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好转反应一览表

好转反应一览表

好转反应一览表

哈尼药浴瞑眩反应一览表

《黄帝内经》里讲中医养生贵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不伤害脏腑,经过药浴把五脏的正气调动起来驱除邪气,正邪交战的过程会引发一系列好转反应,身体会出现暂时的不适,《中医饮食疗法》云“不起

瞑眩,症状不愈”。病情好转时出现很多反应,似乎像病情恶化了的感觉,这种反应叫做瞑眩

反应,是病情好转出现的必然性,是人体迈向健康无病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

重点提示﹕无论出现任何秘现反应请不要当心,说明你身上的亚健康正得到调理,请致电并配合养生馆继续调理,如果你的整个药浴过程是非常享受的,恭喜你的身体是健康的

常见好转反应简表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公式整理

第1章—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中子按能量分为三类: 快中子(E ﹥0.1 MeV),中能中子(1eV ﹤E ﹤0.1 MeV),热中子(E ﹤1eV). 共振弹性散射A Z X + 01n → [A+1Z X]*→A Z X + 01n 势散射A Z X + 01n →A Z X + 01n 辐射俘获是最常见的吸收反应.反应式为A Z X + 01n → [A+1Z X]*→A+1Z X + γ 235 U 裂变反应的反应式23592U + 01n → [23692U]*→A1Z1X + A2Z2X +ν01n 微观截面ΔI=-σIN Δx /I I I IN x N x σ-?-?==?? 宏观截面Σ= σN 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核数0N N A ρ= 中子穿过x 长的路程未发生核反应,而在x 和x+dx 之间发生首次核反应的概率P(x)dx= e -Σx Σdx 核反应率定义为R nv =∑单位是中子∕m 3?s 中子通量密度nv ?= 总的中子通量密度Φ0 ()()()n E v E dE E dE ?∞ ∞ Φ==?? 平均宏观截面或平均截面为()()()E E E E dE R E dE ????∑∑== Φ ? ? 辐射俘获截面和裂变截面之比称为俘获--裂变之比用α表示f γ σασ= 有效裂变中子数1f f a f γνσνσν ησσσα === ++ 有效增殖因数eff k = +系统内中子的产生率 系统内中子的总消失(吸收泄漏)率

四因子公式s d eff n pf k k n εη∞ΛΛ= =Λk pf εη∞= 中子的不泄露概率Λ= +系统内中子的吸收率 系统内中子的吸收率系统内中子的泄露率 热中子利用系数f =燃料吸收的热中子 被吸收的热中子总数 第2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2 11A A α-??= ?+?? 在L 系中,散射中子能量分布函数[]' 1 (1)(1)cos 2 c E E ααθ= ++- 能量分布函数与散射角分布函数一一对应(')'()c c f E E dE f d θθ→= 在C 系内碰撞后中子散射角在θc 附近d θc 内的概率: 2d 2(sin )sin d ()42 c c r r d f d r θπθθθθ θθπ= ==对应圆环面积球面积 能量均布定律()(1)dE f E E dE E α' ''→=- - 平均对数能降2(1)11ln 1ln 121A A A A αξαα-+?? =+=- ?--?? 当A>10时可采用以下近似22 3 A ξ≈ + L 系内的平均散射角余弦0 μ00 1223c c d A π μθθ== ? 慢化剂的慢化能力ξ∑s 慢化比ξ∑s /∑a 由E 0慢化到E th 所需的慢化时间t S 0 ()th E s s E E dE t v E λλξ?? =- =?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教学大纲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alysis of Nuclear Reactor Physics 课程编码:NUCL0006 学时:64学分:4 适用对象:核能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核辐射物理基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谢仲生主编,《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西安交大出版社,2004年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是核能专业区别于常规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讲述的是中子核反应的基础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子与原子核的作用、中子慢化与扩散、核反应堆临界理论、反应性控制、核燃料循环与管理等。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主要讲授核反应堆的基础理论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核反应堆工程领域或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核反应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注重讲解物理概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切实掌握所学知识。 3.达到全部理解并接受基本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学习本课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中子截面和核反应率,共振吸收,核裂变过程,热中子能谱和链式裂变反应等。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本章主要讲述中子在慢化过程中的规律和相关知识,主要有:中子的弹性散射过程,无限均匀介质中子的慢化能谱,均匀介质中的共振吸收,热中子反应堆内能谱的近似分布与热中子的平均截面等。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 本章主要讲述中子在扩散过程中的规律和相关知识,具体包括:单能中子扩散方程,非增殖介质内中子扩散方程的解,扩散长度,与能量相关的中子扩散方程和分群扩散理论,扩散-年龄近似等。 第四章均匀反应堆的临近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均匀反应堆的临界理论,具体包括:均匀裸堆的单群理论,有反射层的反应堆的单群扩散理论,双群扩散理论,多群扩散方程的数值解法等。 第五章栅格的非均匀效应与均匀化群常数的计算 本章主要介绍非均匀反应堆的非均匀效应和均匀化方法,具体包括:栅格的非均匀效应,栅格的均匀化处理,栅元均匀化群常数的计算,燃料组件内中子通量密度分布及少群常数的计算,非均匀栅格的共振吸收,栅格几何参数的选择等。 第六章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 本章主要讲述反应堆的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内容为:燃料中重同位素成分随时间的变化,裂变产物中毒,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与燃耗深度,核燃料的转换与增殖等。 第七章温度效应与反应性控制 本章主要讲反应堆的温度效应和反应性,主要包括:反应性温度系数,反应性控制的任务和方式,控制棒控制,可燃毒物控制,化学补偿控制。 第八章核反应堆动力学 本章主要介绍核反应堆的点堆动力学知识,主要包括:不考虑缓发中子的核反应堆动力学,考虑缓发中子的核反应堆动力学,阶跃扰动时点堆模型动态方程的解,反应堆周期等。 第九章核燃料管理简介 本章简介核电厂反应堆燃料管理基本知识,具体有:多循环燃料管理,单循环燃料管理,堆芯换料设计的优化等。 四、实践环节 无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整理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直接相互作用: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核内的核反应。 中子的散射:散射是使中于慢化(即使中子的动能减小)的主要核反应过程。 非弹性散射:中子首先被靶核吸收而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然后靶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γ射线而返回基态。 弹性散射: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 111001 100[]A A A Z Z Z A A Z Z X n X X n X n X n +*+→→++→+ 微观截面: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的反应概率,或表示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概率。 宏观截面:表征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也是一个中子穿行单位距离与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 平均自由程: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相互作用之间穿行的平均距离叫作平均自由程。 核反应率: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统计平均值)。 中子通量密度:某点处中子密度与相应的中子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多普勒效应:由于靶核的热运动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这时共振峰的宽度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峰值也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或多普勒展宽。 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裂变中,99%以上的中子是在裂变的瞬间(约10-14s)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瞬发中子;裂变中子中,还有小于1%的中子是在裂变碎片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缓发中子。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慢化时间:裂变中子能量由裂变能慢化到热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扩散时间:无限介质内热中子在自产生至被俘获以前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在反应堆动力学计算中往往需要用到快中子自裂变产生到慢化成为热中子,直至最后被俘获的平均时间,称为中子的平均寿命。 慢化密度:在r 处每秒每单位体积内慢化到能量E 以下的中子数。 分界能或缝合能:通常把某个分界能量E c 以下的中子称为热中子, E c 称为分界能或缝合能。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 中子角密度:在r 处单位体积内和能量为E 的单位能量间隔内,运动方向为Ω的单位立体角内的中子数目。 慢化长度:中子从慢化成为热中子处到被吸收为止在介质中运动所穿行的直线距离。 徙动长度:快中子从源点产生到变为热中子而被吸收时所穿行的直线距离为r M 。 第四章—均匀反应堆的临界理论 反射层的作用: 减少芯部中子泄漏,从而使得芯部的临界尺寸要比无反射层时的小,节省一部分燃料; 提高反应堆的平均输出功率。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及答案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答案 第一章 1-1.某压水堆采用UO 2作燃料,其富集度为2.43%(质量),密度为10000kg/m3。试计算:当中子能量为0.0253eV 时,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和宏观裂变截面。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5)680.9,(5)583.5,(8) 2.7a f a U b U b U b σσ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0.00027b a O σ= 以c 5表示富集铀内U-235与U 的核子数之比,ε表示富集度,则有: 5 55235235238(1) c c c ε=+- 151 (10.9874(1))0.0246c ε -=+-= 25528 3 222M(UO )235238(1)162269.91000()() 2.2310() M(UO ) A c c UO N N UO m ρ-=+-+?=?==? 所以,26 352(5)() 5.4910 ()N U c N UO m -==? 28352(8)(1)() 2.1810()N U c N UO m -=-=? 28 32()2() 4.4610()N O N UO m -==? 2112()(5)(5)(8)(8)()() 0.0549680.9 2.18 2.7 4.460.0002743.2()()(5)(5)0.0549583.532.0() a a a a f f UO N U U N U U N O O m UO N U U m σσσσ--∑=++=?+?+?=∑==?= 1-2.某反应堆堆芯由U-235,H 2O 和Al 组成,各元素所占体积比分别为0.002,0.6和0.398,计算堆芯的总吸收截面(E=0.0253eV)。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 (5)680.9a U b 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112() 1.5,() 2.2a a Al m H O m --∑=∑=,()238.03,M U = 33()19.0510/U kg m ρ=? 可得天然U 核子数密度28 3()1000()/() 4.8210 ()A N U U N M U m ρ-==? 则纯U-235的宏观吸收截面:1(5)(5)(5) 4.82680.93279.2()a a U N U U m σ-∑=?=?= 总的宏观吸收截面:120.002(5)0.6()0.398()8.4 ()a a a a U H O Al m -∑=∑+∑+∑= 1-3、求热中子(0.025电子伏)在轻水、重水、和镉中运动时,被吸收前平均遭受的散射碰撞次数。- 解:设碰撞次数为t a s a s a s s a n n t σσσσλλ= =∑∑==15666.01032==O H t 13600001.06.132==O D t 31086.224507-?==Cd t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谢仲生版)》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谢仲生版)》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直接相互作用: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核内的核反应。 中子的散射:散射是使中于慢化(即使中子的动能减小)的主要核反应过程。 非弹性散射:中子首先被靶核吸收而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然后靶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γ射线而返回基态。 弹性散射: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 111001100[]A A A Z Z Z A A Z Z X n X X n X n X n +*+→→++→+ 微观截面: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的反应概率,或表示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概率。 宏观截面:表征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也是一个中子穿行单位距离与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 平均自由程: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相互作用之间穿行的平均距离叫作平均自由程。 核反应率: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统计平均值)。 中子通量密度:某点处中子密度与相应的中子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多普勒效应:由于靶核的热运动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这时共振峰的宽度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峰值也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或多普勒展宽。 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裂变中,99%以上的中子是在裂变的瞬间(约10-14s)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瞬发中子;裂变中子中,还有小于1%的中子是在裂变碎片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缓发中子。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慢化时间:裂变中子能量由裂变能慢化到热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扩散时间:无限介质内热中子在自产生至被俘获以前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在反应堆动力学计算中往往需要用到快中子自裂变产生到慢化成为热中子,直至最后被俘获的平均时间,称为中子的平均寿命。 慢化密度:在r 处每秒每单位体积内慢化到能量E 以下的中子数。 分界能或缝合能:通常把某个分界能量E c 以下的中子称为热中子, E c 称为分界能或缝合能。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 中子角密度:在r 处单位体积内和能量为E 的单位能量间隔内,运动方向为Ω的单位立体角内的中子数目。 慢化长度:中子从慢化成为热中子处到被吸收为止在介质中运动所穿行的直线距离。 徙动长度:快中子从源点产生到变为热中子而被吸收时所穿行的直线距离为r M 。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答案 第一章 1-1.某压水堆采用UO 2作燃料,其富集度为2.43%(质量),密度为10000kg/m3。试计算:当中子能量为0.0253eV 时,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和宏观裂变截面。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5)680.9,(5)583.5,(8) 2.7a f a U b U b U b σσ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0.00027b a O σ= 以c 5表示富集铀内U-235与U 的核子数之比,ε表示富集度,则有: 555235235238(1) c c c ε=+- 151(10.9874(1))0.0246c ε -=+-= 25528 3222M(UO )235238(1)162269.9 1000()() 2.2310()M(UO ) A c c UO N N UO m ρ-=+-+?=?==? 所以,26352(5)() 5.4910()N U c N UO m -==? 28 352(8)(1)() 2.1810()N U c N UO m -=-=? 2832()2() 4.4610()N O N UO m -==? 2112()(5)(5)(8)(8)()() 0.0549680.9 2.18 2.7 4.460.0002743.2()()(5)(5)0.0549583.532.0() a a a a f f UO N U U N U U N O O m UO N U U m σσσσ--∑=++=?+?+?=∑==?= 1-2.某反应堆堆芯由U-235,H 2O 和Al 组成,各元素所占体积比分别为0.002,0.6和0.398,计算堆芯的总吸收截面(E=0.0253eV)。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 (5)680.9a U b 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112() 1.5,() 2.2a a Al m H O m --∑=∑=,()238.03,M U = 33()19.0510/U kg m ρ=? 可得天然U 核子数密度283()1000()/() 4.8210()A N U U N M U m ρ-==? 则纯U-235的宏观吸收截面:1(5)(5)(5) 4.82680.93279.2 ()a a U N U U m σ-∑=?=?= 总的宏观吸收截面:120.002(5)0.6()0.398()8.4()a a a a U H O Al m -∑=∑+∑+∑= 1-3、求热中子(0.025电子伏)在轻水、重水、和镉中运动时,被吸收前平均遭受的散射碰撞次数。- 解:设碰撞次数为t a s a s a s s a n n t σσσσλλ==∑∑==15666.01032==O H t 13600001.06.132==O D t 3 1086.22450 7-?==Cd t

核反应方法分析氢分布

核反应方法分析氢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列静电直线加速器的加速原理; (2)、了解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物质中的散射的原理; (3)、学会使用19F 离子分析材料中的H 分布; (4)、感受使用加速器加速粒子对材料进行的无损离子束分析的优点; 二、实验仪器: 2 x 1.7 MV 串列直线减速器1台、靶室1套、BGO 闪烁体探测器及相应电子学插件1套、H 均匀分布的Si 标准样品1份(含H 比13.9%)、未知H 分布的样品2分(7号、8号) 三、实验原理: (1) 19F 与1H 的共振核反应 带电粒子19F 射入材料后,与H 原子核发生反应,生成处于激发态的20Ne*核,然后α 1616γ光子,反应道为 由于产生的α粒子和O 离子很难飞出样品材料,所以通过测量核反应发射的γ光子产额来确定核反应发生的次数,进而确定出材料中H 的相对含量。再与已经H 分布的标准样品实验结果比对,得到真实的H 含量。 上述核反应的激发曲线如图1所示。当入射的F 离子能量分别为6.42MeV 和16.44MeV 时,激发曲线出现两个主要的共振峰。共振峰的形状用Breit-Wigner 公式描述为 2()1/2R R E E E σσ=-??+ ?Γ?? 图1、1H(19F,16O) α核反应激发曲线 (2) 共振峰的选择

由于2 x 1.7 MV 加速器的能量限制,实验中利用入射F 离子能量E=6.42MeV 的共振核反应。该反应会发射能量分别为6.13MeV 、6.92MeV 、7.12MeV 的γ光子,其中,能量为6.13MeV 的γ光子大约占97%,因此可以近似认为测量到的γ光子计数全部由6.13MeV 的γ光子贡献。 使用此共振峰的优点在于:○ 1 此能量与其它共振峰相距较远,不会受其它共振峰影响;○ 2 反应放出的γ光子能量高,可以很好得被分辨,本底干扰小; ○ 3 在此条件下可以通过提高束流来减少测量时间。缺点在于6.42MeV 的共振峰有一定的宽度,导致离子入射深度无法精确测量,使深度分布的精度约为20nm 到30nm 。 (3) H 分布的深度分析 当F 离子入射能量高与共振能量时,F 离子与H 原子的反应截面较小,大部分F 离子将受到材料原子的阻止而减速。随着入射深度的增加,F 离子的能量越来越小,当F 离子能量进入共振能量ER 附近时,才与H 核发生共振核反应,放出γ光子。由F 离子的阻止本领可知,F 离子与H 核反生共振核反应时的入射深度为 0/R E E x dE dx -= 串列加速器中,离子源产生的F - 离子,经过一次加速后被剥离为F 4+离子再次加速。因此最终得到的F 粒子能量为 0(41)HV E =+? MeV F 离子发生共振核反应的深度约为 6(41)HV 6.4210/x dE dx +?-=? A (4) H 分布的含量分析 一个F 离子的共振核反应发射一个γ光子,因此γ光子的产额也就对应着材料中H 的含量,所以BGO 探测器的计数与材料中H 的含量呈正比。假设F 离子在材料中的阻止本领为R E E dE dx =,材料的密度为ρ,原子序数为A ,共振区的 H 含量为C ,BGO 探测器计数为N ,则 R E E A dE C N dx ρ=∝ 若测得了已知H 含量的标准样品下BGO 探测器的计数C st ,则 R R E E st st st st stE E dE N dx A C C dE A N dx ρ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