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严选内容)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严选内容)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严选内容)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严选内容)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

2010-08-26 09:35风寒感冒:为外感风寒,因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汗孔开合不利引起,症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孔流清涕等。宜辛温解表,发散风寒。推荐使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九味姜活丸、参苏丸、惊风丸等。

风热感冒:为感受风热之邪,因正邪交争引起,多表现为发热较重,畏寒轻,汗不多,头面胀痛、四肢酸乏、咽喉肿痛等。推荐使用辛凉解表、疏风散热药。如VC银翘片、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等。暑湿感冒:为夏天暑热之气侵袭,暑热挟湿气伤人。症见恶心、呕吐、身热出汗、乏力、口渴喜饮、小便不利等。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推荐使用藿香正气水(液、颗粒、丸)、夏桑菊颗粒、六合定中丸、小柴胡颗粒、银柴颗粒等。

病毒性感冒:为病毒侵袭引起,因风热犯表、热毒郁于肌表,症见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战、头痛剧烈、疲乏等,宜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推荐使用板篮根颗粒、抗病毒颗粒、抗感颗粒、抗冲颗粒、三九感冒颗粒等。

气虚感冒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出,倦怠无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治则:益气

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半夏、陈皮、前胡、桔梗、木香、枳壳、生姜、大枣。

若平素气虚自汗,反复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进行预防。

阳虚感冒症状:恶寒重而发热轻,头疼身痛,自汗出,咳吐白痰,鼻塞流清涕,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语声低微,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治则:助阳解表,宣肺止咳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加减: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血虚感冒症状:发热微恶寒恶风,无汗头痛,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治则:养血解表,疏风散寒

方药:七味饮葱白、豆豉、葛根、生姜、生地、麦冬。加减: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芦根;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

阴虚感冒症状:身热微风寒,头痛无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咳嗽少痰,舌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解表、疏风宣肺

方药:加减葳蕤汤玉竹、葱白、豆豉、桔梗、薄荷、白薇、甘草、大枣。

加减:心烦口渴甚者,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咳嗽咽

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

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加鲜茅根、生蒲黄、藕节;大便干燥,加生地、玄参

中成药的选择

感冒在四季均可以病,以冬春发病为多。冬受风寒,春受风热,夏季风寒挟暑湿而发病,轻者称伤风,重者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可致病毒性感冒,并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受外邪所致“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要分清,从而对症下药。百姓家里有备药,或自己随便购买药,不会选择,有时延误病情。

一、风寒型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咯痰清稀,咽喉疼痛不明显,舌质不红,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为特征。治疗时,应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为主。可以酌情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风寒感冒冲剂、荆防冲剂、解热感冒片、感冒退烧片、参苏感冒片、感冒软胶囊、伤风停胶囊、伤风感冒冲剂、杏苏感冒冲剂、荆防败毒丸等。一是当感冒初起,可先服一次阿斯匹林,喝一大杯热水,然后将头发用热水浸湿,用吹风机对准前囟吹五至十分钟,身有微汗,清鼻涕立刻停止。二是用鲜姜一块切碎和一两大葱白,加入500毫升开水,趁热喝下,微汗出,病自

愈。

二、风热型感冒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鼻塞,流黄稠鼻涕,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时,应予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可以选用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柴黄清热冲剂、复方感冒灵片、感冒清胶囊、清热感冒冲剂、复方夏桑菊感冒片、银柴合剂、清感穿心莲片、复方双花口服液、复方穿心莲片、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胶囊等。家庭自己治疗需要选择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板兰根冲剂等。

三、治疗感冒的关键在于辨清感冒的性质是属于风寒还是属于风热。同时,对于感冒的各种合并症状也需留意加以区分。是一种病毒,传染性强,症状重,多数高烧、头痛、身疼、口渴、有汗,有时眼结膜充血。应及时看医生,用清热解毒、清气分热的方药2~3剂药可降体温,控制病情发展。病人这时应大量饮水,充分休息。

1:如秋冬季节的感冒一般为里有积热,外感风寒,因此病人多会出现咽喉肿痛等上火的表现。这样,在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的同时,也可适当配合一些板蓝根冲剂、牛黄上清丸等清除体内的积热。

2:如果感冒的同时伴有胃部胀闷,食欲不振,恶心欲吐,

腹胀便溏,舌苔厚腻等食积内停症状,则可配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以消导化积。

3:如果感冒表现为咳嗽声重,甚至连声呛咳,昼轻夜重,则可配合通宣理肺丸、止咳宁嗽胶囊等以宣肺解表,镇咳祛痰。病人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流感中医预防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流感的中医预防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人:成升七 概念 时行感冒:以憎寒、发热(39-40 C),周身酸痛、疲乏无力,全身症状重。伴鼻塞、流涕、咽痛等呼吸症状。较一般感冒重。少数病人可有腹泻,水样便。流行性,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 病因病机 1.外感风邪疫毒:外感邪气或疫毒,从皮毛或口鼻侵犯人体,使肺卫失和而发病。 2.正气虚弱,肺卫功能失常:起居不慎、寒温不调、过度疲劳皆使 肌腠不密,肺卫失调。 病机关键 1、“非其时而有其气”(《诸病源候论》)。 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一、中医药预防 今年冬春我市气候寒冷少雪,天气干燥,因寒而少雪宜生燥,燥邪伤阴,与风热毒邪极易形成温病流行而成疫,加强人群预防至关重要。 (一)生活预防措施 生活起居预防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2)“食饮有节,不过不失”,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食刺激

之品。 (3)“起居有常,行止适度”,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祛除对流感恐惧心理。饮食预防 1.茶饮系列 鸭梨(去核)、绿豆适量煮水代茶饮; 莲藕、白萝卜、罗汉果各适量煮水代茶饮;葱白、白萝卜、香菜适量 加水,煮沸热饮。 薄荷、生姜、大枣(去核)各适量沸水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芦根各适量,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2?保健粥系列 薄荷、带皮鸭梨、大枣(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煮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百合、薏米、绿豆和小米或大米共同煮粥。 3.防燥小窍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日常生活预防注意事项 (1)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2)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4)不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5)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就医。 (6)若出现流感症状,尽量不要上班或上学。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分以下类型: (一)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和上呼吸道卡他,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于、咽痒或烧的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听力减退,流泪。呼吸不畅,声嘶和少许咳嗽。个别病例有低热,畏寒、头痛。检查可有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一般5~7天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病毒性咽炎的特征是咽部发痒和灼热感,但不剧烈。急性喉炎的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喉部疼痛,常有发热,咽炎和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三)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疤疹及浅表溃疡。 (四)咽结膜热: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儿童多见。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 (一)血象:病毒性感染血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病毒和病毒抗体测定及细菌培养加药敏:以判断病毒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治疗原则】 以对症处理、休息、戒烟,多喝水,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一、对症处理:应用解热镇痛及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双酚伪麻片、银翘解毒片等。 二、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2018流感防控知识问答

流感防控知识问答 1、2017年12月至今,我国流感疫情与往年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据国家疾病监测网检测,本次流感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同时流行,自2017年12月份以来,我国各地相继进入流感季节性高峰,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既往三年同期水平,重症病例也比往年明显增多。 2、流感病毒对什么消毒剂敏感? 答: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火。 3、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各有那些? 答: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流感患者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所有人群普遍易感。 4、那些人容易得重症流感? 答:①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②年龄大于65岁的老人③有以下慢性疾病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 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④肥胖者⑤妊娠期妇女。 5、流感的潜伏期是多少? 答: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潜伏期是感染流感病毒到发病的时间)。6、流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颤,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表现。 7、流感重症病例的表现有哪些? 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①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浓痰、血痰、或胸痛②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 唇紫绀③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④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⑤合并肺炎 ⑥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8、流感危重病例的表现有哪些? 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①呼吸衰竭②急性坏死性脑病③脓毒性休克④多脏器功能不全⑤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 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9、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治疗用什么药? 答: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本次流行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主要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中医中药也有很好疗效。 10、怎么预防流行性感冒? 答:①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②药物预防: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③一般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随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幼儿园保健知识预防流感

中医预防流感的方法 葱豉汤: 葱白1根(10-15g)、豆豉15g,水煎分2-3次温服, 有通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感受风寒,有感冒征兆者。 生姜红糖汤: 生姜5片、红糖20g,温阳散寒、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胃寒而有感冒征兆者。 银花菊花汤: 金银花10g、菊花10g,煎水代茶,频频饮服, 具有辛凉解表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咽干,有感冒征象者。 薄荷芦根汤: 薄荷10g,芦根30g,煎水代茶,频频饮服, 具有辛凉解表利咽之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咽干,有感冒征象者。 预防感冒方: 贯众(先煎)15g,草河车10g,芦根30g,水煎分2次微温服,儿童用量酌减。 流感预防食疗方: 荸荠(洗净去皮切片)40g,鸭梨(洗净去皮、核切片)生姜30g,水煎作茶温服,脾胃虚寒者勿服。 防感合剂: 藿香10g、桑叶10g、板蓝根30g、银花30g、贯众12g、连翘15g、桔梗10g、射干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200ml,连服3日。 感冒胶囊: 忍冬藤、黄芩、桔梗、杏仁、荆芥、防风、生甘草等按比例制成胶囊,每日3次,每次服3.5g,连服1周。 2.滴鼻法 食醋滴鼻液: 食醋5ml,加冷开水95ml,摇匀即得,备用。滴鼻时,鼻孔向上,每次滴入2~3滴,每日1-3次。由于食醋偏酸,可控制流感病毒生长繁殖。 碳酸氢钠滴鼻液 碳酸氢钠5g,加温开水5ml,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滴鼻时。鼻孔向上,每次滴入2-3滴,每日2~3次,也能控制感冒病毒生长。 *患者若用食醋滴鼻液,切勿同时再用碳酸氢钠滴鼻液,以免中和失效,反之亦然。 3.环境预防 食醋熏蒸法: 即用食醋蒸汽熏蒸房间或喷雾房间进行空气消毒,方法是先将门窗关闭,按每立方米空间用5ml食醋计算,加等量水熏蒸或喷雾,偏酸的环境不利于感冒病毒的生长繁殖。 中药香袋法: 取薄荷、葱白各4g,剁成细粒,再将菊花、荆芥、紫苏、苍术、桂皮、大茴、辛夷、细辛各2g,粉碎成粗粒与上述薄荷、葱白粒混匀,装入塑料薄膜药袋,再用花布做成小布袋,将中药袋口向上置入布袋中。将布袋系在小儿胸前,嘱其每日至少闻香气9次,药袋每29日更换1次。 *在流感暴发期间,除了选用上述预防流感的方药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饮水,多吃水果或果汁,饮食宜清淡,不宜吃油腻辛辣燥热食物。

中医药防治流感六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0855068.html, 中医药防治流感六原则 作者:孙清廉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01期 流行性感冒,是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多发病,与普通感冒相比其发作多呈流行性,冬春季节多发;中毒症状严重,除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喷嚏、恶寒发热、咽痛、全身不适一般症状外,还会出现寒战高热、周身酸痛等严重症状;特别是儿童、老年人还易引发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感冒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认为,用中医药防治流感必须注意以下六大问题。 辨证论治 ;中医药防治流感和治疗其它疾病一样,必须针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流感患者由于年龄、体质、性别、患病季节等个体差异,其病情、症状和预后等可能差距很大。所以,一定要辨证论治,“治病调人”。特别是对感冒、挟滞(素体有瘀血、痰浊、湿阻等表现者)感冒、患慢性疾病合并感冒者更要特别注意,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抗击病毒 ;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元凶,所以,治疗药物应重点选择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药物,“治病求本”。中药中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很多,如黄芩、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鱼腥草、穿心莲、贯众、葛根等。如日本研究表明,黄芩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治疗流感的中成药如抗病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药中,抗病毒药都是主药。 发散外邪 ;中医认为,流感中的许多症状都是外邪引发的。如风寒等外邪,侵犯人的上呼吸道,则导致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症状。所以中医药防治流感必须重视发散外邪,常用散发外邪的药物有麻黄、紫苏叶、防风、荆芥、细辛、白芷、辛夷花、薄荷、葱白、柴胡等。 清除内火 ;不少流感患者往往是在体内蕴含内火的基础上诱发的,故患者往往有发热、咽喉肿痛、小便黄、大便秘结等内火症状。所以在治疗流感的诸多方药中应重视清除机体的内火,上述抗病毒药物中的黄芩、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都有良好的清火功效。此外,生石膏、天花粉、茶叶、淡竹叶等也常用。若有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以清泻机体内火。引起发热的内在原因消失了,高热等症状自然会消退。 宣肺润燥 ;冬春季节气候往往以寒冷、干燥为特点,因此在治疗中应重视散寒宣肺润燥法则的应用,其中以麻黄、苏叶、桑叶、杏仁、桔梗、射干、桑皮、浙貝母、花粉等药物最常用。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必须收藏) 中药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若是不加以分类,笼统而学,怕是难以厘清各药之间的关系,也不易掌握各药的效用,影响临床的发挥。如何快速掌握中药的作用?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将中药分门别类,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具体怎么分呢? 现在一般分法比较明朗,大致如下: 1、解表药 具有发散作用,包括疏解风寒、风热、风湿、暑气等外邪犯表。辛温解表,如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细辛、香薷、白芷、秦艽;辛凉解表,如葛根、柴胡、薄荷、豆豉、豆卷、桑叶、菊花、浮萍、升麻;驱风湿,如威灵仙、白芷、络石藤、五加皮、海风藤等。 2、泻下药 具有通大便作用(包括泻水)。寒下,如大黄、玄明粉;热下,如巴豆;润下,如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泻水,如大戟、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葶苈等。 3、理湿药 具有除湿渗利作用。芳香化湿,如藿香、佩兰、佛手、苍术、厚朴、草果;淡渗,如茯苓、通草、苡仁;利尿,如车前、泽泻、木通、防己、瞿麦、猪苓、萆薢、萹蓄等。 4、祛寒药 具有温中作用(包括回阳)。温中散寒,如吴萸、丁香、干姜、茴香、乌头;扶阳壮火,如附子、肉桂、益智仁、肉果、巴戟天等。

5、清热药 具有清解内热作用(包括解毒)。苦寒清热,如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山栀、龙胆草、连翘、青蒿、夏枯草、丹皮、银花;甘寒清热,如鲜生地、石膏、竹叶、竹茹、天花粉、地骨皮、芦根、茅根;清热解毒,如玄参、犀角、青黛、大青叶、马勃、射干、山豆根、地丁草、板蓝根等。 6、涌吐药 具有催吐作用。如瓜蒂、藜芦、胆矾等。 7、消化药 具有消食健胃作用。如神曲、山楂、麦芽、砂仁、蔻仁、莱菔子、鸡内金等。 8、止咳药 具有肃肺作用(包括化痰平喘)。清肺止咳,如前胡、牛蒡、杏仁、贝母、桔梗、桑白皮、枇杷叶、马兜铃、百合、百部、胖大海;温肺止咳,如白前、旋覆花、紫菀、款冬花;消痰平喘,如胆星、半夏、白芥子、苏子、天竺黄、海浮石、鹅管石、竹沥、海藻、昆布、海蜇等。 9、理气药 具有舒畅气机作用。行气,如陈皮、乌药、木香、香附、郁金、金铃子、香橼;破气,如枳实、青皮、沉香、厚朴等。 10、理血药 具有和血作用,包括破瘀、止血。活血,如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五灵脂、延胡、乳香、没药;破瘀,如桃仁、败酱草、益母草、姜黄、刘寄奴、地鳖虫、水蛭、虻虫;止血,如仙鹤草、参三七、蒲黄、白及、槐花、地榆、侧柏叶、茜草、血余炭、大小蓟、棕榈、藕节等。 11、滋补药

医疗药品管理中医药预防流感

(医疗药品管理)中医药预 防流感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 壹、中医药预防流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炎和全身中毒症状。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且发症,病死率较高。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而目前使用西药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有其弊端:壹是预防流感效果不明显;二是大量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加快病毒抗药性的进展,故壹般情况下不提倡健康人群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而我国中医中药预防流感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于预防流感方面有壹定的特色。于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施防,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能够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情况、对病邪的易感性,仍应包括人体和外界大环境(自然、社会)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和个体,实施中医药预防。而且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色,更易于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 二、未发流感时,于流感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家庭保健为主。 (壹)宣传教育 运用各种形式加强面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公众了解掌握流

感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且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于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6.于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二)药膳: 药食同源,药膳是药和食物的有机结合,对预防流感是有益的。豆豉二白汤:淡豆豉12g,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烧沸,乘热服用。适用于深秋、冬季寒冷季节服用。 姜枣苏叶饮:苏叶3g,生姜3g,大枣3个,红砂糖15g。生姜切丝,大枣去核切片,和紫苏叶同装入茶杯内,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加入红糖搅匀,趁热饮用。适用于深秋、冬季寒冷季节服用。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30g、大枣6枚,加水适量,煎汤备用;小米或大米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适宜于春季时节服用。 菊花芦根茶:菊花5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适宜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最新版(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流感中医药防治及预防方案2019版

安徽省流感中医药预防指导方案 (2019年版) 流感属中医“温病”范畴,系外感时邪疫毒,由口鼻而入,入侵犯肺,卫气失于宣达,可见发热、头痛、恶寒等症;肺气失宣,清窍不利,可见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痛等症;如若感受暑湿之邪,则湿困中焦,胃失和降,除有卫表症状外,还可出现脘痞、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易暴发和流行,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根据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经验,本病可参考“时行感冒”、“风温肺热病”等进行预防和辨证论治。本方案重点为群众提供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法,具体治疗方案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执行。 一、行为预防 1.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疑似患者; 2.勤洗手、勤换衣服、勤晒衣被、房屋勤通风; 3.注意季节气候凉暖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雨 水淋及过度疲劳; 4.尽量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5.多运动,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6.尽量食用熟食,防止病毒感染; 7.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时,保持社交距离或戴口罩,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 二、环境预防 1.可用食用食醋按每立方米5-10ml,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蒸熏二个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空气消毒; 2.定期清除废物、垃圾,保持居住地、车辆、公共场所等环境卫生清洁;提倡勤阳光照射; 3.对于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须定期检查。 三、饮食预防 1.养成定时饮食,营养合理搭配,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2.可食用生蒜等类食品,有一定预防流感作用; 3.可多食用新鲜水果类食物,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4.平素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饮食预防: (1)百合粥:百合10g、大枣5枚,用小米或大米50g 煮粥食用,有养阴润肺清热作用,适用于平素体质“肺阴虚”者; (2)苡米煲:苡仁米20g、八角3个、小茴香2g、桂皮10g、瘦肉500g,煲汤,食肉饮汤。有健脾化湿润肺功效,适用于素体“脾虚”者;

常用中药功效归纳表

解表药 能促进人体发汗,使侵犯肌表的邪气由汗出而解,治疗表证。 1.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为主,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部分药分别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鼻窍等功效,又可治疗咳喘、头痛、风湿痹痛、鼻渊等。 2.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主,用以治疗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部分药兼具清肺止咳、利头目咽喉、透疹等作用,故风热咳嗽、头痛、咽痛、目赤肿痛、疹出不透等可选用。 清热药 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热泻热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清热作用较强,用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舌红苔黄、脉洪数实者。还分别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清热之中燥湿力强,主要用治身热不扬、胸脘痞闷、泄泻痢疾、黄疸尿赤、湿疹湿疮、带下黄稠等湿热证,以及脏腑火热证和疮疡肿毒等病证。 3.清热凉血药有清解营、血分热邪,凉血消斑及滋阴生津的作用。主治温热病热入营分而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热入血分而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病证。 4.清热解毒药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主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肺痈肠痈、虫蛇咬伤、水火烫伤、部分癌肿及其它急性热病等。 5.清虚热药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耗伤之夜热早凉等症。

清热药功效归纳表 泻下药 具有泻下通便,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或有攻逐水饮,消退水肿的作用。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等里实证。 1.攻下药泻下作用较强,兼清热泻火,主治热结便秘、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病证。 2.润下药泻下作用缓和,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适用于老年体虚,久病产后等所致的肠燥津亏便秘。 3.峻下逐水药药性峻猛有毒,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利尿作用,适用于全身水肿、腹水等正气未衰之证。 泻下药功效归纳表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

人感染猪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摘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猪流感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新型猪流感病毒,人感染猪流感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肺炎,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本预防方案。 一、生活起居预防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添衣物。 2.“食饮有节”,饮食要有规律。 3.“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必导致气机逆乱,气郁化热,产生毒热之邪,更易招致外感。 二、饮食预防 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白汤: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香菜3克。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苏叶饮:苏叶3克,生姜3克,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苏叶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 ,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桑叶菊花水:桑叶3克,菊花3克,芦根10克。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3克,带皮鸭梨一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克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荸荠、百合、梨等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适当食用。 鲜鱼腥草30—60克,蒜汁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30—60克,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鲜马齿苋30—60克,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三、药物预防 1.成人 (1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 3—5付为宜。 (2苏叶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 3—5付为宜。 (3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 功能:解毒清热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与保健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凤县红花铺镇卫生院印制

目录 前言 (02) 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3) 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5)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6) 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7) 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9) 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10)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 识 (11)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12)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 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上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概念:感冒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 本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除了4-5个月以内小儿较少发病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见,在季节变换、气候骤变时发病率高。小儿患感冒,因其生理病理特点,易于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 西医概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中医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 西医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一、症状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通过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也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中医诊断: 1.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发生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中医药预防流感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 一、中医药预防流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炎和全身中毒症状。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而目前使用西药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有其弊端:一是预防流感效果不明显;二是大量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加快病毒抗药性的进展,故一般情况下不提倡健康人群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而我国中医中药预防流感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施防,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自然、社会)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实施中医药预防。而且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色,更易于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 二、未发流感时,在流感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家庭保健为主。 (一)宣传教育 运用各种形式加强面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公众了解掌握流感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

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6.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二)药膳: 药食同源,药膳是药与食物的有机结合,对预防流感是有益的。豆豉二白汤:淡豆豉12g,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烧沸,乘热服用。适用于深秋、冬季寒冷季节服用。 姜枣苏叶饮:苏叶3g ,生姜3g,大枣3个,红砂糖15g。生姜切丝,大枣去核切片,与紫苏叶同装入茶杯内,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加入红糖搅匀,趁热饮用。适用于深秋、冬季寒冷季节服用。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30g、大枣6枚,加水适量,煎汤备用;小米或大米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适宜于春季时节服用。 菊花芦根茶:菊花5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适宜于春季时节服用。

中医诊疗规范标准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 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

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1.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麻木。 2.口僻:可有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 (二)西医鉴别诊断 1.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 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一靠表 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 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 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2018年山东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戊戌年运以火运为主,冬季风火之势太过,冬季不寒,反为温热。冬季温热,最易发冬温一病。临床论治流感需遵《黄帝内经》中“审查病机,无失气宜”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辨“机”用药。 为发挥中医药防治流感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结合我省情况,按照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以下中医药防治方案,供参考。 一、病因病机 流感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由时疫邪气所致。肺主气,上通鼻窍,外合皮毛,邪袭肺卫,卫表失和,肺气失宣,出现一系列卫表症状,表现为表热实证。若正气偏虚,病邪由表入里,邪正交争,脏腑功能失调可致邪毒入里化热,进一步发展可灼伤气营,成气营两燔之证。后期邪退正虚,可出现气阴两伤之证。 二、临床症状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恶寒、咳嗽、咽喉痛、咳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部分病例或出现泄泻或(和)呕吐。小儿可出现厌食,高热者可出现惊风抽搐。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部分病例疾病来势凶猛,突然

高热,病情迅速进展,邪陷心包,甚至亡阴、亡阳,出现厥脱导致死亡。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本病初起邪热犯卫,属表热实证,而后热毒袭肺,并可灼伤气营,后期邪退正虚,气阴两虚。 治疗原则:根据疾病阶段的不同,适时选用疏风解表、清肺解毒、清气凉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之法。小儿、老年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按照以上辨证论治原则,根据各个群体的生理特点不同,治疗时应分别应对。小儿易惊风或夹食积,治宜熄风止惊或消食化积;老人正气亏虚,治宜祛邪兼以扶正;孕妇注意安胎。 证治分类 1.邪热犯卫 症状:发热恶寒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肌酸乏力、或轻咳,舌淡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参考方药:金银花18g、连翘15g、竹叶9g、荆芥6g、薄荷6g(后下)、桔梗6g、牛蒡子9g、芦根18g、炒杏仁9g、生甘草6g。 2.热邪袭肺 症状:发热、咳嗽频剧、痰粘稠或黄或有血丝、咽喉肿痛、口渴、目赤、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红或绛,苔黄或腻,

中药药性表

1.1辛温解表药性味归经应用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1发汗解表2宣肺平喘3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心肺,膀胱经1发汗解肌2温通经脉3助阳化气 紫苏辛,温肺,脾经1解表散寒2行气和中3解鱼蟹毒 荆芥辛,微温肺,肝经1解表祛风2 透疹3散瘀止血 羌活辛,微温肺,肝经1解表散寒2通痹止痛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经 1 祛风解表2胜湿止痛3止痉止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心,肺,膀胱经1发表散寒2祛风止痛3温肺化饮 白芷辛,温。胃,肺经1散寒解表2祛风止痛3消肿排脓 4除湿止带 藁本辛,温膀胱经1祛风散寒2胜湿止痛 香薷辛,微温肺,脾,胃经1发汗祛署,和中化湿2利水消肿 生姜辛,微温肺,脾,胃经1解表散寒2温中止呕3暖肺祛痰 辛夷辛,微温肺,胃经1散风解表2宣肺通鼻 葱白辛,温肺,胃经1发表2通阳 辛凉解表药性味归经应用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1疏风利咽2透疹止痒3疏肝4 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经1黄疏散风热2白平肝明目3野清热解毒桑叶甘,苦,寒。肺,肝经1疏散风热2平肝明目3清肺明目 牛蒡子辛,苦,寒。肺,胃经1疏风热2散结毒3透疹利咽 蝉蜕甘,咸,微寒肺,肝经1疏散风热2透疹止痉3退翳开声 葛根甘,辛,凉。脾,胃经1发表解肌2升阳生津3透发斑疹 柴胡苦,辛,微寒。肝,胆,心包经1疏散解热2疏肝解郁3升阳举陷 升麻甘,辛微寒。脾,胃,肺,大肠1发表透疹2升阳举陷3清热解毒 淡豆豉辛,甘,微苦,寒肺,胃经1解表2除烦 浮萍辛,寒1发汗解表2透疹止痒3利水消肿 蔓荆子辛,苦,平肝,膀胱经1疏散风热2清利头目 清热药 1清热泻火性味归经应用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1清热泻火2除烦止渴3生肌敛疮 知母苦,寒肺,胃,肾经1清热泻火2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1清热利湿2凉血消肿3泻火除烦 天花粉苦,微甘,寒肺,胃1清热生津2 清热润燥3解毒消 夏枯草苦,辛,寒肝,胆经1清肝火2散郁结3降血压 芦根甘,寒。肺,胃1清热生津2除烦止呕 竹叶甘,淡,寒心,小肠,胃1清热除烦2生津利尿 淡竹叶甘,淡,寒心,胃,小肠1清热除烦2利尿 2清热凉血 犀角苦,咸,寒心,肝,胃经1清热解毒2凉血止血3安神定惊 水牛角苦,咸,寒心,肝1清热解毒2凉血定惊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前言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张明利 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剧,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是在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死率高达60%以上。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为进一步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我国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进展、可指导实际临床工作的诊疗指南。因此,卫生部组织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中医、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专家,

在总结我国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本《指南》主要涵盖了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最新的综合性信息,以指导提高我国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 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1法想向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