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简答

1、试述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2、试述五四文学的历史意义。

3、试概括鲁迅小说在主题和题材上的突破。

4简述《狂人日记》的叙事结构。

5、试述阿Q形象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6、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鲁迅小说的情节模式。

7、鲁迅小说在情节设置与叙事手段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试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8、如何理解鲁迅的小说是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9自我抒情小说的特点,零余者形象

10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的三大要素分别是( )

11、试对二十年代散文的主要特点作一概述。

12、何为“语丝文体”?请作一简述。

13、简述周作人提倡的“美文”的主要含义

14简述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15、简述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

16、分析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构成,并说明其创作的文化批判视野。

17、为什么说茅盾“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新的范式?

18、比较《家》和《寒夜》,试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谈谈巴金前后期小说创作的变化与发展。19、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沈从文写湘西与写都市这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20、简述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21、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2、简述前、后期新月派在诗歌探索上的差异性。

23、简述曹禺剧作《雷雨》的戏剧结构。

24、简述曹禺剧作《日出》的主题。

25、简述何其芳《画梦录》的艺术特色。

26、简述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27、简述钱钟书《围城》的多层意蕴。

28、从意象营造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艺术的创新和袭旧,以及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异的地位。

29、以小二黑、小芹为例,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

30、简述九叶诗派的诗歌主张。

1、试述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鲁迅提出要用文学去揭示社会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促进国民性的改造,《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精神。

二,伤感的精神标记。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伤感。问题小说有感伤的情怀,乡土小说诉说着乡愁,自述传讲着“零余者”的故事,诗,散文,戏剧都不免渗透着感伤情绪。

三.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自我。鲁迅的《野草》表达的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观情怀。这一时期散文小品成就最显著,就因为它适合表现作家们各异的个性。

四,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但相当多的作家向往浪漫主义,要求遭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这不只反映在创造社“身边小说”一类作家、作品上,在多数作家与各种文体上都有所体现;现代主义方法也有所表现,如鲁迅、李金发不同特征的象征主义,创造社的潜意识揭示,新月派对中国现代新诗形式的探索等,这些共同构成了五四创作方法多样化的局面。

2、试述五四文学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让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五四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此后的文学始终贯穿、体现着“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及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启蒙主题;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旧文学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二.五四文学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趋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三.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亲密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四.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

3、试概括鲁迅小说在主题和题材上的突破。答:一是题材上的突破。鲁迅突破了传统小说过分追求离奇情节、非凡人物的偏向而转向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真相。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鲁迅对中国农民的命运是深切同情的,看到农民们所遭遇到的苦难,也洞察出他们的弱点和病态,理解他们精神上的病弱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如《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的不幸不仅仅在于寡妇丧子,更重要的是她周围一般人对于受苦人的冷漠以及他处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得不承受的精神上的孤独和空虚。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但鲁迅着力描写的还是那些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的知识分子。鲁迅小说在题材上的突破,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二是主题上的突破。鲁迅小说从《狂人日记》开始的反封建思路,在《呐喊》和《彷徨》等其他篇中,从不同角度、侧面在延伸着。《孔乙己》、《白光》通过孔乙己和陈士诚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明天》、《祝福》通过对中国农村妇女命运的揭示,深入而具体的写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药》、《阿Q正传》等作品写出了看客人的“吃人”;即如《高老夫子》、《肥皂》等作品,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虚伪的“吃人”,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揭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几乎贯穿在他的每篇小说中。

4简述《狂人日记》的叙事结构。

一、对话性而非独白性

序为文本设置了多重的叙事者,将叙事者与人物关系、乃至叙事接受者与人物的关系复杂化,并且形成了文本内部的对话性,而非以往大多数论者所谓的独白性,使得常人世界与狂人世界的关系进一步逼入深刻的真实之中。

二、三个时间系统

《狂人日记》其实有三个时间系统:现在(“余”作序时的现在)——过去(“狂人”写日记时的现在)——过去的过去(“狂人”写日记时意识中的过去)。与狂人天马行空联想的“病理”逻辑相应,与常人世界的时间顺序结构相对,后两个时间系统是相互交错混杂的三、行动元分析:“癫狂”与“眼光”在《狂人日记》中,一切都是围绕“癫狂”产生的,或以“癫狂”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癫狂”,所有的叙述将变得不可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既是涵盖整个文本的主体,又是引发行动的客体;既是向身外世界的发送信息者,又是身外世界的信息接受者。在“癫狂”的情况下,“眼光”可以说是狂人联想和想象并进一步行动的重要介质,负责着对狂人的信息发送。由行动元“眼光”展开,以狂人的话语欲求为行动元中的帮助者,以超稳定的传统秩序为行动元中的反对者,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符号矩阵,从而将历时性的叙事过程转化为共时性的静态系统,并表现出文本表层下的深层蕴涵。

5、试述阿Q形象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答:在阿Q这一人物形象上,熔铸着鲁迅的历

史沉思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解剖,它警醒人们去认识普遍存在于国人的灵魂中的精神病症是怎样麻醉了民众,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历史惰性。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面前接连失败的中华古国屈辱地位的产物,是一种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安于并掩饰民族落后与被奴役命运的民族精神状态。鲁迅认为这是民族觉醒与振兴的严重阻力,因此以最伟大深刻的自我解剖,警醒国民、寻求民族的希望与道路。这正是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主旨与价值。

同时,阿Q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数具有不朽艺术生命力的文学典型之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鲁迅对人类一种精神弱点的发现与解剖,它表现的不仅是国民心理,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结构,在人们面对不平等、不合理的环境,而又无力改变现状时,人人都有可能无可奈何地自我嘲解,在心理幻影中求得心理的平衡。

6、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鲁迅小说的情节模式。鲁迅小说的结构形态虽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药》《肥皂》《幸福的家庭》《明天》《离婚》《风波》和《白光》为代表,受“西洋风”的影响较大,约占三分之二,它们在主人公一生中摄取一个独立的镜头,在单一的时间、场景和事件中去展示人物的性格,描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从而展示了一个深刻而独立的主题;另一类,如《故乡》《孔乙己》《祝福》《在酒楼上》《阿Q正传》《端午节》《孤独者》《伤逝》等,是“中国风”的小说,不到三分之一,它们选取人物悲剧经历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组成几个在纵向上缓慢发展的横断面,而横断面间的时间跨度较大,非一朝一夕,情节在纵向伸展的长度上和在横向扩展上虽都

很大,但从二者的比例上看来,纵向伸展较横向扩展更大一些,亦即描写包含于叙述的总体形态之中.

7、鲁迅小说在情节设置与叙事手段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试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答:鲁迅小说的形式研究是深化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情境设置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结构形式之一,在其特有的群象塑造、叙述视角、氛围构造、人物场境描写中均有体现,它统一于鲁迅小说内在意蕴的特殊要求,是鲁迅观察历史和现实的一个有力视角,这种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情境设置也是鲁迅小说异于其他作家的重要艺术特征。在鲁迅小说中,存在着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突出现象:群体形象的普遍存在。它不单在《呐喊》、《彷徨》的叙事性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即使在《故事新编》的历史神话题材中也有突出表现。在鲁迅小说的创作中,这个群像的塑造不是为某个人或某个阶层写生,而是为整个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环境展示一个动态

的画面(《故事新编》有所变化)。在不同的作品中,它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它制造的氛围或传

达的旨趣却有着清晰的一致性和一贯性,使鲁迅

小说在这一点上显现出明显的整体性和突出的

个性。对于中国封建伦理文化的批判是这两部小

说集最主要的思想内容。鲁迅怀着悲愤的心情,

对中国封建伦理文化的吃人性、虚伪性、毒害性

和顽固性作了充分的揭露和有力的控诉。叙事方

式上,鲁迅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又借

鉴了外国小说的叙事方式。《呐喊》、《彷徨》

在叙事方式上的革新大致可以从叙事方式、叙事

手段、叙事线索、叙事身份和叙事次序几个方面

加以考察。写实是这两部小说集的主要叙事方

式。鲁迅能够自如地运用各种叙事手段,既善于

使用传统小说常用地语言和行为描写,又善于使

用传统小说不大常用的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

8、如何理解鲁迅的小说是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

的标志?

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

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

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

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

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

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

新纪元。

鲁迅博采西方小说艺术之长,以新颖别致的

艺术形式和鲜明的现代特色,实现了中国小说艺

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创建了20世纪

小说的民族新形式的格局。

由于鲁迅能独立地按照他所要表现的生活

内容和自己的艺术个性去进行灵活的艺术熔裁,

小说的体式不断有新创造。加上他又深得传统小

说精髓,常用古代小说的白描手法传神地刻画人

物,语言简洁、凝炼、含蓄、准确,蕴含着传统

文言小说所特有的韵味。所以,他的小说既是现

代的,又是民族的。

9自我抒情小说的特点,零余者形象

自我抒情小说即自述体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

创造社,它又叫做自我小说。作品种大都有一个

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但作者并不着意于人物

性格的刻画,和以深刻的思想教育读者,而是直

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在中国现

代小说领域中,将表现自我的主观抒情倾向推至

极端的,是创造社的作家郁达夫。

特点: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

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零余者的形象:零余者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

是这些人物由于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异的个

性以及过人的才华,不被社会所容,被抛出了原

来社会的既定轨道;二是这些人物由于性格较

弱,意志不坚,对于不合理的行为无力反抗,在

现实面前无所作为,在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找

不到适宜的位置。他们同现实往往势不两立,宁

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

痛骂世道浇离,或一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

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精神困境

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

子的精神世界。自怜、自残、自卑与自尊、自傲

相纠结,彷徨、纠结、苦闷、找不到出路。

10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的三大要

素分别是( )

A.宗教气氛、流浪传奇、爱情经历

B.流浪传

奇、爱情经历、异域色彩

C.爱情经历、异域色彩、宗教气氛

D.异域色

彩、宗教倾向、神秘气氛

11、试对二十年代散文的主要特点作一概述。

(一)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的发现

在散文上的表现。独抒性灵、率真自然的散文较

多。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宇宙之大、苍

蝇之微,无可不谈”。但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

注是其共同特点。

(三)文体自由,风格多样。有闲适、幽默、

犀利等等风格。

(四)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受英国的

小品文、蒙田的随笔、屠格涅夫、泰戈尔散文诗

等文体的影响。

(五)散文中智慧和学养深厚,散文成就斐

然。

12、何为“语丝文体”?请作一简述。

“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即所谓“语丝

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

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

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

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

其词。”《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针砭

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

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

-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

13、简述周作人提倡的“美文”的主要含义

周作人所说的“美文”是指叙事抒情散文,而不

包括“批评的,学术性的”散文。周作人在散文创

作上有一个从早期的“浮躁凌厉”到后期的“冲淡

平和”的发展过程;其关于“美文”这个概念的思想

也同样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作为一个现代文学

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散文家,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这一概念,提倡

“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文学

开辟了一块新的土地”。以后又形成了一整套散

文理论,中心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

的小品文,认为这种小品文是“个人的文学的尖

端”,“他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

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

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是谓之“言志派”散文。

14简述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的评论”和以抒

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类。相应地,也就出

现了“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不同的艺术风

格。

(一)浮躁凌厉

所谓浮躁凌厉的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

评论”中显得很明显。

第一:对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淋漓酣畅

又亦庄亦谐。

第二:在讽刺军阀暴政的文章中,他所借鉴的是

日本现代散文家户川秋骨的“幽默与讽刺”的写

法。

第三:周作人这种评论的笔触同时涉及了十分广

泛的社会现象。触到了社会的各个阴暗角落,触

到了“病态社会”的种种痼疾。

第四:在对愚昧落后的国民性鞭挞中,由于自身

的“绅士气”作怪,使他对中国国民怀有很深的偏

见。

(二)平和冲淡

当人们提及周作人时,首先想到的也是这种展现

他闲适怀抱的“平和”的写作特色。无论是从自身

态度上,还是从取材上,亦或是多种写作手法上

都展现了他的独有的风格

3、与平和冲淡相辅相成的特色之笔

15、简述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

理论: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诗的形

式格律化。第一,新诗格律要有三美。即音乐美;

建筑美;绘画美。第二,新诗格律依附于诗的精

神。第三,翻译和移植外国诗体形式。实践:⑴

闻一多的创作实践:浪漫主义的《红烛》,实践

了新诗格律理论的《死水》,思想上向“均齐和谐”

的东方美学观靠拢,实际上却充满了矛盾的张

力,使诗歌中充满沉郁的风格。⑵徐志摩的创作

实践:第一,执著的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

第二,对诗的外在形式的美有特殊的敏感。第三,

回归生命本体。

16、分析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构

成,并说明其创作的文化批判视野。

人物形象构成: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

民。

1)老派市民:老舍常常喜欢通过有些戏剧性的

夸张,描写这些人物的精神惰性与病态,从而实

现他对北京文化及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

成分的批判。

2)新派市民:该形象的漫画式描写中,表现出

老舍不激进、不追赶时期,对外事的思潮包括西

方资本主义文化,持有的一种非常谨慎甚至排拒

的态度。

3)正派市民:展现出老舍对理想的追求,希望

通过作品的社会功能,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使

作品变得更有思想启发意义。

17、为什么说茅盾“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

开创了新的范式?

茅盾在三十年代,是社会剖析小说最著名的

作家。茅盾是社会剖析小说的开创者。他的小说,

都是社会剖析小说。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把

认识社会作为目的的小说。这种小说要剖析、揭

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力

图总结历史规律。通常文学的作用是以审美为核

心的,在审美的基础上,获得认识价值和教育价

值。但是,社会剖析小说却把认识价值放在首位。

社会剖析小说是在五四时期由以矛盾为代表的

文学代表的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小说基础上开

展起来的,从原来的反映人生为主改变以全景地

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成为一个新的文

学时代的标志,这正是社会剖析小派区别于其他

文学流派的特点:一、内容上,反映广阔社会历

史变迁,而且注重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切入,展现

生活形态的阶级分化及斗争。二、追求宏大叙事,

史诗式结构和客观的呈现。三、偏重时代内涵及

阶级性体现,致力于典型塑造。

18、比较《家》和《寒夜》,试从思想和艺术两

方面谈谈巴金前后期小说创作的变化与发展。

巴金早期的作品《家》充满着豪迈的激情,

他愤怒的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的

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

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艺术特色

浓厚的生活意蕴。《家》融入了巴金青少年

时代在封建大家庭中的生活经验,也融入了他走

入社会后积聚的对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深刻

认识和憎恨,生活基础极为深厚。

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人物形象。觉新的不抵

抗主义,觉慧的幼稚大胆的反抗,丰满鲜明。小

说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人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长久的审美魅力。

语言朴素而又富有热情。《家》以对人物、

故事的描述为基本手段,而以真挚的感情贯穿其

中,于平实的叙述中,用强烈的内在感情打动读

者,使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有着强烈的唤起

读者情感的魅力。

《寒夜》

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笔触更加深入细腻。虽仍采用家

庭生活题材,但不再写轰轰烈烈的大家庭的重大

变故,而反映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但

折射出的确是一个矛盾重重、令人窒息的社会。汪家的悲剧不是简单的家庭或爱情悲剧,而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在一个家庭的集中表现。汪家比高家更普遍更有代表性,其悲剧感染力也更大。

艺术结构更浓缩,人物关系更集中,注重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感情起伏。就人物内心的复杂性而言,汪文宣甚于觉新,曾树生又是女性中内涵最丰富、感情最复杂的一个。

从巴金创作的总体风格看,《寒夜》的笔触由巴金以往作品的那种充满激情的呼叫和直接控诉,转变为一种深沉的批判和冷静的剖析,现实主义风格更趋成熟。

19、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沈从文写湘西与写都市这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在现代文学史上无疑沈先生是一个边缘作家,他的创作与中国"五四"以来的主流文学大相异趣。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明显的激烈的社会政

治斗争,看不到人民抗争的愤激,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写这些,而是他很高明的让这些东西潜存在广阔的人性描写之下了。

沈先生用一支从容的笔为我们描绘了绚丽的湘

西风情,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鲜明的,是一片净土。在《边城》中,在这个微雨的夜里,洞箫吹出了情窦初开的翠翠,朴实而有点狡猾的老船夫,忠厚热情的船总顺顺,古道热肠的杨马兵,

船总的两个儿子,他们是湘西众多人物中的一群,他们又是众多湘西人物的影子,。清新的湘西民俗是他们活动的背景音乐,但这音乐不常变,而他们人世的东西却在随着白河的流水在流,随着沈先生的笔调在跌宕起伏。

在文章的后面,"被大雨坍塌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修好了的仍旧是湘西素朴民俗的继续,它,不常变。而"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在这里,沈先生期待他回来吗,我们不知道,仅仅知道的是他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似乎有点微

微的踌躇,在这踌躇中也有着他潜意识的期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期待着明天白河的水把这"变与不变"完完全全的冲洗干净。或者还希望这河水也能冲亮世人的眼睛,使他的作品能获得一个新的评判,这也许是我的臆测,因为沈先生也许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我在作品的最后看到了他的迷然。

20、简述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他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评价现代大都会上海的城与人,对“城”的现代生活的表现和对“人”

的心理世界的开掘,都有创新之处。

在艺术上借鉴了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感觉主义、意识流、蒙太奇、心理分析等手法,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形式显得新颖、怪异。

21、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答案一:总的看来,鲁迅杂文具有“砭锢弊常取类型”。这既是鲁迅杂文的思维方式,也是他创作杂文的基本艺术手段。他的杂文思维体现出了“个”与“类”,他以一种非凡的想象穿透力,竭力排除个别性、具体性、特殊性,快刀斩乱麻地迅速切入本质,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整体概括。就以鲁迅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而言,文章由林语堂、周作人提倡的“费厄泼赖”精神,主张“不打落水狗”引起的,有具体的针对性,但鲁迅却由此概括出“叭儿狗”的类型形象:“它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拘,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这一形象的概括,既十分形象,又“神情毕肖”地概括了中国社会某一类人的内在精神气质。

答案二: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

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2、简述前、后期新月派在诗歌探索上的差异性。前期理论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新月派“前期诗人的作品,大半是初期作品形式自由,后来慢慢走上字句整齐的路;

后期理论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后期诗人作品则大半是初期作品字句整齐,后来慢慢走上形式自由的路”

23、简述曹禺剧作《雷雨》的戏剧结构。

《雷雨》包含两个时态的悲剧:过去时态即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爱悲剧,现在时态即蘩漪、

周萍与四凤间的乱伦悲剧。一个长达三十余年涉

及两代人的故事要在不足一天的舞台时间内演

绎完,这需要高度的剪裁技巧。第一幕一开场,

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曹禺的匠心独运。鲁贵与四凤

的谈话看来像父女间的家常闲聊,却提示了许多

重要的信息,不仅包括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与

习性,还揭示出剧中主要人物间的关系、四凤与

周萍的情爱、周萍与蘩漪的暧昧、蘩漪对四凤的

敌意等,对于舞台上正面展开的情节,这是近前

因;而谈话同时透露了鲁侍萍要来周家这个重要

规定情境,为揭开现时态悲剧的远前因埋下伏

笔。之间再穿插进周冲来客厅寻找四凤、鲁大海

来周家见周朴园这样的过场戏,将周冲对四凤的

爱慕、鲁大海对周家的仇恨也展现出来。至此为

止,剧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已基本明朗,按下

不表的只有鲁侍萍与周家的关系,它将作为后面

情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而存留。曹禺巧

妙地利用了现在时态与过去时态交织而成的合

力制造情节发展的势能。舞台上正面展开的是悲

剧的现在时态,蘩漪、周萍与四凤的情爱纠葛是

其中的主线。作为后母的蘩漪渴望抓住是儿子也

是情人的周萍,周萍却恐惧父亲权威的威胁,转

向下等然而健康的四凤以求获得新生,三个人之

间形成的追捕关系不断地将过去的故事卷入其

中。先是在周家,蘩漪为挽留周萍支走四凤,叫

来鲁侍萍,导致三十年前的悲剧显影,侍萍认出

周朴园和亲生儿子周萍;蘩漪尾随周萍到鲁家目

睹他与四凤的幽会,绝望中将周萍的退路堵住,

致使二人关系暴露,侍萍发现了兄妹间的乱伦关

系;回到周家,就在四凤与周萍征得侍萍同意准

备远走时,蘩漪叫来周朴园,导致血亲关系及乱

伦真相的暴露,发现与突转的适时运用使情节急

转直下,迅速抵达毁灭的结局。蘩漪的“雷雨”

性格使她成为情节发展中最强烈的推动力量。曹

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的情节安排不仅为推动

剧情服务,而且时时映射人物自身的性格、心理

与情感。

前后照应、左右埋伏是戏剧写作中经常运用

的手段,它使结构合情合理,同时又意味深长。

《雷雨》中多次提到的那根走了电的电线引起观

众的注意,形成一种悬念,当它最后导致四凤与

周冲的死亡时既不使人感到突兀,又体现了冥冥

中的天意。

《雷雨》的序幕与尾声在演出中通常被删

掉,以至许多人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序幕、尾声

的舒缓与本事的紧张形成强烈的对比,序幕与尾

声就如一幅画的框子,使作品与现实隔开,从而

得到更好的欣赏。

24、简述曹禺剧作《日出》的主题。

1、抨击“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现象,进

一步剖析人性,探索人生的出路。

2、在《日出》里,曹禺在发现了“人的挣扎”

的困境之后,又开掘出了“人的被捉弄”的困境,

这也是一种“宇宙的残酷”,而且连挣扎的悲壮

美都没有,只剩下了人的愚蠢和卑琐的喜剧性。

25、简述何其芳《画梦录》的艺术特色。

从情感方面来说,《画梦录》大多表现的

是幼稚的伤感,寂寞的欢欣,辽远的幻想到深沉

的寂寞和郁结的苦闷。偏重于抒写心灵的幽情思

绪和创造一种境界,完全凭诗的想象结构全篇。

刻意拓展散文的表现手法,追求散文的艺术美何

其芳早期的散文,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因

而他的散文具有梦幻和绮丽的色彩,有着委婉和

沉郁的风格。《画梦录》是最能体现何其芳才情

和艺术创造力的散文集。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对散

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与散文的抒情美、形式美的创

造上。何其芳在《画梦录》中刻意追求艺术美,

通过多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1 、表现在独特的

语言风格何其芳在散文创作中,主要追求独立创

作,他的作品中语言独具风格,韵味深长。在文

章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目的是描画出现实与梦

境结合的艺术世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如

梦似幻的情思,使之具有独立存在的艺术价值,

创造一种散文艺术的精品。在《画梦录》中,何

其芳运用了很多比喻,以此表现他心里的“颜色”

和“图案”。如“夕阳如一枝残忍的笔在溪边描出雪

麟的影子,孤独的,瘦长的。”对于夜,他用了许

多意象来比喻。比如“夜逐做成一澄清的柔波??

波面浮泛着青色的幽辉:他把夜色比作“海上水雾

一样的,香炉里的氤氲的烟一样的。用精炼的语

言追求含蓄美在《画梦录》里,每一篇散文都是

精悍短小的,但作者正是用这精炼的语言追求含

蓄美。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氛围的渲染何其芳极其

重视散文作品的氛围、情调的创造,他总是极力

通过复合、交叉、叠加的意象来传导,来暗示他

奇幻的想象。他在“苦闷”、“寂寞”中把自己的感

受意象化、具象化。在《画梦录》里,作者营造

了三个常见的意象:“我”、“梦”、“孤独”。《画梦

录》的艺术成就《画梦录》之所以风靡一时,成

为当时散文的经典,是有它的艺术魅力的,作者

何其芳不懈地对文学艺术进行探索,有着独特的

见解。在当时芜杂的场面中树立他独特的旗帜。

“努力使他的《画梦录》自成一种格式,并获得《大

公报》的文艺奖,成为时人称谓的“何其芳体”。

26、简述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胡风认为现实是主观体验过的现实,为作家耳

闻目睹,称为“感受世界”,另在作者心中还有

一个“理应如此”的世界,即“观念世界”,现

实主义创作过程就是这两个

世界相生相克的过程,作家扩张观念世界中与感

受到的现实世界相适应的因素,而克服不相符。

创作主体需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熔铸自己

同感肯定或反感否定,而客观对象会以其真实性

促成修改,这个“相生相克”动态过程的结果是

新艺术世界的诞生,而促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

动力是作家认识世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

力,投身现实的热情。合称“主观战斗精神”。

27、简述钱钟书《围城》的多层意蕴。

答:这部小说基本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总体结构

却又是象征的,是很有“现代派”味道的寓意小

说。第一层:是比较浮面的,如该书出版序言所

说,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

物”。具体讲,就是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

态世相的描写,包括对内地农村原始、落后、闭

塞状况的揭示,对教育界、知识界腐败现象的讽

刺。第二层:文化反省层面,《围城》从“反英

雄”角度描写知识分子主人公,其视点在中国现

代文学同类题材作品中显示出独特性,并且用大

量的笔墨客观而尖锐的揭示出种种丑陋的事态

炎,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4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

的某些落后景致与沉滞的气氛。第三层:哲理思

考意蕴,这个层面蕴含着类似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中普遍出现的那种人生感受或宇宙意识,那种莫

名的失望感与孤独感,似乎有看破红尘的味道。

方鸿渐的行为=进城→出城→进城→出城……

这样的结构寄寓着作者对人生深刻的哲学思考。

概括起来就是:人生处处是围城。

28、从意象营造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分析张爱

玲小说艺术的创新和袭旧,以及在现代文学史上

特异的地位。

张爱玲作品的传统特点当然与张爱玲“古典小说

的根底”有关,与她从《红楼梦》等旧小说中那

里得到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味有关,但又不仅仅

如此。前面我们曾说到,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包

括那些受过洋教育的“新女性”)实际上或者说

在本质上都是些“旧女性”,而最为典型的还在

于她的“女人观”和她小说中创造的意象,都有

许多传统的因素。她笔下的女性,几乎没有一个

走出了婚姻的城堡,而她创造的给人印象最深的

意象,则全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

她的现代的特点,则主要在通俗的情调中加

入了西方的文化因素。张爱玲是没有农业文化的

背景的,她生城市长在城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城市人,而且又把当一个城市人作为自己的理

想,因此,在她的作品中,不仅写的是城市和城

市人,而且到处都流露着她对城市文明的喜爱和

赞美。虽然,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以悲剧收场,但

这并不是城市的过错,相反,正是传统的封建思

想和封建文化的罪恶。

29、以小二黑、小芹为例,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

“小字辈”人物的塑造。

赵树理小说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

法,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以简练传神的笔墨通

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正在成长

中的新型农民形象,如小二黑与小芹,他们都是

试图开始掌握自己命运,并敢于挣脱旧的精神枷

锁的解放了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

变革的政治内涵,又自然植根于解放区的典型环

境,有深厚的生活根据。

30、简述九叶诗派的诗歌主张。

“九叶派”主张“人的文学”、“人民

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既反对逃

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

利论,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

衡。在诗歌艺术上,他们坚决反对浪漫主义

诗风,而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

受力的革命”,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

玄学的融汇。这样一种诗学追求,虽显然是

以现代主义为主导,但它同时也吸取了现实

主义以至古典主义的营养成份,故也具有

“综合”的特点。九叶诗人在用诗歌表现重

大社会问题的同时,又兼顾抒写个人心绪的

自由;在表现社会人生时,注重主体的哲学

思考和理性探索,不像七月诗派那样直抒胸

臆,直接发出战斗的呼唤。在中国的社会环

境中,他们没有获得西方现代派诗人那种深

厚的哲学意识,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剖析,

却比以前任何的中国现代派更尖锐、更深

刻。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精)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3936795.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 1.八不主义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三大主义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4.双簧戏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5.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是年1月10日《小说月报》发表由周作人起草的《文学研究会宣言》,作为发起人署名的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文学研究会的刊物是《小说月报》 主张:“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这是文学研究会对文学的一种基本态度。 6.创造社 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先后出版了《洪水》、《文化批判》等刊物和创造丛书。 7.内心的要求 这是创造社多数成员对文学创作的一种共同态度。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提倡过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 8.新月社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 1925年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是新月社的后期,文学上提出“健康”和“尊严”的原则。 9.语丝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主张:“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10.浅草社 1922年在上海成立,1925年《浅草》停刊后,浅草社同仁和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鲁

全国2009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 本试题答案由华夏自考社区会员提供,不保证答案的完全准确,如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错误,请联系我们纠正,不胜感激! 联系邮箱:hyywxbwh@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3936795.html,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文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 A、浪漫主义 B、自然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2、五四时期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写的《荆生》是一篇() A、黑幕小说 B、言情小说 C、影射小说 D、讽刺小说 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4、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A、创造社 B、新潮社 C、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 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 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 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 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 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 是() A、沈从文 B、梁实秋 C、朱光潜 D、萧乾 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 A、茅盾 B、周作人 C、鲁迅 D、朱自清 1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A、范爱农 B、藤野先生 C、作者“我” D、长妈妈 11、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A、人物形象鲜明 B、结构严谨 C、现实主义 D、主情主义 12、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是() A、台静农、废名、许地山、闻一多 B、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冰心 C、郭沫若、叶绍钧、沈雁冰、郑振铎 D、周作人、郁达夫、蒋光慈、徐志摩 13、张资平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 A、反对种族歧视 B、反帝反封建 C、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 D、平民主义 14、下列均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 A、《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小河》 B、《自己的园地》、《热风》、《泽泻集》 C、《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谈龙集》 D、《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踪迹》 15、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两本诗集是() A、《志摩的诗》、《云游》 B、《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C、《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D、《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6、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 A、《尝试集》 B、《红烛》 C、《微雨》 D、《昨日之歌》 17、在《蚀》三部曲中,曾经怀有教育救国思想的人物是() A、静女士 B、方罗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 名词解释: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反思文学 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

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 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五、论述题 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 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 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 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 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 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完整word版)自考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 A.散文 B.小说 C.童话 D.诗歌 【答案】B 【解析】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小说。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2.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A 【解析】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 3.台湾作家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 A.台湾乡土风情 B.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C.商场争斗 D.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答案】D 【解析】赖和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赖和成为台湾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并 代表了台湾新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4.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社团,除了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 B.未名社 C.文学研究会 D.沉钟社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5.“左联”成立后,第一次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理论家是()。 A.夏衍

B.周扬 C.冯雪峰 D.茅盾 【答案】B 【解析】周扬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30年代初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次大的论争中,代表了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被称 为“第三种人”的是()。 A.胡秋原 B.林语堂 C.苏汶 D.周作人 【答案】C 【解析】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7.茅盾《子夜》中为资本家效劳的鹰犬形象是()。 A.赵伯韬 B.屠维岳 C.吴荪甫 D.冯云卿 【答案】B 【解析】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作者对这一形象赋予了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 8.曹禺笔下充满生命强力的形象仇虎出自()。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答案】C 【解析】在《原野》里,以莽莽苍苍的原野,沉郁的土地为背景,描写了“充满强烈生命力的汉子”仇虎等人物,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和野性的赞美。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 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名作是()。 A.《凤凰涅槃》 B.《再别康桥》 C.《死水》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附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2010-04-15 21:59:10) 转载 分类:自学考试 标签: 现代文学史 自考 答案 历年真题 教育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陈子褒 2.“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新文学的重要作家发表了很多探讨革命文学的文章,其中《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的作者是( D ) A.鲁迅 B.郁达夫 C.郭沫若 D.茅盾 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 A.1930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42年 4.论语派是( A ) A.散文流派 B.诗歌流派 C.小说流派 D.研究《论语》的学派 5.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胡秋原曾经属于( ) A.学衡派 B.战国策派 C.“自由人” D.“第三种人” 6.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收于其杂文集( ) A.《热风》 B.《南腔北调集》 C.《坟》 D.《华盖集》 7.鲁迅的《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 B ) A.6篇 B.8篇 C.11篇 D.15篇 8.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 A ) A.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 B.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 C.他对“人的文学”的倡导 D.他对“平民文学”的倡导 9.就思想内容与气魄来说,可以称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的是( B ) A.郭沫若的《女神》 B.郭沫若的《恢复》 C.蒋光慈的《哀中国》 D.殷夫的《孩儿塔》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2、文学革命的意义;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10、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11、朱自清前后期散文的特点有何不同? 12、谈谈问题小说作家的个性 13、乡土小说有何价值? 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15、《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17、创造社的文学倾向是什么?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0、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点。 21、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 23、李金发诗歌的时空特点是什么? 24、如何评介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25、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26、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27、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 29、《现代》杂志中的诗歌有何特点? 32、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4、“左联”是如何成立的?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 36、吴荪甫形象分析。 37、《子夜》的延长线上的作品何指? 8、谈谈“革命的浪漫蒂克” 39、吴组缃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40、《生死场》的特点是什么? 4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有何特点?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 提示: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 历史意义。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提示: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 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 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 意义。 提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 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 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提示:阿Q形象是一个多重的复合体,既是落后 农民的典型,又是精神胜利法的载体,也是弱者 保护心理的形象化概括。就基本的性格构成来 看,阿Q充满了矛盾,其特点是两重人格、退回 内心、泯灭意志。这一性格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 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精神符号,即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直接的意义是以虚幻的精神上的胜 利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它的实质则是一种病态 的人格,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可以看作 是人类的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精神弱点的象征。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 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 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 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0、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提示:鲁迅杂文是匕首与投枪,是艺术性的政论 文。其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 11、朱自清前后期散文的特点有何不同? 提示:可从作品内容、情致、结构、语言等方面 比较 12、谈谈问题小说作家的个性。 提示:可选几位代表作家,从他们关于人生问题 的不同答案、创作转向等方面来谈 13、乡土小说有何价值? 提示:可从其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关系来谈, 侧重谈其认识价值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 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 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 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 上启下。 15、《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他无限地 张扬自我,充分肯定自我本质,具有超凡的力量, 大胆地破坏与创造,热爱祖国,视野开阔,胸怀 世界,是一位泛神论者。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2、象征是 其精义。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 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 的。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 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 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7、创造社的文学倾向是什么? 提示:是浪漫主义。这种倾向在诗歌与小说中都 有相应的艺术表现。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 艺术个性;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 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 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 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特 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 -偷听-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 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 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 了因压抑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种心理与 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 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 义;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强烈的主观抒 情,甚至表现大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期 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 度。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作者内心世界 的变化。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表达 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 小说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统的开始和解 及个人生活的安定与惬意。 20、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 点。 提示:(1)强烈的主观抒情。(2)大胆的自我 暴露。(3)散文化的结构。(4)诗化的语言 21、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缘 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刹那 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为 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 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使新诗在 情爱表现上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话新诗 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3、李金发诗歌的时空特点是什么? 提示:时间上,他往往站在现在立场表现对于时 间消失的无可奈何之感;而其习惯使用的空间语 词是空谷、丘墓、江底、枯老之池沼、高丘之坟 冢、蝼蚁之宫室等,大都指向死亡、生命衰微, 空间色彩为黑、白与灰色,营造出令人窒息、恐 惧的氛围。如此空间里时间不断流逝,流逝的时 间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空间的恐惧。 24、如何评介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提示:李金发的诗歌虽然朦胧、晦涩,内容上更 多地表现的是西方生活经验,民族性不够;但他 自觉地化用西方象征派的方法,将象征主义诗风 带到中国,填补了新诗的一大空白,并开启了新 诗现代主义创作潮流,其地位是很重要的。 25、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1、以理性节制情感。2、倡导新诗形式格 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6、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1、以理性节制情感。2、倡导新诗形式格 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7、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提示:徐志摩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爱情、自由、 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b.比 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闻 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 29、《现代》杂志中的诗歌有何特点? 提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 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 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32、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思想内容:主要写自己在现代都市的寂寞 感,对现代人存在价值、意义进行质疑;渴望超 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 艺术特征:受禅宗影响,重直觉、顿悟,不重语 法逻辑,意象跳跃大,形式自由,散文化;诗歌 意象往往是由心智生发或以禅理为本的智性化 意象,借助这些意象,诗人进行一种禅宗式的体 验、顿悟,上下古今,思接千载,诗中那超然物 外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审美理想与心理诉 求,耐人寻味。这些正是诗人诗学观点的体现, 即以“散文的文字”表现“诗的内容”。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 么?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时代变化的 产物,是民族历史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的 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种变化,并未带来艺 术的提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可见,一个 人艺术风格一旦形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艺术本 身的升华问题。 34、“左联”是如何成立的? 提示:要注意“左联”成立的历史背景,“革命 文学“的论争、中共中央的干预、论争双方的携 手合作等过程。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情况比较复杂。 “左联”发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主义文 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 的错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内部的论争, 双方态度都很激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 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见分歧的伏笔。 36、吴荪甫形象分析。 提示:可先给其形象定性,再从其形象的多面性、 鲜明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等方面 分析。 37、《子夜》的延长线上的作品何指? 提示:可从《子夜》的原始构思、创作结果及短 篇小说的内容等方面来回答。 38、谈谈“革命的浪漫蒂克” 提示:可从其含义、写作模式、代表作品方面来 谈。 39、吴组缃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破产影象、伦理指向、“速写”形 式等方面回答。 40、《生死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内容、构思理念及其在抗战文学中 的地位等方面回答。 4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有何特点? 提示: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情感激越刚劲,节 奏明快有力,语言铿锵富有鼓动性。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歌会以创造“大众歌调”为己任, 广泛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歌等民间艺术形 式创作,艺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 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 活的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民和其他角落里 卑微人物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人道主义同 情。艺术上,他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字炼 句,诗歌精致、凝练,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 原因,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特色; (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 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以废名、沈从文 小说为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己作为“乡下人”的 身份认同。 提示:(1)陈述沈从文、萧乾等关于“乡下人” 身份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择的具体内涵:京派 作家的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边缘化 体验,构成京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对都市 文化的讽刺批判; (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释京派小说的乡 土情结及城乡对照叙述; (4)阐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20世纪30年 代文学流派中的独特意义。 45、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 提示:(1)简述废名小说在京派中的重要意义 及总体风格; (2)以《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 《河上柳》、《桥》等作品为例,分析废名田园 小说的艺术风格; (3)唐绝句的意境美:古典审美艺术的追求; (4)散文化的小说语言。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征及其主要作家作 品。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及其都市性定位; (2)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刘呐鸥《都 市风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 存《梅雨之夕》、《将军的头》等; (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的内涵及独特性:“感 觉”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形式试验,具有不 同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式; (2)结合作品分析“感觉”叙述的文学特征, 以刘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 (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48、分析施蛰存现代心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提示:(1)施蛰存创作与现代心理分析学说的 关系; (2)以《梅雨之夕》为代表,分析小说的心理 意识流表现,以及人物多重潜意识、分裂人格等 的书写; (3)以《将军的头》为代表,评述作者以现代 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颠覆古典形 象的艺术特点。 49、如何认识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性。 提示:(1)老舍创作市民社会的文学史意义与 独特性; (2)结合具体作品及人物,分析老舍创造的老 派市民、新派市民、城市贫民形象,评述人物形 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老舍的市民性批判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 的思考。 50、试析《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提示:(1)《骆驼祥子》的文学史价值及在老 舍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2)祥子的市民性格多重性特点:贫民生存意 志与美德、小生产者的保守与个人主义; (3)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悲剧的深刻意蕴; (4)老舍独特的文化批判性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 联系及其具体内涵; (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 (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 (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 52.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提示:《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 面: 其一、心灵伤痛的治疗。《家》中的许多人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