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本保护及原理概述

基本保护及原理概述

基本保护及原理概述
基本保护及原理概述

距离保护原理概述

距离保护是反映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故障点距保护安装处越近,保护的动作时间就越短,反之就越长,从而保证动作的选择性。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实际上就是用阻抗继电器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因此,距离保护也叫阻抗保护。

1、距离保护的原理

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与线路电流之比称为测量阻抗。

故障时,反映了保护安装处至故障点的阻抗。将此测量阻抗与整定阻抗Z set进行比较,当Z mZ set时,说明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外,保护不动作。

测量阻抗只与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l成正比,基本不受运行方式的影响。所以距离保护的范围基本不随运行方式变化而变化。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三段式阶梯型距离保护。距离保护I、II、III段的整定计算与上一期的零序保护类似。

为保证选择性,距离I段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全场的

80%~85%,瞬时动作。距离II段的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的全长及下一段线路的30%~40%,动作时限要与下一线路的距离I段动作时限配合,大一个时限级差0.5s。距离三段为后备保护,其保护范围较长,一般包括本线路及下一线路全长,动作时限比下一线路距离II 段相配合。

如图所示,当K点发生短路故障时,从保护2安装处到K点的距离为L2,保护2将以t2I的时限动作;从保护1安装处到K点的距离为L1,保护1将以t1II的时间动作,t1II>t2I,保护2将动作跳闸,切除故障。所以离故障点近的保护总是先动作,因此在复杂网络中保证了动作的选择性。

2、保护安装处电压计算公式

线路上K点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某相的相电压应该是该相故障点电压与该相线路压降之和。如果假设线路的正序阻抗Z1等于负序阻抗Z2,则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这里的k为零序补偿系数,k3I0的物理意义是三相零序电流在输电线路的相间互感阻抗上的压降。通过推到可以理解的更清楚,在此就不做详细讨论了。

保护安装处的相间电压可以认为是保护安装处的两个相电压之差。根据相电压的计算公式,保护安装处相间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这两个公式都是适用于在任何短路故障类型下,对故障相或非故障相的相电压、相间电压的计算。

3、汲出电流和助增电流的影响

当保护安装处与故障点之间有分支电源时,如图所示,分支电源将向故障点K送短路电流I CB,使流过故障线路的电流I BK=I AB+I CB,大于实际流过保护1的电流I AB,所以I CB称作助增电流。

由于助增电流的存在,使保护1的距离II段测量到的电流偏小,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缩小。这就降低了保护灵敏性,但并不影响与下一线路距离I段配合的选择性。

为了减小助增电流对保护1距离II段的影响,在整定计算是,可以在II段引入一个大于1的分值系数,适当增大距离II段的动作阻抗,抵消助增电流带来的影响。

若保护安装处与短路点间链接的不是分支电压,而是负荷,那么在图中电网中,当K点发生短路,由A侧电压供给的短路电流I AB,在母线B处分为两路,其中I BK2直接送至短路点,I BK1经非故障线路送至短路点。这样,流过故障线路的电流I BK2=I AB-I BK1,小于流过保护1的电流I AB,故I BK1称作汲出电流。

与助增电流正相反,汲出电流使保护1的距离II段测量到的电流偏大,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扩大。这可能导致保护无选择性动作。

为了减小助增电流对保护1距离II段的影响,在整定计算是,可以在II段引入一个小于1的分支系数,抵消汲出电流带来的影响。

4、振荡的影响

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或发电厂之间因短路切除太慢或遭受较大冲击时出现功率角大范围周期变化的现象,称为电力系统振荡。

电力系统振荡时,在一段时间内,振荡电流很大,而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却很小,这样会造成测量阻抗落在动作范围内(持续大约半个振荡周期)。因此,通常对动作时限较短的距离I、II段装设振荡闭锁回路,以防止距离保护在系统振荡时误动作。而对距离III段因动作时限较长,可以不考虑振荡影响。

首先来看看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的主要区别:

(1)振荡时,电流和各点电压幅值均呈现周期性变化;而短路后,短路电流和各点电压幅值不变。

(2)振荡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速度较慢;而短路时,电流是突然增大,电压也是突然降低,变化速度很快;

(3)振荡时,三相完全对称,系统中无负序分量;而短路时,会长时间或瞬时出现负序分量。

(4)振荡时,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是变化的;而短路后,电流和电压间的相位关系不变。

根据以上区别,振荡闭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负序分量的出现与否来实现,另一种是利用电流、电压的变化速度不同来实现。

例如,当系统发生振荡时,由于测量阻抗逐渐减小,因此III段先启动,II段再启动,最后I段启动。而当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测量阻抗突然减小,因此III、II、I段将同时启动。根据以上区别,可构成振荡闭锁回路,基本原理是:当I、II和III段同时启动时,允许I、II段动作与跳闸;而当III段先启动,经延时后,II、I段才启动时,则把I、II段闭锁,不允许它们动作于跳闸。

5、过渡电阻的影响

之前分析的,各种短路都是按金属性短路考虑的。实际上,在短路点往往存在着过渡电阻R cro。对于相见故障,过渡电阻是故障电流从一相至另一相的各部分电阻总和,其中主要是电弧电阻;对于接地短路,过渡电阻主要是杆塔接地电阻。过渡电阻的存在通常使得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缩小,使保护灵敏性降低。

6、电压回路断线的影响

二次电压回路断线,将使阻抗继电器是去测量电压,造成测量阻抗Z k=0的假象,使阻抗继电器误动作。为避免这种误动作,需考

虑二次电压回路断线闭锁的问题。当电压回路发生断线失压时,将距离保护闭锁不动作。

最后为阶段式距离保护的简易逻辑框图,便于大家理解。

零序保护原理概述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均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统计表明,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故障占总故障次数的90%左右。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发生接地短路时,将出现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利用这些特征电气量可构成保护接地短路故障的零序电流保护。

带方向和不带方向的零序电流保护是简单而有效的接地保护方式。它主要由零序电流滤过器、电流继电器、零序方向继电器及与收发信机、重合闸配合的逻辑电路组成。

1、3I0和3U0的取得

对于传统的模拟式保护,3I0、3U0一般都是外接的,发展到了数字式保护时,变为可以由接入保护装置的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自产。(1)3I0的取得

外接3I0是通过零序电流滤过器获得的。如图,将三相电流互感器极性相同的二次端子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零序电流滤过器。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3I0=I a+I b+I c。

自产3I0是在软件中得到的,微机保护将输入的三相电流在软件中相加就可以得到3I0。现在很多微机保护上述两种方法都采用,且利用两种方法得到的3I0进行自检。

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取得3I0,当电流回路断线,都有可能造成保护误动作。

(2)3U0的取得

自产3U0也是在软件中将输入的三相电压相加,即:

3U0=U a+U b+U c。

外接3U0是从PT开口三角处取得。如图,三角形开口输出电压就是三相电压之和,也即3U0。由于平时没有零序电压,取外接零序电压时,回路接线错误与断线不易发现。所以微机保护均采用了自产3U0方式,尽量避免接入PT开口三角电压。

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零序保护

(1)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

由故障分析可知(详见历史记录13),在零序网络中,只在故障点存在零序分量电源。故障点零序电压最高,离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低,零序电流由故障点流向中性点。

正方向发生接地故障,保护安装在M侧,K点为接地故障点。序网图如下图所示,可得:

U0 = - I0Z M0

可见,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间的角度只和保护安装处“背后”一侧的零序阻抗角(一般取70°)有关。所以零序电压滞后零序电流110°。

反方向发生接地故障,根据零序序网图,同理可得:

U0 = I0( Z MN0+

Z MN0)

可见,反方向故障时,零序电压超前零序电流70°,超前的角度是保护安装处正方向等值零序阻抗角。

由此可见,正、反方向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间的角度关系正好相反,相差180°。可以用以区分正反方向接地故障。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也就是基于这个原理,构成了零序方向电流保护。

如相量图所示,将I0固定在0°,那么当U0为-110°时,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将工作在最灵敏的区域,这个角度也称之为最大灵敏角。在最大灵敏角两边扩展不大于90°的范围内,都为反应正反向接地故障的零序功率继电器的动作区。

(2)零序电流保护

零序电流保护通常采用三段式或四段式。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由零序电流速断(I段)、限时零序速断(II段)、零序过电流(III段)组成。

I.零序电流速断

零序I段的整定遵循如下原则:

(a)I段的动作电流应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接地时,可能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

(b)躲过由于断路器三相触头不同时合闸所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c)对于22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当采用单重和综重是,会出现非全相运行状态,可能产生较大零序电流。如果I段定值设的较低,单重时容易误动作,如果设的较高,则缩小了保护范围。

为此,通常设置两个零序I段保护定值。其中较大的称为“不灵敏I段”,用于全相运行下的接地故障,按(a)(b)整定;较小的称为“灵敏I段”,用于全相运行下的接地故障。正常运行时,投入“灵敏I段”定值,在线路第一次故障瞬时动作后,如果单相重合闸,则将其自动闭锁,并自动投入“不灵敏I段”定值,按躲开非全相震荡的零序电流运行,用来保护非全相运行状态下的接地故障。

II.限时零序电流速断

零序II段能保护本线路全长,以较短实现切除接地故障。其动作电流与下一段线路的零序I段配合,比其打一个时限级差0.5s。III.零序过电流

零序III段保护可作为相邻元件故障的后备保护,其一次电流定值不超过300A,应按照躲过最大不平衡电流来整定。

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零序保护

(1)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

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用集中电容表示电网三相对地电容,并设负荷电流为零,个相对低等值集中电容相等。正常运行时,电源和负载都是对称的,故无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

当电网中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时,三相电压不对称,出现零序电压。当A相接地时,根据故障分析的知识,可知BC两相对地电压升高了√3倍,零序电压3U0是正常A相电压的3倍,方向相反。

下面分析零序电流,由于Ua=0,那么各条线路A相对地电容电流Ia(c)=0,B、C相的电容电流Ib(c)、Ic(c)则经大地、故障点、故障线路、电源构成回路,所以出现了零序电流。由图可见,各线路的电容电流从A相流入后,又分别从B相C相流出。

由此可得出一下结论,并以此为依据构成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零序保护:

非故障线路零序电容电流,数值等于本身的对地电容电流,方向由母线流向线路,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90°。

故障线路始端的零序电流,数值等于整个电网非故障元件的零序

电流之和,方向由线路流向母线,零序电流之后零序电压90°。

(2)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由于故障点电流很小,三相电压任然对称,对符合供电影响小,因此一般情况下允许继续运行1~2小时。要求保护装置发信号,而不必跳闸。

A、绝缘监测装置

利用单相接地时出现零序电压的特点来构成的,过电压继电器接在开口处,来反映系统的零序电压,并接通信号回路。正常运行时无零序

电压,发生单相接地时,开口三角有零序电压输出,使继电器动作并

发信号。

绝缘检测装置接与发电厂或变电所母线上,可以知道系统发生了接地故障和故障相别,但无法知道接地故障发生在哪条线路上,因此是无选择性的。

B、零序方向电流保护

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是所有非故障元件的零序电流之和,所以故障线路零序电流比非故障线路大,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构成零序电流保护。

利用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零序功率方向不同的特点,可以构成有选择性的零序方向电流保护。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滞后于零序电压90°。若使零序方向继电器最大灵敏角为90°,则此

时保护装置灵敏动作。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90°,落在非动作区,保护不会动作。

线路自动重合闸(一)

在电力系统线路故障中,大多数都是“瞬时性”故障,如雷击、碰线、鸟害等引起的故障,在线路被保护迅速断开后,电弧即行熄灭。对这类瞬时性故障,待去游离结束后,如果把断开的断路器再合上,就能恢复正常的供电。此外,还有少量的“永久性故障”,如倒杆、断线、击穿等。这时即使再合上断路器,由于故障依然存在,线路还会再次被保护断开。

由于线路故障的以上性质,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了自动重合闸装置,当断路器跳闸以后,能自动将断路器重新合闸。本期我们讨论一下线路自动重合闸的相关问题。

1、重合闸的利弊

显然,对于瞬时性故障,重合闸以后可能成功;而对于永久性故障,重合闸会失败。统计结果,重合闸的成功率在70%~90%。重合闸的设置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有利有弊。

(利)当重合于瞬时性故障时:

(1)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线路停电次数及停电时间。特别是对单侧电源线路;

(2)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输电线路传输容量;(3)可以纠正断路器本身机构不良或保护误动等原因引起的误跳闸;(弊)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时:

(1)使电力系统再一次受到冲击,影响系统稳定性;

(2)使断路器在很短时间内,连续两次切断短路电流,工作条件恶劣;

由于线路故障绝大多数都是瞬时性故障,同时重合闸装置本身投资低,工作可靠,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重合闸的分类

理论上来讲,除了线路重合闸,还有母线重合闸和变压器重合闸,但权衡利弊,后两者用的很少。因此我们只讨论线路重合闸。

按重合闸动作次数可分为:

一次重合闸、二次(多次)重合闸;

重合闸如果多次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将使系统遭受多次冲击,后果严重。所以在高压电网中基本上均采用一次重合闸。只有110kV

及以下单侧电源线路,当断路器断流容量允许时,才有可能采用二次重合闸。

按重合闸方式可分为:

三相重合闸、单相重合闸、综合重合闸;

通常,保护装置设有四种重合闸方式:三重、单重、综重、重合闸停用。这四种方式可以由屏上的转换把手或定值单中的控制字来选择。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三重、单重和综重的区别。

三相一次重合闸:

线路上发生任何故障,保护三跳三重。如果重合成功,线路继续运行,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保护再次三跳不重合。

单相一次重合闸:

线路发生单向接地故障,保护跳开故障相,重合。如果重合成功,线路继续运行,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保护三跳不重合。

如果线路上发生相间故障,保护三跳不重合。

综合重合闸:

顾名思义,综合重合闸就是综合了三重和单重两种方式。对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按单重方式处理;对线路相间故障,按三重方式处理。

免疫组化技术(原理、分类、步骤及主要试剂、设备准备)

免疫组化技术 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众所周知,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即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其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去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特异性抗体,再用这种抗体(第一抗体)作为抗原去免疫动物制备第二抗体,并用某种酶(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素等处理后再与前述抗原成分结合,形成抗原 - 一抗 - 二抗复合物,将抗原放大,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反应部位显示出来(常用显色剂DAB显示为棕黄色颗粒)。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在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或组织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含量。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分类(常用) 1、免疫荧光方法 最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免疫荧光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中应用比较广。 2、免疫酶标方法 免疫酶标方法是继免疫荧光后,于6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抗原成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酶标技术是目前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光、电镜研究等。免疫酶标方法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标记方法,目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使用的当属PAP法(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ABC法(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 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即用型二步法(聚合物链接)等。 3、免疫胶体金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这样一种特殊的金属颗粒作为标记物。胶体金是指金的水溶胶,它能迅速而稳定地吸附蛋白,对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能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就能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甚至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有不同大小的颗粒,且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所以免疫胶体金技术特别适合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定位研究。由于胶体金本身呈淡至深红色,因此也适合进行光镜观察。如应用银加强的免疫金银法则更便于光镜观察。 4、免疫铁蛋白法 5、放射免疫自显影法 标本 1、组织标本:石蜡切片(病理切片和组织芯片)、冰冻切片 2、细胞标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细胞涂片

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1、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与线路纵差保护的原理相同,都是比较被保护设备各侧电流的相位和数值的大小。 2、变压器差动保护与线路差动保护的区别: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相等再加上变压器各侧电流的相位往往不相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须适当选择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及各侧电流相位的补偿使得正常运行和区外短路故障时,两侧二次电流相等。例如图8-5所示的双绕组变压器,应使 8.3.2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 1 、励磁涌流的特点及克服励磁涌流的方法 (1)励磁涌流:

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变压器励磁电流的数值可达变压器额定6~8倍变压器励磁电流通常称为励磁涌流。 (2)产生励磁涌流的原因 因为在稳态的情况下铁心中的磁通应滞后于外加电压90°,在电压瞬时值u=0瞬间合闸,铁芯中的磁通应为-Φm。但由于铁心中的磁通不能突变,因此将出现一个非周期分量的磁通+Φm,如果考虑剩磁Φr,这样经过半过周期后铁心中的磁通将达到2Φm+Φr,其幅值为如图8-6所示。此时变压器铁芯将严重饱和,通过图8-7可知此时变压器的励磁电流的数值将变得很大,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形成励磁涌流。

(3)励磁涌流的特点: ①励磁电流数值很大,并含有明显的非周期分量,使励磁电流波形明显偏于时间轴的一侧。

②励磁涌流中含有明显的高次谐波,其中励磁涌流以2次谐波为主。 ③励磁涌流的波形出现间断角。 表8-1 励磁涌流实验数据举例 (4)克服励磁涌流对变压器纵差保护影响的措施: 采用带有速饱和变流器的差动继电器构成差动保护; ②利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构成的差动保护; ③利用间断角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④采用模糊识别闭锁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2、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 (1)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

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特性原理说明

三电网距离保护 1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与构成 1.距离保护的概念 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测量到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就反映了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 短路时:电流增大、电压变小、 阻抗与电流的关系:故障点与保护安装处越近,阻抗越小,短路电流越大。 阻抗与距离的关系:阻抗与距离成正比,阻抗的单位是欧姆/公里。 距离保护与电流保护的关系:电流保护的范围与距离保护的范围大致相同,电流保护的范围就是用距离来衡量的,电流的保护范围实际反映的是距离的范围。距离与电流是统一的。但是,电流保护只用电流值来判断是否故障,距离保护使用电压、电流2个物理量来判断,因此,距离保护更准确。 2.测量阻抗、负荷阻抗、短路阻抗、整定阻抗、动作阻抗概念辨析? 负荷阻抗:正常运行条件下,额定电压与负荷电流的比值; 短路阻抗:短路发生后,保护安装处的残压与流过保护的短路电流的比值(线路的阻抗值);短路阻抗总小于负荷阻抗。 测量阻抗:继电器测量到的电压除以电流,得到的阻抗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就是负荷阻抗,短路时,测量阻抗就是短路阻抗。测量阻抗能反应出运行状态。整定阻抗:能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大阻抗,是一个定值。测量阻抗小于整定阻抗,继电器就动作。阻抗继电器是一个欠量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是过量继电器,测量电流大于整定电流时动作。这是一对对偶关系。 动作阻抗:阻抗继电器动作时,测量到的阻抗值。比如:人为设置整定阻抗是20Ω,只要测量到的阻抗值小于20就可以动作,今天动作了一次,一查故障记录,动作阻抗是10Ω,说明动作准确无误。 3.一次阻抗、二次阻抗区别? 这里要对比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的概念,道理是一样的。

一次阻抗:一次电压与一次电流的比值, 二次阻抗:二次电压与二次电流的比值, 4.测量阻抗角、负荷阻抗角、短路阻抗角、整定阻抗角、动作阻抗角概念辨析测量阻抗角: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的夹角 负荷阻抗角:负荷电压与负荷电流的夹角 短路阻抗角:短路电压与短路电流的夹角 动作阻抗角:继电器动作时,加入继电器的电压与电流的夹角。 整定阻抗角:能够使保护动作的最大灵敏角,这是人为设置的,其余都是测量到的。 5.距离保护的原理 与电流保护一样,需要满足选择性要求,分正方向动作和反方向不动作, 正方向的时候,还判断测量阻抗值,区内动作,区外不动作。 6.测量阻抗怎么表示? 测量阻抗是保护安装处测量的电压与测量电流之比。电压和电流都是向量,带方向的。 阻抗是一个复数,可以用极坐标表示或者用直角坐标表示。 7.测量阻抗在短路前后的差别 短路前:测量到的为负荷阻抗,Z=U/I,负荷电流比短路电流小,额定电压比短路残压高,所以,负荷阻抗值很大,阻抗角较小,功率因数不低于0.9,对应阻抗角不大于25.8度,以电阻性质为主。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 1、方法操作不难,最大的难处是出现异常结果时如何解决?这就需要掌握免疫组化实验原理,每一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你才敢大胆地改革先前的不对的方法步骤。如抗体孵育条件主要是抗体浓度、温度、时间,这三者一般是相互成反比的(相对),其中浓度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温度决定反应的速度、时间决定反应的量。就拿温度来说,可以有4度、室温、37度,我推荐4度最佳,反应最温和,背景较浅;而37度反应速度较快,时间较短;室温我不太提倡,除非你每次都把环境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尽量选择前两者。 2、免疫组化最大的优势是定位和定性。相比于其他蛋白检测方法,免疫组化具有定性灵敏度高、定位较直接准确,是定位检测分析首选方法。尤其对于有些因子的转位研究十分有用。 3、免疫组化结果定量分析的前提是高质量的染色切片。免疫组化结果也能定量分析,但必须是背景染色浅而特异性染色较深的情况下,分析最为准确,这种原则可能也是我们日常审稿时判定研究结果的必备条件。 4、免疫组化实验一定要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一般是用肯定表达这种抗原的切片来做;阴性对照一般是用PBS或非一抗替代一抗来进行反应,其余步骤均一致。前者是排除方法和实验系统有无问题;后者是排除有无一抗外的非特异性染色。 5、免疫组化的应用广泛,是当前实验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如今发SCI论文时,明显感觉仅靠量化的数据来发文章很难,加一些形态学数据或图片,老外十分欢迎,可能是怕你学术造假吧。当然也不能做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6、免疫组化技术掌握与否的鉴定标准是同一切片或不同切片中不同抗原均从摸索浓度或条件而做出优良的染色切片。我在平时带教中就发现许多研究生把我已经摸索很成熟的反应条件、浓度、方法步骤,重复运用于同一性质的切片和同一种抗体,做出来后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免疫组化方法,更换一种抗体后,居然连二抗的种属来源都拿错了。失败往往促进你去思考试验原理和过程,成功有时也加快你自傲。 7、实验方法需要动手+动脑。如今我还不敢说我在免疫组化什么都知道。我只所以今天敢在这里说这说那,这是因为我经过了反复的动手+动脑,把理论原理运用于实践,在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到理论知识中去解决,最终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一、概念和常用方法介绍 1、定义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 2、原理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显色原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先和一抗结合,再利用一抗与标记生物素、荧光素等的二抗进行反应,前者再用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KP)等的抗生物素(如链霉亲和素等)结合,最后通过呈色反应或荧光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化学成分,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爬片或组织切片上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 3、分类 1)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2)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法)。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3)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连接,如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等,其中SP法是比较

高压电动机差动保护原理及注意事项

高压电动机差动保护原理及注意事项 差动保护是大型高压电气设备广泛采用的一种保护方式,2000KW以上的高压电动机一般采用差动保护,或2000kW(含2000kW)以下、具有六个引出线的重要电动机,当电流速断保护不能满足灵敏度的要求时,也装设纵差保护作为机间短路的主保护。差动保护基于被保护设备的短路故障而设,快速反应于设备内部短路故障。对被保护范围区外故障引起区内电流变化的、电动机启动瞬间的暂态峰值差流、首尾端CT不平衡电流等容易引起保护误判的电流,对于不同的差动保护原理,有不同的消除这些电流的措施。 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为检测电动机始末端的电流,比较始端电流和末端电流的相位和幅值的原理而构成的,正常情况下二者的差流为0,即流入电动机的电流等于流出电动机的电流。当电动机内部发生短路故障时,二者之间产生差流,启动保护功能,出口跳电动机的断路器。微机保护一般采用分相比差流方式。 图1 电动机差动保护单线原理接线图 为了实现这种保护,在电动机中性点侧与靠近出口端断路器处装设同一型号和同一变化的两组电流互感器TA1和TA2。两组电流互感器之间,即为纵差保护的保护区。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按循环电流法接线。设两端电流互感器一、二次侧按同极性相串的原则相连,即两个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异极性相连,并在两连线之间并联接入电流继电器,在继电器线圈中流过的电流是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I·12与I·22之差。继电器是反应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之差而动作的,故称为差动继电器。图1所示为电动机纵差保护单线原理接线图。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供电网络中,电动机的纵差保护一般采用两相式接线,用两个BCH-2型差动继电器或两个DL-11型电流继电器构成。如果采用DL-11型继电器,为躲过电动机启动时暂态电流的影响,可利用出口中间继电器带0.1s的延时动作于跳闸。如果是微机保护装置,则只需将CT二次分别接入保护装置即可,但要注意极性端。一般在保护装置

母线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保护范围

母线保护装置是正确迅速切除母线故障的重要设施,它的拒动和误动都将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危害.母线倒闸操作是电力系统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操作,因其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对运行人员的综合操作技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一次设备的客观实在性,运行人员对一次设备误操作所带来的危害都有一个直接的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但对母线差动保护在倒闸操作过程中进行的一些切换、投退操作则往往认识模糊. 1 母线差动保护范围是否是确定的,保护对象是否是不变的 通常讲的差动保护包含了母线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差动保护和线路差动保护.实现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各侧或各元件的电流互感器,按差接法接线,正常运行以及保护范围以外故障时,差电流等于零,保护范围内故障时差电流等于故障电流,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电流按躲开外部故障时产生的最大不平衡电流计算整定. 但也应该十分清楚,母线差动保护与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差动保护又有很大的不同:即母线的主结线方式会随母线的倒闸操作而改变运行方式,如双母线改为单母线运行,双母线并列运行改为双母线分段并列运行,母线元件(如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等)可以从这一段母线倒换到另一段母线等等.换句话说,母线差动保护的范围会随母线倒闸操作的进行、母线运行方式的改变而变化(扩大或缩小),母线差动保护的对象也可以由于母线元件的倒换操作而改变(增加或减少).忽视了这一点,在进行母线倒闸操作时,对母线差动保护的一些

必要的切换投退操作肯定就认识模糊、甚至趋于盲目了. 2 母线倒闸操作时是否须将母线差动保护退出 “在进行倒闸操作时须将母线差动保护退出”是错误的,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误认识,是因为一些运行人员曾看到过,甚至在母线倒闸操作时发生过母线差动保护误动,但其根本原因是对母线差动保护缺乏正确认识.母线倒闸操作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即并、解列时的等电位操作,尽量减少操作隔离开关时的电位差,严禁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反充电,充分考虑母线差动保护非选择性开关的拉、合及低电压闭锁母线差动保护压板的切换等等,是不会引起母线差动保护误动的.因此,在倒母线的过程中,母线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如不遭到破坏,一般应投入运行.根据历年统计资料看,因误操作引起母线短路事故,几率还很高.尽管近几年为防止误操作在变电站、发电厂的一次、二次设备上安装了五防闭锁装置,但一些运行人员违规使用万能钥匙走错间隔、误合、误拉仍时有发生.这就使在母线倒闸操作时,保持母线差动保护投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投入母线差动保护倒母线,可以在万一发生误操作造成母线短路时,由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从而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防止设备严重损坏、系统失去稳定或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事实上,与其说母线倒闸操作容易引起母线差动保护误动,倒不如说,母线倒闸操作常常会使母线差动保护失去选择性而误切非故障母线. 3 母线倒闸操作后,是否要将母线差动保护的非选择性开关合入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 项 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简介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炕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二,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定性、定位和定量;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为一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在原位检测出病原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组织病变与该病原的关系,确认受染细胞类型,从而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 免疫酶组化技术是通过共价键将酶连接在抗体上,制成酶标抗体,再借酶对底物的特异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于普通显微镜或电镜下进行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各种抗原成分的定位,根据酶标记的部位可将其分为直接法(一步法)、间接法(二步法)、桥联法(多步法)等, 用于标记的抗体可以是用免疫动物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最好是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法是将酶直接标记在第一抗体上,间接法是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检测组织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物质。目前通常选用免疫酶组化间接染色法。 ,免疫组化步骤 1, 切片,烤片60C, 1h;

2, 脱蜡及复水 二甲苯10min,100%乙醇5min,95%乙醇5min,90%乙醇5min,85%乙醇5min,80%乙醇5min,75 %乙醇5min,60%乙醇5min,50%乙醇5min,30%乙醇5min,自来水1min,双氧水1min ; 3,1份30%H2O加10份蒸馏水,室温10min,蒸馏水洗3次,每次3min; 4, 微波修复 将切片浸入0.01M枸橼酸缓冲液,微波中最大火力(98E -100C)加热至沸腾,冷却(约5-10min),反复两次; 5, 将切片自然冷却至室温,PBS洗涤3次,每次5min; 6, 封闭,5%BSA室温20min,甩去多余液体; 7, 滴加一抗,37C, 1h,或者4C过夜; 8, PBS洗涤3次,每次3min; 9, 滴加二抗,37°C, 15-30min ; 10, PBS洗涤3次,每次3min; 11, 滴加SABC 37C, 30min ; 12, PBS洗涤3次,每次5min; 13, 1ml蒸馏水中分别滴加显色剂,混匀; 14, DAB显色剂配置好后,滴加于切片,室温,镜下检测反应时间(约5min); 15, 自来水冲洗干净,过蒸馏水; 16, 苏木素复染2min,自来水冲洗; 17, 脱水 30%乙醇3min, 50%乙醇3min, 70%乙醇3min, 80%乙醇3min, 90%乙醇3min, 95%乙醇3min, 100%乙醇3min,二甲苯20min ; 18, 树胶封片,镜检。

母线差动保护原理及说明书。

3.2 原理说明 3.2.1 母线差动保护 母线差动保护由分相式比率差动元件构成,TA 极性要求支路TA 同名端在母线侧,母联TA 同名端在Ⅰ母侧。差动回路包括母线大差回路和各段母线小差回路。母线大差是指除母联开关和分段开关外所有支路电流所构成的差动回路。某段母线的小差是指该段母线上所连接的所有支路(包括母联和分段开关)电流所构成的差动回路。母线大差比率差动用于判别母线区内和区外故障,小差比率差动用于故障母线的选择。 1)起动元件 a )电压工频变化量元件,当两段母线任一相电压工频变化量大于门坎(由浮动门坎和固定门坎构成)时电压工频变化量元件动作,其判据为: △u >△U T +0.05U N 其中:△u 为相电压工频变化量瞬时值;0.05U N 为固定门坎;△U T 是浮动门坎,随着变化量输出变化而逐步自动调整。 b )差流元件,当任一相差动电流大于差流起动值时差流元件动作,其判据为: Id > I cdzd 其中:Id 为大差动相电流;I cdzd 为差动电流起动定值。 母线差动保护电压工频变化量元件或差流元件起动后展宽500ms 。 2)比率差动元件 a ) 常规比率差动元件 动作判据为: cdzd m j j I I >∑=1 (1) ∑∑==>m j j m j j I K I 1 1 (2) 其中:K 为比率制动系数;I j 为第j 个连接元件的电流;cdzd I 为差动电流起动定值。) 其动作特性曲线如图3.2所示。 ∑j I j I cdzd I 图3.2 比例差动元件动作特性曲线 为防止在母联开关断开的情况下,弱电源侧母线发生故障时大差比率差动元件的灵敏度不够,大差比例差动元件的比率制动系数有高低两个定值。母联开关处于合闸位置以及投单母或刀闸双跨时大差比率差动元件采用比率制动系数高值,而当母线分列运行时自动转用比率制动系数低值。 小差比例差动元件则固定取比率制动系数高值。 b ) 工频变化量比例差动元件 为提高保护抗过渡电阻能力,减少保护性能受故障前系统功角关系的影响,本保护除采用由差流构成的常规比率差动元件外,还采用工频变化量电流构成了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元件,与制动系数固定为0.2的常规比率差动元件配合构成快速差动保护。其动作判据为:

主变差动的原理,整定,校验及定值表说课材料

主变差动的原理,整定,校验及定值表

1.1.1. 主变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能反映主变内部相间短路故障、高压侧单相接地短路及匝间层间短路故障,既要考虑励磁涌流和过励磁运行工况,同时也要考虑TA 断线、TA 饱和、TA 暂态特性不一致的情况。 由于变压器联结组不同和各侧TA 变比的不同,变压器各侧电流幅值相位也不同,差动保护首先要消除这些影响。本保护装置利用数字的方法对变比和相位进行补偿,以下说明均基于已消除变压器各侧电流幅值相位差异的基础之上。 1.1.1.1. 比率差动动作方程 ??? ??-+-+≥-+≥>) I 6I (6.0)I I 6(S I I ) I I (S I I I I e res 0.res e 0.op op 0.res res 0.op op 0.op op )I 6I ()I 6I I ()I I (e res e res 0.res res.0res >≤<≤ (6-3-1) op I 为差动电流,0.op I 为差动最小动作电流整定值,res I 为制动电流,0.res I 为最小制 动电流整定值,S 为动作特性折线中间段比率制动系数。op.0I ,res.0I ,S 需用户整定。 对于两侧差动: 21I I I op += (6-3-2) 2I 21res I I -= (6-3-3) 1I ,2I 分别为变压器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电流。各侧电流的方向都以指向变压器为正方向。 1.1.1. 2. 比率差动动作特性 比率差动动作特性同图6-3-1所示: .OP I res I 0 .res e .OP I 7.1I 3.1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 一,免疫组织化学简介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炕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二,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定性、定位和定量;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为一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在原位检测出病原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组织病变与该病原的关系,确认受染细胞类型,从而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 免疫酶组化技术是通过共价键将酶连接在抗体上,制成酶标抗体,再借酶对底物的特异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于普通显微镜或电镜下进行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各种抗原成分的定位,根据酶标记的部位可将其分为直接法(一步法)、间接法(二步法)、桥联法(多步法)等,用于标记的抗体可以是用免疫动物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最好是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法是将酶直接标记在第一抗体上,间接法是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检测组织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物质。目前通常选用免疫酶组化间接染色法。 三,免疫组化步骤 1,切片,烤片60℃,1h; 2,脱蜡及复水 二甲苯10min,100%乙醇5min,95%乙醇5min,90%乙醇5min,85%乙醇5min,80%乙醇5min, 75%乙醇5min,60%乙醇5min,50%乙醇5min,30%乙醇5min,自来水1min,双氧水1min; 3,1份30%H2O2加10份蒸馏水,室温10min,蒸馏水洗3次,每次3min; 4,微波修复 将切片浸入0.01M枸橼酸缓冲液,微波中最大火力(98℃-100℃)加热至沸腾,冷却(约5-10min),反复两次; 5,将切片自然冷却至室温,PBS洗涤3次,每次5min;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图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图 1、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与线路纵差保护的原理相同,都是比较被保护设备各侧电流的相位和数值的大小。 2、变压器差动保护与线路差动保护的区别: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相等再加上变压器各侧电流的相位往往不相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须适当选择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及各侧电流相位的补偿使得正常运行和区外短路故障时,两侧二次电流相等。例如图8-5所示的双绕组变压器,应使

8.3.2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 1 、励磁涌流的特点及克服励磁涌流的方法 (1)励磁涌流: 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变压器励磁电流的数值可达变压器额定6~8倍变压器励磁电流通常称为励磁涌流。 (2)产生励磁涌流的原因 因为在稳态的情况下铁心中的磁通应滞后于外加电压90°,在电压瞬时值u=0瞬间合闸,铁芯中的磁通应为-Φm。但由于铁心中的磁通不能突变,因此将出现一个非周期分量的磁通+Φm,如果考虑剩磁Φr,这样

经过半过周期后铁心中的磁通将达到2Φm+Φr,其幅值为如图8-6所示。此时变压器铁芯将严重饱和,通过图8-7可知此时变压器的励磁电流的数值将变得很大,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形成励磁涌流。

(3)励磁涌流的特点: ①励磁电流数值很大,并含有明显的非周期分量,使励磁电流波形明显偏于时间轴的一侧。

②励磁涌流中含有明显的高次谐波,其中励磁涌流以2次谐波为主。 ③励磁涌流的波形出现间断角。 表8-1 励磁涌流实验数据举例 (4)克服励磁涌流对变压器纵差保护影响的措施: 采用带有速饱和变流器的差动继电器构成差动保护; ②利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构成的差动保护; ③利用间断角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④采用模糊识别闭锁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2、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 (1)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

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1、母线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母线差动保护基本原理,用通俗的比喻,就是按照收、支平衡的原理进行判断和动作的。因为母线上只有进出线路,正常运行情况,进出电流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同。如果母线发生故障,这一平衡就会破坏。有的保护采用比较电流是否平衡,有的保护采用比较电流相位是否一致,有的二者兼有,一旦判别出母线故障,立即启动保护动作元件,跳开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如果是双母线并列运行,有的保护会有选择地跳开母联开关和有故障母线的所有进出线路断路器,以缩小停电范围 2、什么是差动保护?为什么叫差动?这样有什么优点? 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是按循环电流原理装设的。 主要用来保护双绕组或三绕组变压器绕组内部及其引出线上发生的各种相间短路故障,同时也可以用来保护变压器单相匝间短路故障。 在绕组变压器的两侧均装设电流互感器,其二次侧按循环电流法接线,即如果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同级性端都朝向母线侧,则将同级性端子相连,并在两接线之间并联接入电流继电器。在继电器线圈中流过的电流是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只差,也就是说差动继电器是接在差动回路的。 从理论上讲,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差动回路电流为零。实际上由于两侧电流互感器的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等原因,在正常运行和外部短路时,差动回路中仍有不平衡点流Iumb流过,此时流过继电器的电流IK 为Ik=I1-I2=Iumb 要求不平衡点流应尽量的小,以确保继电器不会误动。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在差动回路中由于I2改变了方向或等于零(无电源侧),这是流过继电器的电流为I1与I2之和,即 Ik=I1+I2=Iumb 能使继电器可靠动作。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范围是构成变压器差动保护的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电气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导线。由于差动保护对保护区外故障不会动作,因此差动保护不需要与保护区外相邻元件保护在动作值和动作时限上相互配合,所以在区内故障时,可以瞬时动作。 3、为什么220KV高压线路保护用电压取母线TV不取线路TV 事实上,两个电压都接入保护装置的,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 母线电压,一般用来判别正方向故障和反方向故障,通过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夹角来判别 线路电压,一般用来重合闸的时候用,作为线路有压无压的判据 现在220kV线路保护比较常用的就是一套光纤电流差动以及一套高频距离保护 也有采用两套光纤电流,两套高频的比较少了 4、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1、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与线路纵差保护的原理相同,都是比较被保护设备各侧电流的相位和数值的大小。

距离保护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线路正常运行时:Z=U/I= Z1L+Z L d≈Z L d Z=U/I=Z1L+Z L d≈Z L d为负荷阻抗值大角度在30°左右 线路故障时:Z=U/I=Z1L k=Z k 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线路阻抗即短路阻抗值小角度在60°~90°左右 利用线路故障时阻抗下降的特点构成 低阻抗保护习惯称距离保护 ?特点: 保护区基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 能够区分短路与负荷状态?应用: 110K V及以上线路 基本原理?概念 距离保护-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距离)并根据阻抗的大小(距离的远近) 确定动作时限的保护。用符号表示。 测量阻抗-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与流过保护的电流的比值。又称为感受阻抗。Z M=U/I 整定阻抗-当Φs e t=Φz L 时保护区末端至保护安 装处的线路阻抗。用符号Z s e t表示?基本原理①线路正常运行时:Z M=Z L d>Z s e t保护不启动 ②线路故障时:Z M=Z1L k =Z k>Z s e t保护不启动Z M=Z1L k=Z k≤Z s e t 保护启动 ③启动后的保护动作时限与距离有关保护1:Z M1=Z A B+Z1L k=Z1(L A B+L k) 保护2:Z M2=Z1L k 距离长时限长,距离短时限短,从而保证选 择性 ?基本原理 ①线路正常运行时:Z M=Z L d>Z s e t保护不启动 ②线路故障时:Z M=Z1L k =Z k>Z s e t保护不启动 Z M=Z1L k=Z k≤Z s e t保护启动③启动后的保护动作时限 与距离有关保护1:Z M1 =Z A B+Z1L k= Z1(L A B+L k) 保护2:Z M2=Z1L k 距离长时限长,距离 短时限短,从而保证选 择性三段式距离保 护?组成 距离Ⅰ段:ZⅠs e t.1= K r e l×Z A B K r e l-可靠 系数取0.8~0.85 可保护线路全长的 (80~85)%瞬时动作 距离Ⅱ段:Z Ⅱ s e t.1= K r e l×(Z A B+Z Ⅰ s e t.2) t Ⅱ 1=t Ⅰ 2+ Δt=0.5s 可保护线路全长及下 级线路始端的一部分 距离Ⅲ段:整定阻抗按躲 过线路的最小负荷阻抗整 定 动作时 限按阶梯时限原则确定 保护区较广包括 本级、下级甚至更远 一般Ⅰ、Ⅱ段作为主保 护,Ⅲ段作为后备保护 ?主要元件及其作用 1.电压二次回路断线闭锁 元件:TV二次断线时将 保护闭锁 2. 起动元件:被保护线路 发生短路时立即起动保 护,判断是否是保护范围 内的故障。 3.测量元件:测量短路点 到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决 定保护是否动作。 4. 振荡闭锁元件:也可以 理解为故障开放元件。在 系统振荡时将保护闭锁。 5.时间元件:设置必要的 延时以满足选择性。?工作 情况 ①正常运行时 起动元件及测 量元件ZⅠ、ZⅡ、ZⅢ均 不动作,距离保护可靠不 动作。 ②线路故障时 起动元件动 作,振荡闭锁元件开放, 测量元件ZⅠ、ZⅡ、ZⅢ 测量至保护安装处的阻 抗,在其保护范围内时动 作,保护出口跳闸。 ③T V二次断线 闭锁保护并发 出断线信号 ④系统振荡 起动元件不动 作,振荡闭锁元件不开放, 将保护闭锁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

主变差动保护 一、主变差动保护简介 主变差动保护作为变压器的主保护,能反映变压器内部相间短路故障、高压侧单相接地短路及匝间层间短路故障 ,差动保护是输入的两端CT 电流矢量差,当两端CT 电流矢量差达到设定的动作值时启动动作元件。 差动保护是保护两端电流互感器之间的故障(即保护范围在输入的两端CT 之间的设备上),正常情况流进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在保护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位相同,两者刚好抵消,差动电流等于零;故障时两端电流向故障点流,在保护内电流叠加,差动电流大于零。驱动保护出口继电器动作,跳开两侧的断路器,使故障设备断开电源。 二、纵联差动保护原理 (一)、纵联差动保护的构成 纵联差动保护是按比较被保护元件(1号主变)始端和末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的原理而工作的。为了实现这种比较,在被保护元件的两侧各设置一组电流互感器TA1、TA2,其二次侧按环流法接线,即若两端的电流互感器的正极性端子均置于靠近母线一侧,则将他们二次的同极性端子相连,再将差动继电器的线圈并入,构成差动保护。其中差动继电器线圈回路称为差动回路,而两侧的回路称为差动保护的两个臂。 (二)、纵联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0 =∑ ? I ;式中∑? I 表示变压器各侧电流的向量和,其物理意义是:变 压器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若忽略励磁电流损耗及其他损耗,则流入变压器的电流等于流出变压器的电流。因此,纵差保护不应动作。 当变压器内部故障时,若忽略负荷电流不计,则只有流进变压器的电流而没有流出变压器的电流,其纵差保护动作,切除变压器。见变压器纵差保护原理接线。

(1)正常运行和区外故障时,被保护元件两端的电流和的方向如图1.5.5(a)所示,则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 继电器不动作。 (2)区内故障时,被保护元件两端的电流和的方向如图1.5.5(b)所示,则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 此时为两侧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之和,电流很大,故继电器动作,跳开两侧的断路器。 由上分析可知,纵联差动保护的范围就是两侧电流互感器所包围的全部区域,即被保护元件的全部,而在保护范围外故障时,保护不动作。因此,纵联差动保护不需要与相邻元件的保护在动作时间和动作值上进行配合,是全线快速保护,且具有不反应过负荷与系统震荡及灵敏度高等优点。 三、微机变压器纵差保护的主要元件介绍 主要元件有:1)比率差动保护元件,2)励磁涌流闭锁元件,3)TA饱和闭锁元件,4)TA断线闭锁(告警)元件,5)差动速断元件,6)过励磁闭锁元件 下面对各个元件的功能和原理作个简要的介绍:

免疫组化原理和步骤

免疫组化原理及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一、实验原理与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二、实验器材 微波炉、吹风机、组化笔、湿盒、烤箱、振荡器、染缸、光学显微镜、纯木浆卫生纸、计时器和通风橱等。 三、试剂配制

1. 0.01 M PBS(pH 7.34 ):9.0 g NaCl + 50 ml 0.2 M PB 加双蒸水至1000 ml; 1000 ml 0.2M PB (pH 7.4)=5.93 g NaH 2 PO 4 ·2H 2 O+58.02 g Na 2 HPO 4 ·12H 2 O in 1000 ml 双蒸 水或=190 ml A + 810 ml B(A. 0.2 M NaH 2 PO 4 ·2H 2 O:15.6 g in 500 ml ddH 2 O;B. 0.2 M Na 2 HPO 4 ·12H 2 O:71.632 g in 1000 ml dH 2 O)。 2. Citrate Buffered Saline(0.01 M 柠檬酸缓冲液,PH6.0):28 ml A + 72 ml B + 200 ml ddH 2 O(A.Citrate acid (柠檬酸):10.5 g 加双蒸水至1000 ml;B.Citrate sodium(柠檬酸钠):29.41 g 加双蒸水至1000 ml)。 3. 细胞通透液:由终浓度分别为 0.3%双氧水和0.3%Triton X-100 混合而成。配制方法是先用微波加热的36 ml PBS,再接着加120 ul TritonX-100,

免疫组化的原理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 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所用的有哪些?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抗体和多抗体。单抗体是一个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应用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是将纯化后的抗原直接免疫动物后,从动物血中所获得的免疫血清,是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混合物。 免疫组化实验所用的组织和细胞标本有哪些? 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大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长期存档,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中首选的组织标本制作方法。石蜡切片为什么要做抗原修复?有哪些方法? 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使得细胞内抗原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同时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所以要求在进行IHC染色时,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的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的原有空间形态。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有微波修复法,高压加热法,酶消化法,水煮加热法等,常用的修复液是pH6.0的0.01 mol/L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免疫组化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些?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和组织化学法,后者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 抗体交叉反应的原因: 指抗体除与其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它抗原发生反应。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抗原特异性指用于免疫动物的抗原性物质中含有多种抗原分子,它引起动物产生针对多种抗原分子特异性的相应抗体。任何其它物质只要含有一种或多种与上述物质相同的抗原分子,必将与上述多特异性的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 2. 共同决定簇即两种抗原分子中都含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3. 决定簇相似,两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如果结构大致相同,由于空间构象关系,某一决定簇的相应抗体可以与大致相同的决定簇发生交叉反应。当然抗原一抗体之间构象相似时的结合力小于吻合时的结合力。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一、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概述 *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ICC) -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细胞内抗原的成分(主要是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

差动保护原理

前提是变压器为常见的星星三角接线,点数11. 所谓差流平衡,就是当正常运行或主变区外故障时的状态,装置感受到的变压器两侧电流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这里暂且称装置感受到用来计算差流的量为装置量。 先计算1202的平衡系数。方法如下: 高压侧:PH高=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1/√3 中压侧:PM中=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Mct*Mdy/(Hct*Hdy*√3) 低压侧:PL低=变压器绕组角形接线Lct*Ldy/(Hct*Hdy) 装置量=输入值*平衡系数 例:CT变比H:1200/5 M:1200/5 L:2000/5 PT变比H:230/100 M:115/100 L:37.5/100 变压器星星角接线,CT二次星星星接线 可计算得Ph高,Ph中和Ph低值 当做高低压侧差流平衡时,加量方法如下:任取一个装置制动量X A(装置量), 则测试仪加入X/PH高 0度(加在高压侧A相) X/ PH低 180度(加在低压侧A相) (补偿电流) X/PH低 0度(加在低压侧C相) 楼主给的是3A,取X为3代入,就可以得到测试仪加入的量了。这样加一定是装置无差流的。 至于为什么要加补偿电流,是因为从前的主变保护如果两侧为星型和三角型,则CT二次侧星型接为三角,三角接为星型,以补偿相位达到差流的平衡。但是现在的微机保护装置,统一二次侧全接为星型,因此需要软件中进行相位补偿。1202相位校正采取方法是星变三角,即将高压侧二次电流进行以下公式变换,也就是楼主所提供的公式。 IAH=(Iah-Ibh)/根3 IBH=(Ibh-Ich)/根3 ICH=(Ich-Iah)/根3 其实就是将来自高压侧的电流互相相减再除以根3 根据上式,如果做高低压侧差流平衡,本来在高压侧A相和低压侧A相通入相同幅值,相位相反的装置量,就应该差流平衡的。但是因为高压侧进行了以上的相位变换,所以当高压侧A相通入电流时,高压侧C相也产生了反相的同幅值电流,所以C相产生了差流。这样没有办法差流平衡。所以要进行补偿,同时在高压侧C相或者低压侧C相也加入一个同相同幅值的装置量来抵消。这就是C相补偿电流的来源。注意上面所

什么是差动保护

差动保护 [1]电流差动保护是中的一种保护。正相序是A超前B,B超前C各是120度。反相序(即是逆相序)是 A 超前C,C超前B各是120度。有功方向变反只是和电流的之间的角加上180度,就是反相功率,而不是逆相序。 差动保护是根据“电路中流入电流的总和等于零”原理制成的。 差动保护把被保护的电气设备看成是一个节点,那么正常时流进被保护设备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相等,差动电流等于零。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流进被保护设备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不相等,差动电流大于零。当差动电流大于差动保护装置的整定值时,保护动作,将被保护设备的各侧跳开,使故障设备断开电源。 差动保护原理 差动保护 差动保护是利用电流定理工作的,当变压器正常工作或区外故障时,将其看作理想变压器,则流入变压器的电流和流出电流(折算后的电流)相等,差动不动作。当时,两侧(或三侧)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差动保护感受到的二次电流和的正比于,差动继电器动作。 差动保护原理简单、使用电气量单纯、保护范围明确、动作不需延时,一直用于变压器做主保护。另外差动保护还有线路差动保护、差动保护等等。 变压器差动保护是防止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主保护。其接线方式,按原理,把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接成环流,变压器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如果忽略,在两个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臂上没有差电流流入继电器,即:iJ=ibp=iI-iII=0。 如果内部故障,如图ZD点短路,流入继电器的电流等于短路点的总电流。即:iJ=ibp=iI2+iII2。当流入继电器的电流大于,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 技术参数 1.环境条件 正常温度: -10℃~55℃ 极限温度: -30℃~70℃ 存储温度: -40℃~85℃ 相对湿度:≤95%,不凝露 大气压力: 80~110kPa 2.工作电源 电压范围: 85~265V(AC或DC) 正常功耗:<10W 最大功耗:<20W 电源跌落:200ms 上电冲击:4A 隔离耐压:3kV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