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一文言实词、虚词

必修一文言实词、虚词

必修一文言实词、虚词
必修一文言实词、虚词

文言文必修一梳理

(一)劝学

一、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

草创未就(完成)

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

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

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

4、而致千里(达到)

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

致意(表达)

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7、用心一也(因为)

用之所趋异也(因为)

二、虚词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2、而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吾尝跂而望矣(修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修饰/转折)

顺风而呼(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

蟹八跪而二螯(并列)

3、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

4、之

青,取之于蓝(代词)

輮使之然也(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

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

(二)师说

一、实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二、常用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

4、如是而已(罢了)

三、虚词

1、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

惑而不从师(转折)

吾从而师之(承接)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

小学而大遗(并列)

则群聚而笑之(修饰)

2、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多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全部虚词-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全部虚词-整理

————————————————————————————————作者:————————————————————————————————日期:

虚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以 烛之武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荆轲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表原因,“因为”) 荆轲3.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表原因,“因为”) 烛之武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烛之武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烛之武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烛之武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鸿门宴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连词,来) 鸿门宴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告以事(介词,把) 鸿门宴③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借) 鸿门宴④请以剑舞(介词,用) 鸿门宴⑤军中无以为乐(连词,来) 鸿门宴⑥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 鸿门宴⑦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表修饰) 鸿门宴⑧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表承接) 鸿门宴⑨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荆轲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4.可以解燕国之患(介词,表工具方法,“凭借”) 荆轲5.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用来”) 荆轲6.使工以药淬之(介词,表工具方法,“用”) 荆轲7.以试人(连词,表目的,“用来”) 荆轲8.日以尽矣(通假字,通“已”,已经) 荆轲9.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荆轲20.事所以不成者(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荆轲10.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1.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2.使使以闻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3.以次进(介词,“按照”) 荆轲14.以故荆轲逐秦王(“已故”,所以,引出结果) 荆轲1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连词,表目的,“用来”) 荆轲16.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 荆轲17.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 荆轲18.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9.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不译”) 荆轲21.乃欲以生劫之(介词,表时间,“在”) 荆轲22.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来”) 而 烛之武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必修一实词虚词

虚词整理 一.于 1.向,对,对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贪于财货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在……方面,从……中常痛于骨髓 3.在,从,到,介词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樊哙覆其盾于地, 4.比长于臣。 5,与是连用,表连接,连词于是项伯复夜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6.复音虚词,“于是”,在这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二.之 1.的,助词,结构助词因人之力而敝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 今日之事何如 未有封侯之赏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与燕督亢之地图 丹不忍以己之私 而伤长者之意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然则将军之仇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为变徵之声 持千金之资币物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比诸侯之列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左手把秦王之袖, 北蛮夷之鄙人 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秦之遇将军 是寡人之过也 2.代词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许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与之同命 立而饮之 天下皆叛之 公为我献之 闻大王有意督 亦去之 故听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珍宝尽有之 为之奈何 且为之奈何 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 杀之 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为之奈何 置之坐上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唯君图之。 将焉取之? 公从之。 愿得谒之 不如因而善遇之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子犯请击之。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为之奈何? 子犯请击之 愿足下更虑之 太子闻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识别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同学们可以根据各种句式特点,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既熟透了课文(所谓拉网式复习),又识别和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句式。 用汉语翻译文言句 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看分数的设置,判断几个给分点,一般一个给分点是1分,然后判断哪几个重点实词必须解释出来,该句子含有哪几个特殊语法现象,必须通过翻译体现出来,一定要成竹在胸,不然,心中无数,乱翻一气,是没有多少胜数的。 能默写文言名篇 高考一般是五句中任选其中四句,4分。课内课外兼顾。散文、诗词兼顾。课内,要注意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就目前而言,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课外,主要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文言名篇、名句的默写,主要是考察我们同学扎实积累的态度。 这样,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复习文言文就不是无的放矢了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有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初中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大全详尽版

初中复习文言文实词、 虚词整理大全详尽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语文必修一课本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归纳

高一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 1、木直中.绳:合于,符合 2、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广泛的学习,广博的学习 4、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明:明达 5、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6、而见者远: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7、假.舆马者:借助 8、非利.足也:使……快 9、而绝.江河:横渡;渡 10、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性,禀性 11、风雨兴焉.:兼词,在这里 12、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13、故不积跬步 ..:半步 14、锲.而不舍:雕刻 15、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 16、用.心一也:因为 1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藏身,托付古今异义 18、古之学者 ..必有师:求学的人 19、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受通“授”教授 2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21、是故 ..无贵无.贱:因此无论 22、吾师.道也:学习 23、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语气,大概 24、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 25、或.师焉,或否焉:有的 26、小学 ..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27、师不必 ..贤于弟子:不一定 28、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29、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30、少焉.:形容词词尾 31、纵一苇之所如.:往 32、倚.歌而和之:按着 33、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意动用法 34、顺流而东.也:东下,名词作动词 35、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3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然,简直 37、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38、始指异.之:认为……奇异 39、穷山之高.而止:最高峰形容词作名词 40、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以后 41、故为之文以志.:记 42、萦青.缭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补充: 1、輮.以为轮:使……弯曲 2、虽有槁暴 ...:通“又”槁:枯暴:通“曝’晒干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已:检验反省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形容词作名词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难道 7、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人 8、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11、或不.焉:通“否”不从师 12、吾子不齿 ..:不屑一提 13、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14、郯子之徒.:一类人 15、术业 ..有专攻.:学问和技艺研究,学习 1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赞赏赠送 1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越过 18、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20、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21、倚歌而和.之:唱和 22、正.襟危坐:使……端正整理 2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 24、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攻破攻下 :斟酒横执长矛 25、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 2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7、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名词作动词 28、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 29、寄蜉蝣 ..于天地:像蜉蝣一样

150个实词虚词

上海2010年语文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6《鸿门宴》文言虚词实词素材

文言虚词 若) (3)<代>您;您们;您(们)的。《鸿门宴》:“~入前为寿。” 者) (6)<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所) (4)<助>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因) (9)<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10)<副>就;于就是。《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乎) (2)<助>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不”。《鸿门宴》:“壮士,能复饮~-”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不”、“呢”。《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为) (8)<动词>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10)<动词>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⑿<动词>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且) (3)<副>尚;尚且。《鸿门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与) (1)<动词>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文言实词 道) (1)<名>路;道路。[又]<动词>取道;道经。《鸿门宴》:“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过) (7)<动词>责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之。” 谢) (5)<动词>感谢;道谢。《鸿门宴》:“乃令张良留~。” 说) (3)<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欲诛有功之人。” 胜) (2)<形>尽;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 置) zhì (1)<动词>放弃。《鸿门宴》:“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行) (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不顾细谨。” 王) (1)<动词>称王;统治天下。《鸿门宴》:“沛公欲~关中。”

高中语文必修一-五文言文实词虚词全译练习题目

b苏教版必修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 必修一 劝学 2 师说 6 赤壁赋 12 始得西山宴游记 18 必修二 六国论 22 阿房宫赋 29 念奴娇·赤壁怀古 3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7 必修三 离骚(节选) 39 指南录后序 43 五人墓碑记 49 烛之武退秦师 55 谏太宗十思疏 60 廉颇蔺相如列传 65 鸿门宴 73 秋水(节选) 80 非攻(节选) 82 察今(节选) 84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89 寡人之于国也 93 《黄花冈烈士事略》序 98 蜀道难 103 登高 105 琵琶行 107 锦瑟 110 虞美人 112 蝶恋花 114 雨霖铃 116 声声慢 118 滕王阁序 120 秋声赋 126 必修五 陈情表 131 项脊轩志 136 长亭送别 141 报任安书 143 渔父 150 逍遥游 154 兰亭集序 160

劝学 【课文全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 ..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 “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 ..(跨十步,至十步) (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一到五-文言虚词整理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群聚而笑之/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夜,缒而出/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项王按剑而跽/东面而视/弃甲曳兵而走/悚然而听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墙往往而是/客逾庖而宴/呱呱而泣/渔父莞尔而笑/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朝济而夕设版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不言而化/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而能与世推移/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侣鱼虾而友麋鹿/二败而三胜/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夫赵强而燕弱/劳苦而功高如此/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固而近于费/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忽奔腾而砰湃/而庭阶寂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⑷连词,表承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正襟危坐而问客/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择善而从之/毕礼而归之/拔剑切而啗之/夫人朝夕退而游焉/或百步而后止/爽籁发而清风生/木遭之而叶脱/物过盛而当杀/渔父见而问之/而控于地而已矣/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6) 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 (7) 连词,表因果。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8) 连词,表目的。则思谦冲而自牧/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语文必修三 实词虚词总结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一.文学常识 选自《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通假现象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三.古今异义 1. 寡人之于国也(古: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古: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3.请以战喻(古: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 6.或百步而后上(古:有的人,不定代词。今:或许、也许。) 7.斯天下之民至焉(古: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古:粮食的统称。今:谷子) 9.非我也,兵也。(古:兵器。今: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年成。今:年) 四.词类活用 (一)使动

初中实词虚词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汇编(180个文言实词) 180个文言实词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高中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

重要实词&虚词 贰:从属二主(且贰于楚也) 军:驻军(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辞:推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犹不如人) 许:答应(许之) 缒(zhuǐ):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夜缒而出) 济:渡河(朝济而夕设版焉) 肆:延伸、扩张(肆其西封) 微: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 因:依靠(因人之力而蔽之) 与:结交,亲附(失其所与,不知) 易:替代(以乱易武)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唯君图之) 其: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吾其还也) ~\(≧▽≦)/~~\(≧▽≦)/~~\(≧▽≦)/~~\(≧▽≦)/~~\(≧▽≦)/~~\(≧▽≦)/~ 略:夺取(进兵北略地) 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秦兵旦暮渡易水) 谒:请(臣愿得谒之) 购:重金征求(秦王购之金千斤) 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收为奴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转折(顾计不知所出耳) 揕(zhèn):刺(右手揕其胸) 拊(fǚ):槌胸,形容非常痛心(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濡:沾湿,浸湿(血濡缕) 忤视(wǚ):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人不敢与忤视) 竖子:对人的蔑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瞋目:形容发怒时候瞪大眼睛的样子(士皆瞋目) 比:并,列(比诸侯之列) 谨:特别(谨斩樊於期头) 陛:殿前的台阶(至陛下) 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发: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引:身子向上起(自引而起) 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废:倒下(荆轲废) 创: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尺兵:尺寸之兵,指代各种兵器(不得持尺兵)

必修一文言实词、虚词

文言文必修一梳理 (一)劝学 一、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 草创未就(完成) 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 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 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 4、而致千里(达到) 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 致意(表达) 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7、用心一也(因为) 用之所趋异也(因为) 二、虚词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2、而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吾尝跂而望矣(修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修饰/转折) 顺风而呼(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 蟹八跪而二螯(并列) 3、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 4、之 青,取之于蓝(代词) 輮使之然也(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 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 (二)师说 一、实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二、常用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 4、如是而已(罢了)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全部虚词_整理

虚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以 烛之武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荆轲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表原因,“因为”) 荆轲3.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表原因,“因为”) 烛之武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烛之武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烛之武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烛之武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鸿门宴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连词,来) 鸿门宴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告以事(介词,把) 鸿门宴③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借) 鸿门宴④请以剑舞(介词,用) 鸿门宴⑤军中无以为乐(连词,来) 鸿门宴⑥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 鸿门宴⑦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表修饰) 鸿门宴⑧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表承接) 鸿门宴⑨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荆轲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4.可以解燕国之患(介词,表工具方法,“凭借”) 荆轲5.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用来”) 荆轲6.使工以药淬之(介词,表工具方法,“用”) 荆轲7.以试人(连词,表目的,“用来”) 荆轲8.日以尽矣(通假字,通“已”,已经) 荆轲9.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荆轲20.事所以不成者(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荆轲10.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1.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2.使使以闻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3.以次进(介词,“按照”) 荆轲14.以故荆轲逐秦王(“已故”,所以,引出结果) 荆轲1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连词,表目的,“用来”) 荆轲16.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 荆轲17.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 荆轲18.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9.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不译”) 荆轲21.乃欲以生劫之(介词,表时间,“在”) 荆轲22.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来”) 而 烛之武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