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05-23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体能与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其目标是指导广大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实践平衡膳食,积极运动维持适宜体重,保持良好健康生活状态,预防和减少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近期从国家卫计委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济南市健康教育所由权威网站下载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供大家学习,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 2007 版的指南相比,对于一般人群的核心推荐,更加精简浓缩,由十条变为六条,每一条均为八字,重点突出,方便记忆。我们对新旧两版指南做一个快速解读,看看往后应该怎么吃,能够更加营养健康。

主要特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

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与2007版比较,有三方面特色: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分析,对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教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这次特别编撰科普读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讲百姓关心的常识,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营养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内容进行科学讲解。

2016 版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一、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四、适宜吃鱼、禽、蛋、瘦肉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一、食物多样、谷物为主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 250~4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克,薯类 50~100 克。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解读「食物多样」

2007 版: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

2016 版:平均每天至少摄入 12 种食物,每周至少 25 种。

可以看到 2016 版量化了到底什么是「食物多样」,让老百姓在选择多种食物时有了目标。

解读「谷物为主」

2007 版: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 250~400 克谷类食物,最好能吃 50~100 克全谷类食物;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

2016 版:每天摄入谷类食物 250~4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克,薯类 50~100 克。

除全谷物食物外,特别强调要摄入杂豆类食物(红豆、绿豆、

芸豆、鹰嘴豆等非大豆类的豆子);将薯类食物从「蔬菜水果和薯类」转移至主食这一分类中,并明显增加了全谷物、杂豆和薯类的推荐摄入量。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 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 6000 步。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解读「主动身体活动」

2007 版: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 6000 步以上的身体活动,最好进行 30 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2016 版: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 6000 步。

每日 6000 步由原来的「身体活动」强调为「主动身体活动」,也就是说「在床上翻个身」这种不经意间的身体活动不能蒙混算数了,必须是我们主动进行的活动要达到6000 步以上。

解读「中等强度运动」

能达到最大心率(220 减去年龄)的 60%~70% 的运动。比如您 30 岁,参加的一项运动后心率达到(220 - 30)×0.6 到 0.7,也就是 114~133 次,才能算是中等强度运动。

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 300~500 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 1 / 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 200~350 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 300 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解读「天天吃水果」

2007 版:水果 200~400 克。

2016 版: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 200~350 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每日水果的推荐摄入量高值下降 50 克,并强调果汁不能代替水果。这是与世界卫生组织对添加糖的限制要求,保持了一致。

解读「适量吃坚果」

2007 版:建议每天摄入 30~50 克大豆或等量的豆制品;坚果适量,每周 50 克为宜。

2016 版: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大豆及坚果每日建议25~35 克。

坚果在 2007 版属于零食类食物,在 2016 版与大豆类食物合并,同时推荐摄入量也有所下降,两者相加后每日为 25~35 克。为什么大豆是经常,坚果是适量?因为坚果的油脂含量和能量都更高

些。考虑到现在每日建议摄入的总能量有明显下降,我们在选择坚果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健康价值更高的,还要把握好量。

四、适宜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每周吃鱼 280~525 克,畜禽肉 280~525 克,蛋类 280~350 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 120~200 克。

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解读「以周为单位推荐动物性食物」

2007 版:每天推荐吃鱼虾类 75~100 克,畜禽肉类 50~75 克,蛋类 25~50克。

主要是考虑到,一天内不容易将畜、禽、鱼类和水产品全都吃到;因此如果今天吃的是禽肉,明天最好就换成水产品等。

如果将动物性食品换算到每天,大致为畜禽肉 40~75 克,水产品 40~75 克,蛋类 40~50 克。

解读「吃鸡蛋不丢弃蛋黄」

此外新的研究认为蛋黄(包括其它食物中)的胆固醇对健康人血胆固醇的影响有限,考虑到蛋黄包含了鸡蛋一半以上的营养物质,因此新版膳食指南中特别强调吃鸡蛋时不要遗弃蛋黄。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 克,每天烹调油 25~30 克。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25 克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 2 克。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 7~8 杯(1500~1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解读「控制添加糖」

提出对添加糖的摄入量进行控制,特别是甜饮料、果汁、各种糕点、烹调用糖以及加工食品中的隐性糖。很多食物吃起来不甜,但在配料表中却有糖、果葡糖浆等字样,这就是隐性糖。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

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这一条建议,是 2016 版膳食指南的一大改变。在食物本身之外,更加强调了饮食文化和社会效益。

提倡吃新鲜食物、注意食品安全卫生;增加如何通过食品标签合理的选择食品;提倡勤俭节约,分餐不浪费。

新版指南三大法宝1.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2.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

3. 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

新版指南的适宜人群扩大

2007 版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适用于 6 岁以上人群。2016 版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适用于 2 岁以上人群。增加 2~6 岁儿童

新版膳食指南将 2~6 岁儿童也纳入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之中,让家长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孩子从小开始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将「食育」的理念真正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增加素食人群

此外,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素食者的健康需求,2016 版膳食指南还

特别增

「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导。

(摘自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营养科微信平台)

新膳食指南给出新命题食品产业如何应对

?来源:中国食品报新闻发布日期:2016-05-18

由“吃饱”转向“吃好”,这是人们新的饮食理念。为了更好地切合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日前正式发布。新膳食指南共有6条核心推荐,是近百位权威专家对我国营养和膳食问题达成的核心意见和科学共识。

新膳食指南不仅仅指导居民的一日三餐,更是为我国粮油作物品种的改良、食品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完善和食品企业产品的研发明确了方向。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多个食品行业协会和权威专家,阐述各行业为适应新膳食指南,在未来产品结构调整、新品开发上的思考。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谭斌

从传统主食切入推广全谷物食品

近年来,全谷物食品的营养健康、消费与加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全谷物食品市场展现出很大的潜力,新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50—150克全谷物和杂豆类。

随着我国全谷物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全谷物标准的关注与需求日益增强。我国的全谷物食品标准体系应在全谷物原料、检测方法及全谷物食品标准三个层面上抓紧标准的制定,以规范行业发展,让广大消费者能够真正不断受益于全谷物带来的健康促进作用。

营养健康谷物食品的开发是未来粮食加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国家《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全谷物健康食品的开发”“鼓励增加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摄入,促进粮食科学健康消费”。全谷物食品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健康素质,也关系到粮食资源的节约与粮食安全。通过增加全谷物食品的消费,改变长期以来重口感、轻营养的精白谷物主食消费理念与方式,还将对我国粮食流通方式产生重要的战略影响。因此,着手思考推动我国全谷物相关标准化与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促进我国全谷物食品产业健康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国外相比,我国全谷物食品开发与生产仍处于萌芽阶段,生产与消费相对落后。推进国内全谷物食品开发,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以传统主食为切入点是开展全谷物食品开发与推广的重要突破口。

在我国居民膳食中,约有60%—70%的热能和60%的蛋白质来自于谷物类。目前,我国用于工业化食品生产的稻谷比例仅占4%,相对落后于面制主食。在中国推广全谷物食品的捷径是从主食着手。

我国米制和面制主食均以水为加热介质,由低温蒸煮而成,加工温度在100℃左右。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加工的食品,若用油炸的方法加工,小麦粉中的维生素、尼克酸会损失掉大部分。但用蒸煮方法,营养成分可保留95%以上。以安全、营养、健康为原则的全谷物食品发展理念,不仅要求原料保留原有组分的自然特征,同时要求后期制作加工过程尽可能保留食品的营养。以传统主食为载体推广全谷物食品和相应的消费理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全谷物食品开发取得了一定进步,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重视谷物化学研究,深入分析营养组分;二是结合传统手工工艺,开展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实现了全麦

馒头机械化生产;三是在对全麦组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升了全麦馒头的食用品质及加工工艺的稳定性,侧重全麦馒头的风味、质构、色泽等感官特性的改良研究及全麦馒头生理活性组分的生产调控研究等。结合消费者需求,对面粉成分进行科学组合,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全麦产品;四是着眼于我国杂粮的功能特性,开发出以荞麦、紫米为主要原料的全谷物食品;五是开发提高全麦馒头保鲜期的生物酶制剂,以提高馒头的货架期。

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大米和面粉总产量中,特等米、标准一等米、特制一等粉等加工精度高的产品占比大。如果按照出品率提高1%计算,每年就可以节约粮食1000多万吨。为此,建议在加强对消费者的饮食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全谷物食品的科研攻关力度,尽快建立全谷物食品标准体系,加强对全谷物食品科研和生产领域的财税支持。

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秘书长贾健斌

加强宣传引导全谷物消费

新膳食指南是一个以营养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膳食引导。从多年食物摄入量变化来看,由于谷类摄入的减少,水果、蔬菜摄入不够,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足。根据新膳食指南的要求,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虽然新膳食指南较旧版适当微调了摄入建议,但人们的日常饮食仍很难达到要求。膳食纤维摄入的减少多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造成能量积累,导致肥胖等慢病。因此,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有效预防慢病的发生。

但目前市售全麦产品大部分是“假全麦”。这种产品多是精白面加小麦麸,添加了外观上呈现褐色的麸皮,使消费者误认为是全麦食品。而真正优秀的全麦粉是整体磨细,全麦食品整体颜色发暗,但存在口感较差、加工较复杂等问题,不被消费者完全认同。

生产企业应研发生产出形式多样的、加强口感、改善外观的全谷物食品,给消费者带

来更多样化的选择,为消费者提高膳食纤维的摄入提供更丰富的食品。同时,政府、企业和媒体应加强宣传什么是真正的糙米、全麦食品,提倡消费者为健康牺牲一点口感是值得的理念。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伟

稳定牛羊禽肉生产适当调整猪肉生产

适应新膳食指南,肉类产业需强化三方面:

第一,调整结构。2015年,我国猪肉、禽肉、牛肉、羊肉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63.6:21.2:8.1:5.1,猪肉比重偏大。按照新膳食指南“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的指引,在结构调整中可稳定牛羊禽肉生产,适当调整猪肉的生产。

第二,提高质量。目前,我国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2015年肉类食品抽样检测结果统计看,微生物污染、品质指标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使用这三类问题依然是肉类食品的“传统”高发问题。提高肉类品质,淘汰劣质产品,对于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三,杜绝浪费。目前,我国肉类产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许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造成很大浪费。肉类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各个环节,还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例如,在居民膳食中减少了肥肉的消费,对于肥肉的处理和利用就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

发展地方特色乳制品形成多元化品种结构

新膳食指南规定每天吃各种各样的乳制品,相当于每天液体乳300克。虽然现在食物品种丰富,获取营养的渠道很多,但新膳食指南再次表明乳制品在营养膳食结构中的地位和促进国人健康的重要性。

目前,尽管市场上的乳制品品种较前些年多了不少,但仍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如各种奶酪,功能性液态奶、奶粉及风味性奶粉,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条件及不同口味需求的消费需求。同时,发展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乳制品品种结构。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

理性文明科学倡导健康饮酒方式

新膳食指南中,第一次将限酒明确写入:建议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作为酒业行业组织,中国酒业协会近年来一直在提倡理性饮酒,从去年开始倡议设立“全国理性饮酒日”,希望能够遏制那些不文明、不科学、不理性的饮酒风气在中国大地上盛行。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倡导理性饮酒、文明饮酒,通过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和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杜绝酒驾,让未成年人远离酒精危害,让理性、文明、科学饮酒蔚然成风。这与新膳食指南提出的限酒是同一个目标。

至于具体的饮用量,大多数国人喝酒是边吃边喝,安全饮用量具体是多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据中国酒业协会组织专家调研,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低于60公斤体重者应相应减少,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换算成不同酒种大致可参照以下标准:60度白酒50克,啤酒1000毫升,威士忌250毫升,红葡萄酒虽有益健康,但也不可饮用过量,以每天2—3小杯为佳。

目前,低度化正成为白酒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优质低度白酒的酿制技术要求更高,传统白酒刚蒸馏出来酒度都较高,做低度白酒要保持白酒的风味,就要选择更好地原酒通过加浆(水)降低酒度。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大豆食品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靖

产品日趋多样化促高品质大豆食品消费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大豆食文化底蕴深厚。大豆用处诸多,是城乡居民植物蛋白质消费的重要来源,素有“田中之肉,营养之王”的美誉。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对大豆蛋白的健康声称:“与低脂肪饮食的配合,每日食用25克大豆蛋白,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

传统大豆食品包括豆浆、豆腐、豆芽、豆腐脑、豆干、豆腐皮及腐乳、豆豉、纳豆等。大豆食品日趋多样化,建议我国居民多吃高品质的大豆食品。除豆腐皮、腐乳这些传统大豆食品外,也可以食用以蛋白为主的植物蛋白复合饮料,以高品质大豆及牛奶为主要原料的双蛋白营养系列产品。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

鼓励餐企开发更多厨务服务

新膳食指南发布很及时而且贴近现实。目前,全社会的食品安全状况趋向好转,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需求与关注度不断提升。新膳食指南对餐饮业提出了公共消费新需求——菜品不能仅仅好吃,还要注重营养健康;投入研发,更多关注老龄、区域人群等不同消费人群在外就餐方式改变。

餐饮企业要注重减油减盐、食物多样性、厉行节约。餐饮供应链上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也同样要关注减油少盐。食物多样性对于目前人数较少家庭是个烹饪难题,而在外就餐,复合型的主食与菜品可以方便实现。餐厅菜品设计要营养搭配合理,根据不同年龄、职业量身定制,不能一个菜单包打天下。餐饮企业可根据当地消费者生活习惯,多采用应季食材、属地食材,减少排放与浪费,多提供小份菜及营养丰富的奶制品等。

新膳食指南提出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这是餐饮业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对餐饮业开发更多成品、半成品、送餐及厨务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外卖产品家庭化,开发更多少盐少油低温烹饪菜品,设计开发新包装,根据外送距离、菜品温度、二次加工、复热等

规范服务。

今年1—4月,餐饮业经营继续回升,大众餐饮持续红火并且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商务部将继续健全大众化餐饮服务体系;鼓励餐饮企业创新服务方式,发展团餐、网络订餐、半成品餐及外卖等形式多样的餐饮服务;加快构建餐饮产品和服务标准等,这与新膳食指南提出的多回家吃饭并不矛盾。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SFA方法综述

SFA方法和因子分析法综述 (姬晓鹏,管理科学与工程,1009209018) 1.1DEA方法和SFA方法的区别 1.数据包络分析(DEA)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采用线性规划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法。它由A.Charnes和W.W.Cooper[1]等人于1978年创建的,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对同一类型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 该方法将同一类型的部门或单位当作决策单元(DMU),其评价依据的是所能观测到的决策单元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是指决策单元在某种活动中所消耗的某些量,如投入资金量、原料量等,输出数据是指决策单元消耗这些量所获得的成果和产出,如产品产量、收入金额等。将各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数据组成生产可能集所形成的生产有效前沿面,通过衡量每个决策单元离此前沿面的远近,来判断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即技术效率[2]。 一般的评价方法比较同一类型的决策单元的效率,需要先对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指标进行比较,并通过加权得到一个综合评分,然后通过各个决策单元的评分来反映其效益优劣。数据包络分析法则巧妙地构造了目标函数,并通过Charnes -Cooper变换(称为2 C-变换)将分式规划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无需统一指标的量纲,也无需给定或者计算投入产出的权值,而是通过最优化过程来确定权重,从而使对决策单元的评价更为客观。对建筑设计企业进行评价的问题,很适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DEA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当决策单元总数与投入产出指标总数接近时,DEA方法所得的技术效率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其次,DEA方法对技术有效单元无法进行比较;此外,由于未考虑到系统中随机因素的影响,当样本中存在着特殊点时,DEA方法的技术效率结果将受到很大影响。彭晓英等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综合,再采用DEA方法进行评价,解决了DEA方法对指标数量限制的问题,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3]。 SFA与DEA方法都是前沿效率评价方法,它们都是通过构造生产前沿面来计算技术效率的。与DEA方法相比,SFA方法利用生产函数来构造生产前沿面,并采用技术无效率项的条件期望来作为技术效率,其结果受特殊点的影响较小且

文献翻译-变分贝叶斯独立分量分析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作者: 学科专业: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2014年6月

变分贝叶斯独立分量分析 摘要 信号的盲分离通过info-max 算法在潜变量模型中被视为最大似然学习潜变量模型。在本文我们提出一个变换方法最大似然学习这些模型,即贝叶斯推理。它已经被证明可以应用贝叶斯推理来确定在主成分分析模型潜在的维度。在本文我们为去除在独立分量分析模型中不必要的来源维度获得类似的方法。我们给一个玩具数据集和一些人为的混合图像提出结果。 1.引言 独立分量分析的目的是为一个基于概率性的独立原件找到一个表示法。实现这样的表示方法是给潜变量是独立约束的潜变量模型拟合一个数据。我们假设一个,有潜在的尺寸W ,观察到的尺寸P 和我们的数据集包含样本n 的模型M 。在ICA 方法中通常把潜在的维度称为“来源”。因此我们为独立生成潜在变量X 寻找模型表示,我们将任何给定的数据点n 带入 ∏== I i in n x p x p 1 )()( 假设高斯噪声,观察到的变量的每个实例化的概率,带入 )2 exp(2),,,(2μβ πβμβ--= n x n n n W t W x t p 其中W 是PXI 矩阵的参数,B 代表了一种逆噪声方差和u 是一个向量的方法。 1.1源分布 众所周知在独立分量分析,潜在分布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特别说明它必须是非高斯。非高斯源分布可以分成两类,那些积极的峰度或“沉重的尾巴”和那些消极的峰度或“光明的尾巴”。前者被称为超高斯分布,后者是亚高斯。如果我

们真正的源分布属于这两个中的任何一个类我们可以尝试分开。对于我们的ICA 模型,我们遵循?(1998)选择超高斯或者是亚高斯灵活的源分布。的运算结果的模型应用于两个可能发生的事。阿蒂亚斯选择了每个因素的混合物M 高斯模型 () ∏∑==?? ????=I i m m ni M m m n m x x N p 121 ,)(σπ }{m π是混合系数和每个组件是由一个意思毫米和方差q2m 。 阿蒂亚斯提到作为独立的因子分析模型。我们可能现在写下一个可能性,是一个函数的参数W,β,μ ()()()?∏==x x x t n n n n N n d p W p W p μβμβ,,,,,t 1 这个功能现在可以最大化的参数来确定独立的组件。传统的优化执行限制作为B 倾向于零。这种方法由贝尔和介绍了盲源分离作为信息最大化算法。与最大的关系可能是由不同的作者包括卡多佐指出(1997)和麦(1996)。 2.ICA 的贝叶斯形式主义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按照推断模型的参数化的贝叶斯方法,而不是通过最大似然学习的参数。这要求我们把先验对模型参数。我们的目标是如何通过一个特定的选择我们的先验分布的显示P(W)我们可能自动判断哪些已经产生了数据源的数量。我们是主教的贝叶斯PCA (1999年),它的目的是确定在启发我们的方法主要子空间的自动维数。我们选择将噪音精密β,与以前的马, ()() b ββαββ,gam p = 这里我们定义伽玛分布 ()() ()τττ b a b a a a b -Γ= -exp ,gam 1 对于混合矩阵W ,我们认为高斯之前。特别是每一个的相关性输入可通过使用自动相关性确定(ARD )来确定前(尼尔,1996;麦凯,1995年) ()() ∏∏==-=I i P p i ip N W p 11 1 ,0αωα

英语独立成分分析

一、独立成分: 插入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不作任何成分,又和这些成分没有语法关系,叫句子的独立成分。有感叹词、肯定词(yes)、否定词(no)、称呼语和插入语等。 1、感叹词,表喜、怒、哀、乐。如: Oh, it’s you! Hello! This is Shirley speaking. Well, here we are at last. 好啦,我们终于到了。 2、肯定词和否定词: Yes, it is. No, they are not. 3、称呼语(The Direct Address),称呼人的用语叫做称呼语。 Well, how about it, young man? 怎么样?小伙子。 I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Jack. 杰克,好久没有看见你了。 Hurry up, comrades, or we’ll be late. 赶快吧,同志们!否则我们要迟到了。 4、插入语,在句子里往往可以插入一些情态词(或叫语气词,如perhaps, certainly)、 短语(如of course, to be frank, in other words, generally speaking)或句子(如I am sure, I am afraid, I suppose, I think)。 This is all we have got, you see. 我们所有的都在这儿,你瞧。 He may not come, I am afraid. 恐怕他不会来。 He is a good Party member, I believe. 我认为他是个好党员。 注意:如果把句子中间的或放在句子后面的I think, I suppose, I believe, I am afraid等放到句子前面,这时不是插入语,它就成为一个主句,而原来的句子就变成一个 从句了。如: I believe he is a good Party member. I think this is a good way to 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 比较:This, I think, is a good way to 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 我认为这是练习说英语的好办法。 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现在分词短语、副词、形容词短语及从句都可以用作独立成分。

独立分量分析(ICA)简单认识

ICA (Independent Components Analysis),即独立分量分析。它是传统的盲源分离方法,旨在恢复独立成分观测的混合物。FastICA是一个典型的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 它是信号盲处理的基础,对信号独立分量分析的检测是信号盲处理的起点。现有的信号盲处理的算法,大都是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通过对独立分量分析的研究就可以把这些算法统一起来。 一、信号分类: 1.无噪声时: 假设混叠系统由m个传感器和n个源信号组成,并且源信号与观测信号遵从如下所示的混叠模型: x(t)=As(t),其中,x(t)=[x1(t),x2(t),...,x m(t)]T表示m维观测信号矢量; A为m*n维混叠权系数为未知的混叠矩阵; n个源信号的组合为:s(t)=[s 1(t),s 2 (t),...,s n (t)]T 2.有噪声时: 若考虑噪声的影响,则有: x(t)=As(t)+n(t), 其中,从m个传感器采集来的噪声集合为:n(t)=[n1(t),n2(t),...,n m(t)]T 针对式子:x(t)=As(t)+n(t) 独立分量分析(ICA)就是要求解分离矩阵W,使得通过它可以从观测信号x(t)中恢复出未知的源信号s(t),分离系统输出可通过下式表示:y(t)=Wx(t)其中,y(t)=[y1(t),y2(t),…,y n(t)]T为源信号的估计矢量,即:y(t)=S(t) 二、用ICA方法的信号分析——基于小波变换和ICA的分离方案(分离步骤) 首先介绍下语音分离的大体思路。先采用小波变换对各个带噪混叠语音进行预消噪处理,然后进行预处理,最后用ICA的方法对消噪后的混叠语音进行分离;最后根据分离信号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其进行矢量归一和再消噪处理,最终得到各个语音源信号的估计。 1.预消噪处理——小波变换 这里采用的是小波阈值法去噪,它类似于图像的阈值分割。(阈值就是临界值或叫判断设定的最小值) 设带噪语音信号为: f(t)=As(t)+n(t),式中: s(t)是纯语音信号, n(t)为噪声。 对式子作离散小波变换。首先对被噪声污染的语音信号进行离散序列小波变换, 得到带有噪声的小波系数;然后用设定的阈值作为门限对小波系数进行处理,对低于阈值的小波系数作为由噪声引起的,仅让超过阈值的那些显著的小波系数用来重构语音信号。 2.约束条件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多源冲击定位方法

振 动 与 冲 击 第28卷第8期 JOURNAL OF V I B RATI O N AND SHOCK Vol .28No .82009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多源冲击定位方法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7AA03Z117);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772072) 收稿日期:2008-07-28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08-06第一作者苏永振男,博士生,1980年生通讯作者袁慎芳女,博士,博士,1968年生 苏永振,袁慎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16) 摘 要:结构健康监测中常用声发射信号进行声发射源的定位及特征描述。多个冲击事件发生时,声发射信号是 多个信号的混叠,而且混合方式未知,这使利用声发射信号对冲击源进行定位变得非常困难。而近年来兴起的基于独立 分量分析的盲源分离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采用基于信息极大化原理的反馈网络结构对同时作用在铝梁上的两个冲击事件产生的声发射混合信号进行分离,估计出各个源信号到达传感器的时延后,运用两点直线定位公式对两个冲击源进行定位。混合仿真实验验证了基于信息极大化原理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估计时延的有效性,铝梁上的两源冲击实验,进一步表明运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多冲击源定位问题。 关键词:盲源分离;独立分量分析;时延;冲击定位中图分类号:T B52;TG115.28 文献标识码:A 航空材料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承受具 有不同能量的各种物体的冲击,由冲击所诱导的损伤,使结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结构强度及稳定性严重退化[1]。因此,很有必要利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2] 对冲击事件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对冲击定位的研究多是以单个冲击源为研究对象,常通过求解由冲击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到达不同传感器的时延进行定位。在对多个 冲击源进行定位时,一些常规的求解时延方法[3] 如互相关函数法,能量法、阈值法等不再有效。因为在多个冲击源的情况下,声发射信号是多个源信号的混叠,上述方法只能求解出一个时延,因此无法实现多个冲击源的定位。近年来兴起的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 CA )的盲源分离(BSS )技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盲源信号分离是指在不知道源信号和混合参数的情况下,仅根据源信号的一些统计特性和有限的观测数据恢复出源信号。盲源信号分离技术在通信、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等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BSS 根据混合方式可分为瞬时混合和卷积混合,瞬时混合模型常假定信号源是同时混合的,不能容忍时延,而实际上混合源中有到达时间的区别。传感器测得的由冲击产生的声发射信号是结构的脉冲响应函数与源信号的卷积,而且由于传播介质的影响(时延和反射等),信号是多路径到达的,因此本文采用卷积混合模型模拟两个冲击源信号的混合过程。BSS 的卷积混合模型为:x =A 3s,其中“3”代表卷积,x 为t 时刻 M 维的观测信号向量,s 为t 时刻的N 维源信号向量,A 为M ×N 维的F I R 混合滤波器矩阵。解混目标是寻找 一逆F I R 滤波器矩阵W 使得解卷积后的输出y =W 3s 是源信号s 的估计。 本文以同时作用在铝梁上的两个冲击源的定位问题为例,研究基于BSS 技术的多源冲击定位问题。根据BSS 的卷积混合模型,采用基于信息最大化原理的反馈分离网络结构,对两个冲击源的混叠信号进行分离,求出各个冲击源到达传感器的时延,再根据波速,利用两点直线法实现两个冲击源的定位。 1 I nfomax 方法 1988年L inskers [‘4] 提出了可用非线性单元来处理任意分布的输入信号的信息最大化(I nfomax )原理,它可描述为:网络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互信息达到最大时,等价于输出端各分量间的相关性最小。1995年, A.J.Bell 和T .J.Sejnowski [5] 提出了基于信息最大化(I nf omax )原理的盲源分离算法。I nfomax 算法的独立性判据为信息极大传输准则,即通过对分离矩阵的调整,使非线性输出y 和网络输入x 之间的互信息I (y,x )极大。由信息论可知: I (y,x )=H (y )-H (y |x ) (1)由于H (y |x )不依赖于分离矩阵W ,可以看出,通过最大化输出信号的联合熵,就可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互信息最大。输出信号的联合熵为: H (y )=-E [log (f y (y ))] (2)f y (y )为非线性输出y 的概率密度函数,设输入经过非线性函数g (x )得到y,当g (x )为单调上升或下降时,输出输入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写为: f y (y )=f x (x )/det (J ) (3)det (J )为网络的雅克比行列式,f x (x )为输入信号的概

情感识别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611344.html, 情感识别综述 作者:潘莹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08期 摘要:情感交互在人机自然交互的研究中受到了很大的重视,而情感识别是人机情感交互的关键,其研究目的是让机器感知人类的情感状态,提高机器的人性化水平。该文首先对情感识别理论进行了概述,继而对情感识别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描述,接着简述了情感识别的应用领域,最后对情感识别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情感识别;综述;多模态融合;特征提取;情感分类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8-0169-03 1引言 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机器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渴望对机器进行更深层次地智能化开发,使机器具备和人一样的思维和情感,让机器能够真正地了解用户的意图,进而让机器更好地为人类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在智能机器研究中,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能力受到很大的重视。情感识别作为人机情感交互的基础,能够使机器理解人的感性思维,影响着机器智能化的继续发展,成为人机自然交互的关键要素。同时,情感识别融多学科交叉为一体,其发展将会带动多学科共同发展,其应用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情感识别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2情感识别概述 情感是一种综合了行为、思想和感觉的状态。情感信息主要表现在内外两个层面:一是外在情感信息,是指通过外表能自然观察到的信息,如面部表情、唇动、声音、姿势等,二是内在情感信息,是指外部观察不到的生理信息,如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等。 情感识别本质上也是一种模式识别,它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各种情感信息,提取出描述情感的情感特征值,建立特征值与情感的映射关系,然后对情感信息进行分类,从而推断出情感状态的过程。 3情感识别的研究方法 情感识别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面部表情识别、语音情感识别、姿态表情识别、文本识别、生理模式识别和多模态情感识别。情感识别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情感特征提取、情感分类。情感特征提取过程一般包括:特征提取、特征降维和特征选择。其中,特征提取的方式各有不同,而特征降维和选择的方式大致相同。

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综述_周文峰

·自然科学研究· 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综述 周文峰 郭 剑 (攀枝花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 时程分析法是一种计算机模拟分析方法,其优势在于能模拟出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的受力性能。该 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分析模型、单元模型和恢复力模型三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了结构非线 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经历了静力阶段、反应谱阶段和动力阶段。从本质上说,前二者所采用的方法均为静力法,且只能进行弹性分析。动力阶段的形成建立在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分析方法的出现基础之上,其分析方法称为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模拟分析方法,能够计算出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该方法的突出优势在于能模拟出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的受力性能。 时程分析法的出现促进了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它主要包括结构分析模型、单元模型和恢复力模型三个重要方面,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 结构分析模型 结构的模型化是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的第一步,结构模型的模拟应着重于其动力特性的模拟。因此体系恢复力、质量、阻尼模型的准确性是模拟精度的前提。目前的结构分析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1 层间模型 考虑到框架结构质量的分布规律,很容易形成以楼层为单元的多质点体系的思路,故将这种模型称之为层间模型。在研究框架结构动力反应时,层间模型中采用得最多的是层间剪切型模型。该模型假定框架结构层间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忽略其它形式变形的影响,故而比较适用于高跨比不大、层数不多的框架。为了进一步拓宽此模型的适用范围,在此模型基础上又发展了层间剪弯型模型,使之能适用于层数较多和高跨比较大的框架。 但是层间模型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这主要反映在如何具体确定层间的剪切刚度及弯曲刚度的问题上,而且这二者之间又是耦合在一起的。这一问题层间模型自身是无法解决的。目前,层间模型只是对于常见的层数不多且平面布置十分简单、规则、对称并且能简化为平面结构的框架有一定的实用性,也就是说对于这类框架通常能根据经验进行适当的假设后进行简单推导得到层间单元刚度。 1.2 杆系模型 杆系模型是将整体结构离散为梁、柱单元进行分析。杆系分析模型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层间模型所面临的层间刚度无法确定的困难,而且它还解决了层间模型所固有的另外两个缺陷。其一,如果说层间模型从宏观(层单元)角度展示了结构总体动力反应规律,那么由于框架各杆进入非弹性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同所造成的整个框架动力反应规律的不同,则是层间模型所不能解释、反映的。其二,无论从抗震研究还是设计角度来看,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到底如何也是人们所关心的,因为结构的设计最终要落实到构件的设计。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应如何取值等,这些问题采用层间模型是无法回答的,从这个角度看也必须将框架结构细化到至少是构件层次才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杆系分析模型分为两大类,平面杆系分析模型与空间杆系分析模型。目前,平面杆系分析模型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国内外已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空间杆系分析模型的研究上。 2 单元模型 对于杆系分析模型,目前用于模拟单元滞回性能的模型已有很多,这些单元分析模型可采取分类的方式加以比较考察。这些模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若干小类。 2.1 集中塑性铰模型 单分量模型是集中塑性铰模型中最简单的一类,该模型将杆单元的非弹性性能用非线性弹簧反映,而不对非弹性变· 109·第23卷第4期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6年8月V o l .23.N o .4 J o u r n a l o f P a n z h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A u g .2006

高维数据的低维表示综述

高维数据的低维表示综述 一、研究背景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要对数据进行处理。而这些数据通常都位于维数较高的空间,例如,当我们处理200个256*256的图片序列时,通常我们将图片拉成一个向量,这样,我们得到了65536*200的数据,如果直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会有以下问题:首先,会出现所谓的“位数灾难”问题,巨大的计算量将使我们无法忍受;其次,这些数据通常没有反映出数据的本质特征,如果直接对他们进行处理,不会得到理想的结果。所以,通常我们需要首先对数据进行降维,然后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降维的基本原理是把数据样本从高维输入空间通过线性或非线性映射投影到一个低维空间,从而找出隐藏在高维观测数据中有意义的低维结构。(8) 之所以能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是因为数据的原始表示常常包含大量冗余: · 有些变量的变化比测量引入的噪声还要小,因此可以看作是无关的 · 有些变量和其他的变量有很强的相关性(例如是其他变量的线性组合或是其他函数依赖关系),可以找到一组新的不相关的变量。(3) 从几何的观点来看,降维可以看成是挖掘嵌入在高维数据中的低维线性或非线性流形。这种嵌入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几何特性,即在高维空间中靠近的点在嵌入空间中也相互靠近。(12) 数据降维是以牺牲一部分信息为代价的,把高维数据通过投影映射到低维空间中,势必会造成一些原始信息的损失。所以在对高维数据实施降维的过程中如何在最优的保持原始数据的本质的前提下,实现高维数据的低维表示,是研究的重点。(8) 二、降维问题 1.定义 定义1.1降维问题的模型为(,)X F ,其中D 维数据空间集合{}1N l l X x == (一 般为D R 的一个子集),映射F :F X Y →(),x y F x →=

改进的复值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

第37卷第5期 2015年10月探测与控制学报Journal of Detection &Control Vol .37No .5Oct .2015 一?收稿日期:2015-02-11作者简介:尹洪伟(1987 ),男,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目标中近程探测二识别与信息对抗技术三E -mail :y inhon g wei1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611344.html, 三改进的复值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 尹洪伟,李国林,路翠华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 摘一要:针对复值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CFastICA ) 对初始权值敏感且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CFastICA 算法三该算法首先利用牛顿下降因子优化牛顿迭代的收敛方向, 使分离矩阵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最优值,然后去除牛顿收敛因子,利用普通牛顿迭代实现分离矩阵快速收敛三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拥有和牛顿下降CFastICA 同样的收敛精度,收敛时间比牛顿下降CFastICA 减少了近53%,且在低SNR 下,提出算法的综合收敛性能明显优于CFastICA 和牛顿下降CFastICA 算法三关键词:盲源分离;复值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牛顿迭代 中图分类号:TN974一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 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8-1194(2015)05-0022-04 An Im p roved Com p lex Value Fast ICA Al g orithm YIN Hon g wei ,LI Guolin ,LU Cuihua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 y ,Yantai 264001,China )Abstract :An im p roved CFastICA al g orithm was p ro p osed to solve the p roblem of initial value sensibilit y and to im p rove conver g ence s p eed .First ,Newton decline factor was used to o p timize Newton iteration conver g ence direction to make the se p arated matrix be close to the o p timal valu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n remove the conver -g ence factor and use the ori g inal Newton iteration realize fast conver g enc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 ro p osed al g orithm had the same conver g ence p recision with Newton decline CFastICA ,and its conver g ence time was 52.85%less than Newton decline CFastICA .The combination p ro p ert y of p ro p osed al g orithm was si g -nificantl y better than both of CFastICA and Newton decline CFastICA under the low SNR . Ke y words :blind source se p aration ;com p lex value FastICA ;Newton iteration 0一引言 由于盲分离算法对信号先验知识无依赖性, 近年来其在雷达二声呐二语音二通信二图像和医学 等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12]三而一些领域,如阵列信号处理,其信号往往是复数形式,针对该特点,实数盲分离算法被扩展到了复数领域[3]三其中最典型的算法为复值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 )算法,该算法因采用牛顿迭代而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三但该算法存在一个大的缺陷,即当初始分离矩阵偏离最优值较远时,特别是含噪声条件下,不容易收敛到到最优点,甚至无法 收敛[45]三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进 行了研究三但总体来看,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对算法中非线性函数的优化,如文献[6-8],该方法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但是也只是起到改善的效果,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二是引入牛顿下降因子以保证牛顿 迭代朝着最优值方向,如文献[9-11],虽然效果很好,但这使得本来具有快速收敛优势的牛顿算 法速度被削减;三是先利用最速梯度法改善初始 分离矩阵,然后再利用牛顿迭代获取最优分离矩 阵,如文献[5,12],但是该算法中的所谓最速梯度,实际上就是牛顿算法[12],并不能起到良好的稳定效果三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改进的 CFastICA 算法三

独立成分分析技术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独立成分分析技术研究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 独立成分分析技术研究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1、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锻炼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攻关能力; 三、主要技术指标 1. 研究独立成分分析算法; 2. 完成演示程序 四、进度和要求 第01周----第02周:英文翻译; 第03周----第04周:学习主成分分析与独立成分分析技术; 第05周----第10周:研究独立成分分析算法; 第11周----第16周:设计演示程序; 第17周----第18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Aapo Hyvarinen, Juha Karhunen, Erkki Oja , Wiley-Interscience; 1 edition, 2001 [2]《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A Tutorial Introduction 》 James V. Stone, A Bradford Book , 2004 [3]《Bayesian Reaso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Hardcover》 David Barb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学生指导教师系主任 ___________

摘要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一种分析、简化数据集的技术。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以取出几个较少的总和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称主分量分析,也是数学上处理降维的一种方法。 独立成分分析(I 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简称ICA)或独立分量分析是一种利用统计原理进行计算的方法。它是一个线性变换,这个变换把数据或信号分离成统计独立的非高斯的信号源的线性组合。目前比较流行的ICA算法又Infomax算法(信息最大化)、FastICA算法(定点算法,Fixed-point、快速ICA算法),方法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求取分离矩阵W的方法不同。 计算最大似然估计时,假设了与之间是独立的,然而对于语音信号或者其他具有时间连续依赖特性(比如温度)上,这个假设不能成立。但是在数据足够多时,假设独立对效果影响不大,同时如果事先打乱样例,并运行随机梯度上升算法,那么能够加快收敛速度。 在诸多ICA算法中,固定点算法(也称FastlCA)以其收敛速度快、分离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领域。该算法能很好地从观测信号中估计出相互统计独立的、被未知因素混合的原始信号。 本论文对,独立成分分析的一个改进的梯度学习算法进行了分析,简称正交信息极大化算法(OrthogonalIn fomax,O rth-Infomax)这个算法综合了Infomax算法和Fixed-Point(不定点)算法的优点。从语音信号和fMRI信号两方面来比较这三个算法。就语音信号的分离准确度来说,Orth-Infomax算法具有最好的分离精度。对于真实的fMRI数据来说,Orth-Infomax算法具有最佳的估计脑内激活的时间动力学准确性。相应的做出了语音数据的实验结果和fMRI数据的实验结果。

科学研究项目评估方法综述

科学研究项目评估方法综述 王凭慧 (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本文针对科学研究项目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科学研究项目的评估现状,综 述了科学研究项目评估中使用的主要方法,结合评估实践给出了一套针对评估方 法的评价准则,提出了对评估方法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科学研究项目;评估方法 科学研究(简称科研)是指人们对科学技术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和运用,其内容包括创造知识和整理知识两部分。创造知识是指人们对科学技术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和运用,其内容包括创造知识和整理知识两部分。创造知识是指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技术的发明和创新,是解决未知的问题;整理知识是对已有知识的分析、鉴别和系统化、规范化的整理工作,是借鉴、继承。这两部分工作都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两者又常常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本文所述科学研究项目,主要指国家、地方及国防等科学研究规划、计划内的科研项目及其它界定在科学研究范畴的项目。 评估是指按照明确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主观效用的行为,即明 确价值的过程〔1〕。本文所述评估方法,除特别说明外,均指针对科学研究项目进行评估的 评估方法。 1 引言 按照研究目的、任务、性质和方法的不同,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研究内容的性质分类是国外广泛采用的科研工作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把科学研究分成 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2〕按照科学研究的分类方法,科研项目可分为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和发展研究项目。每个项目内部通常又是由多个不同层次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单位与人员组成的。按照项目内容来划分,一般每个项目设有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又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下面又设有若干个子专题〔3〕。虽然科研项目可按项目、课题、专题、子专题四个不同层次来评估,但其中最基本的活动单元是子专题,因此,对科学研究项目的评估的基本单元应为子专题。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应能满足对子专题层次的基本评估要求,才能满足对专题、课题、项目等不同层次的评估要求。 第20卷 第3期1999年 5月 科 研 管 理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Vol.20,No.3May., 1999

权重确定方法综述

权重确定方法综述 引言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其中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确定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多目标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思想是将多目标决策结果值纯量化,也就是应用一定的方法、技术、规则(常用的有加法规则、距离规则等)将各目标的实际价值或效用值转换为一个综合值;或按一定的方法、技术将多目标决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决策问题。指标权重是指标在评价过程中不同重要程度的反映,是决策(或评估)问题中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和客观反映的综合度量。按照权数产生方法的不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指数加权法和功效系数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如熵值法、神经网络分析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权重的赋值合理与否,对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某一因素的权重发生变化,将会影响整个评判结果。因此,权重的赋值必须做到科学和客观,这就要求寻求合适的权重确定方法。下面就对当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一、变异系数法 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此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也就是越难以实现的指标,这样的指标更能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

血气分析详细解读

血气分析解读 血气分析可以了解O2的供应和酸碱平衡状况,是抢救危重病人和手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有采自于动脉和静脉血两种,但静脉血不能反映氧和情况,临床上常用动脉血。 血气分析测定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1.合理的采血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2.严格地隔绝空气,在海平面大气压下(101.3kPa,760mmHg)、安静状态下,采集肝素抗凝血;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血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其保存在4摄氏度环境中,但不得超过2小时; 4.吸氧者若病情许可应停止吸氧30分钟后再采血送检,否则应标记给养浓度及流量,且注明是否使用呼吸机。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定的有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氢离子浓度,然后根据相关的方程式有上述三个测定值计算出其他多项指标,从而判断肺换气功能及酸碱平衡状况。 (一)动脉血氧分压 年龄的计算公式为 PaO2=100mmHg—(年龄*0.33)+/—5mmHg。 参考值: 95—100mmHg(12.6—13.3kPa)。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的程度造成低氧血症的原因有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分流及弥散功能障碍等。轻度:80-60mmHg,中度:60-40mmHg,重度:<40mm Hg,当PaO2在20mmHg以下,生命难以维持。 2.判断有无呼吸衰竭的指标Ⅰ型指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Ⅱ型是指缺氧伴有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肺泡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PA-aO2)。是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指标,能较早地反映肺部氧摄取状况。产生原因是肺内存在生理分流,正常支气管动脉血未经氧合而直接进入肺静脉,其次是营养心肌的最小静脉血直接进入左心室。 参考值:正常年轻人约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最大不超过30mmHg。 临床意义: 1.P(A-a)O2增大伴有PaO2降低:提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和障碍,主要见于:1)右-左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致静脉血掺杂;2)弥散性间质性肺病、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所致的弥散障碍;3)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如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栓塞。

(完整word版)独立成分分析ICA

独立成分分析ICA 1. PCA用于数据降维,而且只对高斯分布的数据有效。对于非高斯分布的数据,需要采用ICA进行BSS。 2.经典的鸡尾酒会问题: 假设在party中有n个人,他们可以同时说话,我们也在房间中一些角落里共放置n麦克风用来记录声音。宴会过后,我们从n麦克风中得到了一组数据 ,i表示采样的时间顺序,也就是说共得到了m组 采样,每一组采样都是n维的。我们的目标是单单从这m组采样数据中分辨出每个人说话的信号。 也就是说:有n个信号源,,每一维都是一个人的声音信 号,每个人发出的声音信号独立。A是一个未知的混合矩阵(mixing matrix),用来组合叠加信号s,那么 这里的X是一个矩阵,其由采样数据构成。其中每个列向量是, A和s都是未知的,x是已知的,我们要想办法根据x来推出s。这个过程也称作为盲信号分离。 令,那么 将W表示成 其中,其实就是将写成行向量形式。那么得到: 3.不确定性: 由于w和s都不确定,那么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无法同时确定这两个相关参数。比如上面的公式s=wx。当w扩大两倍时,s只需要同时扩大两倍即可,等式仍然满足,因此无法得到唯一的s。同时如果将人的编号打乱,变成另外一个顺序,如上图的蓝色节点的编号变为3,2,1,那么只需要调换A的列向量顺序即可,因此也无法单独确定s。这两种情况称为原信号不确定。 还有一种ICA不适用的情况,那就是信号不能是高斯分布的,或者至多只能有一个信号服从高斯分布。 4.密度概率及线性变换 假设我们的随机变量s有概率密度函数(连续值是概率密度函数,离散值是概率)。为了简单,我们再假设s是实数,还有一个随机变量x=As,A和x都是实数。令是x的概率密度,那么怎么求?

图像变化检测方法综述

题目:图像变化检测方法综述学号: 姓名:

图像变化检测方法综述 摘要 图像的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分析在不同时间来自同一地区的两副或多幅图像,检测出该地区的地物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信息。本文主要用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为例来进行说明,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如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土地覆盖和利用的变化监测、农业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布局、环境监测分析、自然灾害评估、地理数据更新以及军事侦察中战略目标(如道路、桥梁、机场)等的动态监视等许多领域。 本文对常见的变化检测方法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与优缺点评述,并分析了当前变化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变化检测方法,通过计算相应像素点之间的模糊贴近度,得到了差异图,并用FCM对其聚类,得到了目标图像的变化检测结果。 关键词:变化检测遥感模糊贴近度

1.引言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 人类开发资源与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 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的各种活动每天都在改变着地表景观及其土地利用形式。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城市化的发展, 加快了这种变化的速度。这些变化将对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前沿与热点。由于遥感对地观测具有实时、快速、覆盖范围广、多光谱、周期性等特点, 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变化检测最主要的技术手段, 变化检测研究也是目前遥感应用方法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最近20 年来, 各国学者相继发展了许多基于遥感技术的变化检测方法, 也出现了不同的划分方法, 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按数据源将变化检测方法分为3 类: 基于新旧影像的变化检测、基于新期影像旧期非影像数据的变化检测、基于立体像对的三维变化检测; 按处理的信息层次将变化检测划分为像元级、特征级与决策级 3 个层次; 按是否经过分类将其分为直接比较法和分类后比较法两类;最近还有学者按照采用的数学方法将变化检测技术分成代数运算法、变换法、分类法、GIS 法、高级模型法等7 种。随着土地覆盖变化的复杂性以及遥感数据多样性的增加, 新的变化检测方法以及新的图像处理算法不断涌现, 例如, 利用变化向量分析法、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进行变化检测, 利用概率统计学理论进行基于图斑的变化检测法, 利用支撑向量机、面向对象技术进行分类等。总之, 多项研究与实践证明, 目前还没有哪种方法被普遍认为是最优的, 由于这些方法大多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基于不同的用途提出来的, 各自具有不同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伴随着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各具特色的遥感数据及其组合对变化检测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 2.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技术现状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从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中, 定量地分析和确定地表变化的特征与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遥感手段, 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两个影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与比较, 获取该时间段内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信息。从技术流程上看, 一般包括影像预处理、变化信息发现、变化区域提取与变化类型确定几个过程, 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完后,剩下的关键环节是变化信息发现, 多数研究都是围绕该环节进行的。本文从算法的角度将目前变化检测的方法分为四类: (1)基于简单代数运算的变化检测; (2)基于图像变换的变化检测; (3)基于图像分类的变化检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