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805《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300和100

0805《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300和100

0805《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300和100
0805《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300和100

《教育学概论》练习题(300)

一、是非题:

1.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T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F

3.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F

4.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T

5.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T

6.在《教育学》中,“教育与发展”主要指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F

7.通过拨款方式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说明了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F

8.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T

9.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T

10.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T

11.卢梭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健全的本能和善良的天性,因此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把他们培养成为“自

然人”,而非“社会人”。T

12.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两大方面。T

13.从内容上看,德育与智育的目标有交叉的地方。T

14.“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基本精神上是不一致的。F

15.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F

16.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说明部分教师的职责像科学家一样肩负发明创造的任务。F

17.对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它称为“反思性教学”。T

18.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计过程。F

19.“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

服从。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等人。F

20.“儿童中心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主动,而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

T

21.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T

22.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F

23.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F

24.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而否定活动中的一切目标。、F

25.学习者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制更应该考虑和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T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T

2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F

28.撰写教案的唯一目的在于为教师上课作准备。F

29.教师十分透彻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就能教好学生。F

30.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教学必须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T

31.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T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T

33.在陶冶教育法中,陶冶的方式主要有人格、环境、艺术、内容的陶冶四种。F

34.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作用发挥。T

35.说服教育法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T

36.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除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外,他对学校教学方面事务可

以大胆决策和指挥,而不受其他人的制约。F

37.班级组织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和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T

38.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初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一种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T

39.个体内差评价可以以自己也可以以同学个体为参照点而实施的一种评价。F

40.在法制社会,教育法能够运用教育活动的任何地方。F

4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T

42.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T

43.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F

44.“新学制”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正式建立。F

45.《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T

46.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化,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这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决定了教育的发展。T

47.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F

48.一个国家的政治决定了它的所有教育内容。F

49.对弱势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不是教育平等化所提倡的。F

50.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柱。T

5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由“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层面构成的。T

52.为使课程与教学目标易于评价,常用内隐性、体验性的词语来表示目标。F

53.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偏重于伦理道德方面,而且主要以儒家的教育目的为代表。T

54.蔡元培提出的包括五项内容的教育目的中,强调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T

55.在“五育”中,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关系,它们在内容上都有相互交叉的地方。T 56.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的。T

5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明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F

58.皮亚杰所提出的“运算”与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意义接近。F

59.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的不相似性,它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和智力方面的差异。F

60.“儿童是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着他来运行”,这是儿童中心论的观点。T

61.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F

62.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T

63.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T

64.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F

65.课程的逻辑组织更多地是依据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F

66.学科课程的螺旋式组织是一种课程的心理组织。T

67.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是完全对立的,在课程编制上它们之间不可能合二为一。F

68.国家课程开发采取的是“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F

69.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F

7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学生的间接经验的获得受到他们直接经验的制约。T

71.学生知识储存的多少决定了他们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F

72.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教学必须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T

7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体系来实施教学。F

74.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F

75.“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

意、行”的顺序来进行。F

76.班干部是教师的助手,因此他们是具有特权的领导者。F

77.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包括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和小组管理规章制度。F

7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直接与教育相关的法律。F

79.定量评价主要是一种数量化评价,它主要有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对被评对象的信息进行数量化处理。

T

80.相对于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伴随教学过程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T

81、儿童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排越应该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 T )

82、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T )

83、《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直接与教育相关的法律。( T )

84、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T )

85、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 T )

86、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T )

87、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并无显著相关。( F )

88、学与教是两种不同的活动。T

89、赋予班干部特定的权威是管好班级“不二法门”。( F )

90、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 T )

91、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T )

92、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自我形成的过程。( F )

93、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是学生成绩的高低。( F )

94、杰克逊被后人看作是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者。( T )

95、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 T )

96、相对评价是针对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地位而进行的评价。( T )

97、以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榜样教育法。( T )

98、学科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 F )

99、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F )

100、过程评价侧重于问题诊断和改进教学,而不是等级评定。( T )

101、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完全不同于隐性课程。( F )

102、在班级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只能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 F )

103、终结性评附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T )

104、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T )

105、德育方法应视学生的不同而不同。( T )

106、清末输入中国的西方教育理论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体。( T )

107、形成性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但运用的频率较高。( T )

108、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F )

109、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发展的高低。( T )

110、诊断性评价只能通过较为正式的特殊测验来进行。( F )

111、隐性课程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是消极的。( F )

112、教师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班级微观环境的建设中。( T )

113、教育能够延续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T

114、必修课程的开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才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可能。( F )

115、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T )

116、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T )

117、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F )

118、形式化教育出现于夏、商、周时期。( T )

119、道德必须建立在理性和知识的基础之上。( T )

120、杜威的活动课程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T )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

A私学B官学C书院D大学

2.“六艺”中的“书”为:C

A艺术教育B书法教育C文字教育D政治伦理教育

3.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

A天津西学学堂B京师大学堂C天津水师学堂D京师同文馆

4.“产婆术”是由(C )创立的教学方法:

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苏格拉底D卢梭

5.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C )为标志:

A《大教学论》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爱弥儿》

6.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B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

7.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这主要体现了(C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

8.“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 )特点:

A顺序性B间断性C稳定性D可变形

9.“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方向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 )特点:

A不均衡性B个别差异性C稳定性D可变性

10.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和民族,它们的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 A ) 的不同使它们

的教育有不同的取舍:

A经济B政治C文化传统D科学技术

11.(A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A培养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

12.按照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我们可以将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排列为:C

A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C课程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的D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13.(C )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A罗素B洪堡C卢梭D沛·西能

14.“通过提供言语媒介之外的另一种沟通媒介来澄清观念和情感”可视为“艺术”这门学科:D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

15.()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D

A 林则徐B张之洞C梁启超D蔡元培

16.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到“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这句话反映了教师是( C )的劳动作用: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17.教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力,

这表示了教师在(A )方面的权力:

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C管理学生权D进修培训权

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权力作出了(B )方面的权力:

A5 B6 C7 D8

19.2—7岁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发展,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

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B )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20.苏联心理学家(D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A巴甫洛夫B皮亚杰C赞可夫D维果茨基

2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 )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显形课程与潜在课程

22.为保证所有学生获得的基础力学而让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称为:C

A学科课程B显形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23.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D

A学科课程B显形课程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

24.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

A活动课程B显形课程C隐性课程D综合课程

25.课程的(B )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纵向组织B逻辑组织C横向组织D心理组织

26.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A )部分:

A主体B客体C中介D范式

2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28.“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C)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9.教师在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这是由(D )原则决定的:

A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30.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D

A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B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C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D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31.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D )的内容:

A自觉纪律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劳动教育D道德教育

32.“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A )的要求:

A自觉纪律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道德教育

33.“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这主要属于(B )的内容之一: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民主与法制教育

34.“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A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B知比行重要C行比知重要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3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依据了德育的(C )原则:

A尊重、现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B正面教育C因材施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6.督促检查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是:C

A查教案B考试C听课D倾听师生意见

37.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的法律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8.绝对评价是以(B )为参照点实施的一种评价:

A常模B教学目标C教学任务D个体

39.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D )而提出的教学规律:

A教学的概念B学生身心发展C教学任务D师生的地位与作用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每年(D )为教师节”:

A10月9日B9月15日C9月12日D9月10日

41.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

A识字学习B音乐学习C绘画学习D算术学习

42.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

A天文学习B技术学习C儒家经学学习D“射”与“御”学习

43.“六艺”中的“礼”为:D

A艺术教育B基础文化知识教育C文字教育D政治伦理教育

44.《政治学》是(A )的主要代表作: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卢梭

45.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暗示了(A )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A环境与教育B遗传C环境D教育

46.封建社会不选择技术而选择文史作为正式教育内容,这主要体现(C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

47.到二十世纪(D )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

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A60 B70 C80 D90

48.“儿童身心发展经历一定时间后,发展主要表现为量变,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这

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B )特点:

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可变性

49.“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速度和水平方面可能各不相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的特点:

A不均衡性B个别差异性C稳定性D可变性

50.“有的儿童在较早年龄阶段在身体的某些方面就达到较高水平,而在身体的有些方面则落后一般儿童

的发展水平”。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 )特点。

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不均衡性

51.(D )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活动来达成的: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

52.社会本位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

A罗素B涂尔干C洪堡D沛·西能

53.(C )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4.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 )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连续性D示范性

55.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表示了教师在(C)方面的权力:

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C管理学生权D进修培训权

56.7—11岁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推理,能够进行逻辑概念,以及守恒观念的形成,思

维具有了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C )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57.儿童明显有一个适合做某事的内部时间表,未到时间实施的训练效果不大。这体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 C )思想:

A环境——学习理论B发生认识论C自然成熟论D条件——反射理论

58.强调环境和学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 )的核心思想:

A环境——学习理论B发生认识论C自然成熟论D条件——反射理论

59.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 )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显形课程与潜在课程

60.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所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C

A学科课程B显形课程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

61.在课程编制的泰勒模式中,(A )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步: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活动C组织学习活动D评价学习活动

62.有已知到未知、有简单到复杂、有一般到个别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是运用了课程的理论:C

A目标理论B过程理论C纵向理论D横向理论

63.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D )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

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

64.课程的(D )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纵向组织B逻辑组织C横向组织D心理组织

65.(A )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而且前后不重复所组织起来的方式:

A直线式组织B螺旋式组织C横向组织D心理组织

66.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A )为代表的课程范式: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显形课程D隐性课程

6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C

A任务较简单B教学进度快C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错误68.“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D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69.“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70.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B )是中心环节: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D检查和巩固知识71.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关系是由(C )原则要求的:

A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循序渐进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72.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D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3.“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等”主要依据了德育的(B )原则:

A尊重、现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B正面教育C知行统一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74.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有:A

A家访、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B家访、召开家长会、亲子游

C家访、书面联系、座谈会D家访、亲子游、座谈会

75.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要坚持(D )原则:

A共产主义方向性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C因材施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76.“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在(A )中首次提出的: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77.对教师的工作安排一般有(A )两种:

A跟班制与学年更新制B大循环和小循环C踏步循环与年级包干D自主选择和学生选择78.学校管理过程主要包括:A

A计划、执行、控制和评价B计划、执行、评价、奖励

C计划、执行、控制、评奖D计划、执行、实施、评价

79.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D )而提出的教学规律:

A教学的概念B学生身心发展C教学任务D师生的地位与作用

8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依据了德育的(C )原则:

A尊重、现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B正面教育C因材施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81、是非题、选择题属于( B )。

A、主观式题目

B、客观式题目

C、操作测验

D、作品分析

82、STS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中的( B )。

A、学科本位类

B、社会本位类

C、儿童本位类

D、间接经验类

83、下列有关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

B、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力

C、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基础

D、它的地位高于选修课程

84、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D )。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8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 B )。

A、间接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主体性

86、下列命题陈述中,与个人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合的是( D )。

A、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个体是自足完善的

B、个体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个体拥有一个逻辑上先于具体社会历史的超验自我

D、个人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

87、多元办学体制的出现,是( A )的结果。

A、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B、学生人数激增

C、教育经费不足

D、现有学校办学质量低下

88、我国古代“明人伦”的思想是一种( A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89、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 D )。

A、基本技能

B、观察力

C、想象力

D、思维能力

90、关于研究课程的学习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

B、主要采用文件夹评价、操作性评价

C、更注重学习结果评价而非过程评价

D、评价本身构成了学生学习探究的一部分

91、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 B )。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目的》

D、《大教学论》

92、汉代的太学属于( A )。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93、新中国课程发展史上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并实行“一纲多本”教科书制度的是( B )。

A、模仿苏联阶段

B、教育革命阶段

C、文化大革命阶段

D、改革探索阶段

94、以下不属于关于个体内差评价的是( A )。

A、对一个班级学生在不同学科成绩分布差异的比较评价

B、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成绩表现横向比较评价属于个体内差评价

C、对个体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横向比较评价属于个体内差评价

D、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前后纵向评价属于个体内差评价

95、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 A )。

A、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96、关于个人自由的价值辩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B、思想自由、行动自由是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

C、个体自由是促进个体生长的必要条件

D、个人自由是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

97、能够传播、整理、延续文化的是( D )。

A、社会经济

B、社会政治

C、社会生产力

D、教育

98、“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 A )。

A、《学记》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99、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 D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100、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 C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101、下面所列举的情形中,导致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发生冲突的是( A )。

A、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B、社会法制健全,个人的基本自由有保障

C、个人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职责与义务

D、社会(或国家)对来自个体的批评持宽容的态度

102、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是( D )。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0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B )。

A、泰勒

B、斯滕豪斯

C、斯宾塞

D、加德纳

104、关于形成性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它是一种伴随教学过程而进行的经常性评估

B、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C、它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但运用的频率较高

D、它是一种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的评价

10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C、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06、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 B )。

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

107、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或移情理解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 A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08、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缺陷与问题,这是教育评价的( C )。

A、导向功能

B、鉴定功能

C、诊断功能

D、教学功能

109、壬戌学制以( C )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10、以下不属于学前教育任务的是( B )。

A、帮助幼儿掌握语言工具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器具

B、发展初步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C、形成与他人合作或理解、服从外在规则及成人要求这两种交往模式

D、初步形成积极要求自己和相信自己学习能力的态度等

11171、提出社会化活动德育原则的是( A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12、《小学德育纲要》颁布于( B )。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113、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的属于课程的( C )。

A、纵向组织

B、横向组织

C、直线式组织

D、螺旋式组织

114、壬子 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 )。

A、四年一贯制

B、五年一贯制

C、六月一贯制

D、三三分段

115、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是( D )。

A、教导处

B、教研室

C、年级组

D、班级

116、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这句话的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D )。

A、美育对智育具有促进作用

B、美与真是相通的

C、儿童思维的天性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富有诗意的创造离不开对美的感受

D、智育对美育具有制约作用

117、关于教育评价,下面所列举的现象中不正当的做法是( C )。

A、评价应以事实为准绳、为依据

B、评价的方法应与被评价的对象相适应、相匹配

C、评价的标准与被评价的对象可以不存在直接的、理性的联系

D、各评价标准应是内在连贯的,并得到始终如一的执行

118、提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学者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119、家庭作业的类型有( A )。

A、练习型、准备型、拓展型和创造型

B、背诵型、练习型、活动型

C、练习型、诵读型、拓展型和创新型

D、活动型、练习型、复习型

120、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是教师必备的( C )。

A、学科专业知识

B、文化基础知识

C、教育科学知识

D、教师道德要求

三、多项选择题:

1.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ABC

A官学B私学C书院D大学

2.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ACD )几种形式:

A察举制B推荐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3.相对于教会学校而言,西欧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AD

A骑士教育B城市学校C行会学校D宫廷学校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在(ABCD )的结构:

A基础、中等、高等的教育比例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

C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的比例与类别D高等教育的数量

5.教育平等的涵义包括:ABCD

A尊重每一个体基本人权和自由发展B教育权力平等C教育机会均等D差别性对待原则6.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 )特征:

A抽象性B理想性C可操作性D终极性

7.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 )的教育目的论:

A自然主义B国家主义C自由主义D存在主义

8.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 )几个方面:

A个性化B规范控制C社会价值D社会化

9.教育活动主要包括(ABD )三个基本要素: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方法D教育内容

10.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D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11.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ABC

A以教师为中心B以教材为中心C以课堂为中心D以知识为中心

12.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ACD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斯宾塞

13.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ACDE

A以儿童为中心B获得社会生活的系统经验C按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

D课程组织心理化E其目的是促使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

14.在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ABD

A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生活的研究C家长的要求D课程专家的建议

15.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C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

16.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ACD

A间接性B目的性C引导性D简捷性

17.德育目标的确定受到(ACD )制约:

A社会发展因素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对德育目标的确定的要求B教师的德育水平

C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生产力D德育对象的发展状况

18.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可以从(ABCD )的任何一方面开始:

A行B知C情D意

19.对教职工工作的考核,一般分为(ADE )三方面:

A考勤B考试C考查D考绩E考能

20.班级管理主要有(BCD )趋向的模式:

A认知调节B功能性C行为改变D人际互动

21.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它们是:ACD

A外国语学堂B师范学堂C军事学堂D技术实业学堂

22.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演变经历了(ABCD )几个阶段:

A借到日本引进西方教育理论B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C凯洛夫《教育学》的引进及影响D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

23.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主要是:ABC

A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B使文化得到整理、发展和创新

C创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D使文化呈现多样化

24.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ABCD

A对前人的科学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B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D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5.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 )的教育目的论:

A国家主义B存在主义C社会学派D自由主义

2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ABCD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27.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B基础教育

C 强调全面发展教育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的教育

2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BCD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

29.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BCD

A复杂性与创造性B连续性与广延性C长期性与间接性D主体性与示范性

30.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AD )两类: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B反思性教学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BCD

A补助金B奖学金C贷学金D助学金

32.“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C

A卢梭B凯洛夫C杜威D赫尔巴特

33.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BCD

A趣味性B逻辑性C简约性D系统性

34.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ABCD

A学生被动学习B忽略个体知识C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35.隐性课程具有(BC )的特点:

A计划性B内隐性C随机性D确定性

36.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ABCD

A教师B学生C学生家长D社区代表

37.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ABCD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38.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ACD

A德育目标B教师素质C德育内容D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39.终结性评价的特点有:AB

A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B筛选功能C使用频率高D评价的内容范围小

40.各科教学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ABCD

A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B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总是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而影响学生的品德

C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D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内容

41、备课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时应注意( ABCD )。

A、分析课程标准

B、研究教科书

C、研究教学对象

D、明确重点和难点

42、品德评价的方式有( ABCD )。

A、奖励

B、惩罚

C、评比

D、操行评定

43、良好班级组织的标准包括( ABCD )。

A、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B、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C、有学生骨干形成的核心

D、有正确的班级舆论

44、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辅助行为的是( ABC )。

A、呈示

B、对话

C、辅导

D、激发动机

45、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包括( ACD )。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心理学

46、教育目的所具有的特性是( ACD )。

A、抽象性

B、具体性

C、理想性

D、终极性

47、隐性课程通常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ABC )。

A、它是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B、它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它的实施通常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特点

D、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课程形态

48、我国《教育法》对学生享有的权利所作的规定是( ABCD )。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B、获得“学金权”和公正评价权

C、申诉和诉讼权

D、享有宪法、民法所赋予的一切权利

49、以下属于课程编制基本原则的是( ABCD )。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面向、贴近社会生活

D、编排与组织要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

50、主张“教师中心论”的教育家有( BC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卢梭

51、《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有( ABCD )。

A、预防性原则

B、及时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学习观摩原则

52、下面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BC )。

A、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

B、随堂小测验

C、布置给学生的日常作业

D、期未考试

53、我国中小学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有( ABCD )。

A、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

B、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

C、关心社会,为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

D、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

54、关于教育法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能保证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B、能为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C、能规范教育领域中人的行为

D、能调节教育机构与其外部的关系

55、关于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它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

B、评价是动态性的、全程性的,评价贯穿了研究过程的始终

C、评价是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D、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5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ABCD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57、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它包括( ABCD )。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

C、班风

D、班级制度与规范

58、美育的基本任务是( ABCD )。

A、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与技能

B、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C、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受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力与判断力

D、发展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59、关于隐性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

B、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60、以下属于智力活动的是( ABCD )。

A、观察

B、思维

C、记忆

D、想像

《教育学概论》练习题(100)

一、判断题

1、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T )

2、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F )

3、发散型认知方式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点。( T )

4、相对评价通常以百分制的形式出现。( F )

5、备课特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 F )

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F )

7、《论语》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F )

8、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T )

9、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没有本质上的矛盾。( T )

10、制定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翩中心环节。( F )

11、选修制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F

12、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T )

13、个性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人类集体经验的范围。( T )

14、运用品德评价的方法,只能表扬、奖励,而不能批评、惩罚。( F )

15、人文学科具有它的科学性,自然学科也具有它的人文性。( T )

16、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班级授课制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 T )

17、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 F )

18、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 F )

19、西方的"导生制"要比中国的"转相传授"早出现1000多年。( F )

20、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 F )

2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运算"概念,是指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 F )

22、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T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 T )

24、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 T )

25、教育能够延续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 T )

26、诊断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T )

27、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 T )

28、政治性是教育目的的一个属性,但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属性。( T )

29、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T )

30、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 T )

31、杜威是对新中国教育学影响最大的教育家。( F )

32、智育本身就包含德育方面的目标。( T )

33、1922年学制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 T )

34、清末,西方教育理论直接从欧洲传入中国,形成近代西方教育理论输入的第一个高潮。( F )

35、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判断及评价,就是道德认识。( T )

36、班级组织具有一种完全自治性。( F )

37、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T )

38、个人本位论秉持一种抽象的个人观念。( T )

39、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 T )

40、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 F )

二、单项选择题

41、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A )。

A、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4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 )。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B、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C、决定教育的内容

D、决定人们受教育的年限

43、评价可以敦促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或再加工,这是教育评价的(D )。

A、导向功能

B、鉴定功能

C、诊断功能

D、教学功能

4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的观点属于(C )。

A、自然成熟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环境一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

45、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B )。

A、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

B、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C、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与终点

D、逻辑白撞撞是运用抽象与慨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

46、同一年级所有学生必须学习,保证所有学生基本学力的课程是(A )。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47、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 )。

A、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册子的摸底测验

B、课堂提问

C、课程结业考试

D、升学考试

48、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不恰当的是(D )。

A、逻辑性

B、系统性

C、简约性

D、实践性

49、果断纪律理论所代表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B )。

A、功能性取向

B、行为改变取向

C、人际互动取向

D、社会学习取向

50、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教育理论最早借道哪个国家( D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51、看重"发现"、"探究",强调"对话"、"讨论"教学方法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B )。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纵向模式

D、横向模式

52、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D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53、中国教育史上"文翁兴学"发生在(C )。

A、公元前136年

B、公元前124年

C、公元前141年

D、公元前144年

54、提出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德育原则的是( B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55、教育理论界明确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是在(A )。

A、1929年

B、1957年

C、1982年

D、1983年

56、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往往利用教具向学生进行呈示,这符合教学过程的( B )规律。

A、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

B、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C、发挥学生主体性

D、知情意统一

57、以下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是( B )。

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

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8、以下关于"个性发展"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C )。

A、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单个命体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言的

B、个性发展是相对于社群内部众多个体的高度趋同发展而言的

C、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全面发展而言的

D、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独特内在潜能的发展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体独特性的发展

59、"产婆术"是下列哪位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方法( B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伊拉斯谟

60、有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施工的依据,这种认知方式称作(B )。

A、场独立

B、场依存

C、沉思型

D、辐合型

61、将新知识、新事物引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是教学基本阶段中的(A )。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62、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A )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火、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63、关于诊断性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是一种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对学生已有准备状况所作的粗略评估

B、它仅限于查明、辨识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或障碍

C、其根本目的在于摸清学生已有的基础、准备状况

D、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64、提出自然后果德育原则的是(B )。

A、孔子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65、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改进教学的是(D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6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于(A )。

A、1986年

B、1992年

C、1994年

D、1995年

67、清政府将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是在(B )。

A、1900年

B、1902年

C、1904年

D、1906年

68、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C )。

A、《大学》

B、《礼记》

C、《颜氏家训》|

D、《学记》

69、我们在安排课程和教学时,应当循序渐进,这是因为个体的发展具有(B )。

A、稳定性

B、顺序性和阶段性

C、可变性

D、差异性

7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A)。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朱熹

71、在发展的某个时期,个体对外界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这称为个体发展的(B )。

A、最近发展区

B、关键期

C、成熟期

D、青春期

72、我国的私学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

73、教职工代表大会体现教师具有的权利是( D )。

A、教育教学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74、《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C )

A、传递知识

B、培养学生的品德

C、既要传递知识,又要培养品德

D、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75、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一种标准称为( B )。

A、道德评价

B、道德规范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76、"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体现了( B )。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77、美育作为教育范畴,最早是由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C )。

A、中国的蔡元培

B、中国的王国维

C、德国的席勒

D、美国的杜威

78、"学校教育等级森严、注主思想控制、教育内容长期保持不变"是哪种社会教育的特征(B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9、对事物的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属于认知风格的( B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80、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不应(C )。

A、尽可能地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发生联系

B、在讲述过程中,可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C、不结合其他的方法

D、为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范例

三、多项选择题

81、品德评价的方式有(ABCD )。

A、奖励

B、惩罚

C、评比

D、操行评定

82、活动课程的提倡者有( BC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卢梭

D、斯宾塞

8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该( ACD )。

A、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B、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

C、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

D、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威信与技巧

84、以下属于教育执法的是( ABCD )。

A、教育行政机关按照其应有的职责推行教育法的活动

B、学校师生员工贯彻落实教育法,依法治校的活动

C、学生家庭、公民以及社会组织监督教育法落实情况的活动

D、法院及其他机关审理、处罚和制裁违反教育法律的活动

85、关于研究性课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研究性课程属于以活动课程为代表的课程范式

B、研究性课程主要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取为本位的课程

C、研究性课程以活动或过程的形态存在

D、研究性课程本质上是过程导向的,而不是结果导向的

86、德育内容包括(AB )。

A、思想政治教育

B、道德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劳动教育

87、以下属于学科课程的是(ABCD )。

A、中国古代的"六艺"

B、西方古代的"七艺"

C、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课程"

D、斯宾塞根据功利主义原则设置的课程

88、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主要有(BCD )。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9、属于小学阶段的教育任务是(ABCD )。

A、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重要变化

B、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C、发展初步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D、形成对己、对人、对集体的积极态度,培养探索精神

90、关于班级管理的行为改变取向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注重运用强化和处罚的手段来管理

B、偏重行为的控制和纪律的维持

C、果断纪律理论是这一模式的代表

D、主张教师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争取学生的合作与支持

91、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 ABCD )。

A、决策机构

B、咨询机构

C、执行机构

D、反馈机构

92、可持续发展包括(ABCD )。

A、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B、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C、经济的可持续发震

D、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93、主张"儿童中心论"的教育家有(CD)。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94、关于绝对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绝对评价又称目标参照评价

B、是一种以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或测验标准为参照而进行的评价

C、学生在测验中所得的实际分数即是绝对评价的得分

D、绝对评价常以百分制形式出现

95、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它包括(ABCD )。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

C、班风

D、班级制度与规范

96、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ABCD)。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的生活与经验来设置课程

B、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课程内容..

D、课程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与生长

97、我国《教育法》对学生享有的权利所作的规定是(ABCD )。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B、获得"学金权"和公正评价权

C、申诉和诉讼权

D、享有宪法、民法所赋予的一切权利

98、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包括(ACD )。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心理学

99、下面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C )。

A、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

B、随堂小测验

C、布置给学生的日常作业

D、期末考试100、以下哪些属于杜威的教育思想(ABC)。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教育即生长

D、教师为中心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

制校与学教育、学? 1.我国近代系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双轨学制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2. “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理3.想。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4.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迫性。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6.制度化教育7.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8.1903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年的癸卯学制终身教“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9.1972”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育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0. 11.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场地等较为完备。 家庭教育: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时间的持久性,教育作用的显着性。社会教育:教育影响的多样化,对象和场景的开放性。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2.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生产工具的改进、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产生了商品生产、推动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经济基础雄厚、提供接受教育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使脑力可以脱离体力劳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只有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时,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脱离生产专门学习的学生。

2.文字的出现时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早期文字是记载文化知识的唯一工具,文字是教学必不可活少的工具。早期文字复杂,使得学习文字比较艰难耗时,必须有专人教授,专心致志才能完成。文字本身包含了各种社会知识,使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基友了极大社会意义。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是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国家发展,阶级对立更加突出,奴隶主阶级为了加强控制,需要建立专门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培养为他们服务的各种人才,锅里国家事务, 学校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它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不断扩大、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13.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形成的基本历程。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目的下,在全国办起了新式学堂,外国语、军事、科学技术学堂。这是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先声,为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认识到了建立新学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性。1902年清政府颁布《情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第一个较完整学制,但未能实施。1904年,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完整且棺椁实行,这宣告了中国现代学制的正式形成。这两种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中体西用思想,它们是中国第一次全面 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它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简历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社会、人、教育 1.社会要素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2.制约教育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初中英语语法测试100题

实用文档 初中英语语法测试100 题 1.—How many________are there in your school,T om?—Two. A.Japanese B.American C.Germen D.Australian 2.________room is big and bright.They like it very much. A.T om and Sam B.T om's and Sam C.T om and Sam's D.T om's and Sam's 3.The students didn't find much_______about the topic on that website. A.report B.article C.information D.story 4.There are many________at the foot of the hill. A.cow B.horse C.sheep D.fish 5.They are from________.They're________. A C .Germany;Germans .German;Germany B.Germans;Germany D.Germany;Germen 6.—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girls?—________,please. A.Two glass of water B.Two glass of waters C.Two cups of tea D.Two cups of teas 7.Kate is________girl.She's very happy at school. A C .a eighteen-year-old .an eighteen-years-old B.an eighteen-year-old D.a eighteen-years-old 8.In our school,there are fifty-five________. A C .women teachers .women teacher B.woman teachers D.woman teacher 9.My cousins have collected stamps for two years.They have________stamp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a little B.many C.much D.little 10.________of the twins went to watch Peking Opera last Sunday.They were staying at home all that day. A.Either B.Both C.Neither D.None

定语从句100题(含答案)

2020 语法专题材料--定语从句100 题 1.The person is talking to the students is our teacher. A. whom B. / C. who D. which 2.In the dark street, there wasn’t a single person he could turn for help. A. that B. who C. from whom D. to whom 3.Mr. White is one of the foreign experts who in China. A. worked B. working C. are working D. has been working 4.Mr. Whit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foreign experts who in China. A. worked B. working C. are working D. has been working 5.The games the young men competed were very difficult. A. in which B. which C. that D. in that 6.Anyone this plan may speak out. A. that against B. what against C. who is against D. who are against 7.Those not only from books but also through practice will succeed. A. learn B. who learns C. that learns D. who learn 8.Finally, the thief handed everything he had stolen to the police. A. whatever B. which C. what D. that 9.All is needed is a supply of water. A. the thing B. that C. what D. which 10.This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film I have ever seen. A. which B. what C. that D. of what 11.Didn’t you see the girl ? A. I nodded just now B. I nodded to her just now C. whom I nodded just now D. I nodded to just now 12.Have you seen the young man ? A. that I told B. whom I told you C. I told you about D. I told you 13.He passed the exam this time, pleases his parents. A. it B. which C. this D. that 14.I have two sisters, are teachers. A. both of who B. both of whom C. both of them D. whom of both 15.The bike last week has gone wrong. A. I bought it B. which I bought it C. I bought D. what I bought 16.We talked for about an hour of things and persons we remembered in the school. A. which B. that C. who D. whom 17.The matter you were arguing about yesterday has been settled. A. that B. what C. why D. for which

英语定语从句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1. Don’t talk about such things of __________ you are not sure. A. which B. what C. as D. those 2. Is this the factory __________ you visited the other day? A. that B. where C. in which D. the one 3. Is this factory __________ some foreign friends visited last Friday? A. that B. where C. which D. the one 4. Is this the factory __________ he worked ten years ago? A. that B. where C. which D. the one 5. The wolves hid themselves in the places __________ couldn’t be found. A. that B. where C. in which D. in that 6. The freezing point is the temperature __________ water changes into ice. A. at which B. on that C. in which D. of what

7. This book will show you __________ can be used in other contexts.. A. how you have observed B. what you have observed C. that you have observed D. how that you have observed 8. The reason is __________ he is unable to operate the machine. A. because B. why C. that D. whether 9. I’ll tell you __________ he told me last week. A. all which B. that C. all that D. which 10. That tree, __________ branches are almost bare, is very old. A. whose B. of which C. in which D. on which 11. I have bought the same dress __________ she is wearing. A. as B. that C. which D. what 12. He failed in the examination, __________ made his father very angry. A. which B. it C. that D. what

教育学概论(按题型整理)讲课教案

教育学概论 名词解释、选择题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一门科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 ·《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 ·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赫尔巴特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教育起源论被称为---心理起源论 ·对终身教育提出系统阐述的是----保罗*朗格朗(法) ·下列不是原始教育的特点的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文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教育的本质:培养人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而作用于社会,它的特定功能或基本职能是通过人类已有文明的传授促使受教育者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智力的沉睡状态进入激活状态,使其沉睡状态的潜能发展为动态的潜能,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育活动的构成: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当代社会构成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 ·人的特征: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即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与特征方面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语法综合测试100题

中考语法综合练习 一、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om (be) in Paris since 2 years ago. 2、I (be) to the Great Wall twice. 3、My uncle (be) in this city for many years. 4、We (visit) our teacher already. 5、 May (go) home yet? 6、He (read) the book 3 times. 7、They just (leave) the farm. 8、She (not play) football these days. 9、My friend (see) the film before. 10、He never (meet) a foreigner. 11、He (give) you the answer as soon as he (come) back. 12、There (be) a meeting tomorrow. Please (come) on time. 13、My mother (work) for 3 years. 14、 (be) there much snow last winter? No, there (not). 15、We (start) at 10 if it (stop) raining. 16、The plane (take off) in a moment. 17、It (rain) for 3 days. There are too much rain is year. 18、How long you uncle (live) in Beijing.

定语从句精典习题100个

定语从句精典习题100个 1. Mary lives in the room, the door _____ opens east. A. of it B. of which C. of that D. whose 2. The engineer _____ my father is talking has just come from abroad. A. with whom B. with who C. with which D. that 3. He l ives in a hotel, _____ is only five minutes’ walk from here. A. that B. which C. in which D. where 4. Is there anything _____ I can do for you? . A. which B. who C. as D. that 5. The speaker will tell us about some writers and their works _____are known to us. A. which B. that C. as D. who 6. This is the reason _____ they are all against the plan. A. which B. that C. why D. what 7. It was not until late in the evening _____ the traveler found a hotel. A. which B. that C. as D. where 8. I didn’t like the way _____ she spoke to me. A. which B. that C. how D. as 9. This is _____ I can do for you right now.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as 10. It was at our college library _____ I borrowed the novel. A. which B. in which C. that D. where 11. I have seen trees, _____ open at sunrise and close at sunset. A. which the leaves B. of which the leaves C. whose leaves D. its leaves 12. All _____ is needed is a supply of oil. A. the thing B. that C. what D. which 13. The foreign guests, _____ were scientists, were warmly welcomed at the airport. A. most of whom B. most of them C. most of which D. most of those 14. I can still remember the sitting-room ____ my mother and I used to sit in the e vening.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where 15. On the train I saw a student _____ I thought was your sister.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 一、判断题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P5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P249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P244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P120 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P9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P111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P76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P174 16.《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 )P2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P117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P249 23.《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P161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P3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P150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P165 32.《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P27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P51-52 36.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发展的高低。(√)P176 37.学科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 )P174 38.卢梭是持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39.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P122 40.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与社会一般的活动和交往是完全相同的。( )P209 二、单选题 1.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 A、天文学习 B、技术学习 C、儒家经学著作学习 D、“射”与“御”学习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初中英语语法测试100题

初中英语语法测试100题 1.—How many ________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Tom —Two. A.Japanese B.American C.Germen D.Australian 2.________ room is big and bright. They like it very much. A.Tom and Sam B.Tom's and Sam C.Tom and Sam's D.Tom's and Sam's 3.The students didn't find much _______ about the topic on that website. A.report B.article C.information D.story \ 4.There are many ________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A.cow B.horse C.sheep D.fish 5.They are from ________. They're ________. A.Germany; Germans B.Germans; Germany C.German; Germany D.Germany; Germen 6.—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girls —________, please. A.Two glass of water B.Two glass of waters C.Two cups of tea D.Two cups of teas ~ 7.Kate is ________ girl. She's very happy at school. A.a eighteen-year-old B.an eighteen-year-old C.an eighteen-years-old D.a eighteen-years-old 8.In our school, there are fifty-five________. A.women teachers B.woman teachers C.women teacher D.woman teacher 9.My cousins have collected stamps for two years. They have ________ stamp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a little B.many C.much D.little … 10.________ of the twins went to watch Peking Opera last Sunday. They were staying at home all that day. A.Either B.Both C.Neither D.None 11.There is _________ in today's newspaper. I am bored. A.new nothing B.new something C.nothing new D.something new 12.The old man has two sons. One is a worker; ________ is a teacher. A.another B.other C.others D.the other 13.There is some salt in the bowl. Please pass ________ to me.

(英语)英语定语从句练习题及解析

(英语)英语定语从句练习题及解析 一、定语从句 1.I hate people talk much but do little. A.whose B.whom C.wh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我讨厌那些说的多却做的少的人。句中所缺的是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先行词是people,指人,而且关系词在从句中做主语,故选C。whose既指人也指物,在从句中做定语;whom指人,在从句中做宾语;which指物,可做主语和宾语。 考点:考查定语从句 2.When we speak of culture, we mean a way of life_________ a group of people have in common. A.what B.who C.where D.that 【答案】D 【解析】 【详解】 句意:当我们说起文化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一群人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考查定语从句的引导词。根据句意:当我们说起文化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一群人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逗号后面的句中是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先行词是 life,表示“物”,用引导词 that,在从句中做宾语。what 不能引导定语从句。先行词是“人”,引导词常用 who。where 在定语从句中做地点状语。故选D。 【点睛】 引导定语从句的关联词包括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关系代词有that, which, whose, who, whom, as;关系副词有when, where, why。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都充当一定的句法成份。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充当动词的宾语时一般可以省略。 3.Linda will never forget the words her father told her. A.that B.who C.where D.what 【答案】A 【解析】 【详解】 句意:Linda将永远不会忘记她父亲告诉她的这些话。that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先行词可以为人或物;who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先行词为人;where是关系副词,引导定语从句,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what什么,常引导名词性从句,不能引导定语从句。根据句子结构可知,这里是一个定语从句,修饰空前的the words,指物,且在从句中作宾语,故应选A。

教育学概论重点

教育学概论重点 一、教育重点: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 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 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 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 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 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 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职业教育重点: 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 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系统的教育制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首次提出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提出来分班教学、教学适度。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教学法的着作。 2、教育学的创立 培根于1623年撰写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视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视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此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 英国哲学家洛克: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开端。 3、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着作:德国的梅伊曼、实验教育纲要。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及着作:德国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及代表着作: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 “三中心”理论:以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 克伯屈,克伯屈设计法。 4、教育学的深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法国的朗格朗的教育观点重点: 布卢姆在1956年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每种目标又分为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朗格朗在1970年出版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 第二章教育与人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自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辐合论;诸因素交互作用论。 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4、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语法测试100题

英语语法测试100题 1.She likes _______ better than hers. A. he and I B. his and mine C. his and my D. his and me 2.You may come on Monday or Tuesday. ______ day will do. A. Both B. All C. Either D. One 3.We promise to help ______ get good jobs after graduation. A. to each other B. another one C. one another D. every another 4._______can prevent us from devoting our life to science. A. Everybody else B. Nothing else C. Other nobody D. Anything else 5.Fifty days ______ a long time for Mary, who never separated from her child. A. is B. was C. are D. were 6._______ of his share my opinions so they have ______ in common to discuss. A. Few, little B. A few, little C. Few, a little D. A little, a few 7.They saw ______ in that room. A. a large amount of furniture B. many funitures C. a large amount of furnitures D. few furniture 8.After four years in Canada, she got ________. A. a degree of doctor B. a doctor’s degree C. the degree of a doctor D. a doctor degree 9.Statistics______that the number of housewives who work part-time has increased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e U.S. A. show B. shows C. has showed D. showed 10. _______ do you have for your student? A. How much evidence B. How much evidences C. How many evidence D. How many evidences 11. It was _______ that we went swimming. A. a so hot day B. so hot day C. so hot a day D. a such hot day 12. She is kind and _______ toward old people. A. considerable B. considered C. considerate D. considering 13. After his latest affair, Clinton hardly seems _____ as a president. A. credible B. creditable C. credulous D. credulity 13. I can’t believe that he played such a _______ trick on me. A. contemptible B. contemporary C. contemptuous D. contemplative 14.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is book are ______. A. imaginary B. imagined C. imaginative D. imaginable 15. Some people are _______ to odors, pollen and even light. A. sensible B. sensing C. senseless D. sensitive 16. This shirt too small for me, I want to try on _______. A.something larger B. something large C. larger something D. large something

定语从句专项练习题及详解50题

定语从句专项练习题及详解50题 1.The place _______interested me most was the Children's Palace. A. Which B. where C. what D. in which 2.Do you know the man _______? A. whom I spoke B. to who spoke C. I spoke to D. that I spoke 3.This is the hotel _______last month. A. which they stayed B. at that they stayed C. where they stayed at D. where they stayed 4.Do you know the year ______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as founded? A. which B. that C. when D. on which 5.That is the day ______I'll never forget. A. which B. on which C. in which D. when 6.The factory ______we'll visit next week is not far from here. A. where B. to which C. which D. in which 7.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since then in the factory _______we are working. A. where B. that C. which D. there 8.This is one of the best films _______. A. that have been shown this year B. that have shown C. that has been shown this year D. that you talked 9.Can you lend me the book ______the other day? A. about which you talked B. which you talked C. about that you talked D. that you talked 10.The pen ______he is writing is mine. A. with which B. in which C. on which D. by which 11.They arrived at a farmhouse, in front of ______sat a small boy. A. whom B. who C. which D. that 12.The engineer ______my father works is about 50 years old. A. to whom B. on whom C. with which D. with whom 13.It there anyone in your class ______family is in the country? A. who B. who's C. which D. whose 14.I'm interested in ______you have said. A. all that B. all what C. that D. which 15.I want to use the same dictionary ______was used yesterday. A. which B. who C. what D. as 16.He isn't such a man ______he used to be. A. who B. whom C. that D. as 17.He is good at English, ______we all know. A. that B. as C. whom D. what 18.Li Ming, ______to the concert enjoyed it very much. A. I went with B. with whom I went C. with who I went D.I went with him 19.I don't like ______ as you read. A. the novels B. the such novels C. such novels D. same novels 20.He talked a lot about things and persons ________they remembered in the school. A. which B. that C. whom D. what 21.The letter is from my sister, ______is working in Beijing. A. which B. that C. whom D. who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