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初中几何证明题五大经典(含答案)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 ∴∠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 ∵∠EGO=∠FHG=90° ∴△EGO ∽△FHG ∴ FG EO =HG GO ∵GH ⊥AB ,CD ⊥AB ∴GH ∥CD ∴ CD CO HG GO = ∴CD CO FG EO = ∵EO=CO ∴CD=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 ∴∠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 ∴∠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 ∴PA=PD ,∠BAP=∠CDP=75° ∵BA=CD ∴△BAP ≌∠CDP ∴∠BPA=∠CPD ∵∠BPA=∠MPA ,∠CPD=∠MPD ∴∠MPA=∠MPD=75° ∴∠BPC=360°-75°×4=60° ∵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 ,连接NG 、MG ∵CN=DN ,CG=DG ∴GN ∥AD ,GN= 2 1AD ∴∠DEN=∠GNM ∵AM=BM ,AG=CG ∴GM ∥BC ,GM= 2 1BC ∴∠F=∠GMN ∵AD=BC ∴GN=GM ∴∠GMN=∠GNM ∴∠DEN=∠F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 ∵OG ⊥AF ∴AG=FG ∵AB ⌒ =AB ⌒ ∴∠F=∠ACB 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 ∴BH=BF 又AD ⊥BC ∴DH=DF ∴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 ∵∠BAC=60∴∠BOC=120° ∵OB=OC ,OM ⊥BC ∴∠BOM= 2 1 ∠BOC=60°∴∠OBM=30° ∴BO=2OM 由(1)知AH=2OM ∴AH=BO=AO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证明定理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证明定理 证明题的思路 很多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往往是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 例如: 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证明题要用到哪些原理?

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初一几何证明题

初一几何证明题 1.如图,AD ∥BC ,∠B=∠D ,求证:AB ∥CD 。 2.如图CD ⊥AB ,EF ⊥AB ,∠1=∠2,求证:∠AGD=∠ACB 。 3. 已知∠1=∠2,∠1=∠3,求证:CD ∥OB 。 4. 如图,已知∠1=∠2,∠C=∠CDO ,求证:CD ∥OP 。 B D E /F C A 2G 3B D C A B D /P C A O 23B D /P C O 2

5. 已知∠1=∠2,∠2=∠3,求证:CD ∥EB 。 6. 如图∠1=∠2,求证:∠3=∠4。 7. 已知∠A=∠E ,FG ∥DE ,求证:∠CFG=∠B 。 8.已知,如图,∠1=∠2,∠2+∠3=1800,求证:a ∥b ,c ∥d 。 B D E / C O 23B D /C A 234B D E F C A G 21 3a c d b

9.如图,AC ∥DE ,DC ∥EF ,CD 平分∠BCA ,求证:EF 平分∠BED 。 10、已知,如图,∠1=450,∠2=1450,∠3=450,∠4=1350,求证:l 1∥l 2,l 3∥l 5,l 2∥l 4。 11、如图,∠1=∠2,∠3=∠4,∠E=900,求证:AB ∥CD 。 12、如图,∠A=2∠B ,∠D=2∠C ,求证:AB ∥CD 。 13、如图,EF ∥GH ,AB 、AD 、CB 、CD 是∠EAC 、∠FAC 、∠GCA 、∠HCA 的平分线,求证:∠BAD=∠B=∠C=∠D 。 A B C D F E 21l l l 341 2345l 21A B C D 3 4 E B C D O A B D F E A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 求证:CD=GF.(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初一几何证明题练习

初一下学期几何证明题练习1、如图,∠B=∠C,AB∥EF,试说明:∠BGF=∠C。(6 解:∵∠B=∠C ∴ AB∥CD( ) 又∵ AB∥EF() ∴ ∥() ∴∠BGF=∠C() 2、如图,在△ABC中,CD⊥AB于D,FG⊥AB于G,ED//BC,试说明 ∠1=∠2,以下是证明过程,请填空:(8分) 解:∵CD⊥AB,FG⊥AB ∴∠CDB=∠=90°( 垂直定义) ∴_____//_____ ( ∴∠2=∠3 ( 又∵DE//BC ∴∠=∠3 ( ∴∠1=∠2 ( ) 3、已知:如图,∠1+∠2=180°, 试判断AB、CD有何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8分) 4、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 = 30°,你能算出∠EAD、∠ DAC、∠C的度数吗?(7分) D C B A E D

5、如图,已知EF∥AD,∠1=∠2,∠BAC=70 o,求∠AGD。 解:∵EF∥AD(已知) ∴∠2= () 又∵∠1=∠2(已知) ∴∠1=∠3(等量替换) ∴AB∥() ∴∠BAC+ =180 o () ∵∠BAC=70 o(已知)∴∠AGD= ° 6、如图,已知∠BED=∠B+∠D,试说明AB与CD的位置关系。 解:AB∥CD,理由如下: 过点E作∠BEF=∠B ∴AB∥EF() ∵∠BED=∠B+∠D(已知) 且∠BED=∠BEF+∠FED ∴∠FED=∠D ∴CD∥EF() ∴AB∥CD()7、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30 o, 求∠EAD、∠DAC、∠C的度数。(6分) 8、如图,EB∥DC,∠C=∠E,请你说出∠A=∠ADE的理由。(6分)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精选.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概念知识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 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到E,使AD=DE∵D是BC中点∴BD=DC 在△ACD和△BDE中AD=DE∠BDE=∠ADCBD=DC∴△ACD≌△BDE∴AC=BE=2∵在△ABE中AB-BE<AE<AB+BE∵AB=4即4-2<2AD<4+21<AD<3∴AD=2ADBC 2、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ABCDEF21证明:连接BF和EF∵ BC=ED,CF=DF,∠BCF=∠EDF∴△BCF≌△EDF (S、 A、S)∴ BF=EF,∠CBF=∠DEF连接BE在△BEF中,BF=EF∴ ∠EBF=∠BEF。∵ ∠ABC=∠AED。∴ ∠ABE=∠AEB。∴ AB=AE。在△ABF和△AEF中 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ABF≌△AEF。∴ ∠BAF=∠EAF (∠1=∠2)。 3、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BACDF21E 过C作CG∥E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CG∥EF,可得,∠EFD=CGDDE =DC∠FDE=∠GDC(对顶角)∴△EFD≌△CGDEF=CG∠CGD= ∠EFD又,EF∥AB∴,∠EFD=∠1∠1=∠2∴∠CGD=∠2∴△AGC 为等腰三角形,AC=CG又 EF=CG∴EF=ACA 4、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AD平分∠BAC∴∠EAD =∠CAD∵AE=AC,AD=AD∴△AED≌△ACD (SAS)∴∠E=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BCF ≌△EDF (S.A.S) A B C D E F 2 1 A D B C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过C 作CG∥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EF,可得,∠EFD=CGD DE =DC ∠FDE=∠GDC(对顶角) ∴△EFD≌△CGD EF =CG ∠CGD=∠EFD 又,EF∥AB ∴,∠EFD=∠1 ∠1=∠2 ∴∠CGD=∠2 ∴△AGC 为等腰三角形, AC =CG 又 EF =CG ∴EF =AC 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B A C D F 2 1 E A

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46084

1.填空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AB ∥EF ( 已知 ) ∴∠A + =1800 ( ) ∵DE ∥BC ( 已知 ) ∴∠DEF= ( ) ∠ADE= ( ) 2.已知:如图,∠ADE =∠B ,∠DEC =115°. 求∠C 的度数. 3. 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 求∠DAC 的度数. 4.已知AB ∥CD ,∠1=70°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 43 2 1A C D B 5. 已知:如图4,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EF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 A C D E F B D E B C A

H G 2 1 F E D C B A 6.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平分∠AOC ,∠EOA :∠AOD=1:4,求∠EOB 的度数. 7.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求∠1的度数. 8.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o,求∠D 的度数. 9.如图,已知:21∠∠=,ο50=D ∠,求B ∠的度数。 10.已知:如图,AB∥CD,∠B=400 ,∠E=300 ,求∠D的度数 A B C D E E B A

E D B A C 2 1 F E D B A C 11.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 b a 341 2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 . (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 ,求另外两边的长; (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 ,求另外两边长; (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13.如图,AB//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370, 求∠D 的度数. 14.AB//CD,EF ⊥AB 于点E ,EF 交CD 于点F , 已知∠1=600 .求∠2的度数.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典型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典型)()

————————————————————————————————作者:————————————————————————————————日期: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 1.如图,在ABC中,D在AB上,且ΔCAD和ΔCB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1)DE=AB,(2)∠EDB=60° 2.如图,在ΔABC中,AD平分∠BAC,DE||AC,EF⊥AD交BC延长线于F。求证: ∠FAC=∠B 3.已知,如图,在△ ABC中,AD,AE分别是△ ABC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 ∠C=50°求:(1),求∠DAE的度数。(2)试写出∠DAE与∠C - ∠B有何关系?(不必证明) 4、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o,∠ C=25o,∠B=25o,检验已量得∠BDC=150o,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B A C D

D F A C E B D A B 5、如图,已知DF ∥AC,∠C=∠D,你能否判断CE ∥BD?试说明你的理由 6、如图,△ABC 中,D 在BC 的延长线上,过D 作DE ⊥AB 于E,交AC 于F. 已知∠A=30°,∠FCD=80°,求∠D 。 7、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CF 交于G , 若∠BDC = 140°,∠BGC = 110°,则∠A ? G F E D C B A 8、如图,AD ⊥BC 于D ,EG ⊥BC 于G ,∠E =∠1,求证AD 平分∠BAC 。E D C B A G 3 21

最新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精编版

初一几何证明题 1.如图CD ⊥AB ,EF ⊥AB ,∠1=∠2,求证:∠AGD=∠ACB 。 2. 如图,已知∠1=∠2,∠C=∠CDO ,求证:CD ∥OP 。 3.如图,AC ∥DE ,DC ∥EF ,CD 平分∠BCA ,求证:EF 平分∠BED 。 4、如图,∠1=∠2,∠3=∠4,∠E=900,求证:AB ∥CD 。 5、如图,∠A=2∠B ,∠D=2∠C ,求证:AB ∥CD 。 6、如图,EF ∥GH ,AB 、AD 、CB 、CD 是∠EAC 、∠FAC 、∠GCA 、 ∠HCA 的平分线,求证:∠BAD=∠B=∠C=∠D 。 B D E /F C A 2G 3B D /P C O 2A B C D F E 2 1A B C D 34E B C D O A B C D F E A G H

G E D A 7、已知,如图,B 、E 、C 在同一直线上,∠A=∠DEC ,∠D=∠BEA , ∠A+∠D=900,求证:AE ⊥DE ,AB ∥CD 。 8、如图,已知,BE 平分∠ABC ,∠CBF=∠CFB=650,∠EDF=500,, 求证:BC ∥AE 。 9、已知,∠D=900,∠1=∠2,EF ⊥CD ,求证:∠3=∠B 。 10、如图,AB ∥CD ,∠1=∠2,∠B=∠3,AC ∥DE ,求证:AD ∥BC 。 11.∠ECF =900,线段AB 的端点分别在CE 和CF 上,BD 平分∠CBA ,并与 ∠CBA 的外角平分线AG 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D , (1)∠D 与∠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关系及大小) (2)点A 在射线CE 上运动,(不与点C 重合)时,其它条件不变, (1)中结论还成立吗?说说你的理由。 B C D E A B C D E A 21B C D F 3E A 2 1B C D 3 E A

(完整word版)初二几何证明整理(经典题型)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梳理】 1、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例题精讲】 【专题一】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已知:如图所示,?A B 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 F E D C B A

【巩固】如图所示,已知?A B 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并且使AE =BD ,连结CE 、DE 。 求证:EC =ED 【例2】已知:如图所示,AB =CD ,AD =BC ,AE =CF 。 求证:∠E =∠F 【专题二】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 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例3】如图所示,设BP 、CQ 是?A B C 的内角平分线,AH 、AK 分别为A 到BP 、CQ 的 垂线。 求证:KH ∥BC A C E D F B A B D C E A B Q P H C K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1、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尺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分别与OA,OB相较于C,D两点,则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PC=PD 证明: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 ∵OM是角平分线 ∴PE=PF ∠EPF=90° ∵∠CPD=90° ∴∠CPE=∠DPF ∵∠PEC=∠PFD=90° ∴△PCE≌△PDF ∴PC=PD 2、如图,把两个含有45°角的三角尺按图所示的方式放置,D在BC上,连接AD、BE,AD的延长线交BE于点F。试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F⊥BE 证明: ∵CD=CE,CA=CB,∠ACD=∠BCE=90° ∴△ACD≌△BCE

∵∠CBE+∠BEC=90° ∴∠EAF+∠AEF=90° ∴∠AFE=90° ∴AF⊥BE 3、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直线AB上。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试求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A、B不重合),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1)∠1+∠2=∠3; 理由:过点P作l1的平行线PQ, ∵l1∥l2,∴l1∥l2∥PQ, ∴∠1=∠4,∠2=∠5. ∵∠4+∠5=∠3,∴∠1+∠2=∠3; (2)同理:∠1-∠2=∠3或∠2-∠1=∠3. 理由:当点P在下侧时,过点P作l1的平行线PQ, ∵l1∥l2 ∴l1∥l2∥PQ, ∴∠2=∠4,∠1=∠3+∠4,

当点P在上侧时,同理可得∠2-∠1=∠3. 4、D、E是三角形△ABC内的两点,连接BD、DE、EC,求证AB+AC>BD+DE+EC 解答:延长DE分别交AB、AC于F、G。 由于FB+FD>BD AF+AG>FG EG+GC>EC 所以 FB+FD+FA+AG+EG+GC>BD+FG+EC 即AB+AC+FD+EG>BD+FD+EG+DE+EC 所以AB+AC>BD+DE+EC 5、D为等边△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G。作∠ADE=60°(E.C在AD同侧)与∠ACG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连AE。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 解:如图,作DF‖AC交AB于F. ∵DF‖AC.等边△ABC. ∴等边△BFD.

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

第3题 1、填空完成推理过程: [1] 如图,∵AB ∥EF ( 已知 ) ∴∠A + =1800 ( ) ∵DE ∥BC ( 已知 ) ∴∠DEF= ( ) ∠ADE= ( ) 2.(6分) 已知:如图,∠ADE =∠B ,∠DEC =115°. 求∠C 的度数. 3. 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 求∠DAC 的度数. 4.已知AB ∥CD ,∠1=70°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 _ 43 2 1A C D B 5. 已知:如图4,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EF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 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平分∠AOC ,∠EOA :∠AOD=1:4,求∠EOB 的度数. A C D E F B D E B C A

H G 2 1 F E D C B A 4.(6分) 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求∠1的度数. 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o,求∠D 的度数. 4、如图,已知:21∠∠=, 50=D ∠,求B ∠的度数。 1. (本题10分)已知:如图,AB∥CD,∠B=400,∠E=300 ,求∠D的度数 1. 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 b a 341 2 A B C D E 第19题 E D C B A

初中几何证明常用方法归纳

初中几何证明常用方法 归纳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几何证明常用方法归纳 一、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办法 1、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角对等边:先证明某两个角相等。 2、不同的三角形中,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A找到两个合适的目标三角形B确定已有几个 条件C还要增加什么条件。 3、通过平移或旋转或者折叠得到的线段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6、线段的和差。 二、求线段的长度的常用办法 1、利用线段的和差。 2、利用等量代换:先求其他线段的长度,再证明所求线段与已求的线段相等。 3、勾股定理。 三、证明角相等的常用办法 1、同(等)角的余(补)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位角)相等。 3、角的和差 4、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边对等角:先证明某两条边相等。 5、不同的三角形中,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A找到两个合适的目标三角形B确定已有几个 条件C还要增加什么条件。 四、求角的度数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角的和差。 2、利用等量代换:先求其他角的长度,再证明所求角与已求的角相等。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五、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1、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从角) 2、有两个角互余。(从角) 3、勾股定理逆定理。(从边) 4、30度角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 5、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六、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1、证明有两边相等。(从边) 2、证明有两角相等。(从角) 七、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1、三边相等。 2、三角相等。 3、有一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 八、证明角平分线的常用方法 1、两个角相等(定义)。 2、等就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行线上。 九、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常用方法 1、把某条线段平分,并与它垂直。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戴氏教育达州西外校区名校冲刺 戴氏教育温馨提醒: 暑假两个月是学习的最好时机,可以在两个月里,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承上,还能启下。在这个炎热的假期,祝你学习轻松愉快。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3、 4、证明:连接BF 和EF A B C D E F 2 1 A D B C

∵ BC=ED,CF=DF,∠BCF=∠EDF ∴△BCF≌△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已知:∠1=∠2,CD=DE , EF P 是∠BAC 平 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典型)电子教案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 1.如图,在ABC 中,D 在AB 上,且ΔCAD 和ΔCBE 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1)DE=AB ,(2)∠EDB=60° 2.如图,在ΔABC 中,AD 平分∠BAC ,DE||AC,EF ⊥AD 交BC 延长线于F 。求证: ∠FAC=∠B 3.已知,如图,在△ ABC 中,AD ,AE 分别是 △ 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 ∠C=50°求:(1),求∠DAE 的度数。(2) 试写出 ∠DAE 与 ∠C - ∠B 有何关系?(不必证明) B A C D

4、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o ,∠ C=25o,∠B=25o,检验已量得∠BDC=150o,就判断这个 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C D A B 5、如图,已知DF ∥AC,∠C=∠D,你能否判断CE ∥BD?试说明你的理由 6、如图,△ABC 中,D 在BC 的延长线上,过D 作DE ⊥AB 于E,交AC 于F. 已知∠A=30°,∠FCD=80°,求∠D 。 7、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CF 交于G , 若∠BDC = 140°,∠BGC = 110°,则∠A ? G F E D C B A

E D C B A 8、如图,AD ⊥BC 于D ,EG ⊥BC 于G ,∠E =∠1,求证AD 平分∠BAC 。E D C B A G 3 21 9、如图,直线DE 交△ABC 的边AB 、AC 于D 、E ,交BC 延长线于F , 若∠B =67°,∠ACB =74°,∠AED =48°,求∠BDF 的度数. 10、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 则∠AOC+∠DOB 11、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 叠放在一起. (1)若∠DCE=350 ,求∠ACB 的度数; (2)若∠ACB=1400,求∠DCE 的度数; (3)猜想:∠ACB 与∠D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最新七年级几何证明题

第3题 zai1、填空完成推理过程: [1] 如图,∵AB∥EF(已知) ∴∠A + =1800() ∵DE∥BC(已知) ∴∠DEF= () ∠ADE= () 2.(6分)已知:如图,∠ADE=∠B,∠DEC=115°. 求∠C的度数. 3.已知:如图,AD∥BC,∠D=100°,AC平分∠BCD, 求∠DAC的度数. 4.已知AB∥CD,∠1=70°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 _ 43 2 1 A C D B 5. 已知:如图4, 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EF的 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P的度数 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C,∠EOA:∠AOD=1:4,求∠EOB的度数. A C D E F B D E B C A

H G 2 1 F E D C B A 4.(6分) 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求∠1的度数. 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o,求∠D 的度数. 4、如图,已知:21∠∠=, 50=D ∠,求B ∠的度数。 1. (本题10分)已知:如图,AB∥CD,∠B=400,∠E=300 ,求∠D的度数 A B C D E 第19题 E D C B A

E D B A C 2 1 F E D B A C 1. 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 b a 341 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 . (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 ,求另外两边的长; (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 ,求另外两边长; (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如图,AB//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370 , 求∠D 的度数. AB//CD,EF ⊥AB 于点E ,EF 交CD 于点F , 已知∠1=600 .求∠2的度数. 10.叙述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要求根据下图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1.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若∠EFG=50°,求∠DEG 的度数. 索发现: 如图所示,已知AB ∥CD,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P 与∠ A,∠C 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 P D C B A P D C B A P D C B A P D C B A (1) (2) (3) (4) N M G F E D C B A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方法总结)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归纳总结: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一. 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 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

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 (补

AE=BD,连结CE、DE。

求证:BC=AC+AD B、C作此射线的垂线BP和CQ。 设M为BC的中点。求证:MP=MQ

初中一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答案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 AB=4,AC=2,D是BC中点, AD是整数,求AD 解:延长 A D到 E,使AD=DE ∵D是 BC中点 A ∴BD=DC 在△ ACD和△ BDE中 AD=DE ∠BDE=∠ADC B C D BD=DC ∴△ ACD≌△ BDE ∴AC=BE=2 ∵在△ ABE中 AB-BE<AE<AB+BE ∵AB=4 即 4-2<2AD<4+2 1<AD<3 ∴AD=2 2、已知: BC=DE,∠B=∠E,∠ C=∠D,F 是 CD中点,求证:∠1=∠2 A 2 1 B E C F D 证明:连 接BF和 EF ∵BC=ED,CF=DF∠, BCF=∠EDF ∴△ BCF≌△ EDF (S.A.S) 第1页 共22 页

∴BF=EF,∠CBF=∠DEF B E 连接 在△ BEF中,BF=EF ∴∠EBF=∠BEF。 ∵∠ABC=∠AED。 ∴∠ABE=∠AEB。 ∴AB=AE。 在△ ABF和△ AEF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 ABF≌△ AEF。 ∴∠BAF=∠EAF (∠1=∠2)。 3、已知:∠1=∠2,CD=D,E EF//AB,求证: EF=AC A 2 1 F C D E B 点G C作 CG∥EF交 AD的延长线于 过 CG∥EF,可得,∠ EFD= CGD DE=DC ∠FDE=∠GDC(对顶角) ∴△EFD≌△CGD EF=CG ∠CGD=∠EFD 又,EF∥AB ∴,∠ EFD=∠1 ∠1=∠2 ∴∠CGD=∠2 ∴△AGC为等腰三角形, AC=CG 又EF=CG ∴EF=AC 4、已知: AD平分∠ BAC,AC=AB+B,D求证:∠B=2∠C A 共22 页 第2页

初一上册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

初一上册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 初一上册几何证明题 1. 在三角形abc中,∠acb=90°,ac=bc,e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e,过c作cf⊥ae于f,过b作bd⊥bc交cf 的延长线于d,试说明:ae=cd。 满意回答 因为ae⊥cf,bd⊥bc 所以∠afc=90°,∠dbc=90° 又∠acb=90°,所以∠ace=∠dbc 因为∠cae+∠aec=90°∠ecf+∠

aec=90° 所以∠cae=∠ecf 又ac=bc 所以△ace全等于△cbd 所以ae=cd 像这类题目,一般用全等较好做些 2. 如图所示,已知ad、bc相交于o,∠a=∠d,试说明∠c=∠b. 解: 证1: ∠a=∠d=====>ab∥cd=====>∠c=∠b 证2:

△abo角和180=△cdo角和180 ∠a=∠d ∠aob=∠d0c ∴∠c=∠b 证明:显然有:∠aob=∠cod 又∠a=∠d,且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o ∴一定有∠c=∠b. 3. d是三角形abc的bc边上的点且cd=ab,角adb=角bad,ae是三角形abd 的中线,求证ac=2ae。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90度,bd是角b的平分线,交ac于d,ce垂直ab于e,交bd于o,过o作fg平行

ab,交bc于f,交ac于g。求证cd=ga。 延长ae至f,使ae=ef。be=ed,对顶角。证明abe全等于def。=》ab=df,角b=角edf角adb=角bad=》ab=bd,cd=ab=》cd=df。角ade=bad+b=adb+edf。ad=ad=》三角形adf全等于adc=》ac=af=2ae。 题干中可能有笔误地方:第一题右边的e点应为c点,第二题求证的cd不可能等于ga,是否是求证cd=fa或cd=co。如上猜测准确,证法如下:第一题证明:设f是ab边上中点,连接ef角adb=角bad,则三角形abd为等腰三角形,ab=bd;∵ae是三角形abd的中线,f是ab边上中点。∴ef为三角形abd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