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

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

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
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

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摘自梁晓燕博士论文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正式版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青少年概览 在gwi调查的32个国家,7%的网民是16到19岁的青少年。 青少年网民中男性居多(58% vs. 42%),这主要受到人口比例,以及印度这样的市场(男性在网民中的比例较高)快速发展的影响。在区域上,6/10的青少年住在市区,1/4的青少年住在郊区。超过半数受访者不喜欢说明收入,因为6/10的青少年还是学生。 半数青少年担忧网络隐私,以及个人数据的去向问题,47%的青少年表示更喜欢

匿名上网。即使如此,和年长的网民相比这部分网民仍是对这个问题担忧最小的受众群。 青少年和互联网 网络娱乐对青少年来说很重要,看视频短片是最受欢迎的网络活动,半数人正在使用视频点播服务。 青少年平均每天花1.15小时收看网络电视。 青少年不太愿意为网络内容付费,但是1/5的青少年每个月收看 netflix。音乐方面,soundcloud比spotify更受欢迎。 1/4的青少年使用vpn,能够更好的访问娱乐内容。1/3的青少年正在使用广告拦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问卷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问卷 初二年级 我们此次专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危害以及对策,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出贡献。此次调查为一般性质的社会调查,实行无记名调查,并且对于调查对象所提供的资料我们会严格保密,因此请您认真、据实填写调查问卷,谢谢! 1.您的性别:()[单选题] [必答题] A.男 B.女 2.你居住于:()[单选题] [必答题] A.城市 B.农村 3.你在读:()[单选题] [必答题] A.初中 B.高中 C.大学 D.其他 4.你的学习成绩如何?()[单选题] [必答题] A.优 B.良 C.中 D.差 5.你觉得学习压力大吗?()[单选题] [必答题] A. 很大,压的喘不过气 B. 很小,可以轻松应付 C.一般,时大时小 D.其他 6.你的课余时间多数做些什么?()[单选题] [必答题] A.看书 B.做运动 C.做兼职 D.上网 E.忙于学校的社团活动 F.其他 7.你通常上网主要做些什么:()[多选题] [必答题] A.玩游戏 B.聊天或交友 C.看电影,听音乐等娱乐活动 D.看新闻,获取资讯,查资料 E .学习或工作所需 F.其他 8.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单选题] [必答题] A.0~2小时 B.3~4小时 C.5~6小时 D.7小时以上 9.你是否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单选题] [必答题] A.是,很强烈 B.有时候会这样 C.否 10.如果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你是否会出现念念不忘上网之事、周身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反应呢?()[单选题] [必答题] A.是,总是这样 B.有时候会这样 C.很少会这样 D.从来不会这样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调研报告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调研报告 青少年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好奇、好动、好观察,正是由于网络的宽泛、鲜明与未成年人的兴趣、行为有着极大的融合之处,或者说网络能够为未成年人积累大量的所需素材,激发未成年人成长,才使得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网络由于其无限的信息量和人性化的交互性,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社会形态局限了青少年的视野和社会圈,互联网却能弥补现实社会的许多不足,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取消了地域界限,真正建造了“地球村”。 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

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他们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 成稿

怎样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这种行为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利他行为,另一种叫偿还行为。与之相对应的是反社会行为,如谩骂争斗攻击性行为战争等。 亲社会行为实际上是个体自愿提供的、有益于他人、能促进人际关系协调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行为具有两个特点:利他性和社交性。 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及人口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当今孩子的请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从下面几点对请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上我们就可以初见端倪: 1.环境 环境主要可以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不管是哪一种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和过去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环境更急功近利,为达目的可以用尽一切手段,可以自私自利。学校环境,由于每个孩子的问题,组成的大环境也不是十分友好,例如欺负、叫外号、孤立等;而且目前学校对于升学状况抓的更为紧张,反而对影响学生发展更为重要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十分忽视。所以这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对于家庭环境,则是需要家长的关心与教导,而不是过早地让孩子学会竞争、冷漠。 2.认知

由于以上教育的原因,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会产生很大的误差,而且他会觉得自己没有错误。这一点的改变也很重要。要让青 少年孩子认识到亲社会行为的“爱”的一面。 3.个性心理特征 这与其早期受到的教育以及所带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除以上三种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例如,生物因素(激素、基因)、榜样、道德行为标准等。 针对以上的一些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培养建议。 1.环境方面 优化学校环境。这里所说的学校环境主要是指文化心理环境。许多事实表明,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学校环境的熏陶是分不开的。一个学习竞争气氛过于浓厚的学校,容易使学生形成自私、嫉妒心强、冷漠的性格;一个民主、开放、自主、宽松的学校环境,其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创造意识必然增强。 优化家庭环境。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校更为持久和深远。在家庭里,子女与父母以 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不论在情感上还是利益上,都是师 生关系、同伴关系所无法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为孩子树立榜样,必须时 时注意孩子面前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包括仪表、举止、待 人接物的态度等。家长要从孩子的早期教育抓起,并且与孩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网络与现实中的比较研究问卷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网络与现实中的比较研究问卷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网络与现实中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学为例您好!这是一份关于校园网络中的亲社会行为的调查问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基本情况,用于论文写作。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不涉及到个人隐私,请您根据自身真实的情况,如实填写。无特殊说明,每题只可以选一项。对您的合作与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基本情况 A1、性别1、男2、女 A2、年级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 A3、学科1、文科2、理科3、工科4、其他 A4、户口性质1、农业户口2、非农业户口 二、现实亲社会行为情况 B1、通常情况下,你会对哪些人采取帮助?(多选) 1、陌生人 2、邻里 3、亲朋好友 4、同学或老师 5、其他 B2、一般情况下,你受到谁的帮助最多? 1、老人 2、妇女 3、小孩 4、与自己同龄的人 5、谁都不给予帮助 B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会提供帮助吗? 1、不会 2、很少 3、偶尔 4、经常 5、总是 B4、当你处于紧急情况下,他人提供帮助的可能性有多大? 1、不会 2、很少 3、偶尔 4、经常 5、总是 B5、众目睽睽之下,他人会帮助你吗? 1、完全不会 2、不会 3、一般会 4、会 5、完全会 B6、如果他人帮助你,你认为他提供帮助的原因可能是是?(多选) 1、家庭和社会背景 2、个体的认知,认为应该要帮助他人

3、情感,对他人表示同情或关爱 4、自身的性格所导致 5、受周围人的情绪感染而去帮助他人 6、不需要花费金钱或时间等因素 7、其他说明 B7、以下情况,你可能存在的行为有哪些?(多选) 1、鼓励,赞美等调节他人情绪、使之改变不良状态的行为 2、捐赠,合作,紧急或非紧急情况下的物资、体力等的援助 3、将自己的物品、机会等给予他人 4、团结他人,邀请他人参加群体活动等 5、在朋友遇到麻烦时挺身而出等支持性行为 6、终止他人的打架、谩骂等不友好或攻击性的行为 B8、你帮助他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多选) 1、我往往会帮助他人,不求任何回报。 2、帮助了别人,就可以得到他人的赞赏或回报 3、如果我帮助了他们,那么他们将来也应该帮助我 4、帮助别人,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5、我认为是遵守“乐于助人”的一种社会道德和规范的表现 6、其他说明_______ 三、网络亲社会行为情况 C1、每天上网频率是多少? 1、1小时以下 2、1—3小时 3、3—5小时 4、5小时以上 C2、当网络交往的人需要帮助时,你一般会帮助谁?(多选) 1、和自己兴趣爱好相似的网友 2、亲朋好友 3、同学和老师 4、其他说明______ C3、当陌生的网友请求你的帮助时,你会同意吗? 1、一定不同意 2、不同意 3、一般 4、同意 5、一定同意 C4、如果你选择帮助他人,你最可能选择以下哪种方式? 1、专业救助网站

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石河子市高中毕业生网络成瘾报告 摘要:本调查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调查了石河子市四所中学高中部分毕业生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石河子市高中毕业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2.9%,其中轻度者为9.12%,中度者为3.60%,重度者为0.18%,石河子市高中毕业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文理科差异。 关键词:高中毕业生网络成瘾发生率 自从计算机和网络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就开始考虑它们对社会的潜在影响了。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网络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一种新的心理问题———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伴随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对网络过度依赖的行为。正如赌博、酗酒、吸毒一样,网络成瘾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大量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对人的身心健康、社交、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对青少年危害更大因此,心理学研究者和有关学者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网络成瘾、病态因特网使用或因特网依赖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对这一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网络成瘾是指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对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同时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以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由于过度使用网络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社交和生活。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国内外都有研究。但由于有的调查样本太小,有的诊断标准不一致,有的由于在线调查,样本代表性差等原因,所以调查结果很不一致。本研究试图通过规范的大样本抽样调查,搞清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分布状况,为以后的预防与矫冶工作提供依据。 1.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思考.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影响 摘要:围绕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的思考,本文探究了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希望在网络文化环境下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一体系的全球开放共享性。这是国际互联网的根本特征,也是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国际互联网本身就是网络之间的连接,既无开端也无终点,各种文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有效的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可能形成所谓“文化入侵”,但另一方面也使网络文化融合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性质。人类的文化融合将在网络中最终得以实现。全球的开放共享性,保证了网络文化的新陈代谢,使网络文化有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二形式的虚拟结构性。网络文化在基于物质层的基础上,虽是全世界互连,其实质是虚拟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认知层,这是网络文化的最深层结构,主要指基于网络的时空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态度及信仰;规范层,包括对各种协议的认可、对使用规则的遵守。如在网络中不允许随意访问他人计算机系统;表意层,指外化于人们行为的包括语言、朋友关系、行为方式等对已存在价值的表意象征。这是网络文化的表层结构。 (三内容的丰富动态性。这一特征是以开放共享的体系为前提的。由于开放共享性和内容的丰富动态性,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信息的使用 更加有效,各种风俗时尚和社会热点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在网络中得到体现。 (四制约的隐蔽松散性。尽管说网络文化的存在是以人们之间一定的约定为基础的,但由于各类标准的差异性,人与人交流的间接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性等诸多因素,网络中的制约大大减弱,更容易产生不轨行为。

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和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青少年道德与价值观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一)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1.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二)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脉络) ?1.自我中心阶段 2.权威阶段 3.可逆性阶段 4.公正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由他律水平逐渐发展到自律水平,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认知的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削弱;二是获得社会经验,在同伴间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关系,意识到彼此间的平等地立。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 (L.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对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修正和完善。他改进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他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道德推理的发展阶段 道德两难故事指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要求调查对象依据故事中的情节,在下述两者中进行选择:一是遵守规则、法律和尊重权威人物;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采取某些与这些规则和命令相冲突的行动。 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4~10岁),习俗水平(10~13岁)和后习俗水平(13岁以上),每个水平又包含有两个特定的道德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 1: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三、吉利根的女性关怀道德发展理论 首先,存在着两种取向的道德观:一种是公正取向的道德观,另一种是关怀取向的道德观。其次,道德取向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在道德标准上,男性更注重公证、权利,女性更注重关怀、同情;在道德推理上男性更关注个人的利益,女性更关注对他人所负的责任,更倾向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 吉利根确定了关怀道德发展的阶段: 阶段1:自我生存定向阶段,以利己主义为基本原则,自我是关心的唯一目标。 阶段2:自我牺牲阶段,出现了对他人的责任感。 阶段3:非暴力道德阶段,个体利用非暴力原则来解决自私和对他人责任之间的冲突。(一)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发展。 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道德概念的理解、评价能力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1、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一般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是在感性道德表象的基础上,经过道德知识学习,理解道德规范实质的基础上形成的。 2、道德评价是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作的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丽妮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为此,我们应当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措施 【Abstract】21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 times,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ontacts means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in their daily life, study and work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rings convenience to young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brings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especially many young students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For this, we shoud analyze the caus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and take full use of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Internet,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eenagers health personality, and guide teenagers grow healthy and to make teenagers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ra,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adolescents Internet addiction cause measures

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曾盼盼,俞国良,林崇德 [摘要]近年来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出现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亲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志愿者活动研究、跨群体助人研究,以及群体间助人研究。这些新视角及其相关的研究,反映出亲社会行为研究在各个水平以及相关学科间进行整合的趋势,有助于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神经机制;志愿者活动;跨群体助人;群体间助人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宽泛的行为范畴,是指个体自愿做出的,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并促进相互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研究的重点,是影响人际间临时、自发的助人行为的情境因素和这类助人行为背后的动机机制。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人际间助人行为的研究日趋饱和,研究者对助人和利他主义的兴趣逐渐降低。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兴趣被重新点燃。这时的研究者不再囿于传统的主题,而是开辟了诸多新的整合性的视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属亲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称为微观分析水平的研究),以及群体和组织水平上助人行为的研究(称为宏观分析水平的研究)。前者是在社会神经科学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新视角,后者的发展主要归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志愿者活动研究的不断升温。志愿者活动是镶嵌在由社会群体身份所建构的社会和行政背景中的一种有计划、长期的亲社会行为。它既是一种个人活动,也是一种集体活动。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志愿者活动的关注,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背景,来联结传统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和群体或群体问行为研究,促使这两个本来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轨迹的社会心理学传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鉴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将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进行述评。 一、近年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一)亲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 关于亲社会行为起源的研究表明,共情可能是连接遗传倾向和直接的亲社会行为的基本成分。对他人状态的共情唤起,可转化为各种亲社会情绪(诸如同情、怜悯、内疚和担忧等),继而诱发亲社会行为。鉴于这种理解,在社会神经科学发展起来后,研究者很快就开始探究共情的神经基础,并使之成为社会神经科学研究的焦点。该领域不断累积的证据表明,人们既可以共享另一个人的情绪或感觉状态,也可以通过对他人状态的推理来理解他人的意向、愿望和信念,前者被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范本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 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n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 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FS-DY-20566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记录基本情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 i 以及形成今后的应对措施。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2月25日上午,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下称青少工程)'赢在未来?网络安全中国行”活动在通州潞河中学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未来网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六成青少年遭遇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 为更好的了解青少年上网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并为日 后青少工程的具体工作提供调研支撑,360互联网安全中心 和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联合发起问卷调研,从上网习惯、网络环境感知、网络安全意识三方面,对6-18岁的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机上网,31.4% 使用家庭台式电脑上网,13.1%使用平板电脑上网,仅有2.4% 的青少年使用网吧或学校的台式电脑上网。这意味着,95后的上网习惯主要通过自己的设备,且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设备。

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当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文化及特征 网络文化是依附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现代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从广义上说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学术、文学艺术、娱乐等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从狭义上说,包括在计算机互联网上进行的教育、宣传、文学艺术、娱乐等侧重人文精神性的文化活动。网络文化其内容与形式都迥异于以往的所有文化存在形态。 第一,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任何一个网点引起的涟漪都可迅速波及全球,辐射至世界各个角落,其影响力、渗透力大大超过广播、电视等媒体。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突破了民族、文化界限,赋予人们更大的国际性和包容性,成为可超越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种种局限而共享的国际信息资源。网络传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在网络上传播信息不再是传统传播媒体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上网人的权利。第二,网络文化具有快捷性。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与人的距离变短,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变小,其主要原因是网络的传播速度。网络信息通过因特网高速传播,传播速度之快、时效性之强,就连发明计算机的专家们也始料未及。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人们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彻底打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正是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和时效性,促使上网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加。第三,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费用、文化参与和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使人人平等参与成为了可能。网络时代的文化,在交流上是平行的,在关系上是平等的,在选择上是自主的。网络文化成为没有屏障的开放型文化,成为一个平等参与的文化。 第四,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网络文化的价值体系,是多元一体的。它可以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乃至任何团体与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互联网把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源源不断地加人到网络当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在网络中传播、碰撞、交融,生成新的文化。这种既多元又一体的文化共同存在,彼此竞争,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在近年来的网络文化研究中,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者们一致认为,青少年已成为当代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是从互联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网民数量是衡量互联网络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1月的第17次调查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 . 1 %,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据统计,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其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半数以上。 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引起当代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以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新、影响面广、速度快捷、意识观念开放的特点,满足了当代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无可争议地成为“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参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计分规则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 非常不像我 比较 不像我 一般 比较 像我 非常 像我 1.有人在场时,我会竭尽全力帮助别人。 1 2 3 4 5 2.当我能安慰一个情绪不好的人时,我感觉非常好。 1 2 3 4 5 3.当别人请我帮忙时,我很少拒绝。 1 2 3 4 5 4.有入围观的情况下,我更愿意帮助别人。 1 2 3 4 5 5.我倾向下帮助那些真正遇到麻烦急需帮助的人。 1 2 3 4 5 6.在很多公众场合中我更愿意帮助别人。 1 2 3 4 5 7.当别人请我帮忙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帮助他们。 1 2 3 4 5 8.我更愿意住匿名的情况下捐款。 1 2 3 4 5 9.我倾向于帮助那些严重受伤或患病的人。 1 2 3 4 5 10.我捐钱捐物不是为了能从中有所获益。 1 2 3 4 5 11.别人求我帮助时,我会很快放下手头的事去帮助他。 1 2 3 4 5 12.我倾向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留名。 1 2 3 4 5 13.我倾向于帮助别人,尤其是当对方情绪波动的时候。 1 2 3 4 5 14.在有人看着的情况下,我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人。 1 2 3 4 5 15.当别人处于饥寒交迫时,我会很白然为他们提供帮助。 1 2 3 4 5 16.大多数情况下,我帮助别人不留名。 1 2 3 4 5 17.我投身志愿服务付出时间精力,不是为了获得更多同报 1 2 3 4 5 18.我在他人情绪激动的情境中更有可能去尽力帮助他们。 1 2 3 4 5 19.当别人要求我帮助他们时,我从不拖延 1 2 3 4 5 20.我认为在当事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给予帮助是最好的。 1 2 3 4 5 21.在让人情绪激动的情境下..我更想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 人。 1 2 3 4 5 22.我常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做些捐助,因为这样让我感觉 很好。 1 2 3 4 5 23.我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将来他们相应的同报我。 1 2 3 4 5 24.当别人提出要我帮忙时,我会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 1 2 3 4 5 25.我经常帮助别人,即使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1 2 3 4 5 26.当别人心情很不好的时候,我常常帮助他们。 1 2 3 4 5 计分方式: 该量表无反向计分题,得分越高代表亲社会行为倾向越强。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2011 学年至2012 学年 第二学期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交稿日期2012年6月27日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原因;互联网本身的特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外因,如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因,即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网络成瘾宜疏! 不宜堵! 疏导青少年网络成瘾,关键在父母。网瘾难戒,面对网络成瘾,我们应该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防治措施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因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等受损的行为。网络成瘾又叫网络性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网络依赖等,是由美国学者Goldberg 在1986 年首先提出来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简称IAD。 台湾学者周倩( 1999) 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网络成瘾是由于个体缺乏自制力,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个体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为了从上网中获得愉快和满足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为了上网甚至不惜对身边的人撒谎,下网后感觉不快、焦虑和抑郁,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而是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等问题。 二、网络成瘾成因的分析 其实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体,通过对已有研究

《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 单位:台儿庄区泥沟镇中学 姓名:潘中泽 年龄: 40 职称:中教一级 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 第二课时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 1、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2、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习惯,提高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 知识:1、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意义, 2、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掌握谦让、分享、助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难点: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的内容是让学生在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为学生培养亲社会行为的习惯提供了情感基础;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关心社会的必然结果和自然体现。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养成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个养成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教学围绕“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这二个方面展开。具体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今天上午,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下称青少工程)”赢在未来· 网络安全中国行”活动在通州潞河中学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 未来网与360 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六成青少年遭遇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 为更好的了解青少年上网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并为日后青少工程的具体工作提供调研支撑,360 互联网安全中心和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联合发起问卷调研,从上网习惯、网络环境感知、网络安全意识三方面,对6-18 岁的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机上网,31.4%使用家庭台式电脑上网,13.1%使用平板电脑上网,仅有2.4%的青少年使用网吧或学校的台式电脑上网。这意味着,95 后的上网习惯主要通过自己的设备,且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设备。 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调查发现,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是青少年群体最热衷的网络活动,而查资料、看电影电视剧等活动相对较少。其中,在青少年最喜欢的游戏top20 中,植物大战僵尸、赛尔号、小黄人快跑名列三甲。在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家长表示反对孩子上网,这表明70 后、80 后家长对孩子上网持比较开放的态

度。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尽管青少年上网环境相对单一且上网时间短,但仍旧无法避免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和各类网络威胁。记者从调查报告中看到,近六成青少年曾遭遇到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其次是个人信息资料被窃取。统计数据也表明,八成青少年缺乏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 令人欣慰的是,在类似青少工程等公益项目的努力下,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教育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与之相应,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记者查阅调查报告发现,目前,超80%的青少年在遇到电脑病毒时会立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 面对个人信息问题,青少年最不愿意透露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 同时,九成以上的青少年认为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 据介绍,青少工程是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指导下,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发起、未来网和360 公司承办、并由360 公司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公益项目,旨在全面提升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安全素养,建立适应性、和可持续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目前,青少工程已全面覆盖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59座主要城市、3 万多所小学、40多万个班级,影响中小学生约1.2 亿人次。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研究方案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研究方案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研究方案 一、调查研究课题及背景: 6月24日《第一观察》节目播出了“网瘾少年”,上网成瘾是当前在大学生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了学生家长的焦虑与不安,同时更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重视。虽然电脑和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大的网络功能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正是因为其功能的强大,而使网络暗含着很多的隐患。虚拟的网络空间对于判断能力较差且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的大学生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产生这种负面作用严重危害了正值学生时代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很多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沉迷于网络而放弃学业、离家出走、甚至是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两名中学生因通宵上网而在铁轨上熟睡被轧死,17岁的少年因网上的几句玩笑而话赶到百里之外的网吧行凶,几名中学生为上网而十几天彻夜不归,还有不少大学生因痴迷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这一件件事例为当前的教育敲响了警钟。网络开启了孩子们通往世界的窗口,可是网络却也让孩子们迷失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关闭了与她人沟通的心灵之门。我们不禁要问,网络时代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网络,带给大学生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二、调查研究目的及意义: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希望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明确的分析大学生中有多少人正常使用网络,以及有多少人网络成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如何引导大学生正常使用网络,或者如何帮助父母和学校共同管理大学生。而且经过这次调查研究,帮助我们正确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掌握有关社会调查的相关知识,检验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考验我们的毅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调查研究的内容: 主要调查研究大学生初次上网的时间,上网时间及频率,上网目的以及课外活动内容,上网成瘾者的日常学习和她们的性格。以此来分析上网成瘾者的群体特征。 四、调查研究的区域及对象: 选择某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400名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共发放400份问卷, 五、调查研究的抽样方法及资料收集、分析: 选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制定问题数量和质量合适的问卷,对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完成后,统一由专人检查问卷的有效性,并负责汇总,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得出有效的结论。 六、调查研究人员的组成及培训: 调查研究人员由事先指定的成员组成。分别为王明、张晓、赵磊、李玟。在调查研究活动开始前,有负责人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知识。 七、调查的时间进度: 第一天:组织参与调查成员进行培训;第二天:设计并打印问卷;第三天:问卷调查;第四条:收集问卷并分析;第五天:结论。 八、调查经费使用情况: 预计打印问卷需五十元,餐饮费需二百元。 九、调查结果; ㈠网络成瘾情况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男生网络成瘾者比例高于女生,新生网络成瘾者比例低于老生。网络成瘾者比非网络成瘾者触网早,如初中。而且她们上网时间长。网络成瘾者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如游戏、聊天和看电影等,上网目的单一;而非网络成瘾者上网目的更加多元化,下载资料、与熟人沟通联络、看新闻、娱乐等。网络成瘾者课余活动上网比例高于非网络成瘾者,而自习、看书和参与其它课余活动明显少于非网络成瘾者, 调查发现,网络成瘾者内向性性格比例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者, 十、研究分析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学习成绩明显低于非网络成瘾者。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我们周围那些试读、留级或被退学处理的“问题生”中,大部分平时沉溺电脑游戏或上网娱乐不能自拔。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网络成瘾者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 缺乏沟通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弱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迫切地寻求交流的机会,有时缺乏交流沟通能力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她们可能会在网络中借助QQ 、聊天室等工具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与她人沟通。如此以来,这些大学生就对网络产生了依赖。 2 不能正确面对失败或挫折,选择逃避当代社会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恋爱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旦遭受挫折或失败,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失败,会选择逃避现实,求助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使受挫心理得到安慰。 3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等满足了好奇心、探险、自我表现等心理 . 4 网络成瘾者对周围同学的影响经常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经常出现“小群体”现象。使个人行为盲目地顺从群体的行为,导致大学生出现上网一族。 .5 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失去了目标大学生在入学前有明确的升学目标,但一旦进入大学,压力锐减,失去了努力的目标,很容易被网络这样的新奇事物所吸引。 由上述可见,网络成瘾主要是心理上对网络的依赖,因此预防和矫正网络成瘾应该从心理疏导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从新生入学教育、班级班风建设、网络知识使用指导、网络成瘾危害宣传等多渠道解决网络成瘾问题,使大学生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独特的信息优势为我们服务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们好!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延伸,网络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直接媒介,在方便人们生活娱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尤其是因其自身的一些不可制约性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在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形成了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制约。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方法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诱因、危害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阐述,意图寻求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不利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题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分析 一、背景: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了一部分群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拓展,就计算机而言,在促进人们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让人们容纳了一些不利的信息,尤其是是青少年对计算机的痴迷,达到了成瘾的地步,就计算机本质来说,在很多方面的确促进了青少年的心智开拓,但部分青少年却由于对计算机应用方法和掌控的缺失,造成了过度依赖计算机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网络成瘾这样一个事实。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到现实的考量,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计算机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一把双刃剑,它扩大了青少年认知世界的范围,但也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笔者在本文中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成因、危害及改善措施来展开阐述,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做出一定的修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研究内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心理障碍,指的是对互联网过度依赖造成的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的一些生理不适。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

于重复使用网络而造成的周期性或慢性著迷状态,并带着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对上网的快感存在心理和生理依赖。这种现象通常在青少年这个阶段容易发生,其主要表现或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长时间的反复使用互联网,但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或者是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网络成瘾符合以下症状: 1、对互联网络的使用有着强烈的渴望或者是很强的冲动; 2、减少或者短时间内不上网的情况下,会出现感应不适、烦躁不安、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睡眠等情形; 3、下列所属情况至少有一种符合: (1)为达到心理满足感而不间断的使用网络甚至增加网络使用时间和投入程度; (2)无法控制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并不能自觉的控制持续时间,在一些方面即便是明白这种危害但无法实现自我调整; (3)明白网络的危害性,也清楚自身需要做出调整,但无法停止使用,甚至是不顾其明显的危险后果; (4)过度使用网络,不自觉的减少了社交活动、其他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动; (5)将网络使用作为一种缓解心理压力和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方法或者措施; (二)严重程度标准 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学习能力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