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专项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专项

附件1: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本项目针对黄河下游地区人口高度密集、经济总量巨大、水质污染严重及净化工艺落后等现状,突破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识别、水源生态修复、水厂净化处理和管网安全输配关键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构建适合引黄取水地区“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支撑体系。

针对黄河下游引黄水库水特有的高藻、高有机物和高溴离子特征以及“从源头到龙头”供水全过程中存在的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本项目分解为6个课题:“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引黄水库水源系统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高藻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高嗅味、高溴离子引黄水库水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优化与示范”、“引黄水库水超滤膜处理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除“黄河下游城市

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外,其余课题已于2008年8月底通过国家水专项办组织的综合论证,通过定向委托的方式确定了课题承担单位。本次发布的是该项目“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

(一)课题名称

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研究目标

针对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存在的共性问题,对黄河下游地区以黄河水为主多水源切换条件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稳定评估及应急保障等管网安全输配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为实现供水系统从源头到龙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集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研究内容

1、黄河下游地区水质分析模拟与预警监测技术

根据黄河下游供水管网水质特点和存在的技术问题,研究黄河下游管网水质变化特征及规律,建立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及水质安全评价模型,进行特征污染物的现状分析及趋势分析,实现给水管网系统的水质评估与预警监控。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管网水质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技术研究,(2)管网特征数据库及示范区水力模型研究,(3)管网多因子水质识别、模拟分析及评价模型研究,(4)黄河下游地区输配管网运行预警监控技术

研究。

2、管网水质稳定性评估与优化改造技术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管网埋设环境及管道、管材特点、水力水质条件,分析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生物稳定性,展开基于水质安全保障的供水管网评价及改造技术研究,为管网系统改造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以实现黄河下游地区管网水质的逐步改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黄河下游地区管道材质及埋设环境对管网水质的影响分析,(2)管网化学稳定性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3)管网生物稳定性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4)管网析出物与水质稳定性相关性研究,(5)供水管网评价及改造技术研究。

3、基于管网-水厂处理工艺监控联动的优化运行技术

分析黄河下游典型地区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现状及技术改造手段,研究水厂处理单元的运行机制及参数控制模式,通过分析管网水量、水压及水质特征污染物监控特征,探讨管网及末梢水质监控的有效模式及与水厂信息共享机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管网-水厂处理工艺监控信息共享联动模型研究,(2)多水源切换条件下管网水质评估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3)末梢“黄水”成因与后馈控制技术研究。

(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建立黄河下游地区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及运行控制平台;监控供水规模不小于10万m3/d;保证水质模拟、控制的实时性和有效性,监控误差率<0.5%。

2、建立黄河下游供水管网外源污染控制及管网改造技术体系,在管网总长不小于20公里的市政供水区域展开示范性研究。

3、建立黄河下游地区多水源管网水质后馈控制及优化运行系统。

4、区域性工程示范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5、发表学术论文20篇;申报专利5项;培养专业人才10人。

6、建立中试研发平台、中试实验系统3个。

(五)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2010年。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103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不低于2000万元。

饮用水承诺书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承诺书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以下简称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承诺书。 一、严格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法律、法规之规定,增强企业法人第一责任人意识; 二、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 三、严格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自来水消毒剂,禁止使用未经批准及标识不清、不全的消毒剂; 四、严格操控自来水生产工艺流程,并按规范投加消毒剂,保证管网末梢水余氯含量; 五、严格建立自来水消毒剂索证、索票制度,健全每日耗量台帐管理,消毒剂仓储符合相关要求; 六、严格水质监测制度,经常开展浑浊度、肉眼可见物及游离余氯等指标测定; 七、严格落实水质风险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环保、卫生部门; 八、严禁瞒报水质异常情况,严禁未经健康体检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人员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自

来水生产实行卫生许可制,未经卫生许可不得生产自来水。 承诺单位:承诺人: 宝坻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二○一一年九月五日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承诺书 牛道口中心小学篇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承诺书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承诺书 为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防止饮水污染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认真抓好落实,主动进行自查,积极整改到位。 二、制定和完善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制度。 三、每批次的桶装水,必需保证饮用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 四、每批次的桶装水必需是最新生产,以保证桶装水的质量。 五、定期对各饮水器进行消毒。 六、定期对学生饮水安全教育 七、定期对饮水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论文

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摘要:膜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指出了饮用水的处理要求,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最后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字: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foreign film has become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deep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requirements,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保证饮用水质量,世界各国不仅及时修订了本国的水质标准,而且制定了控制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对策。随着这些调查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人,人们逐步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常规的净化工艺已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病原菌、病毒等。因此,以去除饮用水中有机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为目标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得到 日益广泛的应用。

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学易解析09年公考申论热点系列: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饮用水安全及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必须放在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位置。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城市饮用水保障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供水水源、净水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较大进展,污染源治理和饮用水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城市水源地水质不合格、水源地污染和水量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供水管网建设落后,导致二次污染,有的水质监测和检测能力不足,应急供水能力较低。要在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同时,切实做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要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创新机制、强化监管的原则,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科学规划水源保护区,建设水源地隔离防护设施,实施污染源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保障水质安全。 二、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调配水源。科学改造和扩建现有水源地,科学规划新建水源地工程,提高供水能力。 三、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改进净水工艺,改造供水管网设施,统筹安排新增供水工程。 四、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供水末端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供水预案。落实供水监测检测值班制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重点监测断面和监测频次,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强化水厂处理措施,改善安全供水条件,防患于未然。 五、加大投入力度,理顺价格机制,完善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和评价标准体系。

六、落实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要对供水保障全面负责。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指挥,将供水保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信息共享、沟通顺畅、运转高效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机制。

湖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编制技术模板

湖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编制技术

湖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编制技术大纲 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二0 —五年六月 目录 1、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的意义.......................................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 方案编制基本原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 方案编制依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 方案编制范围...................................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 建设方案期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6 目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饮用水水源地现状调查内容和方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 调查基准年和区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2 调查方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3 城市状况调查...................................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4 水源地调查.....................................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水源地安全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1 水质安全状况评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 水量安全状况评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3 应急能力评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内容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1 总体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2 水量达标建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3 水质达标建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4 监控达标建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5 管理达标建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主要成果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饮用水处理技术保障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处理技术保障饮用水安全我们国家一直在用85的标准,20多年一直没有动,2006年才颁布新的国家标准,水的标准提高非常快,原来是35项,现在是106项,结合目前供水行业的特殊情况,没有一刀切,没有说2007年7月1号都达到这样的标准,有一个过渡期,在2012年全面实施。我们国家供水企业满足新标准的阶段,很多企业面临技术改造和新工艺建设来满足水供应的标准。 还有水污染的问题,刚才胡教授提到了环境公告里面,每年6月5号环境公布的那天会在网上挂出来,大家可以统计一下。目前,水环境满足三类水标准的水才可以作为饮用水的标准,低于三类水不可以作为饮用水的水源,但是现在达到三类水的比例越来越低,这两年可能是稍微好一点,不过,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这是整体水源污染的问题。另外,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非常快,属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污染的事故出现得非常的频繁,比如说松花江污染,广东北江的污染,无锡的污染问题,这些事件的出现,要求供水行业能够提供非常有保障的水供应技术。目前我从处理技术方面讲了我国目前的一些处理技术。 首先是常规处理技术,也是现在国家普遍采用的技术。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四个部分。从混凝的角度来说,主要的目标是去除浊度和有机物,我们国家采取的混凝剂大部分是滤化的去凝剂,处理工

艺方面包含混合和反映阶段,水利混合、水利反映,还有机械搅拌。水利混合的角度,水平比较简单。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设计 10万吨每天的水厂,但是夏天高空用水的时候可能会达到15万吨,甚至会达到20万吨每天,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国外设计10万吨每天的水厂,基本上不会超过这些。超负荷运行的时候,水利混合反映的就存在问题了,使得混凝的效果比较差,沉淀的工艺很难沉淀下来。机械搅拌就比较好,可以通过调整搅拌的速度,来提高去泥的效果。目前一些新的设计更多的考虑机械搅拌的处理工艺。 在混凝的阶段,还可以通过PH值强化一些污染物去除的特性, 比如说对有机物,尤其针对天然有机物,可以把PH调到酸性的阶段,可以去除一些有泥物。重金属,可以把PH调高,也可以达到一定的 效果。 沉淀国内采用的有两种,平流沉淀池和斜板、斜管沉淀池。这个方法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沉淀出来的泥排出不及时的话,沉淀的效果就不会太好。目前国内的企业,在占地面积允许的条件下,更多的会考虑平流沉淀池的技术,这样可能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过去混凝沉淀分开做的比较多。中国面临的问题就是夏季藻类污染的问题,运用混凝沉淀很难将它铲除。过去的一些脉冲澄清池对这个问题效果比较明显。国外开发的一些比如说高密度澄清池都比较好,这就可以解决北方地区低温的条件下混凝效果比较差的情况。另外,

安全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

安全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澄清和消毒 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澄清工艺。 澄清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澄清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澄清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如果工业用水对澄清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我国以地表水为

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

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 年) (二○一一年十二月) 前言 目录 第一章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现状 第一条概述 第二条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三条指导思想 第四条基本原则 第五条规划编制依据 第三章规划范围与目标任务 第六条规划范围 第七条规划期限 第八条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指标 第十条规划重点任务 第四章实施策略 第十一条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建设 第十二条饮用水水质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 第十三条饮用水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能力建设 第十四条水性疾病监测能力建设 第十五条饮用水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第十六条饮用水卫生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第十七条饮用水水质卫生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第十八条饮用水卫生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近期实施意见 第十九条投资估算

第二十条投资来源构成 第二十一条近期实施意见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二条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 第二十三条重视科学研究,增强技术支持 第二十四条保障资金投入,畅通财政渠道 第二十五条加强舆论监督,鼓励公众参与 附表 附表1 省级疾控机构饮用水卫生检验能力状况 附表 2 地县级疾控机构饮用水卫生检验能力状况 附表 3 实验室大型检测设备配置参考要求 附表 4 实验室大型检测设备投资估算 附表 5 实验室水质监测能力配套投资估算 附表 6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配置参考要求 附表7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投资估算 附表8 现场快速检测能力配套投资估算 附表9 水性疾病数据库和现场诊断设备投资估算 附表10 水性疾病数据库建设投资估算 附表11 水性疾病现场诊断设备配置参考要求 附表12 水性疾病现场诊断设备投资估算 附表13 水性疾病监测点实验室诊断设备配置参考要求 附表14 水性疾病监测点投资估算 附表15 应急能力建设投资估算 附表16 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信息网络平台投资估算 附表17 省级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信息网络平台投资估算附表18 市县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信息网络平台投资估算 附表19 水质在线检测设备配置参考要求 附表20 水质在线检测投资估算 附表21 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投资估算分项汇总表

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李圭白: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时间:2009-12-08 来源:水世界作者:李圭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城市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分两方面:一个是水质问题;另一个是水量问题,我主要讲水质问题,就水质问题,一个是水的生物安全,另一个是水的化学性安全问题,这两方面构成了保障饮用水质安全的主要方面。 我国的水环境,水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有机污染和氨氮,由于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使我们国家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得到保障,所以我们近年来也不断的出台各种饮用水质标准,2006年我们国家颁布了新的国标,水质指标达到106项,和国外饮用水水质指标基本上接轨。一方面我们水环境水质比较差;另一方面饮用水指标大大提高了,形成了比较大的矛盾,也是挑战,正是这种矛盾、这种挑战对我们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结合我们国家现有的水的处理技术谈一下城市饮用水水处理工艺的发展过程。 我们知道,20世纪以前,城市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水分烈性传染病流行,给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这使人类面临着一个重大的生存安全问题,这就是生物安全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初,研发出了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工艺,我们把这个工艺称之为常规水处理工艺,使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可称之为第一代工艺。上世纪50年代又发现水中间病毒性疾病的流行问题,为了控制病毒性水界流行病的传播,人们发现这些病毒在水中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吸附在颗粒物质表面存在,如果我们能够把水中颗粒物质浑浊度大大降低,就可以显著减少水中间病毒的浓度,再经过第一代工艺处理以后仍然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毒,浊度原来是作为生活饮用水感性指标考虑的,现在具有了生物安全性的作用,所以被世界各国所高度关注。美国列出了微生物学指标,对浊度的要求,大大推动了第一代工艺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又发现了一些有毒物,这些物质能够致癌,长期饮用对人体有害,人类又一次面临饮水安全问题,这次遇到的是化学安全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开发出了在第一代工艺基础上增加臭氧颗粒活性炭的工艺,我们称作第二代工艺,国外把它作为通用的工艺来推广,国内也继续在推广这样的工艺。

最新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篇一: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实验 氯化消毒 1. 氯化消毒原理 (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 (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 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 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 消耗的氯量。游离性余氯是HOCl 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L余氯。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2)水的pH值:HOCl ←→H++OCl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

l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 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l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的甲土立丁(邻 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2.仪器与试剂 l25ml比色管一套(5支),比色管架,移液管架,刻度吸 管与吸耳球。 l试剂:%漂白粉标准溶液(1ml=1mg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知识交流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沉淀和消毒 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沉淀工艺。 沉淀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沉淀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沉淀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如果工业用水对沉淀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2.除臭、除味 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沉淀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除臭、除味的方法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来源。例如,对于水中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用活性炭吸附或氧化法去除;对于溶解性气体或挥发性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曝气法去除;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微滤机或气浮法去除藻类,也可在水中投加除藻药剂;因溶解盐类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除盐措施等等。 3.除铁、除锰和除氟 当地下水中的铁、锰的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需采用除铁、锰措施。常用的除铁、锰方法是:自然氧化法和接触经法。前者通常设置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和砂滤池;后者通常设置暴气装置和接触氧化滤池。工艺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是否单纯除铁还是同时除铁、除锰,原水中铁、锰含量及其它有关水质特点确定。还可采用药齐氧化、生物氧化法及离子交换法等。通过上述处理方法(离子交换法除外),使溶解性二价铁和锰分别转变成三价铁和四价锰沉淀物而去除。 当水中含氟量超1.0mg/L时,需采用除氟措施。除氟方法基本上分为成两类,一是投入硫酸铝、氯化铝或碱式氯化铝等使氟化物产生沉淀;二是利用活性氧化铝或磷酸三钙等进行吸附交换。目前使用活性氧化铝除氟的较多。 4.软化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钙、镁离子。软化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前者在于使水中钙、镁离子与阳离子交换剂上的阳离子互相交换以达到去除目的;后者系在水中投入药剂如石灰、苏打等以使钙、镁离子转变成沉淀物而从水中分离。 5.淡化和除盐

关于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方面的建议

关于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方面的建议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与计划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用水区域没有规模型制、供水企业,部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出现设备老化、管理和技术基础薄弱、供水成本较高,已不适应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建设的需要。二是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法制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违反有关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然存在,有少数水源地已不适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地。三是化肥、农药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严重。四是个别地方政府重经济增长轻水源保护,未切实负起“对环境质量负责”和“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的法律责任。 为此建议: 第一,进一步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应将农村饮用水质量是否安全、达标,纳入全面达小康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保护饮用水源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加强督查,理顺关系。地方政府要合理启动、使用水利基金,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资金投入,保障农村饮水工程顺利实施。认

真落实饮用水源保护的各项制度,严格项目环评和项目准入,制定和建立切实有效的保护管理和安全监控体系。 第二,加大区域或集中供水力度,提高农村农民饮用水普及率。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区域供水和集中供水的步伐。尤其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编制农村区域集中供水规划,加强饮用水源集中管理,提高城乡供水系统覆盖率、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在重点发展区域或集中供水的同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保证有优质的水源,更要保证避免区域供水可能产生的风险。 第三,对经济困难地区和偏远地区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惠政策,对“十二五”期间准备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否可以考虑免收电力增容费,电费也可以按农业用电价格计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提供用地服务,减免土地征用费;工商、税务部门对投产使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减免各种税收;水利部门也要减免水资源费。 第四,加快农村水源地环境整治步伐。加强立法,明确把饮用水源地作为重要经济社会目标予以保护,明确政府和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供水安全方面的职责、权限以及不作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农村改厕建设和生活垃圾处理的整治力度。

[讲稿]安全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安全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周鑫根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澄清和消毒 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澄清工艺。 澄清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澄清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澄清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如果工业用水对澄清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

次氯酸钠等。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2.除臭、除味 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澄清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除臭、除味的方法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来源。例如,对于水中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用活性炭吸附或氧化法去除;对于溶解性气体或挥发性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曝气法去除;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微滤机或气浮法去除藻类,也可在水中投加除藻药剂;因溶解盐类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除盐措施等等。 3.除铁、除锰和除氟 当地下水中的铁、锰的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需采用除铁、锰措施。常用的除铁、锰方法是:自然氧化法和接触经法。前者通常设置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和砂滤池;后者通常设置暴气装置和接触氧化滤池。工艺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是否单纯除铁还是同时除铁、除锰,原水中铁、锰含量及其它有关水质特点确定。还可采用药齐氧化、生物氧化法及离子交换法等。通过上述处理方法(离子交换法除外),使溶解性二价铁和锰分别转变成三价铁和四价锰沉淀物而去除。 当水中含氟量超1.0mg/L时,需采用除氟措施。除氟方法基本上分为成两类,一是投入硫酸铝、氯化铝或碱式氯化铝等使氟化物产生沉淀;二是利用活性氧化铝或磷酸三钙等进行吸附交换。目前使用活性氧化铝除氟的较多。 4.软化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钙、镁离子。软化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前者在于使水中钙、镁离子与阳离子交换剂上的阳离子互相交换以达到去除目的;后者系在水中投入药剂如石灰、苏打等以使钙、镁离子转变成沉淀物而从水中分离。

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1 前言 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科学、合理地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源污染对策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 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1月09日发布。 本标准自2007年02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2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1.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1.4.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案

图3-1 莲峰河水源地周边采沙场 图3-2 莲峰河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田

图3-3莲峰河水源保护区污染源分布图

第五章水源保护区管理措施 5.1 建立水源保护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的相关规定,由县环保局会同县水务局、卫生局等部门提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报请县政府、市政府审定后,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水源保护区地理界线,并责成相关部门在一、二级保护区设置标志牌、警示牌、界碑、界桩等。 5.1.1 水源保护区图形标志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志如下图5-1所示,其具体尺寸比例见下图5-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缩放。 图5-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志

图5-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志尺寸比例示意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是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理边界设立的标志。标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并警示人们需谨慎行为。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警示车辆、船舶或行人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或航道,需谨慎驾驶或谨慎行为的标志。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又分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警示牌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航道警示牌。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根据实际需要,为保护当地饮用水水源而对过往人群进行宣传教育所设立的标志。 5.1.2 水源保护区标志内容 (1)界标内容

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汇报三篇

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汇报三篇 篇一:XX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 (20XX年2月13日) 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坚持把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供水安全和饮用水水质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情况汇报如下:一、XX市城乡居民饮水基本情况 我市地处饶河重要支流—乐安河中下游、鄱阳湖尾闾区,乐安河自东向西穿越全境,境内长83.2公里,流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97万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由于乐安河上游德兴铜矿、银山铅锌矿等企业相继开工建设,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农村水源污染严重;再加上部分村庄地理条件差、山高水低,供水设施缺乏,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问题极为突出,严重影响广大市民的健康。近几年来,在省水利厅和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进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先后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12座,解决了38.2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 二、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采取断然措施保护城乡饮用水水源地

一是强化我市最重要的天然水源地保护。共产主义水库是我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库容l.47亿立方米,水质经省疾控中心检测为天然弱碱性水,达一类水源标准。为保护好这一湖清水,我市20XX年出台了《共库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与婺源县、德兴市共同签署了《平安林区边界联防协议书(XX—婺源—德兴)》,对库区(XX境内)三处非法拦汊筑坝进行了爆破拆除,设定了57根保护区标示界桩和17块保护标识牌。共库水源地保护规划也在抓紧编制中。二是强化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市政府20XX年下发了《关于禁止在城市规划区内经营性取用地下水资源的通告》,对城市规划区内经营性取用地下水资源进行整治。三是强化农村后备水源保护。市政府明确了水库管理有关规定,决定从20XX 年起,所有水库承包养鱼必须经过水务局批准同意,并严禁全市所有小⑵型以上水库投料养鱼,实行人放天养。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各项举措,为全市人民用水筑起了坚强的安全屏障。 第二,大手笔实施北水南调XX供水工程 20XX年以来,我市虽然实施了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但普遍存在工程规模小而散、管理粗放、水费回收困难等诸多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的饮水难题,我市决定以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为载体,引进XX省XX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省水利厅对此大力支持,20XX年将我市20XX年规划内剩余人口15.92万人全部下达,其中纳入该工程的有8个乡镇205个自然村9.8万人。20XX年3月17日,我市与XX省XX有限公司签订了全省最大的城乡居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协议。该工程建设规模日供水10万吨,总投资额4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于20XX年10月19日建成通水,二期工程于20XX年底基本完工,不但解决了规划内23.7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还保障了城区16万人口的饮水安全。

安全饮用水的保障技术与策略

安全饮用水的保障技术与策略 水是生命之源,而饮用水则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文就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在近50年里,经济飞速发展,现代化工业、合成化工业突飞猛进,同时也造成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使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水体中含有有机物2 000多种,而饮用水中也含有有机物700多种,其中56种致突变物、18种促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20种致癌物。因此做好饮用水安全管理措施和水环境的保护,保护好水资源,是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一项紧迫任务。 1.饮水不安全的主要成因 1.1废污水、废弃物无序排放,工业污染物泄漏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还是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分布分散,保证率低、污染源量多面广,大部分农村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保护管理难度大。由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渣的直接倾倒造成对河流、溪水等水源污染严重,因此出现了部分农户的饮用水提取方式由公共水源改变为自家打井(手压井)、自来水的比较多。生活垃圾大多数无序堆放,在此居住的外来人口、农民打浅井取水,部分井口离生活垃圾区5m以内,经检测,井水氨氮及大肠菌群数严重超标。 1.2饮用水安全宣传不到位,化肥、农药使用过度 在农村,农民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受过政府对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对政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政策、法规,包括政府对农民实施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给予的支持、鼓励等措施从不了解,真正了解政府的“村村通”政策的村民还不到1%。 1.3水处理设施缺乏,水质检验及跟踪监测不到位 生活饮用水水质主要受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和配水系统制约,需要有与水源水质相匹配的水处理工艺、卫生的供水系统(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以及有效的检测手段才能保证饮用水安全。目前,农村供水普遍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消毒设施和水质检测设备,分散式供水、小规模集中式供水的农村几乎无水处理设施,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严重。 除自来水外,农村其他各种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检验没有正式制度保障,有的村庄的饮用水从来没有进行过水质检验,更谈不上水质的跟踪监测。还有部分农户对饮水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对井水定期检验的理念。另外,有些村庄村民居住分

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魏云霞1,李彦锋2#,刘晓丽2,叶正芳3 (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3.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简要介绍了饮用水的常规处理技术,指出了常规处理技术中的局限性,综述了目前几种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膜技术等,同时介绍了吸附和氧化两种预处理技术,最后对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水处理技术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micro-polluted drink water Wei Yunxia 1, Li Yanfeng2, Liu Xiaoli2, Ye Zhengfang 3.(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730000; 3.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ctuality of mankind drink water treatment methods from three sides. Firstly,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re point out, and then some depth treatment technology such as active carbon adsorption, oxidation, and member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som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new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methods are prospected. Keywords: micro-polluted;drink water;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一般来说,水源水所含的污染物种类较多、性质较复杂但浓度比较低微时,通常被称为微污染水。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人们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很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归结起来主要有常规水处理工艺;深度处理技术;源水预处理技术。 1 常规处理工艺及其局限性 1.1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是指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技术。这种常规处理工艺至今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成为目前饮用水处理的主要工艺。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分离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相互聚合,形成大颗粒絮体;沉淀是将絮凝后形成的大颗粒絮体通过重力分离;过滤则是利用颗粒状滤料截留经沉淀后出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水中杂质,降低水的浑浊度。过滤之后采用消毒方法来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从而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 1.2 常规处理的局限性 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受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进行致突变试验,发现许多饮用水呈现阳性结果。我国的上海、武汉、哈尔滨、新疆的塔什库尔干、伽师等地的饮用水,在致 第一作者:魏云霞,女,1980年生,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修复与化学生物。 ?国家“十一五”计划支撑项目(No.2006BRD01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No.J0730425);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助项目(No.2GS064-A52-036-0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1 月9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2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3.2 潮汐河段 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 3.3 潜水 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压水 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HJ/T338—2007 3.7 岩溶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 4 总则 4.1 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