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

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

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基本内涵

1)教育受社会制约

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3.教育经过三个阶段: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4.中国教育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三个历史阶

段。

5.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书院三种。

6.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教授的内容,可以分为私塾和经管两类。

7.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在奴隶社会可以概括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种科目。

8.在中国封建时代,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五经”“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

《易》、《春秋》。四书是指《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9.中国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种形式。

10.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在这之后的学堂大多分为三类,

即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

11.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有三部,即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

12.癸卯学制实行“五四五”学制,即小学5年,高中5年,中学不分段,5年一贯制。

13.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四三四”学制,壬戌学制实行“六三三”学制。

14.清政府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学部的最高长官为尚书,首

任为荣庆。

15.古希腊教育是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奴隶主贵族子弟培

养、训练成为体格强健,受过严酷军事体育锻炼的武士。雅典的教育目的初次以外还希望他们成为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商人和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16.古罗马经济以农民—军人教育为主要特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罗马存在两种

学校系统分别是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

17.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僧侣们获得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这个时

期的教会学校大体上分为修道院学校、座堂学校、堂区学校。

18.教会学校教授的有“三艺”,即文法、修辞法、辩证法。“七艺”包括“三艺”,还有算

数、几何、天文学、辩证法。

19.西欧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骑士精神。“骑士七艺”包括骑马、游泳、投

矛、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骑士精神的实施分三个阶段,家庭教育阶段、侍童阶段、侍从教育阶段。宫廷学校也是一种世俗教育的形式。

20.西欧中世纪晚期的教育现象是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行会学校的出现。中世纪最早的

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

21.西方近代教育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国家对教育的干预和重视,公共教育的建立

2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24.实科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日益增强

25.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26.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主张教育

就是为了发展人的智慧,使人的道德完善。苏格拉底最大的贡献是倡导问答法。正如他说的:“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后人将他这种问答法称为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2.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代表作是《理想国》。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1)重视教育的作用

2)强调早期教育

3)主张德、智、体、美的教育内容

4)提倡发展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3.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代表作是《政治学》。他主张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

受国家控制。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认为应依据人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不同的教育。而且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教育年龄分期并提出相应教育主张的教育家。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称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作为一门

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5.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是“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他认

为教育学是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后来凯洛夫有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

6.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强调教师对

学生的管理。所谓的“三中心”是指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室中心。他反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他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1.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

的影响。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学而时习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2.《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学记》提出了教

育学过程中的四大原则,即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观摩原则。

《学记》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对先秦儒家教育经验的初步总结,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雪儿中独立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3.《大学》提出了道德教育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所谓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就是“明

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五条是修己,后三条是治人。《大学》被称为“我国第一本较系统的德育原理教科书。

4.《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

儿童教育思想。它被称为我国“家训之祖“,对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的家庭教育影响很大。

5.《师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简明扼要地概括教师的职责主要是三项,即传授道理、教授学生和解除疑难。其次,提出以“道”为择师标准。主张不管其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只要有所成又合乎道,即可作为自己的老师。最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5.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特点:

1)以日本教育理论书籍为主要载体,以译书为主要方式,以留日学生和来华日本教习为主要力量。

2)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体。

3)对中国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6.陶行知、陈鹤琴在借鉴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同时,根据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实际情况,创

立了生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理论、在学习外国教育理论结合本国国情这一重大问题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7.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

3)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经济

1.经济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指社会生产关系总和,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

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指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部门。

7.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8.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事业是一种迟效性的社会生产活动,他对社会

发展的作用主要在于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不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生产力的发展会对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9.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0.积极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手段

11.经济体制决定着教育体制

12.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

13.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14.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以运用的中介和桥梁)

二、教育与政治

15.政治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

16.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17.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18.政治决定教育的内容

19.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20.教育培养政治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1.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

22.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

领域,是受教育称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指深化教育的内涵,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民主的教育。)(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内容包括:Ⅰ取消等级教育制度,给广大民众以受教育权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Ⅱ反对在学校教学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民族歧视、宗教歧视、提倡民主精神。Ⅲ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参与意识。)(教育平等包括:Ⅰ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的发展。Ⅱ教育权利的平等。Ⅲ教育机会均等。Ⅳ差别性对待原则。

三、教育与文化

2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4.文化传统使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5.文化提供了教育内容(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则是文化传递和发展的手段)

26.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27.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28.教育使文化得到整理、发展和创新

29.教育创造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并共同具有的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学校文化的特点:Ⅰ它是社会组织文化的一种表现。Ⅱ学校文化具有整合型较强的特点。Ⅲ学校文化具有多层面、多类型的特点。)

3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31.科学促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者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和教育

目的的总和)

32.科学技术渗透到教育活动各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条件

33.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反作用

34.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

35.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科学的体制化有两条途径,一是在学校中设立专门的科学教席,

二是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机构)

四、教育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布兰特拉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并把它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2. 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中教育的指标具体为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三类。压力比例主要为人口比例、入学率、文盲比例。状态指标主要表现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男女入学比例差异。响应指标主要表现为用于教育的开支占GDP的比例。

36.3. 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7.1)通过传播有关的信息,解释根据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所制定的政策和所执行的行

为,从而争取社会成员的理解。

38.2)通过解释和宣传,促使人们反思以往资源掠夺性的社会发展模式,改变人们对于环

境与发展的态度,使保护生存环境、争取长期发展称为人们的共同取向。

39.3)培养善待环境的道德观、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促使人们检视自己的价值

观,并改变自身的行为,使个人的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相容。

40.4)培养人们评估和处理他们所关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使人们能正确认识到周

边所存在的有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41.5)培养公众有效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与行为,促使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参与到促

进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公共事务中,从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做起,是可持续发展得以进行。

4.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包括态度和价值观、技能、知识以及行动四个方面。

5.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2)参与性原则

3)渗透性原则

4)批判性原则

6.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方式

1)参与式学习

2)探究式学习

3)合作式学习

4)提供交流式学习

5)直接体验,进行实践

6)应当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第二节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2.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了社会性规范(个体的社会发展主要指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所谓个

体社会化过程,指的是个体凭借其生理特点,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担负改造社会的职责的过程。)

42.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43.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4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45.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46.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47.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48.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发展任务

1)个体的发展规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或7岁)、童年期(6或7岁-11或12岁)、少年期(11或12岁-14或15岁)、青年期(14或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发展任务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的三个特征:抽象性、理想性、终极性。

49.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支配功能、指导调节功能、激励评价功能。

2.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主要通过“培养目标”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来实现的。

第二节教学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体本位论中的“个体”不是指生物意义上的个体,而是指具有独立的个体意识,从社

会群体中分离和分化出来的“独立个体”。

4.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增进、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

的一个根本标志。

1)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各项基本的自由权利,把学生看作是有人格尊严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2)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真正的教育是使人心智自由的教育。

5.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1)学校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改革的一个基本而有效的工具。

2)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生活、协作共事的意识与能力,以推进社会的和解与团结、增进社会理解与宽容、促进社会沟通与对话。

3)教育应引导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权威和纪律。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1.古代是以儒家教育目的为代表的教育目的。

2.清末至建国前的教育目的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分析

1.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

2.智育本身就包括德育。德育需要借助智育的力量。

3.美育作为独立的教育范畴,最早是由德国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

4.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美育还可以用来促进学生智

力的发展。

5.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6.席勒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物质状态、审美状态、道德状态三个不同的阶段。美育是沟通

物质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桥梁。

7.蔡元培认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中介与桥梁。

8.体育是其他各育的物质基础。

9.现在教育目的的基本要点与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2)坚持培养劳动者

3)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4)重视促进个性的发展

5)适当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求

6)培养现代人的品格(独立性、自主性、自治能力、开放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民主观念、合作能力、社会公共精神)

10.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1.教师劳动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年轻一代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这是由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a.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b.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c.教师的教育机智;

2)连续性、广延性(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教师的劳动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

3.教师的素质要求

1)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2)知识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心理素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4)能力素养

4.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研学术活动权

3)管理学生权

4)报酬待遇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5.教师的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

3)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

4)关心爱护学生

5)制止和抵制侵害学生的行为和现象

6)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6.教师的专业发展

1)新教师时期(角色转变时期;开始适应期;成长期)

2)成熟期

7.教师专业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师工作的认同程度。

2)对教育工作的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的状态。

3)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4)在班集体中的良好作用。

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策略

1)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安排一个有序的计划;请有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对经验的反思)(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2)教师的在职培训

第二节学生

1)教育要适应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2)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心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

3)要抓住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

3.个别差异

1)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智力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与智力的群体差异)

4.学生的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

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5.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三节师生关系

2.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的关系

2)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师生在心理交往上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五章课程理论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课程”定义为教师所要教的、学生所要学的“学科”或“科

目”。

1)仅仅把课程等同于学生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未能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看成是课程的有机要素。

2)仅仅把课程看作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排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不能从动态生成的角度看待课程的存在形式。

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学生“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必修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个体社会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个性发展的基础。

5.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较

6.综合课程的类型: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7.杰克逊被认为是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教育学家。

8.三条标准区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1)隐性课程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而显性课程则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公开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而显性课程则通常是学生以有意识的方式获得的学术经验。

3)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随机性特点;而显性课程的实施则具有鲜明的计划性、组织性、可预期性特点。

第二节课程的编制与组织

1.课程编制的基本模式

1)目标模式是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施与评价而进行的一种经典的、传统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个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泰勒。他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活动、组织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结果。这四个步骤统称为“泰勒原理”。

2)过程模式是通过设置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活动,阐明课程活动的性质,规定课程活动应该遵循的“过程原则”,来实现课程活动所应达到的某种宽泛的一般目的。这个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

2.课程的组织

1)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如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

2)横向组织,主要是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整合。

3)加涅说,人类学习按其复杂程度分为八种类型: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连锁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3.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

1)所谓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累组织课程内容,这种组织关注的是经验的逻辑方面,考虑的是教材本身;

2)所谓心理组织,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这种组织关注的是经验的心理方面,它考虑的是教材与儿童的关系。

4.课程的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直线式组织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那个基本上不重复。

2)螺旋式组织,又称圆周式组织,是指在儿童学习的不同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学科内容,同时逐步扩大学习的范围,加深学习的程度。

5.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

1)应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2)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3)课程内容应面向、贴近社会生活

4)课程内容的编排与组织应考虑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

第三节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研究型课程的主要特点

1)从课程目标看,包括知识、技能、气质(态度)。

2)从课程内容看,主要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

3)从课程实施看,包括明确问题、确认探究方向、组织探究、实施探究、整理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4)从课程评价看,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定性评价。

第六章教学理论

第一节教学的作用与任务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

辅导等)和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两大类别。2.教学的作用

1)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3)教学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3.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真创造和类创造)和实践精神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4)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实质

1)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2)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3)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

(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3)知情意统一

(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

2)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3)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4)检查和巩固知识

第三节教学原则

1.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5)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原则

6)循序渐进原则

第四节教学环节与组织形式

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行为、撰写教案)

2)上课

3)课后教导评价

2.加工教学内容包括:分析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研究教学对象、明确重点和难点。

3.分析课程标准包括:1)明确所教课程的目的和要求2)掌握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3)

规划内容的序列安排4)确定教学的大致进度5)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要求、方法等联系起来考虑。

4.研究教科书包括:1)深刻领会教材的实质性内容,并吸取其教育内涵。2)结构性、批

判性地掌握教材,明确自己的观点。3)认清教材的社会意义与掌握教材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性。4)明了如何引导学生将基本原理迁移到特殊情境中。5)结合新旧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5.研究教学对象包括:1)学生的年龄特征2)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3)学生已有的知识结

构,尤其是新旧知识间的联系4)学生对待课程、教材、教师和学习的态度。

6.选择教学行为主要有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

7.教案的一般格式:

科目:教师:日期:

班级:人数:时间长度:

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材料与设备:

8.上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适当

4)结构紧凑

9.讲述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导入、详述、汇总。

10.常用的导入方法: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故事或实例导入。

11.详述的特征:艺术性、启发性、逻辑性、科学性。

12.汇总的类型有归纳法、比较法、活动法。

13.家庭作业的类型

1)练习型作业

2)准备型作业

3)扩展型家庭作业和创造型作业

14.教学的组织形式有班级授课制、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

第七章学校德育

第一节学校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2.德育目标的形成和确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1)社会发展因素(政治思想道德、生产力)

2)人的发展因素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是根据中小学的德育目标确定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学习准备阶段、生活理想阶段、职业理想阶段、社会理想阶段)3)道德教育(国民道德和社会道德)

4)集体主义教育

5)劳动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和法制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第二节学校德育过程

1.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2.教育者包括教师和社会教育力量。

3.受教育者是德育过程中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5.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道德认知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学生思想的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反映在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反映在认知内容上的矛盾。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和转化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德育活动和交往是学生能够死刑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也是检验学生思想品德的标准。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6.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正面教育原则

4)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集体教育原则

6)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校际因素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第三节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1.学校德育的途径

1)各科学习

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

5)校会、班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2.学校德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榜样教育法

3)实际锻炼法

4)陶冶教育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5)指导自我教育

6)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

3.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依据德育目标

2)依据德育内容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第四节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2)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3)班主任是联系各任课老师的纽带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桥梁

2.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经常性、针对性、丰富多彩性、潜在性)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进行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5)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6)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家访、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

7)评定学生操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全面评价,抓住重点;突出个性,避免套话;鼓励为主,促进上进;用语直接,言简意赅)

第八章学校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学校管理

1.学校管理机制是校长负责制。(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政权)

2.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反馈机构。

3.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总务工作、教职工的管理、学生管理。

4.教学管理主要内容

1)抓好教学组织工作

2)加强对教研组的领导

3)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

4)领导和组织教务行政工作

5.总务工作有以下几种

1)校舍的建设、维修和设备的购置、管理

2)生活福利工作

3)财务管理工作

6.教职工的管理包括

1)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跟班制和学年更新制)

2)培养和提高教职工

3)考核教职工的工作(考勤、考绩、考能)

7.学生管理包括

1)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

2)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8.学校管理过程

1)计划(计划要有可操作性;制定计划的步骤有获取信息、了解情况、起草初稿、充分讨论、最终定稿)

2)执行(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3)控制(控制主要通过检查来进行;检查包括全面检查、专题检查、经常性检查;检查的形式有巡视、个别交谈、随堂听课、召开会议)

4)评价(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9.班级组织的社会特征

1)班级具有自功能性(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2)班级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不仅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而且也要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持

3)班级具有半自治性(由学生的自主认识水平、组织调控技能、相对地位决定)

10.良好班级组织的标准及其形成

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且目标明确

2)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目的性和教育性)

3)有学生骨干形成的核心

4)有正确的班级舆论,班风良好

11.班风良好通常表现为:班级成员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学习动机;刻苦求知的学习态度;

相容和谐的人际关系;勤俭朴实、助人为乐的生活作风;民主公正、团结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

12.班级管理的三种模式

1)功能性取向模式,侧重于计划与标准。这种模式以目标导向理论为代表。

2)行为改变取向模式,侧重于行为的控制和纪律的维持。这种模式以果断纪律理论为代表。3)人际互动取向模式,侧重于教师行为对学生情意方面的影响。

13.班级管理的原则

1)确立学生是班级主人的观念,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2)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加强班级日常管理,不能只关注少数大活动

14.班级的日常管理包括班级组织管理、班级制度管理、班级自治管理、班级文化建设。1)班级组织管理主要是班级岗位角色的分配和运作。

2)班级制度管理要充分发扬民主;应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为保证实施。

3)班级自治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

4)班级文化建设最为显性的是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

15.教育执法从性质上讲

1)它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力的行为表现。

2)它是一种规范性的活动。

3)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色彩。

16.教育执法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1)推行教育法规的实施

2)对教育守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3)对违反教育法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节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2)诊断功能

3)鉴定功能

4)教学功能

2.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2)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

诊断性评价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范围小,频率高,非正式。

终结性评价的特点是概括水平高,范围大,频率低。

3)相对评价(常模参照评价)、绝对评价(目标参照评价)、个体内差评价

3.常见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分四类

1)倾向于以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智力发展、情感态度)为中心

2)倾向于以教学过程诸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检查与测验)为中心

3)倾向于以教育过程涉及到的逻辑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为中心

4)混合性

4.对于教学工作的过程评价,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

1)通过学校领导或教研组同事的听课,评课来进行

主要指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态度

2)通过问卷、座谈等方法调查学生的听课反映来进行

5.班主任的评价指标

1)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评价

2)班集体的培育与建设评价

3)班级活动的效能评价(组织性、针对性、适切性、参与性、均衡性、教育性)

4)班级个别教育工作评价

5)横向协调工作评价

6)特殊表现评价

6.学生成就评价

1)书面测试(纸笔测试)

2)口头测试(口试)

3)操作测试

4)作品分析

7.学生思想品德评定遵循的基本要求

1)深入实际、了解学生

2)切合实际、实事求是

3)内容具体、有针对性

4)内容独立、展示个性

5)坚持正面引导、以鼓励为主

6)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8.教师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客观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伦理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 AB卷 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D___进行教育。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2016.12-.24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 1. 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 b )决定的。 A.未成熟性 B.差异性 C.主动性 D.向师性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反映了教师劳动(a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c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 C.学生的被动性 D.教师的主导性 4. 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 a )。 A.报复 B.逃避 C.顺从 D.自尊 5. 许多教师认为,( c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的是(c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 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 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 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 8. 对两种需要都想拒绝而又无法回避的冲突情境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正负冲突 9. 哪种情况下学校不能处分教师()。 A.体罚学生 B.因生病没来上课 C.侮辱学生 D.因缺课造成学生成绩普遍下降 10. 教师在发展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1 / 5

C.熟练化 D.做出创造 11.( a ),是教师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A. 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学习和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12. 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 A.不舍专业不分科 B.非师范学校培养 C.不确定发展方向 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3. 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 A.只能在开始工作时 B.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 C.在快要退休时 D.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14. 教师在创造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教育教学能力的熟练化 D.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 1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 A.价值性的教育观念 B.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C.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D.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1. 教师学是以教师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教师个体的发展规律。 2. 教师的角色冲突包括适应其他职业的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两个方面。 3.教师的地位一般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的部分。 4. 与教师道德素养相关的四大问题是: 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 5. 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所谓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 堂教学的导人 、。 7. 教师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成长发展的规律。 8. 压力的心理反应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 9.在职业生涯目标的设计中,教师的自我定位包括和两个方面。 10. 生涯设计的过程包括自我反思、目标设计和成长设计三个阶段。 1.良好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包括那几个阶段?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3361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C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 1

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 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 C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2

学前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湛江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3-2014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A)(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2、(A)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A.福禄培尔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奇3、(C)是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全部课程中占有突出地位 A.日常生活练习 C.感官教育 4、提出“活教育”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C.陶行知 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的特性(D)( A.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C.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B.健康教育 D.劳动教育 B.卢梭 D.陈鹤琴 B.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D.幼儿的发展必须听从成人的安排

6、师幼互动的首要特征是( A )。 A. 教育性 B. 平等性 C.差异性 D.情感性 7、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B ) 。 A. 上课 B. 游戏 C.作业 D.户外活动 8、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 A ) A.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B. 开发智力 C. 培养创造力 D.发展幼儿情商 9、下面哪一部(A )是卢梭的著作。 A. 《爱弥儿》 B. 《林哈德和葛笃 德》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10、“儿童中心说”是(B )提出来的。 A. 蒙特梭利 B. 杜威 C. 卢梭 D.洛克 11、下面那个不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D )。 A. 基础性 B. 生活性 C.游戏性 D.安全性 12、幼儿园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是( A )。 A. 童趣性 B. 动态性 C.育人性 D.创造性 13、幼儿体育的内容不包括( D )。 14、学前阶段美育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A. 美学的知识 C.表现美的技能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不包括( D )。 A.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B.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于安全教育 C.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D.文明习惯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 B. 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D. 审美动机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 ) 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4.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 )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5.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D ) A.幼儿园创收 B.补偿教育 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服务社会 6.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 A.出生的第一年岁岁岁 7."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C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和教育 D.生理成熟 8.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 )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 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9.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C )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 10."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B ) A.蒙台梭利 B.杜威 C.维果斯基 D.加德纳 11.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 B )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培尔 C.卢梭 D.洛克 12.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 ( A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13.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D )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1 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于( B ) A.儿童平均发展 B.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C.创造力的培养 D.儿童智力的开发 15.幼儿的完整学习的概念是建立在( D )基础上的。 A.蒙台梭利教学法 B.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 C.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 D.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 16.个体社会化是( C ) A.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 )。BB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 )。B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D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判断题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P5 (×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 P249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P244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P120 (× 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P9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 负责。 (√)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P111 (×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 用。 ) (×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P76 (×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 (√)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P174 (×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 )P2 (×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P117 (×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 (√)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 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P249 (× 23. 《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 (√)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P161 (×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P3 (×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 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P150 (×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P165 32. 《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P27 (×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P51-52 (×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3.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文化的:( C ) A.保存 B.延续 C.创新 D.选择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8.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C ) A.教育心理学 B.教学论 C.教育学 D.课程论9.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10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所提倡的教学法是:( A ) A .产婆术 B.讲授法 C.陶冶法 D.实践法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 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 A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15.( A )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政治经济,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政治经济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教育最深远的功能是:( B ) A.影响个体功能 B.影响文化功能 C.影响经济功能 D.影响政治功能 欢迎下载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9)教学提纲

2012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七套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思想就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______、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三个方面,其核心集中表现在______的问题上。 答案: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 2、终身教育是一种始于本世纪______年代,流行于______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答案:2060 3、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______,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____。 答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 4、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______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______。 答案:各种活动学科 5、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______为主,______相结合,是教学的客观规律。 答案:间接(书本)知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 6、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______”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和______的学习观。 答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学习 7、一堂好课的标准有:______、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______ 。 答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结构紧凑 8、活动课程的特点有______、广泛性、______和灵活性。答案:主体性实践性 9、______、______ 、灵活性、自主性是社会教育的特点。答案:自愿性广泛性 10、快乐教育又称______,主要是一种教育观念、______。答案:畅快教育教育思想 二、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A、教育自身 B、教育评价 C、教育实践 D、培养的人才质量答案:C 2、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 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 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大学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教学基本采用: A. 班级授课制 B. 个别教学制 C. 道尔顿制 D. 集体上课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关于.“教师中心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 B. 主张教师对学生不应多加干涉。 C. 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超出发来设计教学 D. 主张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它,而只能顺应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德国教育家()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一词。 A. 梅伊曼 B. 洛克 C. 杜威 D. 康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教学疾病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包括: A. 教学失偏 B. 教学失衡 C. 生理阻隔 D.

教学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古雅典的( )曾提出:“父亲有送子女入学的义务。” A. 棱伦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 《学记》 B. 《中庸》 C. 《论语》

D. 《荀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外教育活动特点的是: A. 活动的灵活性 B. 参加活动的自愿性 C.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D. 活动的策划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研究报告的类型不包括: A. 实证性研究报告 B. 回炉研究报告 C.

理论性研究报告 D. 文献性研究报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体育的任务不包括: A.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B. 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C. 传授知识和能力 D.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是: A. 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B. 内部语言活动阶段

教育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2-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l、“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C)。 A、复杂性 B、群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D)。 A、人文教育 B、发展艺术 C、艺术教育 D、服务社会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C)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学校管理以( C)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力资源管理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C)。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沃尔什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D)。 A、中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D)的研究。 A、教师劳动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1、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C、扩大教学规模 D、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B)。 A、夸美纽斯 B、洪堡 C、赫尔巴特 D、范海斯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A)。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教师法 D、高等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 D)。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C)。 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河南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苏州大学堂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A)。 A、申请立项 B、实验测试 C、理论概括 D、审核鉴定 19、( D)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A、国子监 B、书院 C、稷下学宫 D、太学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 D)。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并重型 D、独立型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4、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5、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乐正克)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年。 6、1632年,著名的(捷克)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学校教育)有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始建于(奴隶)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和(雅典)。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骑士)和(教会);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遗传__、环境、_教育__。 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总的要求_。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归宿_。 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基础_和_可能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社会条件__,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卢梭_洛克_、等人。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赫尔巴特__和_涂尔干_。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社会需要_和_人的自身发展_之间的 辩证统一关系。 18.体育的内容是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 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进行教育。_D___.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11.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E.稳定性1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ABCD__。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1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ABCD__。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14.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___ABC__。 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定量评价E.定性评价15.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__ABCD__。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E.参观法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__C__。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多重收获性17.“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 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体性E.长期性18.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__BCDE__。 A.独奏者B.伴奏者C.协助者D.领导者E.促进者

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及答案【2017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D ) 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 )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C )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

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 ) 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B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B )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有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水平; B.教师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有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增强现代科学教育; C.展开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A.理解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准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p; C.怀特海p; D.克伯屈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理解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能够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应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 A. 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 )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有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 ) A. 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有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水平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相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简答题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个点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