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要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要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要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要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要素

﹡观察目的﹡行为定义﹡观察背景﹡观察单元时间和次数

﹡观察记录资料的方法﹡处理资料的方法

一、观察目的

观察目的就是要弄清观察的是什么,通过观察要达到什么目的,避免遗漏重要部分,过多记录无关现象。

行为观察目的决定了:观察类型和方法,观察时间和背景

﹡观察儿童的发射行为——小年龄儿童

﹡观察幼儿的互动行为——儿童的集体活动中

﹡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儿童的游戏中、游戏场中

二、行为定义

﹡狭义的行为——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不只限于个体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观察儿童的什么行为?——行为定义

要观察的每一种行为的具体含义(操作性定义)

客观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

例如:专注的定义: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或使用材料时很专注;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为周围

发生的事而分心,超过直接的兴趣;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关注和目标的单一。

注意力分散的定义:儿童容易受周围活动的影响;对待事物似乎淡入淡出。如在某个活动区

内活动时,儿童总是张望自己朋友所在的其它活动区。

三、观察背景

包括:场所、情景

1、场所——实体的硬件因素、活动的机会和资源

2、情境——是指场所中与社会和心理有关的状况。

3、背景——地点、时间、环境、人,甚至是心理和物理的状况等。

四、观察的时间和次数

1、时间:每次观察特定的期限。

﹡什么时间进行观察﹡观察多少时间

﹡记录行为的持续时间多少﹡反应时间的多少

2、观察的次数

﹡作多少次观察﹡行为发生的频数

五、观察记录的方法

观察记录的方法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繁荣方法。

﹡根据观察过程的结构性和控制程度可分为: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根据是否借助于仪器或技术手段进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叙述观察、取样观察、评定观察﹡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用文字记录的方法和用表格符号记录的方法

六、处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观察→记录→处理→分析

记录资料的方法决定了资料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运用文字资料进行记录——质的分析方法。

运用表格符号进行记录的观察——通常采用的是量的统计与分析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DOC

欢迎阅读 第一章观察概述 第一节第二节 ⊙学习指导 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 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 2、关于观察方面的基本知识。 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 ⊙一般观察 1、什么是一般观察?观察是人类的本能。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是由好奇引起的。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2、观察的对象:物、事、人。 3、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和结论。 ⊙专业的观察 1、什么是专业的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的处理。 一般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专业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2、专业观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是指事实存在的真实面。现实资料的呈现及提供的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 主观性——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的想法。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出假设性的解释、分别解释的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的作用。 主观与客观的整合——观察的目的是在揭露客观的事实,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通过主观的处理或诠释。 ⊙专业观察的基本能力 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2、追求可靠资料的能力。 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6、摘要行为意义的能力。 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的能力。 8、提出假设的能力。 ⊙被观察的行为 1、什么是行为? 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环境的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 刺激→行为反应 行为的产生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 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 个体针对刺激产生思考及选择,决定了反应方式后才表现的行为。 内在动机→行为反应 发自内在的驱力、情绪或意念等的行为。 3、外在行为表现的特点(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 ﹡连续性:某一行为的发生,是有始有终的。 ﹡整体性:人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及表情的意义不是分离的。 ﹡程序性:先前的经验会影响后面的行为表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

第早观察概述第一节第二节 O学习指导 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 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 2、关于观察方面的基本知识。 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 己实践能力的阶段。 O—般观察 1什么是一般观察?观察是人类的本能。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是由好奇引起的。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 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2、观察的对象:物、事、人。 3、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和结论。 O专业的观察 1什么是专业的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 的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的处理。 一般观察:事实接收T主观判断 专业观察:事实接收T主观判断 2、专业观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一一是指事实存在的真实面。现实资料的呈现及提供的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 主观性一一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的想法。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 出假设性的解释、分别解释的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的作用。 主观与客观的整合一一观察的目的是在揭露客观的事实,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通过主观的处理或诠 释。 O专业观察的基本能力 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2、追求可靠资料的能力。

第早观察概述 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6、摘要行为意义的能力。 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的能力。 8、提出假设的能力。 O被观察的行为 1什么是行为? 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环境的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 刺激T行为反应 行为的产生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 刺激T有机体的意识T行为反应 个体针对刺激产生思考及选择,决定了反应方式后才表现的行为。 内在动机T行为反应 发自内在的驱力、情绪或意念等的行为。 3、外在行为表现的特点(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 *连续性:某一行为的发生,是有始有终的。 *整体性:人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及表情的意义不是分离的。 *程序性:先前的经验会影响后面的行为表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要素

过多记 间接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要素 *观察目的 *行为定义 *观察背景 *观察单元时间和次数 *观察记录资料的方法 *处理资料的方法 一、 观察目的 观察目的就是要弄清观察的是什么, 通过观察要达到什么目的, 避免遗漏重要部分, 录无关现象。 行为观察目的决定了:观察类型和方法,观察时间和背景 *观察儿童的发射行为一一小年龄儿童 *观察幼儿的互动行为一一儿童的集体活动中 *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 儿童的游戏中、游戏场中 二、 行为定义 *狭义的行为一一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一一不只限于个体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 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 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观察儿童的什么行为?——行为定义 要观察的每一种行为的具体含义(操作性定义) 客观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 例如:专注的定义: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或使用材料时很专注; 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不为周围 发

生的事而分心,超过直接的兴趣;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关注和目标的单一。 注意力分散的定义:儿童容易受周围活动的影响;对待事物似乎淡入淡出。如在某个活动区内活动时,儿童总是张望自己朋友所在的其它活动区。 三、观察背景 包括:场所、情景 1场所一一实体的硬件因素、活动的机会和资源 2、情境一一是指场所中与社会和心理有关的状况。 3、背景一一地点、时间、环境、人,甚至是心理和物理的状况等。 四、观察的时间和次数 1时间:每次观察特定的期限。 *什么时间进行观察*观察多少时间 *记录行为的持续时间多少*反应时间的多少 2、观察的次数 *作多少次观察 *行为发生的频数 五、观察记录的方法 观察记录的方法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繁荣方法。 *根据观察过程的结构性和控制程度可分为: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根据是否借助于仪器或技术手段进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叙述观察、取样观察、评定观察 *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用文字记录的方法和用表格符号记录的方法六、处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读《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有感

读《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有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在我们的一生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或许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比我们的家人还要多。经常我听到老师说这么一句话,“也许我们比孩子的家长更了解孩子。”我想能这样说的老师肯定是位负责任的老师,因为她是用心去观察了孩子,真正去分析了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可对于一些新老师来说,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可我们又不能不去了解,因为精心阅读孩子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以前每次要写观察记录时,我就开始犯难,我要观察谁,观察他的什么,好不容易选好观察对象了,也把观察情况记录下来了,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最后都是粗浅地写上几句收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曾经撰写的案例。 题目是《翔翔想要心心》,观察对象:翔翔,年龄:4岁半 观察情况:数学活动练习环节,我让完成了的小朋友拿着学习单来给老师检查,翔翔今天做的很快,我看了他做的学习单都正确了,给了他一颗心心作为奖励。他高兴得一跳一跳地回座位去了。过了一会儿我就听见他哭了,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哭着说:“涵涵把他的心心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先安慰他:“你不要哭,老师去问问他为什么那样做。”我把涵涵叫来,问他为什么要把翔翔的心心丢了,他小声地说:“我在地上捡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原来,是翔翔自己掉在地上了,涵涵以为是不要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对翔翔说:“这次你也有不对的地方,老师刚才说了拿到心心就贴在衣服上,你没贴才会掉在地上,别人才会捡到扔在垃圾

桶的。男子汉,不能因为一点事情就哭,要坚强一点。这次老师可以再给你一颗心心,但下次如果你拿到心心不按老师说的去做,以后都不给你发心心了。”翔翔点了点头,拿到递给他的心心高兴得跑到评比栏前,垫着脚把心心贴在了他的照片下。 我是这样分析的:翔翔平时在班上属于调皮的孩子,喜欢到处跑,常有小朋友跑来告状,“翔翔打我”,“翔翔推我”,“翔翔拉我椅子”,“翔翔吐口水了”等等,上课也不认真,喜欢和小朋友说话,椅子一刻也坐不住,每天老师批评最多的人就是他。所以,当他好不容易得到一颗心心却被人扔在垃圾桶里的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哭,是伤心,而不是冲上去打那个孩子。老师把心心给他之后,他的反应不是贴在衣服上,而是贴在评比栏中,因为昨天很多孩子都在评比栏上贴上了心心,他却没有,早上爸爸还为这事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所以他也想让爸爸看看他也有心心了。从翔翔的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心里也渴求得到老师和爸爸的认可,而心心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他那么在乎他的心心。 当看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这本书后,回过头再看看自己写的观察分析,才发现问题一大推。首先,我觉得我的记录语言不够精炼,为了清楚地描述整个过程,口水话有点多。比如在最后我对翔翔说的那些话,就显得有点冗杂。然后,就是我的观察不够专业,没有客观的观察,因为在我们眼中翔翔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的心心之所以会被扔到垃圾桶,我认为是他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责备他不该拿到手里,却没有问问他为什么拿到手里不贴在衣服上。还是后面看到他把心心贴在评比栏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没贴在衣服上。这其实是我在用前见给孩子贴“标签”,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

第一章观察概述 第一节第二节 ⊙学习指导 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得知识: 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得知识. 2、关于观察方面得基本知识。 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得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得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得阶段. ⊙一般观察 1、什么就是一般观察?观察就是人类得本能.日常生活中得观察行为就是由好奇引起得。观察就是指通过人得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得过程。 2、观察得对象:物、事、人. 3、观察得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与结论. ⊙专业得观察 1、什么就是专业得观察?就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得、以正确得了解为目得、需要收集多方面得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得处理. 一般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专业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2、专业观察得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就是指事实存在得真实面.现实资料得呈现及提供得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得要求。 主观性——就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得想法。决定资料得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出假设性得解释、分别解释得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得作用。 主观与客观得整合——观察得目得就是在揭露客观得事实,但就是观察得过程却就是通过主观得处理或诠释. ⊙专业观察得基本能力 1、辨识观察动机得能力。 2、追求可靠资料得能力。 3、观察工具得选择或制作得能力。

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得能力。 5、区分客观与主观得能力。 6、摘要行为意义得能力. 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得能力。 8、提出假设得能力。 ⊙被观察得行为 1、什么就是行为? 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得活动。 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得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得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 2、个体与环境得互动 环境得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 刺激→行为反应 行为得产生就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得,行动者得思考或意识得参与比较少。 刺激→有机体得意识→行为反应 个体针对刺激产生思考及选择,决定了反应方式后才表现得行为。 内在动机→行为反应 发自内在得驱力、情绪或意念等得行为。 3、外在行为表现得特点(人类行为得共同特点): ﹡连续性:某一行为得发生,就是有始有终得。 ﹡整体性:人身体不同部位得动作及表情得意义不就是分离得. ﹡程序性:先前得经验会影响后面得行为表现. ?第一章观察概述 第一章第三节观察类型 一、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1??、正式观察 ?正式观察得特点:①对要观察得行为必须预先做好界定,要预测好什么情境、时间回发生什么类型得行为,并且对行为得后果也要作好相当程度得估计。②观察得过程就是在一定控制下进行得。③要对观察者进行训练,建立观察者信度。④用相对严格、先进得方式,通常以量化得方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比较可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10月开始,我参加了师范组织的课程学习,课程内容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通过“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我参与了网上在线讨论活动,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问题一:在观察幼儿行为时,纯碎用感官看和专业的观察,孰为重要?两者关联如何? 我的评论:纯粹用感官看和专业的观察各有各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来说,在观察幼儿行为时,专业的观察显得更为重要。纯粹用感官看可以积累大量的观察事实资料,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所有行为表现,然后进行记录和整理。但是这种观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观察所得的资料虽然多,但却没有头绪,显得庞杂。专业的观察具有目的性,教师是带着问题去观察的,还要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所要掌握的观察能力。专业的观察能够透过现象去发现本质。两者关联:专业观察中包含有纯粹用感官看的部分,两者不能完全区分。 问题二:身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或幼儿教育工作者,你认为观察技巧是否重要?说明你的理由? 我的评论:观察技巧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每个老师都应该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我觉得老师对幼儿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耐心的观察,对幼儿的观察需要有观察的技巧。教师一旦掌握了观察的技巧,就可以对幼儿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观察。教师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观察的技巧也是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有必要学习并掌握观察的技巧。

婴儿教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要素

婴儿教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要素 *观察目的*行为定义*观察背景*观察单元时间和次数*观察记录资料的方法*处理资料的方法 一、观察目的 观察目的就是要弄清观察的是什么,通过观察要达到什么目的,避免遗漏重要部分,过多记录无关现象。 行为观察目的决定了:观察类型和方法,观察时间和背景 *观察儿童的发射行为——小年龄儿童 *观察幼儿的互动行为——儿童的集体活动中 *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儿童的游戏中、游戏场中 二、行为定义 *狭义的行为——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三、观察背景 *广义的行为——不只限于个体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观察儿童的什么行为?——行为定义 要观察的每一种行为的具体含义(操作性定义) 客观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 例如:专注的定义: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或使用材料时很专注;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为周围发生的事而分心,超过直接的兴趣;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注重和目标的单一。注意力分散的定义:儿童容易受周围活动的影响;对待事物似乎淡入淡出。如在某个活动区内活动时,儿童总是张望自己朋友所在的其它活动区。

包括:场所、情景 1、场所——实体的硬件因素、活动的机会和资源 2、情境——是指场所中与社会和心理相关的状况。 3、背景——地点、时间、环境、人,甚至是心理和物理的状况等。 四、观察的时间和次数 1、时间:每次观察特定的期限。 *什么时间实行观察?观察多少时间 *记录行为的持续时间多少*反应时间的多少 2、观察的次数 *作多少次观察*行为发生的频数 五、观察记录的方法 观察记录的方法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够分为不同繁荣方法。 *根据观察过程的结构性和控制水准可分为: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观察T记录T处理T分析 ?根据是否借助于仪器或技术手段实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叙述观察、取样观察、评定观察 *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用文字记录的方法和用表格符号记录的方法 六、处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问题详解

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一: 一、开卷部分(请在考试前2周布置,考前请学生提交)50分 请根据个人兴趣,按照观察实施的完整步骤,请用实况详录法观察一名3-6岁的学前儿童,完成一份观察报告。报告中请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观察问题的提出、观察计划制定、观察记录、观察反思。 评价标准:

二、闭卷部分50分 (一)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什么是实况详录法 2、什么是时间取样法 3、行为检核表的制作步骤 4、简述实施观察的注意事项 5、简述如何提高观察信度 (二)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 2、论述行为主义理论中与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较为相关的主要观点;并用具体例子说明其在观察中的适用范围及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什么是实况详录法 实况详录法是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内)持续不断地、尽可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记录的内容包括被观察者本身,或被观察者与它人互动时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被观察者所处的背景、环境场所等。 在实况详录法进行的过程中,观察者忠实地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录,以此进行客观的、毫无主观推测的记录。 2、什么是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这种时间间隔有两种,一种是规律性间隔,另一种是随机性间隔。时间取样法与描述性观察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必详尽地描述、记录被试的行为表现,只需在预先规定的时间段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3、行为检核表的制作步骤 列出所要观察内容的重要项目; 列出目标行为; 依照逻辑组织目标行为; 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记录表; 完善观察记录表格。 4、简述实施观察的注意事项 避免引起观察对象的注意; 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动; 根据观察情况及时调整观察计划; 保证足够的观察次数或时间; 客观的进行记录; 及时整理观察记录。 5、简述如何提高观察信度 在开展正式观察前,需要对观察者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观察方案设计时,需尽量提供具体的、明确的观察行为的操作定义; 在观察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观察者的年龄及注意时间,合理安排观察任务。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 纲要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第一章观察概述 第一节第二节 ⊙学习指导 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 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 2、关于观察方面的基本知识。 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 ⊙一般观察 1、什么是一般观察?观察是人类的本能。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是由好奇引起的。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2、观察的对象:物、事、人。 3、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和结论。 ⊙专业的观察 1、什么是专业的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的处理。 一般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专业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2、专业观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是指事实存在的真实面。现实资料的呈现及提供的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 主观性——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的想法。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出假设性的解释、分别解释的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的作用。 主观与客观的整合——观察的目的是在揭露客观的事实,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通过主观的处理或诠释。 ⊙专业观察的基本能力 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2、追求可靠资料的能力。 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6、摘要行为意义的能力。 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的能力。 8、提出假设的能力。 ⊙被观察的行为 1、什么是行为? 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环境的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 刺激→行为反应 行为的产生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 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 个体针对刺激产生思考及选择,决定了反应方式后才表现的行为。 内在动机→行为反应 发自内在的驱力、情绪或意念等的行为。 3、外在行为表现的特点(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 ﹡连续性:某一行为的发生,是有始有终的。 ﹡整体性:人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及表情的意义不是分离的。 ﹡程序性:先前的经验会影响后面的行为表现。

福建师范《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期末试卷a试卷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期末试卷A试题 姓名:专业: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 答: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是有区别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观察常常是因为好奇而引起的,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而且由于日常观察是随意发生的,所以也没有计划,因此可能只注意到了现象或行为的某个方面,或某些片断,而错过了另一些互有联系的现象、行为或片断;或者所观察到的事实只是偶发事件或是在特殊背景下的行为,不能代表被观察者的典型状况。尽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我们能够收集到大量的现象和信息,丰富我们的经验储备,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主观性、偶然性和零碎性,并不能说明问题。 因此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是有明确的目的,有计划安排,有严格记录,有一定控制的观察。 有目的:对某次观察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获取的资料,由预先明确的决定,并对所要观察的问题或变量作出明确的操作定义。观察目的明确,不仅要明确提出问题,而且要求详细规定所要观察的具体行为。 计划性:对观察活动的时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与表格等都有预先的计划、安排和准备。这些计划安排可以是观察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并增强所获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严格的记录:记录时,应把对行为的客观描述和对这些欣慰的主观揭示与评价严格地区分开来。在正式的观察研究中,一般要求预先制定好系统的记录表格和详细的行为分类规则及符号系统,以便在观察时可以迅速、准确地记录所要研究的行为,并使得多个观察着同时观察时,可以有统一的记录标准与方式。 有一定的控制:区别于随意的观察。观察过程与观察的目的相符,能针对目的进行观察,确保观察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可靠性。

最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概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概述 去年11月份,我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网络课程培训,学习内容为《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学习期间,我在网上聆听了课程中的八个讲座,记录整理了讲座的全部内容。现利用假期的休息时间,将这门课程的内容发布到网上,供有兴趣的老师参考、学习。以下为我记录的讲座内容。 第一讲概述 ⊙学习指导 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2、关于观察方面的基本知识。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 ⊙一般观察 1、什么是一般观察?观察是人类的本能。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是由好奇引起的。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2、观察的对象:物、事、人。 3、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和结论。 ⊙专业的观察 1、什么是专业的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的处理。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概述(2)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6965041.html, 一般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专业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2、专业观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是指事实存在的真实面。现实资料的呈现及提供的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

主观性——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的想法。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出假设性的解释、分别解释的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的作用。 主观与客观的整合——观察的目的是在揭露客观的事实,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通过主观的处理或诠释。 ⊙专业观察的基本能力 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2、追求可靠资料的能力。 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6、摘要行为意义的能力。 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的能力。 8、提出假设的能力。 ⊙被观察的行为 1、什么是行为? 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环境的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 刺激→行为反应 行为的产生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 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一) 案例名称:《他为什么总是欺负人》 观察班级:小班 记录方式:观察法、游戏法、谈话法、轶事记录法等 一、案例主题 小年龄幼儿间出现攻击性行为比较常见,但像辉辉小朋友一样经常无理由攻击别人,还屡改屡犯实为罕见。教师一方面运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引导他认识攻击行为的危害性;一方面与家长紧密联合,用讲道理,物质奖励等方式使他改正攻击行为;再一方面用同伴间的友好关系转移他攻击别人的注意。一个半月下来,他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 二、背景 新生幼儿入园,老师最担心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孩子之间发生攻击性行为。辉辉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例。屡屡用推、咬、打的方式无端欺负同伴,当老师指出他行为错误并要求他改正时,他当即表示改正,态度良好。然而不过多时,攻击别人的行为再次上演。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更有的家长主动向老师提出要自己的孩子远离辉辉的请求。 三、事件发生的背景 事件一 晨间,早来园的幼儿在桌上自由玩插塑。和辉辉同组的孩子这时有三个,大家都在玩小方块积木。箩筐里的积木方形的多,长条的少。于是大家都选长条的玩。月月刚取到一长条积木,辉辉见状立即去抢。月月拽着积木不等送手,辉辉早就快速低头狠狠咬了对方的手。月月“哇”的哭声充满了整间活动室。手指皮已咬破,可见很用力。 事件二 晨间谈话,老师指出了几名做操不认真的幼儿。话音刚落,辉辉就冲到其中一名被批评的幼儿旁,挥动手臂用力打他,并严厉说道:“你怎么不好好做操啦……。” 事件三 集体活动结束,幼儿三三两两进厕所小便。男厕的小便槽不算小,不过同时上厕的人较多,于是会有几个人在旁等候。此时小便槽边都是人,辉辉也等在一边。淙淙解完小便,小雨跟上,这时辉辉突然猛推了小雨,把位置留给了自己。小雨倒在地方,辉辉瞧也不瞧。 事件四 幼儿排队散步,跟着老师的速度边走边看。排在辉辉前的辰辰走路有点慢,辉辉毫不客气地用脚踢辰辰,如同踢皮球。辰辰流泪告状,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走的那么慢!” 如以上发生的类同事件每天无数次。有的幼儿忍气吞声,有的幼儿则以牙还牙。一次次批评,他一次次低头谦虚思过。头痛的是,不出几分钟,又有新案再发。 四、事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认真分析他的所作所为,造成他强烈的攻击行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多次看见辉辉发脾气欧打教养他的奶奶,而奶奶只是一味得说:“告诉你爸爸去,告诉你爸爸去。”脸上却是笑。可见在奶奶面前他是大王。在奶奶面前可以为所欲为,势必影响了他面对班级幼儿的时候也同样为所欲为,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二,爸爸工作忙碌,极少和他呆在一起。最多的父子碰面时间可能就是奶奶报告辉辉的行为问题,爸爸一贯坚持用棍子教育。这样长期以来在辉辉的心里形成了这样的想法:攻击就是教育。三,未入园前,辉辉与其他孩子接触甚少,全部生活几乎只与奶奶在一起。奶奶样样依着他性子,他也就没有机会学习同伴间该如何交往,也就不用学习什么是分享什么是谦让,道德意识薄弱。 由此再来看发生在幼儿园的事件,都和以上三个原因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只要处理好了以上三个原因,他的攻击性行为也就会自动消失了。 首先,我和辉辉的奶奶进行了思想上的沟通。指出教养孩子应从事情的性质看问题,不能由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总结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方法 日记法 ◆涵义:被称作日记式记录法,就是运用如同写日记的方法,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 记录。 ◆优点:详实性广度性永久性个别性 ◆缺点: 1、需要长时间持续性的与幼儿接触,大部份的日记法只能由孩子的亲人加以记录 2、观察的结论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和普遍性 ◆运用 1、个案研究 轶事记录法 ◆涵义:观察者将自己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儿童行为和反应,以及可 表现学前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优点: 1、简单、方便、灵活——最简单、最常用的观察方法 2、用最简略的话描述内容,但说明了行为的背景及情境 3、资料清晰 4、长期性 ◆缺点: 1、容易受主观偏见影响 2、记录的简练导致错误的解释或价值判断 ◆运用 1、考虑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轶事记录法 2、尽可能迅速地将事件记录下来,并记录有意义行为发生的情境 3、记录的资料要客观、简化、准确和完整 (包括行为发生的情境、时间及基本活动、语言有开始、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尾的完整的内容) 4、尽可能运用正确的词汇和文字进行记录 5、把对事件的描述和对事件的解释区分开来 实况详录法 ◆涵义:是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尽可 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然后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优点: 1、随时可记录,只要情境合适 2、使用简单,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 3、观察人数不受限制 4、用于对课程的评价 ◆缺点: ◆耗费许多时间和经历 ◆需要快速记录能力 3、需要优质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处理资料的难度 ◆运用 1、观察记录要详细、全面,以描述的方法记录 2、用摄像机或录音笔 3、一般连续记录的事件在一个小时左右 4、注意区分客观的记录和主观的意见和评价(注意区分客观的记录和主观的意见和评价) 5、适用性:一般需要对某幼儿或事件进行深入了解时运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