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 李志建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是市规划办立项课题,该课题于2009年9月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该研究课题已接近尾声,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2009年,省、市、县也相继出台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一系列文件,在这种形势下,课堂教学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减时增效"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我校认为:教师务实高效的集体备课,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实施集体备课,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在具体实施时,常常出现一些流于形式,造成集体备课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我校的集体备课经历了四个阶段:一、2007~2008学年度的初次使用,同学科教师同时同地集体备课,提倡二次备课;二、2008~2009学年度的二次使用,同学科教师随时在各自办公室集体备课,修改完善,提倡教后反思,进行三次备课;三、2009~2010学年度,在上两次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校教师的集体备课各课时分工明确,有主备人和审核人,学校审验后统一装订成册;四、从暑假至今,学校要求集体备课教案每个教学环节后要有设计意图。究竟如何才能保证集体备课有效直至高效,是否能出一套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教案是我们想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些典型的材料片断,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再到课后评价,进行全程地跟踪分析评价,筛选我校教师成功的集体备课的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性是:研究课题来源于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目的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现实,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者,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践活动--个人反思--组内互动--专业引领--调整方案--再次实践--再次反思--再次互动--经验提升,在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活动中,组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自我反思法: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教师如果在获得经验的同时能坚持自觉反思,那么他的发展就不是一种短期的或阶段性的,而是一种可终身持续发展的

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上周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其目的就是养成教师善于反思的习惯,交流好的教育经验和困惑,以求在反思研讨中成长。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侧重研究教育实际问题的实践性研究方法。它对科学研究的过程要求不是太严格,研究方法更贴近教育工作的实际。这一方法也是本研究过程中用的最多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把具体经验上升到观念、原则和方法论的高度,更深刻地揭示教育教学本质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研究初探阶段(2009年2月~2009年12月)
从2007~2008学年度开始,我校就实行了集体备课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惑和不完善的地方。2009年2月,学校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教师们认为目前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问题有:⑴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⑵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研究⑶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灵活的研究⑷班额大的状态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⑸班额大的状态下因材施教策略的研究⑹班额大的状态下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⑺班额大的状态下提高学困生成绩的策略研究⑻设计具有操作性、实践性、趣味性数学课外作业的研究⑼如何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图书室、实验室、专用室、科技室、实践基地等),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⑾充分发挥电教器材的实效性研究⑿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的研究⒀语文课高耗低效对策的研究⒁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⒂班级管理方法的研究⒃数学课堂教会学生反思的策略研究⒄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衡发展的研究。
调查后确定了以下学校招标课题:⑴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⑵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⑶学生的读写结合研究⑷大班额状态下的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⑸学生课外作业的高效性研究⑹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及对策研究⑺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图书室、实验室、科技室等),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⑻充分发挥电教器材的实效性研究⑼数学课堂教会学生反思的策略研究⑽班级管理方法的研究。
经过教科室和教务处反复讨论,确定"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作为学校的主课题。撰写申报评审书前,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育理论,举办讲座和聘请专家指导,对研究人员及管理者进行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与同行之间、专家之间、网络之间的互动对话

等,特别是关于对话的相关理论,新课程改革理论,加强课题研究的理论储备。接着进行了由各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参加的集体备课有关问题的座谈。
座谈主要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⑴怎样让集体备课引起教师的重视?①集体备课前,让每个教师都准备一些习题带来(至少5题)。②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必须备个简案。③集体备课要实用,秩序井然,不搞形式,确有成效,使老师尝到集体备课的甜头。④兴趣是其一,压力是动力是真,暂时采取强制措施。对主备人二次备课后的课堂教学组织同教材的教师听课,或请专家亲临指导。⑤分工分课到人(每人必须有主备机会),每次集体备课后要有记录材料,每次备课定人、定时间、以说课的形式主备,其他人讨论,每次备课后都感觉到教学思路更清晰,几次后教师认识到了集体备课的好处。⑥结合奖励制度。例如,集体备课完成比较好、成绩突出的教师,优先考虑他们的外出学习......活动。⑦给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安排一位任此学科的领导参与讨论、适当记录,起到督促、指导作用。⑧公开教学,拉动内需,产生动力⑵集体备课时间和容量的问题怎样解决?①每位教师只备一周的课,时间调整为一周一次,双周根据教师的课务年级组安排,单周安排在周四。②加强集体备课前的个人备课,把困惑的问题和自己的看法事先梳理好。③分清主次,重难点上多下功夫。只备每周的两三节新授课。④周二、周五早晨不看班的教师看教材、教参,理清思路;周二下午处理作文;午后不看班时间批改习字册;每次上课前再熟悉一下教案。⑤选择内容较为集中的、存在问题可能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详细处理。⑥每天下午在本办公室进行明天所教内容的小型集体备课。⑶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教师怎样在一起备课?采取业务学习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法。集体备课,自己应先钻研教材、教参,选择不同类型的课进行,解决上好这些课的疑惑,特别是科学性知识更要认真讨论,互相学习。业务学习,集体讨论学习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一些专业知识。⑷要不要在新的集体备课前进行前一次的反思?①新的集体备课前需要对上一次的备课反思,进行三次备课。时间不宜太长。也为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素材,利于教师查漏补缺。②课后的议一议可作为教学后的反思,但一定要及时、要同教材的全员参加,且记录在备课上作为三次备课。⑸集体备课时要不要涉及作业的布置、所提问题的设置?①作业的布置、所提问题的设置不要完全统一,只统一题型或变式练习,要体现教师的个性化。②家庭作

业要统一,精选教辅资料上的题目,利于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利于使学生精练高效。⑹集体备课前的个人备课的时间、内容的多少怎样处理?如何备?个人备课应提前一周,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教师应钻研教材,细读教参,见到好的题目及时记下来。
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撰写了课题申报评审书及研究方案。
2.全面研究、深入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0年10月)
按照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全面启动。课题组边研究,边改进、规范、完善集体备课的制度和方式。集体备课的方式经历了教案拼凑式、提倡二次备课、同时同地备课 添加"修改记录"栏目、分散到各办公室备课、教务处重点检查二次备课 添加"设计意图"栏目、同时同地备课、认真进行二次、三次备课(即教后及时把修改点和教学反思写下来)等阶段。
2010年6月,针对本课题课题组在我校73名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中进行了调查研究,梳理、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如下:⑴集体备课时间如何安排更合理?43.8﹪的教师认为原来的时间安排就很合理;13.7﹪的教师认为周四下午在各自办公室集体备课、看光盘比较好;12.3﹪的教师提出要超前一周备课;11.0﹪的教师觉得各年级组自行安排时间更好些。⑵集体备课如何更科学地分工?39.7﹪的教师认为按单元分配到人更科学;4.1﹪的教师认为选取几个典型课例同备,剩余分配到人效果更好;12.3﹪的教师提出了"个人钻研--修改补充--集体交流--修改完善"的备课流程。⑶集体备课教案的格式设计是否需要改进?87.7﹪的教师的观点是不需改进;9.6﹪的教师提出要增加设计意图及教后反思板块。⑷你觉得现用备课质量如何?如何改进?有些教师提出:每学期重点抓实部分课例;设置每课一练;多参考名师的教案;及时删减部分内容等建议。⑸你有哪些好的建议?①学校经常监督、检查。②集体备课后,同教材的教师在同上一节课,再讨论完善集体备课教案。③尽量采用电子稿的形式,修改教案更方便。④充分利用网上的文字、视频资源备课。
针对调查研究结果课题组提出了以下对策:⑴集体备课时间的安排。根据平时办公和集体备课情况的检查,我们认为学校还是统一安排单周同时同地集体备课:周三语文在多功能报告厅,英语在三楼会议室;周四数学在多功能报告厅,其他各科在各自办公室。平时的课前与课后,同教材的教师可以在办公室说一说、议一议。开学前的第一次和第一周集体备课要备三周的课,以后的单周要备两周的课。⑵集体备课的分工。根据假期部分教师的备课统一装订成册,开学后按单元分

配到人,主备人重点钻研,提出修改意见,辅备人也要熟悉教材,明晰思路,按照"个人钻研--修改补充--集体交流--修改完善--教后增减"的备课流程。⑶集体备课教案的格式设计。在新的集体备课教案中添加设计意图及教后反思板块。⑷改进的措施。①备课时,要多参考名师的教学设计。②学校加强监督检查。③集体备课时要注意练习题的设计。④及时在教案中增减内容。⑤集体备课后,同教材的教师在同上一节课,再讨论完善集体备课教案。⑥保存好电子稿,以便修改完善。⑦充分利用网上的文字、视频资源备课。
3.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1)将总结提炼出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验证和完善。
(2)汇集各种研究材料。
(3)撰写研究报告。物化研究成果,汇编集体备课教案集。
(4)申请结题评审验收。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集体备课是思想之源,是智慧之流。很多的时候,一份优秀教案,一节优质的课堂教学,非一人之力,而是集体之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课题边研究、边修正、边完善,探索出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的集体备课之路。
1.教师更新了观念
通过研究,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⑴集体备课的新认识。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操作中却往往成为软肋。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存有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的弊端。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体系中,集体备课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即只是对文本的准备,而应扩展到更为深广的领域:一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二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三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尤其强调对学习需要的分析、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对学生特征的分析,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教育理念。因而,在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备课"更名为"教学设计"应该更准确、更科学。⑵集体备课的新形式。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传统的集体备课聚焦于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大多采用讨论式,讨论的内容也往往以文本为主。有效教学强调要让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因而在集体备课的形式上要由先前的局限于"教什么"的讨论模式向"怎么教"的说课模式过渡,要把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习题设计、试卷编制等内容纳入说课范围内。教案撰写应根据教师实际,实行详案、简案相结合,并能积极探索、完善教学一体案或导学稿。⑶集体备课的新内容。有效教学的实施涉及许多环节,其中备课是一个重要

前提,直接影响着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应着力突出一个"研"字。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来落实这个"研"字:①教材解剖进教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排序和组织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②学法指导进教案。有效教学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前提。科学的集体备课应把具体的学法指导方面的内容写进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时讨论、研究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着力改变学生"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研究中学"的机会,努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③习惯培养进教案。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有效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应与平时的学习过程完全隔离开来,只是出现班会课上或专门的学法指导课上,而应该体现在集体备课中,通过交流、讨论,在教案上明确标注出"预习要求"、"自主学习"、"复习要求"等内容,培养学生超前预习、积极思考、及时复习等良好习惯,真正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④习题设计进教案。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教学大多依赖题海战术,大考小考不断,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校长管得苦。有效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样,均存在于教学体系中。所以作业如何设计,也应是集体备课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便要求教师先要深入题海,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利用集体备课的时空,敲定典型的、富有实效的巩固习题,从而让学生远离题海,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⑷集体备课的新拓展。探索出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的小学各科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实施策略,并向其他教育教学领域拓展。
2.学校健全了制度
通过研究,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⑴教研组长全权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⑵主备教师提前做好主备稿的撰写工作,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写好说课稿,提出教法建议。⑶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结合本班实际,认真修改、制定教案、学案。既要借鉴别人的东西,又要体现个人特点。⑷集体备课原则。坚持"四定"、"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①"四定":定时间

、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②五备:备教材、备课标、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③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④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⑤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⑸加强集体备课的检查评估。①学校教导处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②分管主任要及时了解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③各备课组要全员参与,保证集体备课时间,无故缺席者按旷课处理。④教导处还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集体备课材料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导,并及时反馈。⑤每学期由教导处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评选优秀备课组并对优秀备课组集体进行奖励。⑥每学期由教导处组织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评选,对优秀的案例给予奖励,集体备课采取一人主讲大家讨论的办法,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学校确定了备课方式
通过研究,确定了集体备课方式:⑴分工到人。假期里或开学初,根据教师的特长分工备课。主备人要在深入研究和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培养点等。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练习题的设计、课外作业的布置等问题,做出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的预案。每个教学环节后要有设计意图。备后要有审核人审核。学校审验后装订成册。⑵个人初备(教师与文本、学生对话)。每位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在集体备课前要独立的认真通读将要备的教材、教参、课程标准,收集有关的课程资源,人人备课,同课异构;理清自己的思路,梳理好个人备课时遇到的困惑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集体备课教案上。个人初备的时间选在自己的无课的时候,自己灵活掌握。⑶集体研讨(教师与教师、专家之间对话)。教师与教师间对话: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通过说、讲、评等形式,首先由主备人要简析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述学法与相应的教法、概论教学程序、简析教学效果的预测、提出疑惑的问题。在主备人主讲的基础上,针对课标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本课教学知识结构及特点。集体研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对应的教学方式(学中哪些由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哪些需要在教师的怎样的帮助下学习);制作怎样的课件、教具来辅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例题、检测题、作业的配备。与专家对话:通过教育期刊、座谈、看录象等形式同上级教育行政人员、上级教研机构人员、特级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包括"学习理会"、"吸收应

用"、"探讨研究"、"交流"、"实践"、"提高"等过程。⑷教案的个性化处理。教师在集体备课后,根据本班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创造性地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和修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教案,即二次备课。(这是集体备课的出发点和归结点)⑸授课实践。根据自己二次备课后的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⑹教后反思(自我对话)。在特色教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即三次备课。撰写完后,同组交流、归纳、整理、订正,作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
4.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
通过研究,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加强。反思是集体备课的灵魂,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核心因素。没有了反思的精神,集体备课就会流于走过场,成为校本教研中徒具形式的"行尸走肉"。只有反思才能凝聚智慧,碰撞思维,交换思想,发挥集体备课中资源共享的巨大效能,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集体备课的进程,反思分为集体备课前、集体备课中、集体备课后、授课实践后四个阶段。在集体备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集体备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备课高质高效地进行。最核心的是集体备课后反思,同备课组的教师在各自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反馈教学信息,反思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备课(增、删、调整、修改)。找出教学预测与教学效果的差异之所在;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发展的融合点。授课实践后的反思即教后反思不容忽视,要及时修改、补充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记录下课堂中灵光一现的动态生成,即三次备课。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经验理论化,教师的备课实践经验得到理性的升华,也为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提供鲜活的素材。教后反思可以采用课后议一议、自己独立反思等方式进行,但要及时,要把反思的内容记录下来。
5.教师素质得到了提升
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在研究中资源在共享、智慧在凝聚、思想在碰撞、协作能力在提高,达到智慧与能力共长,思想与行为同步,以群体的智慧推动个体的发展,以个体的发展引领全体教师的前行。目前,我校涌现出省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市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青年优秀骨干教师20人。2010年度教师在省、市、县级优质课评比中有32人次获奖。

五、困惑与思考
在集体

备课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几个环节有待完善。
1.个人初备落实不到位。集体备课过程成了主备人的一言堂。集体备课教案不仅要成为集体备课时分享智慧的记录本,更应成为集体备课前梳理经验的记录本,倾诉困惑的记录本。有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教师才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以个人的思考凝结集体的智慧,最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
2.集体备课后的反思做的不够。教师的二次备课和三次备课没有落实到位。
第 1 页 共 15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