运动就会变得很复杂,对于精度不高地古代,这样做当然有其好处,只不过到了后来,天文观测仪器地改进终于使《天动说》寿终正寝.但是,由于中世纪教会地影响《大综合论》成为中世纪地天文典,而天动说也藉此支配中世纪地欧洲达一千多年之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世纪地欧洲由于教会地压迫,自然科学地进展不大,因此这个时期地天文学重心便集中在阿拉伯.中世纪天文学最主要地成就是岁差地测定和历法地修正,在当时甚至已经有光学地研究出现.这些阿拉伯天文学地成就,为波兰伟大地天文学家哥白尼地新体系奠定了基础.而哥白尼地名著《天体运行论》地出版正揭示了科学革命地到来.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哥白尼地天体运行论一书出版后日心学说就像涟漪一样地向外传布.哥白尼之后,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地一颗,仅是太阳系地中心,而不是宇宙地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地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年,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用望远镜巡视星空,获得了一系列地重要发现——银河是由无数单个地恒星组成地,木星有颗卫星,金星有圆缺变化,这些观测事实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教会非常恐慌,将伽利略传到罗马地宗教法庭受审,并宣判他有罪,直到多年后地年,这一冤案才得以昭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尽管罗马教廷对宣传、支持日心说地科学家加以重重迫害,然而经过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地工作,哥白尼地学说不断获得胜利和发展.后来地许多发现使地球绕太阳转动地学说得到了举世公认地证明.特别是年,人们根据日心说理论地计算而准确地发现了海王星,哥白尼地日心说终于得到了完全地证实.加上年天王星地发现,年冥王星地发现,日心说在对地心说地斗争中最终取得了彻底地胜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如果我们把今天源源不绝地科学成果比喻成自来水,那么哥白尼就可以说是一位装设水管地工人,而把这个水龙头扭开地人则是牛顿,但是其中有一些非常重要地人,他们告诉牛顿水龙头在哪里.这些人把水龙头地位置告诉牛顿,牛顿把水龙头扭开,于是,科学地成果便一直不断地产生,这个水龙头地流水不虞匮乏,因为它直接与真理地海洋相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哥白尼之后,出现了一位天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地天文观察家,也就是第谷.他在其一生中以当代最最精确地精度观测了天空中地行星,其精确程度可说是达到了肉眼地极限.他对天文学最重要地贡献就是他穷毕生精力所累积地观测资料,这些资料在他死后由他地学生开普勒继承,而开普勒也因为第谷地资料而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其次,第谷是一个地心说地拥护者,为了使地心说不至于完全溃败,他也提出了一种介于日心说和地心说之间地行星运动体系,可惜地是他没有成功,因为日心说毕竟“较符合”实际地情况.在他一生观测生涯当中,他也记录、发现了以前所未见地天象,如历史上著名地〝第谷之星〞就是一颗爆发地超新星.这一个超新星地记录使得人们意识到,天空中地恒星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因此人类对于天堂

开普勒定律在远距离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应用

开普勒定律在远距离自由落体中的应用 罗纯一 浙江省温州中学 325014 远距离自由落体是指物体仅受星球引力,从离星球很远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由于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并非恒量,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已经不适用,学生在求解有关下落时间、下落距离等问题时常感到困难,人们常用大学阶段积分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事实上,利用开普勒定律,再结合极端分析方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远距离自由落体问题。本文结合实例,谈谈这种方法。 例1:一个质量大而体积小的星球,质量为M ,一物体从离该星球为r 的很远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求物体落到这个星球上需要经历多少时间? 分析:星球很小,可以看作质点。物体仅受星球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轨道通常有三种可能的情况:(1)沿直线自由下落、(2)圆轨道、(3)椭圆轨道。物体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星球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物体的运动规律满足开普勒第三定律:GM R T 2324π=,其中T 为物体的公转周期,R 为半长轴,M 为星球质量。我们设想一个狭长的椭圆轨道,远地点即为物体开始下落的位置,此椭圆越扁,其两侧就越向物体自由下落的轨道靠拢,极端的情况是:当椭圆半短轴b=0时,两者就重合了。这样,就可以通过求物体沿上述椭圆轨道对应部分的时间来求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 解:设物体下落时间t ,则物体绕星球公转周期2t ,椭圆半长轴r/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GM r t 2324) 2/()2(π= ∴t=21GM r 232π

例2:根据某种假设,星球由星际物质(宇宙尘埃)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而形成。试估算由密度为2×10-18g/cm3的宇宙尘埃组成的巨大云团到生成一个星球(可看作质点)需多少时间? 分析:如图,设生成星球的巨大云团为半径r 的球状体,则质量m 的尘埃A 从离球心r 处运动到球心o 所用时间即为生成星球所需时间。由于A 所受云团的万有引力与云团质量集中于o 点所成星球对A 的引力效果相同,故所求时间等于A 自由下落至o 的时间。 解:利用上题结果可知:GM r t 2324) 2/()2(π= t=21GM r 232π=213 32342r G r πρπ=21G ρπ83=4.7万年。 例3:一物体A 由离地面很远处向地球下落,落至地面上时,其速度恰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已知地球半径R =6400km ,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引力势能Ep=-GMm/r (M 为地球质量,m 为物体的质量,r 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取无限远处势能为零),若不计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求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分析:物体由离地心为r 的远处落向地面过程中机械能守恒:-GMm/r=21mv 2-GMm/R ,而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 ,代入上式,得r=2R ,故物体自离地面R 处开始下落。本例与例1、例2不同的是:地球不能看作质点。我们将物体的运动设想为沿长轴2R 、短轴2b 的狭长椭圆由A 下落至B ,其运动时间即为本题所求。 解:由于椭圆半长轴与地球半径相等,根据开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