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储层划分标准

储层划分标准

储层划分标准

DZ/T0217-2005储层划分标准(行业标准)

分类油藏空气渗透率(mD)气藏空气渗透率(mD)特高≥1000 ≥500

高500—1000 100—500

中50—500 10—100

低 5—500 1—10

特低≤5 ≤1

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_徐会永

第19卷第4期 2013年12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 Vol.19No.4 Dec.2013 文章编号:1006- 6616(2013)04-0377-08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 定量预测研究进展 徐会永1,冯建伟2,葛玉荣 3(1.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山东青岛266580; 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3.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新疆哈密735200) 收稿日期:2013- 03-02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基金项目“基于应力场模拟的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多参数定量建模”(201003104) 作者简介:徐会永(1977- ),男,汉族,山东庆云人,副编审,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及科技论文编辑工作。E- mail :xhy7714@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7582330.html, 摘 要: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已逐渐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构造裂 缝形成机制研究及定量预测也相应成为热点问题。从构造地质学和地质力学角度对目前的裂缝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含微裂隙的岩石损伤力学实验分析、复合 地层本构关系及破裂准则的建立以及不同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进 行详细对比后认为,裂缝的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方向以及裂缝参数的量化是实现裂 缝准确预测的关键。今后裂缝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即基于构造地质学和岩 石损伤力学的宏观野外观察和微观室内试验相结合研究裂缝形成机制,考虑多重影 响因素并基于能量转换理论的复合岩石破裂准则建立,基于精细构造地质模型的有 限元数值模拟实现各期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三维定量表征。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定量预测;非常规油气 中图分类号:P542;P55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逐渐由东部向西部、由常规储层向非常规储层转变,致密 气、页岩气和煤层气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后的开发重点[1]。很多学者认为在致密气、 页岩气和煤层气3种非常规天然气中,应该优先发展致密气[2 3]。致密气资源量数据相当可靠、开发致密气技术较成熟、致密气的分布与常规气在很多地方重叠、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3],因此致密气的开发前景比页岩气更明朗。中国石化已启动鄂尔多斯致密油气增储上产会战[3]。此外,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1011.15?108m 3[4],致密气产量约为350?108m 3[3],约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非常规气藏开发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需要打水平井和丛式井、都需要压裂工艺等。国内已基本掌握了致密砂岩油气的开发配套技术,有些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大规模开发不能照搬国外模式,还需要通过有的放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先导性试验,提出适合中

油田储层物性变化

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性质变化的机理和进本规律 班级:石工10-9班姓名:林鑫学号:2010022116 对于大多数油田来说,随着开发的进行,注水量的增加,油田储层的性质也随着变化,大多数情况是储层物性变差,以下,主要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岩性、原油性质和润湿性变化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 孔隙度在油田开发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注入水的冲刷下,中高渗储层水洗后,孔道内的衬边粘土矿物多被冲刷掉,孔道增大,且连通性能变好,发生了增渗速敏,尤其是“大孔道”在注水开发中变得越来越大, 相应地储层( 尤其是高渗储层)的渗透率增高,从而加剧了注入水的“水窜”,影响油藏的开发效果。另一方面, 一些泥质含量较高的砂体,孔隙大小一般未发生变化, 甚至有缩小趋势。 在实际条件下,注水井与产出井之间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流体的流动速度不同及岩性的差异,不同岩石中的微粒对注入速度增加的反应不同,有的反应甚微,则岩石对流动速度不敏感;有的岩石当流体流速增大时, 表现出渗透率明显下降。因此,地层的渗透率变化是受岩性、注入速度等条件限制的,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这种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导致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加重,加大了储层开发的难度。 例如: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层为砂岩储层,泥质胶结为主,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砂岩中的胶结物不断被冲刷带出,胶结物含量逐渐减少。开发初期颗粒表面及孔隙间充填较多的粘土矿物,到特高含水期,样品颗粒表面较干净,粒间的粘土矿物减少。从不同含水期相同能量带的毛管压力曲线对比也可看出,由开发初期到特高含水期, 毛管压力曲线的门限压力减小,说明最大孔喉半径增大,随着最大孔喉半径增大,流体的流动能力增强,渗透率有较大幅度提高。而沙二8层粒度细、孔喉细小、泥质含量高,随着油田注水开发,蒙脱石膨胀、高岭石被打碎等原因部分堵塞喉道,使得孔喉半径变得更小,导致了储层的渗透率降低。 储层岩性的变化 对于储层岩性的变化主要从粘土矿物和岩石骨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注入水对粘土矿物的作用主要有两种:水化作用和机械搬运与聚积作用。注水过程中储层内水敏性强的粘土矿物吸水膨胀,原来的矿物结构遭到破坏。因此,水驱后储层中孔道中心的粘土矿物被冲散、冲走,在微孔隙处富集。由于注入水总是沿着物性好、渗透性好的部位流动,这样就使原来粘土矿物少的部位水驱后粘土矿物变得更少,而原来物性差、分选差的部位粘土矿物含量变得更多,结果是粗孔道更加通畅,细孔道更容易被堵塞,从而使两者的差距加大。 注入水对岩石骨架的作用为溶蚀作用。虽然储层中矿物的溶解度很低,但是长期积累的效果对整个储层而言也不可忽视,溶蚀作用的结果是水淹层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孔隙度增大。尤其是高渗透条带,注入介质所造成的冲刷、溶解现

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148 1?储层物性特征1.1?储层岩石学特征 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是对储层的后续特征研究的一个基础,它包括对储集层岩石的组分、分选、磨圆、粒度、填隙物成分等一系列与储集岩体有关的内容,这些都是储集层的先天条件,是决定油气储层性能的关键因素[1]。 根据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统计,储层的岩石类型基本为含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含少量岩屑石英砂岩。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长石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说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砂岩成分成熟度低。 1.2?储层填隙物成分 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粘土杂基含量较少,平均为3.76%,最高达8.5%,表现出分布的不均匀性,一般位于河道砂体中下部的中~细粒长石砂岩中,泥质杂基含量很少;而位于河道砂体中上部和河道间沉积的粉砂岩中,泥质分布较为普遍,含量1%~7%不等;由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杂基普遍较少,因而胶结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更为重要。胶结物种类较多,有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次生石英和长石等,其含量分别为云母0.93%,绿泥石3.32%,方解石2.56%,石英加大0.96%,长石加大0.66%。 1.3?储层物性 根据研究区样品的物性分析,研究区粒间孔含量8.6%,溶孔含量1.1%,晶间孔含量0.3%,面孔率10.1%,平均孔径63.6μm。储层孔隙度最小值为4.55%,最大值为11.86%,平均值为9.2%,储层渗透率分布在(0.10~3.47)×10-3 μm 2 之间,平均1.0×10-3 μm 2 ,为低孔、低渗储层。 2?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2.1?机械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压实作用是在一定的埋深下,在上覆地层压力或构造运动力等能使其发生体积变小的力的作用下导致储层的空间结构变小,进而使得孔隙度变差的一种成岩作用[2]。在压实作用下,储层的砂岩颗粒可能会发生变形,破裂等, 进而形成更加致密的岩层,主要发生在成岩作用早期,对储层的破坏性较大。 2.2 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对储层具有贡献性的成岩作用之一,多是在酸性条件下,碎屑颗粒及填隙物发生溶解而使得储层孔隙变大的作用[3]。工区长6储层发生溶蚀的组分主要以碎屑、杂基为主,主要与有机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一系列的空间较大的次生孔隙,该类孔隙连通性相对较好。 2.3?胶结作用 石英次生加大胶结在工区内较为常见,长石次生加大胶结稍微少见,据室内资料统计分析,石英次生加大是导致工区渗透性变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于粒度较粗、含碳酸盐胶结物的砂岩中,充填与粒间孔隙中。石英加大边在早期压溶作用的改造下产出,多覆盖于颗粒边缘。另自生石英胶结呈六方双锥状充填于粒间孔,致使储层孔隙度因空间结构减小而降低。 3?结论 1)研究区储层孔隙度平均为9.2%,渗透率平均为1.0×10-3μm 2,为低孔、低渗储层。 2)研究区长6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 3)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其中,压实、胶结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压溶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孙健,姚泾利,廖明光,等.?陇东地区延长组长_(4+5)特低渗储层岩石学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5(6):70-74;144. [2]高潮,孙兵华,孙建博,等.?鄂尔多斯盆地西仁沟地区长2低渗储层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4(1):80-85. [3]李彩云,李忠兴,周荣安,等.?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储层特征[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30-32;3. 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苗贝1,2? ? 鲁晋瑜1,2 1.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2.延长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目前低渗储层已成为我国开发的重点,对低渗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对低渗储层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M区低渗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渗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 Analysis?of?physical?properties?of?low?permeability?reservoirs Miao?Bei?1,2,Lu?Jinyu?1,2 1.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 ’an 710065,China Abstract:The?low?permeability?reservoirs?have?become?the?focus?of?oilfield?development?in?China.?The?research?on?the?physical?properties?of?low?permeability?reservoirs?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development?of?low?permeability?reservoirs.?This?article?describes?the?characteristics?of?low?permeability?reservoirs?in?M?Block. Keywords:low?permeability?reservoir;physical?property;diagenesis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收稿日期:2004 09 30 作者简介:韩会平(1975 ),男,陕西宝鸡人,主要从事沉积学与石油地质专业方向的研究. 文章编号:1673 064X(2005)03 0067 05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xth unit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Houbei area,Eerduosi Basin 韩会平1,2,王宝清2,李勇1,武春英1,蒋继辉2 (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2.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集岩大部分为细粒长石砂岩,少数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在10%~15%之间,渗透率在(0.1~1.0) 10-3 m 2 之间,以低孔、低渗、较强的非 均质性为特点.长6沉积于三角洲前缘环境,水下分流河道中发育储集砂体.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和沉积环境有利于大面积、较厚的砂体形成.方解石、浊沸石和绿泥石等自生矿物沉淀压实作用,大大降低了原始沉积物孔隙度,长石、中基性火山岩岩屑及浊沸石溶蚀作用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粒内溶蚀孔和胶结物溶蚀孔.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沉积环境;成岩作用中图分类号:P618.130.2+1;TE122.2+22 文献标识码:A 侯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其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安塞县和靖边县,面积约220km 2.区内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厚约1200~1500m.按沉积旋回特征将延长组划分为5段,自下而上为T 3Y 1,T 3Y 2,T 3Y 3,T 3Y 4和T 3Y 5.T 3Y 3为深灰色泥、页岩与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下部发育一套油页岩、泥岩夹薄层凝灰岩.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本段中部及上部发育数层含凝灰质泥岩.本段中部砂岩含量高,划分为长6;下部泥岩含量高,划分为长7;上部泥岩含量也高,划分为长4+ 5. 1 岩石学特征 1.1 岩石类型及其组成 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表明,长6含油层系由泥岩、粉砂岩和砂岩互层组成的若干个沉积旋回组成.砂岩为浅灰、褐灰、深灰、绿灰、浅绿灰、灰、深灰、灰绿、浅灰绿、灰白色;泥岩颜色为黑色;粉砂岩颜色较 泥岩浅,较砂岩深.泥岩水平层理发育,砂岩中平行 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常见,粉砂岩中沙纹层理、上叠沙纹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发育. 根据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石英占岩石总质量的14.4%~23.4%,长石占35.9%~52.1%,碳酸盐占2.9%~8.5%,黏土占3.0%~ 5.2%.根据岩石薄片鉴定,石英碎屑占岩石总体积的17%~29%,平均20%.长石碎屑占岩石总体积的43%~59%,平均54%.岩屑占岩石总体积的5%~15%,平均6%.岩屑为中基性火山岩岩屑、酸性火山岩岩屑、泥岩岩屑、粉砂岩岩屑、燧石和石英岩岩屑,以火山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常见.与典型的海相砂岩相比,该区以低的石英含量、高的长石含量、中等岩屑含量为特点,为低成分成熟度和较高的结构成熟度, 具有典型的陆相沉积特征[1].根据Folk 砂岩分类[2] ,储集岩大部分属于长石砂岩,少数为岩屑长石砂岩(图1).1.2 结构特征 研究区岩石总体上以细粒为主,就单个样品而言,59.7%~94.0%的碎屑颗粒为细砂,其粒度在 2005年5月第20卷第3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 an Shiy ou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M ay 2005V ol.20No.3

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宋岩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6405) 摘要:首先以测井曲线的分辨率、探测原理为基础,优选出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高的声波时差曲线和自然伽玛曲线来建立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解释方程,并且用非建立关系的密闭取心井和评价井进行验证,解释结果比较合理,为多学科油藏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题词:孔隙度渗透率多元回归 Study o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nterpretation method Song Yanzhu (No.10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qing Oilfield Co.,Ltd.,Heilongjiang Daqing 166405) 「Abstract」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Oilfield.First,we choose the well log of AC and GR to establish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nterpretation equation,in the base of the differentiated rate and exploration principle of well log.Then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result is reasonable based on datas of sealing core drill well and assessment well,and it lays a favorabl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n multidisciplinary reservoir. 「Keywords」porosity;permeability;multiple regression 1 前言 统计某油田扶余油层探明区内86口探井、几千个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油层砂岩平均孔隙度15.3%,平均渗透率10.8×10-3μm2。 作者简介:宋岩竹,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精细地质描述工作。E-mail:songyanz@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7582330.html,

储层物性研究

4.3 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1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 统计油田范围内46口取心井3043个孔、渗样品数据,孔隙度0.6~33.8%,平均值10.83%;渗透率0.01~4093mD,平均值32.37mD(图4-3-1、4-3-2)。其中,Ⅰ油组孔隙度1.7~27.1%,平均值12.53%;渗透率0.01~2681mD,平均值55.47mD;Ⅱ油组孔隙度2.5~21.9%,平均值12.95%;渗透率0.01~4093mD,平均值154.03mD。 图4-3-1 储层孔隙度分布直方图图4-3-2 储层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根据中石油储层评价标准(表4-3-1)判断铜钵庙组储层物性以低孔、超低渗为主,特低孔、特低渗次之。 对应油层段991个物性样品资料统计,孔隙度6.0~27.1%,平均值13.58%,主峰分布于7~17%之间(图4-3-3);渗透率0.1~4093mD,平均值2.57mD,主峰分布于0.1~4.2mD之间(图4-3-4)。其中Ⅰ油组孔隙度6.0~27.1%,平均值12.53%;渗透率0.1~2681mD,平均值1.47mD。Ⅱ油组孔隙度6.0~21.9%,平均值13.95%;渗透率0.1~4093mD,平均值3.03mD。 图4-3-3 油层段孔隙度分布直方图图4-3-4 油层段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孔隙度和渗透率有一定的正相相关关系,随孔隙度的增大渗透率也增大(图4-3-5)。油层段孔-渗和含油气显示之间相关性较差,总体表现出随孔-渗的增大逐步由荧光、油斑显示变为油浸和含油显示,当孔隙度大于20%,渗透率大于20mD时,含油显示级别为油浸和含油显示。 图4-3-5 铜钵庙组油层孔-渗~含油性关系图 根据储层属性反演结果,以测井解释孔隙度值为人工调整依据,完成了铜钵庙组孔隙度平面分布特征研究。从各油组孔隙度等值线图分析(图4-3-6、图4-3-7),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明显,在扇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区和近物源的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分布区物性较好,而扇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和滨浅湖区物性明显变差。 Ⅰ油组孔隙度分布范围在5-30%之间,孔隙度大于12%的优质储层在油田中西部连片分布。 图4-3-6 Ⅰ油组孔隙度等值线图图4-3-7 Ⅱ油组孔隙度等值线图 Ⅱ油组孔隙度分布趋势同Ⅰ油组相近,孔隙度分布范围在5-22%之间,孔隙度值大于12%的优质储层在油田中西部地区连片分布。 4.3.2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图4-3-8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随深度变化关系图 ①孔-渗随深度变化的关系 铜钵庙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深度关系图分析表明(图4-3-8),储层物性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变差,在1900m以上孔-渗随深度增加呈线性减少;在1900~3000m之间存在次生

低渗储层特征分析

1 储层特征 根据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统计,储层的岩石类型基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以及长石石英砂岩。根据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端元的含量绘制砂岩碎屑成分三角分类图,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较少,说明长2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低[1]。 研究区储层填隙物主要包括了水云母、硅质、高岭石以及铁方解石等,填隙物总量9.68%,其中高岭石含量为2.75%,、硅质含量为3.0%,其次为水云母,占2.1%,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含量较低,分别为0.5%、1.33%。从以上填隙物含量情况分析。 研究区碎屑颗粒粒径分布在0.15mm~0.6mm之间,主要粒径在0.1mm~0.45mm,主要为中-细粒砂岩。分选好,磨圆度为次棱角状,以薄膜-孔隙式胶结为主。 2 储层非均质性 2.1 层内非均质性 层内的非均质性渗透率的不同,主要由层内的非渗透薄层的分布引起,其是关键的地质影响因素。非渗透薄层的存在使得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2.2 平面的非均质性 平面的非均质性指的是砂体的连通性、连续程度和渗透率的变化等。储层的这个特性与开发过程中开发井网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砂体的孔隙度、厚度的平面分布图可以发现:沉积主要控制渗透率和储层的孔隙度。在分流河道的中心位置,砂体较粗,碎屑含量低;由于水下的沉积粒度细,因此它的碎屑含量相对较高,但物性较差。在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的砂体是油层主要发育的中心部位。 3 影响因素 3.1 压实压溶作用影响 压实、压溶作用是使岩石,密度增大、原生孔隙度大幅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岩石埋藏深度、低温压实压溶及岩屑矿物组分等确定压实作用的强弱。浅埋藏时是以机械压实为主,当埋藏深度加大就会代之发育压溶作用[2]。 通过单偏光片和扫描电镜显示,本研究区压实作用主要是对原生孔隙起破坏作用,云母被压实弯曲和假杂基化。造成塑性颗粒发生变形和调整。压实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3.2 胶结作用影响 在碎屑岩中,颗粒间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的自生矿物称之为胶结物,胶结作用是矿物沉淀在颗粒间,并且固结为岩石,造成减少孔隙的过程[3]。 本研究区砂岩胶结作用主要是自生粘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其中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主要是高岭土、绿泥石膜、伊利石等,它们填充孔隙导致孔隙度降低,阻碍了孔隙水与颗粒的进一步反应,造成石英次生发育加大不明显。碳酸盐以方解石为主,研究区主要是铁方解石胶结物为主。 3.3 溶解溶蚀作用影响 溶解溶蚀作用是形成砂岩次生孔隙的主要作用,在改善研究区储层物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区内,溶解溶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碎屑颗粒的溶解,同时对杂基和胶结物等也起到溶解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对石英、硅质胶结物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解,其中溶解作用伴随在整个准同生期到成岩过程。 4 结束语 (1)研究区储层存在层内、层间非均质性。 (2)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解溶蚀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减小储层孔隙空间,降低储层渗透率,溶解溶蚀作用增加储层渗流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新光,李茂,覃利娟,等.利用压汞资料进行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以W11-7油田流沙港组三段储层为例[J].海洋石油,2011(1):42-47. [2]侯瑞云.大牛地气田盒一段低孔渗砂岩储层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3):467-478. [3]汪超,秦俊杰,李敬松,等.低渗储层微观特征对压裂产能的影响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9):14-20+3. 低渗储层特征分析 高万阳1,2 李刚2 1.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 陕西 榆林 718500 摘要:随着石油能源的开采开发,中高渗储层已进入开采后期,低渗储层成为主要开采对象,而储层特征认识是储层开采的基础,是制定油藏开发方式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对低渗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渗储层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物性 Analysis for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Gao Wanyang 1,2,Li Gang2 1.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The middle and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have entered the later stage with the oil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exploration,and recognition o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basis of reservoir exploitation and the key factors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influential factor;physical property 181

煤储层及其基本物理性质

第二章煤储层及其基本物理性质 煤储层是指在地层条件下储集煤层气的煤层。煤储层具有双重孔隙介质、渗透性较低、孔隙比表面积较大、吸附能力极强、储气能力大等特点。 第一节主要内容: 煤储层是由固态、气态、液态三相物质所构成。 固态物质:是煤基质 液态物质:一般是煤层中的水(有时也含有液态烃类物质) 气态物质:即煤层气 一、煤储层固态物质组成: 1、宏观煤岩组成 煤是一种有机岩类,包括三种成因类型: ①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腐植煤 ②主要有低等生物形成的腐泥煤 ③介于前两者之间的腐植腐泥煤 (自然界中以腐植煤为主,也是煤层气赋集的主要煤储层类型) 2、显微煤岩组成 显微煤岩组成包括显微组分和矿物质。 显微组分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的煤的基本有机成分,其鉴别标志包括:颜色,突起,反射力,光学各向异性,结构,形态等。 矿物质是煤及煤储层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无机成分,主要为黏土类和硫化类矿物,其次为碳酸盐类、氧化硅类矿物以颗粒状。团块状散布于煤中,常见显微条带状产出的黏土矿物。 3、煤的大分子结构 煤中有机质大分子结构基本结构单元(BSU)的骨架结构由缩合芳香体系组成,其基本化学结构为芳香环。 煤中有机质大分子结构基本结构单元的缩聚过程主要起源于三种反应机制:芳构化作用、环缩合作用和拼叠作用。 芳构化作用是指:非芳香化合物经由脱氢生成芳香化合物的作用,可通过碳数不低于六个的链烃的闭环、五圆或六圆脂环和杂环的脱氢等方式实现,是煤中有机质生气的主要机理。 环缩合作用通过单个芳香环间联结、稠环芳香分子间或分子内联结、自由基分子间重新结合等方式得以实现,是中~高级无烟煤阶段芳香体系缩聚的主要机理。 拼叠作用是指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相互联结而使煤中有机质化学结构短程有序化范围(有序畴)增大的作用,与自由基反应密切相关,是高级无烟煤阶段基本结构单元增大和秩理化程度增高的主要机理。 二、煤储层液态物质组成 煤储层中液态物质包括裂隙、大孔隙中的自由水(油)及煤基质中的束缚水。 在煤化学中,将煤中水划分为三类,即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化合水。外在

第四节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四节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一、名词解释。 1.石油的压缩系数 C(oil 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 o 2.原油饱和压力 P (crude oil bubble point pressure): b 3.单相石油体积系数B( single phase volume factor of oil): 4.两相体积系数 B(bi-phase volume factor): t 二.判断题。 1.地层油单相体积系数总是大于1的。() 2.地层油单相体积系数在饱和压力时是最小的。() 3.地层油粘度在饱和压力时是最小的。() 4.在低于饱和压力下,随着压力下降地层油也将释放出弹性能量。() 5.当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时,石油两相体积系数大于单相体积系数。() 6.地层水矿化度愈大,则地层水压缩系数愈大。() 三.选择题。 1.石油是 A.单质物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不能确定( ) 2.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将随着压力增加而,随温度增加而。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

2 3.在饱和压力下,地层油的单相体积系数最 ,地层油的粘度最 。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 ) 4.若地层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愈高,则其相对密度愈 ,其API 度愈 。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 ) 5.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恒 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恒 1 。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 ) 6.温度一定时,地层原油的饱和压力大小主要受_____的控制. A. 地层压力 B. 地层温度 C. 脱气方式 D.油气组成 ( ) 7.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随着石油中溶解的天然气量 ,石油的粘度 。 A.增加,增大 B.增加,不变 C.降低,降低 D.增加,降低 ( ) 8.温度一定时,石油在 点密度 。 A.临界压力,最小 B.饱和压力,最大 C.地层压力,最大 D.饱和压力,最小 ( ) 9.油气藏中的两种主要水型是 。 A.Na2SO4,NaHCO3 B.Na2SO4,MgCl2 C.CaCl2, MgCl2 D.NaHCO3,CaCl2 ( ) 10.若某水样中+2Ca 的矿化度为2000ppm ,而其原子量为40,则该水样+2Ca 的毫克当量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