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省“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及工作分工

广东省“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及工作分工

广东省“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及工作分工
广东省“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及工作分工

广东省“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及工作分工

名称牵头部门参与单位

1

广东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十二五”规划省环境保护厅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

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

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

局、海洋渔业局、质监局等

2 广东省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旅游局等

3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电网公司等

4

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

二五”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省

交通运输厅

民航中南管理局,省机场管理集

团、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铁

集团等

5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卫生厅等

6

广东省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

五”规划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

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知识产权局等

7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省教育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

8

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

省文化厅省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等

9

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10-2015年)省委宣传部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文化厅、

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等

10 广东省卫生发展“十二五”规划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11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

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厅

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发展改

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

科技厅、民政厅、财政厅、农业

厅、外经贸厅、文化厅、卫生厅、

国资委、工商局、体育局等

12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

划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

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国土

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交通运输

厅、农业厅、水利厅、统计局等

13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二五”规划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4

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二

五”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省

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科技厅、质监局等

15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

五”规划省发展改革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质

监局、知识产权局,省通信管理

局等

16

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

划省发展改革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司

法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厅、外经贸厅、文化厅、广电

局、质监局、旅游局、金融办等

17

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

规划省金融办

人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

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等

18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

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省

海洋渔业局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国

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水利厅、

农业厅,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

19

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

规划省发展改革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

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

土资源厅、农业厅、文化厅、卫

生厅、国资委,省编办等

20

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

二五”规划省质监局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

政厅、外经贸厅、教育厅、知识

产权局等

21 广东省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省地震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人防办、地质局、三防指挥部,省气象局等

22 广东省地质勘查”十二五”规划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局、核工业地质局等

备注: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编制一般专项规划(含

部门规划)。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安徽省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徽省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回顾 (5) (一)工作成效 (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二、“十二五”建筑节能工作形势分析 (10)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总体目标 (11) 四、重点工作 (12) (一)继续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 (12) (二)突出抓好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13) 建立和完善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监督管理机制,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面纳入全省建筑节能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示范项目动态管理库,抓好已有示范城市(县)和示范项目的实施指导和监管工作,确保完成示范任务,并及时总结示范经验,完善示范技术,形成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模式。 (13) (三)加快推动建筑用能节能运行管理工作。 (13) 逐步完善公正规范的建筑能耗检测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能耗的现场跟踪检测,着重做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建筑能效的检测标识和审计公示制度,尤其是建立建筑能效的后期跟踪测

评和审计公示制度,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能效测评标识和审计公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13) 完成我省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基本情况、能源消耗信息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实行用电分项计量,逐步建立起全省联网的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全省重点城市重点建筑能耗建筑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促使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制定节约型校园行动计划。启动“省级节约型校园”示范工程,促进我省节约型校园建设深入开展。 (14) (四)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出台我省既有建筑改造相关优惠政策、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通过给予建筑企业优惠政策,设置改造专项资金、业主投资等融资渠道,加大既有建筑改造资金投入,有力推进我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快速发展。 (14) (五)加大建筑节能新技术试点示范推广力度。促进企业、高等院校、有关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引导全社会的资源参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拓宽合作领域,开展国内外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和企业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生产、设立研发机构。 (14) 五、保障措施 (16)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

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指南

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指南: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 2. 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进展评价研究 4. 教育在国家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5.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6.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实践途径研究 7.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机制研究 8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 9.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10. 地方政府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政绩考核体系与问责机制研究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学前教育成本研究;非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校际比较研究;非义务教育学费浮动影响因素研究;家庭教育消费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研究等。 学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学校(班 级)适度规模研究;校长领导力建设研究;校长队伍专业化研究;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城乡教 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教育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教育舆情分析研究;集团化办学模式研 究;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 究;学校正当竞争机制研究;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研究;教育中的歧视现象研 究;非政府教育组织发育研究等。 (四)基础教育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理科实验教学研究;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等。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托幼一体化研究;幼小衔接研究等。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等。 (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验研究;各类职业教育定位、功能研究;职业技能比赛研究;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能力导向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职前职后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式职业教育办学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研究等。 (七)德育研究 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交通运输“十 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1 —

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加快构建安徽特色的现代交通运输业,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相关规划等,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为重点,针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安全应急保障、绿色低碳交通等内容,明确了“十二五”期安徽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范围包括公路交通运输(含城市客运)、水路交通运输、民用航空运输、邮政等。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一、现状评价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交通运输行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 (1)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显著扩大。“十一五”期间,全省—2 —

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125亿元,比“十五”增加了58%。重点加强了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以及基础薄弱的内河港口与航道、公路场站枢纽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投资641亿元,农村公路投资257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57%和23%;站场建设投资19亿元,占总投资的2%;水运基础设施投资91亿元,比“十五”增加6倍左右。 (2)公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201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4.94万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达107.16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网密度比2005年增长105%。 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全省境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规划的2781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2602公里。省级高速公路网开始启动,建成通车327公里,在建1078公里,实现了“南北6小时过境、东西3小时过境”的目标。 干线公路技术水平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截至2010年底,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2412公里,其中,国道5037公里,省道7375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由85.1%增加到91.4%(含高速公路)。与此同时,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农村公路“村村通”提前完成。以“村村通”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06—2010年共新改建农村公路7.3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13.6万公里。建成通村公路桥梁900座,改造危桥753座。所有乡(镇)都通了油路(水泥) —3 —

“十二五”时期各学科重点领域和重点研究课题

“十二五”时期各学科重点领域和重点研究课题 2011-06-03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着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与基本范畴;国外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 党史·党建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分时期综合性研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累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专题史;中国共产党专门史; 中共党史上重要人物、重大决策、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献;中共党史资料收集整理;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党史宣传教育与党史知识普及; 革命遗址普查;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当代价值;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建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健全民主集中制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外国政党制度。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列宁唯物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法理哲学、文化哲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中国发展道路;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思想;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价值哲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经典解释学与哲学典籍整理;中国哲学现代转型和范式转换;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制度伦理学;中西哲学比较;外国哲学史、断代史、国别史;西方哲学经典译释、分支流派;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社会民生问题的伦理学研究;当代中国民族伦理与宗教伦理调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安徽省“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省“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成绩和形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电子政务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党的行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基本满足现阶段全省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徽省级节点已经建成,实现安徽政务外网与国家政务外网主干网的连接;相关业务单位应用系统已实现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网通信和正常运行;建成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共接口和基础数据库系统;完成省政务外网平台升级改造和十六个市级节点设备安装与联网运行。二是全省政府网站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网上服务质量稳步提高。省市县三级共计170多家政府网站全部开通,政府网站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办、国信办组织的全国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安徽省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七年荣获全国优秀政府网站前十名的好成绩。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卓有成效。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我省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软件、统一编码”三统一的模式,大力推进各市、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成了目录规范、编码统一、分级管理、信息共享、易于监测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根据省政府要求,初步建成以发布最新科研成果、重大招商项目和就业劳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平台。四是基础数据库建设和“金字工程”取得阶段性成绩。全省人口、自然资源、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资源基本完善,法人数据库建设正式启动。以“金财”、“金税”、“金关”、“金水”、“金审”等为代表的“金字工程”全面完成一期建设,转入深化应用阶段,部分工程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五是网络安全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形成,工作机制全面建立,有力保障了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期政府信息系统及重要网络的正常运行,电子认证证书得到广泛推广,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工作有序推进,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总体上看,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正在向全面深化应用阶段加速发展,表现在:一是由分散的基础要素建设向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的体系建设转变;二是由注重形式建设向注重实现网上为民服务功能建设转变;三是由仅仅实现信息发布向党政部门综合实现自身业务处理内容转变;四是信息资源由部门所有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转变;五是由少数职业工作者推动的电子政务建设向党政部门提高行政能力建设的方向转变;六是从缺乏标准制度到逐步建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相互配套的制度转变;七是由部门内部自主管理向拓宽民意渠道的“网络问证”方向转变。 全省电子政务建设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些建设矛盾还比较突出。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矛盾依然明显;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较差,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业务数据封闭,部门重复采集数据,数据利用率低;三是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较乱,管理力量不够强,技术人员缺乏且分散;四是不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和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导向、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科学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

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为加强我省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提升我省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我省产业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低碳技术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改变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低碳发展路径,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的战略行动。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竞相加速研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低碳技术整体水平落后,自主创新与技术储备不足,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低碳产业体系薄弱。 针对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我省实际,通过编制低碳技术发展规划,对理清我省低碳技术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阶段性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加快形成低碳技术体系,为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开展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促进高能效、低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低碳技术的中长期战略储备,争取在重点和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支撑发展方式转变。

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不仅有利于促进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改造提升我省钢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降低生产总值的碳强度,把握发展主动权。 有利于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与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力量,有序推进低碳技术的交流合作,加快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有利于我省加强低碳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实现互利共赢。 有利于推进我省低碳科技示范区建设,为全国提供先行经验。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行业的低碳科技示范区,加速低碳技术集成,不仅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低碳发展,而且有利于选择试点、重点推进、积累经验,为全国低碳科技示范区建设提供先行经验。 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技术、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是大幅度提高碳生产率,不仅有利于解决经济建设与气候保护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技术发展的基础和突出问题 (一)发展基础 为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展低碳经济,我省制定了《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发

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

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 XX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明确了概念,我们才抓住了“纲”。它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培养,知情意行等各方面语文素养的

全面提升。 目前现状是: 1、实施过程简单化。 2、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也不够,过分依赖老师,学习上没有主动性。 3、资源不丰富。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缺乏课程开发意识。 4、指导不得法。有的老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有的老师包办代替,有的老师放任自流不加引导。 5、评价单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着对其应有不同于常规的评价方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如何评价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不是单一的量化评价能实现的,它应采取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手段。目前小学教学第一线还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的现状,提出此课题,主要原因有三: 1、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0日来源:市场信息处作者: 为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构建全省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以信息化引领和推进全省农业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成效 “十一五”以来,我省各级农业部门主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需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围绕“三农”服务开展工作,不断改善农业信息工作手段,拓宽信息工作面,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农业形象,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我省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建设各类信息服务机构189个,建立部门行业系统专业网站30个,70%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20%的村建有信息服务点,90%以上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与农资批发市场建有网络终端,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在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延伸,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已初具规模。 2、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建设完善“安徽农业信息网”网站群,与上对应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横向联系各省农业信息网和委内各职能部门,纵向延伸到17个市、105个县(区)和广大的乡镇、村以及相关涉农企业,实行全省农业信息三级平台、四级发布的网站管理模式。省农委还筹集100多万元资金,新建面积150平方米的省级农业信息机房,优化了网络环境,为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3、农业“12316”公益语音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继续完善“12316”农业语音咨询服

务平台建设,实行各地农业系统公益服务号码统一,专家定期坐诊,为农民、企业投诉举报或咨询服务提供方便。截至目前,全省每天电话访问量在1000人次以上,农忙时间每天在3000 人次以上,已成为农民生产经营的好帮手。 4、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自2008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组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建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网,为520个合作社建立了个性化专业信息平台,建立了合作社信息员队伍,并对信息员进行专门培训,统一信息采集、统一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 5、建成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我省农委系统建设完成了包括省级两个主会场,市级20个、县级61个分会场的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已经累计召开40多次各类工作视频会议,参会人员达到5万多人次,提高了我省农业电子政务水平。同时拓展了农业部卫星视频会议收视范围,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能。 6、深入推进“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项目建设。按照农业部统一规划,在阜阳、滁州、宿州三个市和宣州、肥西等十六个县(区、场)开展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试点工作。通过建设“三电合一”平台,综合利用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载体开展信息服务,丰富信息服务手段,提高信息服务入户率和使用率。 7、规范完善全省农情调度系统。建成了融农情、灾情、行情等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发布于一体的省级农情调度管理平台,实现了部省市三级联网,极大地方便了全省农情信息的沟通,保证了农情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累计发布各类农情信息已达上千万条次。

“十二五”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开题报告 会同县一完小课题组饶菊芳、黄艳梅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向网络时代阔步迈进如今网络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教育领域,网络信息成了教育的重要资源,计算机辅助教育正走向普及,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正逐步加快,网络技术对现行教育的优化和生产力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的方式都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已经悄然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身边。这些都在改变着学生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下,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方式发现了哪些变化,利用信息技术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了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意义价值: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目前国内外在信息化教育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这三大研究热点正齐头并进,并且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教育者的思考: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应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是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在内的一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实现中国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式战略发展,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作出规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安培供稿)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 (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

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09年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2010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9年,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2010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2004年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2007年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2009年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2010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2010年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2008年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2009年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2008-2010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2010年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2010年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 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2009年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访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信访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反党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