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做作业的学生老师如何处理

不做作业的学生老师如何处理

不做作业的学生老师如何处理

安徽亳州市米立海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学生不做作业。那么,学生不做作业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有的教师肯定采取过一些措施,效果较好;有的肯定未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的可能还未找到良策。在这里,我想小题大做,抛砖引玉,作为我是一位普通教师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据我观察了解,学生不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有:1、速度慢。做作业时常左顾右盼,爱打岔。作业一多就完成不了。2、不会做。由于智力或其它一些原因,造成学习障碍。可是又不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遇到困难绕着走,绕不过去就不走”。3、懒惰性在作祟。天性爱玩,管不住自己。不能做到“做好作业再玩”。

4、教师布置作业一味从自身需要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造成学生敷衍了事。同时,由于教师不能及时批改作业,不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有些学生就成了“拖拉机”。

5、家庭缺乏应有的监督。不少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围着转,管教不力。或因父母是双职工,下班迟。放学后无人管束。针对学生以上几种不做作业的情

况,可采取以下对策:1、孤立法。当学生出现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现象时,一定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铲除学生不做作业的土壤,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千万不能让其形成气候,生成小团体,任其蔓延。应让全班同学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学会自己管住自己。2、冷处理和热处理。“冷处理”,即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先不忙处理,先观察、了解一番,旁敲侧击,激起他(她)内心的涟漪。这种方法一般运用于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他们能从教师的言行中悟出自己的失误,进行反省自纠。“热处理”,一般运用于自我意识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一般还未认识到不做作业的害处。或是明明知道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对这样的同学,就应大喝一声,当头一棒。进行“狂轰烂炸”式的“强火力”攻击,令其幡然醒悟,“悔过自新”。

3、赏识法。即优点夸大法。如五(5)班有一男生,人比较聪明,但常常自以为是。他自认为:“我会了为什么还要做?”家庭作业经常不做,但课堂作业能及时完成。对此,老师针对他书读得好,声音响亮有感情这一优点,在班里封他为“朗读大王”。每次早读课都让他领读,他也尽心尽职。老师常常在班里表扬他,培养他的自信心。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要是再不做作业就对不起大家的信任。从此

同,冰把他不做作业这一毛病根治了。4、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充分信任老师,能与老师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他们的烦恼和困难才会向老师诉说,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老师要积极地和学生交朋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点燃学生心中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六(6)班有一男生,长得人高马大,较聪明,看问题比较敏锐。因其发育早,已有成人意识,渐渐地无端生出一些烦恼。近来不知怎么回事,有了急剧变化。最明显的是,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总找理由推托。班主任王老师不是粗暴地训斥,而是与其促膝谈心,采用暗喻式点拨他。说他以前在老师眼里,是一只香喷喷的红苹果,现在所犯的错误就像是红苹果里钻进了一条毛毛虫。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红苹果就会慢慢变成烂苹果。该生深受触动,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的关爱和信任。5、构建家校联络网。不做作业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在改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这时,我们非常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合力,让不做作业的学生“无处藏身”。因此,学校与家庭应经常联系,双方对学生的一举一动皆能了如指掌,及时扼制不做作业现象的抬头,不留

坏习惯滋生的时间和空间。一天,我差点儿给一位不做作业的学生气死。这位同学,上星期有一篇抄写课文的作业没完成,我让他星期天在家里把他完成。星期一一到校,我就让他把作业拿出来让我检查。他磨蹭了半天,才嘟囔着说:“作业本掉在家里了。”由于前几次也常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一次,我马上决定骑摩托车带他回家拿作业本。初春的早上,春寒料峭。当我顶着呼呼的寒风来到他家时,他竟又说家中没有本子,夹在书包里了。当时,我气得说不出话来,狠狠地批评了他这种说谎的错误。他的父亲也跟我说,他也拿这个儿子没办法,星期天就曾狠狠地揍了他一顿。我也对他说,你这个孩子脑子其实不笨,你又对孩子的学习这样关心,我真担心教不好你这孩子。我知道,光靠打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和他父亲协商,以后每天要完成的作业都写在本子上,待完成后由他签字。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帮他慢慢去掉“懒劲”。教师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决不能放弃,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是真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总有一天,学生会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同时,要多方改革作业,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

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我的做法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多提问、多表扬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利用好班内划分的学习小组,选出学习小组长和副组长,让他们代替老师加强督促,并做好记录。三是经常和学困生谈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真正做他们的贴心人。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也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想,只要我们也多给予学困生关怀与爱心,他们一定能够表现地更好。体验成功教育法,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每一堂课总有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这些容易的问题,我们可以让那些平时“不会做”的同学回答问题,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学会新知识。在课上,多给那些不会做作业的学生一些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成功的体验,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其实不是那么难,只要我认真对待,我也能很好的完成,慢慢就会好起来。对于问题学生多进行鼓励,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作为成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渴望被他人尊重、赞扬,听到他人的赞赏之语,心花怒放,沾沾自喜,这是人的心理需求。成人尚且如此,学生企盼被家长、老师、同学夸奖的心理,更

是不言而喻,所以,每当孩子们轻松漂亮地完成一次作业;教师要及时肯定、赞赏和表扬,这样会慢慢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问题学生不做作业,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对这个作业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乐学,乐做,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再就是结对子,建立“结对子”活动给问题生找一位学习上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他的“小老师”(小老师让问题生自己选择)及时给予辅导,提高他的学习主动性。问题生不爱做作业是学习吃力后的一种缓兵之计,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从课上教学时就应时常就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加入提问,以示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做作业的劲头就足了。然后再什对性的分层布置作业,在作业批语中多进行心理交流,鼓励,我想:学生不做作业的习惯就会有所改观。布置作业要摒弃繁琐的机械的抄写,根据教材实际多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巩固、又有对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布置作业要把握三点:其一要提高作业质量,而不是作业的数量;其二,做到作业天天清、周周清;其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应关注班上的学困生和后进生。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我认为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让学生

理解很重要。布置的作业适量,要求学生会读图看图,基础性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牢固。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大检查和监督的力度,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不一刀切。作业布置要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可分层布置,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学困生只做选做题,并及时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就感。及时和家长联系,多交流,了解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学生上交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尤其学困生的更要重视。1、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2、作业布置时要分层,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大多是学困生,完成不了的主要原因是作业难产生畏惧心理,以致产生对作业的排斥,而分层作业就在他们完成的同时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3、对于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避免有些学生因为老师的懈怠而产生侥幸心理渐渐形成不做作业的习惯。4、要常和家长联系,协调做好学生的工作。养成一个坏习惯容易,养成一个好习惯难,而改掉一个坏习惯更难,所以,首先,不能让学生养成不做作业的坏习惯,一旦发现学生有不做作业的迹象,要及时处理,其次,布置的作业要精心设计,每次的作业难易搭配合理,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做必做题,或者选择自己会做的题目完成作业,另外,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对于有能力完成作业而不做作

业的,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有必要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家校联合进行教育。作业的问题要抓住两方面:一是作业的布置要恰当,可以采用分层次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二是作业的收缴和批阅一定要及时。对于作业的收缴一定要让课代表做好统计,教师要根据统计的情况采取实际可行的措施。决不能姑息不交作业的同学的存在。针对以上原因的问题生,采取不同的策略督其完成作业,例如;一女生背诵答题宋元科技成就,背了半个小时竟然一条没背下来,我让小组长课下分条、分时间检查背诵,最后终于背下来了,只是用的时间多、费了些功夫而已,如果没有小组长的督促,这位同学是完不成作业的,因此,我们要采取方法,因材布置作业。问题生不完成作业,这是每位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有时候感到无奈,语数英不完成,政史地生也不完成,英语、数学、理化科目听不懂不明白,不会做题,政史地生大多布置背诵的作业,也背不下来,我在日常教学中遇见的这种现象最多了。经过多次调查发现,问题生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不会做;二、懒惰,一点也不愿做;三、理解慢、做的慢,用的时间多,做不完。四、自制力不强,缺少家长的监督和指导,有应付现象。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只有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真正成

为方法,显现出应有的价值。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中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获得优质效果。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炼。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独立、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的基础。对于这些孩子,首先,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找出他们的成功之处,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事——某个制作做得不错,哪首歌唱得较好,我们都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其次,要利用契机巧妙转化,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议,并适当给予表扬;再次,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教育学研究表明教育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具有反复性,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之,只有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让孩子充满信心,才能真正转化这些孩子!作业是教学基本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作业有

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形成自己的能力。个别学生意识不到其重要性或其他原因从而不能及时完成,致使老师花费太多的精力在他们身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但我们老师也不能只埋怨学生,而应该从作业的设计上和布置上下功夫,选择确实有必要做的和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那一部分,这样师生配合默契,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教学我认为分层布置作业是一种较好的办法,针对“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他布置他力所能及的作业,并及时给予鼓励,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会,自己并不笨,慢慢把他们引到正路上来。向汶水西流说的结对帮扶,我认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确实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特别是对学困生,不断鼓励他们,让他们抓好基础,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一天一点进步,逐渐改掉不做作业的不良习惯要常找那些作业习惯差的学生谈心,肯定他们平时的闪光点或近阶段的些许进步,提出认真完成作业的要求。与此同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对他们进行督促,严格训练,努力矫正他们不良的作业习惯。总而言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之以行,持之以恒,促使每个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

好的作业习惯.作业作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变“统一性作业”为“多选性作业”,使两头和中间的学生都能各有所得,各有进步。可以分层次布置作业或相同的作业不同的要求。我的做法是,听写记忆类的作业,中等以上的学生全部掌握,差生只要求掌握一半或多点;对于做题,中等以上的全部做完,稍差的学生做完基础性题目。同时,培养好课代表,加强检查,协调好家长,要求家长给学生指导和监督。老师布置的作业个别学生完不成,不能只怨学生,也可能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太合理,他们不会做从而无法完成。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尝试实施作业的分层布置,对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作适当的调整,将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实效性。问题生不做作业的习惯,想必由来已久。既是“问题生”,必要先解决“问题”。我认为,魏书生老师指导学生人人写日记的做法就很有借

鉴意义:写一篇几百字的日记有困难,那就写几句话,几句话也写不出来,那就先从写一句话开始,但不写是不行的。坚持每日写好一句话了,再练习每日写好几句话,再慢慢到写好一篇完整的日记。其操作原则也不理解:降低起点,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但这个过程不是一簇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以表扬激励为主的艺术化的指导。在当前“质量效益双高工程”的引领下,作业教学也成为教师最应注重的教学任务之一。理由很简单:学生上课课时减少,考试减少,休息时间增多,自主支配时间增多,要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只有高度重视作业教学才能实现。省市关于作业教学,已下发了关于加强作业教学的指导意见,执行落实好上级的这些指导要求也是当前作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前提。纠正学生不做作业的问题的思考,正是加强作业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探讨解决,实属必要!补充一点;学生作业完成后,一定要按时、认真检查、反馈。因为学生做作业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老师的尊重,老师批改作业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我的做法:尽量少布置作业,但一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除了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补全作业外,还要检

查他是否把相关知识掌握了。如果没有掌握,上课加强提问,课下加强个别辅导,不要给他蒙混过关的机会。也就是要从一接班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另外,尽量不布置无效的作业和模棱两可的作业,也是防止学生不完成作业的一种方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应把握好课后作业的难度,做到“因材施教”。可以通过必做和选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分层作业设计”。这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甜头,尖子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中等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后进生的积极性受到鼓励。对待这样的学生要把问题引导归结到学生能力问题和学生心理问题上。让他们知道:有能力而不去做是人生中的一个极大浪费。再一个,让他们从事情积极的一方面去考虑问题:老师罚多抄几遍,如果我去做可能会起到一点作用,如果不去做那么一点作用都不会起,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多考虑考虑,毕竟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这样学生就不会有因惩罚而导致的逆反心理。这不是与学生妥协,这是一种策略,这是一种智慧。做练习对学生来讲,是为了检测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目的的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从而达到巩固并最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对

教师来说,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经常性手段,可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更加适合学生掌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向学生阐明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做练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有部分同学不交作业,是因为基础知识差,上课听不懂,做作业不能给他们带来成功感。我发现这批学生虽然在学习中遇到很多的问题,但平时却很少向老师问问题。其实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他的内心都是希望进步的。如果老师能主动提出要给他们辅导,那他们会显得非常的兴奋,可以叫他们记下课堂中、作业中不懂的问题,在约定的时间内来询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这些学生会重新树立起信心,提高学习该科的积极性,不交作业的现象也会逐渐减少。学生不做作业,这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不光是问题学生,有时一些优秀生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可采取“针对病因对症下药”的方法。即认真分析该学生不做作业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学生因为贪玩而不做作业,可采取与家长联系,由家长监督的方法,如果学生因为不会做而不做作业,则要与之谈话使其竖立学生的信心,并且课下教师个别辅导,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宜只批评或罚写。一对一地批阅作业是比较管用的,而且对学生的难点

会立即解决,只是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只能是尽力而为,尤其是作业错的比较多的同学, 也比较占用时间,而且他们对英语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都不是很牢固,题目一综合就全混了.学生的作业,我觉得应分层实行。也分选做与必做,比较优秀的学生,必须全做,一些后面的学生可以让他有选择地做,尤其是基础性的作业,这些是必须完成的,在完成此类作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水平再选择稍有难度的作业去做,老师及时表扬他所增加的那一部分,通过激励法,刺激他慢慢地去做其他的有难度的题目。采用分层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只是在批阅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也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的.学生的作业,我觉得应分层实行。也分选做与必做,比较优秀的学生,必须全做,一些后面的学生可以让他有选择地做,尤其是基础性的作业,这些是必须完成的,在完成此类作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水平再选择稍有难度的作业去做,老师及时表扬他所增加的那一部分,通过激励法,刺激他慢慢地去做其他的有难度的题目。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但是既然是礼物,学生为什么会不想要,而把它当作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去精心设计,学生是否真心喜欢这礼

物。假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改变传统大量的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欲、创造欲,就能占领教育的战略制高点,提高教学质量。“减负”大环境下,教师仍然有必要布置作业,而关键是怎样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我们要分层次布置作业,让问题生能自己解决,慢慢的尝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这样作业就不愁了!作业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是为进一步学习的基本。对于问题生的作业我认为:作业布置要有梯度,以基础性知识为主,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巧用评语经常表扬他,教师对学生施以深厚的教育爱,亲切、真诚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能够感化其心灵,使之不断进步培养他的自信心;建立“结对子”活动给问题生找一位学习上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他的“小老师”及时给予辅导,提高他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布置作业时,对各题的易难度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预见到哪一题作业内容对问题生来说解答时是有困难的,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教师要在学生作业前进行恰当的点拨一下,为问题生打开作业的思路,使他们下一步作业时不会觉得困难太大,这样他们就乐意做作业了。如果布置作业一刀切,只布置题目,差生遇到作业上的困难时,突破不了就会影响

问题生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对问题生的作业要有基础性,不要和其他学生的一样,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及时鼓励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教师怎样体现对学生的爱

教师怎样体现对学生的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教师的爱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甘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动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体现对学生的爱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真”。 孙云晓老师提出了“真爱”的核心概念:“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利欲之利。” 的确,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如果教师把孩子当成追名逐利的“工具”,“爱”就会成为一种伤害,孩子则会变成“爱”的牺牲品。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张弛有度”。 教师要用童心与爱心与学生相处,做学生的倾听者,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意愿。教师只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真正地赏识学生,就能洞察学生的心灵,就能听到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就能看到学生自信地成长。 “春风化雨”是爱,“严”也是爱。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严师出高徒”,严的背后是约束,是磨练,是激励,是关怀。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平等”。

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着急起来还口不择言。这样的做法,学生往往不领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念,平等地对待学生,引领学生走向成熟。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不能厚此薄彼。“亲其师,必信其道”,只有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理解”。 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撑起孩子的天空,接纳孩子的不足,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失败、纠正错误。有时候,教师理解的态度和宽容的微笑,远远比严肃的批评教育更有用,它能使孩子得到反思和自省,逐步完善自己。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纯粹的、科学的、理智的。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沐浴爱的阳光,走上快乐的人生之路!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教好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教好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关爱学生是首要的。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学生的管理对班级的管理,光靠规章制度是没有用的,必须以关爱为先导。学生只有敬你爱你才能服你。反之,若只是一味的关爱学生,而缺乏对学生的约束,没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学生就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关爱与严格要求并行。 以前的我对于这一点认识不够,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对于我来说,关爱学生是不够的,而严格要求更是远远不够的。我常常觉得我的心是柔软的,那种拼命追逐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置学生的身心健康于不顾的行为,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所以,我不会布置海量的作业,我不会为作业而逼学生不吃饭,也不会为成绩让将学生留下来。这些其实都不问题,问题是我因为这种性格造成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缺乏严格要求,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监督不够,对学生即使有一些严格要求也执行不到位。其实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若只知关爱而缺乏严格要求,那是错误的关爱;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恰恰希望老师对他她严格要求——只要这个严格是不违反人性的。

关爱学生需要一颗柔软的心,然而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则必须让自己的心硬起来。对学生过于宽容往往会造就学生的一些坏习惯和不良的习气,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培养了学生一些良好习惯,那么最终换来的是学生对你的感谢。以我而言,我回想小学时代,我的字写的还不错,而到了初中,我的字就开始乱写了,因为小学时代老师严格要求,而初中时老师则对于学生写字要求甚少。现在的我,回想起来,对于小学时代的老师,我是心存感激的,而对于初中老师的不作为,我倒是有几分意见,虽然我明白这主要责任是在自己,但如果初中时代老师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我的字老早就写好,我的人生也因此少走很多的弯路。我记得初中的老师似乎对于成绩要求并不低,可对于学生的一些好习惯,他们要求甚少。这一点让我想起来,不只有意见,甚至是很不满。 我以前已经走过弯路了,不能再走弯路了。我想,对于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许现在是会有些不满,但以后他渐渐会明白,这是为他好,他因此而收获的好习惯受益终生,他会因此而对你心存感激。 严格要求学生,我相信学生会渐渐习惯的。 关爱学生,心要柔软,而严格要求学生,则必须让心硬起来。关爱与严格要求并行,学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师生冲突的处理技巧

师生冲突的处理技巧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个老师的学生观,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学生。学生是一个个处于人生发展成长期的,有思想、有观念的鲜活个体。他们有着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了解、认识和看法,由于心智的不够成熟和社会阅历的不足,他们对周围人、事、环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成长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们看作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部分。只有我们接纳了学生,我们才可能了解学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抗争”的状态中走出来,以更加理性、积极和有效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1)我们批评学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几次错误就据此对这个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不能从人格人品上否定学生,把学生至于绝望境地。否则就免不了出现学生的“拼死抵抗”。 (2)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也难免犯错误,所以老师要尽力善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努力通过优点的发现去促进学生成长。 (3)允许学生犯错误,不等于纵容学生犯错误、干坏事。允许学生犯错误,是承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客观存在的,有的甚至是难以避免的,但这样不等于说老师可以等闲视之,任其发展。相反,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能量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不适当的行为。

(4)老师不一定永远正确。老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一个老师。所以,我们有时也会有些不合适或者错误言行,这是正常的。不因为我们是老师就没有或者不允许别人提及,或者为了面子也要硬撑下去,致使冲突升级。作为老师,要努力减少不合适的言行,但如果出现了,一个知错敢认、知错能改的老师也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人。 2.接纳学生,用肯定、认可和引导代替指责、训斥。 与人交往和互动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接受我们、理解我们,我们就会愿意跟他交往和相处,否则就不愿意和他交往相处,甚至会有意地远离或排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观念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能被周围的人尤其是师长认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学生是情绪与行动极易冲动的时期,指责、训斥或者一些过激的行为可能不仅达不到我们原有的目的,而且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导致冲突。 在发生师生冲突的时候,老师要愿意花时间去聆听学生的真实感受,衷心接纳学生的意见与感受,并进一步乐于帮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这样不仅有利于冲突的澄清和处理,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优化。 3.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教育教学中,听话的学生常常讨老师的喜欢,爱“顶嘴”的学生却往往遭到老师的训斥。在出现问题尤其是发生冲突时,这些“经常被批评、训斥”的学生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被剥夺了解释的权利。其实,学生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是为了求得老师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师武断地阻止学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 矛盾无处不在。在学生之间,常因为这样那样的事而发生摩擦。对矛盾、冲突的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妥协和解。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一书中提出,中国人的性格是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圆滑、和平主义,传统哲学“教会他们少尽量少吵架,一旦吵架了也要尽快妥协和解。”这种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矛盾冲突处理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有必要对此进行反省。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矛盾冲突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无法掩盖与回避。矛盾并非只具有消极作用,其正面的意义在于:暴露问题,促使解决;促进变化革新;宣泄不良情绪;增强人际互动,达到更高层次的团结。那种以抹平是非、压抑人性为代价的表面上的“和气”,应加以摒弃。承认了矛盾的正面价值,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就不要急于压制和掩盖学生的矛盾,“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等做法是不可取的。让学生在冲突中学会成长更有意义。 二、给学生倾诉的机会 对于已发生冲突的学生,先不要忙于做出评价,,先听一听,让他们有一个倾诉的机会。教师只有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让学生充分宣泄情绪与表达思想,才能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作为老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我处在那样的位置,会怎么想、怎么做?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进行处理。 三、鼓励学生以理性、宽容的态度来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现代社会主张尊重人权,但并不意味着要拘泥于个人得失、斤斤计较,心胸宽大、不计前嫌的态度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提倡的。现代人处理矛盾时要善于在是非与妥协、维权与宽容之间进行统合。 针对学生中常见的矛盾,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在遇到矛盾时学会冷静思考,不要只图一时痛快而任性妄为,要培养“每临大事有静气”,从容不迫的处理各种问题,这是个人修养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条法则。有的学生在气头上浑身发抖、语无伦次,又有的学生恶语连篇、拳脚相加,或将手指指到对方的鼻子上,都反映了涵养不够与心理素质的不成熟。 2、鼓励学生抛弃自我中心的态度。自我中心是人性的一大弱点,更是许多独生子女的一大缺陷。这种态度的基本形式是凡是从“我”出发,以为考虑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他人的权利与感受。着名心理咨询专家岳晓东博士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学时代,班主任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就下乡劳动的意义和打算进行讨论,不少同学都说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接受学农锻炼,老师很满意;轮到自己发言时,只简单的说了一句:“我认为最好的发言就是行动。”说完就坐下了。不想这句话竟使老师生起气来,厉声批评这样的讲话是在与他对着干,是否定了这次讨论会的意义……这使自己感到莫大的委屈。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都陷入了自我中心的误区。就学生来讲,错以为只要讲这么一句话,别人就能完全理解自己的心意,没有想到老师的本意就是要通过讨论提高大家对学农劳动意义的认识,希望大家能踊跃发言;对老师而言,则不该主观武断的理解学生的用意。双方都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自我中心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人际冲突,应注意预防。生日时没有收到好友的礼物而心生抱怨时,先不要忙于指责对方,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什么舒服之处;当同学对自己不理不睬时,不要“一根筋”地认为是对方太高傲或不热情,也许他今天又什么心事,也许自己做事不当,引起了对方的误会。从单一的“我向式”思维发展到多角度思维、从单向的接受变化为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避免矛盾冲突的一大原则。 3、鼓励学生豁达大度,珍惜友谊。魏书生老师打个一个生动的比喻,说人的心胸是不

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教师

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教师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

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为一名教师,上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学生打交道。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会面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除了教学文化知识,还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其中除了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上的疑惑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因为学生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难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造成关系紧张,思想不愉快。 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心目中是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他们中很多做事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善与他人合作,做事情不愿意承担责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些不良习惯多数是家中的大人迁就宠爱造成的。孩子们到了学校和其他同学相处,没有了别人的迁就,自己也不懂得迁就别人,矛盾纠纷免不了时常发生,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班级和学校管理。从事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不断的积累和探求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纠纷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分享与共处,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一般来说是争强好胜、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等小毛病造成的,很少有恶意的攻击。学生们常常因为意见分歧而发生争执,或者对破坏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并且各自都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肯让步,得理不饶人。有些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常常不冷静、不理智,用拳脚来解决问题。比如:课堂上男生招惹女生了,女生就摔钢笔墨水在男生衣服上;女生招惹男生了,男生就抓扯女生的头发甚至打架;同桌之间常常因为小事而吵架甚至吐别人唾液等。经常有学生到老师面前来告状、诉苦。作为老师的我,如果在课堂上遇到类似的情况,一般采取以下的策略: 第一步:立即阻止发生矛盾的双方争矛盾冲突的言行。 第二步:让双方冷静思考刚才发生的事情,做换位思考。尽量少耽误上课时间。第三步:下课后抓紧时间及时处理发生的矛盾,对学生双方批评教育,如果情节严重就请班主任或年级领导帮忙处理解决。 第四步:借发生的不良言行事件,在课堂上警醒全班同学以后引以为鉴,减少学生中矛盾冲突的发生。

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 转载 标签: 教育杂谈 文明礼貌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是很重要的,一句“您好!”、“谢谢!”、“对不起!”,可以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睦、协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使校园内处处体现出文明和谐的教育氛围。对小学生进行文礼貌教育,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使学生懂得文明礼貌的基本内容。 1、首先教师应该事事处处讲文明、讲礼貌,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和行为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古人说“己正而后能正人。”老师对人尊敬,态度温和,对学生就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课堂上,老师用和蔼谦逊的态度与学生谈话,如:“请打开课本”,“我个人有这样的看法”,“这样回答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就感到亲切。如发现某个学生坐姿不端或做小动作时,不训斥叫嚷,而是走到跟前,轻轻扶他一下,或用眼神示意一下,学生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毛病而自觉改正过来。 2、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以及它所描绘的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灵、仪表,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多欣赏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艺术价值的诗歌、散文、童话等。可以读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诵。这样做,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用语,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指导学生的行动。如发现有的学生坐姿不端、站姿不美时,可以教一首儿

歌:“坐得正,象口钟,站得直,象棵松,走路挺起胸,真是个好学生。”学生听来很感兴趣,都能自觉地端正坐、站、走的姿势。 3、还可以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把同学中间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和事登在板报上;把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分阶段登在黑板报上,让学生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定期评价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从而明辨是非、美丑,受到深刻教育 二、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习惯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学生们知道了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还必须付诸实践,逐步养成习惯。为了引导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动,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体会体会。如表演“当老师来我家的时候”(起身迎接,向老师问好,让座端茶,送老师出门时说“再见,请再来”)。“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说“谢谢!”“费心了”)。“打扰了别人的时候”(说“对不起”“请原谅”)。“对方向你道歉的时候”(说“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这些表演,要有生动的表情,文雅的举止,亲切、规范的语言。学生通过表演,可以加深认识,得到精神的享受,体会到文明礼貌的美,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经常实践,坚持不懈,逐步养成习惯。 三、让学生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学生们每天都要在教室里学习、生活,无疑这个环境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讲台上整整齐齐,室内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爽心悦目;生活在这样美好环境中的学生们还会粗野吗?当然,美是要有人来创造的,教室的拖把、扫帚放在哪个角落才不会影响美观,学生喝水的瓶子放在哪里比较合适,雨天伞挂在什么地方才不会使教室淌满水迹等等,这些都要细心安排,给学生以指点。

(完整版)如何处理学生和家长的矛盾(完整版)

如何处理学生和家长的矛盾 如何处理学生和家长的矛盾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本文是我为大家提供的教育叙事范文,一起来。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学生和家长产生矛盾。只要教师认真从自身找原因,客观地分析问题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正确的看待家长的家教工作,定可以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记得我在刚调到此校任教时,不会说方言,虽然能听懂但却不能与学生用方言交谈。班上有一个调皮的程同学,个高体壮,常常欺负其它学生,由于心思不在学习上,所以成绩很差,成绩越差就越没心思学习,以至成了名符其实的学困生。 那天,我正在上课,这位程同学肆无忌惮大声说话,旁桌的同学规劝他,他却恶语相向无理取闹,让我也无法上课了。当时的我可说是气不把一处来,怒从心起,于是我举起手狠狠的打了程同学一个耳光。 等冷静下来,心里自省,甚觉愧疚,于是我决定家访。 那天放晚学后,我和班主任一起到了程同学家。程家长正在闲聊,老师的家访也没能减少他的兴致,对我们爱理不理,无奈之下我们只好站在一旁等着,从这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不敬家长也是难辞

其咎。班主任实在等不及了,就站在旁边说起了程同学在学校的情况,闲聊的人见老师家访就知趣的走开了。这时的程家长没好气的看我们,大声的数落起老师来。 我一直静静的站着,耐心的听完家长的数落。然后祥和平静的用普通话对程家长说: 程家长,这次家访没有别的意思,只想认识一下你,并对今天打你孩子的事作道歉。 程家长看我是真心实意的,而且也懂得给他一个下台阶,于是恭敬的请我们到厅堂坐下。 我心平气和的和程家长说明打学生的起因,又婉言道出学生对老师不敬受家长的影响不小,并和学生一起共同找出问题的出现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后果,解决问题的方法。 程同学懊悔的说: 老师对不起! 然后恭敬的老师,您请喝茶。 当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时,要及时家访,家访讲话要注意方式,还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要多表扬孩子,留给家长一个台阶。对于不太讲理的家长,要沉住气,先让家长发完脾气和牢骚,对家长的心情表示理解同情,然后耐心、平静的与家长分析事情的对错,分析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利弊,用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把学生教育好。 附送: 如何处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关系

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这个题目是一个书目,《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文质和姚春杰主编。 教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待孩子的严肃认真,尤其是严肃问题,在家也会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忘记自己是慈祥的母亲或是仁爱的父亲。 让孩子安全而幸福地居住在他的大地上,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 教师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 家教理念定位: 1、孩子有自己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向,并不需要大人盯着她。你看,植树人哪会整天盯着树看它是如何长高的呢?园丁哪会整天整夜地盯着花看它是如何开放的呢?(刘良华) 2、做父亲或母亲的人,需要守望你的孩子,这是你的责任。你所能够做的,也就是守望,你不可以走得太远,也不可以走得太近。走得太近了,她会感到受挤压,甚至感到受压迫。(刘良华) 3、对于生活来说,我个人的失败无足轻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女儿来说,一个父亲的失败,足以让她一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朱永通)

4、女儿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也不是我们实现野心的工具,她的人生必须由她自己去书写,我们能够成全的唯有爱,对她的真爱。(朱永通) 5、无论多忙,我认为有一点是我们家长应该负起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优秀品质的养成。这些都只能是日常中的点滴教育,不能用大道理说教。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对话或者借助孩子的作文。(姜荣奎) 6、我觉得“教师”仅仅是对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而言的。在家庭教育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臵,认清自己的角色,注意避免把自己的职业倦怠带到家庭中,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关注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才能不出现常有人说的那种现象——种了别人的地,却荒了自家的田。(姜荣奎) 7、我坚持着不为考试成绩而批评孩子。(张文质) 8、我坚持着不为面子、金钱、焦虑而站到应试教育那一边去。(张文质) 9、我总是会坚定、责无旁贷地站在女儿的身后。我常常想,19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也许就是半个世纪以来最优秀、最善良、最纯洁的一代,无论多么艰难,我必须为保护这些孩子而尽自己的一份气力。(张文质) 10、有一次单独和孩子吃饭时,我对她说:“你要尽量多吃点,吃好点,有时间就多睡点,这样你才能和应试教育作长期的斗争!”(张文质)

班主任要怎样处理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冲突

班主任要怎样处理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冲突?一、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 班主任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班主任要协助各科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只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和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当任课教师跟自己的学生发生矛盾时,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冷静下来,及时向双方了解情况,找到问题症结的所在,对症下药来解决。解决问题要尊重第一、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安慰好学生并先作通出现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从内心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与其谈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阐明自己的观点:1、作为学生,尊重老师是最起码的做人礼貌,如果老师有什么不对,应该以合适的态度于老师进行交流。2、不能为一点小事,自己情绪失控,就做些过激的行为,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给全班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3、人的一生在与人交往时,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公正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这些委曲,调整自己的心态,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出现问题要去协调、要去解决。 第二、要诚心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看看教师自身是否有错,如果是教师某种原因造成的过失,班主任就要与任课老师一起承担责任,面对事实,放下面子和学生坦诚相见,该认错就认错,用真情去感化学生。毕竟班级学生有问题班主任也有一定的责任。 第三、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说明情况。向家长说明情况,要实事求是,沟通要耐心、细致。如果是老师的错误,要态度诚恳地请家长谅解。如果是孩子的错,为了孩子的成长,教师要从保护、关心孩子的成长有利的因素与家长沟通,和家长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共同协商,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四、要在全班召开一个班会,引导学生去换位思考、去反思自己的不足,给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老师的心意,让学生学会懂得感恩,学会宽容和理解。 总之,班主任老师平时要和任课教师融洽关系,要经常和任课老师交流学生的情况,多方面了解任课教师的意见,有时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需及时处理的,就及时处理。任课老师平时也要多参与班级的活动,融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这样有利于自己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学生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因而班主任老师平时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这样不仅会沟通信息,还能增进相互之间情感的交流。这样的双向活动,使家长也参与对学生的管理,这样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如果你的学生在课堂上公开辱骂任课教师,对老师进行恐吓或扬言在校外报复,你会如何处理? 1、保持镇静。学生在课堂上骂老师扰乱了课堂,面对这个情境,教师首先需要保持冷静,不要作出负面的反应,尤其是不要卷入跟学生的争吵中。要让学生看到你没有失控,并继续教学,等到下课后再进行处理。如果事态很严重,教师必须镇静地要求学生到一个事先规定的地方(特定的座位、办公室或辅导员那里)去,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下课后再讨论。然后继续上课,不要让一个学生的出格行为影响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你的镇静向全班同学表明,你没有对这个学生屈服,也没有默许他的无礼。如果你情绪爆发了,你向学生显示的则是你

小学老师应当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课教案

小学老师应当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一般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的状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加重,网络电视等影响,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在我班上,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一些小事而导致打架斗殴,继而又因哥们义气引发群殴而致人死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面向全体学生,让形式健康的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我们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责任,面对现代社会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从少年心理儿童不健康的主要表现谈起,从我班上的事谈起,逐个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认为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现在的高年级学生心理扭曲是对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情,由于现在的学生受电视网络的影响,性格各方面都比较早熟,现在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小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巧妙暗示,树立他们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我认为给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很重要的,我们六年级班就有这么一个学生平常很少 和同学们说话,因为胆子小,上课也不赶回答问题,经常一个人出入,信鸽非常孤僻,通过我多次对他的鼓励和激励,给予他巧妙暗示,树立他的自信,他现在的胆子比以前大很多,和同学们关系也处理的饿很和谐,我认为他这样就是一种良好的心 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目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体中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历史的步伐决定了人类文明要进步。身为人民教师,责任重于泰山。 一直以来,我持续地在观察、了解别人在犯了错时,在对学生实行谈话教育时是怎样实行的。学习他们好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准确的教育方法。总结起来,以下两种方法的确不值得继续发扬下去。 学生犯了错时 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恼羞成怒,声色俱厉、拳打脚踢,兼职把学生当敌人对待了。 另一部分教师发现学生屡教不改就使出绝招——把学生赶出教室!说:你进教室,我就不进教室! 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束手无策,动辄就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家长叫到学校去。有的学校竟然让学生家长在学生面前亮相,看着自的孩子写检讨。 另外,有的教师则仗着自己是班主任,干脆将学生赶回家去,不要他读书就完了。 在对学生实行谈话教育时 很多教师在跟学生谈话时用的是粗暴地语气,甚至流话连篇的对生实行谩骂,不管是面对班级还是学生个人,这种习气已经成为惯性。 分析以上种种现象,暴露出这些教师的种种缺陷: 一、没有耐心、爱心。不管是打骂学生还是说出伤害学生自尊的话、把学生赶出教室,这都属于不爱学生的表现。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要持续地提升,需要教师用耐心和爱心持续地循循善诱、敦敦教诲,以达到其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目的。而很多教师则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很快失去了信心,从而产生了厌恶、痛恨的情绪,这也是对学生的前途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心理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作为人名教师,必须要有特别好的素质,不应该面对学生的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从而做出不应该的反应。这样,既不能起到发展学生品德的作用,又使自己的工作方法显得简单、粗暴,不具备艺术性。 三、职业道德差、法律意识淡薄。作为人名教师,应该懂得自己的言行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就被

班主任如何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20200517143922)

班主任如何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方国芳 各位老师,下午好!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瞬间就是一年。犹记得去年的今天,也是平安夜前一天吧,我也是在这个会议室里,聆听张为群老师给我们的班主任自培,还记得当时张老师给我们每一个人还发了一个包装精美 的平安果。我也在这里提前祝大家平安夜快乐!今天,将由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班主任如何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的主题班会课。 说实话,今天我坐在这里,我的心里是诚煌诚恐的,用校长的话说,我当这个班主任是有缺陷的,所以我得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 自己,现在,学校就是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与大家一起来学习。回忆 在黄中当班主任的这几年以来,有好几件事,关于在与学生矛盾的处理方面,惊动了政教处,现在事后回忆,之所以会与学生起冲突,一 个是学生确实调皮可恶,另一个也是因为自己的脾气太急躁,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呢,又对学生太较真。今年与黄遵理老师一起拼班,黄老师多次开导我:当班主任的,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调皮 学生都是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作为班主任,看到学生不好的方面,要 批语,要教育,但是批评完了以后,还要看到这个问题学生好的方面,对他的好的方面,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这样,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才不会弄僵。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真的是门技术,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但要向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们学习,还要向书本学习,不断的 充实自己,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或是一个班级的学 生那么简单,无形中,我们也成了一些家庭所寄予的希望者,因为他

们相信,有时候,教师可以决定学生的一切。 今天,我要强调的是,在与学生矛盾的处理中,班主任要学会控 制自己的情绪。 那么,班主任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 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可以有益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健康的情绪能够加强人际合作、增强信心、提高工作效率。一 个好班主任应该保持这种情绪,善于控制情绪,不论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不要拿学生出气,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要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自己的健康情绪。 随着阅读的教育书籍的增多,管理经验的增长,我越来越认识到,班主任遇到学生违反纪律,犯了错误时,不能太冲动,而是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我 们的身份是一个教育者,克制比冲动更有利于我们开展工作,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当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要发火动怒时,该如何控制好自己情绪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任何一位教师在学生时代时都难免会犯一些类似的错误,对于一个犯错误的同学,不要以为在同学面前对他进行严厉的训斥,让他感到羞辱,就可以让他悔过自新。这种方式常常非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没看到这句格言前,只要学生违反了纪律,我就立即处理。看到这句格 言后,我认为,尊重是相互的,只要你尊重学生,给他留足面子,学生也会尊重你。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能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就能成功地防止许多纪律问题的产生。 例如,一天,我正在上课,一个平时上课老耷拉个脑袋,作业也不大认真的 男生小岑,突然站了起来,对我说,“老师,我要上厕所!”清脆的声音在宁静的课堂里显得格外刺耳,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我的思路也被打断了。片刻之

(完整版)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和从事各种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每天都要与学生、同事、家长等接触,因此在教师的诸多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活跃、最特殊的一种人际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导方向在教师,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从日常平常的教育中,我体味到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要热爱学生。爱学生,就要学会尊重学生。 爱是一种尊重。爱学生,就要学会尊重学生。学生天真、单纯,容易受到伤害,其自尊心和人格需要在成人的正确教育和呵护下,方能健康地发展。作为教师,应该是学生自尊和人格的保护者和引导者。但做教师的往往受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自尊,无视学生的人格,不容许有丝毫挑战的畸形心理。突出表现就是有的教师放不下架子,把本来应该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得等级森严,学生常常需要看教师的脸色说话做事,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教师的不满和处罚。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容易导致师生间的疏远,甚至对立,从而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说话、思考、做事的权利。当学生犯错误时,允许他们有解释的权利;在讨论问题时,允许他们有争论的权利;在做事时,允许他们有思考、选择的权利。要学会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别差异。教师在教育中不只是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更应该扮演好对话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只有学会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师生间在这样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交往,师生间的关系能不良好吗?“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魂灵。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看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二、爱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学生。 爱是一种宽容。爱学生,就要对学生有一颗宽容之心。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在他们身上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面对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尤其是少数“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难免会产生急躁甚至恼怒的情绪,这种情绪也易引发过激的言行,如果不加以克服还可能导致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产生。事实上,

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冲突

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冲突 架设心灵间的桥梁 【案例故事】 这是一个普通高中的一个平行班,大多数学生上高中是抱着对大学的渴望来的,在城市中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还是比较要求上进的,他们对老师还是比较尊敬的,但也有一些学生是家长逼进高中的,或者是择校进高中的,他们原先的文化与要求就与大多数学生有差距,在老师的统一管理与要求下,尤其是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高考的压力转化为升学指标由社会传递到学校,由学校分解到班级,对于那些不学或者与班级整体差距较大的学生,老师的严格管理就变成了对他们的歧视与敌意,师生的冲突在所难免,这时班主任如何协调,用什么办法协调,这就是一件富有挑战的工作了。而且不同性格的班主任的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有强硬派的,也有温和派的。 好药不能治百病 “老班,不好了,王刚和物理老师要动手打起来了,你快去看看。” 班长冲进办公室就喊。我赶紧放下手上的事,和班长一路小跑来到教室门口,只见物理老师拉着王刚的胳膊,表情严肃, “不许走,我们把问题说清楚。” 王刚在拼命的挣脱,喊道: “放开我,不是你逼我走的吗?现在拉住干嘛?老子不读了,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再不放手,我就动手了。” 我赶忙上去,抓住王刚要挥动的拳头,

“王刚,有问题先和我谈谈,你这一拳头下去,问题的性质就变了。”同时,我对物理老师说:“这件事我先处理,你继续上课,问题不大,王刚和我还是很好沟通的。” 一场风波终于没有闹大。 我把王刚带到学校的长廊,问他: “这里没有人,你把事情的详细情况说给我听听。” 此时的王刚情绪仍很激动。 “老班,我反正是不读书了,读也读不下去,你也别管我了,过几天,我就来办退学。” “这么小的一件事,你就不读书,放弃了,后面还有更大的挑战呢!亏你还是一个男孩!今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说给我听听”。 “今天,我上物理课实在是困的不得了,就睡觉了,物理老师几次把我叫醒,又说再睡就出去,我就问他烦不烦,不就睡个觉吗?反正我又听不懂。这时,物理老师就骂我,挖苦我,让我没有面子,于是我就拿起书包往外走,他又不让我走,后来你就来了。” “你平时也睡,这我们都知道,但喊你一下,你就醒了,今天怎么要喊你几次,而且还要睡呢?”我问。 “别提了,从昨天到现在,我几乎都没睡,我太困了,晚上我打游戏稍微晚了一点,我妈就开始唠叨了,讲的我烦了,就和我妈吵了起来,也就是要她别管我了,我爸听到了,上来就是一个嘴巴,说我是个废人,说真的,读高中真没意思,我也真废了,但这话从我爸嘴里出来,我就感觉他们放弃我了。昨晚我一夜没睡。” “其实你妈妈一早就打电话来了和我说了你的情况,问我你到学校了没有,情况如何,让我和你谈谈,我早上看你来了,心想中午等我手里的杂事忙完了,再和你聊聊今后怎么办呢?没想到,才第一节课,就出问题了。这件事看来也不能完全怪物理老师。你也先冷静冷静。到我办公室里坐坐,要不就在我的办公桌上趴着睡一觉。我马上有课,要不我给你家长打个电话,让他们来接你回家睡觉。”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

浅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意识形态 人的意识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由外物印入的”,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应。对于当今世界已不再是“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意志与思想”成为最核心内容。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中国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而人的一切意识都是环境、后天经验或教育影响的结果。同样学生的众多社会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教师的要求 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意识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教师自身的品德、人格、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感化学生,对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形成有个表率的作用。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速效的,而是滞后、间接及潜在的,但其影响却是长久深远的。教师素质影响的“深”,表现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是影响其终身。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1]。学生在校时,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教育往往感受不深,领悟不透。离开学校踏上社会后,教师的影响就会自觉地表现出来,并且扩大,绵 [1]赵守正.管子.权修 [M].见管子注译(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18.

延不断。一个对学生高度负责,且有很高威望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教诲,引导作用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持久的爱戴和怀念,如鲁迅对藤野,毛泽东对徐特立。因此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思政老师要做到: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以身作则,起榜样师范作用。 要坚持“身教重与言教”。 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以理服人。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的能动的认识,它是一种对事物的认知,是、观点、、、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源于存在。学生在接触社会或者事物时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知,这时需要教师要传授正确的认知,并引导学生要实事求是。第一,说服教育要注意晓理性。大学生对各种问题已有各自独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所以在说服时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道理要讲得透彻、顺势、入情、合理;事实要摆得真实、具体、充分、有力。要说得能抓住人心、打动人心、深入人心、振奋人心。要使人听了“说理”之后,能引起思想上的强烈共鸣,接受真理,提高觉悟,心悦诚服。第二,要敢于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讲“理”:一是敢于用道理批评错误的东西,明辨是非,经纬分明让他们懂得道理;二是“一分为二”,一个人或一件事总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教师对积极的成分要充分肯定,否定消极的因素,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