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近代史材料分析题及答案汇编

世界近代史材料分析题及答案汇编

世界近代史材料分析题及答案汇编
世界近代史材料分析题及答案汇编

世界近代史材料解析题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录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回答:

①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②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③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2、“美洲和东印度洋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①为什么说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②我国远洋航海业起步早,但为何未能使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3、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名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

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一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回答:

①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②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③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4、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却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材料三: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仍然还能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回答:

①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

②材料三所说的“最果敢大胆分子”是些什么人?“共和化了”的上帝王国和人间王国各指什么?

③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社会运动?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说明其内在联系。

5、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此外宗教矛盾也和地区矛盾、民族矛盾一样,成为导致冲突、战争的因素。

①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②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③举出两例当今世界与宗教矛盾相联系的地区性冲突事例。

参考答案

1、①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②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为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材料二、三说明他们的目的

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③既然西方殖民者图谋扩张和掠夺,并正在美洲的某些地区建立起殖民地,强迫殖民地人民纳贡,因此不可能存在什么“公平交易”。

2、①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经济利益,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刺激下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是以侵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形式;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所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②我国航海业的发展从经济方面看缺乏强劲的驱动力(商品经济发展极不充分);从政治方面看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重农抑商、闭关政策)。

3、①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②文学《神曲》、《十日谈》(任选一部);艺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任选一种)。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③与材料三矛盾。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而材料四说是“恢复古代传统”。

4、①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发生。②“大胆分子”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共和化了的上帝王国”是加尔文教;“人间王国”是荷兰共和国。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运动,进而引起了社会革命;而社会革命反过来又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5、①特点:披着宗教外衣或采取宗教异端形式。原因:中世纪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本主义兴起之初,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意义;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和推动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只要符合题意,也可举其他事例)。

材料分析题:

1.

材料一: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弗逊

材料二: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是个荒谬的梦想……

——潘恩《常识》

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

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四: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现行高中世界史教材

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

②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同《独立宣言》相比,有何进步性或保守性。

③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787年美国宪法作出客观评价。

2.

材料一: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工人的劳动条件被剥夺为前提,那么,在农业中它是以农业劳动者的土地被剥夺,以及农业劳动者从属于一个为利润而经营的农业资本家为前提。

材料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中实行了土地立法,即从1646年废除骑士领地制为代表的,包括没收圣公会的财产和王室领地以及内战中参加工党作战者财产并加以出卖等等立法。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产生大量土地法,……废除封建权利的条款。封建权利也就是指农民占有土地所负担的各种义务。废除这些义务,土地也就变为农民的无条件的私有财产了。

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土地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材料三中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它对后来法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③英法土地问题的解决要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

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三:“在皇帝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回答:

①恩格斯为什么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②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③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历史?为什么?

④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什么?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

①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觉醒;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民主、民族意识的发展;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尖锐,人民要求摆脱殖民统治。

②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相比具有一定保守性,这主要表现在《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宪法则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③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实行共和政体,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实行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对于防止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具有积极的作用。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允许奴隶制度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

①生产者和生产资料脱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取大量土地,实行农业资本主义经营。

②废除封建义务,使农民获得土地,实行小农式资本主义经营。它使法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造成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③走资本主义道路,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3.

①给德国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②拿破仑执政期间先后颁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③不符合。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因拿破仑帝国的覆亡而消失。相反法国大革命开创的资产阶级时代却在全球向前发展,成为历史潮流。

④"新贵名流"指资产阶级。说明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较大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显著增强。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摘自: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摘自:《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自: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③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百科全书》第11卷中,“民族”一词被赋予一种严格的法律定义:“‘民族’是一个集合名词,用以表示居住在一定疆域之内、服从于同一个政府的人数可观的居民群体。”……“自由”、“平等”、“民族”这三个指导思想一旦结合到一起,一旦为进步思想所推动,它们便逐步地削弱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

摘自:〔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民族主义直到19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地和国王的臣民。

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中得到了最大的促进,革命的领袖们为了从欧洲旧政权的猛攻中逃生,不得不动员国民军队——由乐于和渴望为祖国而战的、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

材料三:民族主义在1815年以后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希腊人于1821年成功地进行了起义,从土耳其统治下赢得了独立。同样,比利时人于1830年也进行了反抗,摆脱了荷兰的统治,意大利人……在1859年至1871年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德国人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

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材料二、材料三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如何理解18世纪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近代式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实质?

②材料二“革命的领袖们……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中民族主义思想的体现具有什么特点?

③为什么民族主义在1815年以后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

④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三,分类概括希腊、比利时、德意志、意大利的民族主义是如何表现的?“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说明了什么问题?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印度手工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织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取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摘自:高中历史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请回答:

①分析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训练 一、“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要到哪里去?(1分)去干什么?(1分)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问: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2)材料三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人? 四、材料一丰都全县人民到处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参军的动人场面。社坛乡青年熊应龙步行70多华里,三次进城要求参军。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翅膀要飞大,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要摘几片。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请说出与这事件有关的一个人物(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与此同时还有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一种什么制度?(2分) 五、20XX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行“2009中国记忆”大型直播活动,直播内容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选取杭州、扬州、洛阳等8个沿运河城市作为节目组成部分,其中,通州、扬州、杭州是直播点。 请回答:(1)材料中的“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南端,“杭州”在隋朝时称为什么?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意义?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

我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材料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回答问题: (1)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 答:“解体”是指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3)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 答:第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三,尽管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正如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说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反而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2.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割让香港;②赔款二千一百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商埠,英国有权在上述口岸派驻领事;④英国货物进出口关税须经两国协定;⑤取消清政府的公行制度,两国商人实行自由贸易。 1843年中英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条款规定: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请依据以上资料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材料3.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写道:“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材料分析题 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得到的,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2.[材料l]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请回答: (l)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 (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研究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3.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一、答题步骤: 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例:①材料题的一种:文字型材料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墨子》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解析:问题问的是生产方式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先看提示性文字:出处一一《墨子》,得知墨子是战国时期人,该情境应该发生在战国或战国之前,再找材料中的有效文字“农夫…耕嫁,妇人纺织”,知道讲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得出结论: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②材料题的另一种:图表型材料题。 3、链接所学内容(回扣课本) 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忌脱离课本漫天讲。 4、组织答案答题 问答题题干一般有四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 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不要笼统概括;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第三种问题是文综考试以来的新问法,进一步考察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这就需要将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第四种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索历史问题的答案,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这就对学生有更高的能力要求了。 当然,有些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按部就班的答题,但对于复杂的材料分析题来说,按照以上四步答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有教皇确立的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地范围的分割线。西班牙、 葡萄牙两国作为最早海外扩张的国家,为争夺属地发生矛盾,哥伦布发现美洲 后,西班牙要求教皇承认其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 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并将改线以 西的一切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1494年,两国又缔 结《拖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西移了270里格。根据该条约以及之前教皇 子午线的划分,西班牙几乎占了整个美洲,葡萄牙则控制了亚洲和非洲的大部 分地区。 2、赎罪券:天主教会出售的据说可以赦免罪过的凭证。交会还宣称,人只要购买 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是罪过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1476年,教皇 颁布法规,将购买赎罪券以帮助已死的亲人拯救在炼狱里的灵魂定位信条,为 出卖赎罪券这种欺诈行为大开方便之门。赎罪券实际是教会聚敛财富的工具, 是引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3、奥格斯堡合约:即奥格斯堡同盟,德国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缔结的宗教协 定。路德宗教改革后,德国出现了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的对峙局面,双方 于1546年爆发了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合约,规定:诸侯有权 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心教诸侯夺去 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是路德教得到了正 式承认。 4、预定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的基本宗教理论,他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 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比路德教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认为上帝从创 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 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选民”和“弃民”的区分,就看人在现世的成功和失 败。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5、至尊法: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民族教会的法律。当时英国王权处于上升 趋势,同罗马教廷产生矛盾,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宣布国王是 英国教会惟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 的一切权利。后来又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 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至尊法”是英国建立独立教会的重要步骤,沉重打 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6、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放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表面上是 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萌芽,是新 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新兴资产及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中的反封 建斗争。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反对一审 为本的宗教思想。 简答题 1、地理大发现的后果及影响 后果

七年级历史上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七年级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1.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是 什么意思?其中“孝公”是谁? 答:出自商鞅之口;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 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孝公”是秦孝公 (2)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作为: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3)这一作为有何影响?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答:他主张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5)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答:战国时期;秦国 (6)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答:建立县制 (7)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增强国力 (8)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答:①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②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9) 材料二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场景: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变化: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10)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 (1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该材料是谁说的?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孔子说的,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答: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 1、阅读下面材料: 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 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①材料中提到时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是什么朝代?西汉请回答: ②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请写出他的路线为及其开辟做出突出贡献 的人物?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张骞丝绸之路③欧洲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中国称当时罗马称为什么? 丝国大秦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回答: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战到和的关系 ⑵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出现的原因材料一霍去病大破匈奴,收复河西走廊 材料二昭君和亲 ⑶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 处理民族关系,“和”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当受到侵略时,必以“战”为主,反抗外族侵略 4.(P78)“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 [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西汉前期 [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蔡伦;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1)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2)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3)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5( P87 )“……陵墓里有骑步兵俑七千多种,武士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神态……” [1].材料中的“陵墓”指的是谁的陵墓?——秦始皇 . [2].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其杰作是什么?该杰作被誉为什么?——秦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6.( P72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材料中提到的“骞”指的是谁?——].张骞[1[2].他初行时间及目的是什么?——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历史学考研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1页共1页 历史学考研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阅读方法:倒着读 先读问题,次读出处,最后读材料。这样做有下列好处,第一,根据要回答的问题,在不看原文的前提下,马上联想到该问题的基本答案,实际就成为一个小的简答题。即使在教材中没有完全合适的答案,那么,在阅读材料时,也会有针对性,容易发现材料中对回答问题有利的内容。如10年“清朝前期的赋税改革措施”及11年“陈平有田三十亩而家贫”。第二,可以根据出处来推测时间。有的史料题有时间出处,如09年的宋代职官。但有的没有时间,这时只读材料,不读出处,就很难对号入座。如11年《史记》。 二、阅读程度:读两遍 第一遍粗读,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找出中心后,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08的“九品中正制”一题在这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有时,答案就在材料中,这时仔细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11年史料题。 三、与教材联系,迁移教材知识 根据史料所述内容和后面的问题,联系教材中相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一般说来,材料或者是教材内容的再现,或者是教材内容的补充或延伸,或者是教材没有提到的新情景。尽管材料有可能是新的,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11年的史料题第三问即是教材内容的体现,不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单凭史料本身,是无法回答这一问题的。 四、回答 ①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又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②精炼语言,准确作答。材料题和简答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论述题要根据史实展开,分析作答,所以,一般文字较多,篇幅较长。而材料题要求文字高度精炼,只需针对问题明确作答即可,无须展开,答案要言简意赅。做个形象的比喻,两种答案字数的区别,就类似于写信与发电报之区别。我们可以看一下问题较多的07年史料题答案:(1)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比:三年一次的乡试。进士出身:殿试后由皇帝钦定的二甲进士。传胪:进士中的二甲与三甲第一名。一甲被称为进士及第,三甲被称为同进士出身。(2)与唐宋比较,明代的科举考试,一是考试内容变化,即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试文体。(3)戊戌变法期间下令改革考试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1905年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 五、句读 句读是一个基本功的训练,平常多读一些史料外,可以增加语感,史料读多了,自然而然就有感觉在何处断句。除此而外,没有任何捷径可寻。但是,在技术处理上有一点要注意。由于漏断要扣分,所以,凡是感觉可断可不断之处,均要断开。当然,前提是不能将资料断碎。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3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 世界近代史是每年考研的重点,暑假快结束了大家复习后肯定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掌握了或者顾忌到,我给大家出了 3套世界近代的模拟题,希望大家利用它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世界近代史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革命前的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开始渗入到______________去。 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____________,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1748年,__________发表了积27年辛勤劳动写出来的巨著《论法的精神》。 4、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爆发了____________。 5、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法国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召开了 ______________。 6、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史称__________。 7、1795年10月3日,为了镇压王党BD,巴拉斯启用了年轻的__________。 8、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列宁称之为__________,以区别于“普鲁士式道路”。 9、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________的帷幕。 10、丑恶揭发运动的先驱者是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1603年______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即英国王位,是为詹姆斯一世。 A 玛丽 B 安娜 C维多利亚 D伊丽莎白 2、路易十四任命__________为财政总监,在他的倡导下,法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

A黎塞留 B马萨林 C科尔伯 D魁奈 3、法国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掌握政权的政治派别是___________。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山岳派 4、1831年马志尼创建了_____________。 A烧炭党B民意党C青年意大利党D自由解放社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____________。 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荷兰 6、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改组__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同盟。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B正义者同盟 C国际工人协会D自由同盟 7、倒幕运动中,__________在长州组织了第一支草莽武装——奇兵队。 A西乡隆盛B大久保利通 C木户孝允D高杉晋作 8、____________表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发展为武装冲突,马克思称这一事件为美国内战的开始。 A密苏里妥协案B1850年妥协案 C德累德.斯考特判决案D堪萨斯内战 9、资本主义正式进入垄断阶段是在__________。 A19世纪中叶B20世纪 C19世纪后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近代亚洲的第一部宪法是____________。 A印度宪法B菲律宾宪法C明治宪法D日本宪法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历史材料分析题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图一图二 图一、图二两种房屋,是我国远古时代,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仔细观察两幅图片,请回答: (1)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 (2)居住在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叫(); 居住在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 (3)导致上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历史诊断(9分) 是关于我国原是农耕文化的相关信息,七年级某位同学据此完成了一份家庭作业,其中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 距今约7000年前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到浙江余姚时,半坡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我们的主人公陶陶走进半地穴式的房屋,喂了喂氏族里饲养的水牛。他招呼氏族里的人拿上石刀石镰一起去收割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了中午,大家急忙往回赶,回去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熟饭了。 错误1 改正应为 错误2 改正应为 错误3 改正应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权位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材料二:商朝最后的国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西周。 材料三: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风格实行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物。 请回答: 材料一中禹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国王的?商朝最后的国王是谁?他的残暴导致了什么结果? 材料三中周王朝实行统治的“崭新的风格”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年。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的转折点,这件事情是什么? 夏、商、西周都因国王的暴政或昏庸而衰亡。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真题练习(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真题练习(含答案) 选择题 (2019·四川攀枝花)18.19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发生了重大事件。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D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农奴制改革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印度民族大起义促成印度实现了独立 C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 美国的南北战争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 (2019·山东淄博)11.历史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结论。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D A.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表作 B.《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C.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建立起科学的生物学 D.爱因斯写出相对论——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2019·湖北鄂州)10.下列“事件概述”与“历史评价”关联不正确的是()B (2019·湖北孝感)19.“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材料中涉及的两次革命对美利坚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D ①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②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③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④结束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2019·山东济宁)19.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D 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2019·四川宜宾)6.图3反映了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其解读正确的是()B 选项事件概述历史评价 A 从武装革命到“光荣革命”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 从《独立宣言》发表到1787年宪法颁布君主立宪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机制 C 从《人权宣言》颁布到《民法典》颁行 《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 规范 D 从武装倒幕到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保留了封建残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精编(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2016年部编教材)材料 分析题 一、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三: (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 什么作用? 重用人才,实行改革,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强大军队。 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 么作用?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作用是: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二、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材料二: (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 孔子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儒家。孟子。 (3)他的主张是什么? 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 孔子是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实事求是,经常复习,要谦虚谨慎。

历史答题技巧

做好三步,历史材料题准能得高分 历史材料题是不少同学学习历史的拦路虎,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历史材料解析题具有如下特点: 1、能够很好的阅读理解材料; 2、能比较完整的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3、能够快速的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 4、能够明确的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如何才能的高分呢?下面的这篇文章理论性较强,但是读懂了,你的成绩将会突飞猛进。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

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简单说,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

[精品]2017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请回答: (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 (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世界近代史考题及答案 (2)

名词解释 1、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商业范围扩大、商路的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新型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直接后果:①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迅速增强,随之要求相应的权力②奴隶制度在北美殖民地“复活”③欧洲商业文明开始向全球移植。间接促进了工业革命。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所兴起的思潮,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 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①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②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③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④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⑤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 3、重商主义:西欧君主制强化背景下实行的政策,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旨在富国强 兵。中心原则:国家的繁荣程度取决于贵金属拥有量。加强了专制王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断送了封建制度。 4、因信称义: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接受上帝提出律法的人就是和上帝有了神 圣的约定,这些人就会被上帝称之为“义”。只有真心信仰上帝接受上帝律法的就能使人成为义人,义人就能够得到解救。 5、科学革命:是指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的建构过程,从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 始,以牛顿、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为以后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开辟道路、指明方向。 6、《政府论》: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著作,阐述了自由主义政治学说,也是对17世纪英国革命中的各派政治思想的全面清理和总结。论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合理性。 7、光荣革命: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 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第二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此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8、《论法的精神》: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由派孟德斯鸠的著作,阐述了以权力制约与平衡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原则,对许多国家的政体建立提供了依据。 9、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发生于工业革命后,议会的代议制改革。适应工业革 命的需要,重新分配席位,降低了选民要求。使广大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 10、常任文官:多党制国家中,负责实际执行事务的官员。此官员经考试录用,若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