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孔子也穿越

孔子也穿越

孔子也穿越
孔子也穿越

孔子也穿越

孔子:(深作揖,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边走边说)吾乃孔丘,吾十而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如今我已七十有余,到了从心所欲的年龄。这些年来,吾一直在思考自然、人生和社会,并且有了一些想法,但后生可畏,吾需不断摸索前行,且行且思考。吾穿越到秦汉,感受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和贯通古今的《史记》;吾穿越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感受民族文化融合的魅力;吾穿越到隋唐,被兼容并蓄、全面辉煌的文化所震撼;吾到了宋元两朝,火药、印刷、宋词、元曲更令吾折服;到了明清,承古萌新、西学东渐,文化多样。如今,吾穿越到公元2014年,有点累了,先找个地方歇下脚吧。

(中学一女生家,母在家手拿菜上)

母:这都快五点了,这两孩子怎么还不回来,难道每天都晚回来?这两个月店里太忙了,今天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回来给孩子包顿饺子,他们倒不回来了。(坐下,忙择菜,自言自语)

唉,准是那小子又惹事了。别看只差几分钟,这姐弟两的性格差的也太大了,女儿乖巧懂事,孝顺听话,好学上进,儿子呢,整天得姐姐盯着,盯着上学,盯着上课,盯着放学,还好,从初一到初三,还算安生,难道是偶尔的逃跑病又犯了?

孔子:(自言自语)性相近,习相远也。(敲门)

母:这两孩子一定知道我回来了,和我闹着玩呢(面带微笑,急开门)母:(惊讶)您是

孔子(作揖):我是从这儿路过的,方便的话,我可以进来喝口水吗?母(略带惊讶):好的,您请讲(两人回屋,母领孔子坐下,去倒水,孔子打量屋子)

女(急忙上,发现门开着)小龙,你回来了,害的我到处找你。(发现孔子,惊讶,母端水上)小凤,你回来了,这是路过的爷爷,过来歇脚的。(边说边端水)

女:爷爷好

孔子:学礼而立,很好。(赞赏)

女(摘书包,回卧室,出来):妈,小龙没回来啊?

母(忙择菜)没啊,怎么了?(急抬头)这小子又跑去玩了,不是去跳抽风舞,就是满屯子去喊歌了,别管了,一会就回来了,回来我再收拾他。(继续低头择菜)小凤,今天你怎么回来也晚了?

女:(坐妈身边,帮忙择菜)妈,今天上午,我们班小元突然被家人接走了。

母:他病了?

女:不是。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以为热,快放学时,老师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原来,小元他爸一个月前得肺癌突然去世了。

母:(停下手中择的菜):上半年家长会的时候我还见过他,太突然了。孔子:天命矣。

女:更惨的是,小元他妈受不了这突然的打击,天天在家以泪洗面,精神几乎崩溃,今天小元他妈竟失踪了,后来全村人四处找,最后在大池塘里把她捞出来,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母:太可怜了。

女:更可怜的是,老师告诉我们,小元他妈这次至少要到医院呆半年时间,而这段时间小元只有自己在家,自己照顾自己。可是妈,我们再有两个月就中考了,他自己能行吗?

母:是啊,这孩子的命就太苦了,十五六岁,他会做饭吗,他会洗衣服吗?焼炕怎么办?

孔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女:妈,老师告诉我们的时候,我们都哭了。放学后,我们女生就在一起商量,我们能为小元做些什么?

母:(跟着掉泪)你们打算好了,有没有我能帮上忙的?

女:老师说,小元性格内向,他不愿同学们为他操心,这次,老师实在不忍心看他独自承担,才跟同学们说的。我们想,我们力量小,只能先凑点钱给他买点日用品;他自己一个人也不会做饭,我们每天轮流给他带饭,他回家一热就可以吃了;周末时,我们女生给他洗洗衣服,打扫卫生;还有,他的英语本来就不好,我们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帮他完成他爸的愿望。

母:小凤,你们想的很周到,饭菜的事,包在妈身上了。

孔子:仁者,爱人。

母:那小龙呢,他参加你们的讨论了吗?

女;别提了,一放学,他就拉着几个男生跑了,根本没和我们一起商量。

母:唉,这孩子,小时候也懂事,就这两年,我越来越不明白他了。

天天戴个耳机,走道像个猴子似的。

子:(戴耳机,蹦跳,唱《倍儿爽》,欲回卧室。)

母:小龙,你去哪儿了?怎么才回来?

子:你不懂,别问。

母: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我和你爸起早贪黑干点小买卖,为的还不是你们两?你可倒好,一有空就和你那些狐朋狗友,瞎蹦瞎跳。子:你压根理解不了,天天就知道挣钱。

母:(坐下)你这熊孩子。

女:小龙,你怎么这么气妈妈,你想想小元吧,我们更应该好好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啊。

儿:(啜泣,扑向妈,妈转身不理)妈妈,对不起,我就是希望你们多陪陪我们,了解了解我们。您知道吗,我和我的同学们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乐队,有了我们自己的街舞节目。这次我们就打算帮小元到镇上去表演筹款,希望能引起更多爱心人士的帮助。

母:(转身,抱孩子)傻孩子,你怎么不早说呢?

儿:妈,姐,我们还想请爸爸发微博寻求帮助,看看能否早日帮小元的妈妈情绪好转。

母:好,好儿子,好女儿。

女:这个主意好,还有什么,快说。

儿:还有就是,我们打算让小元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这样他也会变得开朗些。

母:(拍儿肩膀)儿子,做的对,走,找你爸去,看看你们的表演。

孔子:母慈儿孝,团结友爱。

孔子背景资料简历简介

孔子简介 (一)基本信息 (二)经 历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30岁时,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 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 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 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 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 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 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鲁、齐夹谷之会, 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 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 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个人概况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中国(春秋时期鲁国) 民族 汉 族 出生地 曲阜尼山(今山东济宁曲阜) 出生 日期 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 逝世 日期 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 个人背景 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思想家 其他信息 信 仰 儒学 祖 籍 宋国(今河南商丘) 主要著作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性格特点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直道而行; 5.与人为善; 弟 子 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孔子孟子并称什么_孔子与老子的关系

孔子孟子并称什么_孔子与老子的关系 孔子与孟子并称为孔孟,孔子与孟子都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两人的成就都非常高。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孟子并称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和孟子两人在思想上的成就都极大,被后人尊称为孔孟。与此同时,他们两人还都是极为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和孟子两人都以仁为主张,不同的是,孔子是春秋时期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人。历史上对于孔子和孟子两人的评价都极高,也因此才会有圣人、亚圣这些称呼的存在。两人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有着巨大成就,为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世人尊称为圣人,他所提倡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对我国还是对世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孔子主张“仁”和“礼”,推崇德治和礼治,提出天下大同的理想概念;提倡义高于利的利义观,以及先富后教的经济思想;开办私学,广收学生,提倡学生没有等级之分,提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施展教育;主张要根据事实来探究历史;提倡感悟山水的自然游,并主张旅游要健康适度;孔子还提倡积极乐观、为人向善的人生观。 孟子与孔子同出儒家学派,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还被世人尊称为亚圣,与孔子一起被称为孔孟。在政治上,孟子提出把先王的道德规范作为道德标准,主张实行仁政,从这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孟子

的影响以及孟子对孔子的推崇;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这个概念,点出了国家中百姓的重要性;孟子还提出了人的本性一开始都是善良的哲学思想。 孔子与老子的关系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两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据传,孔子曾经拜师于老子,在老子门下学习知识。同时,历史上还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轶事典故也极为有名。 春秋时期,孔子曾经不远千里前往东周向老子问礼。老子对孔子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并且与孔子两人秉烛夜谈一整夜。在此次问礼中,孔子主要询问了关于丧礼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老子详细的解答。孔子问老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清楚宗庙的神主,老子回答在君王或着诸侯过世的时候需要请神主,这是礼制规定。孔子又问小孩子死后可以用寿衣和棺材么,老子答小孩子死后不能葬在祖坟内,也不能使用棺材。孔子还问在打仗期间如果父母逝世那要怎么办,是继续战事还是停战守孝,老子答按照礼制规定,子女在父母死后是一定要服丧守孝的,期间还不能进行战事。这次问礼中,孔子收获匪浅。老子不仅解答了孔子关于礼那方面的问题,还带着孔子拜访了善于乐器的苌弘与观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1、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2、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3、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4、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5、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6、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7、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8、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9、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0、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1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12、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13、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

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4、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16、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17、盗亦有道: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1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9、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20、大而无当: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 21、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22、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3、鼓盆而歌:后以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 24、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25、出何典记: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26、蜗角之争:成语释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孔子周游列国简介

孔子周游列国简介 公元前497年,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这本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孔子却不得不离开生他养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也为了寻求新的从政机会,在众弟子的簇拥下,疲马凋车,孔子开始了为期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对鲁国,他一往情深,对它也充满希望,他曾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雍也》)“道”指“天下有道”的西周时代。他认为鲁国比齐国好,只要稍事变革,就可以上拟于太平盛世的西周。在数年为政生涯中,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忱,希望在鲁国重致太平,复兴周公之业。 即使不能为政,在鲁国隐居也是一件乐事。那沂水的清波,舞零台的清风,还有二三同道,都深深地令他流连忘返。当他离开时,却行道迟迟,一步三回头。在鲁国的边境上还住了三天,以示对父母之邦的眷念。 孔子一行出境的第一站是卫国。卫国是周公弟弟卫康叔的封国,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也具有“一变至道”的优点。历史上卫国曾是拥有“带甲之士八万”的强国,但进入春秋,也是每况愈下。卫灵公在位时,由于用人得当,政局稳定,民物殷阜,倒还有点太平景象。孔子一踏入卫国领土,便被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吸引往了,就此阐发了一番“庶、富、教”的政治理论。来到帝丘,卫灵公给孔子很高的礼遇,让他享受上卿之禄。但是卫灵公并不是大有作为之 1 君,他优待孔子不过出于“爱贤”美名,并不真是对孔子的学说感兴趣。孔子重礼轻刑,他却问战阵之事;孔子轻视女人,他那妖冶淫荡的南后却招见孔子;特别让孔子难受的是灵公与南后和太监坐首车,让孔子乘次车,招摇过市。孔子对他也只有失望,于是再申“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之叹。但相比之下,在孔子访问的大小国君中,卫灵公对孔子最优惠,因此,当孔子在别国不利时,总是回到卫国,卫国算是给孔子温暖最多的国家,他在那里几进几出,呆的时间也最长。

全国各高校孔子学院一览表

全国各高校孔子学院一览表

全国各高校孔子学院一览表 备考汉硕交流~壹贰玖八叁陆七零四五 序号高校/孔院数量孔子学院国家 1哈尔滨师范大学(4) 大真大学孔子学院韩国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孔子学院 俄罗斯英国伦敦中医孔子学院英国 首尔孔子学院韩国 2黑龙江大学(2)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俄罗斯 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 俄罗斯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英国伦敦中医孔子学院英国 4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 乌克兰 5黑河学院 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 6东北师范大学(5)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孔子学院美国 圣力嘉学院孔子学院 加拿大 蒙古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 蒙古 韩国东亚大学孔子学院韩国 瓦伦西亚大学孔子学院 西班牙 7吉林大学(3) 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 美国 基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乌克兰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 巴西

8北华大学韩国江源大学孔子学院 韩国 9吉林市第一中学华山中学孔子课堂韩国 10长春师范学院加纳利斯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孔子学院 西班牙 11长春理工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俄罗斯 12长春大学梁赞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俄罗斯 13延边大学 忠北大学孔子学院韩国 14辽宁大学(2) 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立陶宛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 15辽宁师范大学(3) 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塞加内尔 美国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 美国 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意大利 16东北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科技孔子学院 白俄罗斯 17沈阳师范大学(2)黎巴嫩贝鲁特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 黎巴嫩安曼TAG孔子学院约旦 18大连外国语大学(7) 冈山商科大学孔子学院 日本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 俄罗斯 圭亚那大学孔子学院 圭亚那 阿威罗大学孔子学院 葡萄牙 麦德林孔子学院哥伦比亚 仁川大学孔子学院韩国 “布留索夫”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 亚美尼亚 19沈阳理工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

和孔子有关的成语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 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 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 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 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 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 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 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 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

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子》名言我来完善“《孟子》名言”相关词条: 庄子杨子论语苏秦墨子王守仁商鞅孙武曾子邹衍孝经申不 害告子公孙龙子子思许行田骈慎子尹文中庸大学尚书周易 春秋四书五经孙膑柏拉图李贽颜子文王宋钘荀子司马迁颜 回仲由春秋左氏传鱼丽谭子至圣朱松之墓屏山书院刘向列 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志道 庄子杨子论语苏秦墨子王守仁商鞅孙武曾子邹衍孝经申不害告子公孙龙子子思许行田骈慎子尹文 中庸大学尚书周易春秋四书五经孙膑柏拉图李贽颜子文王宋钘荀子司马迁颜回仲由春秋左氏传鱼 丽谭子至圣朱松之墓屏山书院刘向列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志道性善论《大学章句》鱼我所欲也秦惠王管子 The Lonely Island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

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

有关孔子的经典名言

有关孔子的经典名言 孔子思想是中国人民的道德标准,它形成于人的善良本性,表现为人的处事行仁,无论是读过书还是没读过书的人,都会用孔子思想衡量一切人,衡量一切事;要求一切人,要求一切事。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有关孔子的经典名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处:论语 2. 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处:论语 3.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 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作者:孔子 5.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 6.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处:论语 7.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出处:论语 8.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10.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者:孔子 11.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2.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13.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处:论语 15.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论语 有关孔子的经典名言【热门篇】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论语作者:孔子 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5. 未知生,焉知死? 6.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7.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作者:孔子 8.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出处:论语 1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2.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作者:孔子 1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 15.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出处:孔子家语 有关孔子的经典名言【经典篇】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处:论语

孔子学院学习心得

孔子学院学习心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去赣榆孔子学院感受一番,因为我接到的临时变更通知,所以对一切显得很茫然。以前只是在媒体上听过孔子学院,没有实际了解过。在去的路上,从别的学员那里了解了一点皮毛,“要吃素”、“要没收手机”、“封闭式管理”,这就是我当时对孔子学院的全部认识。我当时心想,难道孔子学院是信奉佛教不成。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赣榆孔子学院,刚下车我们一个人都没有看见,后来出现一名保安让我们往后面走,走到距离学生公寓还有几十米的时候,看见一群穿着当时叫不上名字的制服的老者分列两排,当我们到达之时,整齐的深鞠躬向我们问好,我当时感觉自己很无知,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礼,只是简单的冲他们点头微笑。 到达学员宿舍,我们得到了跟那群老者一样的制服,后来知道那是唐装,但是还不明白为什么要穿唐装,到达的当天下午就开始了这次修行之旅。这期的所有学员被分成了孝悌忠信仁爱和平礼义廉耻恕这样的十三个组,我们被分在孝组。学院的第一堂课就是宣读孔子学院院规,以后不管是吃饭,上课,休息都要按照院规行事。 现在回想一下发生在孔子学院的一切,发现一切皆有深意。首先是我们到达之时,那群老者给我们深鞠躬敬礼,当时我们为什么没有人觉得是作秀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礼节的本质是敬,缺少敬就是仪,就是作秀,就是虚伪。当时那群老者行礼时都很虔诚的表达了敬意,所以我们觉得很震撼。其次是让学员穿唐装,而且让我们要把所有的纽扣都扣好,因为有的学员觉得不适应最上面那颗纽扣就没有扣好。唐装很宽松,有表心胸宽广之意,也表不要束缚自己之意。弟子规教育我们: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最后为啥学院第一堂课就是宣读院规呢,因为礼仪的最低标准就是入乡随俗,要守规矩,不要让人讨厌,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这次修行的主题。孔子关于孝有三句话:养、敬、谏诤。养即供养吃穿,敬即尊敬父母的人格,谏诤即父母的言行有不妥之处要提出建议,不要愚忠愚孝。孟子对其观点进行了补充:

与孔子有关的常见成语

与孔子有关的常见成语 1、色厉内荏sa lì nai rěn 〖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2、言不及义yán bù jí yì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杀身成仁shā shēn ch?ng r?n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后生可畏h?u shēng kě wai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an zh?ng dào yuǎn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任重道远 6、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见贤思齐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zhī zhǐ w?i zhī zhī,bù zhī w?i bù zhǐ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 孔子拜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孔子拜师》知识点 一、多音字: 1、差ch a 差错;ch a i出差;chà 差不多;c i 参差

2、行há;ng 各行各业银行; xí;ng 日行千里行不通 3、露lù;风餐露宿; lò;u 露脸,露马脚 4、闷mèn 纳闷;m en闷热闷气 二、近义词: 闻名—著名、有名渊博—广博拜访—拜见纳闷—疑惑特地—特意 传授—教授佩服—敬佩敬重—尊重迎候—等候大概—大约、可能 请教—讨教 三、反义词: 闻名—无名渊博—贫乏长进—退步敬重—轻视风餐露宿 —养尊处优 四、词语解释: 1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日夜兼程:形容不分白天和黑夜地赶路。 4、风尘仆仆:比喻旅途的劳累。 5、纳闷:疑惑不解。 6、佩服:感到可敬而心服。 7、相距:相互间距离。 8、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风餐,在风里

孔子的资料50字

孔子的资料50字 孔子是个伟人,如何快速地记住他?下面由为大家带来孔子的短篇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简介50字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不

争于人。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 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叔梁纥见势不妙,双手托住千斤城门,呼令诸侯军迅速撤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七年后,叔梁纥与大夫臧孙纪同守防邑,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一天夜里,叔梁纥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三百,披坚执锐,乘间突围。将臧孙纪送出重围,然后重返防邑坚守。一往一来,如入无人之境(《左传;襄公十七年》)。由于他有谋有勇,遂以武功知名诸侯。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病足,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复娶颜徵在,时叔梁纥已六十六岁,而颜徵在还不到二十岁,遂生孔子。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

孔子和孟子思想之异同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异同 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

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 第二,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 第三,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他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

有关孔子的资料

有关孔子的资料: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 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 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 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 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 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 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有关立冬的民谚: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孔子拜师课本剧剧本

《孔子拜师》课本剧 主要人物:孔子老子两个小孩旁白弟子两人 其他人物:孔子的弟子 场景:音乐古筝曲,旁白介绍孔子的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人,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第一幕: 孔子坐在讲台上,下面有二十多个学生背诵论语。 一.背诵后。孔子说:“吾远行拜师,诸生温故而知新也” 一生问:“师博学,何学之” 孔子子说:“学无止境,闻聃博,学也” 又一个学生说:“闻路远,难,愿望” 孔子说:“可也。” 孔子二人出发(弟子背起行囊孔子拿着拐杖出发。) 第二幕: 师徒二人走呀走呀,看见了两个小孩在争论。(旁白) 孔子问:“你们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问:“您是谁?” 孔子说:“我是孔丘,你们为什么争论?” 另一个小孩说:“听说您很有学问,正好您给我们评评理。”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而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远,而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孔子问:“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第一个小孩说:“早晨太阳大得像车轮,而中午时像个盘子。这不是因为离我们远就小而离我们近就大吗?” 孔子说:“有道理。” 第二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很凉爽,而中午时却很热,这不是因为太阳离我们近就热,而离我们远就凉的缘故吗?” 孔子说:“也有道理。” 两个孩子同时问:那谁的才对呀?” 孔子说:“我也不知道。”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呀!”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第三幕: 师徒二人继续前行,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洛阳城外。(旁白) 洛阳城外一辆马车边站着一位须发全白的老者。(需要布置道具)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旁白) 孔子上前行礼:“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旁白。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呀!听说你要来,我就来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再次行礼:“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学问渊

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 导读: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

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拜师文本解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本语段讲述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经历。文中简要地描写了孔子在拜师途中的历经,却准确有力的表现了孔子求学的艰难困苦,“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并由此折射出孔子的信心与毅力,以及对知识的渴求。 文本的表达形式极具特色,语言简洁准确,故事情节生动紧凑,尤其是人物语言描写细腻,传神地表现人物品格。“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李”“特地”等词语不仅表达了孔子的好学,更流露出他的彬彬有礼。更让我回味无穷的是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细腻之处。“等候”、“迎候”、仅一字之差,却深深地传达出老子的谦逊、“毫无保留”折射出老子的无私,诲人不倦。他们知识的渊博,品行的高尚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感受到文本特有的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内容的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这大概就是记叙文的独特魅力。“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李”“特地”等词语不仅表达了孔子的好学,更流露出他的彬彬有礼。更让我回味无穷的是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细腻之处。“等候”、“迎候”、仅一字之差,却深深地传达出老子的谦逊、“毫无保留”折射出老子的无私,诲人不倦。他们知识的渊博,品行的高尚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难。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的赶路。“相距千里”说明路途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难;“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息,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这句话表现了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这句话是对老子的描述。在“洛阳城外”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爱才。老子的如此高龄,还要驾车到城外迎接孔子。在当时,由国家大事的时候有重要的人物或国家大事的时候才要去城外迎接,我们更能看出老子的品质。)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品行,看到老子,赶紧上前行礼。)“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为什么要纳闷呢?“风尘仆仆”一词更好的体现了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这一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特地一词的意思是专门,孔子本就是当时有名的老师,现在专门来拜访老子,愿意成为他的学生,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孔子对于知识的渴求。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学问已经很高了而停止学习。)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

孔子学院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国家汉办组织研制了《国际汉 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是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描 述,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师标准体系,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 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依据。 《标准》由5个模块组成。分别为:(1)语言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和“外语知识与技能”两个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汉语及外语知识与技能 进行了描述。(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两部分。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 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学习策略。要求教师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特点,能够帮助学习者成功学习汉语。(4)教学方法。 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课程、大纲、教材与教辅材料”和“现 代教育技术与运用”四个标准。要求教师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和教学 法知识,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5)综合素质。主要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描述。《标准》借鉴了TESOL等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和教师研究新成果,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师实践经验,反映了国际汉语教学的特点。 《标准》已于2007年11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孔子学院教师任职条件: 为适应孔子学院开展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的需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保证孔子学院健康发展,现就孔子学院教师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提出以下要求。 一、岗位职责要求 1、遵守《孔子学院章程》和总部有关规定。 2、遵守孔子学院所在国有关法律,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努力树立孔子学院教师的良好形象。 3、遵守孔子学院有关管理规定,接受孔子学院院长的领导。 4、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承担孔子学院教学工作,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5、按照学院要求,积极参与孔子学院开展的汉语言文化推广活动及其它相关工作。 二、任职资格条件 1、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 2、具有讲师(含)以上职称;志愿者教师应符合中国国家汉办关于志愿者任职资格的要求。 3、语言教师普通话要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或相当于二级甲等的水平。 4、具备所在国通用语言的知识与技能。 5、具有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6、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服务于教学的能力。 7、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基本知识和当代中国概况,具有良好的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 8、身心健康,诚实、正直,性格开朗,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9、爱岗敬业,具有团队精神。 三、适用范围 上述要求适用于孔子学院聘任的所有教师和志愿者。 从事此项志愿服务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孔子,孟子,列子

孔子、孟子、列子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 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原 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 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 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 典的《论语》。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1],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教学特点 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⑤要求学生对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思想体系特点 ①他提出“仁义礼智”的学说,“仁”包含了对社会、政治的最高期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