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灵隐题联》教案

2018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灵隐题联》教案

14 灵隐题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

【重点难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能规范书写。

2.理解词语的意思,扩展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谁来给大家朗诵一首苏轼的诗?(学生自由举手朗诵)

2.多媒体投影展示:

(1) 题西林壁 [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惠崇春江晓景 [ 宋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4)赠刘景文 [ 宋 ]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宋 ]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谈话:同学们,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故事就与苏轼有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fán shèng dǎ ban hé shang céng jīng

繁盛打扮和尚曾经

xǐyuèshīcítōng pàn ling yǐn sì

喜悦诗词通判灵隐寺

tán tǔbùfán děng xián zhībèi fǎng sēng wèn chán

谈吐不凡等闲之辈访僧问禅

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左右结构的字:隐访禅扮哼悦判词

上下结构的字:曾寺繁尚

包围结构的字:闲

独体字:凡

3.理解词语意思。

打量:从上到下,仔仔细细的,不疏忽地看;观察(人的衣着外貌),并对其做出评价。

寻常:普通,一般。

怠慢:淡漠;不恭敬;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不:形容不高兴。

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攀谈:拉扯闲谈。

谈吐不凡:是指言谈很突出。谈吐,日常生活中讲话的水平、特点、风格等。是以一定语言为基础,对思想文化水平,教养和情趣的反映,言谈和举止,都是人们形成一个人评价的重要根据。不凡,不平常;杰出。

渊博:精深而广博。

等闲之辈: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自谦:自抱谦逊态度。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文豪:杰出的大作家。

话不投机:投机,意见相合。形容话说不到一起。

冠绝天下:形容某人在某一方面,称得上是天下第一。

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羞愧不已:很是惭愧不好意思,做了什么比较尴尬的事情。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寺”,上下结构,书写时横画延长,竖画缩短,注意横画的长短不齐。

“量”,上下结构,中间的横画较长。

“茶”,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撇捺舒展。

5.认读多音字。

着[zhe] 看着[zhuó]着装[zháo]着火[zhāo]招数

模[mó] 模型[mú] 模样

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新词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师生评议,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3.学生自由组合,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互相评议。

1.教学本课生字时,可利用字形结构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如左右结构的字:隐访禅扮哼悦判词。上下结构的字:曾寺繁尚。半包围结构的字:闲。独体字:凡

。还可以通过旧字加偏旁记忆。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以便于学生记忆。

2.本课出现的新词较多,也较难理解,师生交流集中解决词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苏轼和方丈的对话。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投影,课文插图。

一板书课文题目,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朗读课文题目。

2.投影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坐茶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怠慢苏轼?(学生默读,小组交流。)

(2)课件出示:方丈上下打量苏轼一番,见他一副寻常书生打扮,不像富贵人家,皱了皱眉,抬手说:“坐。”接着,又对小和尚哼了一句:“茶。”(小视平常人)

(3)面对方丈的怠慢苏轼是怎么做的?(小组交流。)

(4)课件出示: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指名朗读,齐读。)

2.请坐敬茶。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对苏轼客气起来?(学生默读,小组交流。)

(2)课件出示:不一会儿,方丈见眼前这人谈吐不凡,知识渊博,脸上就渐渐堆出一副笑脸,客气地说:“居士,请坐!”又吩咐小和尚说:“敬茶!”(以貌取人)

(3)面对方丈的变化苏轼是怎么做的?(小组交流。)

(4)课件出示:苏轼见他有讨好之意,还是不做。(指名朗读,齐读。)

3.请上座敬香茶。

(1)默读课文7-9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对苏轼躬身施礼?(学生默读,小组交流。)

(2)课件出示:方丈大吃一惊,原来眼前这人竟然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他连忙双手合十,躬身施礼,说:“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请上座!”一边命小和尚:“快,敬香茶!”(势利)

(3)面对方丈的势利苏轼是怎么做的?(小组交流。)

(4)课件出示:苏轼见方丈这副模样,话不投机,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指名朗读,

齐读。)

4.方丈请联。

(1)方丈素闻苏轼诗词书画冠绝天下,千金难求,于是请他留下墨宝,作为留念。苏轼留下了什么样的对联?(指名朗读。)

(2)课件出示: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3)苏轼的对联妙在哪里?(小组交流。教师小结:用很少的字眼清楚的刻画、讽刺了方丈以貌取人,先敬衣后敬人的势利。)

(4)写完,苏轼大笑而去。方丈有什么表现?(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5)谁能说说这时方丈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指名发言,教师评议——只要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达方丈羞愧和后悔的心情即可。)

三朗读全文,进行总结

1.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四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1)平时,他喜欢访僧问禅,与人议论

..佛理。(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2)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

..。(攀谈:拉扯闲谈。)

2.人们在交谈时常用到一些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请在文中画出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谦辞敬语?和同学交流交流。(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五课外延伸

搜集对联,同学间互相交流。

1.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通过讲故事、学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

2.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醒学生有必要时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把主动权给学生,要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14 灵隐题联

书生打扮谈吐不凡名满天下

坐请坐请上坐

茶香茶敬香茶

寒暄客气尊重

1.看拼音,写词语。

dǎ liang (打量) dǎ ban (打扮) hé shang (和尚)

bùyuè(不悦) tǎo hǎo (讨好) jìng rán (竟然)

2.照样子,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急——隐(隐藏)稳(稳定)

方——访(访问)防(预防)

分——扮(打扮)盼(盼望)

兑——说(说话)悦(喜悦)

司——词(词语)饲(饲养)

寸——付(付出)衬(衬)3. 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1)平时,他喜欢访僧问禅,与人议论

..佛理。

(2)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

..。

一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诗文有《东坡七集》,词集有《东坡乐府》。

二谦辞

1.“薄”字一族。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薄技:微小的技能,常用来谦称自己的技艺;薄酒:味淡的酒,常用在作待客时的谦辞;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于谦称自己送的礼物;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另外“绵”与“薄”类似,如:绵薄:谦辞,指自己薄弱的能力。绵力:微薄的力量。

2.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另外,“后”与“晚”与“小”类似,如后进、后学、晚生、晚辈:对长辈称呼自己。

3.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4.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弟:向比自己年长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三敬语

1.“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2.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3.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4.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四对联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五对联的分类(按用途)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

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六、趣味对联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上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下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