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通电

+3

中考化学备考-初 中 化 学 复 习 策 略

教无定法,双基复习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大家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做法。今天,本人有幸受省教研室委托,就初中化学“双基”和计算复习做个讲座,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愿能得到各位专家、同仁的赐教。

经过半年多的新授课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但多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感觉到散、乱、乏味、模糊。在此紧要关头,若任课教师的复习课路子对头、方法得当,则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兴趣更浓厚,学习更愉快,知识成纲。

在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列成纲要信号之前,应采取措施对“双基”内容进行单独讲解,让学生对双基内容理解透彻,再列表复习。列表前可以采取激趣方法对概念进行复习巩固,即:一、意义识记;二、实验感悟;三、剖析概念;四、比喻教学;五、编造故事;六、编顺口溜。再列表成纲。

Ⅰ、激趣方法 一、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能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

启发:曾有人在报纸上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方法,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里装.药品;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燃酒精灯;⑤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移离.水面;⑦熄.

灭酒精灯。将带点的字连起来读则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可将它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通过这样授课,学生对制氧的操作顺序就很少出差错了。

迁移思考:“双基”教学也可以仿照上述例子设法减轻学生的识记负担。

1、例如记电解水时是正极产生氧气,还是负极产生氧气,有些同学记起来容易混淆,我就介绍给学生一种记忆方法。

2H 2O == 2H 2 + O 2

负极 正极

可写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

气 提取带点的几个字:“正氧负氢” 可将它谐音记忆:“正养父亲”。

2、又如:在讲化学用语时,学生很难记住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书写这些符号时,很容易出差错。我们可以让学生这样记:离子符号右歪帽,先写数字后写号,化合价标正上方,数字符号反方向。例如铝离子可写成Al 3+。铝元素是正三价可写成Al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可谐音为“养龟吕铁”。 二、实验感悟

实验感悟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例如:讲物理性质时,大家知道物理性质是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硬度、密度等。学生对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判断比较准确,可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出来,也知道熔点、沸点、溶解性、密度可以测定出来,但对硬度的概念不太了解。我在讲金刚石的坚硬时,就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感悟硬度的内涵。

首先我问学生是铁硬还是玻璃硬?全班的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铁硬,接着我就将带来的铁片和玻璃展示出来,问是玻璃可在铁片上划开痕迹,还是铁片可在玻璃上划开痕迹呢?学生都回答铁片可在玻璃上划开痕迹。最后,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实验,实验的结果让全体学生愕然,因为实验结果与同学们的猜测正好相反。通过实验,同学们对硬度的概念感悟得更深了。

又如在讲爆炸这个概念时,我多次设计实验让学生体验这个概念的内涵。

一是在讲燃烧的现象时,我与同学们共同探究了爆炸现象。实验方法如下:首先让学生了解到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发生急速燃烧时常常会发生爆炸,然后利用课堂已接触过的易燃物硫和红磷以及能产生氧气的高锰酸钾进行探究实验,器材就是信袋子和木棍。

实验步骤:让学生用信袋子分别包装三种药品及其混合物进行撞击实验。

实验一:在第一个信袋子中装入少量硫,包紧,放在水泥地面上,用木棍撞击,无爆炸的现象。

实验二:在第二个信袋子中装入少量红磷,包紧,放在水泥地面上,用木棍撞击,无爆炸现象。

实验三:在第三个信袋子中装少量高锰酸钾,包紧,放在水泥地面上,用木棍撞击,无爆炸现象。

实验四:在第四个袋子中装入少量硫和红磷的混合物,包紧,放在水泥地面上,用木棍撞击,无爆炸的现象。

实验五:在第五个袋子中装入少量硫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包紧,放在水泥地面上,用木棍撞击,无爆炸现象。

实验六:在第六个袋子中装少量红磷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包紧,放在水泥地面上,用木棍撞击,有爆炸现象,并冒出大量的白烟。

实验七:在第七个信袋子中装少量硫、红磷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包紧,放在水泥地面上,用木棍撞击,有爆炸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冒出白烟。

为什么对第一至第五个信袋子撞击时无爆炸现象发生,而对第六、第七个袋子撞击时能爆炸呢?大家讨论后得出结论:第一至第四个袋子中,要么只有可燃物,要么只有助燃物(产生O2的高锰酸钾)不能形成燃烧的条件,而第五个袋子中有可燃物硫和助燃物(高锰酸钾),但撞击产热不足以使其达到硫的着火点,也不会形成燃烧的条件。第六、第七个袋子中由于撞击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氧气与着火点较低的红磷在撞击发热的同时燃

烧起来,产生气体并放热,故而爆炸。第六个袋子无硫磺,因此反应后只冒白烟(五氧化二磷)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第七个袋子中因有硫和红磷,不仅爆炸后冒白烟,且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为了防止发生易燃物和易爆物爆炸事故,根据上述实验,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呢?

参加实验的同学通过讨论得出了下列几点结论:

(1)是易燃物和易爆物与助燃物要严格分开,万万不可混放在一起。

(2)是严禁对易燃物、易爆物受热,例如不要撞击,严禁烟火,电器设备与易燃物、易爆物要严格隔离,搬运时要做到轻拿轻放。

通过实验、讨论、大家对易爆物的防爆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深刻,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在学生做检验氢气纯度分组实验时,我介绍给学生一种做爆鸣实验的方法:用排水集气法收集H2,试管内留有定量空气,各实验小组留空气比例如下(表一):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留空气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收集H2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实验结果是第5、6、7组的爆鸣声最响、即爆炸威力最大,这就说明物质的爆炸还与反应物的比例有关。这样一实验,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还能领悟到反应物浓度与反应剧烈程度的关系。

三、剖析概念

对某些基本概念要剖析其内涵,揭示关键点,使杂乱的内容条理化,下面略举几例。

元素: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是:二个点①核电荷数相同(即质子数相同);②一类原子(包括电中性的原子和带电荷的原子,即简单离子),而不是一类粒子。

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助燃物、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催化剂要抓住一变两不变,一变,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两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氧化物:三个点,①二种元素组成、②其中一种是氧元素、③化合物。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四个点,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解某物质的质量”。

四、比喻教学

比喻教学能使复杂的化学内容简单化。

运用比喻实施“双基”教学,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略举几例。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这是初中化学课本第49面第一大题中的第一小题。许多学生做这道题时不能正确答

题。我在讲解作业时打了个比方说:“糯米可以做成酒,因此糯米中有酒”。学生笑着回答说:“这句话错了,糯米可以做成酒,是糯米经过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酒,并非糯米中存在酒。”我接着说:“同样的道理,水电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并非水中存在氢气和氧气。”这样一比,学生就清楚了。

2、为了使学生掌握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条件,我举了下面的例子:Zn+CuSO4=Cu+ZnSO4,我把锌原子比作一个能力较强的人,把Cu2+比作一个能力较弱的人。有一天Cu2+和SO2-4去网吧上网,两人坐在同一条凳的两个座位上,过一会儿,Zn原子也进了网吧,由于它的能力比Cu2+强,于是它就强占了Cu2+这个座位,而与SO2-4坐在一起,因而铜离子变成孤单单的单质游离出来。在这个化学变化中,其本质是活动性较强的锌将活动性较弱的铜离子从它的可溶性铜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发生置换反应。

3、对“原子团”的教学,我是这样比喻的,社会上存在着各种社会团体,每一社会团体都是由许多人组合在一起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行动也是统一的。当参加社会活动时,他们好像一个人一样。化学上的“原子团”也是这样,如硫酸分子里的SO4部分,这部分中的五个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我们称它为“原子团”。

这些比喻运用于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涵义,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了较好的复习巩固“双基”的效果。

五、编造故事

编造故事能使死的概念活起来。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故事。

有位化学教师为了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须注明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他寻找机会去了一位学生家里家访,家长热情地接待了他,先倒水后敬烟,可这位教师只喝水却不让家长点烟。这位家长诧异地说:“老同学(原来这家长与老师是师专化学系的同学)会抽烟,今天装什么蒜?”此时老师慢慢地从袋子里摸出了这位学生的作业本,作业本上写了这样的一个反应:2H2O=2H2 ↑+O2↑,老师接着说,你家的水随随便便会变成爆鸣气,再帮我一点烟,我看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着帮我点烟,其实是想点燃我嘴里的爆鸣气,你父子俩这样一弄我这嘴巴不就会炸得稀巴烂。这时家长友好地给了老同学一拳,一旁的学生也笑歪了嘴,从此以后,这位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时,就会特别关注是否注明了反应条件。我常给同学讲这个故事,发现同学们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也特别会关注书写反应条件。

2、化学反应族谱图的故事

现在有许多家族在修谱,化学反应也赶热闹,它有个自述:“我是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均在我的管辖范围。我有五个儿子:老大叫化合反应,凡是多变一的反应都属老大的,老大又帮我生了四个孙子,这四个孙子分别是:单质的氧化、氧化物的氧化、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水与酸性氧化反应生成酸。老二叫分解反应,与老大是一对冤家,它专管一变多的反应,老二也帮我生了四个孙子,它们分别是盐的分解、含氧酸分解生成水和酸性氧化物、碱分解生成水和碱性氧化物、氧化物的分解。老三叫置换

点燃

点燃

分解反应

点燃 反应,它所管的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老三只帮我生了三个孙子,它们分别是:金属和酸生成盐和氢气、金属和盐生成新盐和新金属、非金属单质与氧化物的反应。老四叫复分解反应,它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老四帮我生了五个孙子,它们分别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酸和盐生成新盐和新酸、碱和盐生成新盐和新碱、盐和盐生成两种新盐、酸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和水。老五是个怪胎,长得四不象,至今未取名,但它也帮我生了三个孙子,它们分别是: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有机物的燃烧、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

请你根据化学反应的自述修个化学反应的族谱图(孙子举例说明) 多变一的反应:A+B+…… C

例:1、C+O 2 == CO 2

2、2CO+O 2 == 2CO 2

3、CaO+H 2O ==Ca(OH)2

4、H 2O+CO 2 ==H 2CO 3

一变多的反应A B+C ……

例:1、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2、H 2CO 3==H 2O+CO 2↑

3、Cu(OH)2==CuO+H 2O

4、2HgO==2Hg+O 2↑ 单质+化合物 单质+化合物 A + BC AC + B

例:1、Zn+H 2SO 4(稀)==ZnSO 4+H 2↑

2、Fe+CuSO 4==Cu+FeSO 4

3、H 2+CuO==Cu+H 2O 3C+2Fe 2O 3==4Fe+3CO 2↑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AB+CD==AD+CB

例: 1、HCl+NaOH==NaCl+H 2O

2、2HCl+CaCO 3==CaCl 2+H 2O+CO 2↑

3、NaOH+NH 4NO 3==NaNO 3+NH 3↑+H 2O

4、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5、2HCl+CuO==CuCl 2+H 2O

例:1、Ca(OH)2+CO 2 == CaCO 3↓+H 2O

2、C 2H 5OH+3O 2 == 2CO 2+3H 2O

3、CO+CuO==Cu+CO 2↑

根据上述故事有利于解答类似下列的练习题:

化合

反应

置换反应

其它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表二

高温

H2O

CO2

Y

X HNO3

练习一、A、B、C、D、E五种化合物都含有钙元素,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A B

HCl E HNO3

D C

(1)请推断:x、y两种试剂的化学式。x_____ y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E :____________

D—>C :___________(介绍解题的突破口)

练习二、R单质的自述

我是艾菲尔R塔的主要成分。天生就有银白色的肌肤,但在风雨中会变得很丑,因而我常需美容。我性格温柔、活泼,在纯氧中燃烧,我会热情四溢,见酸就生气,在蓝色的海洋中我会身披红纱,活像个美丽的新娘,假若你愿与我作朋友,你将更加了解我,喜欢我,你若离开我,你将很难过。

请问:1、R可能是________元素, 符号是_____________

2、a 据1的推测该单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写一条),b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单质的两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二条)。

六、编“顺口溜”

编“打油诗”能使所学知识妙趣横生,脍炙人口,便于记忆。

例题:(打油诗)学习中编顺口溜或打油诗是帮助记忆的好方法。现有如下打油诗:水晶宫里卧包公,阵阵清风吹进宫;

忽有烈火烧过来,竞把包公变关公;

烈火退去清风在,吹得关公好轻松。

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最恰当实验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氧气和铜的反应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D、木炭还原二氧化碳

此题虽为实验题,却要借助氧化铜,铜的颜色(物理性质),氢气的还原性(化学性质)等“双基”内容进行解题。

Ⅱ、列表成纲

将“双基”列表成纲能使零散的内容系统化。

具体的做法是将双基内容分成六块

1、物质的组成(表三):

(1)、元素:

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核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含义。

③元素存在两种状态:单质、化合物。

④到目前为上,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

⑤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

个原子。)

(2、)单质、化合物比较表(表四):

单质化合物

区别①元素处于游离态(此时单

质可以是分子态,也可以

是原子态)

②一般不能分解

①元素处于化合态(此时的元素不

具备游离态的性质)

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分解

联系

不同单质通过化合反应

单质化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

(3):分子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②分子既讲种类又讲数目。是微观概念。

③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④分子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原子构成的可以独立存在的微粒。分子是稳定态。

⑤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通常叫分子态物质。

(4):原子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②原子既讲种类又讲数目。是微观概念。

③原子可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④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叫原子态物质。

⑤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表五):

分子

原子

区别

分子是稳定结构,可独立存在。

分子由原子组成。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组成新的分子

原子是不稳定结构,单个原子不能独立存在(稀有气体原子除外) 进行化学反应的微粒,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作用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进行化学反应,在反应中重新排列组合

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

分子 原子 相互结合(共用电子对)

(5)离子:

①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 离子构成离子化合物。 ③ 离子化合物中无分子。 ④ 离子不能构成单质

(6)混合物和纯净物(表六):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多种成分) 由不同种微粒组成

由同种物质组成(一种成分) 由同种微粒组成

特点

不具有固定的组成、结构、性质。 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各成分之间不发

生化学变化,各自保持其自身原有的化学性质。

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性质。 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该物质。

关系

提纯、分离

混合物 纯净物

几种纯净物混和

2、物质的分类(表七):

气态混合物:空气等

混合物 液态混合物:食盐水、石油

固态混合物:粗盐、煤 物质

金属单质:Fe 、Al 、Cu 等 单质 非金属单质:S 、Si 、O 2

稀有气体:He 、Ne 纯净物 有机物:CH 4、C 2H 5OH

酸:HCl 、H 2SO 4

化合物碱:NaOH、Ca(OH)2

无机物盐:NaCl、Na2SO4

氧化物:CaO、SO2

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表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原物质的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没有发生

变化

原物质的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被破

坏成原子、离子后又重新组成新物质

的分子

变化时的现象外观、状态、位置、质量等的改变。如

粉碎、熔化、扩散等

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变色、爆炸等

关系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表九):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溶解性、硬度、密度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

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特点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集体表现

组成物质的单个微粒的个体表现

(3)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见化学反应族谱图)

(4)其它概念。

A、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与反应基本类型的关系(表十):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分解反应

化学变化置换反应

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

其它反应

从得、失氧看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看

②关系图如下(表十一):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化分

合解

复分解

非氧化-还原反应

B、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C、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

4、原子结构

原子核质子(+)

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简要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与微粒化学性质的联系,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联系。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得、失电子而得)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比较表(表十二):

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符号Al Mg2+Cl-

特征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示意图))))))))

+13 2 8 3

)))+12 2 8

))

+17 2 8 8

)))

5、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用语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微观解释,应用等。

练习一、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是否砒霜中毒,其化学原理为:R + 8HCl + 4 Zn ==

4 ZnCl2 +3H2O + 2As + H2↑(R表示砒霜的化学式),则砒霜的化学式为()。

A、As2O3

B、As2O

C、AsO

D、As2O5

练习二、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4.8克,同时生成4.4克CO2和2.7克H2O,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元素

B、只含碳、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2)化学用语(表十三):

元素符号

组成用语离子符号

化学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用语结构用语

离子结构示意图

变化用语化学反应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3)计算: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A根据化学式的计算②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③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产物的质量;

B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反应物或生成物含杂质的计算

例题:58吨含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能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解:设可炼得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Fe3O4+4CO3Fe+4CO2

232168

加溶质

减溶剂 变温

变温 加溶剂

58吨*80% X*96% 232 58吨*80% 168 x*96%

x=35吨

答: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35吨。 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① 化学方程式要书写正确。 ② 同题中不能设相同的未知量。 ③ 不要算错式量。

④ 要转化成纯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⑤ 式量比等于对应物质的质量比。 6、溶液

(1)溶液的组成(表十四):

溶质

饱和溶液

溶液

溶剂

饱和溶液 (2)溶解性与溶解度 (3)溶液的酸碱度(PH )

(4)溶解度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表十五):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量的 关系

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

溶质、溶液的质量关系

条件

一定温度、饱和状态、 溶质、溶剂的量

与温度无关,可以不饱和,在一定温度下确定的溶剂中可有无数质量分数值,其中最大的是饱和状态的值

计算

公式

S=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

C%=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00%

100(克)

关系 换算

S= C 100 – C ×100(克) S= 100×C 100 – C (克)

C%= S 100 + S ×100% C%= 100S 100+S %

关系 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才会同时有关于“S ”和“C%”的计算。

关于浓溶液稀释的计算:关系式就是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下面浅谈计算题的复习。初中化学计算的评价重点已转移到评价学生用反应事实,化学基本概念和数学方法模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设置练习题应注重过程与方法,内容侧重身边的化学物质,体现新课标精神。我就这两点选择几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一、注重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上做文章。

例1、(北京市2004年中考题)为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NaHCO 3)固体的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13.6g 该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9.5g 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 3+HCl==NaCl+H 2O+CO 2↑。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记录如下(表十六):

求:(1)混合物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是_____,计算步骤为: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计算步骤为:

例2、(南京市2004年中考题)六朝古都南京的一些古代建筑保存完好,这与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关。该小组从某古代建筑维修现场搜集了一些旧墙灰进行研究。取12.0g 旧墙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烧杯中,并加入足量稀盐酸(假设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H 2O 、HCl 逸出)。反应开始时,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为300.0g.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十七):

反应时间 t 0 t 1 t 2 t 3 t 4 t 5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10.0

206.7

204.6

203.9

203.4

203.4

反应时间/min

2

4

6

8

10

12

14

16

18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1)该小组因故没有记录反应时间为16min 时的数据M 。你由表中数据推测,M=_____g 。

(2)反应生成CO 2 的总质量为____g 。

(3)根据实验数据, 在右边的坐标纸上绘制生成CO 2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曲线。前3min 生成CO 2的质量为______g.

(4)该旧墙灰中

CO 32-离子的质量分 数为_____。(相对 原子质量:C –12; O —16; Ca —40) CO 2质量/g 反应时间/min

还有像南宁市30题(2004年)也属类似题型。

二、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学会看说明书甚至探究商品说明书上内容的真伪,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例1、(天津市2004年中考题)右图是某种胃药的部分标识。胃药中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主要是盐酸)。某患者按标识上的服用方法服药,服药三天后病情好转。计算患者在三天内所服用的此胃药中:(计算结果取整数)

(1)所含氢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mg; (2)理论上可中和胃酸中的HCl 的 质量为________mg.

例2、(江西省2004年中考题)小莹同学的父亲买回一袋钾肥,其包装上的部分内容

烧杯及所盛物质

总质量/g

300.0 299.0 298.0 297.2 296.5 296.0 295.7 295.6 M 295.6

××牌胃药

成分:每片含氢氧化镁250mg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2片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如下图所示,为确定该化肥纯度(即K 2SO 4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小莹同学称取10g 样品,加入适量水溶解后,与足量的BaCl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沉淀测得其质量为11.65g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化肥纯度是否符合包装袋上的说明。(假设化肥中的杂质不与Ba Cl 2溶液反应)

还有像1、福州市28题(2004年) 2、南宁市29题(2004年)

3、大连市42题(3)小题(2004年)

4、福建宁德市16题(2)小题(2004年)也属类似的题型。

在“双基”教学中我再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尽管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上,为倡导生动、主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创新,增加了实物图、模型图、卡通图、照片、打油诗等图文并茂,题目的形式更直观、新颖,开放、灵活、目的是强化试卷的素质教育的导向,创设真实的评价情境,提高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但我们设置试题时,既要注重试题的开放性,还要注意其科学性,不要出差错。

例如:利用Al 、H 、O 、N 四种元素按要求写出有关化学式。(表十八):

类别 酸

碱性氧化物

化学式

学生只能在碱性氧化物中填写Al 2O 3,大家知道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可初中化学又不会引出两性氧化物这个概念,因此教学中要避开类似的题型。

又如:河南省(2004)中招题(单选题)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转化时,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a(OH)2 CaCO 3 B 、NaOH Na 2SO 4 C 、 C CO 2 D 、KCl KNO 3 有些学生能在课外拓展知识面,认为可选B 与C 。

最后,祝各位同仁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预祝本次中考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名称:硫酸钾

化学式:K 2SO 4 纯度:95%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逐步提高。所以指导我们的中考复习方向,学生的知识要灵活掌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来回答问题。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1. 过好教材关 教材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答题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而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一些偏题怪题,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历届毕业生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复习中根据自己的弱点和盲点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本,是总复习中的重要的一环。初中化学知识点零散,复习时化学基础知识要“细”、“实”、“到位” ,粗糙就是“空”、不实等于“零”。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中考就可以得高分。要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知识的系统化,更主要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迫学生们回归教材。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再配以适当的习题加深知识的巩固。题中空白填写完后,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具有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因为这是决战中考的武器,必须磨光擦亮,才能取得中考的胜利。 四类知识复习好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化学用语掌握,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归结到最后,要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表达出来,而且能规范地书写。因此,能熟练、正确、规范地书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价标符号、化学式、

(整理)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 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 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 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有机物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中考推断题专题复习学案 一、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思路 解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二、课前准备 1、物质的典型性质: ①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②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元素; ③人体含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 ④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与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单质均是指; ⑤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是;反应的物质应该是铵盐与碱。 ⑥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固体是、液体是、溶解时吸热的固体是。 ⑦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的是,通常用于发面食品中,使蒸出的馒头松

软可口同时可除去发酵时产生的酸的是、; ⑧ CuSO4色; CuSO4溶液色;Fe2+ (亚铁离子)溶液色;Fe3+ (铁离子)溶液色; ⑨S在O2中燃烧色;S、H2在空气中燃烧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色。 2、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①写出能实现下图三种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填下图空白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下列转换的方程式 ④箭头表示如图三种物质之间能实现的转化并写出方程式 三、知识储备【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 黑色Fe、C、CuO、MnO2、Fe3O4;红色Cu、Fe2O3、HgO;淡黄色S粉;绿色Cu2(OH)2CO3;蓝色CuSO4·5H2O;暗紫色KMnO4 (2)溶液颜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 紫色溶液:含MnO4-;I2遇淀粉溶液(蓝色) (3)沉淀颜色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BaSO4、AgCl、CaCO3、Mg(OH)2、MgCO3、BaCO3 2. 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 C CO CO2 CaO CuO Cu CuSO4

浅谈中考化学高效复习策略

浅谈中考化学高效复习策略 姜堰市桥头初级中学戴玉萍 [摘要]初中化学不仅需要记忆的东西多,而且需要理解、归纳综合的也比较多。化学复习课,不仅有大量的琐碎知识点要学生去记,更重要的是在熟记的基础上还要去灵活运用;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高效的复习是关键。 关键词:中考化学高效复习策略 在新课标和“五严”的双重作用下,传统教学、复习模式已经行不通,所以面对中考复习许多老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复习课真难上,尤其是而且化学复习课既不象授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象习题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高。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高效的复习是关键,下面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就中考化学高效复习模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体 “学生的发展是一切的根本,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去学”这句话对于中考化学复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化学中考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知识型”更注重的是“知识——能力型”,而且越来越倾向于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此,在中考化学复习中,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去熟记基础知识,更应注重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复习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模式把学生当“电脑”,自己在复习教学处于绝对的核心位置,将最大量的、既成系统的知识程式化的传输给学生,致使部分学生成了储藏知识的“硬盘”。这种复习教学模式不仅我们教师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最终的成效也并不是很理想。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来看,中考复习的核心是初三学生,老师在这一特定过程的作用是引导、指导和辅导。因此,在备考复习中教师必须摈弃多年来习以为常的“讲练考”的复习模式,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复习的主人。例如,我在任教的初三(2)班进行化学实验基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备考计划讲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 备考计划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榆林市第十三中学九年级化学备课组 根据中考化学科考试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中考方向,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化学备课组制定出本校化学中考备考计划。 一、备考指导思想 我们的中考备考工作严格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教学中要以“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工作主线,在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的总体理念指引下,本着“求真务实,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从“早”、“紧”、“严”、“细”、“实”、“好”六字上下功夫,贯彻落实“三要”精神,即一要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二要统筹兼顾,既要夯实学生基础,又要搜集中考信息,研究命题趋势,重视尖子生提高同时更要注重后进生的转化;三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生学习与思想教育两手抓,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两手都要硬。 二、加强化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努力提高中考成绩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目标、要求、命题范围、内容以及考试方式、试卷结构、试题难易比例、评卷方式等,做好教学目标的制订工作。预测和把握出题动向,结合所教学生实际,制定复习、模拟计划,使复习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尽力而为,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中考成绩。

2、教实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按要求以“教材和人”为本,吃透教材,做好新课教学工作,既全面又有重点。强调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双基”,引导学生对学科重点知识做归类练习,清理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加大理解能力培养的力度,教学中应以鼓励为主,逐步提高成绩。 3、加强复习教学针对性,特别是备课的针对性,对近年中考的考点、热点、难点以及命题方向、试题类型、解题方法技巧、学生复习与学习方法等都要加强研究,精心准备。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并督促教师及时反馈和调整,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学习,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引导。 4、复习备考时,要针对学生不同层次及不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备考计划,采取措施使他们都有所提高,特别是优秀学生要加大培育力度,提高优生比例、提高高分比例,力求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三、认真对待每次月考 认真对待每次月考,一是每次月考前要认真做好复习工作;二是强调学生认真对待考试,加强监考,培养学生考试的心理素质;三是考试后认真总结每次月考的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研究,制订和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测评的质量,为中考夯实基础。 四、积极转化学困生 我校存在着一批成绩较低的所谓“差生”,他们是提高平均分数最大的“潜力股”,只要我们工作得当,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对学困生的管理,重在心理调整,让他们养成习惯,提高兴趣,增强自信;要分出层次,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拔高。学困生的中考复习要采用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计划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计划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让更多的学生上理想的高中继续深造,完成学校与上级布置的任务,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入口时的基础特别糟,课堂纪律差、人又特懒,化学学习大多同学不感兴趣,只有个别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不兴趣,逃学厌学现象严重,课堂上学生并不在乎教师讲什么教什么,只在意自己怎样玩过一节课,玩手机传字条普遍存在,教师很难维持一堂课的纪律,更谈不上上好一节课,上学期末测试每班平均不及格,全校优秀人数才3人。更严重的是很多同学不参加假期补课和周末补课。总的来说:素质和基础特别差。为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中考上线人数不能为零,教师在备课、辅导、资料预备等方面带来许多压力和困难。 二、复习要求和措施 1、复习要求:①要求把握各章节知识要点,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②要求掌握几种重要气体化学性质和制取,化学基本反应的四种类型,化学式的计算,常见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综合计算以及实验题的设计。③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结论以及物质的推断和鉴别。④要求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2、复习措施:以专项考点为轴心,以课时测试为切入点,避开华而不实的弊端,充分反映今年中考的几大趋势,专项考点设计在考查知识同时注意能力的考查,力求系统地体现中考题型功能和题型改革方向。 三、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安排 (一)夯实基础。3月中旬至4月下旬进行第一轮复习。以章节知识体系为脉络,系统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整合,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紧密联系中考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零距离作为课堂的例题,利用考纲题例来考查巩固本章内容。 (二)培养能力。5月上旬至5月下旬进行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系统培养学生专项解题的能力,紧密收集信息,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专题内容:1、从中考热点找专题;2、从教材的重难点找专题,从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专题的整理分工协作,整理时注重“知识、方法、能力、视野”,切实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加强巩固薄弱环节。同时以考纲专题来检查学生情况。同时,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将灵活培养学生的中考应试能力。努力从考务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去全面提高学生。 . (三)冲刺与查漏补缺。6月初至6中考前一天进行第三轮复习。这一阶段主要联系各兄弟学校使得一些模拟题回来,从中筛选拿给学生测,或精选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练。测完就讲,讲完再练,练完再

最新中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

中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通过有关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合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数学推算能力。学生如果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刚接触化学,对化学计算存在畏惧心理的初中学生。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稀)=FeSO4+H2↑ △m(溶液质量增加) 56 2 56-2=54 10x 55.4g-50g=5.4g 可求出x=56%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习题】 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 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二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

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复习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复 习策略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复习策略 我们从2005年开始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课程秉持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清晰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都发生重大变革,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 目前,初四化学教学面临的就是总复习,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打算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研究课标,心中有数。 每年中考不会有重复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课标,它就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哪些知识作为一般性常识哪些知识作为基本了解哪些知识属于应用掌握的这些问题在《课标》的第三部分说得很清楚,所以在复习前一定要细细研究,制定出复习的策略和计划。研究课标,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尺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复习,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二、制定计划,有序复习。 复习一定要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学情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按章节复习;要坚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减缓坡度,降低难度”,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即将所学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5个专题,目的在于综合知识能力,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突出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轮为模拟训练阶段,旨在增强应试能力。 三、充分利用、研究、挖掘教材。 “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永远是中考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一切题目的变式、拓展、深化,其“根”在教材之中,离开教材一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复习特别是一轮复习的落点必须放在研究教材上,一是研究现行教材中的表格、图形、阅读材料、选学内容和小实验,从中提炼有用信息编拟试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二是研究教材,了解一些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思想、与

【2011年中考备考】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1年中考备考】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直选型选择题 例1 过氧化氢(H2O2,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有的消毒剂,在实验室里可用它来制取氧气:2H2O2 MnO22H2O+O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B.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的 D.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审题与思路:由题给信息2H2O2 MnO22H2O+O2↑可知,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一定组成结构的化合物,即它是由大量的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A、B、C是错误的说法。 总结:紧扣题目的已知条件(或信息)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从而做出选择。真正做到平时总结,用时直接。 练习 1、有M1、M 2、M3三种含R的元素的化合的,已如下列数据(其中R%表示R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C+O点燃CO2B.2CO + O点燃2CO2C.CO2+C △ 2CO D.2C+O2点燃2CO 、筛选型选择题 例2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HCl、KCl B.K2SO4、BaCl2、HCl C.Na2SO4、KCl、Na2CO3D.FeCl3、KOH、NaCl 审题思路:此题根据筛选方法求解,思路较清楚,根据“无色”这一条可筛掉A。因为含有Cu2+的溶液是蓝色;根据“透明溶液”这一条件可筛掉B和D,因为B中的K2SO4和BaCl2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D中FeCl3和KOH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即只有C符合题意。 解答:选C 总结: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题目中给出的选项逐个进行甄别,可以做到去伪存真,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练习: 1、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A.立即返航B.吃海水C.用海水制淡水D.吃鱼等海生动物 2、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为试管容积的2/3 B.用扇子扇酒精灯的火焰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有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3.推断型选择题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顾太明: 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初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特邀兼职教师,学大全国十佳教师。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中考化学备考方案

这次调考化学总分50分。我班化学成绩,平均分29.75,优秀率34.5,合格率88.94.与兄弟学校相比,优秀率,合格率都略低于涧头六中,这说明我班的尖子生不够尖、学困生还待进一步转化。失分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1)教师对重点知识讲评、落实不到位,没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学生考试一味追求速度,审题马虎,看错写错。(3)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够清晰和准确,基本技能不够熟练,解题缺乏思路,基本解题方法掌握和运用不熟练。(4)学生解题不规范,推理不严谨,以偏概全,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这必将会增加失误。 为提高复习效率,赶超涧头六中,在未来的70来天中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统筹,完善计划. 1、制定计划。

2、精选资料,高效练习。 学生的复习资料要精,使用一本同步复习资料,是教师精心挑选的。每一轮的复习责任到人,精心选题练习,注重对知识重、难点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优化课堂练习,精炼细评,提高课堂效率。 3、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循环复习的总目标:梳理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热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不留盲点。主要做法是按课本单元顺序进行,着重抓章节知识点过关,要通过复习,夯实基础,通过复习课堂,实现5个落实:梳理知识系统,归纳知识规律,总结解题方法,突破知识难点,掌握解题技巧。

二、科学备考,把握中考命题的特点 试题命题的思路是“重视基础、关注能力、联系实际、促进发展”,试卷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查知识面广,情景新颖,复习工作应做到有的放矢,减少随意性。 1、注重“双基”,强调理解和应用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也是中考命题比较关注的部分。近三年的化学中考试题中,每年必考的“双基”考点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组成、构成;化合价、化学式的关系知识;分子、原子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食物中的营养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 2、紧贴社会生活,富有教育性 试题对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近几年来,中考试题逐步扩大知识化、生活化试题的比例,以提高命题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身边化学,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关系的真正价值。 3、模拟生活情境,突出知识应用 中考试题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把社会热点、地域文化、先进科技、生活实际及工农业生产与化学核心知识融为一体,设置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信息处理,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5、注重过程,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近三年来,中考试题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考查。这些试题把实验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最后分析解决问题,来综合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往往结合定量分析的成份。

中考化学酸碱盐推断题的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思路一般是: 1.迅速浏览产生印象 2.抓特征,找突破口 3.顺藤摸瓜,顺推或逆推,把能推出的标注在题干上. 4.大胆假设,若遇拿不定的要敢于假设继续下一歩 5.全面分析,验证确认,把推出的答案带入原题验证,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基础知识储备: 1.物质颜色小结 (1)固体颜色: 黑色固体:Fe粉、C粉、CuO、MnO、Fe O 234、 红色:Cu、Fe O 23 (2)溶液颜色: 蓝色:CuSO、Cu(NO)、CuCl 4322 浅绿色:FeCl、Fe(NO)、FeSO 2324 黄色:FeCl、Fe(NO)、Fe(SO) 333243 (3)沉淀颜色: 白色沉淀:BaSO、AgCl、CaCO、BaCO、Mg(OH) 4332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AgCl, 4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沉淀CaCO、BaCO、Mg(OH) 332 蓝色沉淀:Cu(OH) 2 (4)特殊气味和燃烧火焰颜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HCl、NH 23 有毒的气体:CO 密度最小的气体:H 2 燃烧火焰颜色:淡蓝色:S、H 2 蓝色:CO、CH 4 蓝紫色:S 2.物质用途小结 CO2: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参与光合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俗称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 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CO3:建筑材料、补钙剂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 NaHCO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公路融雪剂。 NaOH:肥皂、石油、造纸、(固体可作干燥剂) CO:能源、冶炼金属、有毒、可以燃烧的气体氧化物

中考化学实验设计的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实验设计的复习策略 在中考中,试验设计与实验探究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探究性试题一般以研究性小课题作为试题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课试题展开研究。试题通常按问题情景、知识视野和探究过程构建。此类试题往往具有三个特征:开放性(体现在探究主题视角的多样性、探究过程或研究手段的多样性以及研究结果表述的多样性)、过程性(探究过程强调模拟科学研究过程,对课题进行猜想与假设、研究与论证、评价与应用等)和综合性(综合运用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解决探究的问题) 实验设计与探究题的命题热点主要有: 1、利用给出的一些装好药品的单个实验装置,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连接仪器、叙述现象、说明理由,或要求根据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和化学反应。 2 、给出部分实验环节,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完整的实验或补全部分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目的,实验进行的条件,选取适当的药品、仪器(或使用指定的仪器)完成次指定的实验操作。 4、利用限定的仪器装置、药品,融气体制备、除杂、收集、检验等设计操作程序、仪器连接、定量计算于一体。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5、针对题目所给出的小题目,自主设计探究方案;针对题目所

给的情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猜想,并设计方案对该问题或猜想进行探究;对题目所给的探究方案或猜想进行改进或评价;从探究过程中得到有用的启示或将探究的结论推广与应用。 ⊙突破方法 解答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是: 明确目的原理,即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所给的新信息。 选择仪器药品,即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设计实验步骤,即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记录现象数据,即全面而准确地及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分析得出结论,即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是: 分析题给信息,即认真读题,理解题目所给的明确的信息,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信息。 提出合理假设,即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尽可能多的有一定依据的合理的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记在假设和猜想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知识与技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指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证据、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初三化学备考方案

初三化学备考方案 进入初三阶段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中考而进行,在备考中以新课 程理念为指导,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不断探索在复习中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诱导学生对化学的直接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初三年级化学新课将在3月底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时间约为两个月,包括第一二轮的复习。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初步制定如下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接触,对学生的情况已经较熟悉。他们的总体 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缺乏信心,在平时的训练中有问题不问,遇难题绕道,作业的抄袭现象较重,整体的学习风气不浓。所以在中考复习过程中要分层进行教学与复习。 二、化学中考备考复习的思路与策略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标准中的考点。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具体备考工作安排 第一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学期为新课教学阶段。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对尖子班要有高要求。对普通班,学习上尽可能降低难度,作业、测试尽量由浅入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1至10周完成上册第一至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期中考试。第11至17周完成上册第五至七单元和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第12周开始第8节的尖子生辅导,辅导内容与教学进度一致,练习题由备课组集体挑选,难度以中等为主。

中考化学最全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化学最全答题技巧总结 一、选择题:标志标题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增加或防止选择题失分? 1.答题稳 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示自己: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2.看片面 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防止选出〝似乎正确〞的〝圈套〞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处置马虎的好方法。 3.做标志 标志出否认表达,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志,以便在答题和反省时提示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4.留痕迹 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志出来,审题时应留下详细的痕迹,这也是协助考生答对题的好方法。 5.巧联络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动身作答,也能从选项动身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络,合理采用扫除法、比拟法、代入法、猜想法等方法。

6.两反省 一反省剖析的和答的能否分歧,如剖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反省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能否分歧,反省时务必先反省涂卡能否准确。 二、非选择题:贴近中心效果作答 非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1.注重情境 做情境类试题时,不只要思索答案能否契合化学原理,还要思索能否契合生活、消费实践。例如在铁制品外表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2.围绕中心效果 审题时要明白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效果的中心组织答案。照实验设计题、实验探求题,甚至是综算计算题都触及到实验目的或探求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求目的效劳,别偏离中心。 3.以最罕见的方式作答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独一的,答题时应尽能够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罕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详细物质作答的要用详细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应尽能够写出自己最有掌握,没有争议,能失掉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他人扣分的时机。

2021年中考化学备考技巧及策略

2021年中考化学备考技巧及策略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其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同学们的中考成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及早备考化学呢?其实,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既有相通之处,同时又有它独具的特性。初中化学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完初中化学的第一至第四单元。这四个单元按照知识点可分为以下主题:即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以及化学计算。 一、《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学习方法。 这一主题贯穿在第一至第四单元的每一知识内容中,涉及很多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十分的抽象、微观。这些概念和原理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备战化学考试关系极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A、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和基本原理。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B、找出概念间、原理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和原理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再如物质类别的判断,首先我们要从所含物质的种类上判断是纯净物(含一种物质)还是混合物(含多种物质),然后再从元素的种类判断是单质(一种元素)还是化合物(多种元素)。 C、要注意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再如氧化物的概念,关键词为:两种元素、化合物、其一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如KMnO4虽然是化合物也含氧元素,但不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第一,常考点要“多讲精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常考点包含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对此,复习中必须“多讲精练”。“多讲”是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必须讲清楚,弄清基础知识的提出、内容、叙述、应用及知识间的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精练”可以“学案”的模式进行练习,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第二,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不断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在形成体系上下功夫,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特别要注意化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构建“化学认知结构”。要注意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科间的迁移和对比,能比较和分析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把已有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的细化。 第三,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复习,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要引导学生总结课本学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实验手段等等,在综合复习中,应注意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指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如教给学生学会如何从繁冗的情境描述中精炼题干;学会从文字、图

像或表格获取有用的信息解题;学会如何进行知识迁移,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四,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其内容是回归课本,准确理解所有“概念”和“规律”的含义,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中阶段学生不能完全做到理解学习的意义,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性,所以光有教师对知识梳理、整合、讲解还不够,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检测,如基础知识的默写、章节小测验、课堂上的问答。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主要是对化学知识体系作分类归纳,让学生从分类专题中找共性,寻规律、明确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为综合复习,以检验学生总体复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同时也可反馈出学生学习的信息,再通过讲评、个别辅导,对学生作查漏补缺、深化提高。第四轮为强化记忆阶段,也是一个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实际操作、正确决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不宜进行大题量训练,主要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薄弱坏环节进行查漏补缺。

2015中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2015中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大兴中学程海川通过对近几年来晋城市化学试题的研究,以及对新课程的学习,结合本学科实际情况,对2015年中考化学复习讲以下两点: 一、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两本书的教学,并让学生学好这一门学科并应对各种考试,这对我们来说任务重,很辛苦,有压力,但又要见效快。那么,如何使自己从重复繁重的工作中摆脱出来?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考试成 绩?我的想法如下: 1.着力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 正确面对学生差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做好自身角色转变,精心备课力争高效。 2.稳扎稳打,培养扎实基本功 每个化学老师要明白,在中考化学中:“化学用语是基础,基本概念是重点,物质性质是关键” 巩固基础知识,我们要做好这几个板块(实验探究、概念、性质、计算等)的教学试题研究。课堂教学中,重视落后生的提升,课后要注重考查,老师批改、督促过关。 3.讲评课要关注薄弱点,提高针对性 习题讲评,可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但一定要拒绝题海。如组织学生交流试卷中的错题:出错原因、如何想到正确答案,并由试卷中的错误寻找平时学习中的不足;老师讲评:结合《课标要求》和《评分要求》,教会学生如何读题、审题、规范完整答题,并总结解法策略。4.集体研讨,集思广益 开展有效的“圆桌式”集体研讨,这是我们学校的制度要求,也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追求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2015中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一)做好规划,定好计划,力争上游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现状,以及我们的现实教学进度,对中考复习进度大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4月---5月):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阶段(5月---6月):进行专题复习,完善化学知识结构: 第三阶段(6月):进行模拟演练,提高知识运用和应试能力 在总复习期间,尽可能安排好多次模拟考试 (二)准确把握命题趋势,牢牢瞄准中考目标 为了认准中考命题趋势,瞄准中考目标要认真分析近几年中考试卷,从中获得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明确考查什么知识点,以什么形式考,考到什么程度(难度)。通过认真分析近几年我市中考化学试题,发现试卷试题相对稳定,命题趋势也相对明确。 试卷特点:试卷阅读量适中,对知识的考查有着较好的覆盖面;试题有一定的梯度,利于选拔;重视化学用语和“酸碱盐”的考查,利于初高中衔接;试题能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提高学生的答题信心和答题热情;能在原有的题型上开发新题型,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实验内容考查权重加大,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能力的考查。 各题型考点分布: 一、选择题(10小题,20分) 考查的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判断、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式的含义、化学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化学与生活、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除杂、检验、鉴别等。 二、填空及简答题(5小题,36分) 化学用语、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溶解度、化学与生活、能源与材料、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三、实验探究题(2小题,24分) 16题,实验题(12分):题材源于课本中的实验、气体的制备,实验改进,描述现象、分析原理; 17题,探究题(12分,压轴部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方案设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起点高,落点低)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指导: ①读懂题目是关键:张口不出声读两遍题目,做到目的明确、原理正确, 已知和未知分析清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