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沉淀法处理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试验研究

化学沉淀法处理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试验研究

化学沉淀法处理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试验研究
化学沉淀法处理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试验研究

沉淀滴定法.

第五节沉淀滴定法 教学目的: 1、掌握沉淀滴定法对反应的要求。 2、掌握银量法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原理。 3、明确分级沉淀及沉淀转化的概念。 4、理解测定氯化物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莫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一、方法简介 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也称容量分析法(volumetric precipitation method),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用作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反应速度快,生成沉淀的溶解度小; (2)反应按一定的化学式定量进行; (3)有准确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 应用范围:含量在1%以上的卤素化合物和硫氰化物的测定。 解释:沉淀反应很多,但能用于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并不多,因为很多沉淀的组成不恒定,或溶解度较大,或形成过饱和溶液,或达到平衡速度慢,或共沉淀现象严重等。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是生成微溶性银盐的沉淀反应。 Ag++ Cl- = AgCl↓ Ag++ SCN- =AgSCN↓ 以这类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量法。主要测定Cl-、Br-、I-、Ag+及SCN-等。 如有一些沉淀HgS、PbSO4、BaSO4等也可用于沉淀滴定法,但重要性不及银量法。

二、银量法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 莫尔法 银量法佛尔哈德法 法杨司法 1、莫尔法 什么是莫尔法?以铬酸钾作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莫尔法”。 以铬酸钾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测定卤素化合物含量。 (1)指示剂作用原理: Ag+ + Cl- AgCl↓白Ksp(AgCl)= 1.8 ×10-9 Ag+ + CrO42-Ag2CrO4↓橙色Ksp(Ag2CrO4)= 2 ×10-12 因为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不同,因而发生分级沉淀,当AgCl沉淀完全后,稍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与K2CrO4指示剂反应生成Ag2CrO4↓砖红色(量少时为橙色)。 平衡时,[Ag+]·[Cl-] = Ksp AgCl 设溶液中[Cl-] = [CrO4]2-= 0.1mol/L Ksp AgCl 1.8 ×10-10 [Ag+]AgCl = = = 1.8×10-9(mol/L) [Cl-] 0.1 Ksp(Ag2CrO4) 2 ×10-12 = = = 4.5×10-6(mol/L)[Ag+]Ag 2CrO4 [CrO42-] 0.1 由此可见:[Ag+][Cl-]首先大于Ksp AgCl,则AgCl开始沉淀。 [Cl-]消耗完之后,AgNO3和CrO42-生成Ag2CrO4沉淀。 (2)铬酸钾指示剂的适合用量的计算 根据溶度积原理: Ag++ Cl- = AgCl K SP = 1.8×10-10

混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池 1. 混凝沉淀原理 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混凝澄清法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 染物。 2.工艺设计 2.1隔板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时间一般宜为20~30min; (2)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渐变进行设计,起端流速宜为0.5~0.6m/s,末端流速宜为0.2~0.3m/s; (3)隔板间净距宜大于0.5m。 2.2 机械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时间宜为15~20min; (2)池内设3~4挡搅拌机; (3)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0.5m/s逐渐变小至末档的0.2m/s; (4)池内宜设防止水体短流的设施。 2.3 折板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2)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不宜少于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第一段:0.25~0.35 m/s; 第二段:0.15~0.25 m/s; 第三段:0.10~0.15 m/s; (3)折板夹角采用90°~120°; (4)第三段宜采用直板。 2.4 栅条(网格)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池宜设计成多格竖流式; (2)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3)絮凝池竖井流速、过栅(过网)和过孔流速应逐段递减,分段数宜分三段,流速分别为: 竖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0.14~0.12m/s,末段0.14~0.10m/s; 过栅(过网)流速:前段0.30~0.25m/s,中段0.25~0.22m/s; 竖井之间孔洞流速:前段0.30~0.20m/s,中段0.20~0.15m/s,末段0.14~0.10m/s。 (4)絮凝池宜布置成2组或多组并联形式。 (5)絮凝池内应有排泥设施。

混凝沉淀技术方案

设计说明 长春市政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6月

目录 1.概述 (1) 1.1编制依据和范围 (1) 1.2工程概况 (1) 2.方案论证 (4) 3.工艺流程 (6) 4.工艺设计 (7) 4.1工艺系统单元设计 (7) 4.2主要设备一览表 (10) 5.附属专业设计 (11) 5.1建筑与结构设计 (11) 5.2 电气及控制 (12) 6.技术优点 (14) 7.投资估算 (16)

1.概述 1.1编制依据和范围 1.1.1编制依据 (1)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 (2)预处理工艺选择上尽量适合当地情况,采用管理简单,运转可靠,降低成本,节约运行费用的处理工艺; 1.1.2 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海水预处理系统工程中涉及的工艺和电控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包括海水预处理系统的混合絮凝沉淀、加药部分的工艺建构筑物、设备、电控、必要的辅助设施等的设计,不含污泥处理设施。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天津大港10万吨/日海水淡化厂预处理工程,预处理系统产水量为12000m3/h。该厂位于天津市大港区,由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建设,其运营权为30年,一期建设规模为日产淡水10万吨,主要用于大港工业园区用水。 1.2.2气候条件

1.2.3 水量及水质 原水水源:大港电厂的循环冷却排放渠的水,预处理产水量为12000m3/h。 1.2.3.1原水水质指标 原水水质

1.2.3.2出水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 2.方案论证 通过对上述原水水质与出水水质的分析,原水水质中的浊度为本方案的主要去除指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方案的主要处理工艺采用以“接触絮凝沉淀水处理技术”为理论基础的混合絮凝沉淀工艺,下面对此处理技术进行简单论述。 “接触絮凝沉淀水处理技术”是传统絮凝沉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根据微水动力学原理、胶体物理化学理论,融合流体边界层及边界层分离、澄清池接触絮凝理论,提出的混凝沉淀机理。本技术(混合、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1 实验目得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得: 1. 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 值)得基本方法; 2。加深对混凝机理得理解、 2实验原理 分散在水中得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得排斥能峰,降低胶粒得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得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得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得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得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3实验装置与设备 3、1 实验装置 混凝实验装置主要就是六联搅拌机。搅拌机上装有电机调速设备、 3。2 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 1。混凝试验搅拌仪(MY3000-6) 1台 2。浊度仪(2100N)1台 3. 数显pH计(FE20/EL20) 1台 4. 温度计刻度0~100 oC1支 5。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 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6、三氯化铁FeCl3·6H2O 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4 实验步骤

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 值三部分。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与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在混凝实验中所用得实验药剂可参考下列浓度进行配制: 1。Al2(SO4)3·18H2O 浓度10 gL-1; 2. FeCl3·6H2O 浓度10 gL-1; 3.HCI10%(v/v); 4、NaOH 10%(w/v)。 4、1 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1。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 2。确定形成矾花所用得最小混凝剂量。方法就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50mL原水,并每次增加0.2mL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得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得最小投加量。 3。在实验杯中放入100 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器平台上。 4。确定实验时得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2得出得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4作为1号实验杯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实验杯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相等得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1~6号实验杯中。 5。启动搅拌器,快速搅拌0.5 min、转速约300 rpm,中速搅拌6 min,转速约100rpm;慢速搅拌6min、转速约50 rpm。如果用污水进行混凝实验,污水胶体颗粒比较脆弱,搅拌速度可适当放慢、 6、静止沉淀5min,关闭搅拌器,用60mL注射针筒抽出实验杯中得上清液(共约100mL)放入200mL 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 4、2 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在实验杯中分别放入150 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器平台上、 2、确定原水特征,测定原水浑浊度、pH值,温度。本实验所用原水与最佳投药量实验时相同。 3、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2、3号实验杯中分别加入2、1.0、0、

混凝沉淀法处理高浊度废水

设计实验一混凝沉淀法处理高浊度水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混凝沉淀法处理高浊度废水实验,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素。 3、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本实验需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 二、实验原理及意义 混凝沉淀法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微小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大颗粒的悬浮固体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可以用沉淀等方法除去。但是微小粒径的悬浮固体和胶体,能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使静置数十小时以上也不会自然沉降。这是由于胶体微粒及细微悬浮颗粒具有“稳定性”。 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由于胶粒带点现象,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产生静电斥力,而且ζ电位越高,胶粒间距越近,胶粒间的静电斥力则越大;②受水分子热运动的撞击,微粒在水中做不规则的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引力——范德瓦耳斯力。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是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使胶粒不能相互聚结的另一个因素是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但是水化膜是伴随着胶粒带电而产生的,如果胶粒的ζ电位消除或减弱,水化膜也就随之消失或减弱。 混凝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来破坏细微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在水中形成的稳定体系,使其聚集形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然后再通过在重力沉降法予以分离的过程。其机理归结起来,可以主要认为是三方面的作用。压缩双电层作用:在水中投加电解质——混凝剂,能消除或降低胶ζ电位,从而使胶粒碰撞聚结,失去稳定性,脱稳的胶粒相互聚结,称为凝聚。吸附架桥作用:混凝剂溶于水后,经水解或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线性结构,可被胶体微粒所强烈吸附,形成肉眼可见的粗大絮凝体,此为絮凝。网捕作用:混凝剂水解而形成沉淀物过程中,能卷集,网布水中的胶体等微粒,使胶体粘结。上述产生微粒凝结现象——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

共沉淀

共沉淀法是指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阳离子,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经沉淀反应后,可得到各种成分的均一的沉淀,它是制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超细粉体的重要方法。. 共沉淀法,就是在溶解有各种成份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添加合适的沉淀剂,反应生成组成均匀的沉淀,沉淀热分解得到高纯纳米粉体材料。共沉淀法的优点在于:其一是通过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反应直接得到化学成分均一的纳米粉体材料,其二是容易制备粒度小而且分布均匀的纳米粉体材料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ATO粉体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备条件易于控制、合成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研究最多的制备方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把沉淀剂加入混合后的金属盐溶液中,使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阳离子一起沉淀下来,生成沉淀混合物或固溶体前驱体,过滤、洗涤、热分解,得到复合氧化物的方法。沉淀剂的加入可能会使局部浓度过高,产生团聚或组成不够均匀。 化学共沉淀法不仅可以使原料细化和均匀混合,且具有工艺简单、煅烧温度低和时间短、产品性能良好等优点。 产生共沉淀的原因有:①表面吸附,由于沉淀表面的离子电荷未达到平衡,它们的残余电荷吸引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这种吸附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晶格离子;其次,凡与晶格离子生成的盐类溶解度越小的离子,就越容易被吸附;离子的价数愈高、浓度愈大,则愈容易被吸附。吸附是一放热过程,因此,溶液温度升高,可减少吸附。②包藏,在沉淀过程中,如果沉淀剂较浓又加入过快,则沉淀颗粒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来不及被主沉淀的晶格离子取代,就被后来沉积上来的离子所覆盖,于是杂质离子就有可能陷入沉淀的内部,这种现象称为包藏,又叫吸留。由包藏引起的共沉淀也遵循表面吸附规律。例如,在过量氯化钡存在下沉淀硫酸钡时,沉淀表面首先吸附构晶离子Ba2+;为了保持电中性,表面上的Ba2+又吸引Cl-;如果晶体成长很慢,溶液中的硫酸钡将置换出大部分Cl-;如果晶体成长很快, 则硫酸钡来不及交换Cl-, 就引起较大量的氯化钡的包藏共沉淀。因为硝酸钡比氯化钡的溶解度小,所以钡的硝酸盐比氯化物更易被包藏。③生成混晶,如果晶形沉淀晶格中的阴、阳离子被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半径相近的其他离子所取代,就形成混晶。例如,当大量Ba2+和痕量Ra2+共存时,硫酸钡就可和硫酸镭形成混晶同时析出,这是由于二者有相同的晶格结构,Ra2+和Ba2+的离子大小相近的缘故。 注意事项:

简述混凝沉淀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简述混凝沉淀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简述混凝沉淀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向污水投加药剂,进行污水与药剂的混合,从而使水中的胶体物质产生凝聚或絮凝,这一综合过程称为混凝过程。 混凝沉淀处理流程包括投药、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几个部分 (1)投药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方法可分为干法投加和湿法投加两种。 ①干法投加干法投加指把药剂直接投放到被处理的水中。干法投加劳动强度大,投配量较难控制,对搅拌机械设备要求高。目前,国内较少使用这种方法。 ②湿法投加湿法投加指先把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投入被处理污水中。湿法投加工艺容易控制,投药均匀性也较好,可采用计量泵、水射器、虹吸定量投药等设备进行投加。 (2)混合混合是指当药剂投入污水后发生水解并产生异电荷胶体与水中胶体和悬浮物接触形成细小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这一过程。 混合过程大约在10~30s内完成。混合需要搅拌动力,搅拌动力可采用水力搅拌和机械搅拌两种,水力搅拌常用管道式、穿孔板式、涡流式混合等方法;机械式可采用变速搅拌和水泵混合槽等装置。 (3)反应当在混合反应设备内完成混合后,水中已经产生细小絮体,但还未达到自然沉降的粒度,反应设备的任务就是使小絮体逐渐絮凝成大絮体以便于沉淀。反应设备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和适当的搅拌强度,使小絮体能相互碰撞,并防止生产的大絮体沉淀。但搅拌器强度太大,则会使生成的絮体破碎,且絮体破碎,且絮体越大,越易破碎,因此在反应设备中,沿着水流入方向搅拌强度越来越小。 (4)沉淀废水经过加药、混合、反应后,完成絮凝过程,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可采用平流、辐流、竖流、斜板等多种结果形式。 加药系统运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车辆效果,不论使用何种混凝药剂或投药设备,加药设备操作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保证各设备的运行完好,个药剂的充足。 定量校正投药设备的计量装置,以保证药剂投入量符合工艺要求。 保证药剂符合工艺要求的质量标准。 定期检验原污水水质,保证投药量适应水质变化和出水要求。 需记录清楚储药池、投药池浓度。 经常检查投药管路,防止管道阻塞或断裂,保证抽升系统正常运行。 出现断流现象时,应尽快检查维修。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铝酸锂(NCA) 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Advances in Material Chemistry 材料化学前沿, 2017, 5(2), 46-5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238520.html,/journal/amc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238520.html,/10.12677/amc.2017.52006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CA Cathode Materials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Jian Li1,2,3, Zhongzhong Liu1, Hongming Zhou1,2,3, Baorong Chen1 1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2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3Zhengyuan Institute of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and Devices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Apr. 2nd, 2017; accepted: Apr. 14th, 2017; published: Apr. 24th, 2017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Li2CO3, Ni(NO3)2, CO(NO3)2, Al(NO3)2 were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s to synthesize the mixture of nickel cobalt aluminum carbonate and lithium carbonate vi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n the mixture were presintered 4 hours at 550?C and sintered 15 hours at 750?C in the tube furnace to obtain cathode material NCA. XRD, SEM of this material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it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first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material was about 180 mAh/g at 1C, and still kept at 165 mAh/g after 50 circulations, which showed good cycle perfor-mance and rate performance. Keywords NCA Cathode Materi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Lithium Battery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铝酸锂(NCA) 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李荐1.2.3,刘忠忠1,周宏明1.2.3,陈宝荣1 1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2中南大学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 3湖南省正源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湖南长沙 Email: ziliao20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238520.html, 收稿日期:2017年4月2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14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24日 文章引用:李荐, 刘忠忠, 周宏明, 陈宝荣.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铝酸锂(NCA)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 材料化学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微粒实验方案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微粒实验方案 化学共沉淀法得到的磁性壳聚糖微球通常粒径较小具有较大的的比表面积和固载量对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分散性很好其磁性胶粒可以稳定地分散于水中但是其磁响应性较弱操作时需施加较强的磁场。 方案一: 化学共沉淀法是指在二价与三价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沉淀生 成Fe3O4 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利用壳聚糖作分散剂从而得到外包有壳聚糖的磁性微球。Honda等将20mL0.5%的壳聚糖溶液和2.4mL 含FeCl3 720 mg FeCl2 4H2O 290mg 的混合物在激烈搅拌下均匀混合然后加氨水恒温静置经过反应处理后制得磁性壳聚糖微球。 方案二: 1.Fe3O4纳米微粒的制备 将20 mL FeCl3(1.0 mol L-1)与5 mL FeCl2(2.0 mol L-1,在2.0 mol L-1的盐酸溶液中配制)溶液混合均匀加入到250 mL 0.7 mol L-1的氨水溶液中,离心分离后所得的黑褐色沉淀用150 mL 2.0 mol L-1的高氯酸分散,用超纯水洗至中性,干燥,得到Fe3O4纳米粒子。 2.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将0.5 g壳聚糖溶解于20 mL 2%的乙酸溶液中,加入150 mg磁性纳米粒子,在搅拌下缓慢加至装有80 mL液体石蜡和4 mL span-80混合溶剂的三颈瓶中,常温下充分搅拌30 min,加入10 mL一定浓度的戊二醛,在40℃的水浴中反应60 min后,用1.0 mol L-1的NaOH溶液将pH值调至9.0~10.0,升温至70℃继续反应2 h,得到的产物依次用丙酮、石油醚、N,N-二甲基甲酰胺、超纯水充分洗涤抽滤,磁铁收集,60℃真空干燥,得到磁性壳聚糖微球。 方案三: 将二价铁盐(FeCl2·4H20)和三价铁盐(FeCl3·6H20)按不同的物质的量比(1:1.25)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水浴恒温(40℃),剧烈搅拌下滴加1.5mol/L氨水,将体系的pH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pH=9),在恒温过程中搅拌30min,结束反应。生成的颗粒磁分离后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中性,真空干燥后,研磨即得纳米Fe304颗粒。 方案四(超声沉淀法): 超声波对化学反应起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超声波所产生的“超声波

沉淀滴定法的原理

沉淀滴定法的原理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能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化学式定量进行,生成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2)沉淀反应的速度要快。 (3)能够用适当的指示剂或其它方法确定滴定的理论终点。 (4)沉淀的共沉淀现象不影响滴定结果。 沉淀的反应虽然很多,但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能够应用于滴定分析法的沉淀反应并不多。常用的沉淀法有生成难溶盐的银量法,例如 Ag + + Cl - =AgCl ↓ 白色 2Ag + + CrO 42- = Ag 2Cr 2O 4↓ 红色 当在含Cl -的水溶液中,预先加入CrO 4-,再加入硝酸银时,由于AgCl 的 溶解度比Ag 2Cr 2O 4小,所以先生成白色AgCl 沉淀,理论终点后,过量的银 离子就与铬酸根离子生成了红色的铬酸银沉淀,因此我们以溶液中出现红色为滴定终点,根据消耗酸银标准溶液的量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氯化物含量为5~100mg/L 水样,并要求测定条件为中性溶液,因为酸性溶液中,红色的铬酸银溶解,在碱性溶液中会生成Ag 2O 沉淀。 二、试剂 (1)氯化钠标准溶液(1ml 含1mgCl -)。取基准试剂或优级纯的氯化钠3~4g 置于瓷坩埚内,于高温炉内升温至500℃灼烧10min ,然后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1.649g 氯化钠,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再稀释至1000mL 。 (2)硝酸银标准溶液(1mL 相当于1mgCl -)。称取5.0g 硝酸银溶于1000mL 蒸馏水中,以氯化钠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 于三个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分别注入10mL 氯化钠标准溶液,再加入90mL 蒸馏水及1ml 的ρ=100g/L 铬酸钾指示剂,均以硝酸银溶液滴定至橙色(AgCl 的白色与Ag 2Cr 2O 4的红色的混合色)为终点,分别记录消耗硝酸银 溶液的体积,计算其平均值。三个标样平行试验的相对偏差小于0.25%。 另取100mL 蒸馏水,不加氯化钠标准溶液,作空白试验,记录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b 。 硝酸银溶液的滴定度T (mg/mL )按下式计算 b c T -?=0.110 式中 b -空白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c -氯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10-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1 -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 最后按下述方法调整硝酸银的滴定度,使其滴定度为1mL 相当于1mgCl -的标准溶液。 调整方法: 1)T >1,每1000mLAgNO 3溶液应加x 毫升蒸馏水稀释 x=1000(T-1)

化学共沉淀法-注意事项

1.沉淀溶液的浓度 沉淀溶液的浓度会影响沉淀的粒度、晶形、收率、纯度及表面性质。通常情况下,相对稀的沉淀溶液,由于有较低的成核速度,容易获得粒度较大、晶形较为完整、纯度及表面性质较高的晶形沉淀,但其收率要低一些,这适于单纯追求产品的化学纯度的情况;反之,如果成核速度太低,那么生成的颗粒数就少,单个颗粒的粒度就会变大,这对于微细粉体材料的制备是不利的,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产品性能的不同要求,控制适宜的沉淀液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核速度和生长速度。 2.合成温度 沉淀的合成温度也会影响到沉淀的粒度、晶形、收率、纯度及表面性质。在热溶液中,沉淀的溶解度一般都比较大,过饱和度相对较低,从而使得沉淀的成核速度减慢,有利于晶核的长大,得到的沉淀比较紧密,便于沉降和洗涤;沉淀在热溶液中的吸附作用要小一些,有利于纯度的提高。在制备不同的沉淀物质时,由于追求的理化性能不同,具体采用的温度应视试验结果而定。例如:在合成时如果温度太高,产品会分解而只得到黑色氧化铜;在采用易地分解、易挥发的沉淀剂时,温度太高会增加原料的损失。 3.沉淀剂的加入方式及速度 沉淀剂的加入方式及速度均摊会影响沉淀的各种理化性能。沉淀剂若分散加入,而且加料的速度较慢,同时进行搅拌,可避免溶液局部过浓而形成大量晶核,有利于制备纯度较高、大颗粒的晶形沉淀。例如:制备白色无定形粉末状沉淀氢氧化铝,使用的原料为NaAlO2及碳酸氢铵,其主要杂质为碱金属,开始时以较慢的线速度将NH4HCO3加入到NaAlO2的热溶液中,待沉淀析出大半时,再加快沉淀剂的加入速度,直至反应结束。这样得到的Al(OH)3颗粒较大,只需要洗涤数次,产品中碱金属杂质即可合格。如将沉淀剂浓度加大,加料速度加快、反应温度又低,这样得到的是Al(OH)3的胶状沉淀,即使洗涤数十次,产品中碱金属含量也不容易合格。当然,这只是从化学纯度的角度来考虑的,或要生产专用性的Al(OH)3产品,沉淀剂的加入方式及速度则应该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4.加料顺序 加料方式分正加、反加、并加三种。生产中的“正加”是指将金属盐类先放于反应器中,再加入沉淀剂;反之为“反加”;而把含沉淀物阴、阳离子的溶液同时按比例加入到反应器的方法,称为“并加”。加料顺序与沉淀物吸附哪种杂质以及沉淀物的均匀性有密切的关系。“正加”方式的沉淀主要吸附原料金属盐的阴离子杂质;且在中和沉淀时,先、后生成的沉淀,其所处的环境PH值不同,得到的沉淀产品均匀性差。“反加”方式主要吸附沉淀的阴离子杂质;若是中和填充沉淀时,在整个沉淀过程占卜PH值变化很小,产品均匀性较好。“并加”方式可避免优秀作品溶液的局部过浓,沉淀过程较为稳定,且吸附杂质较小,从而可得到理化性能较好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应视产品的具体要求而定。 5.沉淀剂 沉淀剂的选择应考虑产品质量、工艺、产率、原料来源及成本、环境污染和安全性等问题。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选项用溶解度较大、选择性较高、副产物影响较小的沉淀剂,也便易于除去多余的沉淀剂、减少吸附和副反应的发生。在生产碳酸盐沉淀产品时,可选择的沉淀剂有Na2CO3、NaHCO3 NH4HCO3和其他多种可溶性碳酸盐,但一般以NH4HCO3为好,因为它的溶解度大、易洗涤、副产物易挥发、污染也较小,而且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也低。沉淀剂的使用一般应过量,以便能获得高的收率,减少金属盐离子的污染;但也不可太过量,否则会因络合效应和盐效应等降低收率。一般过量20%-50%就能满足要求了。 6.沉淀的陈化 陈化可释出沉淀过程带入的大部分杂质。在陈化过程中,因小颗粒沉淀的比表面积大,表面能也大;相同量大颗粒沉淀的比表面积较小,表面能就小,体系的变化有从高能量到低能量的自发趋

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

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 余春宇08化学85号 摘要考察了普通共沉淀法制备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采用一种改进,了的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 纳米粒子。并对获得的粉体采用进行初步表征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颗粒, 研究了影响纳米Fe3O4 颗粒磁性的因素[1]。 关键词磁性Fe3O4;共沉淀法;制备; 引言 磁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工业上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磁流体技术在国内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纳米铁氧体粉体的制备不够完善,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铁氧体是纳米Fe3O4,近年来纳米材料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Fe3O4更多应用于化学领域[3]近几年来Fe 3 O4便成为了一种新型材料[4]纳米粒子(nano particle)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 am间的粒子[5] Fe 3O 4 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即超顺磁性[6]Hao-Yu等人制 备出来的Fe3O4可达5–10 nm[7]使用XRD,TEM,VSM 对材料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结果发现,用水热法制备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层型结构[8]。,近年来有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物性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这在纳米粒子基本理论上有重大意义[9]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O 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得到合理优化的制备工[10]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Fe304颗粒,并以聚乙二醇为改性剂,蒸馏水为载液[11] 本文综述了多种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方法且分析了它们的诸多影响因素,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很多经验取长补短得出了在共沉淀发的基础上再对一些反应条件以及其他一些试剂进行了改进 内容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纳米Fe304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目前纳米Fe304的制备方法主要有[12]机械球磨法、溶胶一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热分解法、电弧蒸发法、液相微介质电加热分解法、水热法等,但每种方法有其自身的不足。 机械球磨法 机械球磨法机械球磨法是在球磨机中加入粒度为几十微米

混凝沉淀原理

混凝沉淀原理: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 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因混凝剂为电解质,在废水里形成胶团,与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绒粒沉降。混凝沉淀不但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 mm的细小悬浮颗粒,而且还能够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氮和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 废水在未加混凝剂之前,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颗粒的本身质量很轻,受水的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颗粒都带有同性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微粒间彼此接近而聚合成较大的颗粒;其次,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都能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一层水化壳,有阻碍各胶体的聚合。一种胶体的胶粒带电越多,其电位就越大;扩散层中反离子越多,水化作用也越大,水化层也越厚,因此扩散层也越厚,稳定性越强。 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后,胶体因电位降低或消除,破坏了颗粒的稳定状态(称脱稳)。脱稳的颗粒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的过程称为凝聚。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可形成大得颗粒,这种现象称为絮凝。不同的化学药剂能使胶体以不同的方式脱稳、凝聚或絮凝。按机理,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铺四种。 在废水的混凝沉淀处理过程中,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有水样的影响:对不同水样,由子废水中的成分不同,同一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可能会相差很大。还有水温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a影响药剂在水中碱度起化学反应的速度,对金属盐类混凝影响很大,因其水解是吸热反应;b影响矾花地形成和质量。水温较低时,絮凝体型成缓慢,结构松散,颗粒细小;c水温低时水的粘度大,布朗运动强度减弱,不利于脱稳胶粒相互凝聚,水流剪力也增大,影响絮凝体的成长。该因素主要影响金属盐类的混凝,对高分子混凝剂影响较小。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 定法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十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10-1 溶度积原理教学目的及要求: 1. 理解溶度积常数。 2. 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3. 掌握溶度积规则。 4.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 1.溶度积常数。 2.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溶度积规则。 教学难点:溶度积常数。 一、溶度积常数 溶解 AgCl (s )? Ag +(aq ) + Cl -(aq ) 沉淀 ) ()(Cl Ag AgCl sp ΘΘΘc /c c /c K -+?=, ΘAgCl s p,K 称为AgCl 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A m B n (s )?mA n+(aq ) + nB m -(aq ) 不考虑Θsp K 的量纲时,n m c c K - +?=m n B A sp 注:(1)K sp 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也与温度有关,而与离子浓度改变无关。 (2)在一定温度下,K sp 的大小可以反映物质的溶解能力和生成沉淀的难易。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溶解度和溶度积都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单位统一时,可以相互换算。

一般地:A m B n (s )?mA n+(aq ) + nB m -(aq ) 设溶解度为Smol/L 时,则n m n m S n m Ksp += 例 25℃时,AgBr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33 × 10-4g·L -1,求该温度下AgBr 的溶度积。 例 25℃时,AgCl 的K sp 为1.8 × 10-10,Ag 2CO 3的K sp 为8.1 × 10-12,求AgCl 和Ag 2CO 3的溶解度。 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其溶解度不一定也大,这与其类型有关。 三、溶度积规则 在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次方的乘积称为离子积,用符号Q i 表示, A m B n (s)?mA n+ + nB m - n B m A m n - +?=c c Q i ①Q i <K sp 时,为不饱和溶液,若体系中有固体存在,固体将溶解直至饱和为止。所以Q i <K sp 是沉淀溶解的条件。 ②Q i =K sp 时,是饱和溶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③Q i >K sp 时,为过饱和溶液,有沉淀析出,直至饱和。所以Q i >K sp 是沉淀生成的条件。 四、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 1.本性 2.温度 3.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例 计算BaSO 4在0.1mol·L -1Na 2SO 4溶液中的溶解度。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淀法和化学液相沉淀法。晶体生长是以液相或气相转变为晶相方式进行的。如用化学液相沉淀法合成欧泊、绿松石、青金石和孔雀石等多晶型宝石材料,以及用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多晶金刚石薄膜、大颗粒钻石和碳化硅单晶材料等。 1.合成欧泊 (1)高纯度有机硅化物,通过水解作用形成SiO 2 球体。 (2)使分散的SiO 2 球体在控制酸碱度的溶液中沉淀。 (3)对SiO 2 球体施加静水压力,球体被压实,加热烧结成欧泊。 2.合成绿松石 (1)绿松石的理论成分为:P 2O 5 -34.12%;Al 2 O 3 -36.84%,CuO-9.57%,H 2 O -19.47%。目前能合成绿松石的方法是P·吉尔森法,其生产的合成品具有与 天然绿松石一致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是用Al 2O 3 和Cu 3 (PO) 4 化学沉淀法合成的。 它可以合成两个品种:一是基体中含有铁线,一是基体中无铁线。其色泽接近于档次最高的天然品,而且颜色很稳定。 (2)绿松石的一种仿制品,其生产技术还在不断改进,目前是采用无机着色剂与胶一起压入菱镁矿的工艺。 3.合成青金石 (1)吉尔森法,由不含水的酸酐类型混合物加胶粘剂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一种含黄铁矿,另一种则不含。 (2)利用陶瓷工艺合成粉料烧结而成,有白色斑点。 4.合成孔雀石 (1)先配制铜氨络离子〔Cu(NH 3) 4 〕2+。 (2)CuCl·CuSO 4或Cu(NO 3 ) 2 加入(NH 4 ) 2 CO 3 或(NH 4 )HCO 3 制得碳酸铜 CuCO 3 。 (3)混合(1)、(2)二者溶液,缓慢加热,有效地控制Pco 2 分压就能获得孔雀石结晶。 5.气相法合成金刚石薄膜 以低分子碳氢化合物为原料所产生的气体与氢气混合,在一定温压条件下使碳氢化合物离解,在等离子态时,生成碳离子。然后,在电场的引导下,碳离 子在金刚石或非金刚石(Si、SiO 2、Al 2 O 3 、SiC、Cu等)衬底上生长出多晶金刚 石薄膜层。 目前CVD法有多种:热丝CVD法、微波等离子体CVD法、直流等离子CVD 法、激光等离子体CVD法、等离子增强PECVD法,火焰法等。按等离子体的产生原理,所有CVD方法可分为四类:热解CVD法、直流等离子体CVD法、射频等离子体和微波等离子体CVD法。 6.气相沉淀法合成碳硅石 碳硅石SiC的结构有150多个构型。目前只有a-SiC的4H和6H构型能长成大块晶体,属六方相。 (1)阿杰法:将碳(石油焦碳或无烟煤C)与砂子(SiO 2 )及少量锯末和 盐相混合,放入用混合物包好的石墨棒,通电、加热2700℃便生产SiC。(SiO 2+3C→SiC+2CO 2 )。 (2)莱利法:将生成碳化硅单晶的原料粉末,经过多孔的石墨管后,加热

混凝沉淀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混凝沉淀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滋养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并从各个方面为人类社会服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已成为人类能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混凝沉降混凝剂资源利用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使地表水,尤其是城市河流水水质逐年变差,水质恶化失去了水源水的利用价值。为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国内外在水处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发了多种水处理工艺,如生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电渗析法和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等。与这些方法相比,混凝沉淀法以其处理效率高、经济、简便的特点成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水质处理技术。 2混凝沉淀的应用 2.1混凝沉淀的基本原理 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液体介质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或极性分子等,使固液两相界面上的电荷呈不平衡分布,在界面两边产生电位差,这就是胶体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形成双电层结构的微粒的整个胶体结构就称为胶团,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胶团中心是带有电荷的固体微粒本

身,称为胶核。胶核所带电荷的符号就是胶体所带电荷的符号。胶体微粒之所以能在水中保持稳定性,原因在于 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胶体常 常带有同种电荷而具有斥力)、胶 体表面的水化作用及胶粒之间相互 吸引的范德华力共同作用。胶体微 粒带电越多,其电位就越大,带电 荷的胶粒和反离子与周围水分子发 生水化作用越大,水化壳也越厚,越具有稳定性。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失去稳定性而形成微小颗粒,而后这些均匀分散的微小颗粒再进一步形成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这个过程称为凝聚。这种过程一般分为3种作用形式: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电性中和、吸附架桥作用和沉析物网捕作用 2.1.1压缩双电层作用 水中粘土胶团含有吸附层和扩散层,合称双电层。双电层中正离子浓度由内向外逐渐降低,最后与水中的正离子浓度大致相等。因此双电层有一定的厚度。如向水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则其正离子就会挤入扩散层而使之变薄;进而挤入吸附层,使胶核表面的负电性降低。这种作用称压缩双电层。(胶体双电层结构) 也就是说通过加入电解质压缩扩散层而导致胶粒脱稳凝聚的作用机理。脱稳:胶粒因ζ电位降低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凝聚:脱稳胶体相互凝结形成微小絮凝体的过程。【1】 2.1.2 吸附-电中和作用:

钛酸钡制备方法指化学共沉淀法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钛酸钡 来源:世界化工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238520.html,) 化学共沉淀法是将等物质的量的可镕性钡、钛化合物混合,在一定的酸碱度条件下加入沉淀刑,使钡、铁化合物产生共沉淀,分离出沉淀物,干燥、锻烧后即得产品。化学共沉淀法与固相法相比,前者两组分分散的比较好,反应更容易进行,特别是在两组分结构相似,溶解度、沉淀时的pH值近似时,更能够很好地混合。另外,共沉淀法的反应温度明显的比固相法低。当物质的量比为1:1时,共沉淀法不会生成如BoTiO4等其他产物。作为化学共沉淀法的沉淀剂可以是碳酸盐,如(NH4)2CO3:,NH4HCO3也可以是草酸盐或含过氧化氢的碱溶液。下面用草酸作沉淀剂为例说明之。 用草酸作沉淀别是60年代以来研究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该法一般是将可溶性钡盐、钛盐与草酸一起反应生成草酸氧钛钡沉淀,煅烧沉淀物得到钛醋钡。目前,我国已有用此法生产钛酸钡的工厂。首先将BaCO3与HCl反应生成BaCl 水溶液。将TiCl4用精制水配成水溶液,然后将TiCl4的水溶液和氯化钡的水溶液按等物质的量混合,再与2倍物质的量的草酸溶液反应。工艺流程示意如图6—5。

(1)草酸氧钛钡的合成制取草酸氧钮钡的过程中,四氯化铁水溶液制备的成功与否是能否得到高纯度钻酸钡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在四氯化铁水 溶液制备过程中如何避免钛的遇水分解。四氯化钛遇水会发生下列反应: 制备丁Ti-Ba溶液时,温度高低也会影响四氯化欲继续水解,因此要对温度加以控制。Ti-Ba溶液混合后加入草酸水溶液使四 氮化试和草酸溶液生成铁的络合物,然后与氯化钡反应生成草酸 织钞钡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反应中还会发生下列反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