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轧制缺陷分析

轧制缺陷分析

轧制缺陷分析
轧制缺陷分析

裂纹

裂纹是指线材表面沿轧制方向有平直或弯曲、折曲,或以一定角度向线材内部渗透的缺陷[1]。裂纹长度和深度不同,在线材的长度方向上都能发现。有的裂纹内有夹杂物,两侧也有脱碳现象。线材表面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在于钢坯上有未消除的裂纹(无论纵向或横向)、皮下气泡及非金属夹杂物,它们都会在线材表面造成裂纹。连铸坯

上的针孔如不消除,经轧制被延伸、氧化、溶解就会造成成品的线状发纹。针孔是连铸坯的主要缺陷之一,不显露时很难检查出来,应特别予以注意。高碳钢线材轧制后冷却速度过快,也能造成成品裂纹,还会出现横向裂纹。轧后控冷不当形成的裂纹无脱碳现象,裂纹中一般无氧化铁皮。另外坯料清理不好也会产生此类问题。轧制过程中形成裂纹的原因主要有:1)轧槽不合适,主要是尖角和尺寸有问题,表面太粗糙或损坏。2)粗轧前几道导卫的划伤。3)粗大的氧化铁皮轧进轧件,通常在粗轧前几道产生。4)导卫尺寸太大。若产生裂纹,应从以下方面检查,排除故障:1)高压水除鳞是否正常,轧机轧辊的冷却水路是否堵塞或偏离轧槽。2)导卫是否偏离轧制线,有否氧化铁皮堵塞在某个导卫中。3)轧槽是否过度磨损或因处理堆钢事故时损伤了轧槽。4)精轧机是否有错辊,导卫是否对中及尺寸是否对应于所轧的规格。

2.2 折叠

线材表面沿轧制方向平直或弯曲的细线,以任意角度渗入线材的表面内,在横断面上与表面呈小角度交角状的缺陷多为折叠[1]。通常

折叠较长,但亦有不连续的,在线材的长度方向上都有分布。折叠的两侧伴有脱碳层或部分脱碳层,折叠中间常存在氧化铁夹杂。坯料中如存在缩孔、偏析、夹杂等缺陷,或者坯料修整不好都有可能产生此类折叠缺陷。在轧制中可能产生折叠的原因有:孔型中过充满、欠充满;机架间张力太大;导卫对中不好可出现单侧充满从而造成折叠;轧机调整不当,轧件尺寸不符合工艺要求或导卫磨损严重;坯料加热温度不均匀。若产生折叠,应从以下方面检查,排除故障:检查轧辊冷却,粗轧机中氧化铁皮堆积过多可能产生间断折叠;是否有某个导卫偏离了轧制中心线引起过充满;导卫故障,检查滑动导卫内部是否有异物堆积或磨损超标,滚动导卫中导辊是否正常;轧件尺寸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是否过充满或欠充满;检查张力情况;检查坯料出炉温度,沿坯料长度上温度不均也可导致间断性过充满。

2.3 耳子

线材表面沿轧制方向的凸起称为耳子,主要是轧槽过充满造成的[1]。坏料中如存在缩孔、偏析和高速线材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夹杂等缺陷,会在轧制时导致轧件过充满。轧制中可能产生耳子的原因有:轧件尺寸不符合工艺要求或辊缝调节不当;张力过大,导致线材头尾出现耳子;成品轧机上导卫对中不好或调整不当;坯料温度不均匀,高温段成品尺寸合适,而低温段则出现耳子;轧件抖动会产生断续耳子,一段在线材的一侧,另一段在线材的另一侧。若线材出耳子,应从以下方面检查:精轧机组入口轧件尺寸必须符合工艺要求;工作辊径搭配、辊缝设定符合工艺要求;检查轧机中的张力条件,如

果速度适当,入口轧件和工作辊径正确,则精轧机中的张力应当是很小的;如果只是在线材一侧有耳子,则检查成品轧机入口导卫对中、对正是否良好。

2.4 划痕

划痕是线材表面沿长度方向上的缺陷,其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划痕沟侧有翻起的重叠边,也有很小的尖裂纹像划痕,主要是成品通过有缺陷的设备,如导卫、活套、水冷箱、夹送辊、吐丝机、散卷输送线、集卷器及打捆机造成的[1]。产生划痕的原因有:导卫中有堆积物;导卫安装不当或导辊断裂;导卫有毛刺;轧机或导卫对中性不好;导卫开口度较大。轧件若产生划痕,应从以下方面检查,排除故障:每次轧机停机要检查每个机架上的导卫。孔型或导卫对中性不好是产生划痕的最常见原因,要定期检查。

2.5 麻面

在放大镜下能明显地看出在线材表面连续分布着不规则的凸凹缺陷,即麻面。产生麻面缺陷的原因有:轧槽冷却不当或严重磨损;冷却水的pH 值不合适,WC 辊环中的黏结剂被腐蚀,从而使WC 颗粒在轧制过程中脱落。若产生麻面,应从以下方面检查,排除故障:严格按计划更换轧槽;交接班时要全面检查轧辊冷却和轧槽表面的情况;定期检查水质;检查轧辊的冷却水管是否堵塞。

2.6 结疤(翘皮或鳞层)

线材表面与线材基体部分结合或完全未结合的金属片层称为结疤。前者是由成品以前几道次轧件上的凸起物件轧入基体形成的,后者是已

脱离轧件的金属碎屑轧在轧件表面上形成的[1]。坯料表面质量不好,漏检坯料上原有的结疤或连铸坯表面未清除干净的翘皮、飞翅等均可形成线材表面结疤。产生的原因有:坯料过热;修磨不好;

轧槽过度磨损;辊环“掉肉”;轧机导卫有毛刺。若产生结疤(翘皮或鳞层),应从以下方面检查,排除故障:坯料过热会产生偏析,并且产生过量的氧化铁皮,因此要控制好加热温度;轧制过程中较大块的氧化铁皮轧入轧件的表面形成结疤缺陷,因此要使用高压水除鳞消除氧化铁皮;偏析使坯料表面不平整,破裂碎片被轧入轧件内,在轧制后期破裂形成结疤;轧机停稳以后,要仔细检查轧辊及导卫表面是否有毛刺、磨损、“掉肉”等问题。碳化钨辊环破裂和“掉肉”原因有:碳化钨辊环的自身特性,冷却不当很容易断裂;辊环轧槽中的“掉肉”是由于冷却不当、辊环磨槽技术不当等造成;冷却水的酸碱度不合适。若碳化钨辊环破裂和掉肉”,应从以下方面检查,排除故障:每次停机时都应检查辊环的使用情况;在运输与搬运时要小心轻放,要有适当的运输和存放工具;线材表面如存在凸块状结疤,则要测量2 个凸块状结疤的间距,以确定出现故障的架次,如果成品架次辊环有“掉肉”,则线材表面结疤会相当明显;辊环修磨不当会造成辊环表面过熟,呈现“紫蓝”色,这样的辊环不应使用,否则极易发生辊环“掉肉”;定期检查轧机的冷却水质,控制悬浮物的含量,单纯由钴组成粘结相牌号的碳化钨辊环冷却水pH 值应保持在7.5~8.5,由钴镍铬组成粘结相牌号的碳化钨辊环冷却水pH值应<7.5。

3 结语

高速线材表面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并不复杂,现场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做到勤观察、勤调整并及时总结经验。定时对导卫、轧辊、钢坯及加热、冷却水等进行检查,以减少出现表面质量缺陷的次数,保证线材质量。__

钢板表面缺陷

钢板表面缺陷 不同的钢板其表面缺陷有不同的表状: 序号|缺陷名称|产生缺陷的可能工序|可能的产生原因 冷轧钢板与钢带表面缺陷 一、表面缺陷 (一)、钢板与钢带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1气泡| 炼钢| 炼钢时产生气泡,在热轧时又未焊合,酸洗冷轧后暴露在外 2裂纹| 炼钢、热轧与冷轧及各加工工序| 由于炼钢热应力、轧制形变或加工致应力集中造成 3结疤或结瘤| 酸洗与冷轧| 酸洗未洗尽氧化皮,轧制时镶嵌于表面形成结疤4拉裂| 冷轧、镀锌与平整| 张力过大、张力波动过大以及张力不稳定等原因造成 5 夹杂| 炼钢| 炼钢原因 6 折叠| 热轧、冷轧| 轧制时呈粘性流动的金属被再次轧制后镶嵌于板材表面 7 分层| 炼钢、热轧与冷轧| 炼钢时成分偏析以及组织偏析、大块夹杂等原因造成并最终在轧制过程中表现为分层 8 黑膜或黑带| 酸洗| 酸洗后烘干效果不好造成 9 乳化液斑点| 冷轧与平整| 乳化液残留于钢带表面所致 10 波纹和折印| 酸洗| 过酸洗等(待查) 11 倒刺或毛刺| 剪切过程| 剪刃不锋利、上下剪刃错开角度大、剪刃角度不准等原因造成 (二)、允许存在的且根据其程度不同来划分不同表面质量等级的缺陷 1 麻点| 冷轧、光整与平整| 轧制时塑性基体金属粘附于高速转动的轧辊表面所致 2 划痕| 各工序及搬运吊装过程等 3 擦伤| 搬运、吊装过程 4 兰色氧化色| 冷轧与平整| 由于轧制摩擦力使基体金属升温从而造成基体发蓝,尤其是带钢边部更易于形成此缺陷 5 浅黄色酸洗色| 酸洗| 酸洗后未烘干造成 6 轧辊压痕| 冷轧、光整与平整| 轧辊原因 7 划伤| 搬运、吊装过程 8 凹坑| 冷轧| 轧辊原因以及表层夹杂被轧出基体表面等原因形成凹坑(三)、其他表面质量缺陷 1 粘接| 罩式退火| 由于在全氢气氛下长时间加热造成钢卷表面残铁粉被还原为铁而造成,此外粘接还与卷取张力以及冷却速度等有关 2 表面碳黑| 罩式退火| 在全氢高温气氛下,钢铁表面残余轧制油发生分解形成碳黑沉积于钢卷表面 3 生锈与腐蚀| 钢卷存放以及运输过程| 防锈油质量不好或未涂防锈油或涂油量不足等,或者是存放环境湿度高等原因造成 4 欠酸洗| 酸洗| 表现为还有氧化铁皮未洗掉 5 过酸洗| 酸洗| 表现为基体表面可见清晰轧制纹路

带钢轧制常见缺陷原因分析

带钢轧制常见缺陷原因分析 结疤(M01) 图7-1-1 图7-1-2 1.缺陷特征 附着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翘起的金属薄片称结疤。呈现叶状、羽状、条状、鱼鳞状、舌端状等。结疤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钢的本体相连结,并折合到板面上不易脱落;另一种是与钢的本体没有连结,但粘合到板面上,易于脱落,脱落后形成较光滑的凹坑。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板坯表面原有的结疤、重皮等缺陷未清理干净,轧后残留在钢带表面上;②板坯表面留有火焰清理后的残渣,经轧制压入钢带表面。 危害: 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出现金属剥离或产生孔洞。 3.预防及消除方法 加强板坯质量验收,发现板坯表面存在结疤和火焰清理后残渣应清理干净。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不允许存在结疤缺陷,对局部结疤缺陷,允许修磨或切除带有结疤部分带钢的方法消除,如结疤已脱落,则比照压痕缺陷处理。 7.2气泡(M02)

图7-2-1闭合气泡 图7-2-2开口气泡 图7-2-3开口气泡 1.缺陷特征 钢带表面无规律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凸包缺陷称气泡。其外缘较光滑,气泡轧破后,钢带表面出现破裂或起皮。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分层状。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因脱氧不良、吹氩不当等导致板坯内部聚集过多气体; ②板坯在炉时间长,皮下气泡暴露或聚集长大。 危害: 可能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产生分层或焊接不良。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板坯质量验收,不使用气泡缺陷暴露的板坯; ②严格按规程加热板坯,避免板坯在炉时间过长。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不允许存在气泡缺陷。 7.3表面夹杂(M03) 图7-3-1

各种缺陷分析与产生原因

锻造成形过程中的缺陷及其防止方法 一、钢锭的缺陷 钢锭有下列主要的缺陷: (1)缩孔和疏松 钢锭中缩孔和疏松是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它们出现的部位可以控制。钢锭中顶端的保温冒口,造成钢液缓慢冷却和最后凝固的条件,一方面使锭身可以得到冒口中钢液的补缩,另一方面使缩孔和疏松集中于此处,以便锻造时切除。 (2)偏析钢锭中各部分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称为偏析。偏析分为枝晶偏析和区域偏析两种,前者可以通过锻造以及锻后热处理得到消除,后者只能通过锻造来减轻其影响,使杂质分散,使显微孔隙和疏松焊和。 (3)夹杂不溶于金属基体的非金属化合物称为夹杂。常见的夹杂如硫化物、氧化物、硅酸盐等。夹杂使钢锭锻造性能变化,例如当晶界处低熔点夹杂过多时,钢锭锻造时会因热脆而锻裂。夹杂无法消除,但可以通过适当的锻造工艺加以破碎,或使密集的夹杂分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夹杂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4)气体 钢液中溶解有大量气体,但在凝固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析出,以不同形式残存在钢锭内部。例如氧与氮以氧化物、氮化物存在,成为钢锭中夹杂。氢是钢中危害最大的气体,它会引起“氢脆” ,使钢的塑性显著下降;或在大型锻件中造成“白点” ,使锻件报废。 (5)穿晶 当钢液浇注温度较高,钢锭冷却速度较大时,钢锭中柱状晶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整个截面都形成柱状晶粒,这种组织称为穿晶。在柱状晶交界处(如方钢锭横截面对角线上),常聚集有易熔夹杂,形成“弱面” ,锻造时易于沿这些面破裂。在高合金钢锭中容易遇到这种缺陷。 (6)裂纹 由于浇注工艺或钢锭模具设计不当,钢锭表面会产生裂纹。锻造前应将裂纹消除,否则锻造时由于裂纹的发展导致锻件报废。 (7)溅疤 当钢锭用上注法浇注时,钢液冲击钢锭模底而飞溅到钢锭模壁上,这些附着的溅沫最后不能和钢锭凝固成一体,便成溅疤。溅疤锻造前必须铲除,否则会形成表面夹层。 二、轧制或锻制的钢材中的缺陷 轧制或锻制的钢材中往往存在如下缺陷: (1)裂纹和发裂 裂纹是由于钢锭缺陷未清除,经过轧制或锻造使之进一步发展造成的。由于轧制或锻造的工艺规范不当,在钢材内引起很大的内应力,也会造成裂纹。断面大、合金元素多的钢材容易产生裂纹。 发裂是深度为0.50~1.50mm 的发状裂纹,它是轧制或锻造时由于钢锭皮下气泡沿变形方向被拉长或夹杂物沿变形方向伸长而形成。发裂一般需经酸洗后才能发现。 (2)伤痕和折叠 伤痕是钢材表面上深约0.2~0.30mm 的擦伤、划伤细痕。折叠一般由于轧制或锻造工艺不当造成。 (3)非金属夹杂和疏松

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习题集.doc

《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习题集一、填空题 1.建筑工程质量四要素是指:(技术)、(管理)、(素质)、(社会环境)。 2.二级重大事故是指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者。 3.属于受力因素和施工因素的,多以(物理)性缺陷为主。 4.混凝土的微裂中沿骨料和水泥石界面的微裂缝,呈月牙形,两端尖细中间宽粗,称(粘结)裂缝。 5.凝土中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 6.钢材的腐蚀分为(大气腐蚀)、(介质腐蚀)、(应力腐蚀)。 7.一级重大事故是指死亡(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者。 8.属于材料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以(化学)性缺陷为主。 9.当梁的截面尺寸很大时,施工缝可留在梁底(与柱交接)处。 10.钢结构的失稳主要发生在(轴压)、(压弯)、和(受弯)构件。 11.一般抹灰层有三层,分别是指(底层)、(中层)、和(面层)。 12.砖砌体中长度小于(25mm)的错缝为通缝,连续(4)皮通缝为不合格。 13.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 14.混凝土的初期收缩是由于(水分蒸发)而产生的。

15.拼装后模板间的接缝宽度不大于(2.5mm) 16.基础的沉降由(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沉降组成。 17.屋面开裂常见裂缝有(结构)裂缝,(防水层温度)裂缝和(防水层施工)裂缝。 18.抹灰设置垂直度,平整度与厚度的标志为(标筋)。 19.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 2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优先选择(粉煤灰)水泥。 21.钢材的质量取决于(冶炼浇铸)和(轧制)过程式中的质量控制。 22.三级重大事故是死亡(3-9)人,重伤(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者。 23.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不小于(0.6) 24.常见建筑工程中的土体滑动有(深基基础槽的变位滑动)和(滑坡)。 二、名词解释 1.钢材的冷脆:指钢材随温度降低,其逆性和韧性逐渐降低(即钢材逐渐变脆)现象。 2.流砂: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粒能随着渗流水的一起流动的现象。 3.泛霜:当焙烧石900℃时,生成氧气钙Ca0和氧气镁Mg0,遇水易消解成风霜状散在砖块表面。 4.潜水:指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分布的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的重力水,由雨水的河水补充给,水位有季节变化。 5.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凡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 稳定低于5℃时,就应采取冬期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混凝土施工。

所有钢材常见缺陷及原因

人生不能留遗憾 钢材常见缺陷及原因 一、圆钢 1 划伤 特征:一般呈直线型沟痕,可见沟底,长度由肉眼刚刚可见到几毫米不等,长度自几毫米至几米不等,可断续分布,也可能通长分布。 原因:导卫表面不光滑,有毛刺或磨损严重;滚动导轮不转或磨损严重;翻钢板表面不光滑刮伤;在运输过程中辊道盖板等刮伤。 2 折叠 特征:沿轧制方向呈直线状分布,外形似裂纹,边缘有时呈锯齿状,连续或断续分布,深浅不一,内有氧化铁皮,在横断面上看,一般呈折角。 原因:前某一道次出耳子;前某道次产生划伤、轴错、轧槽损坏或磨损严重、飞边等;原料表面有尖锐棱角或裂纹。 3 结疤 特征:一般呈舌形或指甲形,宽而厚的一端和基体相连;有时其外形呈一封闭的曲线,嵌在钢材表面上。 原因:前一孔型轧槽损坏破损或磨损严重;外界金属落在轧件上被带入孔型,压入钢材表面;前一道次轧件表面有深度较大的凹坑。 4 耳子 特征:出现于成品的两旁辊缝处,呈平行于轴线的突起条状。有两侧耳子、单侧耳子、全长出耳、局部出耳和周期出耳等。 原因:孔型设计不良,宽展估计过小;成品前料型高度较大;成品孔辊缝小;终轧温度低,宽展增加;成品导板安装不正、尺寸大或磨损严重;

横梁或导板盒松动;轧槽更换错误或轧机轴承损坏。 5 弯曲 特征:有头部弯曲、局部弯曲、全长弯曲等。 原因:出口导卫安装过高或过低;温度不均;上下辊径差过大;冷床不平,成品在冷床上排列不齐,移动速度不一致,翻钢设备不良;冷却水分布不均匀,成品冷却不均;精整操作不良。 6 翘皮 特征:呈鱼鳞状或分层翘起的薄皮,大部分是生根的,也有不生根的。 原因:导卫装置加工或安装不良,围盘有尖锐棱角,刮伤了轧件表面,再轧后,引起翘皮;输送辊道表面粗糙,刮起伤了轧件表面,再轧后造成翘皮;轧件带有薄耳子;轧槽磨损严重,轧件在孔型内打滑;连铸坯内部有较大的皮下气泡,轧后破裂形成翘皮。 7 表面夹杂 特征:一般呈点状、条状或块状分布,其颜色有暗红、暗黄、灰白等,机械地粘结在成品表面上,不易剥落,且有一定的深度。 原因:连铸坯表面带有非金属夹杂物;在加热过程中,炉内耐火砖、煤灰、煤渣等杂物粘附在原材料表面上,轧制时未能剥落;在轧制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被带入孔型,被压入金属表面。 8 裂纹 特征:裂纹在钢材表面上,一般呈直线状,有的呈Y形,其方向多与轧制向一致,但也有横向或其他方向的。 原因:加热不均,轧制时各部分延伸不一致;轧制时,钢温过低,塑性变差;高碳钢和合金钢材冷却不当;连铸坯表面有裂缝未清除;连铸坯

高速线材生产的质量控制

线材生产的质量控制及 缺陷说明书 线材的表面要求光洁和不得有妨碍使用的缺陷,即不得有耳子、裂纹、折叠、结疤、夹层等缺陷,允许有局部的压痕、凸块、凹坑,划伤和不严重的麻面。线材无论直接用于建筑还是深加工成各类制品,其耳子、裂纹、折叠、结疤、夹层等直接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都是绝对不允许有的。至于影响表面光洁度的一些缺陷可根据使用要求予以控制,直接用作钢筋的线材表面光洁程度影响不大。用于冷墩的线材对划伤比较敏感,凸块则影响拉拔。 几种线材表面缺陷的深度限量 线材的表面氧化铁皮越少越好,要求氧化铁皮的总量<10kg/t, 控制高价氧化铁皮(Fe 2O 3 、Fe 3 O 4 )的生成要严格控制终轧温度、 吐丝温度和线材在350℃以上温度停留的时间. 冷拉、冷墩用线材的脱碳层要求 缩孔、夹杂、分层、过烧等都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热轧盘条的质量控制 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的热轧盘条的质量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盘条的尺寸外形,即尺寸精度及外表形貌;二是盘条的内在质量,即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和各种性能。前者主要由盘条轧制技术控制,后者除去轧制技术之外,还严重受上游工序的影响。 任何质量控制都要靠严格的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靠工厂工序的保证能力,靠质量控制系统的科学、准确、及时的测量、分析和反馈。高速线材轧机是高度自动化的现代轧钢设备,其质量控制概念也必须着眼于全系统的各个质量环节。为了准确的判断和控制缺陷,首先要把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清楚,并设法将它控制消灭在最初工序。缺陷的清理或钢材的判废越早,损失越少。 (一)外形尺寸 高速线材轧机精轧机组的精度很高,轧辊质量很好,当速度控制系统灵敏,孔型轧制制度合理,并且调整技术熟练时,它生产的盘条精度可以大大超过老式盘条的精度。 热轧盘条尺寸精度允许的偏差(GB/T14981)

金属的低倍组织缺陷分析

金属的低倍组织缺陷分析 一、原理概述 金属的低倍组织缺陷检验也称为宏观检验。它是用肉眼或不大于十倍的放大镜检查金属表面、断口或宏观组织及其缺陷的方法。宏观检验在金属铸锭、铸造、锻打、焊接、轧制、热处理等工序中,是一种重要的常用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操作简便、迅速,能反映金属宏观区域内组织和缺陷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情况。使人们能正确和全面的判断金属材料的质量,以便指导科学生产、合理使用材料。还能为进一步进行光学金相和电子金相分析作好基础工作。 宏观检验包括低倍组织及缺陷检验(包括酸蚀、硫印、塔形车削以及无损控伤等方法)和断口分析等。 1.较典型的宏观缺陷 较典型的宏观缺陷有偏析、疏松、缩孔、气泡、裂纹、低倍夹杂、粗晶环等。 (1) 偏析 合金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做偏析。根据偏析的范围大小和位置的特点,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即晶内偏析和晶间偏析、区域偏析、比重偏析。 晶内偏析和晶间偏析如固溶体合金浇注后冷凝过程中,由于固相与液相的成分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即使在同一个晶体内,先凝固的部分和后凝固的部分其化学成分是不相同的。这种晶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晶内偏析。这种偏析常以树枝组织的形式出现,故又称为枝间偏析。这种偏析一般通过均匀退火可以将其消除。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固溶体合金中先后凝固的晶体间成分也不相同,这种晶体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叫做晶间偏析。 区域偏析在铸锭结晶过程中,由于外层的柱状晶的成长把低熔点组元、气体及某些偏析元素推向未冷却凝固的中心液相区,在固、液相之间形成与锭型外形相似形状的偏析区。这种形态的偏析多产生在钢锭结晶过程,由于钢锭模横断面多为方形,所以一般偏析区也是方框形,故常称为方框偏析。在酸浸试片上呈腐蚀较深的,并由暗点和空隙组成的方形框带。 这种偏析是一种下偏析,即铸锭的外层是富集高熔点组元,而铸锭心部则富集了低熔点的组元和杂质。与正偏析相反的是反偏析。 反偏析恰与正偏析相反。当合金的铸锭发生反偏析时,铸锭表面溶质高于合金的平均成分,中心人溶质低于合金的平均成分;有时铸锭表面富集低熔点组元和杂质,严重时可在铸锭表面形成反偏析瘤。反偏析的形成原因,一般认为,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粗大树枝晶时,枝晶间富溶质的金属液在凝壳的收缩压力、熔液内部释出的气体压力、液柱静压力、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沿着枝晶间的毛细管通道向外移动,到达铸锭表层,冷凝后形成反偏析。在有色合金中Cu-Sn和Al-Cu合金是发生反偏析的典型合金。 重力偏析在合金凝固过程中,如果初生的晶体与余下的溶液之间比重差较

轧制缺陷分析

1.折叠是钢材表面形成的各种折线,这种缺陷往往贯穿整个产品的纵向。产生折叠的原因是由于轧制厂追求高效率,压下量偏大,产生耳子,下一道轧制时就产生折叠,折叠的产品折弯后就会开裂,钢材的强度大下降。 2.麻面是由于轧槽磨损严重引起钢材表面不规则的凹凸不平的缺陷。由于厂家要追求利润,经常出现轧槽轧制超标。 3.结疤原因有两点:1.钢材材质不均匀,杂质多。2。导卫设备简陋,容易粘钢,这些杂质咬人轧辊后易产生结疤。 4.裂纹,原因是它的坯料气孔多,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热应力的作用,产生裂痕,经过轧制后就有裂纹。 5.刮伤,原因是设备简陋,易产生毛刺,刮伤钢材表面。深度刮伤降低钢材的强度。 6.伪劣钢材无金属光泽,呈淡红色或类似生铁的颜色,原因有两点二1、它的坯料是土坯。2、轧制的温度不标准,他们的钢温是通过目测的,这样无法按规定的奥氏体区域进行轧制,钢材的性能自然就无法达标。 7.伪劣钢材的横筋细而低,经常出现充不满的现象,原因是厂家为达到大的负公差,成品前几道的压下量偏大,铁型偏小,孔型充不满。 8.伪劣钢材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原因是厂家为了节约材料,成品辊前二道的压下量偏大,这种螺纹钢的强度大大地下降,而且也不符合螺纹钢外形尺寸的标准。

9.优质钢材的成分均匀,冷剪机的吨位高,切头端面平滑而整齐,而伪劣材由于材质差,切头端面常常会有掉肉的现象,即凹凸不平,并且无金属光泽。而且由于伪劣材厂家产品切头少,头尾会出现大耳子。 10.伪劣钢材材质含杂质多,钢的密度偏小,而且尺寸超差严重,所以在没有游标卡尺的情况下,可以对它进行称量核对。比如对于螺纹钢20,国家标准中规定最大负公差为5%,定尺9M时它的单根理论重量为120公斤,它的最小的重量应该是:22 X(l-5%)=20.9公斤,称量出来单根的实际重量比20.9公斤小,则是伪劣钢材,原因是它负公差超过了5%。一般来说整相称量效果会更好,主要考虑到累积误差和概率论这个问题。 11.伪劣钢材的内径尺寸波动较大,原因是;l、钢温不稳定有阴阳面。2、钢的成分不均匀。3、由于设备简陋,地基强度低,轧机的弹跳大。会出现有同一周内内径变化较大,这样的钢筋受力不均匀易产生断裂。 12.优质材的商标和印字都比较规范。 13.三钢材直径16以上的大螺纹,两商标之间的间距都在IM以上。 14.伪劣钢材螺纹钢的纵筋经常呈波浪形。 15.伪劣钢材厂家由于没有行车,所以打包比较松散。侧面呈椭圆形。

带钢常见缺陷及其图谱

结疤(重皮) 图1 图2 1.缺陷特征 附着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翘起的金属薄片称结疤。呈现叶状、羽状、条状、鱼鳞状、舌端状等。结疤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钢的本体相连结,并折合到板面上不易脱落;另一种是与钢的本体没有连结,但粘合到板面上,易于脱落,脱落后形成较光滑的凹坑。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板坯表面原有的结疤、重皮等缺陷未清理干净,轧后残留在钢带表面上;

②板坯表面留有火焰清理后的残渣,经轧制压入钢带表面。 危害: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出现金属剥离或产生孔洞。 3.预防及消除方法 加强板坯质量验收,发现板坯表面存在结疤和火焰清理后残渣应清理干净。气泡 图1 开口气泡 图2 开口气泡 1.缺陷特征

钢带表面无规律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凸包缺陷称气泡。其外缘较光滑,气泡轧破后,钢带表面出现破裂或起皮。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分层状。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因脱氧不良、吹氮不当等导致板坯内部聚集过多气体; ②板坯在炉时间长,皮下气泡暴露或聚集长大。 危害:可能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产生分层或焊接不良。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板坯质量验收,不使用气泡缺陷暴露的板坯; ②严格按规程加热板坯,避免板坯在炉时间过长。

压入氧化铁皮 图1 一次(炉生)氧化铁皮(压入) 图2 二次氧化铁皮(轧制过程产生)

图3 二次氧化铁皮(轧辊氧化膜脱落) 1.缺陷特征 热轧过程中氧化铁皮压入钢带表面形成的一种表面缺陷称压入氧化铁皮。按其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炉生(一次)氧化铁皮、轧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氧化铁皮或轧辊氧化膜脱落压入带钢表面形成的(二次)氧化铁皮。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钢坯表面存在严重纵裂纹; ②钢坯加热工艺或加热操作不当,导致炉生铁皮难以除尽; ③高压除鳞水压力低、喷嘴堵塞等导致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压入带钢表面; ④轧制节奏过快、轧辊冷却不良等导致轧辊表面氧化膜脱落压入带钢表面。 危害:影响钢带表面质量和涂装效果。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钢坯质量验收,表面存在严重纵裂纹的板坯应清理合格后使用; ②合理制订钢坯加热工艺,按规程要求加热板坯; ③定期检查高压除鳞水系统设备,保证除鳞水压力,避免喷嘴堵塞;

带钢缺陷分析

带钢缺陷分析 一、压痕 特征:带钢表面呈周期性凹状印痕 原因:1、在轧机空转时预压力过小,造成工作辊与中间辊点接触而使中间辊周长方向磨损,受损中间辊反过来造成新更换工作辊表面压印而造成带钢表面压痕 2、中间辊掉肉造成工作辊表面压印,即在带钢表面产生压痕 措施:1、轻微小面积压痕可对工作辊进行修磨(用砂石),严重压痕应更换工作辊 2、轧机空转时给一定轧制压力或采用弯辊,以避免局部损伤轧辊,发现中间辊、支撑辊局部损伤,减轻轧辊表面压痕深度,勤换工作辊,必要时及时更换中间辊或支撑辊 二、压印 特征:带钢表面呈周期性凸状印痕 原因:工作辊表面产生裂纹或掉皮 措施:1、更换新工作辊之前,严格检查轧辊表面质量,防止未磨净裂纹辊投入使用,(轧辊间应确保应有磨削量,特别是粘钢辊,以完全消除裂纹层) 2、确保各机架工艺润滑良好,轧制液温度、浓度、压力在正常范围,防止喷嘴堵塞,避免轧辊局部温度过高 3、发现压印及时更换轧辊,更换新辊后,要进行一定预热,同时,开轧头几卷钢要严格控制升速制度

三、划伤 特征:带钢沿轧制方向的直线凹状缺陷 原因:1、各种导辊与带钢速度不一样 2、带钢与辅助设备异常接触 3、生产线设备有异物 措施:1、定期检查辅助传动辊是否转动灵活及表面状况 2、固定辅助设备与带钢应保持一定间隔 3、及时检查、清除生产线设备中的异物 4、发现带钢表面有划伤,应从后向前逐个检查,查出事故原因后,根据情况采取办法给予处理 四、裂边 特征:带钢边部局部开裂或呈锯齿形裂口 原因:1、酸洗剪切边部状况不好,造成轧后带钢裂边 2、热轧板本身边部裂口或龟裂 3、吊运中夹钳碰撞,使带钢边部碰损 措施:1、酸洗切边剪刃间隙,应按剪切的不同厚度规格精确调节 2、热轧原板边部缺陷应在酸洗工序尽量切除(呈月牙形)

钢结构热浸锌中常见表面缺陷及防止措施

钢结构热浸锌中常见表面缺陷及防止措施 摘要:为了提高钢结构的耐腐蚀性能,热浸锌是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为了提高产品表面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在热镀锌过程中常见的镀锌层缺陷,并对出现的质量缺陷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热浸锌表面质量镀层缺陷 1、引言 热浸锌钢材以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洁净外观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和空冷器等行业。热浸锌钢材的表面缺陷主要由于镀锌原材表面夹杂、裂纹、划伤和氧化铁皮等缺陷以及在镀锌过程中由于锌液成分、温度等工艺因素造成的。随着对热浸锌钢结构的需求量的增大,研究和改进热浸锌方法对提高镀锌产品质量,降低锌耗,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热浸锌层常见缺陷与防止 从炼钢、热轧、酸洗、冷轧开始,一直到镀锌工序本身,每个生产工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镀锌板的表面质量。因此,要分析明确镀层中产生的缺陷的原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避免可能出现的工件表面质量问题,对于提高产品成品率,降低消耗,减少生产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原料表面裂纹、皱皮、结疤 由于国内各钢厂生产的钢材表面都还存在表面裂纹、皱皮、结疤、麻面等现象,严重的影响到钢材的受力,表面微裂纹、皱皮、结疤、麻面可经过打磨、补焊等方式修复后再使用。为防止存在表面质量问题的材料流入到生产中,应从原材料采购、检验过程把好质量关。在生产的各工序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材料,未经处理好的不能使用,经过层层把关,减少热浸锌后再返工造成的经济损失。 2.2 镀层表面出现漏镀和小黑点 漏镀是热镀锌上较为严重的质量缺陷,在实际生产中应予避免。根据GB/T139l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要求:漏镀面的总面积不应超过制件总面积的0.5%,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l0cm2,否则应予重镀。裸露斑点单个面积小于l0cm2,则可以采用热喷涂锌、涂敷富锌涂料或融敷锌合金等方法对漏镀面进行修复,富锌修复涂层能在钢的使用过程中给予钢材以牺牲阳极保护。 产生小黑点及漏镀现象要从原材料、酸洗、镀锌等工序进行分析。1)原材料表面有油污、漆斑未处理干净。针对原材料表面有油污、漆斑应在镀锌进料前对其进行预处理干净,面积不大的油污、漆斑可采取专用除油剂或涂抹碱液、火烧的方法进行处理。欠酸洗就是工件在酸洗时不完全,表面还残留锈斑,未被除掉,这样工件进入融熔的锌液时锈斑阻碍钢基体表面与锌反应生成锌铁合金层,从而产生漏镀点。2)工件在酸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处现欠酸洗和过酸洗的显现对欠酸洗应采取延长酸洗时间,酸洗时经常翻动工件,对锈蚀层厚的工件用机械铲除方法进行预处理等,以保证工件酸洗干净后镀锌。过酸洗就是工件长时间浸泡在高浓度酸液中造成酸腐蚀钢基体,从而在钢基体内贮存的氢气在锌液中受热释放破坏了镀锌层的结晶而产生灰斑,过酸洗时产生了粘附性很强的泥渣,在钢表面很难冲洗掉,这样就无法镀上溶剂。措施是控制好酸洗时间或在酸液中添加缓蚀剂,避免过酸洗现象发生。3)在热浸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锌液温度范围。如果锌液温度太低,在工艺时间内锌液不能与钢基体形成铁-锌合金层;锌温太高时,溶剂与之接触

铸造工艺常见的缺陷及质量控制措施

铸造工艺常见的缺陷及质量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9-11-14T10:42:50.0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作者:任宏宇 [导读] 铸造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往往由于原材料控制不严,工艺方案不合理,生产操作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会使铸件产生各种质量缺陷。 【摘要】:铸造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往往由于原材料控制不严,工艺方案不合理,生产操作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会使铸件产生各种质量缺陷。如气孔、砂眼、渣孔、残渣、缩孔、缩松、裂纹、硬度不均匀、球铁件球化不良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常见铸造缺陷产生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铸造工艺;常见缺陷;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对铸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铸件的检验方法也不同。同时从满足生产和客户的要求出发,铸件质量应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使用质量。而铸件外观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以铸造缺陷当用时发现避免,因为铸造缺陷,是导致铸件性能低下,使用寿命短,失效和报废的重要原因。 1、铸造工艺问题的特点 1.1系统性 铸造工艺问题本质上是矛盾的存在。根本原因是问题出现的直接矛盾,该原因的作用又是几个次级原因共同作用的成果,而次级原因是问题出现的间接矛盾,每个次级原因也会受到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影响。根本原因与次级原因之间或直接矛盾与间接矛盾之间,以及次级原因或直接矛盾与影响因素之间,均以因果关系相连,构成一个呈树枝状的有机全体即体系。 1.2多要素性 很多参考文献对各种铸造缺点及其构成机理进行了研讨,并对各种缺点的影响因素和避免办法予以分类和概括。研讨成果阐明铸造缺陷都由一个根本原因所导致,还受到一些有关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自身又构成次级原因,相同也受到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改动某些因素则可改动次级原因和根本原因的状况,进而影响、操控铸造缺陷的发生。这些因素和影响的相应因素一起,其相互间还存在必定作用,其作用强度关于不一样铸件还不完全相同。因而,这些要素间将存在必定的矛盾,处理铸造技术疑问则有必要消除矛盾或削弱其不良作用。 1.3开放性 铸造缺点尽管呈现于铸件内,但其构成却与周围的环境条件有关。铸造技术中存在多个矛盾,有的是铸件内的矛盾,而有的则是铸件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铸件自身和环境构成两个小体系,其不只是内部存在作用,并且其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其作用形式为能量交换,使铸造技术问题表现出必定的开放性。因而,处理铸造技术问题不只要着眼于铸件自身,还需思考其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 综上所述,铸造技术问题是存在矛盾的复杂技术问题。处理此问题并改善铸造技术则须以减少铸造缺陷为目标,从全体观念入手,使用体系思维及办法,精确知道问题的成因并分析矛盾,然后进行铸造技术进一步优化,方能消除或减少铸造缺陷对铸件的影响,提高铸件质量和成品率。 2、铸造工艺常见的缺陷及质量控制措施 2.1气孔 2.1.1特征描述 在铸件内部和铸件表面上经常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光滑孔洞,这些就是气孔,不同的气孔,由于其成因和来源的不同,因此导致了表现形式有各种各样。如常见的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以及皮下气孔等。 2.1.2出现气孔的原因分析 出现气孔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炉料不干或含氧化物、杂质多;浇注工具或炉前添加剂未烘干;型砂含水过多或起模和修型时刷水过多;型芯烘干不充分或型芯通气孔被堵塞;浇注温度过低或浇注速度太快等。 2.1.3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侵入性气孔尽快控制型砂或芯砂中发气物质的含量,减少发气量,而且要降低湿型砂的含水量,造型与修模时不能过多的和水,保证砂芯的干燥;析出性气孔多而分散,一般情况下,对于同批浇注的铸件其表面常常会发现有析出性气孔。铸造炉料要保证洁净干燥,对于含气量较多的炉料严禁使用,同时保证添加剂的干燥;对皮下气孔的预防控制,包括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减少各种添加剂的加入剂量,尽量减少浇注时间;孕育剂的加入量最好控制在(质量分数)0.4%~0.6%,孕育剂含Al量不宜超过1.5%;防止铁液氧化,适当补加接力焦,严格控制进风量;在保证球化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球化剂的加入量;浇注时在铁液表面覆盖冰晶石粉,防止铁液氧化。 2.2砂眼、渣孔 2.2.1特征描述 材料的缺陷处内部或表面往往会充塞着型(芯)砂的小孔,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砂眼。如果是缺陷形状呈现出不规则性,且缺陷内部填充着夹杂物,这就称为渣孔。 2.2.2出现砂眼、渣孔的原因分析 型砂的强度过低、或者是砂型和型芯不够结实、合箱时砂型出现了局部破坏、浇注系统不合理,内浇口方向不对,金属液冲坏了砂型;合型时型腔或浇口内散砂未清理干净 2.2.3砂眼、渣孔的质量控制措施 砂眼的防止措施:第一、尽量提高型砂的强度以及砂型的结实度,紧实度,减少砂芯的毛刺,从而防止出现冲砂的现象。第二、合型前将型腔和砂芯表面的浮砂清理干净,并抓紧时间浇注。第三、设计科学有效的浇注程序,严格避免铁液对型壁过大的冲刷力。渣孔的质量控制措施:第一、防止铁液氧化,严格控制球化剂,孕育剂的加入量,球铁采用随流孕育一定要慎重。第二、设计科学有效的浇注程序,在浇注过程中安置滤网片,尽量提高滤网片的档渣能力,浇注过程中不能间断。第三、对二次渣要严格控制铁液的残余含镁量。降低原铁液含硫量,并提高处理温度与浇注温度,适当提高球化剂的稀土含量,降低材料中镁的含量。

钢材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1、圆钢 1.1耳子 棒材表面沿轧制方向的连续条状凸起,肉眼即可辨别。 1.1.1产生原因 主要是轧件在孔型内过充满、导卫安装不正确、钢温低等造成的;过盈充满、减面率过大、辊缝调整不当、入口倒卫偏。 单耳多是由安装不正导致的,双耳多是由K2孔来料大,造成成品到此过充满引起的。 1.1.2解决办法 入口导板要对准孔型,安装牢靠;合理使用坯料,保证各槽钢尺寸及断面形状合格;使用适当的孔型,适当的压下量。 2.1折叠 棒材表面沿轧制方向平直或弯曲的曲线,在横截面呈小角度交角状的缺陷,这种折叠线很长,几乎通向整个产品的纵向,肉眼即可识别。 2.1.1产生原因 由于前道次产生耳子,也可能是其他纵向突起物扎入本体;方坯缺陷处理不当留下的深沟,轧制时可能形成折叠;切分带宽大形成折叠;钢坯质量切分形成折叠。判断是否轧钢原因:是否通条折叠或者连续批次都出现折叠。 2.1.2解决办法 进行适当的轧辊调整,合理使用各槽钢料;正确安装导卫板,对准孔型;

经常检查入口导卫板的磨损情况。 3.1裂纹 顺着轧制方向出现的比较深的连续的线状缺陷,肉眼即可辨别。 3.1.1产生原因 一是由于炼钢连铸坯的原因,一般裂纹内有夹杂物,因为坯料上有未消除的裂纹、皮下气泡、及金属夹杂物等在棒材表面形成裂纹缺陷;二是轧钢原因引起的,主要是加热和冷却制度的影响。在冷却过程中由于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原因,加热时,尤其是高碳钢和合金钢的导热性比较差,如果加热过快很容易造成钢坯内外温度不均而产生裂纹。 3.1.2解决办法 控制冷却制度,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度。 4.1结巴 在棒材表面与棒材本体部分结合或者完全未结合的金属片状层,肉眼即可辨别。 4.1.1产生原因 在成品以前道次轧件上凸起物扎入本体形成;已脱离轧件的金属碎屑扎在轧件表面上形成;前道轧槽有掉肉现象。 4.1.2解决办法 清理坯料上的异物;及时清理导卫上的刮丝。

钢材轧制工艺及质量控制

钢材轧制工艺及质量控制 钢材在我国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而轧钢在钢材品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钢材轧制的工艺直接关系到钢材的质量。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钢材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标签:热轧;冷轧;质量控制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也促进了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而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特别是近十年内我国钢铁的生产情况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态势,钢铁的生产总量逐年增加,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已经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钢出口量占钢铁总生产的比例很大。钢铁行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之外还应该注意轧制工艺、轧制装备等方面因素,进一步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钢铁市场在整个世界市场内占据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一批世界先进的钢铁生产设备,轧钢人员已经能够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技巧,并能够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质量高的钢材。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我国轧钢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和国外先进的生产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在轧钢生产之余还应该提高我国的轧钢技术的理论研究,这也是当前我国轧钢技术人员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大量的钢材来支撑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必须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轧钢技术,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追赶上世界先进生产水平。 1 钢材轧制的工艺分析 通常来讲,所谓轧钢指的就是通过轧机轧过的钢材。轧钢的种类我们根据轧制温度的不同分为热轧钢和冷轧钢。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两种工艺进行分析。 1.1 热轧钢工艺分析 1.1.1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铸坯厚度一般为50~90mm,其工艺特点为:(1)结晶器内冷却强度大,铸态组织晶粒细化;(2)选用板卷箱可以减少中间温度的降低,缩短了预精轧机与精轧机的距离;(3)针对不同钢种与所需带钢的厚度;(4)辊底式加热炉可以灵活掌握板坯的 加热工艺;(5)可以增加近距离地下式卷取机用于生产较薄带钢。

不锈钢表面常见缺陷类型汇总

不锈钢表面常见缺陷类型汇总 1、狭缝——在钢卷正反两面热轧边缘20MM内,在钢卷全长上产生的线状缺陷。日新原料上表面此缺陷较宽,下表面较窄。故日新下表面作为冷轧单面保证品的基准面。 2、氧化线——材料板面存在因轧制残留的氧化物引起线状缺陷,和夹杂缺陷有所相似; 3、翘皮(氧化皮掉落)——呈舌状或鱼鳞片状,有闭合的有张开的。有大部也有小部于本体相连。 4、夹杂——有明显的点状、块状、长条状柳叶状的明显特征。 5、划线——加工时,在材料板面可看出条状点状有单条也有多条但无手感的划痕; 6、划伤——加工时,在材料板面可看出条状点状有单条也有多条并有手感的划痕; 7、碰伤——材料板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材料变形; 8、层间滑移(双面滑移)——在钢卷正反两面对称位置上发生形态相同的、细小而密集的伤痕。由于板与板之间松卷产生。 9、折痕——加工时,板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较小的材料变形; 10、纸压痕——加工时,板面因纸皱纹引起的材料变形; 11、毛刺——加工时,在材料断裂面下部形成的塑性变形(平板为毛刺一端头向上、一端头向下); 12、塌边(塌角)——加工时,在材料剪切光亮带上部形成的塑性弯曲变形; 13、线状鳞状折叠——在钢卷的表面缺陷呈线状剥落状态有的被膜覆盖,有的

未被覆盖。 14、边部鳞状折叠——在钢卷边部轧制边缘50MM以内发生的线状或山状的鳞状剥落,与轧制方向平行,连续或断续发生。 15、山形鳞状折叠——钢卷表面为山形剥落缺陷,发生的位置无特征,山形方向与轧制方向平行。 16、热轧头部滑移——在热轧卷头部大约5米两面有滑移伤痕。 17、氧化皮缺陷——在热轧的下表面头尾发生较多,呈长椭圆形的较多里面的材料呈凹下状。 18、停辊印——在钢带表面发生与轧制方向垂直的一条凹痕。 19、平整辊印——在钢板轧制方向上,以SPM工作辊周长为间距产生的凹凸形伤痕。 20、辊印——在钢板长度方向上,以CRM工作辊周长为间距而出现的凹凸形伤痕;中间辊印、支撑辊印:在长度方向无周期、是直线发生的凹凸伤痕 21、边波——钢卷单边或者两边出现的波浪形形变 22、凹坑——在热轧时常发生的不定形的杂物咬入而引起的,发生的位置不固定 23、高温计冷却水斑点——带钢表面上有白色斑点,中间空的部位颜色和带钢一样。 24、氧残——氧化皮没有充分去除,在表面有残留,缺陷为黑色的、无规则的氧化物 25、白色斑点——带钢表面有白色斑点无规则发生 26、孔洞——钢卷正反面都穿通的孔,铁素体单相体钢上发生较多

钢在轧制中常见的缺陷总结

钢在轧制中常见的缺陷总结

结疤型钢表面上的疤状金属薄块。其大小、深浅不等,外形极不 规则,常呈指甲状、鱼鳞状、块状、舌头状无规律地分布在 钢材表面上,结疤下常有非金属夹杂物。 由于钢坯未清理,使原有的结疤轧后 仍残留在钢材表面上。 表面夹杂暴露在钢材表面上的非金属物质称为表面夹杂,一般呈 点状、块状和条状分布,其颜色有暗红、淡黄、灰白等,机 械的粘结在型钢表面上,夹杂脱落后出现一定深度的凹坑, 其大小、形状无一定规律。 (1)钢坯带来的表面非金属夹杂物。 (2)在加热或轧制过程中,偶然有非 金属夹杂韧(如加热炉的耐火材料及 炉渣等),炉附在钢坯表面上,轧制 时被压入钢材,冷却经矫直后部分脱 落 分层此缺陷在型钢的锯切断面上呈黑线或黑带状,严重的分离成 两层或多层,分层处伴随有夹杂物。 (1)主要是由于镇静钢的缩孔或沸腾 钢的气囊未切净。 (2)钢坯的皮下气泡,严重疏松,在 轧制时未焊台,严重的夹杂物也会造 成分层。 (3)钢坯的化学成份偏析严重,当轧 制较薄规格时,也可能形成分层。 气泡(凸包)型钢表面呈现的一种无规律分布的园形凸起称为凸包,凸起 部分的外缘比较园滑,凸包破裂后成鸡爪形裂口或舌形结 疤,叫气泡。多产生于型钢的角部及腿尖。 钢坯有皮下气泡,轧制时未焊合。 裂纹顺轧制方向出现在型钢表面上的线形开裂,一般呈直线形, 有时呈“Y”形,多为通长出现,有时局部出现。 (1)钢坯有裂缝或皮下气泡、非金属 夹杂物,经轧制破裂暴露。 (2)加热温度不均匀,温度过低,轧 件在轧制时各部延伸与宽展不一 致。 (3)加热速度过快、炉尾温度过高或 轧制后冷却不当,易形成裂纹, 情况多发生在高碳钢和低合金钢

后浇带施工常见质量缺陷及质量控制(原创)

后浇带施工常见质量缺陷及质量控制 一、后浇带施工质量现状调查 某住宅小区项目后浇带的施工验收记录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由排列图可知,后浇带施工质量的主要缺陷是:后浇带裂缝。其频率高达73.3%,为A 类因素。 二、影响后浇带裂缝的几个主要因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2、架管及模板支撑系统拆除过早未采用用独立支撑 3、砼浇筑前未将施工缝处砼清理、凿毛、湿润、刷浆; 4、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浇捣措施不当; 5、后浇带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不够。 三、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几个措施 1、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微膨胀抗裂性能

为提高后浇带混凝土的微膨胀抗裂性能,对后浇带混凝土及其原材料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①混凝土强度相应提高一级,混凝土中须加入相当于水泥用量10%的U型膨胀剂(高强复合型); ②混凝土水灰比宜为0.45; ③混凝土中增加磨细掺合料粉煤灰,其掺量为20%—30%; ④将粗骨料的级配控制在接近级配曲线的下限或调配达到最大紧密密度; ⑤混凝土坍落度140-160mm。 混凝土配合比以试验确定,以最大限度的减小用水量,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采用钢管支撑系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 在工程开工前,仔细查看图纸,确认后浇带位置,科学计算,确定正确的后浇带的支撑系统计算出周围楼板或者梁所承受的荷载及支撑系统所需要的刚度和强度。 施工过程中采用钢管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必须搭设稳固,达到计算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由于设置了后浇带,此跨区域内的结构在未进行后浇砼的浇筑及达到强度要求前,是处于悬臂受力状态,故其底模的支撑架,并不能随便拆卸,须等后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拆除。 为了确保结构安全,采用为了确保结构安全,采用钢管柱加固梁的两端,钢管柱顶部采用钢楔子顶撑。钢管柱位置见图,同时为避免钢管柱锈蚀,刷防锈漆一道。采用扣件式

钢的表面缺陷检验

《钢材质量检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内容(资讯) 1. 钢的表面缺陷检验的重要性 钢的表面缺陷是指钢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如折叠、划痕、结疤、气裂纹等用肉眼就能直接观测到的宏观缺陷。 钢的表面缺陷不仅影响钢产品的外观,而且极易造成生锈、应力集中、开裂,大大降低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国家标准规定,每一批次钢产品出厂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表面质量检验。取样数量和评判标准由双方自行协定。 2.连铸坯的表面缺陷 由于冶金企业主要的钢铁产品是连铸坯,本次课以连铸坯为例介绍钢的表面缺陷的种类及判别方法。我们根据新兴铸管集团关于连铸坯表面缺陷检定协议中的规定,对于碳素钢和合金钢在交货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以下八种类型的宏观表面缺陷。 表1 连铸坯的表面缺陷

3.钢表面质量检验方法 各种钢产品的表面质量检验方法有供需双方协商进行,但一般都包含以下步骤: (1)取样。选取的试样应具有代表性。一般取每一炉的头一锭盘或最后一锭盘。 (2)表面检测。对试样进行360度的全方位检查,查看缺陷的种类及级别。将观测结果记录在检测报告中。必要时可使用不大于10倍的放大镜或高度尺。 (3)评判。将检测结果与双方协议中规定的技术文件或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比对,评判钢材产品的表面质量。 4.钢表面质量检验的应用 钢表面质量检验是钢材质量检验的第一关。各种钢产品只有在表面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检验或验收。钢的表面缺陷不仅影响钢产品的外观,而且极易造成生锈、应力集中、开裂,大大降低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四、任务训练 1.任务名称:判定连铸坯的表面缺陷。 2.任务要求:①小组长分工明确,组内积极协助完成任务; ②检验过程中要细致认真,仔细查找各类缺陷; ③结果汇报时要大方得体,语言流畅; ④小组评价时要公正、公平。 3.实训用具:有表面缺陷的连铸坯标准样品每组三块、放大镜、高度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