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科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本课是学生在铁锈研究中观察铁锈的变化,了解铁锈的变化,区别,初步探讨铁锈的原因,通过实验结果探讨铁锈的原因,进一步探索铁锈的速度和什么因素,如何预防,缓慢铁锈。

本课程是基于以前的研究探索,基于进一步研究如何控制铁锈的速度。

一,教学内容

科学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本科学(本书下六年级)38-39

二,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锈。

2.在正常生活中,铁锈和水的速度有多大关系。其他影响铁锈生长速度的因素。

(B)方法和方法

1.继续学习假设 - 试验来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自己设计比较实验验证。

2.在科学研讨会上相互合作,相互启发,以便得出更好的科学结论。

3.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来控制铁锈的速度,看看会加速或减慢铁锈的速度。

(C)情绪态度值

现象和证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困难

设计合理的比较实验和逻辑推理,以证明锈蚀条件和锈蚀速度。

五,教学准备

39人,分为10组,约4人一组。

每组材料:丝4,烧杯2,蒸发,标签纸,抹布一

准备全班:盐水400ml自来水400ml碱水400ml醋400ml

六,教学过程

(A)审查进口,

1.铁锈,变成 - 锈,铁锈是什么变化?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观点吗?学生们谈论它。

每年铁锈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如何控制铁锈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课,我们必须设计一个实验,看看什么因素影响铁锈的速度。

(Ii)科学研讨会

我们做了很多比较实验,比较了实验方法,在五年级强调起伏,什么因素与五年级的书5页有更详细的说法科学家经常使用相同的方法来控制其他因素来研究因素是否在物体中起作用。

我们首先看一个学生的实验记录,这个查询过程,是否合理?

本实验是研究铁锈是否与空气相关,然后设计实验来控制变量为空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所以,这组对比实验控制唯一的变量是空气,其余条件应该是一致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实验,设置三个环境,空盘(空气),水盘(用水,空气),油盘(没有水没有空气)。

(此讨论主要抓住空盘,水盘和植物油盘讨论三种环境)

你认为环境是多余的吗?

总结:这个程序在方法设计中不符合比较实验的规则,所以错了。

(C)进行铁生锈速度实验,进一步验证

我们刚刚通过学习一个学生在实验记录中的一个单一实验来注意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用这种方法研究。

2.今天我们要设计一个比较实验看看什么会影响铁锈的速度。

3.现在老师为您提供这些材料和仪器:

两组两个烧杯(或两个蒸发器),4个电线,一个实验报告卡,2张标签。

为学生提供的课程有:自来水,醋,盐水,碱性地表水。需要能够访问老师的测试台。注意,每个大烧杯都放置一个注射器,注射器有一个规模,以了解团队已经采取了多少毫升的水。

请你的同学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铁锈的速度,自己小组研究问题,选择什么材料进行实验。

5.提交表格后,每组开始设计自己的实验组,并填写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按照实验设计中的步骤)

6.填写表格填写组,开始实践,实验。教师巡视,观察和指导每组的实验情况。

注意集团前面拿液体,取好容器或小碗蒸锅,排成队,不要担心,不要洒,及时用抹布擦拭。

7.总结:这个实验我们都做,学生一定找到了,我们做了原来的硫酸铜溶液和钉子的反应不一样啊。硫酸铜溶液和指甲反应速度快,指甲很快就有红棕色的铜;小苏打和醋化学反应很快就产生了泡沫。这是什么意思?(化学反应快而慢)

铁锈的实验速度相对较慢,我们需要长期观察。所以,在这个类结束后,我们将继续观察。为了方便大家到实验室观察,每天早上上学,学号是1-20到实验室,观察自己组的实验情况记录。下午学号是21-39观察。

8.跟进观察非常重要,请看下面的老师做实验。显示教师的实验过程图片。

(D)类摘要

你在本课中有什么新收获?

七,黑板设计

控制铁锈的速度

对比实验:改变因子,控制其他因子不变。

你需要空气:空盘子(空气),油菜籽(没有空气),水盘(额外)

空气和水的结合会使铁锈,醋会影响铁锈的速度:醋板(醋),水板(水也有空气)

控制铁锈的研究速度研究计划

学生考试报告

学校:班级:时间:至

队员

研究问题

我们的假设

所需设备和材料

线4,

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记录

实验过程可以通过写日记,或通过使用由教师提供的日志或通过设计表记录来记录。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第7节《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及板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7节《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六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7课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7课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一、填空题 1.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如图所示,将两根铁钉分别放置在空气中和潮湿的餐巾纸上,则生锈较快的是图________中的铁钉。此实验说明铁在________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3.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都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试举两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 ________。 二、判断题 4.铁生锈较慢,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其产生的危害。() 5.对铁的表面进行电镀,可以减缓铁的生锈速度。() 6.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 三、选择题 7.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枚铁钉,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以下,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 液面下的部分 B. 空气中的部分 C. 液面和空气交界处的部分 D. 以上都一样 8.在下列各种环境中,铁管道被锈蚀速度最慢的是( )。 A. 沼泽地中 B. 空气中 C. 河流附近的酸性地中 D. 干燥、有黏性、透气性差的土中

9.下列方法不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的是( )。 A. 涂上油漆 B. 放在干燥处 C. 一半放人水中 D. 完全放入食用油中 10.在车、船的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 A. 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 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 减少的光辐射的热量 11.铁制菜刀在下列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由重到轻是( )。 ①切酸菜后放置②切完菜后洗净擦干 ③切完菜后用水冲洗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花生油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②④ 12.如图所示的铁钉生锈最严重的是( )。 A. 干燥空气中的铁钉 B. 水中的铁钉 C. 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 D. 食盐水中的铁钉 13.科学探究题 几个同学在进行研究铁生锈的实验,他们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第一个盘子是空的,另外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一半浸在水里,还有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每天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 水盘子水变色铁钉生锈锈多了锈更多了 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1)以上实验方法是________。 (2)铁生锈速度最快的是在________盘子里,铁生锈速度最慢的是在________盘子里。(3)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备课人:邱从超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

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六年级科学下册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教科版 (2)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

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名称轮廓图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2)“我”观察到的大树 名称轮廓图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木本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 ◆活动2:给植物分类 1.谈话: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全 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 1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

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重点练习(含答案)2020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判断题。 (1) 知道影响铁生锈速度的原因可以帮助人们寻找最佳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 (2) 铁生锈只和空气这一因素有关。( ) (3) 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和钉在木板里的铁钉相比,更容易生锈。( ) 2.实验题。 某小组在探究“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时,他们用同样大小的 3 个盘子做实验。把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菜油。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1) 对比空盘子和水盘子两组,请你分析为什么空盘子中的铁钉有点生锈而水盘子 中的铁钉却锈更多了。 (2) 对比空盘子和菜油盘两组,请你分析为什么菜油盘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3) 结合这三组实验,请你总结铁生锈和什么因素有关。 3.填空题。 (1) 铁生锈是铁与和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变化。

(2) 在真空环境中的铁钉 (选填“会”或“不会” )生锈。4.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铁钉,一根放在空气中,一根放置在潮湿的纸巾上,这 两根铁钉生锈的速度相比,( ) 。 A .放置在空气中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更快 B .放置在潮湿的纸巾上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更快 C .一样快 (2) 铁钉在盐水中的生锈速度和在清水中的生锈速度相比,( ) 。 A .铁钉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更快 B .铁钉在清水中生锈的速度更快 C .一样快 (3) 铁钉最不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 。 A .干燥的密封环境 B .一半浸没在油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C .一半浸没在盐水中,一半浸没在油中5.应用题。 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有效防止或减缓铁生锈的方法是①增加铁制品的厚度 ②在铁制品外边刷上油漆 ③将铁制品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 ④用橡胶紧紧地包裹铁制品 ⑤在铁制品外边镀上一层不容易被氧化的金属 ⑥在铁制品外边涂抹油脂试管中分别放人一根同样大小的铁钉。其中 A 试管中加入水,使一半铁钉浸没在水中。 B 试管加入水,使整根铁钉浸没在水中,然后往试管中加入食用油。 C 试管中不加水,用橡胶塞将试管口密封起来。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单元简单机械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 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 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重点练习(含答案)2020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判断题。 (1)知道影响铁生锈速度的原因可以帮助人们寻找最佳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 ) (2)铁生锈只和空气这一因素有关。 ( ) (3)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和钉在木板里的铁钉相比,更容易生锈。 ( ) 2.实验题。 某小组在探究“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时,他们用同样大小的3个盘子做实验。把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菜油。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1)对比空盘子和水盘子两组,请你分析为什么空盘子中的铁钉有点生锈而水盘子 中的铁钉却锈更多了。 (2)对比空盘子和菜油盘两组,请你分析为什么菜油盘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3)结合这三组实验,请你总结铁生锈和什么因素有关。 3.填空题。 (1)铁生锈是铁与和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变化。

(2)在真空环境中的铁钉(选填“会”或“不会”)生锈。 4.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铁钉,一根放在空气中,一根放置在潮湿的纸巾上,这 两根铁钉生锈的速度相比,( )。 A.放置在空气中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更快 B.放置在潮湿的纸巾上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更快 C.一样快 (2)铁钉在盐水中的生锈速度和在清水中的生锈速度相比,( )。 A.铁钉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更快 B.铁钉在清水中生锈的速度更快 C.一样快 (3)铁钉最不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 A.干燥的密封环境 B.一半浸没在油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C.一半浸没在盐水中,一半浸没在油中 5.应用题。 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有效防止或减缓铁生锈的方法是。 ①增加铁制品的厚度 ②在铁制品外边刷上油漆 ③将铁制品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 ④用橡胶紧紧地包裹铁制品 ⑤在铁制品外边镀上一层不容易被氧化的金属 ⑥在铁制品外边涂抹油脂 试管中分别放人一根同样大小的铁钉。其中 A试管中加入水,使一半铁钉浸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