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2003-03-15 16:08:00 来源:

除草剂被植物根、芽吸收后,作用于特定位点,干扰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反应,导致植物生长受抑制或死亡。除草剂对植物的影响分初生作用和次生作用。初生作用是指除草剂对植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最早影响,即在除草剂处理初期对靶标酶或蛋白质的直接作用。由于初生作用而导致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到植物的其它生理生化代谢,被称着次生作用。

(一)抑制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光反应中,通过电子传递链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藏在ATP;在暗反应中,利用光反应获得的能量,通过Calvin-Benson途径(C3植物)或

Hatch-Slack-KortschaK途径(C4植物)将CO2还原成碳水化合物。除草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抑制光合作用: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抑制光合磷酸化、抑制色素的合成和抑制水光解。

1.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链

约有30%的除草剂是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如三氮苯类、取代脲类、尿嘧啶类、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二苯醚类、二硝基苯胺类。作用位点在光合系统II和光合系统I之间,即QA和PQ之间的电子传递体B蛋白,除草剂与该蛋白结合后,改变它的结构,抑制电子从QA 传递到PQ,使得光合系统处于过度的激发态,能量溢出到氧或其它邻近的分子,发生光氧化作用,最终导致毒害。

2.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

联吡啶类除草剂百草枯和敌草快等是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剂。它们作用于光合系统I,截获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而被还原,阻止铁氧化还原蛋白的还原即其后的反应。这类除草剂杀死植物并不是直接由于截获光合系统I的电子造成的,而是由于还原态的百草枯和敌草快自动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根阴离子导致生物膜中未饱和脂肪酸产生过氧化作用,破坏生物膜的半透性,造成细胞的死亡。

3.抑制光合磷酸化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商品化的除草剂的初生作用是直接抑制光合磷酸化的。但有些电子传递抑制剂如二苯醚类、联吡啶类和敌稗等,在高浓度下也能抑制光合磷酸化,使得ATP合成停止。光合磷酸化抑制剂,也叫解偶联剂。

4.抑制色素生物合成

在类囊体膜上,有大量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类色素紧密相连,前者收集光能,后者则保护前者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抑制这两类色素中任何一种的合成,将导致植物出现白化现象。有多种除草剂如吡氟酰草胺、氟啶草酮、苯草酮、苄胺灵、广灭灵抑制类胡萝卜素生

物合成,但不同的除草剂的作用靶标酶则不尽相同。大多数类胡萝卜素抑制剂是抑制去饱和酶(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和5-胡萝卜素去饱和酶)。广灭灵不抑制去饱和酶,其作用位点在异戊烯焦磷酸与牻牛儿基焦磷酸之间。类胡萝卜素合成受阻导致叶绿素遭到破坏,植物出现白化现象。

最新的研究证明了一些除草剂如二苯醚类除草剂和恶草灵,直接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其作用靶标酶是原卟啉原氧化酶,导致原卟啉IX合成受阻,从而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此外,苯达松则是通过抑制水光解(Hill反应)杀灭杂草的。

(二) 抑制脂肪酸合成

脂类是植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份。现已发现有多种除草剂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和链的伸长。如芳氧苯氧丙酸类、环已烯酮类,硫代胺基甲酸酯类、哒嗪酮类。它们的作用位点见图5-4-1。芳氧苯氧丙酸类和环已烯酮类除草剂的靶标酶均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常称作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

(三) 抑制氨基酸的合成

1.抑制芳香氨基酸合成

三种芳香氨基酸苯基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是通过莽草酸途径合成的,很多次生芳香物也是通过该途径合成的。在动物中,没有莽草酸途径,但在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很重要。在目前商品化的除草剂中只有草甘瞵影响莽草酸途径,其作用靶标酶是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该酶是缩合莽草酸-3-磷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产生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和无机磷酸。

2.抑制支链氨基酸合成

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是通过支链氨基酸途径合成的。新开发的超高效除草剂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和磺酰胺类除草剂抑制这三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其作用靶标酶是支链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第一个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乙酰乳酸合成酶也叫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缩合两个丙酮酸分子产生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前体2-乙酰乳酸,同时也缩合一个丙酮酸和2-酮丁酸产生异亮氨酸的前体2-乙酰羟基丁酸。

3.抑制谷氨酰胺合成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氮代谢中重要的酶,它催化无机氨同化到有机物上,同时也催化有机物间的氨基转移和脱氨基作用。草丁膦除草剂的作用靶标是谷氨酰胺合成酶,阻止氨的同化,干扰氮的正常代谢,导致氨的积累,光合作用停止,叶绿体结构破坏。双丙氨膦本身是无除草活性的,被植物吸收后,分解成草丁膦和丙氨酸而起杀草作用。

(四) 干扰激素平衡

最早合成的有机除草剂苯氧乙酸类(如2.4-D、2甲4氯)以及苯甲酸类除草剂具有植物生长素的作用。使它隆和二氯喹啉酸也属激素型除草剂。

植物通过调节生长素合成和降解、输入和输出速度以及共轭作用(包括可逆和不可逆共轭)来维持不同组织中的生长素正常的水平。其中可逆共轭作用最为重要。激素型除草剂处理植物后,由于缺乏调控它在细胞间浓度,所以,植物组织中的激素(激素型除草剂)浓度极高,而干扰植物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植物的形态发生,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五) 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植物细胞的骨架主要是由微管和微丝组成。它们保持细胞形态,在细胞分裂、生长和形态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除草剂干扰微丝。大量研究明确了很多除草剂直接干扰有丝分裂纺锤体,使微管的机能发生障碍或抑制微管的形成。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作用,导致纺锤体微管不能形成,使得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前、中期,而影响正常的细胞分裂,导致形成多核细胞,肿根。

第四节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文:admin 发表时间2005-6-12 上午 10:36:06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许多除草剂的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十分清楚。

这是因为它们的作用不仅受防治对象影响,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干扰;

许多除草剂的杀草作用并不限于某一因素,有时是几种因素同时发生,

形成一个多种复杂的过程。无论触杀型或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当被植

物吸收后,必须对植物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进行某种干扰作用,才能把

植物杀死。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协调统一的表现,当除草

剂干扰了其中某一环节时,就会使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失去平衡,从而

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死亡。

除草剂对植物干扰、破坏的作用机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抑制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是靠光合作用来获得的养分,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

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植物特有的生理机制。生物界活动所消耗的物质

和能量主要是由光合作用来积累,所有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及生存所必需

的复杂分子,都来源于光合作用的产物及环境中的微生物。光合作用在

温血动物体内并不发生,因此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对温血动物的毒性

很低。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物

并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O2+H2O C6H12O2 + 6O2

叶绿体

这一反应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过程来完成的。一般把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分成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

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可分成下列几个步骤:

(1)叶绿体内的色素(通常由叶绿素a及b所组成)被吸收的光量子所激活。

(2)将贮藏在“激活了的色素”中的能量,在光系统I及Ⅱ中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转变成化学能,在水光解过程中,将氧化型辅酶Ⅱ(NADP+)还原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

NADP+ + H2O NADPH + 1/2O2十H+

与此反应相偶联的是ADP与无机磷酸盐(Pi)形成ATP:

ADP + Pi ATP

(3)将贮存在NADPH及ATP中的能量,消耗在后面不直接依赖光的反应,即固定和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暗反应。

图中表示了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电子传递时的氧化还原电位图,图中D1及D2分别表示光系统I及光系统Ⅱ中的电子给予体,AI及AⅡ分别表示光系统I及夏中的电子接受体。Cytf:细胞色素f;Fd:铁氧化还原蛋白;Fp:Fd-NADP+,氧化还原酶;PC:质体蓝素;PQ:质体醌。

光系统I、Ⅱ及各种电子载体(如质体醌、细胞色素、质体蓝素、铁氧化还原蛋白等)组成了电子传递链,它们将水光解所释放出的电子传递给N ADP+,每还原一分子NADP+为NADPH需要两个电子,并同时形成ATP。A TP的合成包括在两个光系统中,称为非循环光合磷酸化(noncyclicphot ophorylation)。近来的研究表明,每两个电子不是形成一分子ATP,而是约4/3分子ATP。相反,仅光系统I是包含在循环的光合磷酸化过程中,这一过程也发生在光的影响下,但与开链的电子传递系统无关。

现已逐步弄清,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包含两个同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4和3.4X×104的蛋白,分别称为D1和D2多肽,它们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别与光系统Ⅱ系统中电子传递起重要作用的质体醌QB和Q A相结合。

基于一定的实验基础,1991年K.G.Tietjen等利用分子图形学的方法设计了质体醌QB与D1蛋白结合的部分三维结构模型。

1、抑制光合电子传递:

干扰光合作用的除草剂品种中大约70%是抑制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光合电子传递的除草剂种类很多,近10年来,对光合反应中心的结构和功能的除草剂的作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但分离了光合反应中心,而且测定了氨基酸序列。

植物的光系统Ⅱ光合反应中心,其核心蛋白(core protein)由两个亚单位,即D1和D2组成,包含叶绿素、褐藻素、β—胡萝卜素、非血红素铁及细胞色素b559;两种质醌QA和QB就结合在这一D1/D2复合体上。光系统Ⅱ反应中心从水到质体醌的电子流如图5—28所示。

图示水裂解系统提供的电子经过一个电子受体Z、叶绿素二聚体(chlz)、叶绿素(chl)和褐藻素(pheo)传递到QA,然后经Fe到QB,最后传递到质

体醌(PQ)。

QA和QB在D1和D2蛋白上的结合部位如图。

从图5-29可以看出,QB一端和215位组氨酸(His215)结合,另一端和靠近262位酪氨酸(Tyr262)的羰基结合;QA一端和215位组氨酸(His 2 15)结合,另一端则和靠近261位丙氨酸(Ala261)的酰胺基结合:Fe和4个组氨酸相连,从而将D1、D2两个亚单位联结成一个复合体。

三嗪类、尿嘧啶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就是竞争性地占领了在D1蛋白上Q B的“结合龛” (bing niche),即QB的天然配体。除草剂占领该天然配体后,QB即失去这种配体,其电子传递功能丧失,从而阻碍了电子从QA QB PQ。

除草剂叠氮三嗪(azido-triazine)和QB的“结合龛”结合如图。叠氮三嗪含烷基的侧链朝向第264位丝氨酸的氨基酸片断,侧链上与N相连的H可能和丝氨酸OH形成桥键,而叠氮则朝向跨膜螺旋Ⅳ上第214位甲硫氨酸(Met214)。

三嗪类除草剂去草净(terbutrun)在QB“结合龛”上结合的模式如图5 -31。去草净以2—3个桥键和蛋白相连结;223位丝氨酸OH和三嗪环乙基侧链N相连的H组成“桥”,靠近224位异亮氨酸(ile224)的N上的H和三嗪环的N组成“桥”。

取代脲类除草剂(如敌草隆)的结合位点也在这个由叶绿体基因编码的D1蛋白上,但不是三嗪类除草剂的结合位点。已有研究指出,在Dl/D2蛋白复合体上,电子从QA到QB的传递还必须有低浓度的HCO3-离子的参与,在D1蛋白上亦有HCO3-结合位点,可能位于敌草隆结合位点下面,而被敌草隆结合位点所覆盖。取代脲类除草剂和D1蛋白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后,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从而阻碍了HCO3-和其结合位点的结合,结果影响电子从QA—QB的传递。

2 拦截传递到NADP+的电子

敌草快、对草快(百草枯)这类联吡啶类除草剂具有-450mV和-350 mV的氧还电势,可以作用于光系统Ⅰ,拦截从X到Fd的电子,使电子流彻底脱离电子传递链,从而导致NADP+还原中止,破坏了同化力的形成。此外,联吡啶类阳离子在拦截电子后就被还原成相应的自由基。在氧参与下,自由基被氧化成初始离子,这个初始离子又参与反应,形成一系列氧的活化产物:

这些氧的活化产物同样是植物毒剂,将导致类囊体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

叶绿体的内囊体膜脂类化合物中含大约90%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和亚油酸,其功能是保持膜的流动性。上述除草剂作用产生的单态氧在脂质膜中不能快速除去,将和亚麻酸和亚油酸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过氧酸的形成,脂肪酸过氧化物接着又被还原,进一步通过碳链断裂,产生醛及短链的烷烃。按照这种方式,亚麻酸将产生乙烷,亚油酸将产生戊烷。此外,单态氧也能和其他富含未共用电子的分子反应,如和组氨酸、甲硫氨酸等氨基酸反应,而且单态氧的反应也不仅限脂类,亦可扩大到蛋白质、氨基酸、核酸及色素等。

二、干扰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

呼吸作用是碳水化合物等基质通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一系列酶的催化而进行的有机酸氧化过程,并通过氧化磷酸化反应将产生的能量转变为三磷酸腺苷(ATP),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是两个相互联系又同时进行的不同过程,此过程为偶联反应。凡是破坏这个过程的物质称为解偶联剂。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其此除草剂可以改变线粒体的机能,包括对ATP合成的解偶联反应和干扰电子传递等两个方面。如五氯酚钠、地乐酚、敌稗和苯氧羧酸等除草剂都是解偶联剂,干扰呼吸作用。

植物在这些药剂的作用下,体内贮存的能量ATP不断地用于植物生长,生化反应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转,变成ADP(二磷酸酰酶),随着ADP浓度的增加,加速植物的呼吸作用。另外,呼吸所释放出了能量,不能用于ADP的氧化磷酸化,因而,中断了ATP的形成,使植物体中ATP的浓度降低,其结果是呼吸作用成为一种无用的消耗,造成植物能量的亏缺,使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过程无法进行,从而导致植物死亡。

例如,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特别提高浓度显著抑制呼吸过程中氧的吸收和CO2的释放,从而大大降低了呼吸系数,造成呼吸过程的紊乱。

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干扰光合作用中希尔反应中氧释放时的能量传递,进而影响NADP的还原作用和ATP的形成。

三、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1、抑制色素合成:

高等植物叶绿体内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后者是前者的衍生物。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都是脂溶性色素,与脂类结合,被束缚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同一蛋白质中。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与传递及光化反应和电子传递过程均在这里进行,因此,抑制色素的合成将抑制光合作用。(1)抑制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类胡萝卜素大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靠近集光叶绿素及光反应中心,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叶绿素,防止受光氧化而遭到破坏。

类胡萝卜素生成酶系包括合成酶(Synthase)、去饱和酶(desaturase)和环化酶(cyclase)。这些酶系主要分布在叶绿体被膜,而在类囊体膜中则少有分布。去饱和酶的催化作用要求分子氧的参与。去饱和作用可能是由羟基化(hydroxylation)起动的,但单加氧酶(羟化酶)是否参与反应尚未证实。羟基化后再脱去一个水分子,双键就形成。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除草剂的主要靶标是去饱和酶。

哒嗪酮类、氟啶酮、苯氧基苯酰胺主要是抑制了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导致八氢番茄红素积累;哒草伏、嘧啶类可抑制六番茄红素去饱和酶活性。

由于类胡萝卜素合成被抑制,导致失去叶绿素保护色素,而出现失绿现象。

(2)抑制叶绿素合成: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5-35所示。二苯醚类除草剂(如除草醚)和环亚胺类除草剂(如恶草灵)都是过氧化型除草剂。用这些除草剂处理植物后往往显示以下的特点:(1)阻碍叶绿素的合成;(2)色素在光照中被分解,即所谓“漂白”作用;(3)在光照中形成乙烷及其他短链烷烃化合物;

(4)叶绿素光合成中的关键酶——原卟啉原氧化酶被抑制;(5)植物中原卟啉Ⅸ积累。

因此,原卟啉原氧化酶是这两类除草剂作用的第一靶标。原卟啉原氧化酶被抑制后,原卟啉原Ⅸ不能被氧化成原卟啉Ⅸ并在Mg螯合酶和Fe螯合酶作用下分别生成叶绿素和血红素,而是造成原卟啉原Ⅸ的瞬间积累,漏出并进入细胞质,并在除草剂诱导的氧化因素作用下氧化成原卟啉Ⅸ(PPⅨ),PPⅨ进一步被转换为一个代谢物(590FP)。590FP在细胞质中产生高活性氧,从而引起细胞组分的过氧化降解,植物枯死。

2、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酸是植物体内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合成的重要物质,氨基酸合成的受阻将导致蛋白质合成的停止。蛋白质与核酸是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因此,对氨基酸、蛋白质、核酸代谢的抑制,将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植物死亡。

(1)抑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目前已开发并商品化的抑制氨基酸合成的除草剂有:有机磷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胺类和嘧啶水杨酸类等。在上述这些类别中,除含磷除草剂外,其他均为抑制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的除草剂。

①含磷除草剂对氨基酸的抑制作用:

目前常用的含磷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和双丙氨膦。草甘膦的作用部位是抑制莽草酸途径中的5—烯醇丙酮酸基莽草酸—3—磷酸酯合成酶(5 -enolpyruvylshikimic acid-3-phosphate synthase,简称EPSPS),

使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等芳族氨基酸生物合成受阻。草铵膦和双丙氨膦则抑制谷氨酰胺的合成,其靶标酶为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thase,简称为GS)。

②抑制支链氨基酸的合成:

植物体内合成的支链氨基酸为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其合成开始阶段的重要酶为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简称为ALS),其可将2分子的丙酮酸或1分子丙酮酸与α—丁酮酸催化缩合,生成乙酰乳酸或乙酰羟基丁酸。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胺类、嘧啶水杨酸类等除草剂的作用靶标酶为ALS。靶标ALS抑制剂是目前开发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另外,杀草强为杂环类灭生性除草剂,它通过抑制咪唑—甘油磷酸脱水酶(IGPD)而阻碍组氨酸的合成。

综上所述,植物体内氨基酸合成受相应酶的调节控制,而各种氨基酸抑制剂则正是通过控制这种不同阶段的酶以发挥其除草效应的。

(2)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除草剂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是间接性的,直接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报道很少。已知干扰核酸、蛋白质合成的除草剂几乎包括了所有重要除草剂的类别。例如,苯甲酸类、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二硝基酚类、二硝基苯胺类、卤代苯腈、苯氧羧酸类与三氮苯类等。试验证

明,很多抑制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除草剂干扰氧化与光合磷酸化作用。通常除草剂抑制RNA与蛋白质合成的程度与降低植物

组织中ATP的浓度存在相关性。因此,多数除草剂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被认为不是主要机制,而是抑制ATP产生的结果。磺酰脲类除草剂是通过抑制支链氨基酸的合成而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并证明绿磺隆能抑制玉米根部DNA的合成。目前尚未有商品化的除草剂是直接作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3)抑制脂类的合成:

类脂包括脂肪酸、磷酸甘油酯与蜡质等。它们分别是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植物角质层的重要成分。脂肪酸是各种复合脂类的基本结构成分。如磷酸甘油酯是脂肪酸与磷脂酸的复合体。因此,除草剂抑制脂肪酸的合成,也就抑制了脂类合成,最终造成细胞膜、细胞质膜或蜡质生成受阻。

目前,已知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环己烯酮类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是抑制脂肪酸合成的重要除草剂。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和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靶标酶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它是催化脂肪酸合成中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生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酶,见下式:

ACCase

乙酰-CoA十HCO3+ATP 丙二酸单酰-CoA+ADP+Pi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是抑制长链脂肪酸合成的除草剂,它是通过抑制脂肪酸链延长酶系,而阻碍长链脂肪酸的合成(图5—15)。

四、干扰植物的激素作用:

激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和结果可能缺少的物质,在植物的不同组织中都有适当的含量。

激素类型的除草剂可以破坏植物生长的平衡,当低浓度时对植物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受害植物的组织可以表现刺激与抑制两种症状,导致生长畸形或扭曲,如2,4—D 对双子叶植物的毒害症状。属于激素型的除草剂种类很多,如苯氧羧酸类,(2,4—D、2甲4氯)、苯甲酸类(百草敌、豆科威)、毒莠定等。

五、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微管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的丝状亚细胞结构。高等植物中,纺锤体微管是决定细胞分裂程度的功能性机构,微管的组成与解体受细胞末端部位的微管一机能中心控制,微管机能中心是一种细胞质的电子密布区。由于除草剂类型与品种不同,它们对微管系统的抑制部位不同:①抑制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②阻碍细胞壁或细胞板形成,造成细胞异常,产生双核及多核细胞;③抑制细胞分裂前的准备阶段如G,与G2阶段。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是抑制微管的典型代表,它们与微管蛋白结合并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作用,造成纺锤体微管丧失,使细胞有丝分裂停留于前期或中期,产生异

常的多形核。由于细胞极性丧失,液泡形成增强,故在伸长区进行放射性膨胀,结果造成

五、抑制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

除草剂对植物的抑制作用往往表现于植物形态的变化,如出现畸形或不

正常的生长发育等,其原因是除草剂抑制了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

例如,用2.4—D处理敏感性植物幼苗,与用量极少时,具有与植物体内

天然生长素吲哚乙酸相似的作用,可促进植物的生长;但当用量较多,

作为除草剂应用时,植物的生长就会迅速发生分化。分生组织细胞停止

分裂,已经伸长的细胞停止长度生长,但继续进行辐射膨大,成熟的植

株薄壁组织细胞膨大,迅速开始分裂,并产生愈伤组织和膨大的根基,

根停止伸长,阻塞,停止输导,根尖膨大。幼龄叶片停止膨大,组织过

度发育,根丧失吸收水分与无机盐能力,最终导致植物株死亡。

二硝基苯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造成植物死亡的原因之一,就是由

于强烈地抑制了细胞的分裂。

除草剂对植物的干扰,破坏作用常常是几种作共同发生,有些是直接作

用,也有些是间接作用。地乐酚、敌稗等是直接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

成,同时也抑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除直接干扰

细胞有上分裂、激素的形成与传导外,还间接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对病菌和害虫对杀菌剂与杀虫剂的抗性相比,杂草对除草剂的抗

性难以产生。多年使用某种除草剂的农田,只是被控制的敏感杂草逐渐

减少,而该除草剂防除范围之外的杂草却得以发展。

稻田几种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及药害情况

乙草胺:持效期40~70天左右;主要保持在0-3cm的土层中,高温、高湿下或药后持续低温、高湿,易产生药害,出苗后叶片皱缩、发黄,但一般情况下10-15天后可恢复正常生长。播种后24-72小时施药易产生药害。杂草吸收主要部位是芽,因此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

异丙甲草胺:持效期30~35天;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主要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杂草通过幼芽和幼根吸收,向上传导,抑制幼芽和细根的生长,敏感杂草在发芽后出土前或刚刚出土即中毒死亡。禾本科杂草吸收能力比阔叶强。移栽前3—5天施药为宜,直播田播后1—2天出苗前用药,该药容易被土壤微生物降解,持效期中等。

丙草胺:持效期30~50天;水稻4叶期以后的植株均可以将此除草剂分解为没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因此单独使用时,只能用于移栽稻田,用于秧田、直播田时对幼苗有损害。但加安全剂可弥补不足,施药量过大时,药后5天苗心叶、叶尖到叶缘褪绿卷曲,植物生长受抑。

丁草胺:持效期60天;对萌动及2叶期以前杂草有效,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对光稳定。秧田在播后3天用药,除草效果佳;之前后之后除草效果一般,之前易出药害。水不能淹没秧心。

苄嘧磺隆:水稻秧田和直播田,播种前和播种后20天内均可以施药,以播后杂草萌发初期施药防效佳。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施药时保持水层3—5cm,持续3—4天,该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温度、土质对其影响较小。延长保水时间是提高除草效果的关键。时间长,效果好。5—7天为宜,不少于3天。

2甲4氯钠盐:作用速度比2,4-D慢,禾本科杂草对其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到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如施药后12小时内小中-大雨应重施。

二氯喹啉酸:持效期25天左右;是防除稻田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抑制稗草生长点使其心叶不能抽出而达到防除的目的,被萌发的种子、根、茎及叶部迅速吸收,对大龄稗草效果好,药后1-2天叶边开始褪绿、黄化,2-3天叶片变软,1周后叶片萎蔫下垂。该药对水层管理要求不严格。本品对稻苗无不良影响,稻田有效施药适期长,应在施药前一天排水,药后1-2天灌水,保持2-3厘米深水层2-3天。(植保站施守华)

春小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春小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对于春小麦的种植,很多对于除草剂的使用,用量不大清楚。春小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呢?春小麦除草剂如何使用呢?下文我们一同来介绍下春小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供大家一同来学习下! 使用麦田化学除草剂简单易行,省工省力效果好,已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但由于对除草剂品种选择不对路,施药技术不科学,有时不但达不到除草效果反而对小麦和后茬产生药害,造成减产。因此,麦田除草剂必须科学合理使用。 一、要选对除草剂。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骠马、金马、世玛等除草剂。以双子叶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笨磺隆、噻吩磺隆、2,4-D丁脂等除草剂。单、双子叶混生的麦田,可选用巨星或苯磺隆加骠马混合使用。 二、最佳用药期。根据麦田杂草的生长发育规律而定,杂草的生育状况、叶龄对除草效果影响很大,杂草叶龄小,抗药性差,吸收药液快,田以杂草出苗90%以上,此时施药效果最好。施药过早,杂草尚未出苗,而施药过晚杂草叶龄偏大,群体过密,杂草长势旺,抗药性强,均达不到防治效果。 三、要掌握用药时的温度、湿度。开始用药时间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并要在晴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如果土壤干燥要先浇返青水,然后再喷洒除草剂。

四、要严格掌握用药量和药液的配制方法。要严格掌握用药量,不能随意减少或加大药量,以免降低防治效果或产生药害。配制药液,要用二次稀释法,先将原药配制成母液,将喷雾器适当加水,再倒入适量母液,最后再加入清水混合均匀。每亩用水量不低于30公斤。 五、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喷药要均匀周到,尽量使药剂湿润杂草的茎叶,并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药时严禁在大风天喷洒,特别是2,4-D丁脂,以防药液飘移,使其他作物发生药害。喷雾器用后要严格清洗,特别是2,4-D丁脂,要用3%硫酸亚铁水浸泡24小时,并把开关,喷头,喷带全部卸开,好好冲洗,以免再使用时对其他作物产生药害。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小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除草剂使用用量一定要适量,不宜过多、过少,严格按照标准的用量来执行。

除草剂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杂草?为什么要控制杂草? 当植物生错地方时就变成杂草 杂草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农作物产量:和作物竞争水,养分和光,滋生植物病虫,干扰通行及农作物收获 通常产种很大、繁殖快。(稗草、千金子) 杂草控制的方法: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了解除草剂是保证其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性的基础,也是除草剂技术营销的前提。 二、化学除草与其它除草方式的区别 化学除草是用化学药剂毒杀杂草,用于防除杂草的化学药剂叫除草剂。 除草剂是植物毒剂,虽然农田中正常应用的除草剂能够保证作物安全,但在特殊情况下作物有出现药害的可能。 除草效果受环境条件、用药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作物的发育状况不同、发育时期 不同、品种不同,抗药能力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为保证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除草推广应用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试验。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力、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化学除草的特点: l、农田中杂草种类繁多,防除对象复杂。 2、防除对象的杂草与保护对象的作物同属植物,差异小,所以

除草剂比杀虫剂、杀菌剂更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3、杂草及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抗除草剂的能力不同,为保证除草效果又保证作物安全,除草剂的应用时期受杂草和作物发育时期的共同限制,用药适宜时期难以控制。 4、杂草的发生数量年度间变化较小,基本不需要预测预报,年年需要防除。病虫害年度问变化较大,不需要每年都进行防治,只有在有病虫发生时需要进行防治。我国北方地区这种发生规律表现更为明显。 5、病虫害对作物具有致命性,难以人工防除。而杂草的危害对作物不具有致命性,可以人工防除。 四、除草剂使用方法分类: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茎叶和土壤处理剂 《1》生叶处理剂的特点 1)可以根据杂草种类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品种。 2)在土壤中无持效期,只能杀死已经出来的杂草,控草时间短。 3)除草效果受土壤特性影响小,药效相对比较稳定。但天气过于干旱,由于杂草为了避免体内水分过于蒸腾,叶片气孔会关闭、角质层和蜡质层会增厚,进而影响除草剂的吸收,导致除草效果降低。 4)茎叶处理剂对大粒种子的杂草和多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好于土壤处理剂。 5)茎叶处理剂施药后短时间内降雨会因药剂被雨水冲刷而无效,需要重喷。

我国除草剂在农作物上的安全应用及发展趋势

我国除草剂在农作物上的安全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从中国除草剂发展的现状出发,介绍了除草剂在农作物上的安全应用,主要介绍了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玉米五种作物,最后综合分析了除草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除草剂;农作物;应用;发展趋势 The Security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Herbicides on Crops in China Abstract: From China's latest development of herbicides development, introduce herbicide application on the main crops, mainly introducing five kinds of crops: cotton, wheat, rice, soybeans, corn. Then, analysis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erbicide. Key words: Herbicides; Crop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1 前言 随着我国农药的发展趋势,除草剂是研究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类农用化学品。除草剂以杀死杂草、保护目标植物为目的,但作物和杂草两者均是高等植物,因此除草剂的作用比杀菌剂和杀虫剂更具有特异的选择性,化学除草剂是通过植物形态、时差、位差、生理生化和人工等各种选择性来实现的,而这些选择性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使用技术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化学除草技术迅速发展,除草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除草剂的发展更为迅速,总的趋势是向着高效、低毒、选择性强、杀草谱广的方向发展且以茎叶处理剂为主流。 2 我国除草剂的发展近况 全球农药市场持续增加,农药市场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左右,年增长1.2%。其中除草剂为150亿美元左右,占50%,年增长1.2%。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逐步转移,栽培耕作方式趋向于规模化和集约化,对农药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其中,除草剂近年来的增长率远高于杀虫剂和杀菌剂发展水平,约占到农药产量比重的1/3。目前全国农田化学除草面积己达0.53亿hm2次左右,较1980年增加了10多倍,上市的除草剂有效成分约为100个分属磺酞胺、酞胺、三氮苯等20大类,除草剂产业发展迅速[1]。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除草剂地使用方法 种植中草药材除草一般采用化学防除地方法.中药材芽前除草剂:佛乐灵乙草胺芽后除草剂:盖草能(灵),中药材一般是双子叶植物,可选用在大豆、棉花、花生等农作物上能够使用地除草剂. .注意事项 注意化学除草剂地选择性、专一性和时间性,不可误用、乱用. 严格掌握限用剂量.除草剂使用应根据具体土质,考虑农田小气候,严格按药品说明规定地剂量范围、用药浓度和用药量使用. 合理混用药剂.两种以上除草剂混合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配合比例和施药时间及喷药技术,并要考虑彼此间有无抵抗作用或其它副作用.可先取少量进行可混性试验,若出现沉淀、絮结、分层、漂浮和变质,说明其安全性已发生改变,则不能混用.此外还要注意混合剂增效功能,如杀草丹和敌稗混合剂除草功效比各单剂除草功效地总和要大,使用时要降低混合剂药量(一般在各单剂药量地一半以内),以免发生药害,保证药材安全. 注意施药隔离和风向,雾滴不过细,以免飘移造成邻近农田受到药害,同时注意对下茬作物地影响. 掌握好施除草剂地最佳时间和技术操作要领,妥善保存好药剂,防止错用,并搞好喷雾器具地清洗,以免误用,使其它作物产生药害. 注意环境条件对除草剂地影响,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耕作和整地水平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除草剂地除草效果. 灵活用药.药用植物基部药土法施药除草,要在无露水条件下进行,以免茎叶接触药液受害.对作物籽苗、胚芽敏感地药剂,土壤处理应在播种前盖籽后施药,并尽量提高播种质量,适当增加播种量.一些移栽药材因其苗大,而杂草幼小,可采取苗带(幼苗附近~厘米宽)集中施药.耐选择性差或触杀性除草剂实施保护性施药,即将药液直接喷雾或泼浇于上表,尽量不接触药材幼苗,且不能拖延至苗体旺盛、绿叶面积大时施用.若茬口允许,可在药材播栽前采取旱地浇灌、水田湿润和盖膜诱发等措施,使杂草提前萌发,再以药剂杀灭. 目前市场上专门用于药材地除草剂不多,多为借用蔬菜、果树等除草剂.因此,必须在有实践经验地专家或技术人员指导下购买除草剂和实施除草作业,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后果. .适用农药 药田常见地杂草主要有稗、狗尾草、画眉草、马唐草、牛筋草、看麦娘、白茅、反枝苋、马齿苋、小鸡冠、蓼藜、猪毛菜、独行菜、荠莱、水花生、灰灰菜和田旋花等等.这些杂草不仅与药材植株争夺土壤中地营养药与水分,而且还恶化环境,传播疾病虫害,严重影响中药材地产量与质量.在杂草地防治过程中,针对不同地杂草应根据其不同地性质采用不同地方法进行防治,选用化学药剂除草,不仅省钱省工,而且比较彻底,能收到较好地防除效果. 除草剂地使用 除草剂地使用: 药材芽前除草剂:佛乐灵乙草胺药材芽后除草剂:盖 草能(灵)、闲锄 新型高效中药材专用除草剂药草封 产品性能: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有效防除药材常见地稗、马齿苋、蓼、藜、猪 毛菜、荠菜等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杀草谱广,对作物安全.可根据不同地作物类 型选择播前混土,播后苗前,移栽前及苗后早期使用.

田间常见除草剂及使用

二、常见除草剂 1、草甘膦 类别: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果园、荒地、路旁、免耕地等地除草 杀草谱:防除很多种出苗后的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 剂型: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 74.7%、88.8%和98%、95%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 用量:每亩用草甘膦40-200克 1、草铵膦 类别: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有一定内吸作用 适用植物:果园、葡萄园、非耕地、马铃薯田等 杀草谱: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鸭芽、曲芒发草、羊茅 剂型:20%AS 用量:每亩用草铵膦67-135克 2、2甲4氯钠 类别:选择性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的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果园 杀草谱:日本草、胜红蓟、香附子等阔叶杂草和莎草 剂型:70%、56%钠盐水溶原粉,20%水剂 用量:每亩用28-56克 3、莠灭净 类别: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

杀草谱:马唐、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剂型: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亩用莠灭净80克 4、莠去津(阿特拉津) 类别: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玉米、果园等 杀草谱: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剂型:4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亩用莠去津57-95克 5、灭草松(排草丹) 类别:选择性触杀型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大豆、花生、小麦、水稻、玉米、蚕豆、菜豆、豌豆、甘蔗、洋葱、甘薯、马铃薯、茶园、亚麻、苜蓿、薄荷、黄芪、苏子、草坪等作物 杀草谱: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剂型:48%灭草松水剂,25%灭草松水剂 用量:每亩用有效成分64~96克 6、敌草隆 类别:内吸传导型灭生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果园、棉花等作物 杀草谱: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剂型:25%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亩用敌草隆50至100克 7、烟嘧磺隆(玉农乐) 适用植物:玉米作物

常用除草剂简介汇总

1 常见除草剂简介 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荒地、路旁、免耕地等地除草。每亩用草甘膦40-200克。其杀草谱:防除很多种出苗后的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剂型: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74.7%、88.8%和98%、95%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 草铵膦:属于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有一定内吸作。可用于果园、葡萄园、非耕地、马铃薯田等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鸭芽、曲芒发草、羊茅,等等,每亩用草铵膦67-135克。剂型:20%AS 百草枯:属于触杀型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茶园、橡胶园、非耕地、免耕地、玉米、甘蔗等防除一年生、多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而不能杀死地下部分。每亩用百草枯20-40ml 。剂型:20%AS 2甲4氯钠:属于选择性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果园防治日本草、胜红蓟、香附子等阔叶杂草和莎草。2甲4氯亩用28-56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莠灭净、草甘膦等复配。剂型 70%、56%钠盐水溶原粉,20%水剂。 莠灭净: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每亩用莠灭净80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2甲4氯等复配。剂型:可湿性粉剂。 莠去津(阿特拉津):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每亩用莠去津57-95克。可与

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麦田常用除草剂 小麦是密植作物,化学除草工效高、成本低、减轻劳动强度。 (一)2,4-D丁酯 [中文通用名] 2,4-D丁酯 [英文通用名] 2,4-D butylate [化学名称] 2,4-二氯苯氧基乙酸正丁基酯 [作用特点] 2,4-D丁酯为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在小麦田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液喷施到杂草茎叶表面后,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植株各部分。杂草受害后茎叶扭曲、畸形,最终死亡。用药后一般24小时阔叶杂草即会出现畸形卷曲症状,7-15天死亡。 由于植物之间在外部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对2,4-D表现出不同抵抗能力。一般双子叶植物降解2,4-D的速度慢,因而抵抗力弱,容易受害,而禾本科植物能很快地代谢2,4- D,而使之失去活性。因此,该药在禾本科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杂草之间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制剂] 常用制剂为72% 2,4-D丁酯乳油 [应用技术] 72%2,4-D丁酯乳油用于小麦田,防除播娘蒿、荠菜、藜、蓼、猪殃殃、律草、苦荬菜、刺儿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适宜施药时期及用药量:在小麦返青期每亩用72%2,4-D丁酯乳油40-50毫升,加水25-30公斤均匀喷雾。2,4-D丁酯乳油可以与百草敌、溴苯腈等混用,剂量各减半,以扩大杀草谱。施药时应注意:,4-D丁酯有很强的挥发性,药剂雾滴可在空气中飘移很远,使敏感植物受害。与禾谷类作物同时生长的菠菜、豆类、棉花、油菜、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对其十分敏感,是我国阔叶农作物发生药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该药施用时应选择无风或风小的天气进行,喷雾器的喷头最好戴保护罩,防止药剂雾滴飘移到双子叶作物田。更不能在与敏感作物套种的小麦田使用此药。2.严格掌握施药时期和使用量。小麦在3叶前和拔节后对2,4-D丁酯敏感,此时用药,易造成小麦药害。药害症状在小麦抽穗期后才表现出来。轻者小麦抽穗时表现麦穗弯曲不易从旗叶抽出,显“鹤首”状。重者麦穗表现畸形,变成“方头”穗。因此,该药应在小麦3叶期以后至拔节前施用。3.分装和喷施2,4-D丁酯的器械要专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4-D丁酯乳油不能与酸碱性物质接触,以免因水解作用造成药效降低,也不宜与种子及化肥一起贮藏。 (二)、2甲4氯

常用除草剂

1、二甲戊灵 二甲戊灵是一种优秀的旱田作物选择性除草剂,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直播旱稻、马铃薯、烟草、蔬菜等多种作物田除草。二甲戊灵为选择性除草剂,适用性广。 喷洒后不用混土,能够阻止杂草幼苗生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千金子、牛筋草、马齿苋、苋、藜、苘麻、龙葵、碎米莎草、异型莎草等效果显著。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效果差。 需注意每季作物只能使用一次。二甲戊灵为选择性芽前、芽后旱田土壤处理除草剂。杂草通过正在萌发的幼芽吸收药剂,进入植物体内的药剂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造成杂草死亡。旱稻,水稻旱育秧田:每亩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兑水15-20千克,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注意事项: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低洼地等用低剂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粘质土、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低等用高剂量。 ②土壤墒情不足或干旱气候条件下,用药后需混土3-5厘米。 ③在土壤中的吸附性强,不会被淋溶到土壤深层,施药后遇雨不仅不会影响除草效果,而且可以提高除草效果,不必重喷。 ④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为45-60天。 2、吡嘧磺隆 吡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被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杂草逐渐死亡。水稻能分解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几乎没有影响。 药效稳定,安全性高,持效期25~35天。适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如异性莎草、水莎草、萤蔺、鸭舌草、水芹、节节菜、野慈姑、眼子菜、青萍、鳢肠。对稗草、千金子无效。一般在水稻1~3叶期使用,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5~30克拌毒土撒施,也可兑水喷雾。药后保持水层3~5天。移栽田,在插后3~20天用药,药后保水5~7天。 注意事项: 吡嘧磺隆对水稻安全性好,但晚稻品种(粳、糯稻)相对敏感,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否则易产生药害。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乙草胺 乙草胺内吸性酰胺类除草剂,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吸收传导,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如果田间水分适宜幼芽末出土即被杀死,如果土壤水分少,杂草出土后,随土壤湿度增大杂草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禾本科杂草至叶卷曲萎缩,其它叶皱缩,整株枯死。对马唐等禾本科杂草活性高,反枝苋敏感,对藜、马齿苋、龙葵等双子叶杂草有一定防效并抑制生长,活性比禾本科杂草低,对大豆菟丝子有良好防效,大豆等耐药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在体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正常使用对作物安全。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适用柑橘、葡萄、果园等旱田作物芽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双子叶杂草、大豆菟丝子。制剂有90%禾耐斯乳油、50%乙草胺乳油、88%乙草胺乳油和2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等。 敌草胺 敌草胺又名草胺、丙酰草胺,属低毒除草剂,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在实验剂量中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类和水生动物毒性较低。 敌草胺为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杂草根和芽鞘能吸收药液,使芽不能生长而死亡。敌草胺杀草谱较广,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千金子、看麦娘、早熟禾、雀稗等,也能杀许多重要的双子叶杂草,如藜、猪殃殃、繁缕、马齿苋等。 本品适用于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石蒜科作物田以及果、桑、茶园除草,对多年生杂草无效。敌草胺施用后混土的半衰期长达70天左右,持效期长,施药依次可解决杂草危害问题。 使用方法: 1、辣椒、番茄、茄子等作物田,可在作物播后苗前或移栽后,灌水或降雨后,土壤潮湿的情况下施药,100~15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 2、油菜、白菜、芥菜、菜花、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直播或移植田,可在播后苗前或移植后,土壤湿润情况下施药,100~12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也可拌潮湿细土150kg,均匀撒施。 3、大豆、花生及其他豆科作物,在播后苗前,100~15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 4、烟草苗床,可于播前喷雾,100~150克/667m2,本田可于烟草移植后施药,120~200

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麦田常用除草剂 小麦是密植作物,化学除草工效高、成本低、减轻劳动强度。 (一)2,4-D 丁酯 [ 中文通用名] 2 ,4-D 丁酯 [ 英文通用名] 2 ,4-D butylate [ 化学名称] 2 ,4 -二氯苯氧基乙酸正丁基酯 [ 作用特点] 2,4-D 丁酯为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在小麦田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液喷施到杂草茎叶表面后,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植株各部分。杂草受害后茎叶扭曲、畸形,最终死亡。用药后一般24 小时阔叶杂草即会出现畸形卷曲症状,7-15 天死亡。 由于植物之间在外部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对2,4-D 表现出不同抵抗能力。一般双 子叶植物降解2, 4- D的速度慢,因而抵抗力弱,容易受害,而禾本科植物能很快地代谢2, 4- D,而 使之失去活性。因此,该药在禾本科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杂草之间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制剂]常用制剂为72% 2 , 4- D丁酯乳油 [应用技术]72% 2, 4-D丁酯乳油用于小麦田,防除播娘蒿、荠菜、藜、蓼、猪殃殃、律草、苦荬菜、刺儿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适宜施药时期及用药量:在小麦返青期每亩用72% 2, 4- D丁酯乳油40- 50毫升,加水25-30公斤均匀喷雾。2, 4-D 丁酯乳油可以与百草敌、溴苯腈等混用,剂量各减半,以扩大杀草谱。施药时应注意: , 4- D 丁酯有很强的挥发性,药剂雾滴可在空气中飘移很远,使敏感植物受害。与禾谷类作物同时生长的菠菜、豆类、棉花、油菜、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对其十分敏感,是我国阔叶农作物发生药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该药施用时应选择无风或风小的天气进行,喷雾器的喷头最好戴保护罩,防止药剂雾滴飘移到双子叶作物田。更不能在与敏感作物套种的小麦田使用此药。2.严格掌握施药时期和使用量。小麦在3叶前和拔节后对2, 4-D丁酯敏感,此时用 药,易造成小麦药害。药害症状在小麦抽穗期后才表现出来。轻者小麦抽穗时表现麦穗弯曲不易从旗叶抽出,显“鹤首”状。重者麦穗表现畸形,变成“方头”穗。因此,该药应在小麦3叶期以后至拔节前 施用。3.分装和喷施2, 4- D丁酯的器械要专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4 —D丁酯乳油不能与酸碱性物质接触,以免因水解作用造成药效降低,也不宜与种子及化肥一起贮藏。 (二)、2 甲4 氯 [中文通用名] 2 甲4氯钠 [ 英文通用名] MCPA-Na [ 化学名称] 2 -甲基- 4-氯苯氧乙酸钠 [ 作用特点] 作用方式和选择性同2,4- D 丁酯。但其挥发性和作用速度比2,4- D 丁酯乳油低且慢。 [ 制剂] 20 % 2 甲4 氯钠盐水剂和56% 2 甲4 氯钠可湿性粉剂 [应用技术]2甲4氯钠杀草谱与2, 4-D基本相同。适宜施药时期:在小麦分蘖盛期,每亩施用20%2 甲4氯钠水剂250-300毫升,加水25- 30公斤进行茎叶均匀喷雾。注意事项同2, 4- D丁酯(三)麦草畏 [ 中文通用名] 麦草畏 [ 英文通用名] dicamba [ 其它名称] 百草敌 [ 化学名称] 3 , 6-二氯- 2-甲氧基苯甲酸 [ 作用特点] 麦草畏属安息香酸系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该药用于苗后喷雾,很快被杂草的叶、茎、根吸收,通过韧皮部及木质部向上下传导,药剂多集中在分生组织及代谢活动旺盛的部位,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从而使其死亡。对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有显着防除效果。用药后一般24 小时阔叶杂草即会出现畸形卷曲症状, 10-20天死亡。 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吸收药剂后能很快地进行代谢分解使之失效,故表现较强的耐药性。 [制剂] 48 %百草敌水剂 [ 应用技术] 麦草畏用于小麦田防除播娘蒿、荠菜、藜、猪殃殃、牛繁缕、大巢菜、荞麦蔓、苍耳、

6除草剂在中国东北高效使用技术

除草剂在中国东北高效使用技术 王险峰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站哈尔滨150036) 摘要:用好除草剂需要解决5个问题,即农艺措施、除草剂、除草剂使用技术、标准的药械、规范的药械使用技术。农艺措施可有利于增加除草剂的药效,作物的安全性。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混用,可解决难治杂草的危害。苗前除草剂要根据土壤质地及有机质确定用药量;干旱条件下使用混土施药法,求整地要平细,喷洒要均匀,混土要彻底;水稻田采用分期施药法,可获的药效稳定,作物安全。苗后除草剂要求“两洚一加”,即降低喷液量为喷杆喷雾机100L/h ㎡,人工为100~150L/h㎡,加植物油型喷雾助剂,降低20~50%用药量。药械与除草剂同等重要,要高标准发展喷杆喷雾机,重点解决好喷嘴及过滤器、快装喷头体、液力泵等问题,普及推广喷雾机械使用技术规范。 关键词:除草剂使用技术 中国化学除草可分为1957~1977年的引进和试验示范阶段,1978~1989年普及阶段,1990年以后提高阶段,1995年国产除草剂使用量超过进口除草剂数量,进入21世纪国内除草剂市场供大于求,除草剂品种齐全,使用技术逐渐成熟,相比之下,药械及其使用技术处于落后状态,极大影响了除草剂效益的发挥。多年时间证明用好除草剂需要解决5个问题,即农艺措施、除草剂、除草剂使用技术、标准的药械、规范的药械使用技术。 1.坚持传统有效的农艺措施能增加药效和对作物的安全性。 1.1 合理轮作、密植等措施 合理轮作有利于防治伴生性杂草;轮换使用除草剂,如小麦、玉米田用除草剂重点消灭阔叶杂草,大豆、油菜、甜菜、亚麻田等用除草剂重点消灭禾本科杂草,并能避免长期使用同类除草剂产生抗性问题。 密植有利于杂草发生特点抑制某些杂草危害。 调整播期是控制杂草危害的有利措施,如早整地,诱使杂草出苗,用机械灭草后适期播。 适期播种和深度适宜,北方不要因覆盖地膜、种子拌种衣剂等措施而早播,播种过早常遇低温,作物生长发育缓慢,代谢除草剂能力弱,药害加重。 1.2 合理耕作采用翻松粑茬、深浅交替的耕作措施,2~3年深翻一次,将多年生杂草地下根茎切碎,经凉晒,可消灭70%,下茬使用除草剂防治效果好。 播前整地可将已出土和已萌发未出土的杂草消灭。苗前除草剂要求整地要平细,地表不能有大土块及植物残株,通过整地将作物和杂草秸秆粉碎,有利于苗前除草剂的均匀分布和与土壤接触,提高除草效果。 机械中耕与除草剂配合,减少苗前除草剂损失,保水有利于除草剂药效发挥。苗后除草剂施后要及时中耕培土,增加药效及抑制后期杂草发生危害。 2. 旱田苗前除草剂施药技术技术要点 除草剂使用之前应了解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水分及整地质量状况等。 2.1 根据土壤质地和有机质确定用药量 土壤中有机质和黏粒有极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除草剂而影响除草剂药效。在含量2.5~

【农业】小麦田除草剂主要产品使用技术简介

小麦田除草剂主要产品使用技术简介 我国小麦田除草剂产品种类繁多,截止2018年12月10日,共有登记产品1226个,其中:单剂939个,分属于39个化合物;二元和三元复配剂分别有266个和21个,涉及配方66个和14个。看似眼花缭乱的1千多个产品,实质仅由47个有效成分构成。在实际应用中同质化产品多,人们能接触到的新化合物比较少,往往是零售商卖啥就用啥。尽管如此,因各种产品的性能特性各不相同,大部分农户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一、唑草酮 与双氟磺草胺复配,基本可解决阔叶杂草危害。播娘蒿重发田块,可以再混用苯磺隆。 1.特性优势 (1)杀草快。药后3~4h出现中毒症状,2~4d死亡。 (2)对后茬安全。在土壤中7~10d完全降解为无毒产物。 2.使用技术 (1)施药时期。小麦3叶1心至拔节前。 (2)亩用水量。冬前30kg,喷匀,不重喷;早春40kg,喷匀、喷透、不漏喷。 3.注意事项 (1)配药时不需加任何助剂,要二次稀释。 (2)不要在干旱或有寒流或均温低于5℃时施药。 (3)与炔草酯和乳油类的除草剂混用有药害风险。 (4)对大巢菜、宝盖草、稻槎菜、繁缕/牛繁缕效果一般,对蚤缀无效。草龄大,喷药不匀、不透,杂草可能复活。 (5)高浓度条件下叶片会出现干尖或灼烧斑,一般10d左右自行消退。(6)尽量冬前使用,春后使用杂草易复活。 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 1.安全性。最大优点是对后茬及小麦安全,一直能使用到小麦抽穗。

2.除草效果。对大多数阔叶杂草防效好,但对大龄十字花科杂草效果差,对婆婆纳效果一般。现多与双氟磺草胺混配防除猪秧秧、繁缕/牛繁缕、婆婆纳等抗性杂草。泽漆、王不留行、宝盖草、小飞蓬、荠菜等有一定的耐药性,建议与2甲4氯混配来防除。 3.限制因素。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在10℃以上用药。温度低,药效慢;气温高,死草快。草龄增大,用药量也要加大。 4.酯比酸更稳定,漂移性更低,除草效果稍好。 三、双氟磺草胺 1.对小麦和后茬高度安全,以及具有完美的混配性和耐低温性,这一点是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 2.杀草谱一般,对婆婆纳、宝盖草仅有抑制作用。 3.死草速度慢。治理抗性杂草需同其它药剂合理混配,常见产品有2甲·双氟、双氟·唑草酮、双氟·滴辛酯、双氟·氯吡嘧、双氟·氟氯酯、双氟·苯磺隆、双氟·氯氟吡、双氟·唑嘧胺、双氟·酰嘧、氯吡·唑·双氟、2甲·氯·双氟、2甲·唑·双氟等。 四、氟氯吡啶酯 1.是科迪华农业科技最新发明的专利除草剂,与其他化合物无交互抗性。 2.产品定位。防除抗性猪殃殃、播娘蒿、荠菜、藜、宝盖草、大巢菜等。 3.低温效果稳定,除草彻底不复发。 4.安全性高。可在小麦不同时期使用,对后茬安全。 当前国内登记的只有科迪华的三个混剂产品,为加快死草速度,实际操作中常桶混唑草酮等触杀型除草剂。 五、双唑草酮 1.产品优势 (1)清原农冠最新专利产品。作用机理新颖,与其他化合物无交互抗性,杀草迅速。但杀草谱略窄,多与其他药剂混用扩大杀草谱。 (2)防除对象。婆婆纳、播娘蒿、荠菜、野油菜、猪殃殃、繁缕/牛繁缕、泽漆、大巢菜、野老鹳、麦家公等。 (3)安全性高。对绝大多数小麦品种安全,可与当前麦田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

常用除草剂简介

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荒地、路旁、免耕地等地除草。每亩用草甘膦40-200克。其杀草谱:防除很多种出苗后的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剂型: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74.7%、88.8%和98%、95%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 草铵膦:属于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有一定内吸作。可用于果园、葡萄园、非耕地、马铃薯田等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鸭芽、曲芒发草、羊茅,等等,每亩用草铵膦67-135克。剂型:20%AS 百草枯:属于触杀型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茶园、橡胶园、非耕地、免耕地、玉米、甘蔗等防除一年生、多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而不能杀死地下部分。每亩用百草枯20-40ml。剂型:20%AS 1 2甲4氯钠:属于选择性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果园防治日本草、胜红蓟、香附子等阔叶杂草和莎草。2甲4氯亩用28-56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莠灭净、草甘膦等复配。剂型70%、56%钠盐水溶原粉,20%水剂。 莠灭净: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每亩用莠灭净80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2甲4氯等复配。剂型:可湿性粉剂。 莠去津(阿特拉津):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每亩用莠去津57-95克。可与2甲4氯、敌草隆、莠灭净等复配。剂型:4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目前最全的除草剂讲解

目前最全的除草剂讲解 磺酰脲类 1、活性高,每公顷以克计。 2、杀草谱光,不同品种除草谱差别大。 3、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度高,对杂草高效。 4、使用方便,可被杂草的根、茎、叶吸收,也可以土壤处理。 5、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标靶是乙酰乳酸合成酶,不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杂草受药后迅速停止生长,但死亡需要时间长。 6、易于发身酸性水解。 7、对哺乳动物安全。在环境中易分解而不积累,部分品种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较长,可能会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噻磺隆 该药剂在土壤中能迅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30—60天)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在 受药后1—3周内死亡。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对田旋花无效。在昼夜气温为20度 /10度—30度/20度条件下对大豆安全。当温度到35/25度时,大豆的安全性下降。用于麦类、玉米、大豆、花生。 苯磺隆 残效期60天左右,用于麦类抑制芽鞘和根的生长,敏感杂草在1—3周死亡。 绿磺隆(嗪磺隆) 残效期8个月以上,用于麦类对后茬作物有影响,在麦类作物很快代谢为无害物质,种子接触到药剂会严重影响出苗,在国内外限定只能用于小麦连作的地块。 甲磺隆 残效期长,用于麦类 醚苯磺隆 用于麦类,可以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科杂草,对猪殃殃有较好的芽前 和芽后除草效果。不能把药液喷施到其他作物上。 苄嘧磺隆 水稻秧田、本田、直播田、小麦水稻秧田和直播田,播种前和播种后20天内均 可以施药,以播后杂草萌发初期施药防效佳。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施药时保 持水层3—5cm,持续3—4天,该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温度、土质对其影响较小。延长保水时间是提高除草效果的关键。时间长,效果好。5—7天为宜,不少3天。 醚磺隆 使用后1—2个月内种植轮作作物,没不良影响。施药时要封闭进、出水口,保 持田水以保证仿效。该药不宜用于渗漏性的田块,否则会使药剂向下移动,集中稻根

小麦田主要除草剂及使用方法

小麦田主要除草剂及使用方法 小麦是密植作物,机械除草困难。而化学除草工效高、成本低、减轻劳动强度,很受农民欢迎。但是,除草剂使用不当也会出现除草效果差、当茬及后茬作物药害和残留污染等问题。因此,掌握除草剂的应用技术非常重要。下面介绍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2,4-D丁酯 【中文通用名】2,4-D丁酯 【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基乙酸正丁基酯 【作用特点】2,4-D丁酯为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在小麦田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液喷施到杂草茎叶表面后,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植株各部分。杂草受害后茎叶扭曲、畸形,最终死亡。用药后一般24小时阔叶杂草即会出现畸形卷曲症状,7-15天死亡。由于植物之间在外部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对2,4-D表现出不同抵抗能力。一般双子叶植物降解2,4-D的速度慢,因而抵抗力弱,容易受害,而禾本科植物能很快地代谢2,4-D,而使之失去活性。因此,该药在禾本科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杂草之间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制剂】常用制剂为72%;2,4-D丁酯乳油。 【应用技术】72%2,4-D丁酯乳油用于小麦田,防除播娘蒿、荠菜、藜、蓼、猪殃殃、律草、苦荬菜、刺儿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适宜施药时期及用药量:在小麦返青期每亩用72%2,4-D丁酯乳油40-50毫升,加水25-30公斤均匀喷雾。2,4-D丁酯乳油可以与百草敌、溴苯腈等混用,剂量各减半,以扩大杀草谱。 【注意事项】 1、2,4-D丁酯有很强的挥发性,药剂雾滴可在空气中飘移很远,使敏感植物受害。与禾谷类作物同时生长的菠菜、豆类、棉花、油菜、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对其十分敏感,是我国阔叶农作物发生药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

几种除草剂的使用

几种除草剂的使用 草甘膦使用有技巧 农户在使用草甘膦时常出现一些问题:一是药效差异很大;二是如何才能充份发挥草甘膦的除草剂效果;三是在使用草甘膦时对农作物的安全问题。 一、施用草甘膦除草剂时药效为何有差异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膦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免耕田化学除草和林、果园的定向除草,能杀死地面生长的各种杂草,但对地下萌芽未出土的杂草无效。草甘膦对40多科杂草都有防效,包括单子叶、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杂草及灌木、藻类、蕨类等。 农户反映的草甘膦除草效果不一致问不外乎以下这几个原因: 一是耕作方式不同药效会有差异。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最好用于免耕播种。于作物播前1-3天喷药,为抢季节播种也可在喷后播种。播前用药因药物不与作物种子直接接触,不会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因而除草和抑草效果均优于翻耕。免耕没有将土壤里层的杂草种子翻到表土层,因而杂草种子难以发芽,一旦作物成长封行后,杂草种子和幼苗因见不到而不能萌发生长。因此草甘膦除草剂用于免耕地的除草效果就会好于翻耕地。 二是杂草不同生育期用药,药效会有差异。草甘膦是吸传导型除草剂,所以要在杂草生长最旺盛时用药。在时间上一般在3-10月,在植物学特性上,应以开花前用药最佳时期。一般来说一年生杂草有15厘米左右高度、多年生杂草有30厘米高度、6-8片叶时喷是最适宜的。不考虑杂草的生育时期,待杂草老化后再盲目喷药除草,当然就收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了。在作物行间除草,当作物植株较高与杂草存在一定的落差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此时用草甘膦除草剂时作物因下部叶片已经老化,对药物的敏感度低,传导力差,因而药物对作物的影响很小。如玉米行间的除草,上架后的豆类、瓜类行间除草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三是喷施浓度不同药效会有差异。据调查,农户在用草甘膦时用药浓度不像其它农药一样有较严格的要求,随意性较大,加大用量或减少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确定用药浓度时一定要考虑杂草的类型。一般禾本科杂草对草甘膦较敏感,能被低剂量的药液杀死,而防除阔叶杂草时则要提高浓度;对一些多年生的根茎繁殖的恶性杂草则需要较高的浓度,杂草叶龄大、耐药力提高,相应的用药量也要提高。如防除果园杂草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时可用10%草甘膦500-700克兑水30-40公斤;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时药液用量应增加到750-1000克;防除多年生恶性杂草时,用药量应达到1250-1500克。但用药过量时会迅速杀死植物的传导组织,反而不利于药液吸收而降低药效,因此为了经济用药,应先用较低浓度把嫩草杀死,然后约10天后再用相应的浓度定向喷除恶性杂草。 二、如何充分发挥草甘膦的除草效果 首先草甘膦药液要大量地传导到杂草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除草效果。这需要杂草有较多的叶片,在使用前若杂草面积小、光合作用不强则根部贮存的养分由下向上传导,此时用药则药液向下输入根部的量很少,起不到杀草效果。而杂草生长的中后期,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由上往下传导,此时用药效果最好。因此使用草甘膦最重要一条就是要选定最佳用药时期。如用草甘膦防除玉米田杂草最好是在玉米苗高米下部有2-3片老残叶,草高已达10厘米时施药为最佳。 其次是要讲究环境条件。在24-25℃围,随着温度的升高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量增加一倍,因此大气温度高比气温低时用药效果好。空气相对湿度高可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湿润时间有利于药物的传导。土壤干旱含水量少时不利于植物的新代,因而不利于药物在杂草中传导所以药效也下降。 再次关于草甘膦与其它除草剂混配的问题,有的农户想除多种草,为了节省用工,在使用草甘膦时任意加入其它除草剂,但其结果反而不好,因为有些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的,如二甲四氯、克无踪等速效型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使用的,以免杂草地上部分过早死亡,丧失了对草甘膦的吸传导功能,降低了草甘膦对地下杂草根茎的杀灭效果。但草甘膦中加入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辅剂可提高防效。 第四是选择最佳的施药方法。用药方法对草甘膦防除杂草很关键,因为在一定的浓度围浓度越高,喷雾器的雾滴越细,有利于杂草的吸收。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用量越多则除草效果越好。在草甘膦中加入%的洗衣粉,或是每亩用量加入30克柴油均能增强药物的展布性、渗透性和粘着力,提高防效。

麦田主要除草剂

麦田除草剂产品技术要点分析 认识唑草酮 通用名:唑草酮,carfentrazone-ethyl;其他名称有唑草酮酯、唑草酯、氟唑草酮;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有光条件下,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PPO)而破坏细胞膜,导致杂草死亡。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苗后茎叶处理,无土壤活性,对后茬安全。唑草酮在施用后15-30分钟内即可被叶片吸收,受雨淋影响小;杂草中毒死亡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3-5天。对绝大多数阔草均有效,其中播娘蒿最为敏感;可用于抗性(对ALS抑制剂产生的抗性)杂草的综合治理选择早晚气温低、风小时施药晴天上午8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施药,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低于65%、风速高于4m/s时应停止施药。 优势:杀草谱宽,特别是能防除多种恶性阔草:泽漆、抗性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野老鹳等(对大巢菜、稻搓菜、繁缕效果一般,对蚤缀效果差);杀草速度快。 劣势:土壤墒情好,杂草易复发,干旱情况下除草效果好;冬前用效果好于早春,早春用杂草最易复发,且用量需增加50%以上;混用性差。 注意:不可与助剂包括洗衣粉等混用,否则易产生药害,不建议与目前主流禾草除草剂混用,否则易产生药害.唑草酮在小麦上易产生药斑,乙氧氟草醚和唑草酮作用机理相同,也是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现也进入麦田除草市场。 认识二甲四氯和2,4-滴 二者属于苯氧羧酸类化合物,合成激素类,作用方式类似于生长素-吲哚乙酸.。植物中毒后,叶片卷缩、扭曲,茎基部肿胀,生出短而粗的次生根,茎叶褪色、发黄、干枯,茎基部组织腐烂,最后全株死亡;心叶、嫩茎易受害。用于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草和部分莎草;土壤处理,对一年生禾本科草及种子繁殖的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2003-03-15 16:08:00 来源: 除草剂被植物根、芽吸收后,作用于特定位点,干扰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反应,导致植物生长受抑制或死亡。除草剂对植物的影响分初生作用和次生作用。初生作用是指除草剂对植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最早影响,即在除草剂处理初期对靶标酶或蛋白质的直接作用。由于初生作用而导致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到植物的其它生理生化代谢,被称着次生作用。 (一)抑制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光反应中,通过电子传递链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藏在ATP;在暗反应中,利用光反应获得的能量,通过Calvin-Benson途径(C3植物)或 Hatch-Slack-KortschaK途径(C4植物)将CO2还原成碳水化合物。除草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抑制光合作用: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抑制光合磷酸化、抑制色素的合成和抑制水光解。 1.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链 约有30%的除草剂是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如三氮苯类、取代脲类、尿嘧啶类、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二苯醚类、二硝基苯胺类。作用位点在光合系统II和光合系统I之间,即QA和PQ之间的电子传递体B蛋白,除草剂与该蛋白结合后,改变它的结构,抑制电子从QA 传递到PQ,使得光合系统处于过度的激发态,能量溢出到氧或其它邻近的分子,发生光氧化作用,最终导致毒害。 2.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 联吡啶类除草剂百草枯和敌草快等是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剂。它们作用于光合系统I,截获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而被还原,阻止铁氧化还原蛋白的还原即其后的反应。这类除草剂杀死植物并不是直接由于截获光合系统I的电子造成的,而是由于还原态的百草枯和敌草快自动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根阴离子导致生物膜中未饱和脂肪酸产生过氧化作用,破坏生物膜的半透性,造成细胞的死亡。 3.抑制光合磷酸化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商品化的除草剂的初生作用是直接抑制光合磷酸化的。但有些电子传递抑制剂如二苯醚类、联吡啶类和敌稗等,在高浓度下也能抑制光合磷酸化,使得ATP合成停止。光合磷酸化抑制剂,也叫解偶联剂。 4.抑制色素生物合成 在类囊体膜上,有大量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类色素紧密相连,前者收集光能,后者则保护前者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抑制这两类色素中任何一种的合成,将导致植物出现白化现象。有多种除草剂如吡氟酰草胺、氟啶草酮、苯草酮、苄胺灵、广灭灵抑制类胡萝卜素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