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简单,材料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简单,材料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简单,材料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简单,材料分析

1.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题要点】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题要点】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

(1)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3)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心发展的不是匀速的过程;二是生理和心理的哥哥方面的发展是不完全协调与统一的。

(4)差异性: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

(5)互补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生理机能的相互补偿;二是心理机能对生理机能的补偿。

3.简述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答题要点】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克伯屈等。

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有:

(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4.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题要点】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具体包括:

(1)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2)学科知识水平

课程内容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需求,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考察。

(4)课程理论

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5.简述如何运用筛选法确定课程目标。

【答题要点】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筛选法,一是参照法。筛选法的步骤如下:

(1)预先设定若干课程目标,涉及课程的各个方面。

(2)书面征求有关人员对预定课程目标的意见,允许他们补充其他课程目标。

(3)把原先预定的目标和补充的其他课程目标汇总在一起。

(4)请有关人员根据汇总的课程目标,依次选出若干项最重要的课程目标。

(5)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名次靠前的若干项课程目标。

6.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

【答题要点】教科书编写有如下基本要求:

(1)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2)要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出科学性与思想性。科学性是基础,思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3)编写的内容要呈现出时代特征。

(4)编写的形式要多样化。

(5)教科书编写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7.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答题要点】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教学外,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和教学的功能产生狭隘化甚至唯一化的片面认识。

8.简述教学的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答题要点】巩固性原则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之一,是指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教师要保证学生学懂学会,才能获得巩固的良好效果。

(2)(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教师应当熟悉并运用心理学中记忆和遗忘的一些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和巩固。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教师要善于运用书面作业、调查、制作、实践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应合理安排巩固工作,将学生的作业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答题要点】班级授课制是经由夸美纽斯理论确定,由赫尔巴特基本定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有:

(1)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班级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制的,且人数和成员固定。

(2)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学年分成许多既有系统联系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许多部分,每一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

(3)每一课都限定在统一且固定的单位时间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10.在教学中,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题要点】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讲述、讲解要以实物、事实与事例作基础;讲授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写成纲要;要使学生掌握准确的概念、原理和系统的知识与正确的技能。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比如重点内容精讲;难点内容细讲;破题内容先将;结论内容后将;次要内容略讲;易懂内容不讲。

(3)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适度,抑扬顿挫;加强手势语,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理解力。

11.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有效学习?

【答题要点】利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学习的途径有: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这些良好的记忆品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2)明确识记的目的,加强有意识记。

(3)理解记忆,掌握识记方法和技巧。

(4)减少和避免干扰。

(5)合理地组织复习。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多样化、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适当过度学习。1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题要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加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训练。

(3)发展直觉思维。

(4)培养创造性格。

13.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题要点】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获得了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

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14.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的基本内容。

【答题要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1)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2)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动机水平要高。

(3)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4)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

因此,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提示我们,要提高学习效率,应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15.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题要点】奥苏泊尔对学习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

(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即学习材料本身与原有的观念可以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联系,也就是说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主观条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认知结构,即具有能将新知识和自己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相联系的认知结构。

16.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答题要点】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学材料中除包含学科的基本结构外,还应当包括一些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次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尽量体现迁移规律。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迁移的意识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教授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不仅

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习的迁移。

1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答题要点】建构主义者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观点包括: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和客观规律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习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18.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题要点】记忆是智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心理条件。中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高峰期。中学生记忆的主要特征有: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甚至超越成人水平。(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即使同样是语言材料,视觉记忆要优于其他感官(听觉)受到信息的记忆。

(3)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意义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9.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的理论。

【答题要点】维果斯基关于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理论有三个方面主要观点:

(1)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与有能力同伴的合作下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可能发展水平,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学习的最佳期限首先要以学生的发育成熟为前提,其次,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20.简述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答题要点】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1.简述各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答题要点】气质又称脾气、秉性,是个体生来就有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有四种类型:

(1)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精力充沛、争强好斗、热情积极、表里如一,但脾气急躁、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2)多血质:这种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情感丰富外露、易变,活泼好动,充满朝气;动作敏捷,但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

(3)黏液质:这种人有耐性、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交往适度;但这种人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

(4)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思维敏锐、想象力丰富,不善于交际,但易孤僻,内向,敏感,优柔寡断,反应迟缓。22.简述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答题要点】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性心理期发展论)

(1)口腔期(或口欲期):原始欲力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并因此感到快乐。

(2)肛门期: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

(3)性器期: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4)潜伏期:因道德感、美感、羞耻心等心理力量的发展,和儿童兴趣的拓展,原始欲力呈现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处于潜伏状态。

(5)生殖期:个体性器官成熟,两性在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差异开始显著。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达到成熟。

23.简述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题要点】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

(1)生物遗传因素:在智力、气质等与生物因素相关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大;在价值观、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更明显。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

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不同文化的民族产生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4)早期童年经验:人格发展受到早期经验的影响,但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

(5)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6)自然物理因素: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但自然环境对人格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7)自我调控因素: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能够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24.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题要点】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出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1)智力正常;

(2)情绪适中;

(3)自我意识正确;

(4)人际关系和谐;

(5)社会适应良好;

(6)情绪乐观向上;

(7)人格稳定协调;

(8)意志品质健全;

(9)心身特征一致。

25.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题要点】皮亚杰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前道德阶段(5、6岁前):没有建立道德判断标准,无法做出道德判断。

(2)他律道德阶段(5、6岁~10岁左右):服从权威,遵守规则,且认为规则不可更改。

(3)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建立自己的内在标准并进行道德判断,认识到规则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26.简述贯彻德育的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题要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首先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中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教师要耐心讲明道理,排除障碍,启发自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知理、明理、讲理,改过迁善,真正提高学生的品德认识水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疏通思想后要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合乎规范的道路,启发学生自觉地分清是非、真假、善恶、美丑。(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在进行德育时,教师以表扬激励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坚持正面教育。恰当的表扬可以使学生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从而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行为。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陶冶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题要点】陶冶法是教育者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三种。运用陶冶法的基本要求有:

(1)创设良好的情境。这种环境包括美观、朴实、整洁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纪律的班风、校风。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还需要教师配合以启发、说服。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情境不是固有的自然存在的,需要人为地创设,教师应当组织学生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情境。

28.简述如何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答题要点】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有: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应由教师和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应尽量少而精,内容表达以正面引导为主。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其次,应保持紧凑的教学节奏,合理布置学业任务;第三,应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

(3)做好课堂监控。教师应能及时预防或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纪律问题,并通过言语提示、目光接触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课堂纪律的目的性教育;其次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纪律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纪律情感体验,进行自我监控;第三,集体舆论和集

体规范是促使学生自律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对其加以利用。

29.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题要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最基本的任务。要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确立班集体的目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与学生一起制定班集体目标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2)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助手。班干部培养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30.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答题要点】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是从个人层面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途径。

具体方法有:

(1)调整认知方式,有效驾驭压力,增强耐压力。

(2)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法、理智法、转移法、幽默法、适度让步法、升华法、音乐法等。

(3)乐于交往,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4)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学会休闲、科学用脑。

1.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但其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较好。后来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他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刻苦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答题要点】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五个方面。

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人的发展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他要依靠他周围的环境来进行发展。胡哲天生残疾,这是他先天的遗传条件的缺陷,但他的成就说明了遗传并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并不是消极和被动的。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和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也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还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胡哲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其老师和父母对胡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都体现了环境和学校教育对胡哲身心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5)当然,环境和教育对胡哲的影响并不必然是积极的,因为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能够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下,胡哲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刻苦努力才是使得他取得很大成就的决定因素。2.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材料:

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

全体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的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问题:请分析上述教学案例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题要点】

本案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有:

(1)启发性原则。教师抓住学生的提问,向同学们发问:为什么

用“万万”而不用“亿”呢?通过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巩固性原则。于老师在讲完这个问题以后,进行了总结,这是巩固性原则的体现。

? 本案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1)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本案例中,于老师通过问学生为什么用“万万”而不

用“亿”要求学生回答,则运用了谈话法。

(2)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本案例中,于老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发表见解进行讨论,体现了讨论法的运用。

3.学习动机

材料:

1)张晓是来自农村的一名高三学生。父母都是老实农民,他们天天含辛茹苦地劳作,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张晓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张晓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回报父母。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张晓的成绩却急剧下滑,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中也会出错。晚上,他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半夜惊醒。

(2)王宏业是一名城里的高三学生,自小家庭殷实,父母对他关爱有加,爷爷奶奶更是对他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家人对他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他在学习上微小的进步也会让父母欣喜若狂,同时给予他各种物质奖励。在低年级,王宏业的学习还较好。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对父母的各种奖励也没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高考临近了,但他一点也不紧张,上课时往往心猿意马。

问题:请从学习动机角度分析这两名学生在临近考试时出现不同状态的原因,并论述应采取的教育策略【答案要点】

(1)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会习的结果。学习动机的强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学生情况各不相同,学习动机各有差异,教师就既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又要恰当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2)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个人因素,这是影响和决定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动机是否强烈与否的内部动因。

二是家庭的影响因素。父母及其家庭成员长久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的重要的外部力量。三是社会因素。(3)题目中张晓、王宏业在不同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相同的外部学习动机,但是动机强度不同。张晓为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回报父母,学习动机强度过强,王宏业则学习动机逐渐减弱。教师对于两位同学的学习行为的调节应从调节其学习动机强度着手。

(4)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即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的外部动机逐步转化为内部动机,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创造、完善一些外部条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对于张晓学习动机过强的行为,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其学习的意义,引导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

对王宏业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学习迁移

(2014.3真题)

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问题:

(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答题要点】

(1)这两位同学所谈论的学习原理是学习的迁移理论。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2)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5.人格差异

(2013.11真题)

材料:

肖平、王东、高力和赵翔喜欢踢足球,也爱观看足球比赛。但是他们在观看足球比赛时,情绪表现不一样。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踢了一个好球时,肖平立刻大喊:“好球!好球!”同时兴奋地手舞足蹈;王东也挺激动,叫好并鼓掌,但是没有肖平那么狂热,有时还劝告肖平别喊;高力只是平静说了一句“这球踢得还不错,有水平”;而赵翔则始终沉默不语,会心一笑。

问题:

(1)请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6分)

(2)请说明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8分)

(3)请说明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4分)【答题要点】

(1)肖平是胆汁质,王东是多血质,高力是黏液质,赵翔是抑郁质。2)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如下:

①胆汁质:具有很高的兴奋性,行为不均衡,易感情用事。工作、学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②多血质:外表上活泼好动、不甘寂寞、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力和毅力;情绪和情感易产生也易改变,体验不深但明显表露在外。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环境。

③黏液质:安静稳重、交往适度;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以转移;善于忍耐,沉着坚定;做事不够灵活、因循守旧。其显著特点是安静、均衡。

④抑郁质:行为孤僻、动作迟缓;多愁善感、体验深刻;情绪不易外露、敏感多疑;情感细腻,善于察觉别人不易发现的细小事物。其显著特点是敏感、多疑、忧郁。

3)气质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及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教师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克服气质偏见;

②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③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

④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导。6.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心理辅导

材料:

李某某,男,初中一年级学生,智力正常,无生理缺陷,性格内向。进入初中以来,父母发现,他学习虽然较为刻苦,但学习兴趣差,情绪易波动,成绩非常不好。李某某自我意识水平较高,据他自己反映,虽然自己听课很认真,但觉得自己理解技能不足,无法把新的知识与学习过的知识综合起来。几次考试下来,李某某自信大大降低,这使他变得非常沮丧,一筹莫展。

问题:请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此案例。

【答题要点】

(1)原因分析:李某某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进入青春期后的情绪波动及自我意识增强,学习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卑感。

(2)学习困难的表现:“学习虽然较为刻苦,但学习兴趣差”、“听课很认真,但绝得自己理解技能不足,无法把新的知识与学习过的知识综合起来”;

自卑的表现:自信大大降低,变得非常沮丧,一筹莫展.

(3)解决方案:

①给予认知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并寻找合适的

学习方法;

②实施行为训练,每一次留一个她肯定能完成的行为作业,帮助她边增强信心边进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改善学习习惯,帮助其建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③对于由感知觉失调引起的学习困难,可进行一些感觉统合训练,包括针对其前庭系统、大脑神经分化、脑神经抑制等方面进行游戏或锻炼。

④肯定性训练,指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其目的在于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⑤家长、老师要多于他沟通,倾听他的内心。同时让他正确认识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7.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的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所以德语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

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板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

其中有些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时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板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会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在听说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问题:请结合案例中的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

【答题要点】

结合案例中的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本案例所体现的德育方面的内容包括: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

(1)体现的德育原则有:因材施教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灵活施教原则。

案例中的德育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是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从最初

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出发转变到组织活动来达到实施德育的效果,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德育老师先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反思,之后再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和措施,从而使得课外生活实践与课堂道德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切切实实的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行,体现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周围的实际环境,采用了“要水果比赛”这种活动形式来对学生实施德育,体现了德育的灵活施教原则。

(2)德育方法

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锻炼法。所谓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案例中的德育老师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对学生实施德育,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以成良好的品德。

(3)德育规律

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如下德育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案例中的德育老师最初采用了批评教育的方式,但效果不明显,也就是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匹配,最后学生的行为发生转变了,体现了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在“要水果比赛”这个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活动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万能模板.docx

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一、(教师行为正确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二、(教师行为错误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3)素质教育观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学生观 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教师行为正确)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2、(教师行为错误)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二、因材施教(很少单独作为材料分析的考点,一般是可以添加到学生观之中)把这几点回答出来; 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家庭情况;其次,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引导;最后,要多引导多表扬。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观 职业理念学生观 教师观 教育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答题套话:该教师的行为符合(违背了)教育观中的素质教育理念。 该教师的行为符合(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知识拓展: 教育观——素质教育: 是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什么: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怎么做: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施新课程改革。(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学生观——以人为本: 是什么: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性别、民族、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为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怎么做: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①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评价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发展规律: ②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完整的个体——进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④学生需要尊重,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人格互动的过程。(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案例) ⑤要认识到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处在发展的过程中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原则:教育公正——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方法:因材施教 3、误区: ①因材施教不同于教育分层(教育分层的观点是错的) ②教育公正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齐步走,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观: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人格互动。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教师行为正确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士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教师行为错误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总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学生观 考点: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学生的本质属性 (教师行为正确)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遵从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的重点及思考题 以下蓝色的部分作为了解 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 X射线产生的基本原理。 ●X射线的本质―――电磁波、高能粒子、物质 ●X射线谱――管电压、电流对谱的影响、短波限的意义等 ●高能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产生哪两种X射线?产生的机理? 连续X射线: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内电场作用而减速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这种辐射所产生的X射线波长是连续的,故称之为~ 特征(标识)X射线:由原子内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X射线叫做特征X射线。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两类散射的性质 ●吸收与吸收系数意义及基本计算 ●二次特征辐射(X射线荧光)、饿歇效应产生的机理与条件 二次特征辐射(X射线荧光):由X射线所激发出的二次特征X射线叫X射线荧光。 俄歇电子:俄歇电子的产生过程是当原子内层的一个电子被电离后,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将产生跃迁,多余的能量以无辐射的形式传给另一层的电子,并将它激发出来。 这种效应称为俄歇效应。 ●选靶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章X射线的方向 晶体几何学基础 ●晶体的定义、空间点阵的构建、七大晶系尤其是立方晶系的点阵几种类型

在自然界中,其结构有一定的规律性的物质通常称之为晶体 ● 晶向指数、晶面指数(密勒指数)定义、表示方法,在空间点阵中的互对应 ● 晶带、晶带轴、晶带定律,立方晶系的晶面间距表达式 ● 倒易点阵定义、倒易矢量的性质 ● 厄瓦尔德作图法及其表述,它与布拉格方程的等同性证明 λ1= 为半径作一球; (b) 将球心置于衍射晶面与入射线的交点。 (c) 初基入射矢量由球心指向倒易阵点的原点。 (d) 落在球面上的倒易点即是可能产生反射的晶面。 (e) 由球心到该倒易点的矢量即为衍射矢量。 布拉格方程 要灵活应用,比如结合消光规律等 2d hkl sin θ = n λ ‥‥ 布拉格公式 d hkl 产生衍射的晶面间距 θ 入射线或衍射线与晶面的夹角-布拉格角 n 称之为反射级数 ● 布拉格方程的导出、各项参数的意义,作为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的含义。 布拉格方程只是确定了衍射的方向,在复杂点阵晶脆中不同位置原子的相同方向衍射线,因彼此间有确定的位相关系而相互干涉,使得某些晶面的布拉格反射消失即出现结构消 光,因此产生衍射的充要条件是满足布拉格方程的同时结构因子不为零 ● 干涉指数引入的意义,与晶面指数(密勒指数)的关系 干涉指数 HKL 与 Miller 指数 hkl 之间的关系有 : H= nh , K = nk , L = nl 不同点:(1)密勒指数是实际晶面的指数,而干涉晶面指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合打印版)

简答简述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 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习性质、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原则5依据教师的素质条件6依据教学目标7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8依据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 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1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中心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6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一堂设计完成的启发式教学课应该包含连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3理论知足起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 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 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过程观 简答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 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 推断功能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 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 发展性3递补性 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的原则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 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 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 则6实践探究原则 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 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 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 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识 的尝试3归纳——归纳结论, 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变 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回 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 解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 的回授调节 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 学策略。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 部环境2学前动员3采用各 种暗示手段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 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 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 为主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读书学习法2讨论学习 法3调研学习法4实践学习 法5循环学习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 些?1读书要明确目的2读书 要学会使用工具书3读书要 动脑筋4读书要不耻下问5 读书要学用一致5读书要有 创造 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 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 体育锻炼)2心理调节的方法 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 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 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 念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 观4形式观5情境观 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 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用品、 知识、体力、心理)2专心听 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 勤于解7重点记 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1 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 教学技能的形式是以知识经 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 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 有可操作性 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 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 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 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 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 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 划、课时计划。 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 内容?1通过整个课程标准, 保证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 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了解 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 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 么?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 明确,切忌空洞抽象。2有创 造性,即依据教科书。3要反 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 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 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原 则 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 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1在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 围2引出部分答案3提供与 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4指 明思考问题的方向5把一个 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 的问题6从难度较大的问题 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 方法进行提示 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 作用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 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 明确要旨的作用 3能使学 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 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 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中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 些?1纸笔测验2课堂观察3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1 体现多维目标2适当确定各 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 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 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 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 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 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 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 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 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 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 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 形成性反馈 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 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 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 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 系。教学日益多煤化、综合 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 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 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 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 性强3共享性好 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 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 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 学促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 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 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综合应用题(教学法) 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 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1 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 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材料分析方法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 1)短波限: 连续X 射线谱的X 射线波长从一最小值向长波方向伸展,该波长最小值称为短波限。P7。 2)质量吸收系数 指X 射线通过单位面积上单位质量物质后强度的相对衰减量,这样就摆脱了密度的影响,成为反映物质本身对X 射线吸收性质的物质量。P12。 3)吸收限 吸收限是指对一定的吸收体,X 射线的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表现为质量吸收系数的下降,但随着波长的降低,质量吸收系数并非呈连续的变化,而是在某些波长位置上突然升高,出现了吸收限。每种物质都有它本身确定的一系列吸收限。P12。 4)X 射线标识谱 当加于X 射线管两端的电压增高到与阳极靶材相应的某一特定值k U 时,在连续谱的某些特定的波长位置上,会出现一系列强度很高、波长围很窄的线状光谱,它们的波长对一定材料的阳极靶有严格恒定的数值,此波长可作为阳极靶材的标志或特征,故称为X 射线标识谱。P9。 5)连续X 射线谱线 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的X 射线谱线称连续X 射线谱线。P7。 6)相干散射 当入射线与原子受核束缚较紧的电子相遇,光量子不足以使原子电离,但电子可在X 射线交变电场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这样的电子就成为一个电磁波的发射源,向周围辐射与入射X 射线波长相同的辐射,因为各电子所散射的射线波长相同,有可能相互干涉,故称相干散射。P14。 7)闪烁计数器 闪烁计数器利用X 射线激发磷光体发射可见荧光,并通过光电管进行测量。P54。 8)标准投影图 对具有一定点阵结构的单晶体,选择某一个低指数的重要晶面作为投影面,将各晶面向此面所做的极射赤面投影图称为标准投影图。P99。 9)结构因数 在X 射线衍射工作中可测量到的衍射强度HKL I 与结构振幅2 HKL F 的平方成正比,结构振幅

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综合)

材料分析题(综合) 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一、教师行为正确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二、教师行为错误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牟老师***违背了

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要以培养学生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德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学生观 考点: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 一、学生德本质属性 1、教师行为正确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人,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

材料分析方法部分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X 射线物理学基础 2、若X 射线管的额定功率为1.5KW,在管电压为35KV 时,容许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答:1.5KW/35KV=0.043A。 4、为使Cu 靶的Kβ线透射系数是Kα线透射系数的1/6,求滤波片的厚度。 答:因X 光管是Cu 靶,故选择Ni 为滤片材料。查表得:μ m α=49.03cm2/g,μ mβ=290cm2/g,有公式,,,故:,解得:t=8.35um t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10)=17.46(kv) λ 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不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⑶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χ射线光子从原子内部打出一个K 电子,当外层电子来填充K 空位时,将向外辐射K 系χ射线,这种由χ射线光子激发原子所发生的辐射过程,称荧光辐射。或二次荧光。 ⑷指χ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使物质原子激发的能量,如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将K 电子从无穷远移至K 层时所作的功W,称此时的光子波长λ称为K 系的吸收限。 ⑸原子钟一个K层电子被光量子击出后,L层中一个电子跃入K层填补空位,此时多余的能量使L层中另一个电子获得能量越出吸收体,这样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 第二章X 射线衍射方向 2、下面是某立方晶第物质的几个晶面,试将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到小按次序重新排列:(123),(100),(200),(311),(121),(111),(210),(220),(130),(030),(221),(110)。 答:立方晶系中三个边长度相等设为a,则晶面间距为d=a/ 则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小到按次序是:(100)、(110)、(111)、(200)、(210)、(121)、(220)、(221)、(030)、(130)、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技 巧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83745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最后,为大家总结一下如何作答材料分析题。 做材料分析题要分步走: 第一步,先审题,有以下三类问法:1.回答什么——分析(是什么)、评述(为什么)、建议(怎么办);2.有几问;3.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德育、教学、教育学、心理学。 第二部,分析材料,内容包括: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 第三步,组织答案。一般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去作答。 总:总体评价(亮明立场) 分:原理+分析材料(知识点) 总:总结(体现结构完整)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真题一体会一下: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完好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的街区,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发现停放在中产阶级集聚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1)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8分)

(2)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12分) 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个问均采取总-分-总格式: (1)【总】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破窗理论”体现了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分】教育中,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破窗理论”体现了群体心理中的从众心理,人都存在一种潜意识的模仿。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很容易相互影响,致使一些消极因素,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恶性的“传染”。 (2)【总】“破窗理论”对班级日常管理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分】首先,班主任要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美德。 其次,班主任要注重用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及时制止学生出现的个别不良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如果不良行为出现而没有被制止,就像汽车被打破车窗,会暗示和诱导更多的人做出进一步的破坏。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看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看技巧综合素质中材料题的考点集中在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两部分。 一、职业理念 其中职业理念中有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一)教育观:1、在教育观中,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一个考点是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2、教育观中,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二个考点是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这4点都可能在材料分析题中体现,所以大家要理解每一点的含义,能从材料中找出体现了哪一点。 (二)学生观:1、在职业理念学生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一个考点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

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一考点非常重要,考过很多次,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两独一发”。大家不仅要记住三个大点,里面包含的各个小点也需要大家去理解和掌握,因为材料分析题都是从各个小点来出题的。2、学生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二个考点是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这个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机会均等。对于教育公正大家着重理解,在材料中如果有体现可以分辨出来即可。 (三)教师观 在职业理念教师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就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复习参考资料(注:所有的标题都是按老师所给的“重点”的标题,) 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 射线的本质:X射线属电磁波或电磁辐射,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特征,波长较为可见光短,约与晶体的晶格常数为同一数量级,在10-8cm左右。其波动性表现为以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在空间传播;粒子性表现为由大量的不连续的粒子流构成。 2,X射线的产生条件:a产生自由电子;b使电子做定向高速运动;c在电子运动的路径上设置使其突然减速的障碍物。 3,对X射线管施加不同的电压,再用适当的方法去测量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便会得到X射线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X射线谱。在管电压很低,小于某一值(Mo阳极X射线管小于20KV)时,曲线变化时连续变化的,称为连续谱。在各种管压下的连续谱都存在一个最短的波长值λo,称为短波限,在高速电子打到阳极靶上时,某些电子在一次碰撞中将全部能量一次性转化为一个光量子,这个光量子便具有最高的能量和最短的波长,这波长即为λo。λo=V。 4,特征X射线谱: 概念:在连续X射线谱上,当电压继续升高,大于某个临界值时,突然在连续谱的某个波长处出现强度峰,峰窄而尖锐,改变管电流、管电压,这些谱线只改变强度而峰的位置所对应的波长不变,即波长只与靶的原子序数有关,与电压无关。因这种强度峰的波长反映了物质的原子序数特征、所以叫特征x射线,

由特征X射线构成的x射线谱叫特征x射线谱,而产生特征X射线的最低电压叫激发电压。 产生:当外来的高速度粒子(电子或光子)的动aE足够大时,可以将壳层中某个电子击出去,或击到原于系统之外,或使这个电子填到未满的高能级上。于是在原来位置出现空位,原子的系统能量因此而升高,处于激发态。这种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势必自发地向低能态转化,使原子系统能量重新降低而趋于稳定。这一转化是由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的方式完成的,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有能量降低,降低的能量以光量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光子能量,对于原子序数为Z的确定的物质来说,各原子能级的能量是固有的,所以.光子能量是固有的,λ也是固有的。即特征X射线波长为一固定值。 能量:若为K层向L层跃迁,则能量为: 各个系的概念:原于处于激发态后,外层电子使争相向内层跃迁,同时辐射出特征x射线。我们定义把K层电子被击出的过程叫K系激发,随之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辐射叫K系辐射,同理,把L层电子被击出的过程叫L系激发,随之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辐射叫L系辐射,依次类推。我们再按电子跃迁时所跨越的能级数目的不同把同一辐射线系分成几类,对跨 越I,2,3..个能级所引起的辐射分别标以α、β、γ等符号。电子由L—K,M—K跃迁(分别跨越1、2个能级)所引起的K系辐射定义为Kα,Kβ谱线;同理,由M—L,N—L电子跃迁将辐射出L系的Lα,Lβ谱线,以此类推还有M线系等。 莫赛莱定律:特征X射线谱的频率或波长只取决于阳极靶物质的原子能级结构,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汇编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 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 (2)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

教师资格考试材料分析题汇总

教育观(材料分析30题) 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教学课程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变教育观念 (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3)转变学生观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多样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 “以人为本”学生观(材料分析30题)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观(材料分析30题)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职业素养: (1)完整的知识结构 (2)灵活的教学能力 (3)教育机智 (4)情感智力和品质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材料分析测试复习重点

题型: 判断2*10=20分 填空1*24=24分 选择2*10=20分 综合(问答,计算)~6个,36分 要知道一些缩写的含义:如XRD,TEM,SEM,EPMA(EDS,WDS),AES,IR,FT-IR,DSC,DTA 第1,2章: 1.X射线的产生:凡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或其它高能辐射流(如γ射线,中子流等)被突然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为了获得x射线,需具备如下条件: (1)产生并发射自由电子(如加热钨灯丝发射热电子);(2)在真空中迫使电子朝一定方向加速运动,以获得尽可能高的速度; (3)在高速电子流的运动路线上设置一障碍物(阳极靶),使高速运动的电子突然受阻而停止下来。 2.连续谱:X射线有两种不同的波谱,把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的部分称为连续谱,它和白光相似,是多种波长的混合体,故也称白色X射线; 其产生原因:由于大量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尽相同,而且有的电子还可能与阳极作多次碰撞而逐步转移其能量,情况复杂,因此所产生的电磁波具有各种不同的波长。形成了连续X射线谱。 特征谱:叠加在连续谱上面的是强度很高的具有一定波长的X射线,称为特征谱,它和单色光相似,故也称单色X射线。当管压增高到某一临界值U时,则在连续谱的某些特定波长上出现一些强度很高的锐峰,它们构成了X射线特征谱。刚好激发特征谱的临界管压称为激发电压。特征谱的波长不受管压和管流的影响,只决定于阳极靶材的原子序数。对一定材料的阳极靶,产生的特征谱的波长是固定的,此波长可以作为阳极靶材的标志或特征,故称为特征谱或标志谱。 3. 俄歇效应原子K层电子被击出,L层电子,例如L2电子向K层跃迁,其能量差ΔE=E K-E L2。可能不是以产生一个K系X射线光量子的形式释放,而是被邻近的电子(比如另一个L2电子)所吸收,使这个电子受激发而成为自由电子,这就是俄歇效应,这个自由电子就称为俄歇电子。 4. 14种点阵 P16 布拉格方程的推导,理解习题15,24 P33表1-4 P35 公式1-52 测晶块大小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 教师考试材料分析题 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案要点】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复习重点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期末复习要点 0909273版权所有 2012610 第一部分X射线衍射分析 1、X射线的发展历史: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埃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X射线晶体学诞生。 2、X射线的本质 X射线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在10-cm作用,具有波粒二象性,遵循爱因斯坦关系式e =h v =hc/ , p=h/ 入 3、X射线产生条件 (1) 产生自由电子;(2)使自由电子作定向高速运动;(3)在电子运动的路径上设置 使其突然减速的障碍物。 4、X射线谱:X射线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之为X射线谱。分为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X 射线谱。 5、对连续X射线谱的解释 (1)根据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作加速运动时,电子周围的电磁场 将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必然要产生一个电磁波,或至少一个电磁脉冲。由于极大数量的电子 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可能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将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 X射线谱。 (2)量子力学概念,当能量为eV的电子与靶的原子整体碰撞时,电子失去自己的能 量,其中一部分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每碰撞一次,产生一个能量为h v的光子,即“韧 致辐射”。大量的电子到达靶面的时间、条件均不同,而且还有多次碰撞,因而产生不同能 量不同强度的光子序列,即形成连续谱。 6、短波限的概念 短波限的定义:极限情况下,能量为eV的电子在碰撞中一下子把能量全部转给光子, 那么该光子获得最咼能量和具有最短波长,即短波限加。强度的最大值在X)的1.5倍处。即eV = h v max = hc/ 0 入 短波限与激发电压的关系X = 1.24/V (n m)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综合素质 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类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单项选择题:29道每题分值:2分总分:58分 材料分析题:3道每题分值:14分总分:42分 写作题:1道每题分值:50分总分:50分 合计: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法律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各个模块题量基本稳定,其中职业理念4道左右,教育法律法规8道左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左右,文化素养9道,教师基本能力4道。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9道,总分值58分,约占总分值的39%。 1.职业理念模块(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法律法规模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 生权利保护)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 4.文化素养模块(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 文学素养、艺术素养) 5.基本能力模块(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道,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 1.职业理念模块: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的 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给出一段教学情景,让考生从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给教师的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3.基本能力模块: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 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 (三)写作题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科目。一般情况下阅读所 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 分,约占总分值的33%。 综合素质(小学) 考试目标: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