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城关镇中心学校刘晓红

《画》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我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

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

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漂亮的剪贴画;

漂亮的剪贴画;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对相同的图形进行剪贴、复制的技巧,以 简化画图过程,体现计算机画图与普通画图的不同之处。课本以画一块花布为例,讲解了剪贴、复制的方法。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铅笔、直线、椭圆、矩形、圆角矩形、曲线、颜色填充、橡皮擦等简单的绘画工具操作,并能用这些工具画出神奇的直线、可爱的小鸟、漂亮的大熊猫等作品,对画图软件有很大的兴趣。 这一节课学习利用复制、粘贴工具来优化图画创作过程,并利用“图像”菜单中的“翻转与旋转”命令来对图像进行修改与变化,以及对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操作练习上。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图形剪贴、复制的技巧。 2.掌握“编辑”菜单中的“复制(c)”、“粘贴(p)”命令,“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技能目标 学会灵活使用剪贴、复制的命令。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协作、帮助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剪贴、复制的方法。 难点:将这些技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实践操作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块美丽的花布。看,漂亮吗?(展示几块花布) 生:真漂亮。 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材料纸,我们一起动手来拼贴 漂亮的花布。 师:看到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纸,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纸上只有一个熊猫图案啊? 生2:花布上有四个熊猫,只有一个熊猫,怎么拼贴完 整的花布图案呢? 师:相邻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再动手。我们 来比一比,看谁的动手能力最强!(生动手操作,拼贴花布图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及范围,掌握台湾省的概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3.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们读图法,发散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台湾自然环境特征中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的分析、归纳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小组合作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视频: 视频插入语: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多么美的一首歌曲啊,让我们一下子来到了美丽的台湾!今天就有老师做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去领略那旖旎的风光!这里有神奇的阿里山,秀丽的日月潭,宏伟的台北故宫,高入云霄的101大楼,奇特的民俗风情,回味无穷的饮食文化,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海岸,还有那令人闻名遐迩的神木!它是台湾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听了导游的解说,同学们,你们说台湾美不美?(美)你们想去旅游吗?(想)要想去旅游的话,我们就必须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5页。(板书课题)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1、确定自探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归纳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课前设计,形成自探问题。教师预设: 1、你能介绍一下台湾的概况吗?(从位置、范围、面积、组成、人口等方面) 2、台湾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如何?

画杨桃_教案教学设计

画杨桃 本文是关于画杨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

小学信息技术《插入剪贴画》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插入剪贴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画,设计出图文并茂的版面,理解和掌握插入的方法。学习剪贴画大小调整以及环绕方式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作品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性目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改变剪贴画的属性,使文字和图片整体效果美观、协调。 教学准备:课件、网络环境下的广播教学;学生练习使用的短文和剪贴画。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可以突出重点、增强版面的感染力,还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海报,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来看看?(出示图13—1的宣传海报) 图13—1宣传海报 图13—1所示的海报中插入了“剪贴画”,这是Office系统给我们准备的“剪贴库”中选出来的。 在制作海报、小报的时候,如果结合主题在文档中插入一些剪贴画,设计出图文并茂的版面,既可以突出重点、增强版面的感染力,还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任务驱动一:插入剪贴画

1.打开“我的文档”里的文件《绿化环境,人人有责》。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71页第1小节,试着把“插入剪贴画”对话框打开。再看书72页学习插入剪贴画。 2.你是怎样插入剪贴画的?(插入的方法由学生介绍。) 出示两位同学的海报作品,比较哪一种海报插入的图片更符合文字的内容? 3.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快速进入“剪贴库”呢?请看书73页的“小窍门”。 在《绿化环境,人人有责》文章中插入“自然界”和“人物类”剪贴画,将它改成一幅图文并茂的海报,另存到F盘上“我的作品”中。 任务驱动二:改变剪贴画的属性 下面的《球讯》广告同样是插入了剪贴画后制作完成的,只是我们将“足球”图片经过“水印”处理年,放在文字下方作为文字的背景(图13—2)。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改变剪贴画的“属性”。 1.打开Word窗口,先输入《球讯》广告的文字,并改变字体、字号和颜色,对文字进行美化。基本格式可以仿照图13—2中的内容设置。 2.插入“运动”类别中的相关剪贴画,准备作为文字的背景图片。 观察:插入的图片与文字是分离的,无论怎样移动图块或文字块,都无法达到图13—2的效果。这时必须学习怎样重设图片的“属性”,以便达到我们的目的。 3.用鼠标右键单击已插入的图片,选择“显示‘图片’工具栏”后会弹出如图13—3所示的“图片”工具栏。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明白百度地图确实是能帮助我们学习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这种帮助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1)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的形成。 (2)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利用搜集的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家详解台湾岛形成全过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6369027.html,/video/2414745.htm

【百度视频】阿里山风光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6369027.html,/u19/v_NDcxOTEzNTA.html

【百度视频】日月潭风光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6369027.html,/v/b/18170067-1366086610.html (设计意图:通过美妙绝伦的风光图片及视频资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 6.学生谈看后的感受。(师板书:美丽) 7.台湾岛的美称。 (1)老师把台湾的美称一个个说出来,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2)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有这些别称?说出理由。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小组合作交流,描绘台湾的美丽富饶。 (4)代表发言。 (5)教师出示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摈树林、渔场等) 【百度知道】台湾岛的美称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6369027.html,/question/216992993.html?an=0&si=1(设计意图:通过文章、图片,明白台湾岛的美称的内涵,更加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老师小结。板书:富饶,完善课题内容:宝岛 8.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百度百科】台湾岛历史沿革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6369027.html,/view/102198.htm?hold=redirect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教学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集中所在。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研读教材,在读一读中有所思考,从历史开发的长河中感受台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连,水乳交融。)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板书:开发耕耘 三.收获与交流。师生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完善课题板书:祖国的。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设计 篇一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剪贴画手工教案

剪贴画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剪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剪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在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解剪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二、教材分析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处理着没完没了的“废品”,这其中就包括许多的废纸,如果我们能教导学生很好地利用这些废纸,创作出一件件艺术品来,这将是一件利人益己的乐事。这样做,既可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又可以体验到一种乐趣无穷的创造过程。 彩纸剪贴画是利用废旧挂历、彩色画报、广告纸等具有自然原色的纸张做为创作材料,用手直接剪成小块后,拼贴制成各种有趣的形象的一种创作画,由于纸的质地不同,剪过后的轮廓形状自然、质朴,形成不规则的边线。其操作方法简单、画面装饰性强,因此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剪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剪贴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1.在这学期的课中,最难处理的是色彩,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2.剪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帮助粘贴。 四、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海神头像》(马赛克拼贴画)、剪纸作品(或剪纸作品)、《京剧脸谱》(彩纸剪贴画)。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如今最平常的建材之一马赛克,源自古罗马和古希腊的镶嵌艺术。那时,古罗马人用不同颜色的小石子、贝类或玻璃片等彩色嵌片拼合组成缤纷多彩的图案。 这种古老的艺术形态,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已把它作为地板、盾牌、雕刻和宝石等物品的装饰之用。到了拜占庭时期,被古罗马人高度图形化的马赛克艺术空前盛行,因嵌片表面质感有强烈的装饰韵致,当时的基督教堂大都用彩色玻璃马赛克作装饰。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剪纸拼贴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我的发现”。 (3)学生汇报。(汇报中说说哪一幅画是用剪开的彩纸拼贴出来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彩纸来制作一幅美丽的“剪纸拼贴画”。 2.传授方法,师生互动。 (1)剪:把以前剪好的几何平面图形,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拿出来。

第10课描绘理想剪贴画

《描绘理想剪贴画》教案 信息技术/胡秀丽 教案基本属性: 教案名称:《描绘理想剪贴画》教案 教案信息:泰山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三组:10课《描绘理想剪贴画》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搜集制作儿歌过程中,锻炼写作和操作能力。 熟练掌握word插入图片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组协调共同完成儿歌集(使之图文并茂),培养学生求知精神和小组协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插入、修改剪贴画; 2、设置剪贴画的大小、版式; 教学准备: 教案设计: 一、情景引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画报吗?那么,怎样使你设计的儿歌作品也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呢?” 讲解:老师这儿有一个儿歌作品,请大家先来一睹为快吧! 二、讲授新课 放映多媒体作品 讲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用word制作的儿歌作品可以达到的效果。每页开始是未插入图片的儿歌,接着才是插入图片后的效果,怎么样,有何感受? (多媒体打出活动主题及活动规则)为你的儿歌配上合适的图片,使儿歌文档更加生动。 师:你有办法使自己设计的儿歌也这么丰富多彩吗?下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遇到问题可随时提出。 1、去哪儿找图片呢? 师板书:插入—图片—剪贴画

2、剪贴画从哪儿得到的? 3、图片出现在文档中后,位置大小不合适怎么办? 4、如何改变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三、拓展训练 指名演示并介绍为儿歌“唐老鸭不敢去北京”插入图片的步骤。 1、确定插入点后,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片”“来自文件……”,出现“插入图片”对话框。 2、在“查找范围”下拉列表框中,依次先取教学配套光盘中“素材图片\分类图片\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文件夹,选择喜欢的唐老鸭图片双击插入,也可选定后单击“插入”按钮。 3、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师总结:除了使用这两种方法还有好多插入图片的办法,希望同学们勇于探索,了解更多的知识。 四、小组合作 把小组全体成员的儿歌作品按[流程图]链接成一个完整的儿歌集,交入教师机“儿歌集”文件夹。 五、评比活动 师打开各组作品,请大家指出优劣,讨论作品不足之处。并按评比要求评出“优胜小组”,颁发奖品。 六、师生总结本课: 我们这节课不仅学会了在儿歌中插入图片,还掌握了如何使图片与文字协调搭配,创造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儿歌作品,希望大家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修改草图。把你的作品设计的更新颖、更有特色。 教学反思: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 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 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地貌、地形、风光、物产、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学生准备:从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大陆与台湾的相关新闻报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祖国一定要统一”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美丽的宝岛——台湾 1.[播放动画:台湾在哪里] 围绕情境思考台湾在哪里,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 小结: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在台湾岛周围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这些都是我国神圣的领土。(板书:台湾) 2.[播放视频:美丽的台湾岛]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你最喜欢台湾岛哪个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板书:美丽的宝岛——台湾) 3.[播放动画:阿里山名称的由来]

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打猎,收获颇丰,人们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播放动画:日月潭的传说]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交流互动:听了介绍,你感受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优美的传说? 4.[播放视频:富饶的台湾岛]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介绍中,你知道台湾岛有哪些别称?为什么会有这些美称呢? 小结:台湾既有着优美的风景名胜,也有着丰富的物产。它真不愧是一座宝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闪闪发亮。(板书:富饶宝岛)让我们带着对台湾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这首诗。[播放课件:诗] 福建以东近百里,台湾宝岛人称奇。阿里山区林如海,日月潭里波光碧。稻米甘蔗乌龙茶,香蕉菠萝甜如蜜。宝岛物产多丰富,台湾风光真美丽。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活动二根脉相连 1.创设情境:[出示文本:对台湾岛的开发]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国大陆的人们就渡海去台湾,对台湾进行了开发。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政府派万余人去台湾,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留居岛上,和当地居民一道开发台湾。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开发更加深入。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介绍中你了解到什么? 小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和血缘关系。但在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分离了,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共有中华传统习俗,共享中华灿烂文明。 2.[出示图片:根脉相连]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生活在台湾的人民哪些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与我们相同?引导学生从饮食习惯、节日风俗、语言文字、房屋风格、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找一找台湾与大陆文化的共同之处,感受“根脉相连”的含义。 小结:台湾人民在文化、习俗、信仰等许多方面与我们大陆人民完全一样。如果说台湾是绿叶,祖国就是大树。台湾是大树,祖国就是森林。台湾是森林,祖国就是一片沃土。台湾和大陆是根脉相连的。(板书:根脉相连) 【设计意图: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 美丽的宝岛——台湾 根脉相连 第2课时 活动一两岸人民盼统一

《画杨桃》优秀教学设计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 设计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画杨桃》的课例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精心设计的。通过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生对话意识。 课文介绍《画杨桃》一课记述了“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学讥笑,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读者传达了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二、梳理问题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简单板书:哈哈大笑?角度?轮流坐?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三、多项对话触发感悟 1、画: ⑴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⑵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⑶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⑷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2、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模范小学鲍建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以及开发台湾的历史。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文字资料及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1.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2.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班有个百灵鸟,她的歌声美妙动听,你们想不想听。请听祁晴带来的一首《月亮船》,同学们边听边记下歌曲中介绍了哪些旅游名胜? 生:日月潭阿里山 师:它们来自中国的那个省? 生:台湾省。 师:俯视中华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伴随着这首动听的月亮船,我们的“海峡两岸”节目正式开播了。生于大陆,长于大陆的你,对那湾浅浅的海峡那头的台湾了解多少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进一步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板书:美丽的宝岛——台湾)(二)、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出示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 师:看看与祖国的哪个省最近?(福州)(东邻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总结:从地图上看台湾和大陆仅仅隔着一道海峡,其实两地相距并不遥远。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2、师:作为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台湾总是被人们冠以什么盛誉? 生:美丽而富饶的宝岛 师:为什么说台湾是宝岛? 生:因为它风景秀丽,物产丰富(随机板书) 师:小组讨论: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进行交流。派出代表汇报发言。 A、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美丽的日月潭。(学生读资料)老师用视频加以补充。 B、我们组派代表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美丽的阿里山。(出示图片) C、我们组介绍台湾的物产,(水果王国)(生: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都是什 么水果?我可以帮你们介绍。) D、鱼仓森林之海 珊瑚王国兰花王国学生介绍,老师出示图片。 东方糖库蝴蝶王国 米仓 师:老师这里也有几张图片,是从另外一些角度来了解台湾的。(出示图片如:高楼大厦,台湾小吃) 3、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每个孩子都能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 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现在就让我们赞美一下台湾吧!请听《赞台湾》。(三)台湾的开发 1、师导入下一话题:是啊!秀丽的风光,宜人的气候,肥沃地土地,丰富的资源,繁华的街道,美丽的高楼大厦,背后流淌着我们的祖先的多少辛勤汗水,这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时分不开的。(看图解说) (图1)你知道一千七百多年前人们对台湾进行了那些开发吗? (图2)看图补充资料 (图3) 看图补充资料 师:通过这些文字资料,我了解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大陆的一部分。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或资料。(学生准备资料) 2、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已经对台湾有了全面的了解。现在的

《画杨桃》优秀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两块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那“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呢? 请大家打开书,找到有关段落自由地读一读。 2.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自由读文。 3.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段落? 4.学生汇报(读课文第2自然段) 5.师:他找对了吗?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6.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7.师: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8.生: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9.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10.生个别读 11.生齐读 12.“我”这样做是听了父亲的哪句话?(板书:我) 13.生: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4.师:当“我”信心满满地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到课文中找 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15.生: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16.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17.学生评读、练读 18.师:这里有一个问号,那它是一个问句吗? 19.生:不是,那是在讥笑“我”。 20.师:这时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有没有跟同学一样讥笑我?到课文中找到相关语 句。 21.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22.师:“审视”是什么意思?谁来做做动作? 23.学生纷纷作出“审视”的样子。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小纸人》(剪贴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一年级美术教案《小纸人》(剪贴画)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小纸人》(剪贴画) 学科:小学二年级美术 课题:《小纸人》剪贴画(第三册) 执教者: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第一小学邓英姿 评课者: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董文良 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懂得用概括的方法表现人体基本结构和人物五官特征。 技能领域:利用不同色彩的纸或画报纸,粘贴出每个学生自己可爱的形象。 情感领域:通过分组作业,参与“竞争与合作”。 创造领域:创造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自我”。 (二)达标规程:自学探索--游戏尝试--分组创作--组合展评 (三)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前提测评 1、人物出立:教师本身 2、作业展评:A.谁把“我”画得最象?象在什么地方? B.再请你看看其他作品中,有没有画得精彩的地方? 一、 1、全体速写(五分钟) 2、学生争议 二、认定目标 1、想不想把“我”变成小纸人? 2、“我”自己很想成为一个小纸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纸人》这课。课题出示:《小纸人》(剪贴画) 二、 1、齐答 2、静听 三、导学达标

《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 1-2-6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2.活动建议: 1-2-6选择国内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典型区域,用图片、文字、绘画等方式进行比较。如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陆;或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 1-4-2用政治地图描述某大洲、某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用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的特点;用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或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某地的气候特点;用人口增长折线图或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某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分布特点;等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台湾岛的位置;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自然和人文特征;综合分析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观察、阅读地图和文字,从地图和资料中得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自己个人或同桌互助归纳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设计旅游线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与人合作学习的态度;形成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宝岛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 认识(某区域)宝岛台湾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学为中心”要贯穿始终。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读图、读文、析图,思辨等学习活动中,尤其是在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2.帮助学生及时从“学会”转入“会学”。比如先帮助学通过“读图、析图”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然后让学生及时反思“我是怎样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和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3.课前准备:教师写好教(学)案,准备好帮助学生探究台湾岛的相关资料,制好课件。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教材解读: 《画杨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半晌”等词语。 4、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学习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者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刚好是个过渡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贯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杨桃,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让学生亲眼看见杨桃,明白“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是像五角星。这样教学,非常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劳逸结合

幼儿大班美术教案《树叶剪贴画》

幼儿大班美术教案《树叶剪贴画》 活动设计背景 我的孩子中,有一部分孩子很爱采摘校园内的花朵,树叶来玩。跟他讲树木的作用吧,这些深刻的道理,孩子们不可能领会的,他们一到下课就去玩树叶,有的孩子是捡飘落的,有的孩子捡不到就干脆摘树叶。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孩子在一边叠树叶,一边说“我的小山长高啦!”看着他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加上一片红彤彤的枫叶落在我的手上。我对着校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沉思:这不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吗?于是我开始筹备我的树叶剪贴画。 活动目标 1、认识树木的美化生活的作用。 2、提高还自己动手能力和大胆创作的能力。 3、活动中,培养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的环保意识,从而热爱大自然。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难点:孩子喜欢自己动手和大胆创作的能力 2、重点: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

活动过程 1、出示花草树木点缀下的优美风景。说说谁把这些地方打扮得如此美丽? 2、演绎气候的干旱,风沙卷起,绿地变沙漠的过程,老师一边讲解绿地是怎样一步步变成沙漠的。 3、小结:花草树木可以把我们生活的地方打扮得很美丽。 4、出示树叶剪贴画的作品。激起孩子创作的欲望。 5、出示早已为孩子们准备好的树叶。各种树叶,各种颜色。带孩子们在西山下的树林里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强调一定是要自己捡来的。 6、指导孩子进行创作。老师巡视。 7、作品展示。评出好的作品。 8、活动小结:花草树木,不但可以打扮我们的生活,保护环境,还是我们很好进行的美术创作的很好材料呢!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9、延伸教育:出示被孩子折断的树枝,花朵。用他们编一个童话故事,自述遭遇。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来看,我有收获,也有不足。表现在: 1、活动的本生很有意义,孩子有了一次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孩子们在看片子时,通过生动的讲解,画面的展示,触到了孩子那可本来善良的心。他们喜爱花草树木,憎恨风沙,干旱。在动手创作树叶剪贴画时,孩子的兴趣盎然。个个都跃跃欲试的样子。这符合孩子

画杨桃 公开课教案

画杨桃教学设计 三年级组殷婷婷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的实物、投影片。 教学活动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对杨桃的了解。 2.向学生介绍杨桃。(出示ppt)。 3.让学生观察杨桃实物,画杨桃。 4.展示学生绘画成果,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位置画出的杨桃是不一样的。 过渡:同学们在不同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是不一样的,画出来的杨桃也就不一样,今天这个主人公也画了杨桃,大家一起来看看他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三方面:谁,在什么地方,在了一件什么事。这几方面回答。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齐读第1自然段

1.用“—”画出父亲是怎样教“我”学画的?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叮嘱”,并换一个词填入课文中,使意思相近。 3.用“叮嘱”造句。 4.“想当然”是什么意思?(凭主观推测,以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应该是这样的。) 5.再次朗读父亲的话。 过渡:“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想一想:“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2.用====线画出“我”认为画的怎样? 3.那同学们对我的画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过渡:在同学们的说笑时,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朗读6—17自然段,找一找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第6—17自然段 1.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2.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 3.通过这些动词,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分角色朗读7—10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当时的心情,读出真实情感。 5.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6.再次问同学们时,学生又是怎么回答的?分角色朗读,体会当时感受。 7.体会这两组对话中同学们语气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8.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播放音乐) 过渡: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老师也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跟同学们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四)学习第18自然段 1.老师讲的话里一共有几句?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3.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么做?(看到别人有不同看法时,不 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五)学习第19自然段 1.思考:老师和父亲的话有哪些地方相似? (做事情要实事求是。) 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2.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因为他们的话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事或看

小班剪贴画教案

小班剪贴画教案 【篇一:小班绘本教学活动】 小班绘本教学活动 肚子好饿的毛毛虫 教学目标: 从毛毛虫的生理反应——“饿”出发,跟踪追寻毛毛虫的一系列活动: 1、饿了,吃了什么。 2、吃了,变成了什么。 教学准备: ppt一个。 教学过程: 一、看ppt讲述故事后。 (随机)孩子交流,“你喜欢毛毛虫吗,喜欢它怎么样?”。 二、(随机)看ppt13—17张,和孩子交流,“毛毛虫是怎么长大的?” 绘本《肚子好饿的毛毛虫》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 一、绘本阅读分析: 如果归类,此绘本可以说是有关科学常识类绘本:揭示了变态类昆 虫的蜕变过程。卵——幼虫——蛹(茧)——成虫(蝴蝶)这是一 条显形的线;这一条线可以在不同年龄班上。这条线或者说这个主 题变成绘本的方式决定了它的阅读教学年龄段比较适合小班段(3— 4岁)。绘本的构成元素是:1、剪贴画的表现手法,简单浅显,直 观直白(不注重细节)。2、5

以内的数数以及1和许多。3、部分量词。绘本的另一条线索是吃, 吃什么,吃了变什么。“吃”跟孩子生活最密切的部分。而从吃的内 容看,“苹果”等常见水果也显示了低幼年龄。而我觉得我们的教学 点就从“吃”入手,开展教学。 二、绘本教学设计思路 我的定位是精读绘本。目标是让孩子充分的说,接受孩子各种(所有)的“独立”的“真实”的想法。互动方式是等待、猜测猜想。因此,我是这样阅读一幅图的:呈现之后前一幅留问题——“静待” (其实 是孩子阅读)————教师阅读——猜测悬念。例如,第三幅,星 期一,吃了一个苹果。上法是:1、留问题——“毛毛虫会吃什么呢?”——静待;2、教师阅读“东找找,西找找,找到了一个苹果, 这天刚好是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 3、猜测“吃了一个苹果,肚子感觉怎么样?”教师阅读“饿”,“继续 提问”:“饿了还会吃什么?”留问题转到下一幅。 a给孩子留空间空白。 b接纳孩子的所有想法。 c扭转从众思维——这是xx小朋友的想法。你的想法是什么? 三、绘本教学反思 孩子的大量的说、几乎每位孩子说。给我很大的感触。 我想不刻意追求效果,也不想入套。只想“我想我秀”、做自己的, 努力实现自己的理解。 【篇二:怎样的美术教学有利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 怎样的美术教学有利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 内容提要:美术活动是一种以某一主题为核心,整合其他领域教学 目标,以多种表达形式为主线的教学活动。绘画是美术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