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

舆情案例分析

一、事件简介

2017年春节前夕,微博用户“琳哒是我”曝光自己在云南丽江游玩被无端殴打致面部毁容的经历,并质疑当地警方不作为。极具视觉冲击的照片、屡屡曝光的旅游乱象,令这起事件瞬时引爆舆论场。丽江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但因通报内容针对性不足,在核心议题上表态含混,招致当事人不满,并造成舆情持续高热。

二、进程实录

1.舆情起点:女子微博称被打毁容引关注

1月23日和24日,一名女游客微博附照片爆料自己2016年11月11日在丽江宁蒗烧烤摊挨打遭毁容的经历,并对警方拒让其做伤情鉴定、未告知案件进展等提出质疑,当晚全民热议引爆网络。

随后,《法制晚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均第一时间关注该事件,媒体转载时多沿用了《丽江遭暴打女子:无法接受毁容事实已拟好遗书》等颇具煽情意味的标题,进一步助推舆情发酵。同时,在诸多网民、网络大V及各类营销帐号的“帮助”下,在丽江被打毁容的微博话题成功占据微博热搜榜单第一位。

2.舆情蔓延:官方两次通报未获认可

1月25日中午,@云南丽江警方发布关于“丽江发生打

人事件”调查情况的通报,称主要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依照法律程序办理中。并称,受害人的伤情,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2.2条,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鉴定。然而,迎接丽江警方的却不是支持,而是一片“护短”的质疑之声。

1月27日,丽江市政府、丽江警方再次通报了事件的最新进展,称双方因互嫌对方喧哗吵闹引发冲突,涉案的和某松等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丽江警方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予以回应,但因内容疏漏、不具针对性,导致舆情未能有效平息。

3.舆情翻涌:官方失言导致舆情反弹

随着案情逐步清晰、司法程序稳步推进的情况下,个案舆情趋于平稳之时,丽江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一条含有侮辱受害人内容的微博,直接导致了舆情的反弹,舆论的负面倾向进一步加深。2月10日,@云南丽江警方官微转发文章侮辱被打女游客,不少网民痛批云南丽江官方侮辱女性,要求官方立即道歉。11日,丽江警方发布通报称,在核实情况后,对涉事民警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4.舆情消退:央视独家报道助舆论降温

2月13日,央视新闻通过采访当事人、涉事酒店老板和犯罪嫌疑人,对网民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独家报道,全方位的还原了案件真相。随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转载230多家新闻网站转载报道,助推舆论降温。

8月17日上午,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和荣松犯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被告人杜澄、曹二车龙补、吴原华、赵智、和凌波犯寻衅滋事罪一案公开宣判,至此舆情告一段落。

三、传播特点

从事件的全网走势变化来看,1月24日晚,网友@琳哒是我发布微博后引起的网络舆论声势并不大,直至1月25日,被网友关注转发、媒体转载报道后网络舆论走势才开始增速走高,并于政府官方部门通过微博发声后达到监测时间内舆论值高峰。此后,由于官方回应失误引发的次生舆情,导致整个舆情事件周期反复,形成舆情“长尾效应”,严重影响丽江城市旅游口碑。

根据数据统计,仅2017年1月24日20时至1月26日9时期间,全网关于“女子丽江遭暴打致毁容”的消息共84.7万条,微博成为了该事件的主要舆论平台,相关数据达83.8万条,占全部数据的98.9%。新浪微博相关话题 #丽江恶性毁容抢劫# 阅读量超3.1亿。

三、应对存在的问题

1.通报针对性不足,造成舆情持续高热

互联网时代,唯有更透明公开,才能打消受害者和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怀疑。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当地警方前期虽然积极响应、数次回应舆论,但是警方通报依旧“自说自话”,故意回避、模糊当事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是否存在抢劫、打人者是不是寻衅滋事罪、打人者是否被全

部控制等,导致舆情持续被质疑和追问,并保持高热。在全民都是监督员的网络时代,政府部门如何开展网络回应工作值得我们深思。

2.警方官微失言,诱发次生舆情

丽江负面舆情爆发后,公安、旅游、工商、宣传等政府部门如何应对舆情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网络形象。而这些部门短期内应对一再失误促使负面舆情不断升温,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损。2月10日丽江警方官微转发指责被打毁容女游客放荡的网文,导致舆情反复发酵,形成“长尾效应”。官方错误的措辞表述,使得丽江警方在舆情泥淖中越陷越深,本来已经逐渐平息的舆情,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3.线下处臵失败,网上舆论不断发酵

网络舆情是现实问题在互联网上的反应,应对工作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先下实体工作,因此网上舆情越来越呈现出“线下决定线上”、“实情决定舆情”的特点。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尽管官方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信息,但网络质疑的声音却一浪高于一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线下工作没有做好。丽江警方在没有取得受害女游客的谅解下,抢先通过网络对事件进行回应,导致该名女游客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接连通过微博对官方的声音进行质疑,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官方通报的权威性,无法有效取得舆论信任。

四、应对启示

1.重视舆论焦点,做到针对回应

互联网最大程度地回归了网民的话语权,网民的舆论监

督力量愈加不可小觑,当负面舆情爆发时,相关部门首先应及时回应,开展危机公关,与当事人平等对话,满足公众和媒体信息需求。在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声,政府部门的回应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牢牢掌握舆论关注的焦点,少说官话套话,以柔性姿态化解官民对立情绪,做到有针对性的回应,打消舆论对司法公正的怀疑。

2.借助权威媒体发声,助推舆情降温

权威是重大突发事件发布的主要通道。在微博、微信等架构的传播新秩序下,网络舆情呈现传播快、碎片化等特性,大量信息以几何增长的形式向受众传播,严重削弱了官方的声音。许多政府在重视新媒体运行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忽略权威媒体的重要性,导致官方发声不畅,削弱了官方回应的效果。可以说,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权威与否、真诚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件本身的走向。

3.强化部门新媒体平台运营。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丽江警方在本次事件中响应及时、处臵迅速,有效压缩了舆论炒作的空间,但丽江警方官微乱发言导致矛盾激化,其中暴露出的新媒体运营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政务发布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其履职能力,对于进一步完善政务新媒体平台运营,构建专业的政府发布矩阵显得十分必要。

4.线上线下处臵双轨运行

当前政府部门对于网络舆情处臵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只

要在网络上积极回应网民关注,就能缓解舆论压力,堵住众人悠悠之口。事实上,网络舆情的最终突破口在于线下工作,线下工作没做好,线上急于表态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引发舆论质疑。总体来说“线上处臵是治标,线下处臵是治本”,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网络舆情处臵工作中,“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实现舆情标本又兼治。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多瑞科舆情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多瑞科舆情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是公众意愿在网络上的延伸。迫切需要在网络舆情研判不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之间建立无缝隙、灵敏、高效的切换不对接机制。必须在主导、引导、疏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斱面改进工作斱法,高度重规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所谓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戒不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它具有自由性不可控性、互劢性不即时性、丰富性不多元性、隐匿性不外显性、情绪化不非理性、个性化不群体极性化等特点。网络舆情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构成了现实挑戓。 加强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政府应搭建网络媒体环境下信息自由传播的平台,以自由传播为原则,限制传播为例外,实现利益相关群体间的信息互劢和交流沟通,从而促进共识意见的达成,帮劣化解危机。 第一,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搭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传播平台,使网络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以应急管理政务内网、应急管理政务外网、应急管理公众服务网及电子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基本形成应急管理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的应急管理系统,完善电子政务内部和外部的办公环境。 第二,及时公开突发事件信息,减少信息沟通环节和信息噪音。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利用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网络论坛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事件的最新、最真实的消息,以此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遏制谣言存在的空间,帮劣公众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及其危害程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仸度。

第三,提高政府善用网络新媒体的技能,避免“瓦釜效应”。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觃律,主劢接近和善用新媒体,借劣舆情监控系统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 主劢观察网络舆情和民意的变化,加强运用新媒体管理危机的能力。同时,应充分警惕它可能造成的“瓦釜效应”。所谓“朝议无黄钟,遂使街谈尽瓦釜”,即在缺乏富有意义的重大议程时,由于商业利益驱使戒某些不良趣味的诱因,一些卑微、琐细的议题可能造成巨大影响,最终导致大众轻信盲从和广泛传播。应该建立和完善网民丼报受理制度、网络新闻信息公众评议制度,对网络新媒体传播加以监督。充分发挥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微博的出现,使得个人成为信息发布不社交网络的个体终端,微博的传播衍生出裂变性、主劢性、即时性的特征。微博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近年来,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网络新闻发布会和网络新闻发言人也遍地开花,微博成为应急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要善用微博,不时俱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沟通系统,重规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建设。 图:《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2.0系统》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来源:宣讲家|作者:| 上传时间:2013-02-19 14:50 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 第一节高度重视舆情,不拖不瞒不封不堵 所谓舆情,就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网络上的舆论情况,也就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包括新闻跟帖、论坛发言、社区讨论、贴吧留言、博客、空间、微博等反映网民心声和观点的各种各样表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速壮大,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中最重要也最热闹的舆论集散地。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民人数呈几何速度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博客用户达到2.5亿,发展不到两年的微博,用户已经接近2亿,我国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借助社区、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微博客等平台,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微博诞生以后的这两年,由网络、由微博生发、演变的舆论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如局长微博开房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艾滋女事件以及甬温线动车事故、上海地铁事故等等。这些涉及社会热点或焦点的突发事件无一不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大浪,引爆了一起又一起网络舆论事件。网上庞大的网民群体和网络巨大的传播能量,使得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主导甚至左右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和执政一方的地方政府,如果还不对网络舆论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恰当引导的话,势必失去权威话语权,被舆论抛在一边,束手成为网络舆论的弃儿,甚至被公众的口水淹没。所以,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非常重要和必要。 但是,重视网络舆论,并非是要打击或堵截舆论,而是要面对和引导舆论。有些地方政府官员还是老观念,还把文革时代应对舆论的老办法如“拖、瞒、封、堵、压”五字诀等招数用来应对网络舆论,殊不知,这样的办法不仅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反倒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危机。 比如石首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当地政府的不恰当的、完全落后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无疑是将事件不断推向激化、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正是石首政府极为落后、极为简单、粗暴的“拖、瞒、封、堵、压”,导致了事件的最终失控。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媒体作用逐渐加强,“躲猫猫”等网上涉警舆情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动辄成为网上炒作的负面典型,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成为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网上涉警舆情的源头是网下发生的涉警事件,是互联网言论自由、传播快速的特点放大甚至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才会形成危害我们公安机关形象的负面舆论。涉警事件可以预防,但不能预知。涉警事件发生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危机公关,正确应对网上舆论,塑造公安机关正面形象,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的特点 一是新闻网站易于将涉警事件作为“卖点”。主流媒体、网站及网民对网络涉警事件关注度持续较高,部分新闻网站将涉警事件信息作为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网络涉警舆情事件数量明显增加,仅网上流传的涉警报道及帖文就达900余篇。部分网站还开设专门的“法治”版块,对涉警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 二是部分新闻网站乐于将涉警事件炒成“热点”。部分新闻媒体热衷于追踪涉警事件,参与炒作,推波助澜。个别网站对涉警事件及相关新闻报道、转载热情极高,特别是针对恶性涉警个案,一些地方媒体频频派出记者,深挖内部信息,专访当事人,进行追踪报道,随后将网民的评论以新闻形式报道,周而复始,推动炒作不断升温。 三是利益相关方倾向于将涉警舆情当作“支点”。涉警事件当事人及利益群体常常借助互联网进行舆论造势,给公安机关施压,试图提高与公安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当事人通过互联网“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转变网上舆论导向。 四是广大网民习惯于将涉警事件当成“看点”。据CNNIC统计,上网浏览新闻仍是我国广大网民的主要网上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获取的信息量极大,使得网民上网浏览新闻只选择感兴趣的查看。而涉警事件正是除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之外最能引起兴趣的一类新闻,因此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各种评论观点纷至沓来。 二、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是涉警负面舆情高发的背景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分配结构日趋复杂,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很多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对党和政府不满,造成群体性事件多、刑事案件多、不稳定因素多。而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专政工具,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职,必然处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第一线,容易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甚至敌视。与此同时,公安工作涉及面广、窗口单位多,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使公安民警的一举一动完全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工作中出现的小瑕疵很容易被放大,一旦发生涉警事件,公安机关立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也让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观点和意见,让各种情绪自由发泄,必然造成偏见和不满肆意横飞,也必然造成部分受过打击或因公安执法活动而利益受损的网民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公安机关进行攻击、污蔑,甚至虚构情节,编造谣言,以达到诋毁公安机关形象的目的。 (二)部分公安民警自身存在问题,是造成涉警舆情事件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总体上说公安民警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有一些民警执法为民理念不牢,法制意识淡薄,存在特权思想,导致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公安民警形象。互联网匿名隐身的特点,让群众找到可以任意发泄不满的空间。于是公安机关的问题被放大、活动被歪曲、形象被丑化。一旦有媒体披露警方执法行为存在问题,或确实存在违法违纪情况,网民的批评、攻击性言论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如贵州“瓮安事件”、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我省“六警察打死一社会青年事件”等,无论事实真相如何,网民先入为主认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通用)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 近年来,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不及时、不规范、不正确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事件的公正处置和善后,给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和消除舆情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巩固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积极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类市场主体、政府机关都应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 一、预案建立范围和响应原则 一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损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形象或影响社会稳定且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都应建立专项舆情应对预案。 响应原则是:舆情应对要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协作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应,保障公众安全,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险。 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并设副组长1-2名,由分管对外宣传和重点领域的分管领导

担任。同时领导小组下设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由业务部门、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总体负责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牵头组织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相关部门、上级机关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采访,由办公室统一协调,业务部门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单位名义发布的调查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 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对舆情危机及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涉及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能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督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处置建议和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 舆情监测员的职责:尽早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有效处置和正确引导的关键,各单位应建立网络监测员队伍,配合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舆论并在其他平台上或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

舆情管理篇_第十八章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舆情管理篇 第十八章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第一节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第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发生火灾、瓦斯爆炸、冒顶、透水、坍塌等安全生产事故;尾矿坍塌事故;公路铁路民航、航运等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第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第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暴力恐怖案件;爆炸案件;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劫持飞机、火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案件;恶性刑事案件。 第五,境外涉我突发事件。主要指在境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公民和机构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本书所介绍的事件范畴,属于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事件。此外,国务院2011年公布的《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和一般重大(Ⅲ级)等三级。 此外,还可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罕见性与不确定性的程度对其进行分类。 从罕见性的角度来说,有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类型往往有一定的前兆,并因其发生的频率相对较多,而使得人们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因此,对其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可参照先前处置经验并遵循某种规律。而有的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如十年不遇或百年不遇的事件等,或是由于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变迁而突然爆发,而完全没有先例,因此很难提前预测、预警,一旦发生,往往令应对工作措手不及。显然,这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不确定性的角度来说,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有一些事件由于影响因素少,因素之间的作用简单,事件的不确定性低;还有一些事件的影响因素多,因素之间作用复杂,事件的不确定高。事件的不确定性越高,可供选择的情景演变路线越多,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就越难,也越难做出有效的决策对其加以控制;而事件的不确定性越低,事件发展的趋势就越明朗,也就更容易准确预测并对其加以有力控制。这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根据这两个维度,又可以把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类:

舆情案例分析

舆情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一、舆情危机管控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标志,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引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较为感性主观,一些部门仍然停 留在“部分网民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缺乏科学、扎实、直观、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谈不

上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如何从主观判断 迈向客观分析和量化管理,建立定向分析、定量研究与有效管 理体系,成为我们及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分析:济源“瘦肉精”事件中双汇的危机公关 1、概述: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双汇集团进行了一些列危机公关行动, 但其中漏洞百出。面对如此状况,如何突出重围重塑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呢?下面将针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做一个全面 的分析,包括: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经过,双汇在此事件中的危机公关的手段和效果分析,以及双汇危机公关手段的改进和思考,用危机公关中的危机处理原理,分析制定危机公关策略。 2、瘦肉精事件回顾 2011-03-15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 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 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2011 -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 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精确研判、有效引导、积极化解,对维护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网络舆情缺乏认识。二是网络舆情平台建设滞后。三是处理网络舆情的方法简单(封、堵、删)。四是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差。五是网络舆情应对技术不够“新”、队伍不够“专”、监管不够“灵”。六是网络舆情应对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 二、舆情应对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形成网络舆情应对合力。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彻底改变看待新媒体的传统思维方式,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常态化舆情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发挥各单位的作用,建立与宣传、公安、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和良好局面,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机制,强化网络舆情体系建设。一是规范网络舆情监测,完善日常监测报告制度,要求相关部门把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研判纳入日常业务工作,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二是强化舆情分析,把握舆情事件发展态势。要把握好网络舆情总体态势和发展趋势,掌握舆情发展的走势特点和规律,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而正确预测舆情发展趋势。三是加强舆情研判,健全舆情研判会商制度。通过舆情会商会议,分析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引起负面反应的舆情做出预警,把舆情扩散态势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引导,完善网络舆情事件应对措施。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案制度,把握舆情干预时机,提升舆情疏导技巧,化解舆情事件时间压力。在网络舆情潜伏期,及时表态,抢抓第一落脚点;发展期,要冷静面对,有效疏导;在舆情高涨期,要掌握主动,因势利导,引领话题;在舆情回落期,要防止舆情反弹,淡化支节。 (四)注重预防,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一是探索新媒体管理方式。强化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建设,抢占网上话语权,有效形成网络舆论阵地。二是提高新闻发布引导舆论能力。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引导机制和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双向沟通机制,提高党委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三是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开创官民交流新模式,制度化回

某市涉警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某市涉警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涉警网络舆情处置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各地工作开展不尽相同,但整体上仍处在摸索时期。某市公安机关在公安实践中,对涉警网络舆情处置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建立了一些制度机制,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涉警网络舆情处置缺乏重视 某市公安机关一些领导及民警不够重视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常常忽略负面舆情的处理,负面舆情敏感意识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为隐蔽性和虚拟性是网络中的显著特征,所以,网络舆情认识上,绝大部分的公安民警都有待提升,以致涉警网络负面舆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难以得到及时处理。一方面,多数公安民警的思维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求,还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安业务工作中,对网络涉警舆情敏感性和关注度的欠缺,使得对负面舆情影响力评估失准,面对网络负面舆情往往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一些公安民警在涉警网络负面舆情的态度上缺乏积极性,远见性差,预防工作没有做到位,舆情处置意识不够。比如在某幼儿园幼童牙齿脱落事件中,正因为处警单位及民警对此事舆论走势缺乏前瞻与远见,错失此事负面舆情预防的最佳时机,以致在此事后续发展中公安机关被舆论牵着走,一些谣言及质疑随之而来。如果基层公安局机关及民警能够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提高负面舆情处理意识,那么某市相当一部分涉警事件不会发展成涉警网络舆情。 2、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某市各级公安机关虽然在公安实践中建立了一些机制来应对处置涉警网络舆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较大规模涉警网络舆情之时缺少兼具统一与完善特征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公安机关各单位还不擅长负面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没有充足的行之有效应对经验 和方法。当涉警负面舆情出现时,公安机关各单位往往各自行事,缺乏统一部署,各单位联动效果差。另一方面,部分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在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和处理中的决策能力不够,在爆发性与突发性负面舆情面前很是被动,没有在思想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无法从容的面对大众和媒体,以致引发了各种质疑。比如,某派出所辅警仪容不断涉警负面舆情处置过程中,涉事单位领导缺乏联动协作意识,并没有第一时间诚恳接受社会监督作出回应,而是选择删帖处理。此不但没有平息舆情,反而将该事件推向舆论中心,使公安机关形象严重受损。 3、涉警网络舆情处置中存在“三怕” 在处置涉警网络舆情过程中一些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存在怕曝光、怕媒体、怕和群众打交道的心理,处置起来缩手缩脚,严重影响应对效果。第一是怕曝光,一旦发生涉警事件涉事单位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应群众质疑而是遮遮掩掩,试图满混过关,这样更挑起了公众质疑心理,最终酿造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其次是怕媒体,由于公安机关面对媒体时态度与行为上过于谨慎和消极被动等,无形之中和媒体形成了对立关系,基层这种情况往往更加突出,导致媒体报道失实甚至存在恶意扭曲。第三是怕和群众打交道,舆情危机形成后,由于有些涉事单位怕和群众打交道,缺乏社情民意获取渠道不能正面回应群众质疑和关心,往往导致人们对民警产生误解和偏见,舆情危机愈发突出。如在处置王某兰被诈骗案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由于

网络安全日常案例

案例

目录 用公共WiFi上网网银会被盗吗 ............................................... 错误!未定义书签。某单位员工下班忘关机导致电脑变“肉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某黑客被判入狱45年................................................................. 错误!未定义书签。熊猫烧香主犯获刑四年............................................................... 错误!未定义书签。网银大盗终落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QQ密码被盗 ................................................................................ 错误!未定义书签。钓鱼网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U盘病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舆情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一、舆情危机管控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标志,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引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较为感性主观,一些部门仍然停留在“部分网民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缺乏科学、扎实、直观、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谈不上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如何从主观判断迈向客观分析和量化管理,建立定向分析、定量研究与有效管理体系,成为我们及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分析:济源“瘦肉精”事件中双汇的危机公关 1、概述: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双汇集团进行了一些列危机公关行动,

但其中漏洞百出。面对如此状况,如何突出重围重塑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呢?下面将针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包括: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经过,双汇在此事件中的危机公关的手段和效果分析,以及双汇危机公关手段的改进和思考,用危机公关中的危机处理原理,分析制定危机公关策略。 2、瘦肉精事件回顾 2011-03-15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 2011-03-19 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2011-03-20 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 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2011-03-22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 2011-03-23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 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 2011-03-30 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 2011-04-01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检测产

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26T17:12:14.2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葛燕1 赵阳2 [导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逐年増加,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进行纯粹的监控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 1.濮阳市公安局河南濮阳 457000;2.濮阳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逐年増加,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进行纯粹的监控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在众多不稳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涉及网络舆情的案件也开始成为了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首要的难题,给和谐社会的推进带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人民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涉警;网络舆情 1涉警网络舆情的内涵 舆情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围绕重大社会实践的发生、进展和变化,人民群众对国家管理阶层产生的看法与态度。有学者认为舆情是指个人及群众在特定历史阶段时期对自身关系以及关系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所持的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人们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利用互联网传播自身的态度和意见,其拥有的力量是巨大的,若无法有效引导和控制,对社会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涉警网络舆情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表达自身对涉及警方事件及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简而言之就是涉及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涉警网络舆情对警方工作的展开、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公安机关性质以及工作的特殊性,人们会关注涉警网络舆情,但是在鉴别真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 2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原因探究 2.1舆情涉及部门众多 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整个过程都会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和机构。例如:在一起失独人员聚众上访省政府案例中,失独人员上访诉求政府机关应当在其晩年生活中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一事件牵涉到:省政府办公厅、维稳办、市级政府的办公厅、维稳办、省市级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以及公安机关控申处、特警、交警、国保支队、网监支队、宣传处等众多部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这种事件的管辖权单位众多,职责交叉,职权划分不明。一旦舆情爆发,很难第一时间划清责任,导致推脱、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以最快的速度控制舆情,影响舆情的处理,从而造成隐患。 2.2制度设计仍需优化 目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设计不合理,走不出“自由与管制的二元籓篱”,摆脱不了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二元对立的运行模式。科层制具有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和扁平化的社会管理范式。随着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简称“网管办”)更名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互联网言论自由的“个人-企业-政府”三角关系替代了传统的“个人-政府”二元对立,是对言论自由思考中政府与个人、公与私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但二元对立的治理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没有有效的规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力边界,“大政府、小社会”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科层制结构和二元行政运行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出了各级政府对当前网络舆情治理角色的错位。 2.3公安机关公信力缺失 涉警网络舆情近几年高发的现状,有其决定性的根源存在的,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影响的背景之下造成了涉警网络舆情事件频频发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逐渐的缩短,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步一步的接轨,贫富的差距也开始慢慢的显露出来,贫富阶层的分化造成了社会矛盾开始逐步积压,高速的经济发展需求致使一部分土地被征收,也有一部分转型企业进行裁员。贫富差距的增大使得一些人出现仇富心理,也有一些官员开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开始了玩弄手段来中饱私囊。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大众出现仇富、仇权、仇官的心理。所以一旦有涉警事件发生,极易被一步一步的抹黑从而造成公安机关的形象大大损毁,使得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大幅度丧失。 3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3.1提高对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重视 从涉警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现,舆论升级的重要原因是各级公安机关没有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部分领导对网络的认知水平不高,错误的估计了舆论对群众情绪的影响;部分领导认为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的影响不大,没有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社会形象的影响,对涉警网络舆情也保持着错误的观念;部分领导由于没有掌握正确引导舆论的方法,当涉警网络舆情出现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干预,部分领导则认为清者自清,不需要多加解释,甚至认为过段时间事件就会平息下去。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提高领导应对和引导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视,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作用,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合理引导涉警网络舆情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3.2建立涉警网络舆情引导控制机制 针对涉警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应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通过专人负责管理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管理机构则对涉警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进行统一的调度。例如:研究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方法、成立涉警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义务,使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流程系统化和规范化。以弘扬科学发展观、主导涉警网络舆情为目的,选择舆情管理人员为引导者,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微博收集网民的意见,跟踪报道时事新闻。例如:微博大V江宁公安在线,其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的官方微博,其主要通过发布相关时事新闻、解答网友的提问、说明不实事件的真相,其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截止至2016年12月已有近200万粉丝,且被网友们戏称为“江宁婆婆”。 3.3强化自身媒体建设 毋庸置疑,公安机关要在涉誓舆情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就要让其正面形象深入人也。例如:积极开设公安机关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主流的社交媒体传达公安部门的信息,并且加强和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涉答舆情工作的展开。开展"互联网+"业务主动设立网络宣传员和评论员,及时地发布涉警舆情信息,强势引导网络舆情。同时,公安机关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发布道路情况、防火防盗常识、开设反电信诈骗网络报警平台、网上110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贴也的关怀。同时,公安机关要在专业的宣传人员和评论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上多花些功夫,以使得专业人员能够对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进行积极的宣传。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此类人才的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以实际的网络舆论引导效力来界定一个网络舆论宣传员的优秀与否。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现在生活离不开网络,业务往来需要网络、日常生活也需要网络、现在还有网上购物等等。网络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也给商家们带来不少的利益。但是随着网络面的不断扩大也给人们带来不少的坏处,例如:网络欺诈,传播不良信息,网游,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利即有弊,但是只要正确的利用网络我相信它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好处。 现在无论什么地方都遍布在网络中,网络无处不在。现在学校里也都用电脑教学,就连小学生也对电脑了如指掌,也导致了现在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越爱越多,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作为网络管理部门,应该对网吧进行严格排查,必须持身份证进入网吧,如有未成年人则对网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对未成年人进行知识教育,要明白自身的使命同时让他明白网游的危害。我们都知道数据传输是通过很多设备的,在这期间可以对其进行一些命令的删减,还有个网站的搜索以及传播的内容进行查看,以免传播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造成危害,同时对带宽进行控制,控制流量。每天规定上网时间,到晚上一定的时间就断网断电,保障学生的睡眠。 其次,就是网络诈骗还有一些恶意网页。一部分是学生自身的知识以及一些安全意识,防止上当受骗。其次,网络管理员需要用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来控制恶意网页传播,以免病毒入侵电脑,造成用户的数据丢失或者泄密,给

用户的财产安全一定的保障! 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大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网络管理员相当于警察,传播不良信息的人相当于现在那些违法乱纪的人,但是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还没有成文的“法律”,因而造成了现在的要大家意识到网络安全是多么重要! 200915030116 赵丽静 网络一班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版

8 月17 日上午,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和荣松犯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被告人杜澄、曹二车龙补、吴原华、赵智、和凌波犯寻衅滋事罪一案公开宣判,至此舆情告一段落。 三、传播特点 从事件的全网走势变化来看,1 月24 日晚,网友@ 琳哒是我发布微博后引起的网络舆论声势并不大,直至1 月25 日,被网友关注转发、媒体转载报道后网络舆论走势才开始增速走高,并于政府官方部门通过微博发声后达到监测时间内舆论值高峰。此后,由于官方回应失误引发的次生舆情,导致整个舆情事件周期反复,形成舆情“长尾效应”,严重影响丽江城市旅游口碑。 根据数据统计,仅2017 年1 月24 日20 时至1 月26 日9 时期间,全网关于“女子丽江遭暴打致毁容”的消息共84.7 万条,微博成为了该事件的主要舆论平台,相关数据达83.8 万条,占全部数据的98.9% 。新浪微博相关话题# 丽江恶性毁容抢劫# 阅读量超3.1 亿。 三、应对存在的问题 1. 通报针对性不足,造成舆情持续高热互联网时代,唯有更透明公开,才能打消受害者和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怀疑。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当地警方前期虽然积极响应、数次回应舆论,但是警方通报依旧“自说自话”,故意回避、模糊当事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是否存在抢劫、打人者是不是寻衅滋事罪、打人者是否被全 部控制等,导致舆情持续被质疑和追问,并保持高热。在全民都是监督员的网络时代,政府部门如何开展网络回应工作值得我们深思。

2. 警方官微失言,诱发次生舆情 丽江负面舆情爆发后,公安、旅游、工商、宣传等政府部门如何应对舆情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网络形象。而这些部门短期内应对一再失误促使负面舆情不断升温,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损。2 月10 日丽江警方官微转发指责被打毁容女游客放荡的网文,导致舆情反复发酵,形成“长尾效应”。官方错误的措辞表述,使得丽江警方在舆情泥淖中越陷越深,本来已经逐渐平息的舆情,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3. 线下处置失败,网上舆论不断发酵网络舆情是现实问题在互联网上的反应,应对工作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先下实体工作,因此网上舆情越来越呈现出“线下决定线上”、“实情决定舆情”的特点。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尽管官方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信息,但网络质疑的声音却一浪高于一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线下工作没有做好。丽江警方在没有取得受害女游客的谅解下,抢先通过网络对事件进行回应,导致该名女游客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接连通过微博对官方的声音进行质疑,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官方通报的权威性,无法有效取得舆论信任。 四、应对启示 1. 重视舆论焦点,做到针对回应互联网最大程度地回归了网民 的话语权,网民的舆论监督力量愈加不可小觑,当负面舆情爆发时,相关部门首先应及时回应,开展危机公关,与当事人平等对话,满足公众和媒体信息需求。在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声,政府部门的回应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牢牢掌握舆论关注的焦点,少说官话套话,以柔性姿态化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1746831.html,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与对策研究 作者:徐崴威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16期 [摘要]本文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研究出发,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为形成期、发展期、高峰期、反复期、衰减期五个阶段,并分析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的事件要素、网民要素、媒介要素,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群体极化理论、意见领袖理论及蝴蝶效应分析各要素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各个阶段的表现及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为例,探究事件从突然发生至最后衰减的过程,结果显示,事件主体、网络媒体及网民对舆情的产生、发展、高涨和衰亡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马航客机失联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28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1 研究背景 2014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网民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人都是媒体、个个都有话筒”的时代到来。我国网民数量持续增加,网络使用的普及率逐年上升和网络媒体日益变革,这些客观因素都对网络舆情产生了更加深刻复杂,变幻莫测的影响。微博、论坛、网络评论等网络新媒体迅速兴起,网络舆情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庞大数量的中国网民已经不再满足于从网上获取信息,他们已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深度介入各种社会现象、问题和事件的孕育、发展、高涨和衰减过程中。在互联网时代,即使一件微小的热点事件,通过网络系统的放大,也能引起“蝴蝶效应”。 2014年3月8日凌晨0时41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以下简称“马航客机”)MH370由吉隆坡起飞,预计当天6时30分抵达北京,客机载239名乘客,包括227名乘客(2名婴儿)、12名机组人员,其中包括中国乘客154名。3月8日凌晨1时20分,失联于马六甲海峡,随后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该事件被称为“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截至目前,马航客机MH370仍未找到。事件发生后,马航公司、媒体及网民在一定程度上对事故的反应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进程和处理过程,因此对网络信息的迅速收集和即时处理分析,不仅有助于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制止谣言的扩散,还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进展和民众心理的状况,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效果。 2 理论基础

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舆论已成为网民表达自己言论的主要渠道。网络舆论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有不少网络舆论引发的事件,例如:“动车事件”和“虐猫事件”。本文通过写一些具体的的案例来分析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及其应对的措施。最终达到使网络舆论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的目标,更多的实现网络舆论的正面价值。 【关键词】 网络舆论事件效应舆论监督理性发展 这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伴随这网络的迅速发展壮大到普及,人们的沟通方式、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为网民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这就形成了网络舆论。 一、网络舆论即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有公众舆论、媒体舆论及各种利益集团制造 的舆论等。 网络舆论的特点:网络舆论作为网络时代的一个产物,他不仅有网络具有的普遍特点即具有开放性、时效性、便捷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还具有自身拥有的本质特征即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开放性、难控性的特点。 二、随着网络舆论的普遍与发展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效应影响越来越大。 (一)为公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可以充分的反映民情,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所有人都可以运用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信息的传播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可以与他人沟通交流。 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更多的人在网上参政议政也使得网络问政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网络问政有利于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坐到敢说话、说实话,同时也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民情,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做,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人民主人翁的地位。 (二)有限的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其工作更加民主化、公平化、公开化、透明化,让人民群众了解实情,揭晓真相。 去年7月23日,涌温线动车追尾事件。事后网民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消息,使得整个事件的情况都暴露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网民通过对铁道部的质疑,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不满与看法。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政府一再做出承诺,要彻查此事。温总理也表达要还真相给大家。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且网民的愤怒质疑情绪愈演愈烈,事故至少导致39人身亡,192人以上受伤。因此,中国铁道部已有几位高官因腐败被调查落马,而且发现同样的几个高铁项目也存在技术故障问题。通过这件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也不得不重视网络舆论,不得不承认网络舆论压力之强大,同样通过这件事网民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也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三)推动防腐工作的更好开展,提高政府及其各级官员觉悟,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政治氛围,打造纯洁的干部队伍。 腐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防腐工作也是长期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来,我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