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五年级上5.2成长的脚印(1)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五年级上5.2成长的脚印(1)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五年级上5.2成长的脚印(1)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五年级上5.2成长的脚印(1)练习题及答案

第3课时成长的脚印(1)

基础作业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不规则图形的估算与计算,可以把不规则图形看成近似的(),再进行估计和计算。

2. 成长快乐。(假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 cm2。)

(1) 欢欢1岁时手掌的面积约是( )cm2。

(2) 欢欢5岁时手掌的面积约是( )cm2。

(3)你现在手掌的面积约是多少?请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3. 估计出下列图形的面积。(假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 cm。)

4. 下面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吗?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估一估,数一数。

2014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同步习题全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数铅笔 一、复习 1、数数:从1数到20,一个一个地数 2、从1数到20,两个两个地数 3、从1数到20,五个五个地数 二、新课尝试 1、数数:从20数到100,一个一个地数 2、从2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 3、从2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 4、从20数到100,十个十个地数 知识点:十个十是100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数一数。 ★★★★★★★★★★★★★★★★★★★★★★★★★★★★★★★共()个 2、数出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九九十五 3、想一想,说一说 34,36,38,(),(),() 90,80,70,60,(),(),()

一、复习 1、数数:从20数到100,一个一个地数 2、从2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 3、从2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 4、从20数到100,十个十个地数 二、新课尝试 1、抓一把豆子先估计,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字写下来 2、在计数器上拔出28,8在()位上,表示()个()2在()位上,表示()个() 3、在计数器上拔出100,认识百位 知识点: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三、巩固练习 1、写出计数器上的数(书本练习1、 2、3) 2、写一写 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7,这个数是() 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个位上是4,十位上是7,这个数是() 百位上是1,其他数位上是0,这个数是() 3、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 位

一、复习 1、从20数到100,一个一个地数 2、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个位上是4,十位上是7,这个数是() 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二、新课尝试 1、看图,先数一数,再把数字写下来 ★★★★★★★★★★★★★★★★★★★★★() ★★★★★★★★★★★★★★★★★★() 2、尝试 26○31 67○49 89○90 3、小组学习:比一比下面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 知识点: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的就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三、巩固练习 1、按顺序填数 41,43,(),(),(),(),() 88,86,(),(),(),(),() 2、比较大小 45○54 78○67 89○89 58○91 67○49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图形的面积(一)----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4.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在转化中发现图形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50条红领巾, 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愿意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以及帮学校计算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1.寻找思路: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回答各种方法) ①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1)提问:①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哪三类? ②观察方格图上标的1厘米表示什么?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为什么? (2)提出要求:分三组数,每组数一个三角形。先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再数出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图中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3)教师借此发问:用这种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方便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找出一种方法计算出三角形面积呢?下面我们继续研究。 ②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师: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卡片,沿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完全一样) 师: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剪多问,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觉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诱发了心理动机]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只有领会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形成能力.本节课再次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应用仍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的编排是为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他们尝试拼成已学会面积计算的图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验证,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周我们班得到了流动红旗,学校要制作流动红旗,各班做这样一面流动红旗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布?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求什么?(流动红旗的面积,也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2.知道了它的标准尺寸,怎么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猜测一下(28 × 25 14 × 25)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1 ?猜测 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①数方格(说一说数方格的方法,把三角形描在长是一厘米的方格纸上,数出有多少个方格,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汇报完后动手数一数.事先准备三角形) ②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求面积。 师:评价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在生活中更喜欢哪种,为什么?(流动红旗面积大。用数方格的方法不容易得到其面积,用计算方法:方便快捷。)师:现在就请大家利用你手中的三角形,开动脑筋,动手探索一下,通过拼一拼你能把三角转化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活动要求:(1)独立动手自主探索 思考: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的方法,注意说清你是怎么拼的, 转化前后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变化? 2?汇报:学生汇报(请同学上前面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探索方法) 生1:我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强调为什么要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生2:可以把这个数学添补成长方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 生3: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这个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只要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 说课稿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探索规则图形面积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并且在本单元探索活动(一)中,学生经历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将教会学生预习,让学生在猜想、观察、操作中自主归纳公式运用公式作为本课的侧重点。 教学目标是: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教学准备(略) 教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行为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预习并不是放任自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总结了指导预习的9种方法。他们分别是:读、找、做、想、记、举、试、问、联。 所以在这节课的课前预习中,我们就指导学生先读一读教材,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在书中的标题旁或者小刺猬的图例旁找一找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书中的要求自己动手做一做。在实际操作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操作的过程。还要教会学生问一问,问问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容易错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做七巧板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中,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要跟踪检查布置的每一项任务。 二、进入情景,发现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生活中的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3、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4、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5、“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三角形面积 【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三角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平行四边形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看书 (2)订正数的结果。 (3)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 (4)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 (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 (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刚才同学们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提问) ①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放置。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可爱的校园总课时第 1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修订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三角形面积 【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三角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平行四边形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看书 (2)订正数的结果。 (3)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 (4)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 (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 (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版一年级教材分析以下为大家呈现的是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 第一项: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领域结构图 可爱的校园(数数)——由第一单元前移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二单元比较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位置与顺序 认识物体更名为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分类 1.4 综合与实践(删除了)大家来锻炼迎新年 调整为数学好玩

1.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基数 、序数 2.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3.小猫钓鱼---(0的认识与书写) 4.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2课时:试一试10的认识 第二项:各单元知识点分解 2.1 第一单元知识点分解 可爱的校园---(数数) 生活中的数 新增:5.快乐的午餐——分餐具中比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思想 6.动物乐园——认识“>”“<”和“=”,并会书写 可爱的校园(数数):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快乐的午餐(分餐具比多少) 1.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2.学会用“配对”进行比较,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陈军设计理念及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 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整节课主要是利用数方格或割补等方法,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 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当学生面临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 可以借鉴前面“转化” 的思想, 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对教材的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学时类比前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即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基本的计算方法, 并以此作 为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过程。 2、教材呈现了数格子的方法, 以及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两种方法, 教学时,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不要局限于教材上呈现的方法。三角形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 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2. 在自主探索中, 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 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 剪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张照片吧(呈现学生入队仪式照片), 熟悉吗?生:这是我们为一年级新队员系红领巾的场景。 师:对, 那你想知道为新队员佩戴的红领巾标准尺寸是多少吗?请看大屏幕。 (屏屏幕出示红领巾图一条红领巾的底边长100厘米, 它的高为 33 厘米。) 师:知道了它的标准尺寸, 怎么求出它的面积呢? 生猜:100乘33,50 乘33. 这个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 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 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也体现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1. 猜测。 同学们,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生:数方格。 生: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拼一拼, 剪拼) 2.师:大家可真聪明, 想到这么多方法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那么现在请大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汇总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3. 数的组成 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数,第二位是十数 一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4、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 5、 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5、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6、“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7、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8、相邻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第56~58页) 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是同(等)底(长)等高(宽)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多媒体课件。每小组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说说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我们在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3.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课件:出示三种形状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摆一摆,拼一拼。(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三种三角形各两个,分组拼摆。) (2)交流自己怎么拼,拼成什么图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4)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 1.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用直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 3.课件演示:课件演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拼、移过程。

4.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所拼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面积又有什么关系。 老师小结:看来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都说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追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任意拿起一个三角形和与它不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板,让学生对比并进行 引导。) 生:不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才对。 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大家拼图形的过程。 老师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 师:那谁来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追问: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2”? 生:“底×高”表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ah÷2。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教学例1 师:要求出流动红旗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必须知道流动红旗的底和高。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反馈答案:28×25÷2=350(cm2) 教学例2 (1)一块三角形交通标志牌,面积是35.1平方分米,底是9分米。这个底对应的高是多少分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方法一: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那么 高=三角形面积×2÷底 列式: 35.1×2÷9 =70.2÷9 =7.8(分米) 方法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 解:设这个底对应的高是x分米。 9x÷2=35.1 9x=70.2 x=70.2÷9 x=7.8 (2)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易错题

第一、二单元 一、照样子,画一画,写一写。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二、填空。 1.7的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2.从2开始数,第6个数是( )。 3.公鸡有( )只脚,小狗有( )只脚。 三、看图做题。 △△△△△△△△△△ 一共有( )个△,把从左向右数的第3个△圈起来,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涂黑。 四、数一数,填一填。 五、画○。 1.比△多2个 2.比△少画3个 △△△△ △△△△△△△ 六、比一比,填一填。 1.△△△ ○○○○○○○ ( )比( )少4 个 3 7 2.△△△△ ○○ △△△△ ○○ ( )比( )少( )个 ( )比( )多( )个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再括号里面填上合适的数。 ()+3=5 6-()=4 2+()=6 ( )+3=6 6-()=3 3+()=7 7-()=4 4+3=() 1+()=7 二、在○里填上“>”、“<”或“=”。 1+8○2+7 5+0○8-4 6+1○8-1 1+7○9+0 0+9○8-1 9-6○5-3 9-5○2+3 2+6○9-2 三、填一填。 1、在0-10中,大于5的数有(),小于6的数有( ),大于 4而小于8的数有()。 2.从4、0、9、8、6、3、1中找出小于7的数()。 3.9、3、2、5、0、8、4在这串数字中,从右数的第5个数是()。 从左数起,数字8是第()数字,第2个数字是()。 四、试着填一填。 8+2=□+8 1+9=□+1 0+4=4+□ 7+3=□+7 5+4=4+□2+□=6 □-3=5 5-□=2 五、应用题,看图列式。 1.△△△△ △△△△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李冯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廉江市安铺镇龙潭小学李冯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淘气班在上周的“双优班”评比中拿到了“流动红旗”,要我们帮忙算算这“流动红旗”有多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流动红旗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的 师:你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口述)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仿照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 (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请学生将自己的拼图进行投影,对照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顺序前后的练习题

一、照样子填( )。 3号车在最前面。 1.5号车排第( )。 2.4号车排第( )。 3.2号车前面有( )。 4.1号车后面有( )。 二、看图填( )。 老虎在第一节车厢。 1.熊猫排在( )。 2.松鼠排在( )的前面。 3.猴子排在( )的后面,在( )的前面。 4.大象排在( )的前面。 5.(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三,根据图填空 (1) 小鸟在小狗的( )面。 (2) 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四,看图填空 (1) 小狗跑在最( )面,小象跑在最( )面。 (2) 小象跑在小牛的( )面,小狗跑在小兔的( )面。 (3) 小兔跑第( ),它的后面还有( )个,前面还有( )个。

五,看图填空 1.在图中,有( )个小动物在赛跑,松鼠排在第( ),它前面是( )。 2.( )跑在最前面,最后面是( ),小猫排在第( )。 3.小兔在小狗的( )面,小狗在小兔的( )面。 六,根据 图上信息填空 1.在上图中,小兰前边有( )名小朋友,从前面数她排第( )。 2.小兰后边有( )名小朋友,从后面数她排第( ) 七,看下图,完成题 第 辆 第 辆 第 辆 第1辆 (1) 的前面是第( )辆车, 的后面是第( )辆车。 (2) 在 的( )面,在 的( )面。 根据得数排序,并填空 ( )﹤( ) ﹤( )﹤( ) ﹤( ) ﹤( ) 1. ( )号算式排在最前面,( )号算式排在最后面。 2. ②算式排在( )号算式的前面,( )号算式的后面。 3. ⑥号算式排在第( ),它前面有( )个算式,后面是( )号算式。 4. ⑤号算式排在( )号算式的后面,( )号算式的前面。它的后面有( )个算式,分别是( )号,( )号,( )和( )号算式。 5. ( )号算式在⑤号算式的前面,( )号算式在④号算式的后面。 6. 一共有( )个算式,①号算式排第( )。后面是( )号算式。 我是小画家 小红在小丽的后面,小红不在最后面,上图中那个是小丽,给她穿上花衣裳。 在谁后面看前面 在谁前面看后面 谁在前面看前面 谁在后面看后面 前面是谁看前面 后面是谁看后面 小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只有领会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本节课再次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应用仍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的编排是为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他们尝试拼成已学会面积计算的图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验证,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周我们班得到了流动红旗,学校要制作流动红旗,各班做这样一面流动红旗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布?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求什么?(流动红旗的面积,也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2.知道了它的标准尺寸,怎么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猜测一下(28×25 14×25)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1.猜测 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①数方格(说一说数方格的方法,把三角形描在长是一厘米的方格纸上,数出有多少个方格,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汇报完后动手数一数。事先准备三角形) ②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求面积。 师:评价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在生活中更喜欢哪种,为什么?(流动红旗面积大。用数方格的方法不容易得到其面积,用计算方法:方便快捷。)师:现在就请大家利用你手中的三角形,开动脑筋,动手探索一下,通过拼一拼你能把三角转化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活动要求:(1)独立动手自主探索 思考: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的方法,注意说清你是怎么拼的,转化前后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变化? 2.汇报:学生汇报(请同学上前面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探索方法) 生1:我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强调为什么要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生2:可以把这个数学添补成长方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生3: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这个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只要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数数) 1、按一定顺序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还可以表示0摄氏度。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1、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2、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

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知道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正确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跳绳(8,9的加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