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课上习题

毛概课上习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1937年,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系统的哲学论证,主要著作是()

A.《实践论》和《矛盾论》

B.《实践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

C.《矛盾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本本主义》和《实践论》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党的()

A.六届六中全会

B.七届二中全会

C.十二大

D.七大

3.标志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重新确立的会议,是党的()

A.十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七大

4.邓小平领导全党重新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讲话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5.邓小平认为,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

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6.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8.1941年,毛泽东在()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A.《实践论》

B.《矛盾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A.前提和基础

B.根本途径和方法

C.验证条件和目的

D.实质和核心

10.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3.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是()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破除习惯势力和主观主义偏见的束缚

D.求实创新

14.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

A.勇于创新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实创新

1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改革

B.发展

C.革命

D.创新

16.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1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18.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

A.实践创新

B.制度创新

C.体制创新

D.文化创新

19.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

A.走自己的路

B.学习别人的经验

C.大胆设想

D.艰苦奋斗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是()

A.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B.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D.强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从党的十二开始,《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

B.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

C.实事求是是实质和核心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

5.实事求是是()

A.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D.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6.解放思想是()

A.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B.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C.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7.江泽民指出,创新是()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

D.一个人自立于社会的根本

8.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A.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B.走自己道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概念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归宿和标准。(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参考答案】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参考答案】(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

(2)在理论创新问题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4)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五、论述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参考答案】(1)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2)1937年,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3)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1)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他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3)江泽民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他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4)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六、材料分析题

1.材料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

材料Ⅱ: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材料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l) 第一,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1929年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他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此后,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他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参考答案】(2) 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与归宿都是实事求是。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四句话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体现结合实践发展的时代特征。

2.材料: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3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2)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参考答案】(l) 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

【参考答案】(2)实事求是的思想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必须是能经受实践检验的方法;实践的检验包括了生产实践的检验和生产实践的主体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够指导实践的新思想如果不符合旧的理论,就应该突破旧理论,使新思想合法化。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

A.革命性与反动性

B.革命性与妥协性

C.进步性与落后性

D.民主性与独裁性

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农民问题

B.资本家问题

C.地主问题

D.工人问题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族主义

6.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毛泽东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9.“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未能区别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1.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政治协商制

1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合法斗争

B.秘密斗争

C.武装斗争

D.经济斗争

13.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无产阶级领导权

B.工农联盟

C.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问题上有着深刻认识,党认为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的关键是()

A.动员全民开展武装斗争

B.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C.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D.扩大革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1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的概括的文章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反对本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D.反对资本主义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买办资产阶级

D.封建主义

4.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

A.分布集中,容易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B.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C.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压迫

D.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保护民族工商业

C.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7.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是()

A.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B.有中华民族自己的形式,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C.反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反对全盘西化与教条主义

D.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服务

8.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有()

A.“二次革命论”

B.“一次革命论”

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二者的性质不同

9.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A.土地革命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

D.以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l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2)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以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此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参考答案】:(1)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没有和平、合法的斗争形式可以利用,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领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2)可能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大革命的影响和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原因和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3)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4)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参考答案】:(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2)中国无产(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容易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在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参考答案】:农民既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又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农村则是中国革命的重心。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其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Ⅰ: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的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1984年版(下引此书,版本均同)。

材料Ⅱ:人类经济政治大改造的革命有二种:一是宗法封建社会崩坏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的性质虽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他的胜利虽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革命运动中的形式及要求只是一个国民革命,这种特殊形式的革命,本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及经济状况所自然演成的。……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是不用说了。——《陈独秀文章选编》(中)

材料Ⅲ:怎样才能更加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呢?一方面,须要将有关两党合作的各种基本问题解释得清楚明白;另一方面,须要采取许多巩固和扩大两党合作的具体办法。……但是,在两党方面的确都还有少数人不清楚了解两党合作的许多基本问题。……第一,他们不清楚了解今天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因此,他们有时忘记了抗日是目前民族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的共同纲领,于是忘记了以抗日与否来划分友敌的最主要标准,于是忽略了“凡抗日者皆吾友,降日者皆吾敌”的简单真理,于是忽略了“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言行准则,因为有时把其他问题与抗日问题并列或对立,以致模糊于今天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有时甚至把抗日问题看得比其他问题为次要,以致引起抗日民族一战线营垒中的许多不应有的摩擦和裂痕。——王明:《挽救时局的关键》,载1937年12月27日《长江日报》。

材料Ⅳ: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匀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资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1页。

材料Ⅴ: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56~1359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2)参照材料三,评价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参考答案】:(1)反映了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即“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忽视了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变化,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的作用,贬低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他认为,国民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其前途是“资产阶级的胜利”,无产阶级只能获得若干自由和扩大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这是导致他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2)从引文中可以看出,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张的“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观点是错误的。王明在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时,抹杀了统一战线中不同党派和政治集团的阶级差别,否认统一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区别之一,也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关键;而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必须反对“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会葬送无产阶级领导权;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己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A.过渡性社会

B.独立性社会

C.半独立社会

D.可有可无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族主义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经销代销

B.和平赎买

C.统购包销

D.加工订货

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设想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有()

A.四种

B.五种

C.六种

D.七种

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

A.多面性的阶级

B.三面性的阶级

C.两面性的阶级

D.单面性的阶级

9.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时间,党领导人民完成了()

A.民主革命任务

B.抗美援朝任务

C.打倒地主任务

D.恢复国民经济任务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A.一化全改

B.一化四改

C.一化三改

D.一化两改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搞资本主义我国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

A.邻居

B.同伙

C.帮凶

D.附庸

12.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

A.四种可能性

B.五种可能性

C.六种可能性

D.七种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是()

A.大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是三种,分别是()

A.社会主义经济

B.农民家庭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4.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

A.在所有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B.在经济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C.在政治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D.在军事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5.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条件包括()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

B.广大农民走合作道路的要求

C.新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D.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际形势

6.党在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坚持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

B.适当包办

C.稳步前进

D.放手发动

7.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是()

A.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B.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8.1955年夏季以后,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有()

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

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

A.是中国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B.使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C.将中国变成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D.将中国变成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参考答案】:(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旧政权被推翻以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还不能够马上建立起来,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需要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一番改造,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就是过渡时期。

另一种(老师课件上的)

(1).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来看: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

(2).从与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相联系的阶级力量和社会主要矛盾来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它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改造。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3.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所考虑的各方面有利条件是什么?(可能性)

【参考答案】: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具有走互相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党和国家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4.适合国情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论述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胜利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正确解决了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2.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参考答案】:(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供销合作入

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世界性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首先是重工业,使我们的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这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

第二,在我们的国家里,工人阶级的同盟者不但有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因此,为了改造旧经济,不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需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这就需要逐步进行,需要时间。

——《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206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

(2)为什么我党可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并能够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1)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既是艰巨的,也是复杂的。首先,要完成恢复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起码的物质基础的任务;其次,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力,以奠定社会主义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如此繁杂的任务,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具有一定革命性,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与我们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在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下,我党完全有条件实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并取得成功。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四次结合”

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这篇讲话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D.《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是毛泽东()的讲话。

A.《论十大关系》

B.《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限期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报告中央》

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陈云

D.周恩来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指()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9.社会主义制度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

A.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B.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C.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1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

A.人才的竞争

B.经济实力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13.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提出的精辟论断是()

A.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4.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提出的精辟论断是()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主要点包括“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它们是()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2.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3.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

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B.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C.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扶贫工作,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这一工作表明,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我国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的解决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6.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本质内容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8.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9.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主要有()

A.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C.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10.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参考答案】: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为什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参考答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靠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答案】: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首要的变革作用。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

4.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才强国战略的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任务的提出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开始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提出了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

(2)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的经验教训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主要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2)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参考答案】:(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3)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4)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Ⅰ: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材料Ⅱ: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5~16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所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第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需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起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巩固和完善。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劳动力素质不高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来说,是()

A.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温饱阶段

B.加快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阶段

C.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阶段

D.完全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

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发展与人口多、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是党的()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二大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坚持改革开放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1.第一次系统地阐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是党的()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二大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

A.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D.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4.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5.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到2020年实现()

A.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C.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

A.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社会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D.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社会

4.邓小平认为,从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算起,到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其依据是()

A.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B.由我国社会的阶级斗争这个主要矛盾决定的

C.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与国际环境所决定的

D.由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国情决定的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分歧和困惑的科学指南

C.我们防“左”反右,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D.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7.下列我党历史上曾经提出的总路线或者基本路线中,属于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A.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C.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由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决定的

9.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之所以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因为()

A.中国人民实现自由民主梦想的需要

B.对党长期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

C.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0.党的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是()

A.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参考答案】: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参考答案】: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参考答案】:(1)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

(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答案】: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联系:二者都属于我国“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进程中的具体阶段性目标。

(2)区别: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参考答案】: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

中国古代“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一个政党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上也是如此。

根据材料请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1)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

(2)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对外开放是指()

A.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B.对发达国家开放

C.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

D.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2.()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发展生产力

B.发展教育

C.发展高科技

D.改革开放

3.2008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国在()会议上作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4.()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

D.社会和谐

5.()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和源泉。

A.发展

B.坚持党的领导

C.改革开放

D.科学发展

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7.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中()

A.改革是目的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目

D.三者都是目的

8.邓小平首次正式使用“对外开放”表述是在()

A.1980年

B.1979年

C.1981年

D.1982年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吸取了以往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D.“三个有利于”标准

1l.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市场经济

B.建立民主政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建立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

二、多项选择题

l.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因为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解放生产力的途径

C.对原有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2.我国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新的伟大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良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手段

C.发展是目的

D.稳定是前提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C.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开放

D.一项权宜之计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多层次

B.宽领域

C.全方位

D.市场取向

6.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A.“引进来”

B.“走出去”

C.生产加工

D.转口贸易

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B.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D.强调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稳定压倒一切

B.发展压倒一切

C.改革在一定时期压倒一切

D.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保证长期的社会稳定

9.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经济建设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动力

C.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评判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表现为强烈的对抗性。(3)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是改革。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参考答案】: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前提。

3.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参考答案】:(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在继承和汲取人类文明一切先进成果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2)对外开放可以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知识问题,提高经济建设的效益,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论述题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具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从国内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一个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从国际情况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2)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改革开放是我党在经历了艰苦探索、吸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之后作出的义无反顾的战略选择。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参考答案】:(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也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3)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4)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参考答案】:(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谈的界限,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3)“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必须接受和坚持的,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绝不是社会主义目前所需要和允许的。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6~10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2)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3)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参考答案】:(1)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是: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党的先进性。

(2)改革开放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在各个领域势不可挡地展开了,各个区域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3)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3.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

A.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4.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7.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B.国有资产在公有资产中占优势上

C.控制力上

D.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上

8.不能笼统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

A.由谁发起建立的

B.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C.由谁经营管理

D.产品销往何处

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C.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C.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的分配方式是()

A.按资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贡献大小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12.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13.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

A.联产计酬收入

B.资金分红收入

C.经营风险收入

D.按劳分配收入

14.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2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15.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的()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16.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以()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C.协调比例关系为中心

D.推动科技进步为中心

17.邓小平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8.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

A.科技

B.人才

C.教育

D.领导

19.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20.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

A.建设政治文明

B.建设生态文明

C.建设新农村

D.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说明()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任何区别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C.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D.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所有经济领域中都占绝对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公有制和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B.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C.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D.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5.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

A.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个体经济()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其他经济成分不可替代的作用

D.是既需要鼓励和支持又需要引导的经济成分

7.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是因为()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

C.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D.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基于()

A.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B.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使用价值

C.生产要素被排他性地占有

D.各种生产要素都有价值

10.“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包括()

A.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B.在富裕速度和程度上的差别,有其客观必然性

C.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

D.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11.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必须()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12.社会保障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是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主要包括()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要加强()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联合创新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A.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依靠城市促进向依靠城乡共同促进转变

1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参考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怎样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参考答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3.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含义。

【参考答案】: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4.简述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参考答案】: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2)一般特征: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都是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都是政府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宏观调控;从经济运行看,都是护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3)基本特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2.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请运用所学理论,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参考答案】:第一,客观必然性: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结果,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的结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带来的结果。这种收入差距是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广大群众整体收入提高基础上的差距,有利于刺激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第二,造成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存在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如法制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第三,收入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制约有效需求的增长,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和唯利是图思想的蔓延。

第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必须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大“蛋糕”;积极促进就业,使更多人有机会分到“蛋糕”。

3.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答案】:(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2)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材料分析题

l.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860.2亿元,集体成分1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l.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l.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材料请回答:

(l)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

【参考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调整和改善,已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主体地位未变。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比重有较大增长,因而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包括在公有制经济中。

(3)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4)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2.材料:

党的十六大曾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显示出我党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的一贯立场。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1)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有关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参考答案】:(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3.材料Ⅰ: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l/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l)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答案】:(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要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主要是指()

A.少数服从多数

B.一种国家制度

C.自由,个人解放

D.一种组织原则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民主集中制

B.坚持共产党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

A.文盲影响了他们实际参政议政的能力

B.文盲不能参政议政

C.文盲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D.文盲与有文化的人不能享有同等参政议政的权利

4.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A.工农联合专政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C.共产党一党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6.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9.政治体制是()

A.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B.决定政治制度的性质

C.人民民主专政

D.政治制度

1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A.加强党的领导

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依权治国

B.依法治国

C.依计划治国

D.依方针政策治国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是因为()

A.我国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B.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

C.认清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D.存在着剥削阶级和阶级斗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现阶段我国的民主党派有()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九三”学社

B.中国民主同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C.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

D.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C.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D.坚持三条评价标准

5.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6.政治文明主要包括()

A.政治思想

B.政治制度

C.行政管理

D.法制建设

7.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D.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

8.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三、简答题

1.依法治国的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