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圆桌会

新闻圆桌会

“小升初”,怎成一道解不完的题?

主持人:本刊记者张海涛

访谈嘉宾:秦皇岛市新生路小学校长陈旭

石家庄市红鹰小学校长田芳

徐水县第二中学副校长高薇

武安市教研室白延平

【本期话题】

又到一年一度的?小升初?时节。近期,不少地方相继公布了?小升初?政策。其共同之处是,规定学生必须就近免试入学、严禁各学校采取不规范手段抢挖生源、严禁借招生之机搭车乱收费等。然而一项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认为,?小升初?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却难以抱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政策落实不好,往往就会不了了之;有的家长则直言不讳,?每年都公布‘小升初’政策,打击违规行为,可择校现象年年不都存在吗??;专业人士则认为,?小升初?乱象的实质是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小升初?正日益演变成一场规则复杂、令人伤神的?游戏?。

那么,?小升初?乱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屡禁不止?背后的症结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解决?小升初?难题,形成公平有序的招生秩序?本刊特邀我省几位教育工作者就此进行探讨。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小升初”乱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主持人:“小升初?乱象已经存在了多年,至今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教育难点问题。这种乱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陈旭:“小升初”困境究竟反映出什么问题?说得直白些,实际上也是学校常为之困扰的“择校”问题。究其根源,产生“小升初”乱象应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教育资源配臵不均衡,这既有经济原因,也有人为的?火上浇油?,使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在人才资源大国的背景下,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当今每个家庭的期待,因此,“择校”便成为各地都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二是个别地区存在着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中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而“择校”问题却屡禁不止,也反映出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在一些地区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三是教育受?经济利益为上?影响的结果。现在,虽说有章法可依可循,但有些部门和群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助推了“小升初”之战。

田芳:近年来,随着80后、90后成为“小升初”的主力军,“小升初”、“幼升小”等“择校”现象悄然兴起,并愈演愈烈。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

第一,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父母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与追求。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强烈,再加上“一个孩子输不起”的心理,引发了家长为了孩子“不惜一切”的做法。同时,名校情结、精英主义价值观念也成为“小升初”“择校热”的诱因。

第二,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小升初?困境最根本的原因。区域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大、不均衡的原因除历史原因、学校的资金投入、硬件设施之外,关键还在于一个学校或者地区的教师队伍素质。而现实情况是,优质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吸收了各种优质资源,薄弱学校留不住优秀骨干教师,致使优质校更优,薄弱校更弱的问题加剧。

第三,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是?择校热?更深层次的原因。对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上小学、升初中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出现了大中专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高考压力使得家长不得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其上学问题而苦恼。给孩子选一所好学校,将来考一个好高中,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成为众多家长的奋斗目标。为升学而托关系、走后门的现象自然也就愈演愈烈。

高薇: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保定市要在高开区建一所保师附小分校,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的房价便一路水涨船高。究其原因,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孩子上学问题。一位购房者说:“现在虽然房子买得贵了些,但是却为孩子省去了‘择校费’。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我有一位同学,她的孩子刚一出生,她便像当初考研一样开始认真考虑将来孩子的上学问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由于孩子就近入学的学校搬迁,附近没有好学校,她还要花钱、托人找关系去找好学校,以便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两件事情,其实都反映出“小升初”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已成为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日益严重:‘择校费’收得越多,学校资金就越充分,师资队伍就越强,教学设备就越充足,教学水平就越高,学校就愈加出名。只要学生愿意来,家长更舍得掏钱……因此,一个“小升初”可以联系起来的词语越来越多,诸如择校、减负、奥数、学区房、占坑班、剑桥英语、潜规则、区域教育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

白延平: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属九年义务教育范畴。2006年9

月1日,新修订和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免费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强制性”指义务教育阶段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教育;“义务性”指义务教育是国家对公民的义务,是学生及其监护人对国家的义务,是学校的义务,是社会的义务;“免费性”

指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指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平等性”指义务教育是所有公民的教育,是一种平等的、公平的、均衡发展的教育。

因此,从义务教育的角度看,“小升初”这一命题其实是个伪命题。“小升初”本来是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性过渡,是一个依法升学、依法就学的过程。然而,从某些地区的现实情况来看,“小升初”却成为一道解不完的真命题,不仅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拼地位、拼关系、拼财力、拼分数的竞技场,也成为学校之间生源、名利、地位的竞争场,甚至成为教育腐败滋生的温床。“小升初”乱象的原因,固然有考试制度、精英教育、名校情结、虚荣攀比、利益驱动等社会和文化因素,但究其根本是由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

破解“小升初”难题,必须提高每一所初中学校的办学质量

主持人:从目前的情况看, 解决?小升初?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在哪里? ?小升初?政策将走向何方?

田芳:针对“小升初”困境的问题,目前国家和一些地区已经实行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比如:取消原公办学校国有民助班,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划片招生等。同时,配合政策出台,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入力度,有效改善薄弱学校的面貌,缩小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间的办学差距;通过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工资收

入、增加学习和进修机会、改善住房和生活条件等,努力缩小城乡学校、重点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待遇差距,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让薄弱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留得住;再通过教师交流制度,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建立教育联合体,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从而有效解决学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方位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薇:在“小升初”择校竞争中,政府、学校、家长是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一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意志,法律规定非常明确。一方面,少数重点学校为提高升学率而四下抢挖生源,另一方面,家长的择校需求十分强烈。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不是家长,不是重点学校,而是地方政府。各地应对“小升初”问题不乏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然而某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滋生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问题,甚至默许“小升初”入学考试,不能有效地维持义务教育正常秩序,从而加剧了“小升初”乱象。教育行政部门废除“小升初”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早已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只有不断加强政府监管,让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破解“小升初”难题。

白延平:前面我已经提到,“小升初”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定区域内,初中学校由于受经济条件、管理水平、师资素质、生源基础以及学校办学历史、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办学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性逐渐引发了

“马太效应”,即办得好的学校越办越好,办得差的学校越办越差;生源多的学校越来越多,生源少的学校越来越少。

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由于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制度和评价制度不健全、不科学,一些传统的“名校”在“名”、“利”的驱动下,借助公众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东风”,打着“做强做大”的旗号,乘机招收了一些“高分生”、“赞助生”或“特权生”,导致“小升初”越发不公平和不公正。虽然有的地区采取了取消重点初中、取消升学考试、划片就近招生、推优随机入学等政策,但这些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抹灭群众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热情,反而将“小升初”演变为一场规则复杂、劳民伤财的混战,群众的意见也就越来越大。因此,破解“小升初”择校难题,必须把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抓手,着力优化每一所初中学校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每一所初中学校的办学质量。

陈旭: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小升初”政策将走向何方,笔者不敢猜测,更不敢断言,但这将会是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由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教育改革与发展还在持续推进过程中,“小升初”难题或许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加快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改善,优质教育成为可能,“小升初”之困局有望破解,“小升初”必然会回归到理性发展的轨道,这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才可达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

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继续坚守我们的期待。

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没有考试?催生了?小升初?背后那若干?衡量标准?。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经过若干考试选拔出的学生才最?公平??如何才能彻底解决?小升初?难题?

田芳:我认为靠考试选拔出适合的学生绝不是最“公平”的。面对权力、金钱的侵袭,许多家长都认为分数标准最公平,要求回归考试入学的呼声很高。但是,这有违《义务教育法》免试、就近入学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真正取消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取消升学率竞争,改革中、高考制度、严格学校收费制度、加大政府投入等措施,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才能使所有适龄学生没有门槛地就近升入初中。

其实,“小升初”问题并非单纯的升学问题,其背后有十分复杂的原因。, 保障教育公平,维护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实行教育信息公开,实行教育问责制,缩小学校之间办学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陈旭: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优质教育也成为“紧俏商品”。但与“紧俏商品”“成交者”必竟是少数,一些缺少“实力”的家庭,常常感慨教育的公平性。有些

家长甚至偏激地认为,“小升初”能够通过考试体现“公平”,但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这有悖国家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我认为,如果“小升初”也走高考模式,那么新课程改革必然以失败告终,“应试教育”就真正成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罪魁祸首。

高薇: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政策落实也需要有力的监管。除此之外我认为,不妨在其他方面做出努力,会有助于解决“小升初”问题。

第一,重视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小升初?乱象,家长是最大的推手。在现有条件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需要家长们的理解与配合。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收到的效果可能大不相同。

第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要大力宣传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成绩显著的学校和校长,避免过度宣传和炒作中、高考状元,避免过度宣传各地区生源最好、办学条件最佳、考试成绩最优的学校和校长,以免无形中带来负面影响。

白延平:加快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小升初”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我省邯郸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盟、并、增、切、扶、强、训、改、投”的“九字方略”,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和经验。

“盟”即把优质学校和相对薄弱的学校结成同盟,实现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互动发展;“并”即把优质学校与短期内难以转化的薄弱学校合并,形成以强并弱、资源整合、班子重组、交融发展的格局;“增”即增扩优质校教育资源,跨区组建分校,扩大规模,满足需求;“切”即切块分配高中招生指标,将省级示范性高中计划内招生指标80%以上的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并将其中的70%倾斜到薄弱初中,促进生源均衡;“扶”即扶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形成“公校不择校、择校到民校”的有序就学局面;“强”即强化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学校文化涵养学校特色,促进内涵均衡;“训”即实施“体验式”师资培训,强力提师能,促进师资均衡;“改”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校本革命”和“创建新课堂”,推进素质教育;“投”即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足额投入。邯郸经验加快了该市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最终打造出一个义务教育无择校城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